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基础物理.ppt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选修3-光的衍射 PPT

观事实 D.一切波都可以产生衍射
课堂小结
3 、用单色光通过小圆盘和小圆孔做衍射实 验时,在光屏上得到衍射图形,它们的
特征是( B )
A.用小圆盘时中央是暗的,用小圆孔 时中央是亮的
B.中央均为亮点的同心圆形条纹 C.中央均为暗点的同心圆形条纹 D.用小圆盘时中央是亮的,用小圆孔
时中央是暗的
课堂小结
4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凡路边施工处总挂 有红色的电灯,这除了红色光容易引起人的视 觉注意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一原因
钢针的衍射
圆孔衍射
圆屏衍射
四.衍射光栅
问题:单缝衍射的条纹比较宽,而且距离中央 条纹较远处的条纹亮度也很低,不能达到实用 要求。实验表明,增加狭缝的个数,衍射条纹 的宽度将变窄,亮度将增加。
衍射光栅是由许多等宽的狭 缝等距离的排列起来形成的 光学仪器。可分为透射光栅 和反射光栅。
四.衍射光栅
单缝衍射
2.单缝衍射条纹的特征
1.中央亮纹宽而亮. 2.两侧条纹具有对称性,明暗相 间且不等距.
2.单缝衍射条纹的特征
红 蓝
单缝大小不变,波长越大,衍射越明 显,中央亮纹越宽。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观察下列衍射图样,分析衍射规律: 单缝衍射规律
1、波长一定时,单缝越窄,中央 条 纹越宽,各条纹间距越大.(衍射 越明显)
光栅衍射
干涉现象与衍射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区别
1.产生原因 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都是由于光的叠加而产生的。对
衍射现象来说,小孔处的光源可以看成无数个子波源, 它们在空间也会叠加,振动加强的点产生明条纹,振动 减弱的点产生暗条纹。
干涉现象中每一个小孔(缝)也能发生衍射,衍射现 象中各子光源也能发生干涉,即“干中有衍,衍中有 干”。我们称双缝为干涉,单缝或多缝为衍射。 2.二者区别 (1)产生条件不同 光的干涉要求频率相同的两列相干光相遇叠加。只要狭 缝或孔足够小,任何光都能发生衍射。
课堂小结
3 、用单色光通过小圆盘和小圆孔做衍射实 验时,在光屏上得到衍射图形,它们的
特征是( B )
A.用小圆盘时中央是暗的,用小圆孔 时中央是亮的
B.中央均为亮点的同心圆形条纹 C.中央均为暗点的同心圆形条纹 D.用小圆盘时中央是亮的,用小圆孔
时中央是暗的
课堂小结
4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凡路边施工处总挂 有红色的电灯,这除了红色光容易引起人的视 觉注意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一原因
钢针的衍射
圆孔衍射
圆屏衍射
四.衍射光栅
问题:单缝衍射的条纹比较宽,而且距离中央 条纹较远处的条纹亮度也很低,不能达到实用 要求。实验表明,增加狭缝的个数,衍射条纹 的宽度将变窄,亮度将增加。
衍射光栅是由许多等宽的狭 缝等距离的排列起来形成的 光学仪器。可分为透射光栅 和反射光栅。
四.衍射光栅
单缝衍射
2.单缝衍射条纹的特征
1.中央亮纹宽而亮. 2.两侧条纹具有对称性,明暗相 间且不等距.
