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氯乙烷中毒的危害及预防(一)
二氯乙烷的职业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二氯乙烷的职业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二氯乙烷(Ethvlene dichloride)化学式为C2H4Cl2或Cl(CH2)2Cl,CAS No.:107-06-2,也被称为1,2-二氯乙烷,二氯化乙烯。
属高毒化学物,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一种,可导致法定职业病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
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难溶于水,遇高热、明火、强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常用作化学合成原料、工业溶剂、脱脂剂、金属清洗剂和粘合剂等。
二氯乙烷主要损伤人体脑部,中毒进展快,致死率高,多导致中毒伤残或死亡。
或虽救活,但预后极差,多以生活不能自理和意识障碍为最终结果。
皮肤接触可导致皮肤干燥、脱屑或皮炎。
二氯乙烷的职业防护措施请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二氯乙烷的劳动者注意个人防护措施,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以减少和避免职业病二氯乙烷中毒的发生。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化学品手套。
皮肤防护: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服,防止皮肤直接接触。
眼睛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止眼睛直接接触。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任何空气过滤式全面罩呼吸器(防毒面具),配下颌式、前置式或背制式有机蒸汽滤毒罐。
NIOSH/OSHA1000ppm:供气式呼吸器。
NIOSH/OSHA2500ppm:连续供气式呼吸器。
NIOSH/OSHA3000ppm:自携式呼吸器、全面罩呼吸器。
应急或有计划进入浓度未知区域,或处于立即危及生命或健康的状况:自携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供气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辅之以辅助自携式正压呼吸器。
逃生:任何适合逃生的携气式呼吸器。
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配备: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照明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在劳动者可能接触化学物质的作业场所,无论是否需要使用眼部防护用品,都应配备眼冲洗设备。
二氯乙烷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二氯乙烷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文/南粤安全文化网二氯乙烷是一种化合物,有1,1-二氯乙烷和1,2-二氯乙烷两种异构体,由乙烯氯化而制得。
两种异构体中,1,1-二氯乙烷为不对称异构体,毒性较低;1,2-二氯乙烷为对称异构体,具有肝肾毒性,并具有麻醉作用,储运不当可引起爆炸。
1,2-二氯乙烷别名二氯化乙烯、乙撑二氯荷油、荷兰油、乙撑二氯、二氯化乙烯、对称二氯乙烷、EDC盐酸盐、二氯乙烷(对称)、1,2-二氯乙烷、1,2-二氯化乙烯、超干1,2-二氯乙烷,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油状液体,具有类似氯仿的气味,味甜;难溶于水,可与乙醇、氯仿、乙醚等各种有机溶剂混溶,能溶解油和脂类、润滑脂、石蜡;易挥发、易燃;对水、酸、碱稳定,具有抗氧化性,不腐蚀金属;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明火、强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有致癌可能性,蒸气对呼吸道有刺激性。
1,1-二氯乙烷别名乙叉二氯,无色带有醚味的油状液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二氯乙烷的工业应用1,1-二氯乙烷用作溶剂及制造1,1,1-三氯乙烷的中间体,也曾用作麻醉剂。
1,2-二氯乙烷是一种工业上广泛使用的有机溶剂,主要用于制造氯乙烯、乙二酸和乙二胺,也可用作溶剂、洗涤剂、萃取剂、金属脱油剂、谷物和粮仓的熏蒸剂,还可用作有机溶剂和油脂的萃取剂,及用于有机合成。
