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1

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论语》中的《季氏将伐颛臾》、《墨子》中的《兼爱》、《孟子》中的《天时不如地利》、《齐人有一妻一妾》、《民为贵》、《庄子》中的《秋水》、《荀子》中的《天论》。

《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多个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古史传闻、社会政治、个人生活等,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敢于批判旧观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全诗以四言为主,四句一节,通篇用反诘,参差错落,圆转活脱,被认为是“千古奇文”。

屈宋: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称。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宋玉略晚于屈原,也以楚辞著称,并对赋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世因以屈宋合称。

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与门客集体编著一部的系统论说散文集。今存《内书》二十一篇,也称《淮南鸿烈》,约完成于武帝即位初。其编撰的目的是要总结古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探寻天道、人事的规律,以备帝王之道。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兼采先秦诸家,文风不拘一格。它是汉代学者对古代文化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汇集和综合。

骚体赋:赋的一种,指体制上模拟楚辞而以赋名篇的作品。以“兮”字句为主,句式已经散文化。汉初骚体赋最流行,后世各代皆有创作。

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严戒《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所编,是现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辑录了陶唐至五代的乐府诗一百卷,主要从音乐角度分12类。汉代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辞中。

《陌上桑》:汉乐府民歌,属相和歌辞,五言。题名出自郭茂倩《乐府诗集》,又叫《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诗通过罗敷拒绝使君调戏故事的叙述,歌颂了她坚贞的品质和不慕权贵、敢于反抗的精神,鞭挞了上层人物的荒淫,表达了劳动人民维护自己爱情与家庭生活的凛然正气。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属杂曲歌辞,五言,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题作《焦仲卿妻》,后人常取诗的首句,称作《孔雀东南飞》。作于东汉末年。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残酷迫害,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他们为反封建礼教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建安风骨:建安诗坛,指汉末魏初时期诗歌。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正始文学: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与山巨源绝交书》:文章篇名,曹魏正始间嵇康写给山涛的一封信。这是一篇与司马氏集团决裂的宣言书。文章申明自己不愿当官是为了远祸全身。提出做官“必有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

太康体: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他们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

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

玄言诗: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

游仙诗:两晋之际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名为“游仙”,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郭璞的诗形象鲜明,比喻贴切,词采清新,气势挺拔,寄兴深远,较之当时盛行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要高出一筹。

田园诗: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篇。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描写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参与农村劳动的感受,以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本来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异趣,但随着南朝齐谢脁山水诗注意表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田园诗与山水诗的界限遂渐渐模糊。人们一般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可见其合流的趋势。

永明文学:一、永明文学是指上自刘宋泰始二年,下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而以齐永明年间为中心。二、“永明文学”重文学特质的发扬,重个人情怀的抒发,而且逐渐由情怀抒发转向重娱乐。同时创造了一种清新的美的理想。更重要的,是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三、“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度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陶谢:指东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杜甫有“焉得诗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之句,即指此二人。他们都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但陶多写田园,而谢多刻划山水;陶诗语言朴实自然,谢诗则讲究词藻与对偶,崇尚绮丽,风格并不相近。

元嘉三大家: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三位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谢诗富艳精工,颜诗华美典雅,鲍诗雄恣奔放,是谓“宋初三体”,诗风差异明显,共同之点是描写山水,都讲究词藻和对偶。

永明体(新体诗):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又称新体诗。这种诗把音律声韵与晋

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合起来,注重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王融、范云、江淹以及齐梁间的何逊、吴均和陈代的阴铿。

宫体诗: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大都描绘闺情声色,清绮靡丽,伤于轻艳,格调不高。倡导者是梁简文帝萧纲,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其创作风格流丽轻艳、“辑裁巧密”,被称为“徐庾体”。风气所至,陈时陈后主与江总亦有此类创作。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

北地三才:指在北朝文人中能自觉学习南朝文化,对南北文学的合流起到推动作用的作家温子升、邢劭和魏收的并称。总的来说他们都是南朝文风的模仿者。温子升一部分诗风格清婉,辞藻华丽,讲究对偶,近似南朝,一部分诗受到过北方民歌的影响。邢劭诗文多模仿魏晋和南朝人。魏收所长在史传文。

哀江南赋:赋篇名。北周庾信作。作者原仕南朝,后出使西魏,被羁留而仕北朝,虽位尊名显,甚受优待,但常惦念故国,追忆往事,因作此赋以抒怀。赋篇以作者自身遭遇为线索,写出梁朝由兴到衰的过程,揭露了梁朝统治者的腐朽无能,描写了人民在战乱中的蒙受的深重灾难。从艺术风格上看,格律严整而又不失疏放,寓雄健于苍凉沉郁之中,感情奔放,声调铿锵,颇富个性。

吴歌: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一带地区的南朝民歌,今存326首。现存吴歌多为女子的吟唱,生动而集中地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与坚贞,相思的欢乐和痛苦,婚姻不自由的苦闷,以及对男子负心的怨恨等种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感情和复杂的心态。

西曲: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以江陵为中心地区,包括其周围一些城市的南朝民歌。今存142首。西曲多写商人妇的相思离别和劳动者的爱情生活,题材较吴歌略宽,风格也更明快。

《敇勒歌》:乐府杂歌篇名。北朝民歌。敕勒歌辞系从鲜卑语译出。北齐高欢为周军所败,命斛律金唱此歌以激励士气。这首歌辞歌唱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风格异常雄浑朴质,不愧为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

什么是新体诗?新体诗有哪些代表作家?