2.单缝衍射条纹的特征
红 蓝
单缝大小不变,波长越大,衍射越明 显,中央亮纹越宽。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观察下列衍射图样,分析衍射规律: 单缝衍射规律
1、波长一定时,单缝越窄,中央 条 纹越宽,各条纹间距越大.(衍射 越明显)
光栅衍射
干涉现象与衍射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区别
1.产生原因 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都是由于光的叠加而产生的。对
衍射现象来说,小孔处的光源可以看成无数个子波源, 它们在空间也会叠加,振动加强的点产生明条纹,振动 减弱的点产生暗条纹。
干涉现象中每一个小孔(缝)也能发生衍射,衍射现 象中各子光源也能发生干涉,即“干中有衍,衍中有 干”。我们称双缝为干涉,单缝或多缝为衍射。 2.二者区别 (1)产生条件不同 光的干涉要求频率相同的两列相干光相遇叠加。只要狭 缝或孔足够小,任何光都能发生衍射。
2020年高中物理竞赛—基础光学10双折射:晶体的光轴(共12张PPT)

ve vo
( 垂直光轴截面 )
二. 单轴晶体中的波面 ( 惠更斯作图法(ve>vo) )
1. 光轴平行入射面,自然光斜入射负晶体中
B
•
A
B'
•
•
光轴
•
• 方解石
光轴
••
•
o光 e光
•
2. 光轴平行入射面,自然光垂直入射负晶体中
光轴
• •
方解石
•
光轴
• •
o光
e光
o光 e光
3. 光轴平行晶体表面,自然光垂直入射
负晶体 no ne
o光 ie,o
••
e光
加拿大树胶
••
e
o
•
• e光 o光
3. 波晶片(光轴平行于表面且厚度均匀的晶体)
自然光垂直入射波晶片后, o 光, e 光传播速度不同, 产生的相位不同 。
波晶片
出射 o 光 e 光的相差为
d
•
2π λ
(no
ne
)d
• •
e光 o光
波晶片分类
(no ne )d λ 4 (no ne )d λ 2 (no ne )d λ
π 2 π 2π
1 4 波片 半波片 全波片Leabharlann 光轴·o光
o 光的
·
主平面
光轴
e光
e 光的
主平面
(o光振动垂直o 光主平面)
(e 光振动在e 光主平面内)
光轴在入射面时,o 光主平面和e 光主平面重合,此时o 光振动和e 光振 动相互垂直。一般情况下,两个主平面夹角很小,故可认为o 光振动
和e 光振动仍然相互垂直。
5. 正晶体、负晶体
( 垂直光轴截面 )
二. 单轴晶体中的波面 ( 惠更斯作图法(ve>vo) )
1. 光轴平行入射面,自然光斜入射负晶体中
B
•
A
B'
•
•
光轴
•
• 方解石
光轴
••
•
o光 e光
•
2. 光轴平行入射面,自然光垂直入射负晶体中
光轴
• •
方解石
•
光轴
• •
o光
e光
o光 e光
3. 光轴平行晶体表面,自然光垂直入射
负晶体 no ne
o光 ie,o
••
e光
加拿大树胶
••
e
o
•
• e光 o光
3. 波晶片(光轴平行于表面且厚度均匀的晶体)
自然光垂直入射波晶片后, o 光, e 光传播速度不同, 产生的相位不同 。
波晶片
出射 o 光 e 光的相差为
d
•
2π λ
(no
ne
)d
• •
e光 o光
波晶片分类
(no ne )d λ 4 (no ne )d λ 2 (no ne )d λ
π 2 π 2π
1 4 波片 半波片 全波片Leabharlann 光轴·o光
o 光的
·
主平面
光轴
e光
e 光的
主平面
(o光振动垂直o 光主平面)
(e 光振动在e 光主平面内)
光轴在入射面时,o 光主平面和e 光主平面重合,此时o 光振动和e 光振 动相互垂直。一般情况下,两个主平面夹角很小,故可认为o 光振动
和e 光振动仍然相互垂直。
5. 正晶体、负晶体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2.3《欧姆定律》ppt

• (2)开关S闭合之前,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 片应该置于________端(选填“A”、“B”或 “AB中间”)
• 答案:(1)如图
• (2)A • 解析:(2)电键闭合前,将滑动变阻器滑动到
A端,使测量电路处于短路状态,起到保护 作用。
课堂知识构建
考点题型设计
• 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 若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3/5时,
解法二:由R=UI00=ΔΔUI11=20U.40A/5 得I0=1.0A 又R=UI00=ΔΔUI22,所以ΔI2=I0,I2=2I0=2.0A 解法三:画出导体的I-U图象,如图所示,
设原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0时,导体中的电流为I0。 当U=3U5 0时,I=I0-0.4A 当U′=2U0时,电流为I2 由图知I0-35U0.04A=UI00=025.U4A0 =2IU20 所以I0=1.0A I2=2I0=2.0A
• 答案:(1)见解析图
• (青岛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三校联 考)下图为“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 的实物连线图,已知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
•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 ①闭合开关前,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________;
• ②闭合开关后,逐渐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________;
