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功能材料试题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纳米材料复习题

纳米材料复习题

纳米材料复习题纳米材料复习题一、纳米材料的定义和特点纳米材料是指在至少一维尺度上具有纳米级别尺寸的材料。

其特点包括:1. 尺寸效应:纳米材料的尺寸与其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例如,纳米颗粒的表面积相对较大,导致其具有更高的活性和反应性。

2. 量子效应:纳米材料的电子结构受到量子效应的影响,其光学、电学、磁学等性质与宏观材料有所不同。

3. 界面效应:纳米材料的界面处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变,这些效应对其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二、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1. 碳纳米管的制备:碳纳米管可以通过电弧放电、化学气相沉积、热解等方法制备。

2. 金属纳米颗粒的合成:金属纳米颗粒可以通过化学还原、溶胶凝胶法、热分解等方法制备。

3. 量子点的制备:量子点可以通过溶液法、气相法、热分解法等方法制备。

4. 纳米薄膜的制备:纳米薄膜可以通过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溶液法等方法制备。

三、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1. 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纳米晶体管可以实现更高的电子迁移率和更小的功耗。

2. 纳米医学: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包括药物传递、生物成像和癌症治疗等。

纳米颗粒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实现精确的靶向治疗。

3. 纳米能源:纳米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包括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储能材料等。

纳米结构可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和储存密度。

4. 纳米传感器:纳米材料可以制备成高灵敏度的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生物分子和物理参数等。

四、纳米材料的挑战和前景1. 安全性问题: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和环境风险需要重视。

在纳米材料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和监测。

2. 大规模制备:纳米材料的大规模制备是一个挑战。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索高效、低成本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

3. 多功能性:纳米材料的多功能性使其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纳米材料的研究将更加注重材料的设计和功能的定制。

总结: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考试复习

纳米材料考试复习

1、纳米材料:指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内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2、“自上而下”:是指通过微加工或固态技术, 不断在尺寸上将人类创造的功能产品微型化。

如:切割、研磨、蚀刻、光刻印刷等。

(从大到小)3、“自下而上”:是指以原子分子为基本单元, 根据人们的意愿进行设计和组装, 从而构筑成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这种技术路线将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 降低环境污染。

如化学合成、自组装、定位组装等。

(从小到大)4、荷花效应: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其表面的特殊结构有自我清洁功能,水珠会夹带灰尘颗粒离开叶面,莲花的这一自我清洁功能称为莲花效应。

是由粗糙表面上微米结构的乳突以及表面蜡状物的存在共同引起,认为在荷叶表面微米结构的乳突上还存在纳米结构, 这种微米结构与纳米结构相结合的阶层结构是引起超疏水表面的根本原因5、在超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下可以清晰看到:在荷叶叶面上布满着一个挨一个隆起的“小山包”,在山包上面长满绒毛,在“山包”顶则又长出一个个馒头状的“碉堡”凸顶。

因此,在“乳突”间的凹陷部份充满着空气,这样就在紧贴叶面上形成一层极薄,只有纳米级厚的空气层。

这就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降落在叶面上后,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只能同叶面上“乳突”的凸顶形成几个点接触。

雨点在自身的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球状,水球在滚动中吸附灰尘,并滚出叶面,这就是“荷叶效应”能自洁叶面的奥妙所在。

再加上叶片表面的细微结构之助,使水与叶面的面积更小而接触角变大,因此加强了疏水性,同时也降低污染颗粒对叶面的附着力。

6、荷叶效应:应用:包括防水底片、防水噴霧劑;外衣、鞋子、車子的外殼、反光鏡、安全帽鏡片、廚具、瓦斯爐等容易髒污的器具表面,甚至飛機的表面7、硅藻土:它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能,如:多孔性、较低的浓度、较大的比表面积、相对的不可压缩性及化学稳定性,能吸附等于自身质量1.5-4倍的水和1.1-1.5倍的油分徽墨,壁虎脚:高粘附力8、纳米材料与传统材料的主要差别:①纳米材料至少有一维处于0.1~100nm (尺寸)②因具有量子尺寸效应、界面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引起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化学等性质发生显著变化。

《纳米材料与技术》期末复习资料.docx

《纳米材料与技术》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一纳米材料的概念1、纳米材料广义:在一维、二维、三维的空间中始终处于1〜lOOnm范围的晶体或非晶体物质。

