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兰花常见病(图解)

合集下载

兰花病虫害防治图解

兰花病虫害防治图解

兰花病虫害防治图解软腐春病软腐病,也有人称为褐斑病,归属细菌类。

冬季,天气寒冷,其静静地蛰伏在土壤中,用冬眠的方式保持极细微的生命。

春雨和着春风时,其细胞从冬眠中催醒。

伸着无力的胞体,用仅存的能量慢慢地运动,悄悄地复制着新的细胞,待时机成熟,便大量繁殖,向兰花发起突然袭击,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吞噬其生命体。

进攻时喜欢首选那些并不键壮的兰草,尤其是某个部位有伤口,更利于其轻举入侵。

那些虽然键壮的兰草,只要人们用剪子修剪病叶,便会悄悄地将细胞粘在剪子上,再用它去修理键壮的兰草上的病叶时,便可轻而易举地把细胞渗入到兰草肢体内,将其感染。

尤其是那些初出茅庐的嫩芽和嫩叶们,只要其叶心不小心被水灌入,则有可能在几个小时内将它们腐化。

闷湿无风的环境,是软腐病菌暴发的最有利条件;并与介壳虫为伍,介壳虫制造兰叶的伤口,入侵时就不费力气了;更喜欢哪些刚从远道而来的新兰草,只要它们身上带有异地的软腐病菌,趁其新栽未服盆时粘上它、吞噬它。

将新引入的返销草整得伤痕累累。

其实是它们本身存在着缺陷,原因是它们在温室里长大,而且常喝激素,将身体整得松松跨跨。

浇兰时,可在起北风时浇水,这样浇水后易风干兰叶;冬季和初春,要小心地沿着盆边浇水,或用水壶从上往下淋水,将兰叶和兰盆淋得尽透,这是洗叶浇水两不误。

此时新芽还没展叶,水也灌不进去,还有风干太快,软腐病菌虽粘上去,可还未到达一定的数量时,兰叶却干了,软腐病菌动弹不得。

如果新叶片上出现水渍状小斑点,逐渐由暗绿色变成褐色至黑褐色,新芽便从中心被腐败了,腐败处的分泌物带有一股腐臭味。

这时,要迅速将兰盆盆面的植料倒掉一些,露出了整个芦头后,将被感染的整个芦头切除,再在新鲜的伤口处涂上刚从嘴上吸着烟的烟灰,封死再次侵入的入口。

软腐病菌的克星农用链霉素,配上二千倍的水,彻头彻尾地喷淋剩余的兰丛,还用此水浇灌植料,每五到七天连着使用了三次,就可全部消灭。

初次用药后,可将原盆上面三五公分植料废去,换上新植料盖在芦头的下方,然后放到兰园外的半阴处静养,可让软腐病菌无机可趁。

兰花常见病(图解)

兰花常见病(图解)

兰花常见病(图解)图1:得金奖的程梅图2:生理性焦尖症状图3:褐斑病症状图4:炭疽病症状图5:黑斑病症状图6:叶枯病症状图7:枯尖病症状图8:叶枯病叶上又患黑斑病图9:炭疽病、黑斑病同时危害图10:病叶交界处的黑色横纹图11:生理性焦尖、褐斑病、炭疽病、枯尖病、叶枯病和黑斑病图12:剪除病叶二零零六年,中国首届蕙兰博览会在南京玄武湖举办,笔者送展的大叠彩和程梅双双获得金奖,其中程梅获金奖后在《中国兰花网》引发了一场《这盆程梅该不该得金奖》的争论。