参考答案:齐代诗人沈约总结了前人对声韵的研究成果,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作诗应避免八种声律上的毛病,声律与对偶互相配合,就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体诗。因为出现于齐代永明年间,所以又叫永明体。它是古诗发展到近体的过渡形式。谢脁的新体诗,词采华美,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已有全篇似唐人者。新体诗的代表作家除谢脁外,还有沈约、王融、何逊、阴铿等。

《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著,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书、史书。主要记载洛阳佛寺情况,同时记录了众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材料,此外,作者在描写洛阳寺院的庄严盛大时,也处处流露出抚今追昔的感慨以及怀恋沉痛的心情。叙事简明,文笔清新,以散体为主,间以骈偶句式,是一部有特色的散文著作。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著。系替相传为汉代桑钦所作的记载全国道的地理书《水经》所作的注。郦道元引书四百多种,加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注《水经》,叙述了许多河流两岸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对后代山水游记文学有很大影响。

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与散体单行的狭义的散文相对比而有明显区别。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名词解释1

一、名词解释 一价定律:同质商品与服务在相同市场上出售,不限制销售与无运输成本,则两个市场中该商品的价格相同。 绝对购买力平价:如果一价定律成立,汇率可以从任何单一价格中获得 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时期内两国物价的相对变化决定了该时期内汇率的变化。 外汇远期交易:是指外汇买卖成交后客户可以在将来的某一段时期(通常是一个半月)内的任何一天按约定的汇率要求办理交割 经常项目:指本国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易而经常发生的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主要的项目,包括对外贸易收支、非贸易往来和无偿转让三个项目。 直接投资:指投资者将货币资金直接投入投资项目,形成实物资产或者购买现有企业的投资,通过直接投资,投资者便可以拥有全部或一定数量的企业资产及经营的所有权,直接进行或参与投资的经营管理。 二、简答题 1.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和特点: 资产证券化(ABS):是将资产收益权以证券的形式在资本市场发行并流通的过程。 适合进行证券化的资产特点: (1)、产生稳定未来收益 (2)、期限较长 (3)、流动性差 2、货币期权定价的敏感度 (1)远期汇率变动影响 (2)即期汇率变动影响 (3)时间价值或者期限的影响 (4)波动率的影响 (5)利差的影响 (6)不同的期权执行价格的影响 3.外汇市场的三个层次 (1)银行与顾客之间的外汇交易 (2)银行同业间的外汇交易 (3)商业银行与央行间的交易 4.国际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1)垄断优势理论 (2)区位理论 (3)生命周期理论 (4)内部化理论 (5)国际折中理论 5.直接投资产品周期理论 该理论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说明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同,并把企业的区位选择与海外生产及出口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动态分析。该理论将世界各国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即创新国(一般是发达国家)、次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一般为发展中国家)。 6.外国债券与欧洲债券的区别 1)外国债券的面值货币限定为发行地国家货币,欧洲债券发行人可根据具体因素,选择用某种第三国货币标明债券面值。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 先秦(上古)文学 1、广义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上溯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到传说中的尧、舜、 禹时代)、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2、狭义先秦:主要指秦统一天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犹言秦先,谓未焚书之前”(《汉书·河 间献王传》颜师古注)) 3、先秦文学:主要是指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的文学 4、“杭育杭育派”:劳动歌声的创作者(“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 重权力之歌也”《淮南子·道应训》) 5、原始诗歌(原始歌谣、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歌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 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6、广义神话:包括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以神魔鬼怪为内容的传说、故事、笔记、小说等。 7、狭义神话:专指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古代神话,是原始社会出现的另一种集体创作的口头 文学。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其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不自觉的神话与有意识的仙话、鬼话、童话有区别) 8、《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悠久诗歌传统的光辉起点和不尽源头。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战国时被儒家奉为“六经”之一,汉时正式成为儒家经典。《诗经》共收录作品305篇。风诗160首,雅诗105首,颂诗40首,笙诗6篇有目无辞。作品主要覆盖中原及江汉流域。 9、风、雅、颂:风乃乐调,国风即地方音乐,160篇;雅即正,王畿之地音乐,大雅31 篇,小雅74篇,共计105篇;颂是庙堂乐歌,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计40篇。 10、四家诗:1)齐诗:作者辕固生,齐国人,今文,亡于三国;2)鲁诗:作者申培,鲁

名词解释1

1.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肌肉中的氨基酸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后者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肝脏经过联合脱氨基作用再脱氨基,放出的氨用于合成尿素;生成的丙酮酸经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后再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肌肉重新分解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再接受氨基生成丙氨酸。丙氨酸和葡萄糖反复地在肌肉和肝之间进行氨的转运,股将这一循环过程称为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2.光合磷酸化 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是植物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或光合细菌的载色体在光下催化腺二磷(ADP)与磷酸(Pi)形成腺三磷(ATP)的反应。 3.底物水平磷酸化 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 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4.酶的共价修饰调节 某些酶蛋白肽链上的侧链基团在另一酶的催化下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共价结合或解离,从而改变酶的活性,这一调节酶的活性的方式成为酶的共价修饰调节 5.酮体 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肝脏具有较强的合成酮体的酶系,但却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酮体是脂肪分解的产物,而不是高血糖的产物。进食糖类物质也不会导致酮体增多。 6.P/O比值 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克原子氧所消耗无机磷的摩尔数(或ATP摩尔数),即生成ATP的克分子数 7.脂肪酸的β-氧化 脂酰CoA在线粒体基质中进入β氧化要经过四步反应,即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生成一分子乙酰CoA和一个少两个碳的新的脂酰CoA。 8.暗反应 暗反应是激发分子的热力学的缓和过程,是电荷的分离、电子的传递、磷酸化或短命的中间体形成等多种基本过程。 9.光反应 光反应又称为光系统电子传递反应(photosythenic electron-transfer reaction)。在反应过程中,来自于太阳的光能使绿色生物的叶绿素产生高能电子从而将光能转变成电能。 10.转氨基作用 指的是一种α-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一种α-酮酸上的过程。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一种途径。其实可以看成是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进行了交换11.脂肪动员 在病理或饥饿条件下,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酸(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该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12.EMP途径 又称糖酵解或己糖二磷酸途径,是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的代谢过程,总反应为:C6H12O6+2NAD+ +2Pi+2ADP→2CH3COCOOH(丙酮酸)+2NADH+2H+ +2ATP+2H2O 13.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生物化学过程,是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 的偶联反应。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或细菌中,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