灯光
• (1)在图上画出I-U图线。
• (2)从图线上可以看出,当电压逐渐增大时, 灯丝电阻的变化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图线表明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
• 解析:(1)根据U、I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找出 对应的点,连成平滑曲线,即I-U图线,如 图所示。
• 3.单位 • 在国际单位制中是:欧姆________,符号是Ω,
• 答案:(1)如图
• (2)A • 解析:(2)电键闭合前,将滑动变阻器滑动到
A端,使测量电路处于短路状态,起到保护 作用。
课堂知识构建
考点题型设计
• 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 若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3/5时,
解法二:由R=UI00=ΔΔUI11=20U.40A/5 得I0=1.0A 又R=UI00=ΔΔUI22,所以ΔI2=I0,I2=2I0=2.0A 解法三:画出导体的I-U图象,如图所示,
设原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0时,导体中的电流为I0。 当U=3U5 0时,I=I0-0.4A 当U′=2U0时,电流为I2 由图知I0-35U0.04A=UI00=025.U4A0 =2IU20 所以I0=1.0A I2=2I0=2.0A
• 答案:(1)见解析图
• (青岛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三校联 考)下图为“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 的实物连线图,已知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
•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 ①闭合开关前,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________;
• ②闭合开关后,逐渐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________;
灯光
• (1)在图上画出I-U图线。
• (2)从图线上可以看出,当电压逐渐增大时, 灯丝电阻的变化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图线表明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
• 解析:(1)根据U、I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找出 对应的点,连成平滑曲线,即I-U图线,如 图所示。
• 3.单位 • 在国际单位制中是:欧姆________,符号是Ω,
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25 自由落体运动课件

•
真空中羽毛和苹果落地的频闪照片
所 以 不 同 物 体 自 由 落 体 下 落 快 慢 相 同
自由落体运动到底有什么规律?
▲怎么测量物体下落的高 度?
▲怎么测量物体某时刻的下落速度?
▲怎么测量物体下落的加速度
▲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 例题:一位同学进行“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的实验
B,C,D,E,F,测量出各点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请你在这位
同学的基础上思考求出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法,写出依据公
式
h gT2
g9加.5速6m度/s2 大小是
3 求出B,C.D,E,点的速度,并做出V-t图像
A
B
C
D
E
v
0
0.19 0.39 0.58 0.77
t
0
0.02 0.04 0.06 0.08
1 现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铁架台,电火花计时器及碳粉
纸,电磁打点计时器及复写纸,纸带若干,220V交流电源,
低压直流电源,天平,秒表,导线,电键,其中不必要的器
材是:
电磁打点计时器及复写纸,低压直流电源,天平,秒表
缺少的器材是:
刻度尺,重物
2 这位同学从打出的几条纸带中,挑出较为理想的一条纸带,
把开始打的第一个点标为A,随后连续的几个点依次标为点
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 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不 同?
实验
月球上的
• 1971年,阿波罗飞船登上无大气的月球后,宇航员特地 做了使羽毛和重锤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的实验,无数观众 从荧屏上看到,它们并排下落,同时落到月球表面。
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一样快
结论1: 影 at
x 1 at 2 2
真空中羽毛和苹果落地的频闪照片
所 以 不 同 物 体 自 由 落 体 下 落 快 慢 相 同
自由落体运动到底有什么规律?
▲怎么测量物体下落的高 度?
▲怎么测量物体某时刻的下落速度?