1,2-二氯乙烷是杀菌剂稻瘟灵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的中间体,主要用作氯乙烯、乙二醇、乙二酸、乙二胺、四乙基铅、多乙烯多胺及联苯甲酰的原料,也用作油脂、树脂、橡胶的溶剂,干洗剂,农药除早菊素、咖啡因、维生素、激素的萃取剂,湿润剂,浸透剂,石油脱蜡,抗震剂,还用于农药制造以及药物灭虫宁、哌哔嗪的原料;在农业上可用作粮食、谷物的熏蒸剂、土壤消毒剂等。
法定职业病之二氯乙烷中毒

法定职业病之二氯乙烷中毒引言二氯乙烷又称1,2-二氯乙烷,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挥发性和毒性。
二氯乙烷常用于制造氯丁橡胶、醋酸纤维素、合成树脂、溶剂等。
然而在过去的工作场所中,工人长期接触二氯乙烷,致使其患上了二氯乙烷中毒,这是一种法定职业病。
本文主要探讨二氯乙烷的毒性、相关法律法规和二氯乙烷中毒的防治措施。
二氯乙烷的毒性二氯乙烷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化学物质。
其主要毒性表现如下:急性中毒二氯乙烷的主要吸入途径为呼吸道和消化道。
短期大量吸入可致中毒,轻者头晕、乏力、头痛、恶心、呕吐等;重者出现昏迷、呼吸困难、心肌损伤等。
慢性中毒长期暴露于二氯乙烷可能导致肝、肾、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损伤,引起慢性职业中毒,轻则头痛、头昏、恶心、头痛、疲劳、食欲不振、失眠等;重则造成肝脏、肾脏、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器官疾病。
相关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法》第四条规定,企业必须保证职工的劳动安全,预防事故、职业病发生,依法为职工提供保障。
同时,根据职业病的危险程度,工时、劳动强度、工作条件等因素,企业应该对职业病的防治做出充分的安排。
相关部门也出台了若干法规规范化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以《化学品安全技术规范》为例,其规定氯自由中的含有二氯乙烷成分的储罐等工程设施必须设有具有氯气自动报警装置和氯气泄露监控装置,并在罐区设有用眼睛能看见和用鼻子能闻到的气味警示装置及应急救援装置。
二氯乙烷中毒的防治措施为预防和控制二氯乙烷中毒,需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加强劳动保护通过安全教育、以及职业病防治的培训、检查以及员工健康检查,提高员工防范意识、正确操作的能力。
全面排查和评估工作根据具体情况,对工作场所的二氯乙烷的种类、工作方法、工作场所、劳动保护措施等进行评估,完善二氯乙烷的中毒预防机制。
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在保证生产、生活环境的前提下,通过设备防护、消毒、通风换气等技术手段降低员工接触二氯乙烷的风险。
指定责任人和应急预案企业需指定专人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制度和应急预案,为防范和处理职业病中毒事件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氯乙烷理化特性与危险

二氯乙烷理化特性与危险
二氯乙烷(Dichloroethane,C2H4Cl2)是一种有机无机混合物,具
有清晰刺激的气味。
在常温下,该物质以液体的形式存在,呈现无色。
它
可以与大多数其他有机化合物混合,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交联剂。
二氯乙烷的理化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它的分子量为98.94,
沸点为83.2℃,闪点为-17℃,相对密度为1.25,折射率为1.455,在常
压下沸点为83.2℃;其次,它的溶解性也很好,它可以很容易地溶解在水、乙醇和乙醚等溶剂中;此外,它也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室温下可
以稳定的存在;另外,它的沸程非常明显,具有一定的蒸发性,可以在高
温下蒸发。
但是,二氯乙烷也有较大的毒性,长期吸入它会引起皮肤、眼睛和呼
吸道粘膜的刺激,出现疲劳、头痛、腹痛、头晕和恶心等症状。
如果长期
吸入,可能会导致肝、肾损伤、胃肠出血、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
而且,
二氯乙烷对环境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可以被很容易的进入大气,在
大气中可以发生臭氧破坏反应,会损害大气质量。
综上所述,二氯乙烷的理化特性和毒性使它在工业生产和家庭生活中
受到普遍的关注,特别是在大气污染方面,它的危害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在使用二氯乙烷时,需要采取。