其性质完全不同于常规材料,而具有特殊性。

狭义: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

纳米材料与传统材料的主要差别:尺寸差异性能差异强度、韧性、比热、导电率、扩散率等完全不同于或大大优于常规的体相材料。

2、纳米尺度临界尺寸:当颗粒的大小减小到某一尺寸时,材料的性能突变,与同样组分构成的常规材料性质不同,这个尺寸就是临界尺寸。

同一种纳米材料具有的不同性质所发生突变的临界尺寸不同;而同一种性能的不同纳米材料其临界尺寸也有很大差异。

3、纳米结构基本单元构成纳米结构块体、薄膜、多层膜以及纳米结构材料的基本单元有:团簇,纳米微粒、纳米管、纳米棒、纳米线、纳米纤维、纳米带、纳米环、纳米螺旋和同轴纳米电缆等。

它们至少一维尺寸非常小。

①团簇原子团簇是指几个至几百个原子的聚集体(粒径小于或等于lnm)o如Fen,Cu n S m, C n H m(n 和m都是整数)和碳簇(富勒烯C6o,C70等)等。

它介于单个原子与固体之间。

形状多样化:线状、层状、管状、洋葱状、骨架状、球状等。

原子团簇分类:A 一元原子团簇,如:Nan, Nin,C60, C70B 二元团簇,如:lnnPm,AgnSmC多元团簇,如:Vn(C6H6)mD原子簇化合物,是原子团簇与其它分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例如,某些含Fe-S团簇的蛋白质分子)。

②纳米微粒纳米微粒是指颗粒尺寸为纳米量级的超细微粒,它的尺度大于原子簇,小于通常的微粉。

尺寸一般在1〜lOOnm之间,纳米颗粒所含原子数范围在103-107个,也称它为超微粒子。

上田良二给纳米颗粒的定义是: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颗粒称为纳米微粒。

通常,分散性好的纳米粒子在良溶剂中不会沉淀,而且有透光性。

③纳米棒、纳米带和纳米线纳米棒:长径比(长度与直径的比率),J、,截面为圆形。

一般小于20。

纳米线:长径比大,截面为圆形。

纳米技术期末试题及答案

纳米技术期末试题及答案

纳米技术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描述了纳米技术的特点?a) 利用微观尺度材料的特性和行为;b) 利用纳米级制造工艺制造器件;c) 利用高分辨率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d) 利用计算机模拟纳米级材料的行为。

答案:a) 利用微观尺度材料的特性和行为;2. 纳米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医疗保健;b) 环境治理;c) 电子设备;d) 灭火器材。

答案:a) 医疗保健;b) 环境治理;c) 电子设备;3. 纳米颗粒的特点是:a) 直径在1-100纳米之间;b) 可以裹挟其他物质进入细胞;c) 不会和细胞发生相互作用;d) 只能应用在制造业领域。

答案:a) 直径在1-100纳米之间;b) 可以裹挟其他物质进入细胞;4. 下列哪个选项描述了纳米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区别?a) 纳米技术更安全;b) 纳米技术更经济;c) 纳米技术更高效;d) 纳米技术更环保。

答案:c) 纳米技术更高效;5. 纳米材料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 机械强度更高;b) 光学性质更佳;c) 磁性能更强;d) 电导率更大。

答案:a) 机械强度更高;b) 光学性质更佳;c) 磁性能更强;d) 电导率更大;二、简答题1. 纳米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有哪些?请简要介绍一种应用,并说明其优势。

答案:纳米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包括药物传递、肿瘤治疗、生物传感器等。

以药物传递为例,纳米材料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通过调整纳米材料的性质,如尺寸、表面性质等,可以实现药物的进一步优化,提高药物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

此外,纳米粒子还可以定向输送药物到靶位点,减轻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优势: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具有高度选择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率和药物靶向性,减少给药剂量和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简要介绍纳米材料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答案:纳米材料在环境治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重金属污染治理、水处理和空气净化等方面。

纳米功能材料试题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纳米功能材料试题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纳米功能材料》—思考题第一章、概论1.纳米材料定义及分类。