▲怎么测量物体下落的加速度
▲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 例题:一位同学进行“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的实验
B,C,D,E,F,测量出各点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请你在这位
同学的基础上思考求出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法,写出依据公
式
h gT2
g9加.5速6m度/s2 大小是
3 求出B,C.D,E,点的速度,并做出V-t图像
A
B
C
D
E
v
0
0.19 0.39 0.58 0.77
t
0
0.02 0.04 0.06 0.08
1 现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铁架台,电火花计时器及碳粉
纸,电磁打点计时器及复写纸,纸带若干,220V交流电源,
低压直流电源,天平,秒表,导线,电键,其中不必要的器
材是:
电磁打点计时器及复写纸,低压直流电源,天平,秒表
缺少的器材是:
刻度尺,重物
2 这位同学从打出的几条纸带中,挑出较为理想的一条纸带,
把开始打的第一个点标为A,随后连续的几个点依次标为点
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 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不 同?
实验
月球上的
• 1971年,阿波罗飞船登上无大气的月球后,宇航员特地 做了使羽毛和重锤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的实验,无数观众 从荧屏上看到,它们并排下落,同时落到月球表面。
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一样快
结论1: 影 at
x 1 at 2 2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附录-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共34张)PPT课件

20分度尺
被测
标尺读数
物体= 主尺读数(mm)+
长度
=10mm+
3 mm
分度
mm
20
=10mm+0.15mm
=10.15mm
精确到0.05mm
.
13
50分度尺
被测
标尺读数
物体= 主尺读数(mm)+
长度
=6mm+
45 50
mm
分度
mm
=6mm+0.9mm
=6.9mm
精确到0.02mm
.
14
内测量爪
长度 (mm)
100
=6.5(mm)+
22.5 mm 100
=6.725(mm) .
28
例5:如图所示以下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
被测
物体=
主尺读数+
标尺读(估 数读一位 mm )
长度 (mm)
100
=8.0(mm)+
46.5 mm 100
=8.465(mm) .
29
例6:如图所示以下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
被测
物体=
主尺读数+
标尺读(估 数读一位 mm )
长度 (mm)
100
=6.5(mm)+
22.5 mm 100
=6.725(mm) .
27
思考与讨论
可动刻度(标尺)的最小分度是多少?如果以 毫米为单位表示测量结果估读的那一位在小数点 后第几位?
0.001mm
第三位
被测
物体=
主尺读数+
标尺读(估 数读一位 mm )
.
35
高级中学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共22张PPT)

结论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磁通量变化和所用时间 都有关.
若闭合电路是一个n匝线圈,且穿 过每匝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都相同,则 整个线圈的感应电动势:
E n t
法拉第
(1791—1876)是英国著名 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他发现 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电场和 磁场的概念。场的概念对近代 物理的发展的重大意义。
=BLvt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
E BLv t
(2)切割方向与磁场方向成θ角时:如图所 示,将v分解为垂直B和平行B的两个分量, 其中:
vvsin 对切割有贡献.
v// vcos 对切割无贡献.
所以:
E BLv
即 :EBLVsin
即 :EBLVsin
导线切割磁感线时产生的电动势
的大小,跟磁感强度B、导线长度L、 运动速度v以及运动方向与磁感线方向 的夹角的正弦sin成正比。
(2) /t 是指在时间t 内磁通量变化快慢的平均值; t0,/t表示在某瞬时磁通量变化的快慢。
平均磁通 变化率
瞬时磁通 变化率
Φ 2 1
t
t2 t1
平均感应电动势 E
lim Φ
t 0 t
瞬时感应电动势 E t
2.导线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
(1)垂直切割时:如图所示,导体由ab匀速移动 到a1b1 ,这一过程中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变化
3.公式E=BLVsinθ与公式E=n△Φ/ △ t比较:
公式
E= n△Φ/ △ t
E=Bl Vsin θ
对象
一闭合电路
一段切割磁感线的导线
内容 △ t时间内的平均电动势 某一t时刻的瞬时电动势
电动势所在 磁通量发生变化部分
切割段导线
适用范围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磁通量变化和所用时间 都有关.
若闭合电路是一个n匝线圈,且穿 过每匝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都相同,则 整个线圈的感应电动势:
E n t
法拉第
(1791—1876)是英国著名 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他发现 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电场和 磁场的概念。场的概念对近代 物理的发展的重大意义。
=BLvt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
E BLv t
(2)切割方向与磁场方向成θ角时:如图所 示,将v分解为垂直B和平行B的两个分量, 其中:
vvsin 对切割有贡献.
v// vcos 对切割无贡献.