中国画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解衣般礴:未必真有其事,借助虚构故事说明哲理为其目的。说明了绘画创作的特殊性,借绘画的故事表现道家无为,“任自然”的思想,成为后世艺术家的口头禅,强调艺术创作需要更好的表现自我,而不受任何拘束。不仅成为转子哲学的形象化说明,也成为中国画论的重要范畴。屡屡被后人引用。如清初的辉南田在其画礴中就说过“作画需要有解衣般礴若无人之意,然后画机在手,元气狼藉,不为先将所拘,而游于法度之外矣。 2.笔墨当随时代:语出石涛《大涤子提画诗跋》。傅抱石说:‘思想变了,笔墨就不得不变。笔墨不仅仅是对画家生活,感情的反映,时代变化了,思想也变了,笔墨就反映新的时代,歌颂新的时代和生活。 3.心师造化: 姚最(公元535-602年),是南梁至陈时的画评家,在他的作品《续画品录》中提到:『学穷性表,心师造化。』『性』指的是『现象』。意指对事物外的现象和内在本质都有透彻的认识,用自心去领会自然的法则。这里的『造化』,除了指自然风景外,有多少含有精神层面的『大自然运行的法则』之义。 4.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句话出自唐代的画家张璪,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名句。简单地说”造化“是大自然,”心源“指的是内心的感悟,意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

内心的感悟,然后可创作出好的作品。 5.气韵生动:是指把对象的精神生动的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 6.荆浩山水画论”六要“:气、韵、思、景、笔、墨。 7.谢郝绘画”六法:指南齐谢赫在《中国品录》中总结的绘画创作的六种原则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转移默写 8.顾恺之画论“六法”:传神、用笔、造型、敷色、结构、制作技巧。 9.“摄情”说:笔墨本无情,不能使用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 10.南北宗论:是董其昌提出,是文人思潮的一个反映,所以一经建立,使得到文人画家的赞同。此论树立了温和文雅,“精气内含”的作风,奠定了文人画在绘画史上的主导地位,由于他“崇南贬北的思想”导致了以后画坛宗派繁兴。画家门户之见得加保,于是有了”正宗邪派”之分,缩小了画家的眼界,沉滞了画法的改进,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理论的混乱,给中国画坛带来了一定的消极的影响。 11.庶兔马首之络:明代王履在绘画美学中说道对这句话的见解,意思就是说不要把一个马套驾在任何一个马嘴上,其意思在今天当代艺术中可以说已经失去了它自身存在的意义,纵观当代艺术,抄袭、模仿无处不在,而这归咎一点就是在

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从商品界中自发地分化出来的,并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价值尺度货币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衡量和表现商品的价值。所谓衡量商品的价值,就是评价商品包含多少社会劳动; 所谓表现商品的价值,就是把社会承认的劳动量表示为一定数量的货币。 流通手段货币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发挥流通手段职能,使直接的物物交换变成以货币为媒介的间接交换,这种间接交换被称为商品流通。 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价值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贮藏手段当货币由于各种原因,暂时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时,这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世界货币当货币在国际交往中充当一般支付手段、一般购买手段和特定条件下的价值转移工具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系统的货币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之后形成的 无限法偿:法律规定的无限支付能力,不论每次支付数额有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购买商品、支付劳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平行本位金银这两种货币均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其特点是,国家对两种货币不加规定,而由市场上生金银的比价自由确定金币银币的比价。 双本位金币与银币同为本位币,都可以自由铸造、流通、熔化及输出入,但二者的交换比率由国家规定的一种货币制度。简金银这两种货币按一定的法定比价流通。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 良币:实际价值高于名目价值,实际价值较高。 劣币:实际价值低于名目价值,实际价值较低。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的定义: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即比率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制度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金本位制:又称金单本位制,他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有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就是由国家以法律规定,铸造成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的金币,作为具有无限法偿效力的本位币来流通的制度。简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实行金币流通的一种货币制度。 金块本位:又称生金本位制,即国家发行代表一定重量黄金的纸币来流通,但纸币不能自由地兑换黄金,居民只可按规定的含金量在一定数额以上、一定用途之内向银行兑换金块的一种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又称“虚金本位制”。实行这种货币制度的国家,货币单位仍有含金量的规定,但国内并不铸造和使用金币,只同另一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准备基金,居民可按固定比价用本国银行券兑换该国货币,再向该国兑换黄金。 货币需要量:是指一定时期(如一年)商品流通所必需的货币数量,是对某一计划时期客观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的估算 货币流通量:是指在流通中实际存在的货币数量 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其不发生所有权变化。也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1]

