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合集下载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简介
1977年,《社会学习理论》一书的 发表标志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
系的诞生。
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背景: 1、电子工程学的迅猛发展,大众传播技术发生了革 命性的变化。
2、行为主义的衰落为整个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 历史性的机遇。
(一)观察学习
1、概念:是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 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将具有的某些 行为反应特征得到矫正。 2、过程: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复制过程 自我效能感 (4)动机过程 两种强化
小结:
1、班杜拉的观察学习 2、班杜拉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 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意义
思考:
(二)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
1、人类许多学习都是认知的 2、反应结果是人类学习的主要来源。 3、观察是学习的另一个主要来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呈现一个榜样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应。 5、观察学习是规则和创造性行为的主要来源。
(三)示范疗法
程序: 1、真人示范程序(真人真事儿)
2、符号示范程序(视听、书面)
3、内隐示范程序(榜样)
三、社会学习理论的现实意义
1、观察学习是班杜拉在大众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时 代,对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反思的结果。
2、社会学习理论虽然与行为主义的观点有许多共同 之处,但由于社会学习理论引入了认知过程,所以 它超出了行为主义的范畴,形成了一种认知--行为 主义模式。
3、社会学习理论是建立在设计严密的实验研究基础 上的,其假设大多数有实验结果证明。社会学习理 论非常重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特别 重视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对幼儿产生的影响,指导 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试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解读代际传递效应

试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解读代际传递效应

试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解读代际传递效应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获得新的技能和行为模式。

代际传递效应是指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到子女的行为,这种影响是通过观察习得的。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行为是孩子最先接触到的模仿对象。

如果父母有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学习和模仿这些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

反之,如果父母有不良的习惯和行为,孩子也会不自觉地学习和模仿这些行为,从而形成不良的行为模式。

代际传递效应不仅存在于家庭教育中,也存在于社会文化传承中。

例如,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是通过代际传递的方式被传承下来的。

这些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对后代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之,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为我们解释了代际传递效应的形成机制。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家长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后代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班杜拉模仿理论

班杜拉模仿理论

班杜拉模仿理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模仿理论是他将模仿学习分为四个过程“(1)注意过程:观察学习起始于学习者对示范者行动的注意。

如果人们对示范行动的重要特征不注意,或不正确地知觉,就无法通过观察进行学习。

所以,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起始环节。

在注意过程中诸多因素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其中有来自示范者行动本身的特征和观察者本人的认识特征,还有观察者和示范者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因素都调节着观察经验的数量和类型。

在影响注意的诸因素中,班杜拉认为,观察者与示范者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人与什么人交往,不管是他自己所选择的,还是被强迫的,都限定了所能学到的行为类型。

因为这些人的行为类型会被学习者多次地观察到。

这样的事实,早在中国古代的学习心理学思想和教育子女的方法中就被注意到了。

班杜拉还注意到,以前,观察学习明显地受家庭和地域文化的影响。

而现在由于有先进的信息交流媒介,人们可以在家里通过电视观察到不同国度和不同民族的各种不同行为类型。

这为观察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方便条件。

观察学习的速度和水平还部分地决定于示范行为本身的性质和特征。

榜样个人的魅力是吸引人的一个因素。

有些人总是比其他人更引人注目。

那些具备吸引人的特征的榜样被人们所注目,而缺乏迷人之处的榜样则易被人们所忽视。

榜样所表现出的不同机能价值的行为,也决定着哪些行为将受到观察,哪些将受到忽视。

另外,示范行为的明确性和复杂性也是影响注意的因素。

一般来说,示范行为越明确,越容易被注意;示范行为越复杂,越不易被模仿。

影响观察学习注意过程的第三方面的因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

观察者自身的感觉能力、注意的唤醒水平、知觉的定势和强化的经验等都直接影响着对示范行为的注意和观察水平。

(2)保持过程:观察学习的第二个主要过程是对示范行为的保持过程。

如果观察者记不住示范行为,观察就会失去意义。

在观察学习的保持阶段,示范者虽然不再出现,但他的行为还给观察者以影响。

要想把示范行为在长时记忆中永久保持,需要把示范行为以符号的形式将其表象化。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与儿童发展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与儿童发展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与儿童发展摘要:本文通过对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的介绍,旨在说明观察学习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形成,尤其是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作用,由此强调良好的社会环境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班杜拉观察学习儿童发展1观察学习的涵义班杜拉并不否认传统行为主义主张的由反应结果引起的学习现象(实演学习),但认为更普遍、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也叫模仿或者建模。

