鲁迅书籍装帧设计中的版画元素
鲁迅书籍封面装帧艺术新论

李欧梵在《 迅 与现代艺 术意识 》 文 中提 到 ,“ 《 草》 鲁 一 读 野
中 的散 文 诗 ,时 常使 我想 到 画 和木 刻 , 恰 好 印 证 了鲁 迅 文 这 字 中 丰 富 的视 觉 感 ,所 以在 鲁 迅 的 创 作 中文 学 和 美 术 毕 竟 还 是 有 相 通 之 处 。 l(O 孙 郁 也 说 :“ 迅 无 意 之 间 , 通 ”1 P9 ]2 ) 鲁 打 了美 术 与 诗 、 说 的通 道 。他 关 于 文 学 的论 述 ,大 多 适 宜 于 小 美 术 ,反之 , 些 关 于 木 刻 的 思 想 , 可 说 是 其 文 学 理 念 的 那 也 另 一 种 表 达 式 。 [( 那 么 , 焦 鲁 迅 的 书 籍 “ 面 画 ” ” 1 聚 封 能
( 都师范大学 首 文学院 , 京 北 10 4 ) 0 0 8
摘
要 : 迅 一生 的美 术行 为 与其 文 学创 作 的 实践 构 成 了相 互解 释 、相 互 渗 透 的互 文 关 系 。本 文就 鲁 迅 鲁
书 籍 封 面 画的 风 格 特 征 ( 雅 蜕 变 、汉 画 遗 韵 、现 代 追 寻 、装 饰 哲 学 、连 环 版 画 ) 其 美 学 趣 味 、文 学 创 作 、 静 与 启 蒙 思 想 、文化 理 念 之 间 的联 系进 行 了精 审分 析 。
迅好友 许寿裳 回忆 ,他 曾有意 撰写 《 中国字 体变迁 史》,只
因 时 间 关 系 未 能 如 愿 。对 鲁 迅 书 法 风 格 颇 有 心 得 的 增 田涉
术上 的美学趣味与 其文 学品 有无 暗合之处 ? 回答 这一 问
朝花夕拾封面设计理念

朝花夕拾封面设计理念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一本以人民生活为主题的小说集。
本书的封面设计应该符合其内容和主题,通过封面的设计,让读者对
书籍有初步的认知和印象,同时体现其读者群、文化内涵等方面。
以下是
我对朝花夕拾封面设计的理念:
1.颜色运用。
本书的主题是人民生活,因此我选择亮丽明快的颜色,如橙色、浅蓝色、绿色等。
同时,颜色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封面的整体感觉,避免颜色过
于芜杂或过于单调。
2.图像设计。
我认为这本书的封面需要一个能够代表人民生活的图像或符号。
比如:一个栩栩如生的老屋、一把老椅子、一束牵牛花等等。
这些图像都能够定
位该书的文化内涵和主题。
3.字体排版。
字体排版需要体现简洁、明快、端庄。
要求字体简单、优雅,清晰易读。
4.背景设计。
背景需要考虑到该书的文化属性和主题,用淡雅的背景突出主题,创
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总之,朝花夕拾的封面设计应该注重整体的协调性,符合主题,体现
其读者群、内涵等方面,使读者一见封面就能够明白该书的主题和文化属性。
鲁迅封面设计中对传统书名题签形式的传承与创新

编辑实务 I ED丨TORS1PERFORMANCE装帧苑丨鲁迅封面设计中对传统书名题签形式的传承与创新#杨新忠1)2)1 )山东大学,250100,济南;2)南昌大学,330031,南昌摘要本文聚焦鲁迅书籍封面设计中对传统书名题签的传承与创新,从去除标贴、直接题写,保留标贴、变更字体,创新标贴、改变题写三种传承创新形态进行梳理和分析,为传统书籍的现代转型找寻清晰的依据和思路。
关键词鲁迅;封面设计;书名题签;传承创新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D)在中国传统书籍装帧设计形式向现代书籍装 帧设计的发展转变中,鲁迅是一位绕不过去的人 物。
他是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开拓者、倡导者 和启蒙者,在探索现代书籍装帧融汇古今、贯通中 西的艺术表现形式上进行了重要实践,不仅为后来 的书籍装帧设计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设计视野,对 现代书籍装顿设计理论的构建和思想的形成产生了 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为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 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书名题签,是中国传统线装书 封面书名的典型呈现形式,历史悠久。
