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梅花(王安石)
一年级必背唐诗梅花古诗词

一年级必背唐诗梅花古诗词梅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以其坚韧不拔、高洁清雅的品质,深受历代诗人的喜爱。
在一年级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中,有几首描写梅花的唐诗,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诗句,适合一年级学生背诵:1.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通过梅花在墙角独自开放,不畏严寒,以及其独特的香气,表达了梅花的高洁和坚韧。
2. 刘禹锡《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刘禹锡的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在月光下的影子和香气,展现了梅花的幽雅之美。
3. 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的这首词以梅花的孤独和坚韧,表达了诗人自己不与世俗争名夺利的高洁情怀。
4.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虽然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桃花,但其中“春光懒困倚微风”一句,同样可以用于形容梅花在春风中的慵懒姿态。
5.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的这首词虽然以海棠为主题,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同样可以用来表达梅花在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这些古诗词时,可以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同时也能够学习到古人对梅花品质的赞美和崇尚。
通过背诵这些诗句,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古诗词赏析-梅花(王安石)

梅花宋代: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注释: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
知:知道。
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赏析:此诗语言朴素,对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绘,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
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
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
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
“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
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
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立在僻静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严寒静静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幽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创作背景:宋神宗熙熙宁七年(1074)春,王安石罢相。
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
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
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
有用(661)没用(295)纠错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注音、注释+译文)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注音、注释+译文)1、梅花【宋】王安石 墙qi án ɡ角ji ǎo 数sh ù枝zh ī梅m éi ,凌l ín ɡ寒h án 独d ú自z ì开k āi。
遥y áo 知zh ī不b ù是sh ì雪xu ě,为w éi 有y ǒu 暗àn 香xi ān ɡ来l ái 。
作者 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注释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
知:知道。
为(wèi ):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译文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古诗赏析此诗语言朴素,对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绘,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他的《北陂杏花》对杏花花、影俱妖娆的形象大加渲染,用“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来强调杏花的高洁、坚持的精神,写得很张扬外露。
而这首写梅花的诗,其思想内涵实是相通的,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
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
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王安石《梅花》原文、译文、赏析

王安石《梅花》原文、译文、赏析梅花唐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
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
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
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谥文。
安石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对北宋中期隐伏的社会危机有所认识。
在他进入仕途地方官吏时,能够关心民生疾苦,多次上书建议兴利除弊,减轻人民负担。
由于较长时期接触了解社会现实,“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嘉佑三年(1058)《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要求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抑帛大官僚地主的兼并和特权,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在他任参知政事和宰相期间,取得神宗的支持,抓住“理财”和“整军”两大课题,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方田均税、免役、市易、保甲、保马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
由于受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官僚大地主集团的坚决反对,神宗后来也动摇、妥协,革新派内部又产生裂痕等,新法终被全部废止。
安石变法,虽然归根结底是为加强皇权,巩固封建地主统治地位,但在当时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富国强兵,确曾起了推动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历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称誉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列宁全集》第十卷第一五二页)。
为了给变法确立理论根据并反击守旧派,安石提出“天变不足畏”,“尚变者,天道也”,用“新故相除”的进化观点驳斥了守旧派的“道不可变”的形而上学论调。
背古诗大赛精选短诗古诗100首(带拼音)

1. 《梅méi 花huā》宋sònɡ朝cháo ·王wánɡ安ān 石shí墙qiánɡ角jiǎo 数shù枝zhī梅méi ,凌línɡ寒hán 独dú自zì开kāi 。
遥yáo 知zhī不bù是shì雪xuě,为wéi 有yǒu 暗àn 香xiānɡ来lái 。
2. 《蚕cán 妇fù》宋sònɡ朝cháo ·张zhānɡ俞yú昨zuó日rì入rù城chénɡ市shì,归ɡuī来lái 泪lèi 满mǎn 巾jīn 。
遍biàn 身shēn 罗luó绮qǐ者zhě,不bù是shì养yǎnɡ蚕cán 人rén 。
3. 《咏yǒnɡ柳liǔ》宋sònɡ朝cháo ·曾cénɡ巩ɡǒnɡ乱luàn 条tiáo 犹yóu 未wèi 变biàn 初chū黄huánɡ,倚yǐ得dé东dōnɡ风fēnɡ势shì便biàn 狂kuánɡ。
解jiě把bǎ飞fēi 花huā蒙ménɡ日rì月yuè,不bù知zhī天tiān 地dì有yǒu 清qīnɡ霜shuānɡ。
4. 《梅méi 花huā绝jué句jù·闻wén 道dào 梅méi 花huā坼chè晓xiǎo 风fēnɡ》宋sònɡ朝cháo ·陆lù游yóu闻wén 道dào 梅méi 花huā坼chè晓xiǎo 风fēnɡ,雪xuě堆duī遍biàn 满mǎn 四sì山shān 中zhōnɡ。
二年级上册梅花古诗

二年级上册梅花古诗
二年级上册梅花古诗原文和注释翻译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词句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地。
(3)知:知道。
(4)为(wèi):因为。
(5)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白话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诗歌赏析
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两次辞相两次再任,放弃了改革。
这首诗是王安石罢相之后退居钟山后所作。
前两句写墙角梅花
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梅花》王安石.拼音版

梅m éi 花hu ā
【宋s òn ɡ】王w án ɡ安ān 石sh í
墙qi án ɡ角ji ǎo 数sh ù枝zh ī梅m éi ,凌l ín ɡ寒h án 独d ú自z ì开k āi。
遥y áo 知zh ī不b ù是sh ì雪xu ě,为w èi 有y ǒu 暗àn 香xi ān ɡ来l ái。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注 释】
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
知:知道。
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白话译文】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王安石《梅花》原文、译文、赏析不分版本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王安石《梅花》原文、译文、赏析不分版本王安石《梅花》原文、译文、赏析梅花唐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
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
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
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谥文。
安石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对北宋中期隐伏的社会危机有所认识。
在他进入仕途地方官吏时,能够关心民生疾苦,屡次上书建议兴利除弊,减轻人民负担。
由于较长时期接触了解社会现实,“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嘉佑三年〔1058〕《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要求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抑帛大官僚地主的兼并和特权,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在他任参知政事和宰相期间,取得神宗的支持,抓住“理财〞和“整军〞两大课题,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方田均税、免役、市易、保甲、保马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
由于受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官僚大地主集团的坚决反对,神宗后来也动摇、妥协,革新派内部又产生裂痕等,新法终被全部废止。
安石变法,虽然归根结底是为加强皇权,稳固封建地主统治地位,但在当时对生产力的开展和富国强兵,确曾起了推动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历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称赞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列宁全集》第十卷第一五二页〕。
为了给变法确立理论根据并还击守旧派,安石提出“天变缺乏畏〞,“尚变者,天道也〞,用“新故相除〞的进化观点驳斥了守旧派的“道不可变〞的形而上学论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梅花(王安石)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梅花(王安石)由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5.知道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
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
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
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
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灰意懒的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已经历了两次辞相两次再任,非常郁闷。
本文语文网,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更多内容请点击: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