所以:
E BLv
即 :EBLVsin
即 :EBLVsin
导线切割磁感线时产生的电动势
的大小,跟磁感强度B、导线长度L、 运动速度v以及运动方向与磁感线方向 的夹角的正弦sin成正比。
(2) /t 是指在时间t 内磁通量变化快慢的平均值; t0,/t表示在某瞬时磁通量变化的快慢。
平均磁通 变化率
瞬时磁通 变化率
Φ 2 1
t
t2 t1
平均感应电动势 E
lim Φ
t 0 t
瞬时感应电动势 E t
2.导线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
(1)垂直切割时:如图所示,导体由ab匀速移动 到a1b1 ,这一过程中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变化
3.公式E=BLVsinθ与公式E=n△Φ/ △ t比较:
公式
E= n△Φ/ △ t
E=Bl Vsin θ
对象
一闭合电路
一段切割磁感线的导线
内容 △ t时间内的平均电动势 某一t时刻的瞬时电动势
电动势所在 磁通量发生变化部分
切割段导线
适用范围
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三册-1.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PPT(51页)

3.热运动 (1)定义:分子永不停息的无__规__则__运动。 (2)宏观表现:扩__散__现象和布朗运动。 (3)特点 ①永不停息; ②运动无__规__则__; ③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__激__烈__。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有空隙 (1)气体分子的空隙: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之间存 在着很大的_空_隙__。 (2)液体分子间的空隙: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减__小__,说明液 体分子间有空__隙__。 (3)固体分子间的空隙:压在一起的金片和铅片,各自的分子能 _扩_散__到对方的内部,说明固体分子间也存在着空__隙__。
2.分子间作用力 (1)当用力拉伸物体时,物体内各部分之间要产生反抗拉伸的作 用力,此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__力__。 (2)当用力压缩物体时,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会产生反抗压缩的作 用力,此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__力__。
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指的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引力和斥力的合 力。
四、分子动理论 1.内容:物体是由大__量__分__子__组成的,分子在做永__不__停__息__的无规 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_相__互__作_用__力__。 2 . 由 于 分 子 热 运 动 是 _无__规__则_ 的 , 对 于 任 何 一 个 分 子 都 具 有 _偶_然__性__,但对大量分子的整体而言,表现出规律性。
实验基础上提出的,D 错误。]
分子热运动
冬天在我国北方很多地方易出现雾霾天气,如图所示。
雾
霾
雾霾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视线,也给交通带来不便,你知道霾 的小颗粒在做什么运动吗?这种运动与小颗粒大小有关吗?
提示:霾的小颗粒做布朗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1.对扩散的理解 (1)影响扩散现象明显程度的因素 ①物态 Ⅰ.气态物质的扩散最快、现象最显著。 Ⅱ.固态物质的扩散最慢,短时间内现象非常不明显。 Ⅲ.液态物质的扩散现象明显程度介于气态与固态之间。 ②温度:在两种物质一定的前提下,扩散现象发生的显著程度 与物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显著。 ③浓度差:两种物质的浓度差越大,扩散现象越显著。