传统书籍的 书名多竖向题写在纸条或布条上,再粘贴于封面恰 当位置,大方、简洁、素雅,鲁迅先生在现代书籍 封面设计的早期实践中,将这一传统的书名题签方 式进行了传承与创新。
可以说,鲁迅对传统书籍封 面中书名题签形式的传承与创新,饱含启蒙色彩和 现代意义,开创了独特的设计范式。
1探究鲁迅书名题签传承创新设计的必要性书名题签是书籍装帧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徹提在中国传统书籍封面中极其重要。
众所周知,传统书籍的书名文字多以书名题签的方式呈现,封面*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艺术设 计学科毕业设计跨方向合作研究”(立项编号:19Y B003 )。
上除了书名题签几乎没有其他设计。
因此,书名题签 成了传统书籍封面的视觉焦点。
在中国传统书籍装帧 向现代书籍装帖范式转换的过程中,书名题签的现代 性变革题为显著的。
鲁迅书籍装帧设计中的版画元素

鲁迅书籍装帧设计中的版画元素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一位社会活动家。
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愚昧落后社会的真相,也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中国的复杂和矛盾。
在他的书籍装帧设计中,常常使用版画元素,为他作品的视觉呈现增添了独特的气息。
一、鲁迅书籍中的版画元素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中常常使用版画元素,这些元素直接体现了鲁迅作品中的角色、事件、背景和社会现实。
版画元素包括版画插图、封面直接版画和背景版画等。
1.版画插图鲁迅作品常会添加版画插图。
这些插图与鲁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主题相关,不仅仅是简单的插图,更是具有独立作品的意义。
a.《狂人日记》配合的插图是《阳逻的故事》,它是作者鲁迅用来反映封建社会黑暗的恐怖、凶残、无守信用的核心内容之一。
b.《阿Q正传》巨大的翻版配有《遗传》插图,以表现主人公阿Q的形象较为传世之意。
c.《孔乙己》中较为重要的插图是《喜庆的古城》,它描绘了故事发生地北京的古裕华兴场和条鱼胡同市场,与故事情节相得益。
2.封面直接版画除了版画插图外,鲁迅的书籍封面和标题页上也常常可以看到直接的版画元素。
a.《呐喊》的封面直接采用了《即墨图》,它将一个瘦骨嶙峋、神情极度凝重的乞丐形象,直接展示给读者。
b.《野草》的封面直接使用《杂树》,图中树木呈现出一种不规则、干枯、衰败的状态。
它关注现实,呈现人世间的愁滞、荒凉和无望。
c.《朝花夕拾》中的封面直接选用了《桃花扇之桃》,这幅插图将自然美和文化美合在了一起,与书中的内容相映成趣。
3.背景版画除了封面和插图,鲁迅的书籍中常常有背景版画。
a.在《阿Q正传》的第13版中,背景版画是蒋尊簇创作的《江姐》,这幅图与鲁迅的主题贴合,反映了抗日民族英雄的魅力和舞台。
b.在《野草》中,背景版画用来交代这本书的主题是“历史”。
背景采用的是饱满的图案,增强视觉感。
c.在《朝花夕拾》中,背景图案使用的是杂簇的花草,以突出作者最为珍视的那段历史记忆。
二、版画元素的作用1.增添主题感版画元素的作用可以在辽阔的版面上,增添主题感,并充满了生动感。
鲁迅书籍封面设计中的民族性——以《呐喊》《桃色的云》等封面为例

观点102中国丛书繁荣千余年,历代对书籍的封面都很讲究,钱存训曾提及:在我国古代,“封面”常被用作一种单独的文件封存使用,以木片捆扎在文件上,以封泥出敷于书绳,施以封印然后发送,受文者的名字和文件内容摘要通常会写在封面之上。
真正的封面版式设计始于清末,时称“封面画”,随着印刷术的进步,彩色封面画常出现在畅销读物上。
随着20世纪“西风东渐”和文艺思想革命的影响,鲁迅成为较早参与书籍设计的实践者之一,为了便于翻阅,他创新性地将封面设计、内容排版、印刷装订等多个环节协调统一起来,既不失民族语言又整合了现代设计视野,体现了他对书籍装帧艺术的新要求和展望。