二氯乙烷中毒防治措施

二氯乙烷中毒防治措施
二氯乙烷中毒是短期接触较高浓度或长期吸入低浓度二氯乙烷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可有肝、肾损害。
发病症状:急性中毒有两期过程,第一期是兴奋、激动、头痛、恶心,重者很快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神志丧失、抽搐;第二期以胃肠症状为主,频繁呕吐、上腹疼痛、血性腹泻,肝损害,肝坏死以及肾病变。
慢性中毒可见头晕、头痛、乏力、睡眠障碍等表现,也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消化道或呼吸道出血、肌肉或眼球震颤等症状。
防治方法:生产设备密闭化,并定期检修,加强通风;加强个人防护;尽量低温操作,加强局部通风排毒;严加保管,防止误用误服。
上岗前应体检,在岗期间1年检查1次,有神经精神疾病、肝肾器质性疾病、全身性皮肤病应脱离相关作业。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二氯乙烷

急救电话:120
4.作业工人每年体检一次。
当心有毒气体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用具,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去除污染衣物;注意盐水冲洗,各至少20分钟;呼吸困难者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
密闭生产、局部排风、呼吸防护。禁止明火、火花、高热。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1.二氯乙烷可作为清洗剂和黏合剂,常见于金虎牌“ABS514”、“3434”、“3435”等溶剂。
2.二氯乙烷属高毒类,必须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使用,作业工人应配给防毒口罩(面具)、防护橡胶手套(指套)。
3.作业工人若有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脑病”表现者,应立即脱离岗位,及时治疗,并向卫生部门报告。
有毒气体,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
二氯乙烷
Ethylene dichloride
主要经呼吸道、皮肤、消化道进入人体。急性高浓度吸入后,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兴奋、烦躁不安、易激动、颜面潮红。呼出气有芳香气味。随后发生步态蹒跚、意识模糊或朦胧。也可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痛及腹泻等肠胃道症状,可出现肝、肾功能损害。严重者可突然引发脑水肿,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抽搐及昏迷等。长期接触可出现头痛、失眠、乏力等类神经症状以及咳嗽、腹泻等,也有肝、肾损害。
最新整理二氯乙烷中毒.docx

最新整理二氯乙烷中毒
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是于短期内吸入高浓度二氯乙烷蒸气或偶因皮肤吸收后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常伴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可有肝、肾损害。
二氯乙烷可用作脂肪、橡胶等溶剂;粮仓熏蒸剂,或制造氯乙烯等。
可经呼吸道、皮肤、胃肠道吸收。
吸入蒸气时,首先表现为粘膜刺激症,头痛、嗜睡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意识障碍、抽搐等。
一般人在0.3~0.6g/立方米空气下2~3小时可发生中毒;16.8g/立方米时则危及生命。
口服二氯乙烷中毒以肝、胃病变为主。
除个别重症病例没及时抢救而猝死,一般均可很快恢复健康,极少数重症中毒者可留有后遗症。
临床诊断要点
一、有确切的二氯乙烷接触史;
二、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
三、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四、分级标准:
(一)观察对象
接触1,2-二氯乙烷后,出现头晕、头痛、烦燥、乏力等症,可伴有流泪、流涕、咽痛、咳嗽等粘膜刺激症状。
(二)轻度中毒
上述症状较重,患者有步态蹒跚、嗜睡、意识模糊、朦胧或一过性晕厥;尚可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或有轻度肝、肾损害。
(三)重度中毒
中度至重度意识障碍,如出现谵妄状态、昏迷等;可伴有肝、肾损害。
伤残等级与劳动能力丧失程度评定
一、意识障碍:
参见一氧化碳中毒有关内容。
二、肝脏功能损害:
参见铅中毒有关内容。
三、肾脏损害:
参见汞中毒有关内容。
