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21张PPT)

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21张PPT)

通过学习《石灰吟》这首古诗,我们深入了解了明代诗人于谦对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
1
的追求。在诗中,于谦通过描绘石灰的烧制、特点和用途,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和追求。
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一些古诗的基本知识,比如古诗的体裁、形式、 修辞手法、韵律和节奏等。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总结写法
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
托物
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 言志
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朗读指导
再读这首诗, 注意读出石灰不怕 牺牲的精神和高洁 的品格。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板书设计
前两句:千锤万凿 状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书写指导
注意右边“垂” 的第三笔是竖。最后 一横要短一些。
注意“凿”的笔顺规则: 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后外。 注意“凵”框里面不要写成 了“羊”。
整体感知
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烧制过程中要 经历的痛苦。
平常。
古诗解读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灰 石,把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于谦的背景。于谦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将领,他 的诗歌作品以雄奇豪迈、气韵苍劲而著称。他擅长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来描绘自然 和生活中的各种形象,将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
《石灰吟》是一首描绘石灰形象的古诗。在诗中,于谦通过描绘石灰的烧制、特点 和用途,表达了自己对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的追求。同时,通过运用独特的比喻和 象征手法,于谦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石灰吟(共24张PPT)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石灰吟(共24张PPT)

课后总结(二)
2
0
2
4
2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技巧。通过掌握这些技巧,我们可以更 好地欣赏和理解古诗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总之,学习《石灰吟》这首古诗,我们不仅掌握了古诗的基本知识,还深入了 解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 的古诗欣赏水平,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
0
2
4



级 语
若等闲
文 下
浑不怕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要留清白在人间
2
0 2
石灰吟
4
年 六
[明] 于 谦
年 级 语
千锤万凿出深山 ,

下 册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2
0
2
4








查阅相关资料,加
深对课文的理解。
2
少年于谦学习刻苦,经常
0 2
挑灯夜读。任官期间,他严格执
4

法,廉洁奉公。1449年,明英宗

年 级
在土木堡一战中大败被俘。于谦
语 文
临危受命,亲自率兵打败了瓦剌
下 册
军,救回英宗。
可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
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
害,以“谋逆罪”处死,本可以
逃离的于谦慷慨就义,精神永
存。

最新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石灰吟》精品课件

最新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石灰吟》精品课件

烈火焚烧 02
引导学生懂得:人的成长需 要经历艰难困苦的种种磨练, 要在此中成长
要留清白 04
让学生理解:不论经受什么 艰难困苦,我们要保持一身 正气,为国献身
引导学生音韵节奏朗读
千锤/万击//出深 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音韵节奏
我国古诗词均是由音韵节 奏的,诗词写完之后是唱 出来的特别要注意
让学生读懂于谦
于谦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从这首诗中受到了什么教育? 我们要学习于谦的哪些高尚品格?
交流展示赏析评价
埋藏在深山之中千 锤万击
石头变成了白灰粉 骨碎身
做人做事就应当要 留清白


经过烈火的考验烈 火焚烧

教师过渡质疑:为 什么?
第四章
学习小结
采用开放式朗读方法
开放式朗读,要求读准 字音教师不做具体规定,
借助课后的注释; 联系上下文理解

询问学生
通过自学,你读懂了 什么?学生回答

展示课件
出示课件:伯牙善 鼓琴,这说明什么?
学生自学
自学为主,要学会用 自己的话读懂意思

点拨总结
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 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
抒发对诗人的无限崇敬
一诵---少年抒怀
想想当时的于谦为什么要写 这首诗呢?假如你就是当年 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 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
介绍作者创作背景
于谦十二岁时的所见所感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 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 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 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 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 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 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 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 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 人生的追求。

古诗两首《石灰吟》PPT课件

古诗两首《石灰吟》PPT课件
托物言志
.
28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后人想起于谦,就 一定会想起他的这一首诗,也一定会吟起这首诗。
人已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化作深 情的诵读。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齐来 读《石灰吟》!
.
29
.
30
诗人用( 托物言志 )的方法,通过对石头 不畏“ (千锤万击 ) ”和“(烈火焚烧 )”,即使 “( 粉骨碎身 ) ”也要留下( 清白 )石灰的描写,赞 颂石灰(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的品质,抒发 了诗人( 不同流合污、廉洁正直 )的高尚情操。
判处死刑。
.
23
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 可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时,才发现于 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 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财。于谦死的 那天,阴云密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 齐声为他呼冤。
.
24
.
25
[古诗赏析]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 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 没有多大价值。
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齐读古诗。
.
11
石灰的自述
我叫石灰。 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大山里,勤奋的工匠经过千锤万 击把我与大山分离。将石灰石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 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考验,我的主要成分 发生了变化,由碳酸钙变成了氧化钙。这时的我外形仍然象 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 如果把生石灰放进水中,水立即就沸腾起来,像水烧开了 一样。如果这时碰到人的肌肤,其烫伤程度要远远超过沸水 的烫伤程度。经过这次巨变,我成了另一种形态——熟石灰。 这个过程把我由块状的石头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我的主要 成分也由氧化钙变成了氢氧化钙。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PPT课件

