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城市发展史
石家庄城市发展史

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近代发展史作为在石家庄度过童年的学生,我选择它作为本次分析的对象。
图示:1901年石家庄周边简图和石家庄村平面图一农业化时期(村落)(公元十四世纪—1902)最早聚落记载始于明初,原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真定卫的军屯(生产建设兵团团场)无行政级别。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升格为真定府获鹿县下属行政村,附近有到保定的官道(不久废弃)与当时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滹沱河相望。
到清末,石家庄村的面积约平方公里,仅有200户人家,600余口人。
二农业向半城镇化过渡时期(村落—县/府级行政中心:1902—1912)1898年清政府向外国贷款修建北京到汉口的芦汉铁路,该铁路于1902年延伸到正定到石家庄一带,并于石家庄村东头修建了一个小型转运站。
取更大的行政中心“枕头镇”之名命名为“枕头站”。
此时的官道新废弃不久,获鹿仍是该地的行政中心山西商贾最主要的住宿地。
随着同年芦汉铁路的通车,石家庄周围的商店、酒肆、旅馆陆续开业。
外国商人也开始在此地暂停。
次年,石家庄村落开始延伸并兼并了振头镇和邻近数村,原大清邮政振头代办亦升格为邮政分局,地位逐步超越了获鹿。
图示:1905年石家庄周边格局1903年,正太(正定到太原)铁路开始修建,由于正定府治所在滹沱河北,该河当时流量很大而且水文条件复杂,为了省去高昂的架桥费用,正太铁路起点被就近改在枕头站。
并在村东做了一段转弯副轨(可能为了分流,这一弯恰好成为了以后半个世纪内石家庄市区的东部边界),1907年铁路竣工通车。
图示:上:1911年石家庄周边格局,下:正太饭店和劝业商场相关配套设施也随着铁路的到来逐步开始兴建:1906年石家庄电报房建成,1907年华北最早的银行——交通银行石家庄支行建成,同年石家庄第一座国际化的豪华饭店——正太饭店建成,这座接待过孙中山和蒋介石的法式小洋楼成了石家庄真正崛起的标志,故有“先有正太饭店,后有石家庄”之说。
到1912年清帝逊位前,石家庄城区已经极大地向东南扩大延伸,形成了以南部大桥街为主的旅馆居住区和村南的商业中心,共有商户106家,并开办了“民生”“劝业”“石门”几大商场。
2022年石家庄高三一摸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年石家庄高三一摸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1.春秋中期以前,各国卿大夫若行求“富”之实,国君将依礼制以“贪(侈)”之名惩罚。
到春秋后期,晋、鲁、秦等国卿大夫群起争“富”,大肆敛聚土地、财货,并且用“富”这一新概念对自身“贪(侈)”之举进行正当化的修辞。
这一变化反映了A.王室权威已经荡然无存B.私有制的兴起发展C.贵族等级秩序逐渐瓦解D.诸侯兼并战争频繁【答案】C2.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民族史传,共写了五篇少数民族史传,分别是《匈奴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并把这五篇少数民族史传归入七十列传中,把作为一个民族实体的少数民族等列为天子臣民。
司马迁的这一历史观A. 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B. 推动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C. 适应了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需要D. 为中西交通道路的开辟做了铺垫【答案】C3.南朝宋齐时期, 中央由寒人担任将帅执掌机要,地方上也任用寒人为典签, 监督军政。
高门虽仍旧担任中央最高长官,高居统治集团的顶峰,但实权已逐渐转移到地位稍低的士人或寒人之手。
这反映了A.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 九品中正制弊端显现C. 社会结构日益僵化D. 君主集权的逐渐加强【答案】D4.陆九渊受朱熹邀请到白鹿洞书院讲学,他对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进行了阐释,他认为义与利是“吾心”所“固有”,而“志”即为人的根本,做事的动机,只要存乎“志”,使向于“义”,则斯人为君子,反之则是小人。
朱熹对此大加赞赏。
二者的认识A.折射出士人的社会责任感B.受到“致良知”理论的启发C.带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D.打破了传统儒学信仰体系【答案】A5.清代中期学者沈垚指出,宋太祖乃尽收天下之利权归于官,于是士大夫始必兼农桑之业,方得赡家,一切与古异矣。
仕者既与小民争利,未仕者又必先有农桑之业方得给朝夕,以专事进取,于是货殖之事益急,商贾之势益重。
是故古者四民分,后世四民不分。
石家庄历史

石家庄历史石家庄位于华北平原的南部,是河北省的省会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仍然被人们所关注和探究。
古代历史石家庄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距今5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商代时期这里已有部落居住,东周时期这里建有宜阳国,属于晋国的领地。