争论的主要焦点是:一部分兰友认为,这盆程梅是原生种,兰草茁壮,花品好,该得金奖;还有一部分兰友认为这盆程梅花品虽好,兰草虽茁壮,但兰草焦尖,不该得金奖。

(图1:得金奖的程梅)我过去一直认为,兰花(尤其是蕙兰)在自然环境下养植,兰叶出现一些焦尖现象是不足为奇的,因而一直未予重视。

今年春天,山东一位兰友到我苑选购兰草,执意要一盆一点不焦尖的解佩梅。

这场争论和山东兰友购兰一事对我触动很大,它告诉我:兰草长得虽然壮大,但是如果焦头,仍然不能算是茁壮好草。

这件事也促使我静下心来研究、思考、探索解决兰叶的焦尖问题。

(一)兰叶焦尖的主要原因引起兰叶焦尖的原因很多,有的是自然因素引起的,有的是管理不当造成的,也有的是病害所致。

其中病害引起的焦尖危害最严重。

1、自然因素引起的焦尖(1)、湿度太低。

兰叶焦尖与水分供应密切相关,尤其是蕙兰叶片较长,如水分供应不上势必引起兰叶焦尖。

兰叶的水分供应一是靠根部输送,二是从空气中吸收。

因此兰花的焦尖的原因,除盆土过分干燥外,与空气湿度过低有很大关系。

空气中如果湿度太低,过于干燥,而引起兰株蒸腾作用加强,兰叶水分供需失衡致使兰叶焦尖。

一般说来室内养兰空气湿度较大,兰叶焦尖情况不严重,而室外养兰由于空气湿度难以控制,兰叶焦尖的情况就要严重些。

(2)、气候骤变。

以2007年为例,人们刚将兰花从湿度较高的兰房搬出,即遇到了数十年一遇的干旱,河流干涸见底,空气湿度极底,因而兰花焦尖情况较为严重。

兰花茎腐病(图片)

兰花茎腐病(图片)

兰花茎腐病xx年xx月xx日•引言•症状识别•病因探究目录•防治方案•病例展示01引言兰花茎腐病会导致叶片逐渐失去光泽,出现枯萎现象,甚至脱落。

兰花茎腐病的症状识别叶片枯萎茎腐病病原体还会侵染兰花的根系,造成根系腐烂,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根系腐烂受兰花茎腐病影响,植株的生长会受到抑制,表现为生长缓慢,植株矮小。

植株矮小导致死亡若兰花茎腐病得不到及时治疗,病原体就会不断侵染,最终导致兰花植株死亡。

影响观赏价值患有兰花茎腐病的植株,不仅叶片枯萎脱落,还会导致整个植株生长不良,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

传染扩散兰花茎腐病病原体还会传染给其他健康的兰花植株,造成病情扩散。

兰花茎腐病的危害将兰花从盆土中取出,剪除发病的根系和叶片,并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换土消毒重新种植加强管理更换新的消毒土壤后,将兰花重新种植,并加入适量的杀菌剂。

保持兰花生长环境的通风、透气和适宜的温度,定期浇水和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03兰花茎腐病的治疗方案020102症状识别叶片失去光泽,呈现暗绿色或突然变黑。

叶片表面出现不规则的黄褐色或灰色斑块。

叶片逐渐变软,但仍然保持一定的弹性。

初期症状茎部出现不规则的黑色斑块,并逐渐扩大。

植株开始变得柔软和脆弱,失去支撑力。

叶片逐渐变黄或变红,并开始脱落。

整个植株完全死亡,留下黑色的茎干。

叶片全部脱落,只剩下光秃秃的茎干。

茎干表面出现细小的黑色斑点,内部组织变软和腐烂。

03病因探究兰花茎腐病由多种病原菌引起,如镰孢菌、柱孢菌、念珠菌等,这些病原菌在适合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侵染兰花植株,导致病害发生。

病菌感染兰花茎腐病也与土壤酸碱度失衡、肥料使用不当、水分过多或过少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能破坏兰花植株的生理平衡,导致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引发茎腐病。

生理性病害发病原因土壤传播兰花茎腐病病菌可随病土、病根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随着水流和农具等在土壤中传播,对其他兰花植株造成感染。

空气传播部分兰花茎腐病病原菌可随气流、风雨等传播,对植株造成感染。

兰花病害大全

兰花病害大全

兰花病害大全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兰花病害大全(图文并茂)无论在自然环境中,在温室大棚中,在自家阳台上......可以说微生物无处不在,当兰花生长健壮时,搞病能力强,可能不表现有病害。