鲁迅一生对于美术的热情从未间断,他在《“连环图画”辩护》中提及:“书籍的插图,原意是装饰书籍,增加读者阅读兴趣。
但那力量,能弥补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
”他不但支持插图,也喜欢绘制图像。
“鲁迅小的时候,经常在院子的矮墙上画有尖嘴鸡爪的雷公。
也画过‘射死八斤’的漫画,并开始了影写这些绣像……经常将‘琉璃厂’买来的古玩器皿附图进鲁迅设计思想的发展与演变Ethnicity in the Design of Lu Xun's Book Covers鲁迅书籍封面设计中的民族性——以《呐喊》《桃色的云》等封面为例杨子媛(北京语言大学)行说明。
”[1]鲁迅的绘画线条流畅,其笔下的人物造型简洁、神态生动逼真,而他对于中国古书插图的重视也为宣扬新文化奠定了基础,他常告诫青年:“我并不劝青年的艺术学徒蔑弃大幅的油画或水彩画,……但也更注意于中国旧书上的绣像和画本……”[2]之后,在鲁迅留学日本期间,凭借对于艺术理论和画谱的热爱,他开始把对美术的喜爱运用到书籍装帧上,《域外小说集》(图1)是鲁迅亲自设计封面的第一本书,书名由陈师曾题写小篆,灰绿的底色上印刻着一幅极具异域风情的绘画,鲁迅将插图运用在封面上,中西结合,开创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除此之外,鲁迅喜好金石学,书法功底深厚,曾系统研习颜真卿、黄庭坚和米芾等大家书法。
朝花夕拾封面设计理念

朝花夕拾封面设计理念《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代表作品,它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而在这部小说中,朝花夕拾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它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珍贵,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珍视。
因此,本文以《朝花夕拾》为主题,探讨封面设计的理念。
封面设计是一本书的门面,它不仅是读者接触这本书的第一印象,也是传达书籍主题和内容的重要途径。
在设计《朝花夕拾》的封面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小说的主题和内涵,同时注重美学效果和视觉冲击力,以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首先,我们应该考虑到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朝花夕拾》是一部以生命为主题的小说,它通过描写人们的生活、情感和命运,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热爱。
因此,在封面设计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象征性的元素,如花朵、阳光、树木等,以表达生命的美好和脆弱。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些富有感染力的文案,如“珍惜每一个朝阳,感受每一次夕阳”,来强调生命的宝贵和重要性。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美学效果和视觉冲击力。
在封面设计中,色彩和构图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明亮、温暖的色调,如红、黄、橙等,来表达生命的热情和活力。
同时,构图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张力和美感,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例如,我们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明亮的花朵和暗淡的背景相映衬,或者运用重复的手法,将同一种花朵不断重复排列,以营造出一种美妙的视觉效果。
最后,我们需要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和阅读习惯。