定义:利用物质在小到原子或分子尺度以后,由于尺寸效应、表面效应或量子效应所出现的奇异现象而发展出来的新材料。

分类:纳米粒子(零维纳米结构);纳米线、纳米棒(一维纳米结构);薄膜(二维纳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晶材料(三维纳米结构)。

2.功能材料定义及分类。

定义:是指通过光、电、磁、热、化学、生化等作用后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

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1)按材料的化学键分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2)按材料物理性质分类:磁性材料、电学材料、光学材料、声学材料、力学材料;其他分类方法:(3)按结晶状态分类:单晶材料、多晶材料、非晶态材料;(4)按服役的领域分类:信息材料、航空航天材料、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

3.按照产物类型,纳米材料如何划分类别。

按照产物类型进行划分:(1)纳米粒子(零维):通过胶质处理、火焰燃烧和相分离技术合成;(2)纳米棒或纳米线(一维):通过模板辅助电沉积,溶液-液相-固相生长技术,和自发各向异性生长的方式合成;(3)薄膜(二维):通过分子束外延和原子层沉积技术合成;(4)纳米结构块体材料(三维):例如自组织纳米颗粒形成光带隙晶体4.纳米结构和材料的生长介质类型?(1)气相生长,包括激光反应分解合成纳米粒子、原子层沉积形成薄膜等;(2)液相生长,包括胶质处理形成纳米粒子、自组织形成单分散层等;(3)固相生成,包括相分离形成玻璃基体中的金属颗粒、双光子诱导聚合化形成三维光子晶体等;(4)混合生长,包括纳米线的气-液-固生长等。

5.按照生长介质划分:(1)气相生长,包括激光反应分解合成纳米粒子、原子层沉积形成薄膜等;(2)液相生长,包括胶质处理形成纳米粒子、自组织形成单分散层等;(3)固相生成,包括相分离形成玻璃基体中的金属颗粒、双光子诱导聚合化形成三维光子晶体等;(4)混合生长,包括纳米线的气-液-固生长等6.纳米技术的定义?定义:由于纳米尺寸,导致的材料及其体系的结构与组成表现出奇特而明显改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现象和新工艺。

纳米材料与器件期末复习资料

纳米材料与器件期末复习资料
纳米材料与器件
一、级时,超微颗粒的能级离散化、能隙变宽,当平均能级间距 大于热能、 磁能、 静电能等时, 超微颗粒就会呈现一系列与宏观物体显著不同的反常特性 (声、 光、热、电、磁等) ,称之为量子尺寸效应。 影响:不透明的物质变为透明(Cu);惰性材料变成催化剂(Pt);稳定的材料变得易燃(Al); 在室温下的固体变成液体(Au);绝缘体变成导体(Si);导体变为绝缘体(Ag)。 小尺寸效应:当纳米粒子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徳布罗意波长、超导态的想干长度或与磁场穿 透深度相当或更小时, 晶体周期性边界条件将被破坏, 非晶态纳米微粒的颗粒表面层附近的 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热、电、磁等特性出现异常的现象,称之为小尺寸效应。 影响: 原有晶体周期性边界条件被破坏,物性也就表现出新的效应,如从磁有序变为磁无序,磁矫 顽力变化,金属熔点下降等。不透明的物质变为透明(Cu);惰性材料变成催化剂(Pt);稳定 的材料变得易燃(Al);在室温下的固体变成液体(Au);绝缘体变成导体(Si)。 1.金属纳米相材料的电阻增大与临界尺寸现象 (电子平均自由程)动量 2.宽频带强吸收性质 (光波波长) 3.激子增强吸收现象 (激子半径) 4.磁有序态向磁无序态的转变(超顺磁性) (各向异性能) 5.超导相向正常相的转变 (超导相干长度) 6.磁性纳米颗粒的高矫顽力 (单畴临界尺寸) 表面效应: 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着粒子尺寸的减小而大幅度的增加, 粒 子的表面能及表面张力也随着增加,从而引起纳米粒子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称之为表面 效应。 1.表面化学反应活性(可参与反应)。 2.催化活性。 3.纳米材料的(不)稳定性。 4.铁磁质的居里温度降低。 5.熔点降低。 6.烧结温度降低。 7.晶化温度降低。 8.纳米材料的超塑性和超延展性。 9.介电材料的高介电常数(界面极化) 。 10.吸收光谱的红移现象。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微观的量子隧道效应可 以在宏观物理量中例如微粒的磁化强度, 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表现出来, 称为宏观量 子隧道效应。(宏观量子所产生的隧道效应) 库伦阻塞:当导体尺度进入纳米尺度时,充放电过程很难进行,或充、放电过程变得不能连 续进行,即体系变得电荷量子化,这个能量成为库伦堵塞能,充入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也称 为库伦堵塞能。通常把小体系中这种单电子运输行为,成为库伦堵塞效应。 磁阻效应:磁电阻(MR)效应是指导体或半导体在磁场作用下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现象。 正常磁电阻效应来源于磁场对电子的洛仑兹力 ,导致载流子运动发生偏转或产生螺旋运动, 使电子碰撞几率增加,电阻增大。 巨磁电阻效应:只有在纳米尺度的薄膜中才能观测到,因此纳米材料以及超薄膜制备技术的