奥尔加农是欧洲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公元9世纪,从事宗教活动的僧侣音乐家开始在格里高 利圣咏的单线条旋律的下方加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曲调。于是,这个所加的曲调与原来的旋律就构成了一种简单的“复音”形式。这种“复音”形式就是“奥尔加农”。后来,世俗音乐的繁荣促进了宗教音乐的发展,奥尔加农这种“复音”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在圣咏旋律的上方加八度、四度、五度音程。到12、13世纪,经巴黎圣母院的作曲家的发展,“奥尔加农”又有了新的发展。这就是增强了各个声部的独立性。由于声部的独立性加强,原来的格里高利圣咏的旋律已不再是音乐的主线条了。随着旋律也变得复杂起来,声部之间的对位逐渐严格。于是,复调音乐就正式产生了。“奥尔加农”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复调音乐的发展。 游吟诗人中世纪后期除拉丁文学外,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英语和西班牙语等方言文学日渐普遍。12世纪以前方言文学都是以英雄史诗形式出现,《罗兰之歌》、《尼伯龙根之歌》和《熙德》,这些史诗的主题是英雄主义,荣誉和忠诚。骑士的最高理想是为封建领主在战场上建立功勋。12、13世纪由于文化的进步及撒拉逊文明的影响,骑士文学出现了新的思想、行为准则。发源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游吟诗人( troubadour ) 的歌曲是这时期骑士文学和音乐的代表。游吟诗人的艺术是封建贵族阶级的一种世俗艺术,他们既是诗人又是作曲者,有的还自己演唱。游吟诗人的歌曲除了战争内容、日常生活内容以外大多是爱情歌曲。一度被僧侣和教会著作家视为罪恶化身的妇女成为骑士制度颂扬的对象。游吟诗人对于封建宫廷中的爱情带有崇高、神秘感,以至成为一种崇拜。法国南部留存下的2600首游吟诗和260首游吟诗人歌曲。法国北部的游吟诗人称为tronvere,留下2130首诗和1420游吟诗人歌曲。 标题音乐:以文字或标题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作品..起渊源可上溯至16世纪以前..19世纪上半叶因欧洲浪漫音乐家的提倡而大胜..名称由此产生..重要的标题音乐作曲家有柏辽兹.李斯特. . 康塔塔:是巴洛克时期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大型声乐体裁,它通常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唱与合唱组成。即可用宗教题材,也可用世俗题材。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型的,独唱的康塔塔;另一类是大型的,除独唱,还有合唱和管弦乐队伴奏。 喜歌剧:18世纪的20~30年代,欧洲各国出现了一种新型歌剧,歌剧内容不再是神话或历史的英雄,而表现着日常生活场景或普通人的小事情,唱词使用各国的民族语言,意大利喜歌剧延用清宣叙调的传统形式,而法国英国,德国的歌剧都直接以喜歌剧:18世纪的20~30年代,欧洲各国出现了一种新型歌剧,歌剧内容不再是神话或历史的英雄,而表现着日常生活场景或普通人的小事情,唱词使用各国的民族语言,意大利喜歌剧延用清宣叙调的传统形式,而法国英国,德国的歌剧都直接以本国语言进行对白本国语言进行对白 清唱剧(oratorio)大型声乐曲。以宗教事迹或史诗为题材,由独唱、合唱与管弦乐队组成,在音乐厅或教堂内演奏,而不用布景、服装及身段表演。但最早(十六世纪中期)的清唱剧亦用布景与服装。清唱剧多由宣叙曲、咏叹调和合唱组成,而无对白和舞蹈。康塔塔与清唱剧很相似,但其篇幅较小。 交响\.诗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交 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交响诗的名称为F.李斯特所创,他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柏辽兹和他的哈罗尔德交响曲》),因此他把标题交响音乐和诗联系起来称交响诗。其所作十三首交响诗以诗歌、戏剧、绘画以及历史事迹等为题材,广泛采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 音乐会序曲:19世纪浪漫乐派器乐曲体裁之一,序曲原为戏剧作品的前奏,门德尔松将其改变为独立的单声乐章标题性的管弦乐曲,题材一般采用古典名著,历史传奇,游历所惑《仲夏夜之梦》《赫布里底》 交响音诗:一种单乐章管弦乐曲,具有描写或叙事性,抒情性或戏剧性质的标题音乐。常取材于文学.诗歌.戏剧.绘画.历史事件.神话故事.民间风俗或自然景物等。用奏鸣曲式.变奏曲式.三段曲式或自由曲式写成。李斯特首创这一体裁,所作十九首交响诗,广泛采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

英美文学名词解释(1)

Epic: A long narrative poem telling about the deeds of a great hero and reflecti ng the values of the society from which it originated. The style of epic is grand宏伟的 and elevated高尚的. John Milton wrote three great epics:Paradise Lost,Paradise Regained and Samson Agonistes. Sonnet(十四行诗 A sonnet is a lyric consisting of 14 lines, usually in iambic pentameter restricted to a definition rhyme scheme Renaissance the activity, spirit, or time of the great revival复活 of art, literature, and learning in Europe beginning in the 14th century and extending to the 17th century, marking the transition过渡from the medieval to the modern world.the essence of the Renaissance is Humanism The Renaissance Period A period of drama and poetry. The Elizabethan drama is the real mainstream of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Humanism人文主义 Humanism is the essence of the Renaissance. 2>it emphasizes the dignity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impo rtance of the present life.Humanists voiced their belie fs that man was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 and man did not

历史名词解释(1)

第一组: 1、社会性质:社会的本质。就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历程中的一个阶段。资本主义(capitalism)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关系。资本家通过雇佣关系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3、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