在此过程中,当个体观察和模仿他人学习行为时,进行学习。

2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者看到榜样的行为之后,有四个过程,包括注意、记忆、原动力重演和动机。

班杜拉的玩偶实验非常有名,我们从这个实验来看观察学习的内在过程。

目前最流行的有两种版本,以下一一进行描述。

在实验中,让儿童们目睹一位榜样殴打一个塑料玩偶。

儿童们在那里观看录像,一位榜样攻击性的殴打一个玩偶,“榜样用棒槌敲他的头部,把它朝下猛摔,坐在它上面,反复地打它的鼻子,把它抛到空中,用球击打它……”。

看完录像后,儿童们被放在一间有好玩的玩具的房间里,但他们不能动玩具。

记忆过程开始了,因此,儿童们变得愤怒和沮丧。

然后,把这些儿童领到一间放着和录像中同样玩具的房间。

动机状态产生了。

研究发现88%的儿童模仿攻击行为。

八个月后,40%的儿童重演玩偶实验中观察到的暴力行为。

另一版本如下,选取72名3-5岁的儿童为被试,每次实验者将一名儿童带入实验室。

实验室内的一角放有玩具娃娃和一些修理工具,一个成人站在那里。

在一种条件下,儿童看到成人拿起玩具娃娃,拳打脚踢。

同时还喊着:“打你的鼻子”,“打倒你”。

在另一种条件下,儿童看到成人只是安静地收拾修理工具,而没有攻击玩具娃娃。

然后,把儿童带到另外一个装有玩具的房间,让儿童单独玩耍玩具20分钟。

实验者通过单向玻璃观察儿童的反应。

结果发现儿童倾向于模仿成人的动作。

那些观看成人攻击行为的儿童对玩具又打又踢,还说了些侵犯性的话。

两个版本的说法所有不同,但经过综合可以发现,玩偶实验正恰恰说明:儿童通过对榜样的行为的观察学会攻击反应。

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启示

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启示

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启示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是一种基于观察的学习理论,它认为学习是一种观察行为,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对教育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

它认为,学习者可以通过
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实践。

这一理论提醒教育研究者,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学习者的观察能力,让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

其次,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强调了模仿的重要性。

它认为,学习者可以通过
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实践。

这一理论提醒教育研究者,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学习者的模仿能力,让学习者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

最后,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强调了社会因素的重要性。

它认为,学习者可以
通过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来学习,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实践。

这一理论提醒教育研究者,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学习者的社会环境,让学习者通过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来学习。

总之,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对教育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它强调了观察、模
仿和社会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提醒教育研究者应该重视学习者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社会环境,让学习者通过观察、模仿和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来学习。

论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论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一、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它基于观察和示范的原则,指的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从中学习并最终模仿他人的行为。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学习他人的行为,并最终模仿他人的行为,这是一种自然的学习过程。

二、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三个过程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包括三个过程:观察、模仿和习得。

1、观察:在观察过程中,人们会仔细观察他人的行为,以便更好地理解这种行为,并将其记忆下来。

2、模仿:在模仿过程中,人们会根据观察到的行为,模仿他人的行为,以便更好地学习这种行为。

3、习得:在习得过程中,人们会通过不断模仿他人的行为,最终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从而习得这种行为。

三、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应用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商业、社会和其他领域。

1、教育: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它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

2、商业: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它可以帮助员工通过观察领导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3、社会: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也可以用于社会领域,它可以帮助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学习社会行为准则。

四、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局限性尽管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具有很多优点,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缺乏主动性: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缺乏主动性,学习者只能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学习,而不能主动思考和发现新的知识。

2、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学习者可能会受到他人的行为影响,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3、学习效果不稳定: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学习效果不稳定,学习者可能会因观察到的行为不一致而影响学习效果。

五、结论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理论,它可以帮助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

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使用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时,应该注意避免这些局限性。

从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来指导幼儿学习-最新文档

从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来指导幼儿学习-最新文档

从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来指导幼儿学习班杜拉(美.心理学家)于1977年提出观察学习理论,即学习者是通过观察榜样在一定的情境中的行为及其后果进行学习。

简言之就是谈如何通过观察而模仿他人进行学习。

本文主要阐述其理论对于家庭教育以及幼儿教师教育活动中的指导意义。

一方面,就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对于家庭教育意义来说。

孩子出生之后,首先接触到的是其父母。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通过其自身的行为方式影响着孩子的思想以及行为方式。