在封面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读者的喜好和口味,以吸引他们的关注。
例如,对于一些年轻的读者群体,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时尚、潮流的元素,如流行的字体、图案等,以吸引他们的眼球。
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到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如对于一些喜欢读电子书的读者,我们需要设计出适合电子屏幕的封面,以达到更好的阅读体验。
综上所述,封面设计是一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传达书籍主题和内容的途径,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
在设计《朝花夕拾》的封面时,我们应该注重小说的主题和内涵,同时注重美学效果和视觉冲击力,以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书籍装帧设计中传统艺术的运用

书籍装帧设计中传统艺术的运⽤书籍装帧设计中传统艺术的运⽤ 20世纪初,我国传统书籍开始了向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形态转变,以鲁迅、钱君匋、丰⼦恺、陶元庆等⼈为代表,坚持将西⽅的制版、印刷及装订技术与中国传统书籍⽂化相结合,注重书籍装帧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不断将传统⽂化艺术元素融⼊书籍设计之中,开拓了中国民族图书装帧艺术的现代化道路。
改⾰开放初期,随着西⽅发达国家的先进设计理念、设计技术⼿段⼤量涌⼊我国,国内设计界出现了⼀致向“西”看的风潮,⼀时间⼤量“西化”的设计语⾔、设计风格充斥国内图书市场,固守民族传统的图书出版企业举步维艰,⼏乎到了⽆法⽣存的地步。
不可否认,向“西”看使我国书籍装帧设计⽔平取得了巨⼤进步,缩⼩了我国与西⽅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促进了我国图书出版的现代化发展。
然⽽,随之⽽来的民族⽂化精神缺失问题却也逐渐暴露出来,从当前国内图书出版现状看,传统艺术这个宝贵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运⽤,⽆论是幼⼉类图书还是⾯向青少年读者群的图书,还是⾯向中⽼年读者群的图书,除少数与传统艺术相关的专业书籍外,书籍装帧设计中⼏乎找不到传统艺术的踪影,这不能不引起业界应有的关注。
王刚在《书籍装帧设计的传承与超越》⼀⽂中认为“任何民族的设计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化背景,脱离不了当时社会⽂化环境滋养的民族精神。
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辅相成,没有各民族不同的设计风格和民族精神的创造集合,世界性的设计⽂化是不可能形成的”。
传统艺术承载着民族⽂化精神内涵 1传统艺术的特征 我国传统艺术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歌舞、戏曲、建筑、绘画、雕塑、书法、⼯艺美术等,其中绝⼤多数艺术来⾃于民间,如民间歌舞、民间戏曲⼩调、剪纸、泥塑、⾯塑、⽊刻、⽪影、戏曲脸谱、年画、布艺、编制、刺绣等。
由于各种艺术门类不同,其造型⼿法及呈现的艺术特征也不相同,但总体看来,我国传统艺术⽐较强调平⾯视觉效果,追求夸张、奔放的动感造型,热烈、稚拙的⾊彩,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在艺术内涵上⽐较注重意象化的情节表现,追求吉祥、喜庆的审美意蕴以及道德教化功能的体现。
《鲁迅》 少儿版画美术PPT课件

注意事项
• 1、抓住人物特征:“一”字形胡须,直竖的板寸短发,面 色微黄、清瘦,烟斗、喜欢穿长衫等。
• 2、印版时要注意颜料厚重的掌握(酸奶状)。 • 3、老师选定鲁迅的相关文章等,供学生欣赏、阅读、摘
抄,(背景文字)。
作品欣赏