但稍有差错,微生物入侵,就可能发生病害,轻则色泽姿态不美,重由会导致兰花死亡。

有了病害后能够正确诊断是何种病害,用什么办法治疗是很重要的,所以楼主就整理一下,希望对兰友有所帮助。

※生理性焦尖即使没有致病微生物侵染,因为自然因素(湿度太低、气侯变化太快、空气污染)或管理不当(光照太强、水害、肥害、过干)等可能导致兰叶焦尖。

由于自然因素或管理不当引起的兰叶焦尖通常称生理性焦尖,这种焦尖通常呈黑色,且病缘处没有黑色横纹,不会迅速向前推进,病程较为缓慢,危害程度并不大。

解决方法是加强管理。

当然,更多的可能是受到致病真菌或细菌的侵染而导致病害引起焦尖,必须及时治疗。

下面就一一图示对于病害(虫害另开一贴)是致病微生物(有些微生物是对植物有益的)造成的,可以分为三个大类:一类是真菌性病害,二类是细菌性病害,三类是病毒性病害。

如果再往下细分,还有很多小类。

如果分辨有困难,其实能够分清是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也就够了。

当然能够细细分辨治疗起来会更有效率。

还有,有时兰花发生病害,是既有真菌侵染又有细菌侵染的。

一般真菌性病害的病斑有清晰的轮廓,没有粘液,有时可见真菌孢子。

而细菌性病害则有如开水烫过,有时有粘液。

病毒性病害(拜拉丝或叫拉丝)则会有失绿、凹陷等表象。

一、炭疽病(真菌性病害)症状:叶面受害初期表面产生浅褐色凹陷小点,周围组织浅黄色,后期病斑扩大为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病部凹陷,中间灰褐色,边缘颜色变深褐色,病斑与正常组织交界清楚。

后期病部产生许多轮状排列的小黑点。

如果叶尖受害,叶尖面出现黑褐色或浅灰色的枯斑,并着生许多小黑点,有的聚生成若干横向走带,呈波浪状(刺盘孢病菌引起的炭疽病),有的散生(盘长孢病菌引起的炭疽病)。

简介兰花常见生理性病害防治

简介兰花常见生理性病害防治

简介兰花常见生理性病害防治
兰花栽培中常发生一些生理性病害,应注意及时防治。

1、日灼:又名日烧,主要是受盛夏强烈阳光直射灼伤所致。

可以用遮阳网遮挡,确保没有直射阳光射入。

2、植株软弱:由于光线不足所致,患病兰株茎叶徒长,叶片变薄,呈黄绿色。

防治措施:可将患病株移至光线充足之处,使其更多地获得适当的光照。

3、根腐:主要是由于浇水过多所致,植株萎蔫,根系被水泡坏,造成不同程度的烂根。

防治方法:立即暂停浇水,将病株倒出,先剪去烂根,然后换上新土重栽。

4、落花落蕾:通常是环境条件剧变所致,如温度、光照突然变得过低或过高,或者长期没有浇水而干旱过度等。

防治方法:改善室内环境,注意通风或保温,切忌太热或太冷。

此外,保持高湿度和充足的浇水也是防止落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5、植株皱缩:主要是由于干旱缺水导致,表现为肉质气根干枯起皱,假鳞茎干瘪,叶片失去光泽。