春秋战国时期,石家庄所在地区已是冀州地界,属于赵国。
传说中的赵武灵王曾下令将“周斗”(古代的量器)立于赵境南部的“石头桥”(今石家庄桥西区),以区分南北。
秦汉时期,石家庄所在地区属于上党郡,唐代时期是同州的所在地。
元、明、清三代,都是石家庄城池建设的重要时期。
元代末年,石家庄建有定都州、宁武军,城内有建州府和青团寨等农村部落。
明代中期,为了防御胡锦洪的军队,河北总兵史可法在石家庄增设了石家庄营,并在盐山山头修建了“保道楼”,这些军事装备成为了守卫京畿的重要壁垒。
清朝年间,石家庄成为了军事重镇,是京畿边防的重要防线之一,而为了加强石家庄的防御力,清政府在城内新建了大名府、正定府和白洋淀等地的防御设施和驻地。
现代历史然而,石家庄城市的真正发展需要到20世纪才会开始。
民国时期,石家庄被划归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
1949年10月,石家庄被解放,成为了河北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1957年至1976年,石家庄市的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力促进和严格管理。
建立了100多座水库,大大提升了该地区的防洪能力,同时也保障了农业灌溉的需要。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石家庄的产业和城市建设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石家庄市的经济和人口发展速度大幅提升,成为河北省的经济中心。
1980年代,石家庄市开始开发新区,扩大城市规模,1992 年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1世纪以来,石家庄市加强了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全面提升了城市的品质和功能。
文化历史石家庄地区的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华北地区的文化中心。
古代文化的遗存有大量的古建筑和历史文物。
石家庄简介介绍

石家庄市的产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医药 、纺织、化工、机械等为主导的传统产业;二是以电子信息 、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三是以商贸、 金融、文化旅游等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
02
自然环境与资源
地形地貌与气候特点
地形地貌
石家庄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太行山东麓,为河北省的政治、经济、金融、文 化和信息中心。
重点领域与产业布局调整
重点领域
加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环境保护、 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建设。
VS
产业布局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 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 有石家庄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创新驱动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产学研用深 度融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教育科技
石家庄市的教育科技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培养人才和推动科 技创新做出了贡献。
04
城市规划与建设成就
城市规划理念与实践
生态优先
石家庄市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 保护,通过划定生态红线、加强 绿地建设等措施,实现城市发展
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宜居宜业
石家庄市以打造宜居宜业城市为目 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 功能品质,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信息网络
石家庄市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 城市信息化水平。
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创新
01
02
03
精细化管理
石家庄市推行城市精细化 管理,加强城市环境卫生 、市容市貌等方面的管理 ,提升城市形象。
社会治理创新
石家庄市积极推进社会治 理创新,加强社区建设、 社会组织培育等方面的工 作,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石家庄发展与变化的故事

石家庄发展与变化的故事石家庄是中国河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