立性”。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过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用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摆脱对物的依赖性,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组: 1、阶级:人们在社会上由于所处地位不同和对生产资料关系不同而分成的集团 我们认为,阶级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因经济关系特别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而形成的社会政治共同体。2、统治阶级: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有时特指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3、农民阶级

农民阶级是个比较特殊的阶级,有人将他们规划为工人阶级一类的无产阶级,因为他们除了劳力并没有资本,土地不属于他们 马克思关于农民阶级的一些解释:占有或部分占有生产资料,靠从事农业劳动为生的集团。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的基础上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农民的经济性质不同。在奴隶社会,有自耕农和隶农。前者是以小块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从事个体劳动的自由农民;后者是向大土地所有者租种小块土地、地位介于自由农民和奴隶之间的佃耕者。在封建社会,除了自耕农以外,中国大量存在的是租种地主土地的

名词解释1

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2012中国画论复习考点

2012中国画论考点 多选题: 总有一道题是ABCDE,检查时留意! ●时代论着归纳: 1.下列绘画着作,属于魏晋南北朝的有:(真题) A《叙画》B《图绘宝鉴》C《论画》D《南田画跋》E《画山水序》 ●宗炳《画山水序》 ●谢赫《古画品录》 ●王微《叙画》 ●姚最《续画品》 ●顾恺之《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 2.下列绘画着作,属于唐代的有:(真题) A《叙画》B《贞观公私画录》C《唐朝名画录》D《南田画跋》E《历代名画记》 ●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3.下列绘画着作,属于宋代的有:(真题) A《林泉高致》B《山水纯全集》C《画史》D《画筌》E《广川画跋》 ●黄休复《益州名画录》 ●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五代名画补遗》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郭熙《林泉高致》 ●米芾《画史》 ●北宋徽宗时期的《宣和画谱》 ●韩拙《山水纯全集》 ●董逌《广川画跋》附注:考题中只有《广川画跋》是宋代的,考题提到的其 它画跋都是清代的。 ●邓椿《画继》 ●赵希鹄《洞天清禄集》 4.下列绘画着作,属于元代的有: ●夏文彦《图绘宝鉴》 ●李衎《竹谱详录》 ●黄公望《写山水决》 ●汤垕《画鉴》 ●王绎《写像秘决》 ●饶自然《绘宗十二忌》 5.下列绘画着作,属于明代的有: 太多,略,请自行归纳教材目录。 王履《华山图序》、王绂《书画传习录》 6.下列绘画着作,属于清代的有:(真题) A《广川画跋》B《传神秘要》C《苦瓜和尚画语录》D《艺概》E《指头画说》 ●人物或着作观点:

1.下列绘画理论,属于孔子提出来的有?(真题) A“绘事后素” B 以形写神 C“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而君子。” D“恶紫夺朱” E“迁想妙得” ●绘事后素 ●“文质彬彬”——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兴观群怨—艺术的作用:通过观察事物表达情感 ●“仁智之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恶紫夺朱——艺术作用:人伦、身份、地位确认 ●周明堂画(对艺术作用的观点的论述:教化) 2.下列绘画理论,属于庄子提出来的有?注意与老子、《淮南子》进行区别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解衣般礴 ●形色名声不足得情 ●形形之不形 ●真者,精诚之至 ●得意忘言 3.下列绘画着作,属于顾恺之的有:(人称“才绝、画绝、痴绝”三绝) ●以形写神 ●传神写照 ●迁想妙得(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 4.下列绘画观点,属于宗炳《画山水序》的有: ●含道应物 ●澄怀味象 ●山水以形媚道 ●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畅神 5.下列绘画着作,属于沈括的有: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 ●徐黄之异(可能考简答题:黄荃富贵,徐熙野逸) ●董、巨画笔宜远观 ●以大观小之法 ●景在天就,不类人为 6.下列绘画理论,属于苏轼提出来的有?(真题) A“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B“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C“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D“自然为上品之上” E“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 ●传神要得意思所在 ●观画取其意气所到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1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 ●天然对比度:人体组织可概括分为骨骼、软组织、脂肪和气体四类,由不同 组织间天然存在的密度差别所显示的对比,称为天然对比。 ●X线的荧光效应:X线作用于荧光物质,使波长短的X线转换成波长较长的 荧光(肉眼可见),这种转换叫荧光效应。 ●CT值:是表达组织密度的单位。CT值是以单位容积的X线吸收系数(衰减 系数)同水的衰减系数对比换算出来的。 ●窗宽:CT图像上显示的CT值范围。 ●T1WI:用短TR(<500ms)和短TE(<25ms)而显示长T1低信号(黑)和短 T1高信号(白)的成像。 ●T1弛豫:质子在受到射频脉冲激励后,吸收能量。射频脉冲停止,纵向磁 化开始,并释放能量,T1弛豫即纵向磁化恢复的过量和时间。 ●螺旋CT:利用滑环技术的CT机,在扫描过程中X线管球作连续旋转,同时 扫描床自动作匀速进床,从而在病人体表上的扫描线呈螺旋状,故称螺旋CT。 ●高分辨CT ●动态增强扫描 填空 ●X线产生的具备条件:_自由活动的电子群_____电子群高速运行__高速运行 的电子群撞击靶物质_ ●X线之所以能人体在荧屏上或胶片上形成影像,一方面基于X线的特性___ 穿透性___荧光效应_摄影效应____电离效应___,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__密度_____和厚度的差别。 ●CT检查方法有:平扫___造影增强扫描___造影扫描__ ●自旋回波脉冲序列使用了两个角度的脉冲_90°脉冲____180°脉冲__ ●决定MR图像的组织参数有三个:_质子密度_T1弛豫时间T2弛豫时间 ●MRI设备中主要有:_磁体__梯度系统__射频系统__计算机系统__射频屏 蔽和磁屏蔽__ ●根据异物特性分为不透X线异物及透X线异物。 ●医学影像学包括_超声成像__、_γ闪烁成像_、__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_、_ 磁共振成像_、__发射体层成像_。 ●X线与CT成像基础是靠相邻组织间的__密度__差别,而MRI则是靠MR_ 信号__差别。 ●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可归纳为三类_高密度_、__中等密度_、_低密度_。 ●CT是___Hounsfield__1969年设计成功。 ●磁共振是一种__核物理__现象。 ●在放射术语中,通常用密度的_增高__和__减低__表达影像白与黑。 ●造影剂反应可以分为两类__过敏反应__和__中毒反应__。 ●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观察异常X线表现,应注意观察它的部位和分布、数目、形状、大 小、边缘、密度及其均匀性与器官本身功能变化和病变的邻近器官组织的改变。 ●HRCT主要技术要求: ⑴薄层面1~1.5mm

