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结构经济学最新版本
《新结构经济学导论》(试行版)第一部分 林毅夫

新结构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的结构革命林毅夫•我们为何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我们为何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我们为何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新古典经济学的结构革命•我们为何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新古典经济学的结构革命•结语I.我们为何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我们为什么要反思?经济学理论解释人们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引领经济政策或决策以达到预期反思失败失败发展理论急需反思发展经济学 1.0版结构主义关注市场失效问题:进口替代策略结果惨淡发展经济学 2.0版新自由主义关注政府失效问题:华盛顿共识迷失的二十年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亚洲四小龙的成功: 出口导向中国,越南,毛里求斯:转轨经济中的双轨制遵循主流理论的不成功,成功的违反主流理论:反思发展经济学世界银行与发展经济学的反思《东亚奇迹》出口导向且支持市场经济的政府《增长报告》(i)开放;(ii)宏观稳定;(iii)高储蓄率,高投资率(iv)有效市场;《第一个十年的经济增长》世上没有万能药•世界银行是前两版发展经济学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200多个发展中经济体,到2008年–从低收入跨过中等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的只有两个–从中等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的只有13个,其中8个是西欧周边或石油生产国–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陷于低收入或中等收入陷阱•在实践过程中,世界银行也不断对发展经济学进行反思II.新结构经济学•但不是回归到《国富论》书中,亚当·斯密根据其研究所提出的观点•但不是回归到《国富论》书中,亚当·斯密根据其研究所提出的观点•我们应回归到亚当·斯密的研究方法,即《国家财富的本质和原因的研究》•但不是回归到《国富论》书中,亚当·斯密根据其研究所提出的观点•我们应回归到亚当·斯密的研究方法,即《国家财富的本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之后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进展,绝大多数是根据这种方法的研究得来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发展经济学是研究收入增长和相关问题的理论•高速持久的收入增长是现代才有的现象•现代的经济增长其本质是一个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不断的结构变化过程,包括提高生产新结构经济学•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和其决定因素,也就是研究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及其演化过程的决定因素•我为何将此研究方法命名为“新结构经济学”?•依惯例,它的名字应该是结构经济学•多出的那个“新”字是为了把它和结构主义区分开来•核心假说。
新结构经济学(中国大学慕课) 单元小测

中国大学慕课《新结构经济学》单元测验答案(林毅夫,付才辉)第一部分小测1.新结构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创新的来源不包括( A )。
A.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00/2.00B.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范式C.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D.中国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实践经验2.新结构经济学最早脱胎于哪部著作( C )。
A.《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B.《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C.《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2.00/2.00D.《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3.现代经济学的本体是( C )。
A.机会成本B.效用最大化C.理性选择 2.00/2.00D.利润最大化4.不属于战后13个发展典范的典型特征事实是( D )。
A.有为政府B.有效市场C.对外开放D.高消费低储蓄 2.00/2.005.关于企业自生能力定义准确的一项是( B )。
A.自生能力是指在一个自由、开放、竞争的市场中,在不需要外力的扶持保护下,即可预期获得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润的能力。
B.自生能力是指在一个自由、开放、竞争的市场中,一个正常经营管理的企业,在不需要外力的扶持保护下,即可预期获得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润的能力。
2.00/2.00C.自生能力是指一个正常经营管理的企业,在不需要外力的扶持保护下,即可预期获得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润的能力。
D.自生能力是指在一个自由、开放、竞争的市场中,一个正常经营管理的企业,可预期获得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润的能力。
6.新结构经济学的哲学理念不包括( B )。
A.因行获知B.知行合一 2.00/2.00C.用知践行D.知成一体7.关于新结构经济学学科定位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D )。
A.以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研究工具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构成C.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为主导D.西方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经济中的具体应用 2.00/2.008.理性选择的基本法则不包括( A )。
新结构经济学

经济学术语
01 何为“”
03 同行评价 05 定位
目录
02 理念 04 释义 06 作用
新结构经济学是林毅夫教授及其合作者提出并倡导的研究经济发展、转型和运行的法,以一个经济体在每一个时点给定、随着时间可变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为切 入点,来研究决定此经济体生产力水平的产业和技术以及交易费用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等经济结构及其变迁的 决定因素和影响。其主张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应从其自身要素禀赋结构出发,发展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有 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何为“”
新结构经济学是林毅夫教授及其合作者提出并倡导的研究经济发展、转型和运行的理论。新结构经济学主张 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以一个经济体在每一个时点给定、随着时间可变的要素禀赋 及其结构为切入点,来研究决定此经济体生产力水平的产业和技术以及交易费用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等经济结 构及其变迁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其主张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应从其自身要素禀赋结构出发,发展其具有比较优势的 产业,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迈克尔·斯宾塞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伯克利讲席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世界银行一直致力于实现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在(《新结构经济学》)这部杰出的著作中,其首席经济 学家林毅夫,设立了一个让这个梦想成为现实的经济路线图。他认为,中国的成功可以在世界其他地方取得;并 明确有力地说明了哪些结构性转型是必需的,政府能够而且必须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本书将成为重新思考发 展问题的一座里程碑。此前多年,“华盛顿共识”引导着“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开发机构;如今其已丧失 信誉,而本书则提供了一个替代。
2023新版经济学课程标准解读