自改革开放以来,石家庄经历了巨大的发展与变化,成为了河北省乃至华北地区的重要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在经济方面,石家庄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过去主要以农业为主的石家庄市,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建设不断提升,新的商业区陆续建成。
石家庄现在拥有各类大型商场、购物中心和现代化市场,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购物和娱乐选择。
同时,石家庄还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众多的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
交通运输的改善也是石家庄发展的重要一环。
多年来,石家庄市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修建了许多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加快了城市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同时,石家庄还修建了地铁交通系统,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这些改善使得石家庄成为了交通枢纽,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城市文化也在石家庄的发展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石家庄市积极举办了各类文化活动和艺术表演,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
传统的戏曲、曲艺和民间艺术仍然保留并得到传承,同时也引进了更多的现代化文化元素。
石家庄还修建了许多文化设施和博物馆,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尽管经历了发展与变化,石家庄仍然注重保护历史遗迹和传统风貌。
许多古建筑、庙宇和园林仍然保存完好,并向游客展示了石家庄的丰富历史和文化。
石家庄的大街小巷、石洞院落、老城墙等都传承着历史的记忆,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感受石家庄的魅力。
总的来说,石家庄的发展与变化是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一个缩影。
经济的腾飞、交通的便利、文化的繁荣,都为石家庄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同时,石家庄也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走向现代化,形成了一个和谐、发展、具有活力的城市。
关于元氏的一些杂记

《史记五帝本纪》中提到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是分布在华夏族四周的原始部落,而华夏族只是占有河南、陕西的黄河流域地带。
石家庄这一流域则是东夷商族的北部地区,南边的邢台曾经是商朝的第四个都城,石家庄这一带的商文化和商王室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
西周灭商后,把商部落居住地分为三个国家。
后来这三个国家的贵族叛乱,被西周镇压,所有商部落的人民被北迁到南至邯郸漳水北抵保定涞水之间的地区,使商族人又迁回到了他们的发源地。
西周为了稳定对北方的统治,在石家庄一带分封了一个诸侯国——(车氐)国(泜水流域,括号里那个字打不出来),都城就在今元氏县西张村附近。
而此时,北狄中的赤狄鲜虞、肥子等部落开始从太行山西麓东迁,在正定、晋州、藁城等商族故地定居。
由于民族的矛盾,以鲜虞为首的狄族部落则对(车氐)国发动了连年战争,(车氐)国国力不支,同为西周属国的邢国赶来支援。
对于这件事,在元氏西张出土的著名“元氏铜器”上有明确的描述。
到了东周时期,周王室已徒有虚名,鲜虞等狄族灭掉(车氐)国。
然后转而进攻邢国、卫国,后来齐桓公联合其它诸侯,打退了鲜虞人的多次进攻,并确立了齐桓公春秋霸主的地位。
公元前414年左右鲜虞人建立的中山国在元氏封龙山南侧的设立飞龙(封龙)邑,就在今南佐镇封照村。
赵国灭中山后,于赵孝成王十一年(前255年),封公子元于封龙邑,并在封龙邑东侧5公里处重点建设元氏城(今元氏县故城村),意在加强对石家庄南部地区的统治。
从此,封龙邑这个名称消失,“元氏”这个称谓始见于史册,见证了石家庄从西汉到西晋几百年的文明。
从战国到汉朝立国期间,元氏出了祖孙两代英雄人物,他们都是元氏北楮村人。
一是赵国大将李牧,对于他,我们是熟悉的,他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优秀的将领,他一破匈奴,匈奴十年不敢南下,两破秦军,秦国不得已使出离间计才消除这个最大的障碍。
另一个是李牧的孙子、楚汉名士李左车,大家可能对他不太熟悉,但是对“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句话应该是很熟悉的。
石家庄概况

• • • • • •
红色旅游资源:西柏坡、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绿色旅游资源:驼梁、五岳寨、苍岩山、 嶂石岩等绿色生态旅游资源; 古文化旅游资源:正定隆兴寺、赵县赵州桥、 柏林禅寺等; 新都市旅游:市区新貌、大型商场、室内公园