因此,在幼儿的行为养成的过程中,父母应该起个好榜样示范作用,需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模仿学习环境。

一、榜样作用观察学习是一个连续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四个方面: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与动机过程。

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第一步,如果不对注意对象进行观察的话,就无法通过观察来进行学习,这也是其首要条件;保持是观察学习的第二个心理过程;动作再现是观察学习的第三个环节,即经过注意与保持后,幼儿还需要在适当的情况下将相应的行为表现出来;最后,幼儿是否愿意模仿且实际作出某种行为,需取决于所做的行为是否得到了强化,如果可以得到强化,那么就会产生一种动机力量促使自己去注意,所以动机过程是观察学习不可缺少的,贯穿于观察学习的始终,是引起与维持人的观察学习活动。

重视家长的示范作用,孩子自出生以来,就和父母朝夕相处,家庭是幼儿观察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父母的无意行为会对孩子产生一些影响。

比如:当父母之间有矛盾时候,家长常会伴有口角之争,这时候父母的言行举止如果会被孩子习得的话,即使当时可能并没有立即显现,但也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的显现出来。

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

二、自我强化所谓自我强化,就是能够自发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并依靠信息的反馈来进行自我评价与调节。

它强调了学习的认知性与主观能动性。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多使用表扬而不是惩罚的手段,可以表扬孩子自身好的行为,来强化幼儿的言行举止,或者是其他同伴好的行为,发货替代强化的作用,让幼儿模仿好的行为,将外在强化逐步转化为孩子自身内在的自我强化。

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理论

队员:柴旺陈忠生宋楠孙玉洁2011年3月23日班杜拉-观察学习1 观察学习概述1.1观察学习概念观察学习亦称替代学习。

班杜拉的定义是"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种行为反应特征得到矫正。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对示范反应做出实际的外显操作"。

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model),观察学习的主体则称为观察者(observer),而榜样通过观察者的观察活动而影响观察者的过程被称为示范过程(modeling)。

1.2班杜拉及观察学习简介班杜拉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 他创建的观察学习理论已成为最令人注目的心理学理论之一。

观察学习理论的核心是谈如何通过观察而模仿他人进行学习。

班杜拉认为靠直接经验获得的任何行为都可以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来形成,在榜样的作用下,学习者观察到他人行为, 不必直接进行反应, 通过榜样替代和替代强化,就能学会这种行为, 即替代性学习。

替代性学习是班杜拉观察理论的重要概念, 它不同于直接强化、直接学习的重要之处就在于, 学习者不必事事亲身经历强化学习过程,而只要观察到榜样受强化就会产生强化的体验, 并作出相应的行为,如在一个攻击性实验中, 班杜拉仅让儿童观察榜样的进攻性行为如摔打玩具, 儿童就会学会攻击性行为并在适当的条件下表现出来。

2 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是一个连续的心理活动过程, 它包括四个下位过程, 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和动机作用过程。