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的预防

刺激 I 至 肺 水 肿症 状 。
理 ,并采 用坡 向排 水 系统 ,其 睃 水
纳入l I 业废 水处 理 系统 。, 他川
现场 配 备急救 _ 『 千 j 品 ,I 殳 ? 中洗 『 1 i u I 淋 设备 。
、 J 急性 『 l 毒 见于较 长时 间接 触
O 吲 …, H m 圜巴四
职业性急性 1 ,2 一 二氯 乙烷 中毒 的预 防
文/ 刘 喜 房 图/ 徐 建 军
1 , 2 一 二氯 乙烷 是 一种 无 色 易
业 用 于脱脂 ,在 机加 工 用 于金 属脱 脂 ,也用作 油脂 、树 脂 、橡胶 的溶
氧 化 剂接触 发 生 反应 ; 其 蒸 气与 空
萃取 剂 。
苯乙 烯等 ; 在 农业上 可用 作谷 物的
熏蒸 剂 、土 壤 消毒剂 ,是 杀菌 剂稻
l , 2一二氯乙烷 有氯仿样甜 味 ;
熔 点 一 3 5 . 3 C, 沸 点 8 3 . 5℃, 密
化 碳 、氯 化 氢、 光 气 等 有 毒 气 体 。
其 蒸气 比空 气重 ,能在 较低 处扩 散
生产 r 采 自动 化 、机 } 戍化
对人体的损害
1 , 2一 : 乙烷属高毒物 质。其 蓐作 『 { 1 j : 巾} 【 } 【 } 1 经 系统 l 平 『 J j I f 庄、肾 眦 ,× 川 楸 神 系统 的 麻醉 和抑 制 f 1 : 川佚 …。对 皮肤 、呼 吸 道、眼 睛
, 卜 产场 所应设? f 】 洗 设施 ; 墙{ 顶棚 平 u 地 面等 部 结 构 及 表 呆
急性 l l 1 f多 r高浓 度吸入 者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氯乙烷中毒的危害及预防(一)
1.概述
二氯乙烷(分子式C2H4Cl2)为无色液体,有氯仿样气味。
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1,2-二氯乙烷为对称异构体,沸点为83.5℃,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6.2%~15.9%。
与铝、氨、碱、碱金属、碱性胺类和强氧化剂剧烈反应。
有水存在时,可浸蚀许多金属。
浸蚀塑料。
1,l-二氯乙烷为不对称异构体,沸点为57.3℃,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5.6%~11.4%。
与强氧化剂、碱金属、碱土金属和金属粉末猛烈反应,有着火和爆炸危险。
浸蚀铝、铁和氯乙烯。
与强碱反应,生成易燃、有毒气体乙醛。
二氯乙烷高度易燃,加热或燃烧时,分解成光气和氯化氢有毒和腐蚀性烟雾。
难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和乙醚。
2.接触机会与健康危害
二氯乙烷曾用作麻醉剂。
目前主要用作化学合成原料、工业溶剂和胶黏剂,还用作纺织、石油及电子工业的脱脂剂、汽油的防爆剂。
金属部件的清洁剂,咖啡因等的萃取剂等。
另外,还被广泛应用于塑料玩具和电子元器件的黏合。
也用于土壤消毒和谷仓、毛毯等的熏蒸剂。
从事二氯乙烷制造、使用及储存等工作的劳动者均有较多的机会接触二氯乙烷。
二氯乙烷中两种异构体常以不同比例共存。
其中不对称异构体属低毒类,而对称异构体的毒性较高。
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引起中毒。
主要造成神经系统、肝脏和肾脏的损害。
1,2-二氯乙烷还具有心脏、免疫和遗传毒性,还可引起中毒性脑病。
3.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二氯乙烷中毒事故多数是由对称体所致。
在职业活动中,短期内接触较高浓度的1,2-二氯乙烷,则可引起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急性中毒。
①急性轻度中毒:接触高浓度1,2-二氯乙烷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并可伴有恶心、呕吐及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最明显的表现是急性中毒性脑病,出现步态蹒跚和轻度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如嗜睡、意识模糊及朦胧状态等,并伴有轻度中毒性肝病和肾病等。
②急性重度中毒:可出现中度或重度意识障碍,癫痫发作样抽搐、昏迷,脑局灶性受损表现,如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并伴有明显的肝肾损
害。
吸人高浓度者尚可发生肺水肿等。
(2)慢性中毒
长期吸人低浓度1,2-二氯乙烷可引起慢性中毒。
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
有少数病例可出现胃肠道和呼吸道出血,以及眼球或肌肉震颤。
接触程度较高者还可出现月干肾损害。
皮肤反复接触二氯乙烷,可出现干燥、脱屑和皮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