感谢您的聆听
鲁迅
不同时期的鲁迅先生
特征:“一”字形胡须,直竖的板寸短发,面色微 黄、清瘦,喜欢穿长衫。
鲁迅把西方 版画引入中 国,促进了 中国版画的 进一步发展。
作画步骤
• 1、起形:在吹塑板上用记号笔起形,抓住鲁迅的特征。 • 2、刻板:用铅笔把形态刻画出来。 • 3、印版:用单色平涂法印出人物形象。 • 4、剪形:用剪刀把印好的版画沿着外轮廓剪下来。 • 5、粘贴:把剪好的图形粘贴在画面上。 • 6、背景:用钢笔在背景上书写文字。(鲁迅的简介、故
版画鲁迅
• 教学对象:8-10岁 • 教学材料:各色卡纸、双面胶、围裙、油画棒、洗衣粉、
鱼尾夹、剪刀 • 教学重点: • 1、掌握鲁迅先生的人物个性特点及面部特征。 • 2、重点刻画人物特征的细节,如头发、胡须的表现。 • 3、运用单色平涂方法,与背景色彩形成鲜明对比。
单色版画——剪贴造型/பைடு நூலகம்显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书籍装帧设计中的版画元素
【摘要】鲁迅,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更是一名优秀的艺术鉴赏家和设计家。
鲁迅一生为大约六千多个书籍亲自设计书籍封面、装帧,为我国引进和介绍国外新兴版画并举办版画培训班以指导和培养年轻版画家,更是在美术学和设计学的结合上,为我们做出了优秀的典范。
【关键词】鲁迅;书籍装帧;设计元素;版画;中西结合
一、鲁迅的版画情节
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为版画在中国的培育、发展和壮大付出了毕生的力量,可以说,他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版画情结。
鲁迅有目的有意识地引进和介绍国外新兴版画,并举办版画培训班以指导和培养年轻版画家,使版画在唤醒民众、宣传革命中发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民族危机时刻战斗力最强、最具艺术个性和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
①鲁迅先生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版画之父”。
鲁迅对于版画的痴迷,除了由于从少年时代起就一直非常热爱美术这个原因以外,与版画的独特性及革命性有着极大的关系。
在当时,国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识文断字都存在一定难度,更别说去理解鲁迅文章里的深邃内涵。
而木刻版画以图画的艺术形式出现,具有直观明了的优势,较之文学作品更易于宣传进步思想,启迪国人灵魂。
鲁迅推广版画,是“为了大众,力求易懂”,是想让国民明白地了解进步思想,接受进步观念,从而改变愚昧麻木的状况。
同时,版画简洁、有力,黑白对比强烈,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这是其它画种所不及的。
其犀利的刀技法与坚硬的痕迹,适于体现苦、涩、辣的感觉,具有较强的鼓动性和战斗性。
鲁迅正是敏锐地发现了木刻版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在启迪思想、服务普罗大众方面潜在的巨大艺术作用。
若是离开鲁迅先生的倡导和扶植,中国现代版画很难有今天的普及和成绩,因此,鲁迅先生也被誉为“中国现代版画之父”。
正是鲁迅先生的倡导下,木刻版画不仅作为一种绘画种类而存在,更是作为一种适应当时革命需要的工具,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
二、鲁迅书籍的设计风格
鲁迅一生为大约六千多个书籍亲自设计书籍封面、装帧,封面设计是鲁迅书籍装帧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鲁迅的书籍封面设计不仅在创意上新颖独到,还能巧妙运用图形、字体、色彩等元素,营造书籍的整体氛围,体现书籍的内涵,使书籍风格在图形、文字、色彩等元素中处处体现,从而使得封面上的每张图、每个字、每块色、每个点、每根线都成为表现书籍内外形神兼备的要素。
鲁迅的作品多写自己的大痛苦、大激愤、大绝望,他在封面设计的色彩运用