名词解释 1

第五章离子聚合(Ionic Polymerization) 活性聚合(Living Polymerization):当单体转化率达到100%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物)的聚合叫活性聚合。 化学计量聚合(Stoichiometric calculation Polymerization):阴离子的活性聚合由于其聚合度可由单体和引发剂的浓度定量计算确定,因此也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开环聚合(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环状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开环,形成线形聚合物的聚合反应。 第六章配位聚合(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 配位聚合(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单体与引发剂经过配位方式进行的聚合反应。具体的说,采用具有配位(或络合)能力的引发剂、链增长(有时包括引发)都是单体先在活性种的空位上配位(络合)并活化,然手插入烷基—金属键中。配位聚合又有络合引发聚合或插入聚合之称。 定向聚合(Stereo-regular Polymerization):任何聚合过程(包括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配位聚合)或任何聚合方法(如本体、悬浮、乳液和溶液等),只要它是经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为主,都是定向聚合。定向聚合等同于立构规整聚合 (Stereo-specific Polymerization)。 Ziegler-Natta聚合(Ziegler –Natta Polymerization):采用Zigler-Natta引发剂的任何单体的聚合或共聚合。 立体异构(Stereo-isomerism):分子中的原子的不同空间排布而产生不同的构型。可分为光学异构体和几何异构体。 构型(Configuration):是由原子(或取代基)在手性中心或双键上的空间排布顺序不

国际关系史1名词解释分析

1、掷出窗外事件:1618年5月23日,布拉格发生了起义,起义的新 教徒冲入王宫,把斐迪南派遣的两名钦差从20多米高的窗户扔出,史 称“掷出窗外事件”,是捷克民族起义的信号,也是三十年战争的开端。 2、三十年战争:发生于1618年至1648年,它是欧洲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跨进,中世纪国际关系转向近代国际关系交替时期在欧洲所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是在神权受到削弱的条件下,欧洲世俗专制政权之间争夺权力与财富的集中体现。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镇压捷克新教徒,“掷出窗外事件”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战争从德国内部的教派之争逐渐发展到后来的争权夺利、扩疆拓土的混战。一方是以法为首的新教联盟,包括瑞典、丹麦以及德意志新教诸侯;另一方是以神圣罗马帝国为首的天主教联盟,包括西班牙、奥地利以及德意志天主教诸侯。战争绵延三十年,历经四个阶段,最后法国、瑞典占优势。三十年战争的结局,破除了中世纪以来形成的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神权政治体制,确立了主权平等和独立的民族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社会,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政治格局。 3、《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指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定的一系 列和约,主要包括《闵斯特和约》和《奥斯纳布鲁克和约》。1648年 10月24日签定的《奥斯纳布鲁克和约》,正式确认了威斯特伐利亚 这一系列和约,并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 订,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建立了近代国 际关系的第一个相对成熟的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该和约创立 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国家

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对近代国际法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4、《乌得勒支和约》:1700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吸引了欧洲列强的注意力,英、荷与奥地利结成同盟乘机与法作战,哈布斯堡王室的神圣罗马帝国也鼓动德意志诸邦与丹麦瑞典加入反法同盟。后来由于同盟内部的分歧和法国在西班牙地位的稳固各国不得不妥协,终于在1713年4月,英国和法国等在荷兰的乌德勒支签订和约。 5、北方大战:1700-1721年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和霸权与瑞典进行了北方大战。彼得一世利用波罗的海沿岸诸国与瑞典的矛盾,以及西欧各国忙于准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无暇东顾的有利时机,同丹麦、波兰等结成“北方同盟”,最终打败瑞典。1721年俄国与瑞典签订了《尼斯塔得和约》。通过此和约俄国在波罗的海获得了出海口及沿岸地区,使俄国从一个内陆国家扩张成为一个濒海国家,俄国步入欧洲强国行列。 6、1756年外交革命: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后,奥地利首相考尼茨根据当时欧洲大 陆的形势进行了外交策略上的调整。由于面对日益强大起来的普鲁士的威胁,奥地利寻求同昔日宿敌法国结盟,同时加强了与俄国的同盟关系,与这两个近邻强国结盟使奥地利

近代史名词解释全(1)