石门封锁太行山, 勇士掀开指顾间。 尽灭全师收重镇, 不教胡马返秦关。 攻坚战术开新面, 久困人民动笑颜。 我党英雄真辈出, 从兹不虑鬓毛斑 攻克石门
河北省会石家庄
共和国第二年轻的省会城市-石家庄
年代
1949年8月1日 1952年11月 1956年
省会
保定
行政区划变化
131县 合并原平原省和察哈尔部分 县市,增设张家口专区 合并热河部分县市,设承德 专区 并入天津市 天津成为直辖市
1958年2月
1967年1月 1968年2月
天津
保定 石பைடு நூலகம்庄
石 家 庄 在 河 北 省 的 位 置
迎宾大道裕华路
•
•
最主要商业街---中山路
主要商场
• • • • • • • • 北国商城 • 天元名品 东方购物中心 • 天成购物中心 人民商场 • 保利广场 建华商场 先天下购物中心 南三条小商品商场 新华集贸市场(湾里庙市场) 万达广场
旅游资源
1999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旅游口号: 红色之旅,豪情之都 • 旅游品牌: 红、绿、古、新
区位优势:
• 京畿之地,“南北通衢,燕晋咽喉”、“首都南
大门”:
• 铁路:京广、石德、石太、朔黄铁路
• 国道:107、207、307、308
• 高速:京深、京昆、石太、石黄、青银
• 空运:50多条航线
• 河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金融、信息和 国际交流中心,是全国15个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 城市之一。
石家庄城发展史范文

石家庄城发展史范文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会,也是河北省最大的城市之一、它地处华北地区,是连接华东和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下面是石家庄城市发展史的一些关键时刻和事件的概述。
石家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的考古遗址证明了该地区有人类活动。
然而,在古代的历史中,石家庄并没有作为重要的城市得到记录。
石家庄的历史开始在公元AD700年左右的唐朝时期。
唐朝时期的石家庄是一个战略重要的地方,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历经多次改名和擢升为州级行政区。
然而,在唐朝灭亡后,石家庄逐渐进入了一个相对较为沉寂的时期。
在明朝时期,石家庄再次开始了发展。
明朝政府将石家庄划归河北布政司管辖,同时也开始了对该地区的军事和经济发展的重视。
石家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同时还有一些政府机构和文化建筑得到了兴建。
石家庄的城墙、孟姜墓和石家庄海牛之宝等著名景点和文物都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清朝时期,石家庄进一步增强了作为商业中心的地位。
清朝政府鼓励商业发展,修建了很多商业街区和集市。
石家庄成为了河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这座城市。
同时,石家庄也成为了政府机构和文化教育中心。
清朝时期朝阳街的建设和南泥湾的兴建都为石家庄的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初,石家庄的城市改造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型。
在1914年,石家庄成为了河北省的省会,同时也成为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许多新的政府机构和公共设施得到了建设,包括铁路、供水系统、电力和电信基础设施等。
这些都大大推动了石家庄城市的发展。
建国后的石家庄城市发展更加迅速。
特别是在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石家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
许多国有企业在这里兴建,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外资的投入。
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使石家庄的人口大幅增长,城市面积拓展,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石家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城市扩张导致了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车拉来的城市
——石家庄近代发展史
20154480 李仲元
作为在石家庄度过童年的学生,我选择它作为本次分析的对象。
图示:1901年石家庄周边简图和石家庄村平面图
一农业化时期(村落)(公元十四世纪—1902)
最早聚落记载始于明初,原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真定卫的军屯(生产建设兵团团场)无行政级别。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升格为真定府获鹿县下属行政村,附近有到保定的官道(不久废弃)与当时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滹沱河相望。
到清末,石家庄村的面积约0.08平方公里,仅有200户人家,600余口人。