上自然也留下了独有的个性特征,除了能反映出他独特的审美观外,还能间接地反映出书籍本身内容的格调特征和文化内涵。
鲁迅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主要呈以下特色:
1.喜用黑红两色。
红色是中国传统色彩,在鲁迅书籍封面中被大量使用。
但这里的红决非节日中那种喜气洋洋的大红,而是一种暗红,近似于国画色中的胭脂红。
黑色也是鲁迅书籍封面上的常见色。
鲁迅的许多书籍封面上都有黑色元素。
黑色调的封面,通过精心设计后,毫不枯燥乏味,反倒回味无穷,越发透出一种书卷气。
2.吝用色彩。
鲁迅书籍装帧的很多作品吝用色彩,一般一到两套色,还有很多为单色印刷。
这不仅因为受当时印刷条件的限制,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实用与美观统一的审美观念。
3.巧妙借用纸色。
这是鲁迅书籍封面色彩的又一特点。
鲁迅书籍封面一般用纸多是白色,设计时即将白纸当作白色用,还有些纸略带底色。
不仅节约印刷成本,又突显纸张特色。
图形、文字、色彩是封面设计的三要素,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衬托。
鲁迅的书籍封面设计,在视觉要素的运用上,图形表现方法灵活、兼容并蓄,文字新颖多变、个性鲜明,色彩运用惜色如金、以少胜多。
③正是基于对这些视觉要素的巧妙运用,使其书籍的封面达到了内容美、形式美、意蕴美的境界。
三、版画与设计的巧妙结合
在1920年代末,鲁迅由文学插图接触到版画,并清楚地意识到这种现代版画的巨大发展潜力。
为了提倡这一艺术形式,他适宜地采用了书信、画册、装帧、讲座、展览的方式传播和推动现代木刻艺术发展,使学习木刻的人数和范围得到了迅速扩大。
首先是艺术手法的互补。
在鲁迅从国外引进的一系列版画中,有很多都是借助文学的手法来完成的。
在此同时,鲁迅在引进这些版画的时候也意识到了绘画思潮若能走在文学的前面,反而能刺激文学形式的创新,鲁迅把这种创新体现在了木刻式的文学插图与书籍装帧上。
鲁迅曾亲自设计过很多木刻插图和封面,至今仍被很多人视为艺术手法互补的经典。
鲁迅的封面设计中,还特别注重字体的设计。
他根据书籍整体装帧的旨趣和需要,将美术字设计成丰富多样的形态,呈现出或开张、或收敛,或阔大、或秀颀,或厚重、或轻灵的气质与特点。
在笔划设计上,多将笔划抽象,概括成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图样,使字体具有鲜明的个性与时代感。
可以看出,鲁迅在书籍封面的设计上力求汉字的变形,使文字更加偏向版画绘画的感觉,这是对传统汉字的创新,在内含“民族性”、“东方之美”的同时,又融合了西方版画的元素。
这种新颖多变、个性鲜明、活泼和谐的设计风格,不仅能够很好的体现主题的精神和气质,还能与封面图形风格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字意相符、字图相谐的视觉
效果。
鲁迅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也是极大的受到了版画元素的影响。
鲁迅的设计的封面,通常吝于用色,绝大部分是单色印刷,还有一部分只用了一到两套色。
甚至有的书素面朝天,只有黑白两色,但图形通过精心设计后,毫不枯燥乏味,反倒笔墨单纯,画面清新淡雅,富有韵味,回味无穷,从外在形式到内容都很好的传达了书籍的主旨。
这便是版画元素在鲁迅设计中最广泛的体现。
这种版画的印刷方法,不仅节约成本,还使封面既醒目,又不太刺眼。
综上所述,通过我们对鲁迅书籍装帧艺术的剖析,我认为,无论是走“民族”的艺术道路还是走“世界”的艺术道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回顾过去、审视现在、探求未来。
鲁迅在美术和设计的结合方面,为我们最初了很好的典范,广泛的涉猎,深厚的知识积累,勇敢的实践创新,都是设计家们应当思考和借鉴的。
注释:
①李波:《鲁迅的版画情节》,《鲁迅研究月刊》,鲁迅研究博物馆,2013年05期,第一页。
②刘成川:《版画情怀刀锋战士——论鲁迅对现代版画的影响》,《美术大观》,沈阳市:辽宁出版社,2012年第10期,第一页。
③高华:《鲁迅书籍装帧封面的视觉要素分析》,《大众文艺》,石家庄市:河北省群众艺术馆,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