2.1 在四个环节中, 首要的是注意过程, 它决定着观察学习的方向及信息的筛选和吸收。

在注意过程中, 班杜拉认为示范榜样的性质极大地影响着注意过程。

榜样的性质包括榜样的复杂性、榜样的可辨别性和榜样的个人特征等。

榜样的复杂性指榜样的可学性有多大, 即太复杂的行为不易被模仿。

榜样的可辨别性指榜样所作行为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能够被突出出来,以使其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 也使观察者易于把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观察
综合观察
抽象观察
2018/11/26
12
观察学习的类型
直接观察学习示例
伊拉克儿童 模仿执行死刑
2018/11/26 13
北京朝阳公园 儿童模仿福娃射击
观察学习的类型
抽象观察学习示例
《肖申克的救赎》 信念
2018/11/26 14
《勇敢的心》 勇气
观察学习的类型
综合观察学习示例
2018/11/26
2018/11/26
6
学习提纲
班杜拉生平简介
观察学习的涵义与类型 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 观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观察学习的影响因素
促进观察学习的强化模式
观察学习的教学应用
2018/11/26 7
班杜拉的生平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12.04— ) 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认知理论 之父
观察者在特定 的情境条件下 由于某种诱因 的作用而表现 示范行为的过 程
第二节 班杜拉的 观察学习理论
主讲人:xxx
2014年4月8日
课程导入——案例一
一个七八岁的儿童,经常坐爸爸的车外出,每 逢堵车或有人超车时,爸爸总是口出不逊,张嘴 就骂,不是骂警察就是骂别的司机。一天,妈妈 放学接他,正见他站在校门口对另一个同学口吐 狂言:“小子!你给我等着,明天老子就收拾你, 小兔崽子,敢惹你大爷我!”妈妈吃惊,小小的 孩子竟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2018/11/26 10
观察学习的涵义
观察学习: 指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自 己不必实地参与活动),即可获得学习。 辨析: 亲历学习 观察学习
替代学习2018/11/26 Nhomakorabea11
观察学习的类型
学习者对示范行为 的简单模仿
学习者综合多次所 见而形成自己的行 为
学习者从示范行 为中获得一定的 行为规则与原理
15
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
一、波波玩偶实验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他及其合作者 所进行的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之上的。他们首先 让儿童观察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 然后把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 其自由活动,并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结果发现, 儿童在实验室里对充气娃娃也会拳打脚踢。 这说明: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影响,儿童可以通 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
2018/11/26
8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A
观察学习
B
交互决定论
基本观点 C
自我调节理论
D
自我效能理论
2018/11/26
9
班杜拉的著作
班杜拉一生论著甚丰,其主要代表著作有:
1.《青少年的攻击(Adolescent Aggression)》 (1959); 2.《社会学习与个性发展(Social Learning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1963,这是与他的 第一位博士生R.H.Walters合著的),《社会学 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1971, 1977); 3.《思想与行为的社会基础:一种社会的认知理论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1986)。
2018/11/26
16
观察学习经典实验延伸
二、波波玩偶实验延伸 在实验中,把儿童分为三组,首先让儿童看到电影中 的成年男子的攻击行为。在影片结束后,第一组儿童看到 成人榜样被表扬,第二组儿童看到成人榜样受批评,第三 组儿童看到成人榜样的行为既不受奖也不受罚。然后,把 三组儿童都带到一间游戏室,里面有成人榜样攻击过的对 象。
为什么案例中的儿童会出现这样的言行?
2018/11/26 2
案例二
2002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地方法院必须裁决一个有争 议的案件。这个案件是由Wilson状告Midway游戏公司, 而法院要裁定Wilson13岁的儿子Tom之死是否与视频游 戏“格斗之王”有关。此案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Tom和 他的朋友Mike沉迷于这个游戏。玩这个游戏时,玩家要 用可以想象得到的最为暴力的手段相互“杀戮”。在该案 的诉讼中,Wilson声称,Mike杀死Tom时使用的一种手 段与游戏里描述的手段非常相似,是这个游戏的逼真性、 虚拟现实性和暴力性导致Mike杀死了他的儿子。 暴力视频游戏真能引发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行为吗?
Bobo doll
2018/11/26 18
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 意
保 持
产 出
动 机
观察者将其心 理资源如感觉 通道、知觉活 动、认知加工 等贯注于示范 事件的过程
观察者将获得 的有关示范行 为的信息转换 成表象的或语 义概念的符号 表征并存储于 记忆之中以备 后用的过程
观察者所形成 的关于示范行 为的内部符号 表征转换成物 理形式的外显 行为的过程
2.探讨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观察学习
能力训练项目:1.通过案例分析感知理论
2.通过举例来运用观察学习和强化理论
素质目标:能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灵活应用
观察学习和强化理论组织活动
2018/11/26 5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重点: 1.了解观察学习的涵义与经典实验 2.掌握促进观察学习的强化模式
难点:1.理解观察学习的过程及结果 2.分析观察学习的影响因素 3.探讨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观察学习
2018/11/26
17
观察学习经典实验延伸(续)
二、波波玩偶实验延伸
实验:让儿童观看3部影片中的1部,每部影片中都有一个成 人在攻击充气玩偶。 第一组,攻击——奖赏组 • 第二组,攻击——惩罚组 • 第三组,控制组 在儿童观看完其中一部影片后,让他们玩玩具并观察他 们的行为表现。 结果发现,榜样受奖组儿童的攻击行为最多,榜样受罚组儿童 的攻击行为最少,控制组居中。 这说明,榜样攻击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是儿童是否自发模仿这种 行为的决定因素。
2018/11/26
3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了解班杜拉的生平事迹,感受学习的重要性
了解观察学习的涵义与经典实验 理解观察学习的过程及结果
知识目标
分析观察学习的影响因素 掌握促进观察学习的强化模式 探讨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观察学习
2018/11/26
4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1.分析观察学习的影响因素
能力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