三国干涉还辽:1985年中国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日本则再向中国勒索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作为补偿。俄、德、法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皖系军阀——段祺瑞 直系军阀——冯国璋 奉系军阀——张作霖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遵循“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希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超越和发展,具有进步意义。但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所描绘的理想天国,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从未实行。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统筹全局的社会发展方案,这是一个带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它的出现,表现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学习西方“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然而这些措施未能真正实行。 借师助剿:在太平天国进军江南时,清朝地方官闻风丧胆,有人建议把镇压太平军的希望寄托在借助外国军队上,这就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的“借师助剿”方略。 公车上书:公元1895年4月,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赴日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是年,康有为在京会试,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震撼全国。史称“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运动遭到封建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维新失败。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虎门销烟:道光1839年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共销毁鸦片2376254斤。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国主义的光辉一页。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平壤之战:发生于1894年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但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六天里,清军狂奔五百里,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是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海面的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 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

名词解释 (1)

1.名词解释 2.优先股:是相对于普通股而言的,市公司在筹集资本是给予投资者对 于公司利润、公司清理剩余资产享有优先分配权的股份。 3.LOF投资基金:是指上市型开放式基金,即开放式基金发行结束后,投 资者既可以在场外市场的指定网点申购与赎回基金份额,又可以在交易所进行基金份额买卖,并通过份额转托管机制将场外市场与场内市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开放式基金,是开放式基金在交易方式上的创新。 4.封闭式基金:是相对于开放式基金而言的,它是指基金资本总额及发行 份数在未发行之前就已经确定下来,在发行期满后,基金就封闭起来,基金份额总额在基金合同期限内固定不变的投资基金,因此也称为固定型投资基金。 5.对冲基金:其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它利用期货、期权等金 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买空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以规避和化解证券投资风险。 6.期权:是指证券投资者事先支付一定的费用取得一种可按既定价格买卖 某种证券的权利。 7.可转换债券:又称转股证券、可兑换证券、可更换证券等,是指发行人 依法定程序发行,持有人在一定时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一定数量的另一类证券的证券,通常是指转换成普通股票。 8.认购权证:持有人有权按约定价格在特定期限内或到期日向发行人买入 标的证券。 9.期货:是指买卖双方在集中的交易场所以公开竞价方式所进行的标准化 期货合约的交易。 10.余额包销:是指证券承销机构必须先向社会代理发售证券,到发售期结 束后,如有未售出的证券由承销商自行认购,并按约定时间向发行人支付全部证券款项的承销方式。 11.市盈率:又称本益比,是指股票我二级市场价格与每股盈利的比率。 12.代销:是指承销商只作为发行公司的证券销售代理人,按照规定的发行 条件尽力推销证券,发行结束后未售出的证券退还给发行公司,承销商不承担发行风险。 13.溢价发行:股票以高于其票面金额的价格在发行市场上销售称为溢价发 行。 14.竞价买卖:是指多个买主对多个卖主的交易方式。 15.累积投票制:是针对多数投票制的弊端,为保障多数小股东的利益采用 的投票方法。指股东大会选举两名以上的董事时,股东所持的每一股份拥有与待选董事总人数相等的投票权,股东既可用所有的投票权集中投票选举一人,也可分散投票选举数人,按得票多少依次决定董事入选的表决权制度。 16.欧洲债券:是指某一国借款人在本国境外市场发行的,不以发行市场所 在国货币,而是以另外一种货币为面值并还本付息的债券。 简答题 1.股票的特征:不可返还性、责任有限性、参与决策性、收益性、风险性、 流通性、价格波动性、投机性 2.股东拥有优先认购权,处理方式为:1.行使优先权,购买新股票。2.转让 优先认股权。3.放弃这一权利,任其过期失效。 3.优先股与普通股之间的区别:优先股具有优先领取股息、优先分配剩余 资产的权力。而普通股又有优先股没有的股息随利润激增而增长,同时也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新股优先认购权。 4.书面凭证称为债券的条件:(1)它们必须可以按照同一权益和同一票面 记载事项,同时向众多的投资者发行(2)他们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偿还本金,并定期支付利息。