纳米材料考试复习

纳米材料考试复习

1纳米尺度是指 1~100nm。

2纳米科学是研究纳米尺度内原子、分子和其他类型物质运动和变化的科学;纳米技术是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等进行操作和加工的技术。

3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质主要包括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4 一维纳米材料中电子在2个方向受到约束,仅能在1个方向自由运动,即电子在2个方向的能量已量子化。

一维纳米材料是在纳米碳管发现后才得到广泛关注的,又称为量子线。

5根据原料的不同,溶胶-凝胶法可分为无机盐水解和醇盐水解。

6溶胶-凝胶是制备纳米粉体的一种湿法化学法,主要包括以下3个过程:溶胶的制备、溶胶-凝胶转化、凝胶干燥。

7在纳米粉碎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机械力化学的作用,物料将会发生以下三种主要变化:粒子结构、粒子表面物料化学性质、化学组成。

8所谓自组装是指基本结构单元自发形成有序结构的一种技术,自组装至少有三个特征使其成为一个独特的概念,分别是()()和().9小晶体与同一种的大块晶体相比较,其饱和蒸汽压(选填大、小),熔点(选填高、低),表面张力(选填增大、不变、降低),开始烧结温度(选填增大、不变、降低)。

10微乳液是制备纳米材料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微乳液是指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形成的具有热力学稳定的、各向同性的、外观透明或不透明等性质的分散体现,由水、油、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构成。

1纳米科技、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纳米科技:在纳米尺度(l~100纳米)上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操纵)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性的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和技术。

纳米材料: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尺寸小于100nm的材料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

2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分类。

物理性能: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化学性能:表面活性及敏感性;催化性能纳米材料的分类 :纳米材料通常按照维度进行分类:超细粒子,团簇→ 0维材料 ;纳米线或管→ 1维纳米材料 ;纳米膜→ 2维纳米材料;纳米块体→3维纳米材料.3纳米材料的合成路线、制备方法基本原理(蒸发-冷凝法、水热合成法(工艺流程图)、溶剂热合成法、均匀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及其构成要素、模板合成法、自组装法及其特点、VLS机制,VS机制等)蒸发-冷凝法原理:在高真空的条件下,金属试样经蒸发后冷凝。

纳米材料复习内容答案

纳米材料复习内容答案

纳米材料复习题1、简单论述纳米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2、什么是原子团簇? 谈谈它的分类。

3、通过Raman 光谱中任何鉴别单壁和多臂碳纳米管? 如何计算单壁碳纳米管直径?4、论述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图)。

答: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包括V-L-S机理、表面(六元环)生长机理。

(1)V-L-S机理:金属和碳原子形成液滴合金,当碳原子在液滴中达到饱和后开始析出来形成纳米碳管。

根据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位置将其分为顶端生长机理、根部生长机理。

①顶端生长机理:在碳纳米管顶部,催化剂微粒没有被碳覆盖的的部分,吸附并催化裂解碳氢分子而产生碳原子,碳原子在催化剂表面扩散或穿过催化剂进入碳纳米管与催化剂接触的开口处,实现碳纳米管的生长,在碳纳米管的生长过程中,催化剂始终在碳纳米管的顶端,随着碳纳米管的生长而迁移;②根部生长机理:碳原子从碳管的底部扩散进入石墨层网络,挤压而形成碳纳米管,底部生长机理最主要的特征是:碳管一末端与催化剂微粒相连,另一端是不含有金属微粒的封闭端;(2)表面(六元环)生长机理:碳原子直接在催化剂的表面生长形成碳管,不形成合金。