2023新版经济学课程标准解读该文档旨在解读2023年新版经济学课程标准,以帮助教育界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内容和研究目标。
导言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它研究资源分配、生产、交换和消费的原理和规律。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教育部于2023年发布了新版经济学课程标准。
本文将对新标准进行解读,以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该课程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课程框架新版经济学课程标准分为三个维度: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和研究目标。
1.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新标准明确了四个核心素养:经济思维素养:学生需培养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创新创业素养:学生应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社会责任素养:学生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并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跨文化素养:学生需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增加对全球经济联系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2.课程内容新版经济学课程标准覆盖了广泛的经济学知识和概念,包括但不限于:微观经济学:供求关系、价格机制、市场结构、消费者行为等。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与失业、国际贸易等。
经济政策与实践: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发展战略等。
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全球经济合作、资源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理念等。
3.研究目标新版经济学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需要达到的研究目标,包括:理解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它们解释和分析经济现象。
培养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将经济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结论新版经济学课程标准的发布旨在推动学生经济素养的全面提升,并培养他们具备创新、合作和社会责任的能力。
教师和学生应理解并积极践行新标准,以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发展。
注意:本文档所提供的解读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实施还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新结构经济学“新”在哪

新构造经济学“新〞在哪?新构造经济学新在哪?就相似性而言,新与旧构造经济学都以开展中国家与兴隆国家之间的构造性差异为根底,并且都成认政府在协助经济从较低开展阶段向较高阶段提升时所起的积极作用。
然而,就政府的目的和干预措施而言,新旧构造经济学却有着诸多根本性的差异。
旧构造经济学支持开展中国家的政府采用违犯经济体比较优势的开展政策,通过行政手段和价格扭曲措施来优先开展资本密集型产业,而新构造经济学那么强调市场对于配置资源的中心作用,并认为政府应在产业晋级过程中对企业所面临的外部性和协调问题起到因势利导的作用。
新旧构造经济学之间的差异,植根于对构造刚性根源的不同看法:旧构造经济学认为,导致开展中国家难以开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市场失灵,是由不正确的价格信号所外生决定的,而这些价格信号又被垄断、或劳动力对价格信号的缓慢反响、或要素的不可流动性等因素所扭曲。
与之相反,新构造经济学认为,开展中国家之所以无法建立起资本密集型产业,是由其要素禀赋构造所内生决定的;资本的稀缺、软性和硬性根底设置的落后都使得资源从已有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配置并不能给开展中国家的企业带来利润。
同时,旧构造经济学持有世界两极化这种相当局限的看法,认为仅有低收入的外围国家和高收入的中心国家这两类国家之分,因此也就相应地用两点分布来描绘开展中国家和兴隆国家之间的差异。
与之相反,新构造经济学那么认为开展中国家和兴隆国家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包括很多不同开展阶段和开展程度在内的开展连续频谱。
对开展中国家和兴隆国家两极分化的看法,使得旧构造经济学家们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即经济开展是一个连续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遵循自身比较优势的国家都有时机在每一个开展阶段调整和改进该阶段的最优经济构造,而这一点正是新构造经济学所强调的。
旧构造经济学家总认为,外在的、政治和经济都占主导地位的兴隆国家让初级大宗商品的价格进入下降的恶性循环,使得高度依赖资源出口的开展中国家成为依附于兴隆国家的受害者;而新构造经济学却否认了这种依附理论,认为在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世界里,参与世界复杂多样的分工正是开展中国家抑制不利的历史趋势的机遇,借此可以建立起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加速经济增长,不断缩小与兴隆国家之间的差距。
新结构经济学pdf