防治方法是立即补充水分,使兰株充分吸水后恢复原样。

6、冻伤:表现为叶片、假鳞茎、气根等组织冻坏后呈水渍状坏死。

防治方法是将受冻害的枯根、败叶立即剪除,停止浇水,置于15℃以上的温暖处养护。

7、叶尖或叶缘枯焦:主要是因阳光照射过度,或者浇水不足或盆体太小造成根系相互纠缠一起所致,表现为叶尖
或叶缘枯焦发黑,严重时枯焦面不断扩大,使叶片大部分枯焦。

防治方法:先将枯焦部分的叶片剪除,注意浇水时喷洒植株,以提高湿度。

盆体太小者应及时换盆,以使根系舒展生长。

兰花病害及防治

兰花病害及防治

防治方法
加强通风,降低湿度;病 叶及时剪除,并销毁;定 期喷洒杀菌剂,如多菌灵 、甲基托布津等。
炭疽病
症状识别
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 的病斑,初期为黄褐色, 后期变为灰白色,边缘呈 红褐色。
病因分析
由真菌引起,多发生在高 温、高湿的环境中。
防治方法
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及 时剪除病叶,并销毁;定 期喷洒杀菌剂,如炭疽福 美、多菌灵等。
兰花病害及防治
汇报人: 2024-01-10
目录
• 兰花的常见病害 • 病害发生的原因 • 防治方法 • 防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01
兰花的常见病害
叶斑病
01
02
03
症状识别
叶面出现圆形、椭圆形的 红褐色斑点,后期斑点扩 大,颜色加深,造成叶片 枯黄。
病因分析
由真菌引起,多发生在湿 度大、光照不足的环境中 。
强化生态调控
通过改善兰花的生态环境,提高兰花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 生。
04
防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安全使用农药
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
优先选择生物农药或低毒化学农药,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确保使用安全。
科学配制农药
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配制,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防治 效果或造成药害。
注意安全防护
提高兰花的抗病能力
合理施肥
根据兰花生长需要,合 理施肥,补充必要的营 养元素,提高兰花的抗 病能力。
适度浇水
掌握好兰花的浇水频率 和量,避免过湿或过干 ,保持适宜的湿度环境 。
保持通风
兰花生长环境应保持通 风良好,降低湿度,减 少病害发生的机会。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浇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兰花的生长,降低其抗病能力。

兰花茎腐病(图片)

兰花茎腐病(图片)
对于该病害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药剂和农业措施相结 合的方法,但长期使用化学药剂易导致病菌产生抗药性 。
对未来防治工作的建议
加强田间管理,改善兰花生长 的环境条件,如降低湿度、增 加通风、改善土壤透气性等。
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和栽培抗 病性强的兰花品种,从根本上 提高抗病能力。
探索生物防治方法,利用有益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抑制病 菌的生长和繁殖。
花死亡。
兰花茎腐病的发病与环境条件、 栽培管理等因素有关,如湿度大
、温度高、土壤透气性差等。
研究进展与展望
通过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病菌的生物学 特性和防治方法提供了基础。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注重探索新的防治方法,如生物防 治、抗性品种的选育等。
国内外学者已对兰花茎腐病的病原、症状、发病规律和 防治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
加强病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发 现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病害 的发生和传播。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兰花茎腐病案例分析
案例一:盆栽兰花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发生时间
多发生在春季和秋季,特别是在连日 阴雨天气后。
症状识别
初期表现为叶片变黄,植株萎蔫,根 系出现腐烂,后期则出现茎部腐烂, 散发恶臭。
原因分析
盆土不透气、盆内积水、施肥不当、 病虫害侵袭等。
防治方法
选用透气性好Biblioteka 盆土,合理浇水,避 免过度施肥,定期喷洒杀菌剂等。
案例二:地栽兰花茎腐病的诊断与防治
发生时间
症状识别
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季,特别是在连续阴雨 天气后。
原因分析
初期表现为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缓慢 ,根系出现褐色或黑色斑点,后期则出现 茎部腐烂,散发恶臭。

兰花养殖中常见的五种病害防治和治疗

兰花养殖中常见的五种病害防治和治疗

兰花养殖中常见的五种病害防治和治疗汇报人:2023-11-22contents•病害一:软腐病•病害二:病毒病目录•病害三:炭疽病•病害四:虫害•病害五:肥害01病害一:软腐病0102症状及危害病菌会迅速蔓延,导致整株植物死亡。

叶片和花朵易腐烂,呈黄色或褐色,并伴有恶臭。

由细菌引起,通过雨水、浇水、昆虫等传播。

高温、高湿环境易发病。

病因及传播途径定期检查植物,及时发现病株。

保持通风良好,降低湿度,避免过度浇水。

使用针对性药剂进行防治,如农用链霉素等。

防治方法02病害二:病毒病症状及危害兰花病毒病主要症状包括叶片出现坏死斑、萎缩、黄化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花朵畸形、产量下降甚至死亡。

病毒病对兰花的生长和发育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整株死亡。

病毒病的病因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这些病毒可以通过昆虫、汁液接触或土壤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

在兰花养殖过程中,如果使用带病毒的土壤或交叉感染,都可能导致病毒病的传播。

病因及传播途径选择无病毒的种苗和健康的土壤进行种植。

加强兰花生长环境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减少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对于已经感染病毒的兰花,可以进行隔离或销毁,避免病毒的传播。