①表面扩散机理:用苯环坐原料来生长碳纳米管,如果苯环进入催化剂内部,会被分解而产生碳氢化合物和氢气同时副产物的检测结果为只有氢气而没有碳氢化化物。

说明苯环没有进入催化剂液滴内部,而只是在催化剂表面脱氢生长,也符合“帽式”生长机理。

5、论述气相和溶液法生长纳米线的生长机理。

(1)气相法反应机理包括:V-L-S机理、V-S机理、碳纳米管模板法、金属原位生长。

①V-L-S机理:反应物在高温下蒸发,在温度降低时与催化剂形成低共熔液滴,小液滴相互聚合形成大液滴,并且共熔体液滴在端部不断吸收粒子和小的液滴,最后由于微粒的过饱和而凝固形成纳米线。

②V-S机理:首先沉底经过处理,在其表面形成许多纳米尺度的凹坑蚀丘,这些凹坑蚀丘为纳米丝提供了成核位置,并且它的尺寸限定了纳米丝的临界成核直径,从而使生长的丝为纳米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功能材料》—思考题第一章、概论1.纳米材料定义及分类。

定义:利用物质在小到原子或分子尺度以后,由于尺寸效应、表面效应或量子效应所出现的奇异现象而发展出来的新材料。

分类:纳米粒子(零维纳米结构);纳米线、纳米棒(一维纳米结构);薄膜(二维纳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晶材料(三维纳米结构)。

2.功能材料定义及分类。

定义:是指通过光、电、磁、热、化学、生化等作用后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

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1)按材料的化学键分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2)按材料物理性质分类:磁性材料、电学材料、光学材料、声学材料、力学材料;其他分类方法:(3)按结晶状态分类:单晶材料、多晶材料、非晶态材料;(4)按服役的领域分类:信息材料、航空航天材料、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

3.按照产物类型,纳米材料如何划分类别。

按照产物类型进行划分:(1)纳米粒子(零维):通过胶质处理、火焰燃烧和相分离技术合成;(2)纳米棒或纳米线(一维):通过模板辅助电沉积,溶液-液相-固相生长技术,和自发各向异性生长的方式合成;(3)薄膜(二维):通过分子束外延和原子层沉积技术合成;(4)纳米结构块体材料(三维):例如自组织纳米颗粒形成光带隙晶体4.纳米结构和材料的生长介质类型?(1)气相生长,包括激光反应分解合成纳米粒子、原子层沉积形成薄膜等;(2)液相生长,包括胶质处理形成纳米粒子、自组织形成单分散层等;(3)固相生成,包括相分离形成玻璃基体中的金属颗粒、双光子诱导聚合化形成三维光子晶体等;(4)混合生长,包括纳米线的气-液-固生长等。

5.按照生长介质划分:(1)气相生长,包括激光反应分解合成纳米粒子、原子层沉积形成薄膜等;(2)液相生长,包括胶质处理形成纳米粒子、自组织形成单分散层等;(3)固相生成,包括相分离形成玻璃基体中的金属颗粒、双光子诱导聚合化形成三维光子晶体等;(4)混合生长,包括纳米线的气-液-固生长等6.纳米技术的定义?定义:由于纳米尺寸,导致的材料及其体系的结构与组成表现出奇特而明显改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现象和新工艺。

7.制备纳米结构和材料的2大途径是什么?各自的特点或有缺点?两大途径: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8.什么是描述小尺寸化的“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9.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明促进纳米材料相关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意义。

新世纪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对高性能材料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而纳米材料的合成为发展高性能的新材料和对现有材料性能的改善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纳米科技是一门新兴的尖端科学技术。

它将是21世纪最先进、最重要的科学技术之一,它的迅速发展有可能迅速改变物质产品的生产方式,引发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导致社会发生巨大变革。

正如像自来水、电、抗生素和微电子的发明带来的变革一样,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将会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10. 说明表面能随粒子尺寸变化的规律,带来的性能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表面能 γ:产生单位新表面时所需要的能量,也称为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