(3)在国家金融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他必须能够按照持券人的需要自由转让。 5.债券的基本特性:1.债券的有效性 2.债券的安全性 3.债券的流通性 4. 债券的收益性 6.债券与股票的比较:1.权力不同2.目的不同3.期限不同4.收益不同5.风 险不同6.流通性不同7.发行单位不同 7.债券的分类(按发行主体)1.政府债券2.金融债券3.公司债券4.国际债 券(按利息的支付方式)1.零息债券2.付息债券3.息票累计债券(按债券形态分)1.实物债券2.凭证式债券3.记账式债券(按计息方式) 1.单利债券 2.复利债券 3.累进利率债券(利率是否固定)1.固定利率债 券2.浮动利率债券(按债券的信用形式分类)1.信用债券2.抵押债券3.担保债券(按是否记名分类)1.记名债券2.无记名债券3.交换债券8.封闭式投资基金与开放式投资基金的区别:1.发行规模限制不同2.期限 不同3.基金份额交易方式不同(4.基金份额的交易价格计算标准不同5.交易费用不同6.基金份额净资产值公布时间不同7.投资策略不同8.投资风险不同 9.投资基金运作的监督管理:1.保持基金的独立性2.对投资基金的投资范 围进行限制3.对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进行限制4.对投资基金的风险进行控制5.对利益冲突采取防范措施6.规范信息披露 10.金融期货交易的特点:1.交易对象是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合约,具有流动 性强的特点2.对冲交易多,实物交割少,具有明显的投机性3.采用有形市场形式,实行保证金交易和逐日盯市制度,交易安全可靠4.交易者众多,交易活跃,流动性好。 11.金融期货的经济功能:套期功能、价格发现功能、投机功能、套利功能 12.金融期权与期货的区别:1.交易者的权利义务对称性不同2.履约保证不 同3.盈亏特点不同4.交割时间不同5.现金流转不同 13.影响确定发行价格的因素:1.经营业绩2.净资产3.发展潜力4.发行数量 5.行业特点 6.股市状态 14.股票发行定价方式:协商定价、一般询价、累计投标询价、网上竞价 15.债券公开发行方式:定向发行、承购包销发行、公开招标发行、直接发 行 16.证券信用评级的作用:1.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2.有利于证券发行者 降低筹资成本3.也是证券市场的一项基本建设4.有助于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市场实施有效监管 17.证券上市利弊有利开辟多种直接融资渠道、提高知名度、规范治 理结构和内部管理不利扭曲的证券市场行情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控制权分散会面临被收购的风险,也会影响决策效率、强制性的约束,信息更加透明也会提高公司的经营成本 18.证券交易的特征:本身不持有证券,也不买卖证券、是证券买卖完全公 开的市场、具有严格的组织性,有专门的立法和规章制度 19.集合竞价时,成交价格确定的原则:1.可实现最大成交量的价格2.高于 该价格的买入申报与低于该价格的卖出申报全部成交价格3.与该价格相同的买方或卖方至少有一方全部成交的价格 20.监管体制模式:集中监管体质模式、自律监管体制模式、中间型监管体 制模式、中国的监管体制 21.宏观经济分析:GDP增长,经济周期和就业情况、通货膨胀或物价水平、 利率水平、汇率水平、宏观经济政策 22.22.影响行业兴衰的因素:技术进步、产业政策、生活习惯的改变、相关 行业变动因2 23.23.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的三项合理的市场假设:1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 息;2价格沿趋势线移动;3历史会重演。 24.24.道氏理论:中期趋势不断地上升或下降,但其下降时的谷底却总是较 上期的谷底为高,则意味着长期趋势上升。中期趋势不断地上升或下降,但其上升时的波峰却总是较上期的波峰为低,则意味着长期趋势下降。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寻找长期趋势从上升转为下降或从下降转为上升的转折点。 25.25.K线理论:投资技巧:上影线很长表示弱线,卖盘很强,不宜买入; 下影线很长表示强线,买盘较多,可以考虑买入。 26.26.移动平均线应用:买1.当移动平均线走势由下降逐渐转平或回升,股 价从平均闲的下方向上升穿平均线时。买2.股价连续上升后因获利回吐导致一时跌破平均线在短期内仍继续上升,而股价回跌幅度不大,并马上恢复再次向上穿平均线时。买3.股价连续上升远离平均线后出现大涨小回的突然下跌,但未跌破平均线又再度上升,仍可视为买入信号。买 4.股价跌破平均线后,突破连续暴跌,远离平均线,属于超卖现象。当 股价向平均线方向回升时,是短线技术反弹的有利买进时机。 27.卖1.当平均线走势由上升逐渐走平转弯下跌,而股价从平均线上方向下 方跌破平均线时,为重要的卖出信号。卖2.股价随向上突破平均线,但又立即跌到平均线之下,而这时平均线仍继续向下,为卖出信号。卖3.股价跌落于平均线以下,然后向上平均线弹升,但未升穿平均线即又告落回,为卖出信号。卖4.股价升穿平均线后,在平均线上方急速上升,距离平均线越来越远,且上涨幅度相当可观,属于超买现象,随时会因获利回吐产生卖压,为卖出信号。时,为买入信号。 28.27.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应用法则:1,当DIF线向上突破MACD平滑 线,即为涨势确认之点,也就是买入信号;反之,当DIF向下跌破MACD 平滑线,即为跌势确认之点,也就是卖出信号。2一般而言,在持续地涨势中,12日EMA在26日EMA之上,其间的正差离值(+DIF)会越来越大,反之,在跌势中,差离值可能变负,负差离值的绝对值也越来越大。所以,在跌势中,差离值可能变负,正或负差离值的绝对值将会缩小。3分析MACD柱状线,由红变绿(正变负),买出信号;由绿变红,,买入信号。当直线棒由大开始变小,即为卖出信号,当直线棒由最小(负数的最大),开始变大,即为买进信号。因此我们可以依据直线棒研判短期的反转点。4,0轴以下为空头行情,0轴以上为多头行情。29.28.相对强弱指数应用法则:(1)强弱指数的值在0与100之间。RSI取值 超过50,表明市场进入强势;RSI低于50,表明市场低于弱势;RSI高于80,表明市场超买严重;RSI低于20,表明市场超卖严重。(2)交叉信号:短期的RSI在20以下的水平,由下往上交叉长期的RSI时,为买进信号。短期的RSI在80以上的水平,由上往下交叉长期的RSI时,为卖出信号。(3)盘整时,RSI一底比一底高,多头势强,后市可能续涨应买进;反之,是卖出信号。股价尚在盘整阶段,而RSI已整理完成,股价将随之突破。5。RSI在40--60之间的交叉信号尽量不用,骗钱的可能性较大。 30.(4)背驰信号:从RSI与股价的背离方面判断行情:1.RSI处于高位, 并形成一峰比一峰低的两个峰,而此时,股价却对应的是一峰比一峰高,这叫顶背离信号。股价这一涨是最后的衰竭动作,这是比较强烈的卖出信号。2.RSI在低位形成两个依次上升的谷底,而股价好在下跌,这为底背离信号,股价是最后一跌或者说是接近最后一跌,是可以开始建仓信号。在RSI出现“顶背驰”和“底背驰”时,虽然RSI可小于80或者大于20,也因该视为重要的卖出或者买入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