二农业向半城镇化过渡时期(村落—县/府级行政中心:1902—1912)
1898年清政府向外国贷款修建北京到汉口的芦汉铁路,该铁路于1902年延伸到正定到石家庄一带,并于石家庄村东头修建了一个小型转运站。
取更大的行政中心“枕头镇”之名命名为“枕头站”。
此时的官道新废弃不久,获鹿仍是该地的行政中心山西商贾最主要的住宿地。
随着同年芦汉铁路的通车,石家庄周围的商店、酒肆、旅馆陆续开业。
外国商人也开始在此地暂停。
次年,石家庄村落开始延伸并兼并了振头镇和邻近数村,原大清邮政振头代办亦升格为邮政分局,地位逐步超越了获鹿。
图示:1905年石家庄周边格局
1903年,正太(正定到太原)铁路开始修建,由于正定府治所在滹沱河北,该河当时流量很大而且水文条件复杂,为了省去高昂的架桥费用,正太铁路起点被就近改在枕头站。
并在村东做了一段转弯副轨(可能为了分流,这一弯恰好成为了以后半个世纪内石家庄市区的东部边界),1907年铁路竣工通车。
图示:上:1911年石家庄周边格局,下:正太饭店和劝业商场
相关配套设施也随着铁路的到来逐步开始兴建:1906年石家庄电报房建成,1907年华北最早的银行——交通银行石家庄支行建成,同年石家庄第一座国际化的豪华饭店——正太饭店建成,这座接待过孙中山和蒋介石的法式小洋楼成了石家庄真正崛起的标志,故有“先有正太饭店,后有石家庄”之说。
到1912年清帝逊位前,石家庄城区已经极大地向东南扩大延伸,形成了以南部大桥街为主的旅馆居住区和村南的商业中心,共有商户106家,并开办了“民生”“劝业”“石门”几大商场。
正太铁路端头的南移,石家庄崛起的真正诱因。
至此石家庄的地位逐步超越了北边的正定县城,成为了京晋冀重要的物资转运中心和客流集散地。
仅次于直隶行政中心保定。
三半城镇化向城镇化过渡时期(县/府级行政中心—市级行政中心,1912—1937)(1)北洋政府时期:
清朝灭亡后,北洋政府出于稳定华北局势的需要,将石家庄更名为“石门”,并将天津、保定、石门一同作为华北重点发展区域,又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外商在华北投资锐减,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这里获得了市场、出现了第一次勃兴。
1914年,井陉煤矿石门焦炼厂在石门落成,这里产出了我国第一批独立生产的优质焦炭、并出口了日本。
这是石家庄工业化真正的起步。
1916年,石门第一座大型娱乐场所”升平茶园”开业。
1919年,通过当地爱国商人集资,中国内地电灯公司石门分公司、平和轧棉公司、万华肥皂公司在此成立。
1922年,湖北楚兴实业有限公司开始筹建大兴纱厂,次年投产,这是华北地区建厂最早、规模最大的纺织企业。
1923年石门自来水公司成立。
图示:大兴纱厂和焦炼厂
(1)国民政府和日本占领时期:
1927年北洋奉系军阀势力迫于北伐军压力退出石门,南京政府在此设市。
石门总人口达3.3万人,首任市长周化邦组织划定石黄公路延长线-石家庄站—电台广播站一线为城市轴心,形成了以东西向中正路(中山路)为轴心,以京汉车站(枕头站原址)、正太车站(现石家庄老火车站)、正太总机厂为中心,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运输业全面发展的城镇群落,这是石家庄城市规划的开端。
随着国民政府“黄金十年”的到来,石门工业高速发展,到1930年代城市产业工人数量超过2万人。
1937年日军突袭占领石门,为了支持对占领区的控制,加大了对井陉矿区和原有工厂的开发,石门的重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1942年,为了支持同时向晋中北及冀中地区运兵扫荡的需要、日军向此移驻了大量军事工业设施,扩建了石门火车站和城市轨道,增设了石门西环线(成为城市很长时间内的西部边界),石门铁路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加强,保定地位则有所下降。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为应对内战加强石门防卫,在石门各道路枢纽增设驻军分区,然而1947年11月石门依然成为了解放军攻占的第一座大城市。
并改名为石家庄,石家庄市此时人口19万,有大小工厂27家。
超越了河北省会保定,成为了未来华北解放区的重要经济中心。
图示:左图为1946年的石家庄,形成了环轨包夹、中山路为轴心的城市格局。
右图为解放军通过中山路及1980年石家庄地图
解放后,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省会由保定市迁至石家庄。
1993年6
月30日,石家庄地区行政公署与石家庄市政府合并,成立了新的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1978年后城市快速发展,城区大大超出了老铁路环线范围(现已拆除),石家庄迈入了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时期。
四:小结
石家庄是幸运的。
其本身历史很短且没有政治、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是一个典型的交通驱动的新兴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城市,因其铁路节点的作用留住了商旅和投资,又在近半个世纪的战乱中因其军事(交通)价值得到各个政权重
视(更重要的是反复易手过程中竟没有被严重破坏)。
由此在不到半个世纪时间内完成了乡村到城市的巨变。
一个火车站的移动,竟然同时改变相互毗邻的石家庄、鹿泉、正定、保定等诸多城市的命运,实在是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