石灰吟PPT课件

益,号节庵,汉族。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
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在皇
帝被瓦剌(là)族俘(fú)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
抗击,转危为安,成为民族英雄。但仅在被俘的英
宗皇帝平安南归后重登皇位的第六天,就被诬陷而
死。
2021/3/7
CHENLI
2021/3/7
CHENLI
17
•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 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 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 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 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 “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 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 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 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 手法。
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他如此坚决,只好回去
了。
不一会儿,于谦的同乡好友郑通也来送礼了。于谦又写了
四句话:“你我为它皆刚正, 两袖清风为黎民。 寿日清茶促膝叙,
胜于厚礼染俗尘。”郑通见了十分敬佩,于是叫家人带回礼物,
自己进门与于谦叙谈友情。
于谦正和郑通畅谈,管家通报,有一个叫“黎民”的人送来
局——斩决,史载:天下冤之。到抄家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
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只有皇上赐给的蟒袍、
剑器。
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于谦不去辩白?
后来,我恍然大悟。荣华富贵不重要,生或者死不重要,皇帝
的恩宠或者猜忌也不重要,大臣们的恩将仇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
“道德和理想”,坚守了自己的道德,在国家危难之际没有退缩;
2021/3/7

石灰吟课文讲解PPT课件

石灰吟课文讲解PPT课件
质疑质疑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的作用石灰的作用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字词积累字词积累若等闲清白人间焚烧粉骨碎身畅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理解词语理解词语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畅言教育
古诗词背诵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本课时编写:霍山县城西小学 徐红卫老师
畅言教育 课文讲解
听古诗,画出节奏。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畅言教育 课文讲解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1、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说说古诗的意思。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头是经过多次撞击敲打才从大山上开采出来的。
畅言教育 课文导入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诗: 烈火重又生,一身洁白返世间。 黑砖碎瓦尽容纳,美化人间心自甘。
2、你们能猜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 写的是抹墙用的石灰,我被石灰为了“美化世间而甘愿抛弃山林里悠闲的 生活”所感动。 而在明代诗人于谦的心中石灰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古诗之旅 《石灰吟》。
_去__经___过__烈__火__焚__烧___。__但__这__种__折___磨__、__锻__炼___是__多__么__平__常___啊__!__即__使___粉__身__碎__骨__也___毫__不___ _畏__惧___,__只__求__清__清___白__白__的__身___体__和__名__声__能___够__长__留__于___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课件(完美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课件(完美版)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读第一二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 诗句意思,说说:石灰是怎样开采的?
“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译文:即使粉 身碎骨也毫不 惧怕,只要把 高尚的节操留 在人世间。 (课后第二题)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之二《石灰吟》 ppt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之二《石灰吟》 ppt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lǚ)阎(yán)话短长! "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 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 近传诵,为一时佳话。
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 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 会感慨万千。他会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呢?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仅仅在讲石灰吗?
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在字里行 间隐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现 在请同学们根据这28个字,猜测一 下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会 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大胆猜,只要 有理由,有根据。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 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 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 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 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 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 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是夸张手法。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平常,轻松。
浑: 都。
清白: 双关语,既指石灰洁白的颜色,也象征高尚的节操。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敲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石,
烈火焚烧若等闲。 面对熊熊烈火的焚烧好像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浑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也全不畏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人们还要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
于是我变成了熟石灰,这时的我很像一块软软的洁白的年糕, 人们将我涂在墙上,既能保护墙面,又能美化墙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 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 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 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 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 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由生石灰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 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 这时的我们就能把大大小小的墙壁粉刷得雪白雪白,给人们 一份纯净美好的生活空间。
一、释诗题
石灰吟
【明】于谦