对于常见的病毒病,可以使用抗病毒药剂进行防治,例如吗啉胍、宁南霉素等。

01020304防治方法03病害三:炭疽病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兰花病害,主要危害兰花叶片和花朵。

叶片上会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心灰白色,有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

花朵则会出现淡褐色的水渍状斑点,后期会扩大并腐烂,严重时导致花朵枯萎。

症状及危害病因及传播途径等传播途径传播。

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炭疽病,如湿度大、通风不良等。

定期喷洒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以预防炭疽病的发生。

一旦发现兰花患上炭疽病,及时摘除病叶和花朵,并使用专用杀菌剂进行治疗。

加强兰花养殖环境的通风,降低湿度和温度。

防治方法04病害四:虫害兰花的叶片上出现小孔,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生长缓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花常见病(图解)图1:得金奖的程梅图2:生理性焦尖症状图3:褐斑病症状图4:炭疽病症状图5:黑斑病症状图6:叶枯病症状图7:枯尖病症状图8:叶枯病叶上又患黑斑病图9:炭疽病、黑斑病同时危害图10:病叶交界处的黑色横纹图11:生理性焦尖、褐斑病、炭疽病、枯尖病、叶枯病和黑斑病图12:剪除病叶二零零六年,中国首届蕙兰博览会在南京玄武湖举办,笔者送展的大叠彩和程梅双双获得金奖,其中程梅获金奖后在《中国兰花网》引发了一场《这盆程梅该不该得金奖》的争论。