高中物理 光学基础§1.2.2 光学元器件

往因较轻便而被采用。
4、光锥 光锥是一种圆锥体状的聚光镜。可制成空心和实心两种
类型。
(1)光束在光锥内的传播 (2)空心光锥参量的确定 (3)实心圆锥体光锥 三、其它元器件
1、光楔 2、干涉滤光片 3、偏振片
n' n n'n
L' L
r
式中n为浸没透镜前介质折射率;n’为浸没透镜材料的
折射率;r是球面半径。
设物高为y,像高为y′,则垂轴放大率为
y ' nL '
y n' L
如果浸没透镜置于空气中,n =1,成像面与光敏面重合,
则有
L' n 1 n'1 L'
(1)
n' L
系,图中的标号⑴、⑵和⑶分别对应上述三种情况。
图1.2.2-9 像差曲线
(2)半球浸没透镜 符合上述等明条件⑵时,L′= r的透镜叫做半球浸没透
镜,无像差和慧差。系统安排如图1.2.2-10所示。
图1.2.2-10 半球浸没透镜
8、阶梯透镜(菲涅耳透镜) 阶梯透镜是有“阶梯”形不连续表面的透镜;“阶梯”
球面反射镜工作面为精确的球面,是最简单的成像元件之 一。如果用金属制造球面镜,抛光后,金属表面本身就有较 高的反射率;但是光学仪器中的球面镜多由玻璃磨制而成, 在其抛光的球面上必须镀反射膜以提高反射率。
3、分束元件 分束元件是将入射光通量分割成反射和透射两部分并保
证二者有适当比例关系的元件。有时还要求反射部分和透 射部分各有其特定的光谱性能,这样的分束元件可称分色 元件。图1.2.2-20 是两种常见的分束元件示意图。
4、目镜
图1.2.2-2 放大镜的放大作用
4、光锥 光锥是一种圆锥体状的聚光镜。可制成空心和实心两种
类型。
(1)光束在光锥内的传播 (2)空心光锥参量的确定 (3)实心圆锥体光锥 三、其它元器件
1、光楔 2、干涉滤光片 3、偏振片
n' n n'n
L' L
r
式中n为浸没透镜前介质折射率;n’为浸没透镜材料的
折射率;r是球面半径。
设物高为y,像高为y′,则垂轴放大率为
y ' nL '
y n' L
如果浸没透镜置于空气中,n =1,成像面与光敏面重合,
则有
L' n 1 n'1 L'
(1)
n' L
系,图中的标号⑴、⑵和⑶分别对应上述三种情况。
图1.2.2-9 像差曲线
(2)半球浸没透镜 符合上述等明条件⑵时,L′= r的透镜叫做半球浸没透
镜,无像差和慧差。系统安排如图1.2.2-10所示。
图1.2.2-10 半球浸没透镜
8、阶梯透镜(菲涅耳透镜) 阶梯透镜是有“阶梯”形不连续表面的透镜;“阶梯”
球面反射镜工作面为精确的球面,是最简单的成像元件之 一。如果用金属制造球面镜,抛光后,金属表面本身就有较 高的反射率;但是光学仪器中的球面镜多由玻璃磨制而成, 在其抛光的球面上必须镀反射膜以提高反射率。
3、分束元件 分束元件是将入射光通量分割成反射和透射两部分并保
证二者有适当比例关系的元件。有时还要求反射部分和透 射部分各有其特定的光谱性能,这样的分束元件可称分色 元件。图1.2.2-20 是两种常见的分束元件示意图。
4、目镜
图1.2.2-2 放大镜的放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七世紀 運動學
物按理此學鍵發!展來去史看
~物理學的發展~
二十世紀 近代物理
十八世紀 力學、光學
十九世紀 熱學、電磁學、光學
2020/11/19
5
物理學的領域
古典物理學
1900年以前
力學 電磁學
光學 熱學
2020/11/19
近代物理學
1900年以後
原子物理學 原子核物理學
基本粒子學 表面物理學 凝態物理學 等離子體物理學
§1-1 物理學簡史
陳宿惠 國立竹北高中代理教師
2020/11/19
1
科學
1. 科學研究的題材—自然界。
2. 科學—人類把對自然界所觀察到的現 象,運用分析、實驗、歸納、推理等 方法,針對自然界的基本規律,整理 成一套有系統、有組織的知識體系, 稱為科學。
2020/11/19
2
物理學
1. 物理學是科學的一支,物理學的研究 奠定在實驗與實驗互相 激盪以求取一致的過程。
3. 目的—尋找支配物理現象的規律, 使 我們能用寥寥數個定律便可了解與預 測浩瀚而又錯綜複雜的自然界。
2020/11/19
3
科學方法 觀察
發現問題 形成理論
2020/11/19
實驗驗證 ?
是
提出新預測
修改理論
否
4
十六世紀以前 天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