石灰吟:石灰赞歌。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 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二、读诗文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 万凿/出 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全 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间。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 族。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与岳 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皇帝被瓦剌(là)族俘(fú)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击,转 安,成为民族英雄。但仅在被俘的英宗皇帝平安南归后重登皇 第六天,就被诬陷而死。
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一遍这首古诗
这首古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 了它历经磨难,却又保持着自身的廉洁与清白。同时,作 借石灰来激励自己,写出了自己对其今后的人生的宏伟追 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 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屈服。
四、悟诗情
• 作者仅仅在写石灰吗? (小组合作讨论)
托物言志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廉政故事—于谦拒礼
于谦是有名的清官,他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嘱管家 不收寿礼。皇帝派太监送来一只玉猫金座钟,却被拒之门外。太监写下四句话给 “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于 在下面添上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忌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 洁风。”太监见他如此坚决,只好回去了。
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于谦不去辩白? 后来,我恍然大悟。荣华富贵不重要,生或者死不重要,皇帝的恩宠或者猜 要,大臣们的恩将仇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道德和理想”,坚守了自己的道德 危难之际没有退缩;实现了自己匡扶社稷的理想,将大明江山扛在肩上走过了最 刻。对他而言,不再有什么遗憾了。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 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 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 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 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竹石
【清】郑 燮(xiè )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石灰吟》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 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 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全诗将 物拟人,以人比物,毫不牵强,十分自然和谐,反映了诗人高 超的构思艺术。
《石灰吟》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
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
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 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 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
托物言志
•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 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 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 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 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石灰
开采石灰石
开采石灰石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烧制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
烧制生石灰
生石灰
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反 应,随着“吱”一声响, 块状的生石灰化作粉末。
粉骨碎身全不怕
石灰的作用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的作用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凿,撞击,雕琢。锤 打。千 万:指撞击次数多,虚指,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张手法。
2019/7/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粉骨碎身 极其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 “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 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 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 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清白是拿石头的 色作比较 。
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 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 能丢弃,一个叫良心、操守,另一个叫理想、追求。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吟诵、赞美的意 思
石灰吟
吟:古代诗歌体 裁的一种名称。
——(明)于谦
这首古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 了它历经磨难,却又保持着自身的廉洁与清白。同时,作 借石灰来激励自己,写出了自己对其今后的人生的宏伟追 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 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屈服。
土木堡之变,明军精锐灰飞烟灭,瓦剌大军兵临城下,代宗朱祁钰和满朝文武 众多大臣建议南迁。此时,于谦完全可以附和众人所议,博个拥立之功。不过他 挺身而出。组织京城军民,调集各地兵马,击退了瓦剌 là的进攻,粉碎了也先的 救了危难中的大明王朝。夺门之变,野心家徐有贞以“虽无显迹,意有之”的借 下狱。狱中,于谦不做辩解,后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 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史载:天下冤之。到抄家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 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只有皇上赐给的蟒袍、剑器。
•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 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 我在我未来的房子周围栽上许多竹子,我要像竹子一样,做一 直、虚心、高洁的人。
• 我在书房里摆上几盆青松的盆景,以表达我要像青松一样 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永不言弃!

在我们现在学的这首石灰吟中也同样将石灰比喻成人,抒发作者 自己立志清白、 廉洁做人的思想感情。
不一会儿,于谦的同乡好友郑通也来送礼了。于谦又写了 四句话:“你我 刚正, 两袖清风为黎民。 寿日清茶促膝叙,胜于厚礼染俗尘。”郑通见了十分敬 是叫家人带回礼物,自己进门与于谦叙谈友情。
于谦正和郑通畅谈,管家通报,有一个叫“黎民”的人送来一盆万年青,还 带来一首诗:“万年青草情义深,长驻山涧心相关。百姓常盼草常青,永为黎民 官。”于谦见后,亲自出门迎接,郑重地接过万年青,并高声咏唱了一首诗:“ 年情义深,肝胆相照万民情。于某留作万年镜,为官当学万年青。”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平 松。
全:都。 清白:双关语,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石 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人间:人世间。
系古诗注释,你能大致了解全诗含义吗?试试看,四人小组交
石灰吟
锤:捶打,敲击。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
【明】于谦 若等闲:好像很普通的事情。
千锤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若闲等。闲 (衬托石灰的顽强勇敢
挠。)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它们把烈 自己当作平常普通的事,因而坦然镇静 。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即使粉骨碎身化成粉末我也 毫不惧怕,因为我要把自己的清白纯洁 留在人间。
经过千锤万击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又 到石灰窑中去经过烈火焚烧。但这种折 锻炼是多么平常啊!即使粉身碎骨也毫 畏惧,只求清清白白的身体和名声能够 留于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