争论的主要焦点是:一部分兰友认为,这盆程梅是原生种,兰草茁壮,花品好,该得金奖;还有一部分兰友认为这盆程梅花品虽好,兰草虽茁壮,但兰草焦尖,不该得金奖。

(图1:得金奖的程梅)我过去一直认为,兰花(尤其是蕙兰)在自然环境下养植,兰叶出现一些焦尖现象是不足为奇的,因而一直未予重视。

今年春天,山东一位兰友到我苑选购兰草,执意要一盆一点不焦尖的解佩梅。

这场争论和山东兰友购兰一事对我触动很大,它告诉我:兰草长得虽然壮大,但是如果焦头,仍然不能算是茁壮好草。

这件事也促使我静下心来研究、思考、探索解决兰叶的焦尖问题。

(一)兰叶焦尖的主要原因引起兰叶焦尖的原因很多,有的是自然因素引起的,有的是管理不当造成的,也有的是病害所致。

其中病害引起的焦尖危害最严重。

1、自然因素引起的焦尖(1)、湿度太低。

兰叶焦尖与水分供应密切相关,尤其是蕙兰叶片较长,如水分供应不上势必引起兰叶焦尖。

兰叶的水分供应一是靠根部输送,二是从空气中吸收。

因此兰花的焦尖的原因,除盆土过分干燥外,与空气湿度过低有很大关系。

空气中如果湿度太低,过于干燥,而引起兰株蒸腾作用加强,兰叶水分供需失衡致使兰叶焦尖。

一般说来室内养兰空气湿度较大,兰叶焦尖情况不严重,而室外养兰由于空气湿度难以控制,兰叶焦尖的情况就要严重些。

(2)、气候骤变。

以2007年为例,人们刚将兰花从湿度较高的兰房搬出,即遇到了数十年一遇的干旱,河流干涸见底,空气湿度极底,因而兰花焦尖情况较为严重。

梅雨季节来得虽晚,但时间却很长,达50天左右,久不见阳的兰叶既薄又软,刚出梅雨季节随即遇上高温烈日,于是焦尖情况愈加严重。

笔者走访了几个室外兰苑,蕙兰的焦尖情况都比较严重。

(3)、空气污染。

兰苑临近污水区、工业区,或有人在兰苑附近焚烧有害物质,致使空气中弥漫了有害气体危害兰叶而引起焦尖。

2、管理不当引起的焦尖⑴、光照过强。

夏季疏于遮荫或遮荫力度不够,致使光照太强,造成兰叶焦尖。

⑵、长期阴养。

兰花在生长过程中遮荫过度,光照过弱,长期阴养,致使兰叶质薄柔弱,如果骤然让兰花见强光,容易引起兰花焦头缩叶。

⑶、水害伤苗。

浇水太勤,引起烂根导致焦尖。

阳光下喷水,水聚叶尖,经强光照射而焦尖。

浇水的水质受污染,或者兰花淋了酸雨也会引起焦叶。

⑷、肥害伤叶。

根系施肥时肥料浓度太大,次数太频繁,致使兰根焦黑,继而造成兰叶焦尖。

⑸、施药过浓。

农药配比有一定的比例,如果浓度超过标准,喷施量又太多,致使农药积聚兰花叶尖,使叶尖受害造成焦尖。

⑹、植料太干。

懒于浇水致使盆中植料太干,不能满足兰株对水分的需求,形成空根,兰叶不能得到正常的水分供应,因失水致使兰叶焦尖。

上述几种由于自然因素或管理不当引起的兰叶焦尖通常称生理性焦尖,这种焦尖通常呈黑色,且病缘处没有黑色横纹,不会迅速向前推进,病程较为缓慢,危害程度并不大。

(图2:生理性焦尖症状)只要找出原因,对症管理,兰叶受危害的情况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2、病菌引起的焦尖⑴、细菌性褐斑病。

兰花的褐斑病是由细菌侵染兰叶所致,是兰叶病害中最为凶恶的焦尖病,较易识别,它的病斑呈褐色,它在发病初期叶片有似开水烫过的呈水渍状的褪色斑,且迅速连成一片向前推进,造成整段叶片枯死,它传染性极强,迅速蔓延,危害极大。

(图3:褐斑病症状)⑵、炭疽病。

兰花的炭疽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是兰花叶片最常见的焦尖病,比较容易识别,其显著特点是叶尖受害干枯后有若干呈波浪状的横向黑带,焦尖叶片剪去后如不施药,仍会继续向前推进,是一种较严重的焦尖病害。

(图4:炭疽病症状)⑶、黑斑病。

兰花的黑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是兰花叶片最常见的焦尖病之一,较易识别,其显著特点是病斑呈圆形,散布于叶面和叶缘,严重时亦可连成一片,致使整片兰叶失去观赏价值。

(图5:黑斑病症状)⑷、叶枯病。

兰花的叶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是较凶恶的焦尖病之一,较易识别,其显著特点是后期叶尖变灰白色整段枯死,病叶交界处呈深褐色,且不断向前推进,甚至使整个叶片迅速干枯,危害极大。

(图6:叶枯病症状)⑸、枯尖病。

兰花的枯尖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是最常见的焦尖病,较易识别,其显著特点是枯死部分灰黄色,没有带状痕迹(与炭疽病区别),交界处有黑褐色斑纹。

(图7:枯尖病症状)上述几种病害有时单一发生,有时几种病害同时发生。

如兰花不仅患叶枯病同时又患黑斑病,叶片枯死后黑斑仍然存在。

(图8:叶枯病叶上又患黑斑病)又如兰叶既患炭疽病又患黑斑病,叶片枯死后二种病症同时存在。

(图9:炭疽病、黑斑病同时危害)由病菌引起的兰叶焦尖,危害情况一般都较为严重,病缘处通常有黑色横纹,且这一黑色横纹病斑不断向前推进(图10:病叶交界处的黑色横纹),严重者整段叶片焦枯,即使剪除还会继续焦枯,再剪再焦,直至秃头。

甚至对兰株的生命构成威慑,万万不可轻视。

(二)、兰叶焦尖病的准确诊断前面对各种焦尖病的症状虽然作了较为明确的说明,但一般兰友对焦尖是何种病因引起的,一时还难以分辨,其实只要留心观察还是可以识别的。

(图11:生理性焦尖、褐斑病、炭疽病、枯尖病、叶枯病和黑斑病)从该图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们的显著区别:1、生理性焦尖(水伤、肥伤、药害等)受害处是全黑,交界处没有黑色条纹;病理性焦尖叶枯后不是黑色,交界处都有黑色条纹病斑。