新结构经济学pdf新结构经济学读后感新结构经济学读后感新结构经济学读后感读《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有感这个学期学习发展经济学了相关知识,期间拜读了林毅夫先生的著作《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
对经济发展理论有了一个新的拓展。
将以往对经济发展的模糊零碎的知识模块化,整合在了一起,受益颇深。
新结构经济学对经济发展的理论主要立足于三个角度:一、经济体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二、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的产业与基础设置;三、市场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新结构经济学的经济发展理论倾向于要素禀赋发展论。
林认为,一个经济体的禀赋及其结构(定义为自然资源、劳动力、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相对丰裕程度)在每一个特定的发展水平就是给定的,并随发展水平不同而不同,因而经济体的最优产业结构也会随发展水平不同而不同,不同的产业结构不仅意味着不同的产业资本密集度,还意味着不同的最优企业规模、生产规模、市场范围、交易复杂程度以及不同的风险种类。
一个经济体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除了要素禀赋发展理论,还有学者认为经济体可以选择市场需求来作为自己经济启动的道路选择。
选择市场需求理论发展无疑就是瞧到了市场的需求,想借助市场需求打开经济局面。
事实上,这种选择对于一个经济尚未启动的经济体来说其风险性就是大于要素禀赋理论的。
虽然响应市场需求生产出的产品不怕没有销路,但生产过程中付出的成本就太大了。
对于一个经济尚未启动或者刚刚启动的经济体来说,从自身的要素禀赋出发显然成本风险会小很多。
如果一个经济体只有一种要素禀赋占优那么就没办法了,但就是如果经济体有多种要素可供选择,这个时候必须借助市场需求理论,结合市场进行生产,不能盲目根据最优要素进行生产,这样可以减小生产之后的再生产风险。
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体,由于要素禀赋结构不同,相应的会有不同的经济结构。
处于初级发展水平的国家,其要素禀赋结构一般会呈现出劳动力或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同时资本相对稀缺的特点,因而生产也多集中于劳动力或资源密集型产业。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

经 济 学 季 刊 $ % & ' () * + ' + , & *. ( / 0 1 / 2 3
4 + 2 5 ! "6 + 5 ! 7 * 0 + 8 1 / # " ! "
新结构经济学
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 林毅夫 !
摘 要 " 经济 发 展 本 质 上 是 一 个 技 术 产 业 不 断 创 新 结 构 不 断变化的过程 发展 经 济 学 在 二 战 后 刚 成 为 现 代 经 济 学 中 的 一 个 分 支时 结构主义的 观 点 占 主 流 认 为 经 济 结 构 外 生 决 定 强 调 市 场 失灵及政府在改 变 经 济 结 构 促 进 经 济 发 展 中 的 作 用 由 于 结 构 主 义所主张的以政府主导产业结构升 级 的政 策在发展 中国 家 普 遍 失 败 到了 # " 世纪 9 " 年 代 以 后 发 展 经 济 学 转 而 以 华 盛 顿 共 识 为 主 流 强调政府失灵 片 面 侧 重 市 场 的 作 用 并 且 忽 视 了 对 结 构 及 其 变 迁 问题的研究 本文 提 出 新 结 构 经 济 学 的 理 论 框 架 认 为 经 济 结 构 内 生决定于要素禀 赋 结 构 并 倡 导 以 新 古 典 经 济 学 的 方 法 来 研 究 经 济 结构及其变迁 以 及 政 府 市 场 在 此 过 程 所 起 的 作 用 以 弥 补 当 前 发展经济学的不足
!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 这次危机所造成的影响 # 可能远比危机本身更加持久 &
新结构经济学

在第三章中,作者深入探讨了产业、技术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为发展 中国家如何实现“起飞”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在第四章中,作者制度与国际竞争 的问题,强调了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改革和开放实现国家繁荣。
本书的目录虽然简洁,但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每个章节的标题都体现了作者 的观点和思路,而且每个章节的内容都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这种组织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观点,而且可以更好地应用 书中的理论指导实践。
这句话提醒我们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如果经济增长没有带来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增加,那么这种增长是没有意义的。政府和企业应该 致力于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以满足人民的需求和期望。
阅读感受
《新结构经济学》这本书是林毅夫先生的杰作,作为发展经济学的创新之作, 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的决定因素和作用。在 此,我想分享我的一些感悟和体验。
这句话指出了经济发展的本质。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过程, 更是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才能实现经 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这句话强调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不断提高生产 效率和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政府和企业都应该为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和鼓励。
本书的目录体现了林毅夫教授对经济发展和结构变革的独特见解。在第一章 中,作者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阐述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点以及与 发达国家的差异。这为作者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的概念奠定了基础。在第二 章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基于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战略,强调了利用本国资源禀赋 和发挥比较优势的重要性。
我想说的是,《新结构经济学》是一本极具启发性和实用性的书籍。它不仅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经济发展,还为我们在实践中制定经济发展 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对未来的经济发展研究产生深远的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