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PPT课件4

合集下载

《次北固山下》精品原创课件

《次北固山下》精品原创课件

和颈联必须对仗。
朗读停顿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歌翻译
停宿
次北固山下
旅人前行的路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 顺风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合作探究
简要赏析尾联。
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直抒胸 臆,用归雁捎书寄托情思,表达了游子 怀念家乡的深情,让全诗笼罩着一层淡 淡的乡思愁绪。
合作探究
主旨
这首诗通过描写北固山下开阔秀丽 的早春景色,表达了羁旅在外的思乡之 情。
写作特色
(1)脉络分明,结构严谨。 这首诗是按船所处的位置写诗人所
见、所思,脉络分明,结构严谨。首联 写行程;颔联写船上所见之景;颈联既 写景,又点明时令;尾联写诗人离家已 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涌起无尽的 思乡之情。四联之间,互为因果,浑然 一体。
合作探究
颈联中“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 说妙在何处。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 “日”和“春”人格化,生动形象地 表达了自然时序交替的理趣。
合作探究
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 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 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 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 在镇江西北方。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达思乡之情的书信 北归的大雁
乡书 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用什么办法转达
诗歌翻译
译文: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 之外,轻快的航船追逐着碧波。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 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船帆高挂。

4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6张PPT).ppt

4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6张PPT).ppt

认识 生字
理解 诗意
划分 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抓 字眼
再读诗歌,说一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青山
行舟
绿水
和风 归雁
白帆
红日
大江俩岸的景色
品味 诗境
首联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译文:旅人前行的路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之中。 内容理解:"青山"“绿水”互文见义,开笔清新自然,寓情于景, 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品味 诗境
尾联
赏析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尾联运用 设问 的手法,点明“思乡”的主题,借用“归雁 传书”的典故 直接抒情 ,使全文笼罩一层 思乡 情绪。
写作 特点
(1)借物抒情,意蕴丰富。
尾联借物抒情,借助“鸿雁传书”的故事,自然地抒发对故乡的 思念之情。“乡书”“归雁”这些具有强烈思乡意味的词语,表现出 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和淡淡的感伤。
潮平→岸阔 风正→帆悬
品味 诗境
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王夫之《姜斋诗话》
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视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 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3.2020年盛夏,神州大地经济复苏,生意盎然,这正如王湾在《次 北固山下》所言:“ 潮平俩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随堂 测试
4.写青山绿水却盖不住忧郁的诗句是: 客路青山外 , 行舟绿水前 。 5.表现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乡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8张PPT)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对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偶 联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文章释义 次,停宿。
旅人前行的路次。 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课文总结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 中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因两 岸风景引起旅途乡愁,又写出作者 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胸襟。
板书设计

首联:青绿山水外前,
—船上想像,暗含 奔波之劳,点题
北 固
颔联:潮风平正岸帆阔悬,—船上所见

颈联:生残夜, —写景点时令,时
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
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现 河南洛阳)人。王湾“词翰早著”,其诗流传 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 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次北固山 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写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 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 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 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文章解析
1.题目中“次”、“北固山”分别什么含义?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 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 江山”。
2.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 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在船上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 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 波劳苦之意。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33张ppt)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北固山在哪里呢?
北固山
北固山,镇江三山名胜之一,远眺北固,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此 得名北固山。
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固山。以险峻著称的北固山,因三 国故事而名扬千古。山上亭台楼阁、山石涧道,无不与三国时期孙刘联姻等历史传说 有关,成为游人寻访三国遗迹的向往之地。 甘露寺高踞峰巅,形成“寺冠山”的特 色。
答案: 示例:作者由江上观日出起兴,引发出无限感慨。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 好事物的象征,并用“生”和“入”突出江南春来早的特征,将海日、江春拟人化, 赋子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 接、时光荏苒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见美景而思乡的感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乐观、 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了自然理趣:新事物脱胎于旧 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
【莼羹鲈脍】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 “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 情的成语。
【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 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本诗,每人至少 列出一首表达思乡情感的诗
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 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 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 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
文体知识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 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 律诗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 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每首律诗的二、 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首联和尾 联可对可不对。

语文第4课《次北固山下》(26张PPT)

语文第4课《次北固山下》(26张PPT)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初读古诗,梳理字词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1)正音正字。(查阅字词典,注意辨识)(2)释义。(结合注解,理解词义)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内容上:点题,写诗人出游在外,客行他乡。写法上: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交代了诗人客路行舟的美景;与尾联相呼应。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脍炙人口,请说说其妙在何处。(3分)
4.画线句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面。
风和日丽
和煦明媚(或:春意盎然)
(意思对即可)
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的“小桥流水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这首小令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发了作者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之情。(意思对即可)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唐人以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互为因果,浑然一体。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首联:叙事。船上想像,暗含旅途奔波劳苦之意
颔联:写景。写船上所见之景。恢宏阔大之景。对偶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2张PPT)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2张PPT)
人身临其境之感。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这两句所写的是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
(1)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是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
的秋典景范 苍。凉,时人近黄视昏,野怎不也叫人开痛断阔肝肠了呢!。这是大景。
(尾联)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的样子。既是顺风,又是和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
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次北固山下
诗题中的“次”字一般解作“停泊”,但根 据诗意,在这里应解为“经过”,因为从颔 联即可察知:诗人所乘之舟是在江中行驶的。
北固山今在江苏省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黄昏时的乌鸦哀鸣着,寻找着自己的窝巢。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诗歌中直接表达思想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的句子是: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
散套(套曲):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
这里是悲景写哀情,正面写出自己的孤寂。
诗歌赏析4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8张PPT)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 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 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 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 天——时间过得太快了。
当堂训练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D )
A. 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 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 一联也是对仗的。 B. 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D行项舟“作”为,流其逝的人时在光江的象南征、”神对这 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首诗于解字说里错误行。间应,该是与把末“联日”的与 “乡书”“归雁”,遥相照应。“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C. 领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 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 因之开阔。 D. 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 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 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自由朗读,注意,要读出节奏。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自主学习二
——你能说出诗歌题目的意思吗?。
次,停泊的意思。北固山,镇江三山名胜之一,远眺 北固,横枕大江,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三国时 “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固山。以险峻著称 的北固山,因三国故事而名扬千古。诗歌题目的意思是: 停泊在北固山下。点明诗歌的内容是写人在旅途中。诗歌 是作者在旅途中所作。
自主学习三 【诗意】:

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19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19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把握诗人复杂的心理活 动。
3.领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 学习诗人乐观积极的进取精神。
3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三、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 次: 停宿 客路: 旅人前行的路 青山: 指北固山 行舟: 乘船前行 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

《次北固山下》
1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一、新课导入: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 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 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 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 名于天下。
2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二、学习目标:
1.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理解全诗,感 知诗歌思乡情感。
1.本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这是什么 写作手法? 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 他三句属于写景。 先写景,后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情景交 融的写作手法。
10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2.前三句写景各有特色,分别写了什么景?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呈现出一幅清新辽远的远景图。作者乘着舟,正朝 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 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先写“客路”后写 “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17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八、课堂小结
这首诗首联写诗人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 情;颔联写江上行船的情景;颈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 仗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 与首联呼应。整首诗借景抒情,不仅细致描绘了长江下游 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而且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 人的乡愁乡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和 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乡书:家书

• 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
翻译 :写给家人的书信早已写好,如何送达家里?掠过晴 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问: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 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 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写了诗人淡淡的乡愁。
主题
• 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 长江中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 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 诗,作者因两岸风景引起旅途 乡愁,又写出作者放眼山川的
宽阔和博大胸襟.
合作探究
• 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 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 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 感受?
比较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内容理解
• 客 路 青 山 外,行 舟 绿 水 前
客 路、行 舟: 点出在旅途之中。 青 山、绿 水:描写景色,暗藏忧郁之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日出时,努力使每一天都开心而有意义,不为别人,为自己。 失败并不意味你浪费了时间和生命,失败表明你有理由重新开始。 所谓成长,就是逼着你一个人,踉踉跄跄的受伤,跌跌撞撞的坚强。 浪费生命是做人的最大悲剧。 不是某人使你烦恼,而是你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如果你曾歌颂黎明,那么也请你拥抱黑夜。 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气,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才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
课文巩固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诗中描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时节的景物?有哪些景物? 表现出什么特点? 景物:长江地区; 早春时节;
青山、绿水、江潮、船帆、海日、江春 特点:开阔、秀丽
2.从这首诗中你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从哪句诗可以看出?
心情:淡淡的乡思愁绪。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次北固山下
学习目标
(唐) 王 湾
1.了解有关王湾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诗句的含义;进而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3.背诵并默写全诗。
王湾(公元693年~751年),唐代诗人。 字号不详。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玄 宗先天年间(712年~713年)进士及第, 授荥阳县主簿。开元五年(717年)唐朝政 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 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
首联: 青山外,绿水前 ——船上想像,暗含奔波之劳,点题
次 北
颔联: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船上所见

山 下
颈联: 生残夜,入旧年 ——写景点时令,时间过得太快
江南春早 游子思乡
尾联: 乡书,归雁 ——直抒思乡之情
诗意散译
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之中。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 行船一帆高挂。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 轮红日从江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 江上已露春意。思念故乡的书信,送到 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 信到洛阳。
• 潮 平 两 岸 阔,风 正 一 帆 悬。
潮 平 、岸 阔:描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 波平浪静之景。
• 海 日 生 残 夜,江 春 入 旧 年。
海 日、 江 春——写拂晓行船所见的春景 残 夜、 旧 年——却使人产生惆怅之情
• 乡 书 何 处 达,归 雁 洛 阳 边。
乡 书、归 雁:点出全诗的感情——淡淡的 思乡愁绪。
低沉、缠绵
并不低沉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是吗?说说道理。
提示: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 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 吗?(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海日”两 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 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
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
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开元 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 庭,后来去世。
文学常识中 国近源自诗绝句(唐) 律诗古
词(宋)

小令
诗 歌

散曲 戏剧
套数(元)
律诗
唐诗
绝句
五言 七言
1.共有八句 律 诗 2.二、四、六、八句押韵 的 特 3.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征 4. 颔联对偶句,颈联对偶句
名句分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 2、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都描 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3、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 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1.如果本诗是写旅途中的乡愁,那 首联中有没有体现.
“客路”延伸到青山之外,“小 舟”行驶在绿水之间 因此我 们可以看出诗人是人在它乡,漂 泊异地,思乡之情感已表现出来 。
首联:借景点题说明漂泊他乡---------------思乡
2.颔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称 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放, 你感觉如何? 宽阔豪放的情感
颔联:宽阔之景-----------宽阔胸襟
3.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你如何理 解本句中蕴涵的哲理?
(1).红日驱走黑暗------乐观 向上 (2).春意驱走寒冷-----乐观 积极 (3)新旧事物更替------体现事物发
展的普遍规律
4.尾联是否与思乡有关?
直接表达感情,同时 呼应上文 ,使全文笼罩 一层思乡情绪.
解题
思考:
题目中“次”、“北固山” 分别什么含义?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 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 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 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 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 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 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 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