2、细菌引起的病斑,初期有开水烫过的水渍状褐色斑块;而真菌引起的枯尖没有黄褐色的斑块。

3、真菌引起的病症一般在交界处都有黑色横斑。

炭疽病危害过的枯尖上,有几条横向波浪状黑纹,其它病症都没有这种波浪状斑纹;叶枯病危害过的病叶呈灰白色;枯尖病危害过的叶片呈灰黄色。

4总结起来就是:生理性焦尖受害部位全部为黑色,病叶交界处无黑色横纹;细菌性褐斑病受害部位开始有褐色斑块,后期病斑呈黑色,病叶交界处有黑色横纹;炭疽病受害叶片上有几条横向波浪状黑色横纹,病叶交界处有黑色横纹;叶枯病受害部位呈灰白色,病叶交界处有黑色横纹;枯尖病受害部位呈灰黄色,病叶交界处有黑色横纹。

我们只有准确把握各种焦尖病的病症,在治理焦尖病时才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此我们一定要下功夫去研究它,在治疗时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三)根治焦尖病的措施从根本上消除由病害引起的兰叶焦尖病,难度确实比较大,但只要我们积极对待,认真管理,综合防治,一定会取得显著效果的。

1、病叶要剪除。

叶片既已焦尖,剪去亦不足惜,必须坚决剪掉,丝毫没有留恋的必要。

剪除病叶要彻底,剪口要离病斑处1厘米以上,如老株发病严重,可毫不留情地整株剪去。

(图12:剪除病叶)笔者数年前购得几丛下山草,焦尖黑斑严重,当时新草并不染病,我当即剪去全部老株,并用甲基托布津喷洒,后来新株并未发病。

病叶剪下后要烧毁或深埋,万万不可将剪下的病叶留在兰苑中,修剪过程中掉在地上的病叶也要捡起,以防再次成为病源。

2、用药要对症。

兰叶既已焦尖,要查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因管理不当引起的生理性焦尖,那就对症加强管理。

如果因是病害引起的焦尖,那就首先区分是细菌引起的还是真菌引起的,这一点是很好区分的,那就是细菌引起的褐斑病有一个明显的症状:发病初期病斑似开水烫过的呈水渍状的痕迹。

细菌引起的疾病用农用链霉素、叶枯宁、可杀得防治;而真菌引起的疾病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世高等药剂防治。

如一时难以区分是何种病害,则将杀细菌的药剂和杀真菌的药剂混合使用,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治疗要及时。

一旦发现病情就要及时用药治疗,千万不能有“兰叶焦尖没有关系”的麻痹思想,更不能有“兰叶焦尖是正常的”错误思想,而延误治疗,致使病情加重,范围扩大。

要清楚地认识到兰叶患病的传染速度很快,虽不致死,但失去观赏价值,况且兰叶秃顶了也不可能成为商品。

4、预防要常抓。

“防重于治”,预防工作要常抓不懈,要定期喷洒药液,预防用药要从早春开始,杀细菌、灭真菌的药要一起上,每隔7~10天一次,即使没有发现病情也要用药,防患于未然,要将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5、喷水要严禁。

一旦兰叶出现由病菌引起的焦尖,就必须严禁喷水。

因喷水会使叶面湿润而加速病菌繁殖,同时喷水会使病菌加速扩散,造成恶性传播。

如叶面灰尘太多,影响兰花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在喷水后叶面干爽时立即用可杀得和其它杀菌剂一同喷洒,以防病菌扩散传播。

6、管理要加强。

不仅兰叶的生理性焦尖与管理有关,细菌引起的焦尖归根结底也与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在管理上多思考、多研究,把管理兰花的工作做好,尽量杜绝因人为引起的兰叶焦尖。

7、购草要慎重。

返销草和温室苗由于长年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生长,几乎是泡在药水里成长的,一旦移植到自然环境中种植,由于光照增强、湿度降低等原因,会迅速引起焦头缩叶。

8、农药要轮换。

任何一种农药时间用长了都会产生抗药性,因此切不可长时间用一种农药防治病害。

农药要经常轮换,一般说来每种农药连续使用三次即可调换,这样就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养兰难,让兰叶封尖更难”,尤其是自然环境下养植的蕙兰封尖更是难上难。

“让蕙兰封尖”是我们每一个养兰人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每一个艺兰者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