PT ni A G ,,⎪⎪⎭⎫ ⎝⎛∂∂=γ 可见粒子尺寸越小,其比表面积越大,即表面能越大。

如面心立方结构的表面能:{}{}{}2111211022100322544221a aa a εγεγεεγ⋅===⋅⋅=,亦可证实表面能随粒子尺寸的减小而增大。

表面能高的物质其性能变化:稳定性小,活性高,熔点低,空气中易燃烧,吸附能力强,催化性好,化学活性高11. 降低表面能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说明其中的原理。

降低表面能的途径:(1)表面驰豫,表面原子或离子向体内偏移,这种过程在液相中很容易发生,而固态表面由于其刚性结构,难度有所提高;(2)表面重构,通过结合表面悬挂键形成新的化学键;(3)表面吸附,通过物理或化学吸附外部物质到表面,形成化学键或弱相互作用如静电或发范德瓦耳斯力;(4)表面固态扩散,导致的成分偏析或杂质富集。

减小表面能的方法:(将单个纳米结构结合成大的结构以降低整个表面积)(1)烧结,是一种用固-固界面替代固-气界面的工艺,是通过将单个纳米结构无间隙地堆积一起并改变形态的一种方法。

(2)Ostwald 熟化,是2个单个纳米结构形成一个大的结构的过程。

较大纳米结构的生长以牺牲小纳米结构为代价,直到后者完全消失为止。

12. 说明Ostwald 熟化机理。

奥斯特瓦尔德熟化是大粒子吞噬小粒子。

减小了固-气表面积。

(液态中)小粒子由于其大的曲率而具有高溶解度或蒸汽压,而大粒子具有低溶解度或蒸汽压。

为了保持局域浓度平衡,小粒子溶解到周围介质中;小粒子周围的溶质进行扩散;大粒子周围的溶质将沉积。

这一过程将持续到小粒子完全消失13. 曲率与化学势、平衡蒸汽压、溶解度的关系是什么?Young-Laplace 方程 (化学势与曲率关系):R Ω=∆γμ2Kevin 方程(球形粒子蒸汽压与曲率关系):kRTP P c Ω=∞γ2)ln( Gibbs-Thompson 关系式 (溶解度与曲率关系):kTR R S S c 1211)ln(--∞+Ω=γ 14. 材料研究的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1)合成与加工:建立原子、分子和分子团的新排列,在所有尺寸上(从原子尺寸到宏观尺寸)对结构的控制,以及高效而有竞争力地制造材料和零件的演变过程;(2)结构与成分:制造每种特定材料所采取的合成和加工的结果;(3)性质:确定材料功能特性和效用的描述;(4)使用性能:材料固有性质同产品设计、工程能力和人类需求相融合要一起的一个要素。

结构 成分使用性能 性质 合成 加工第二章、纳米材料制备方法1、零维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分类热力学平衡方法:过饱和状态的产生→形核→后续生长动力学方法:限制可用于生长的团簇数量——如分子束外延方法;在有限空间中局限形成过程——如气溶胶合成法或胶束合成法2、纳米粒子的基本特征及要求。

(1)小尺寸的要求(2)全部粒子具有相同的大小(也称为均一尺寸或均匀的尺寸分布)(3)相同的形状或形貌(4)不同粒子间和单个粒子内的相同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5)单个粒子分散或单分散(无团聚);或有团聚但易于再分散3、纳米粒子合成中的均匀、非均匀形核过程?以及两种过程的异同?均匀形核:新相晶核是在母相中均匀地生成,即晶核由液相中的一些原子团直接形成,不受杂质粒子或外表面的影响。

非均匀形核:新相优先在母相中存在的异质处形核,即依附于液相中的杂质或外表面形核。

相同点:1)形核的驱动力和阻力相同; 2)临界晶核半径相等; 3)形成临界晶核需要形核功; 4)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是形核的基础; 5)形核需要一个临界过冷度; 6)形核率在达到极大值之前,随过冷度增大而增加。

不同点:与均匀形核相比,非均匀形核的特点: 1)非均匀形核与固体杂质接触,减少了表面自由能的增加; 2)非均匀形核的晶核体积小,形核功小,形核所需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就小;形核容易,临界过冷度小; 3)非均匀形核时晶核形状和体积由临界晶核半径和接触角共同决定;临界晶核半径相同时,接触角越小,晶核体积越小,形核越容易; 4)非均匀形核的形核率随过冷度增大而增加,当超过极大值后下降一段然后……4、晶核生长过程及机制?如何控制晶核的生长?晶核生长过程包括:(1)生长物质的产生;(2)向生长表面的物质扩散;(3)生长物质吸附到生长表面;(4)不可逆结合生长物质的表面生长。

机制:扩散:在生长表面上提供生长物质的过程,包括生长物质的产生、扩散及吸附到生长表面。

生长:吸附到生长表面的生长物质,进入到固态结构中。

(对于均匀尺寸纳米粒子的形成,期望是扩散控制的生长。

)生长物质浓度保持很低的水平时,扩散距离将非常大,扩散可能成为控制因素;增加溶液粘度的方法;控制生长物质的供应;当生长物质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时,通过副产品浓度、反应物、催化剂控制反应速率。

动力学限制生长法:动力学控制生长是空间限制生长,这种生长在有限的源材料被消耗完或可用的空间被完全填充满时,生长就停止。

5、针对金属、半导体及氧化物纳米粒子的不同特点,举例说明在制备方法上的区别(或侧重点)?【金属】在稀释溶液中,还原金属复合物是合成金属胶质分散体常用的方法,存在多种方法用于促进和控制这种还原反应。

单一尺寸金属纳米粒子的合成,通常是将低浓度溶质和聚合物单体粘附于生长表面。

低浓度和聚合物单体都能阻碍生长物质从周围溶液中扩散到生长表面,因此扩散过程可能成为初始晶核后续生长的速率限制步骤,导致均匀尺寸纳米粒子的形成。

在合成金属纳米粒子时,确切地合成金属胶质分散体,各种类型的原料、还原剂、其它化学物质和方法用于提高或控制还原反应、初始形核和初始晶核的后续生长。

【半导体】【氧化物】均匀形核、随后扩散控制生长都适用于氧化物系统;实际的方法对不同氧化物体系明显不同;由于氧化物比半导体和金属在热力学和化学稳定性上更稳定,其纳米粒子的反应和生长比较难控制;溶胶凝胶法是氧化物纳米粒子最常用的方法。

6、 举例说明纳米材料溶胶-凝胶方法。

是合成无机、有机-无机混合物胶体分散体的湿化学方法;特别适合于氧化物、氧化物基混合物的制备,已制备粉末、纤维、薄膜、块状材料的胶体分散体;合成胶体分散体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相同;优势:较低处理温度、分子水平的均匀性;合成金属氧化物,温度敏感的有机-无机混合物、不符合热力学条件或亚稳材料尤其有用;溶胶-凝胶过程:水解、前驱体的缩合有机溶剂或水溶剂可用于溶解前驱体;前驱体可以是金属醇盐、无机盐、有机盐,催化剂可促进水解和缩合反应7、 举例说明纳米材料气相制备方法。

气相制备方法:纳米粒子通过气相反应的方式合成。

物理气相法:氢等离子蒸发法合成金属及合金纳米粒子(例:直流电弧等离()()()()()()()()O H OH OEt M O M OH OEt OH OEt M OH OEt M x x x x x x x x 2141444+--→+------()()()EtOH x OH OEt M O H x OEtM x x +→+-424水解: 缩合:子体蒸发法)真空——确保生长物质的低浓度,促进扩散控制生长;高温——促进蒸发、气化、化学反应。

化学气相法:氢气中燃烧四氯化硅产生高分散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例:原料+载体——蒸发/分解——→金属纳米粉)8、什么是纳米粒子的动力学限制生长法?其特点及分类?动力学控制生长是空间限制生长,这种生长在有限的源材料被消耗完或可用的空间被完全填充满时,生长就停止。

空间限制法可分为若干组:(1)气相中的液滴,如喷雾合成和喷雾热分解;(2)液体中的液滴,如微乳液的胶束合成;(3)基于模板的合成,如聚合物模板作为阳离子交换树脂;(4)自生长终止合成:当有机组成部分或外来离子附着在生长表面并所有全部可用位置时,生长就会停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