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单元教学设计文档

合集下载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1.1.2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1.1.3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性能评价指标。

1.2 教学内容1.2.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1.2.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1.2.3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1.2.4 汽车发动机的性能评价指标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1.3.2 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发动机结构。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提问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2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1.4.3 演示: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发动机结构。

1.4.4 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加深学生对发动机结构的理解。

1.4.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

第二章: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1.1 让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1.2 让学生掌握汽油发动机的四个冲程。

2.1.3 让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

2.2 教学内容2.2.1 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2.2 汽油发动机的四个冲程2.2.3 汽油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讲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四个冲程。

2.3.2 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发动机工作原理的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4.2 讲解:详细讲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四个冲程。

2.4.3 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发动机的四个冲程,加深学生对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2.4.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汽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作用。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部分功能。

2. 培养学生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发动机的分类、机体、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气门、火花塞等。

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循环、混合气的形成、燃烧过程、排放控制等。

3. 发动机的维修方法:维修工具的使用、零部件的更换、故障诊断与排除等。

4. 发动机常见故障及维修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发动机零部件和维修过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发动机常见故障及维修案例。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发动机的拆装和维修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课件和教学图片。

2. 发动机模型或实体发动机。

3. 维修工具和零部件。

4. 实验室设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基本构造和维修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发动机构造和维修的题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实践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室的操作技能和故障诊断能力。

4.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部分功能。

2. 第3-4课时:讲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四冲程循环。

3. 第5-6课时:学习发动机维修工具的使用和零部件的更换。

4. 第7-8课时:分析发动机常见故障及维修案例。

5. 第9-10课时:进行实验室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维修方法和故障诊断。

2. 教学难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维修技巧和故障诊断与排除。

八、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检查教学设备和实验室设施是否齐全。

2. 课堂讲解:通过PPT和实体发动机,讲解发动机构造和维修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和基本结构。

1.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如: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如:气缸、活塞、曲轴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采用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和基本结构。

1.4 教学活动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展示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和基本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第二章:气缸与活塞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缸和活塞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气缸和活塞的维修方法。

2.2 教学内容气缸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活塞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气缸和活塞的维修方法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气缸和活塞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采用实践操作法,演示气缸和活塞的维修方法。

2.4 教学活动讲解气缸和活塞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演示气缸和活塞的维修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第三章:曲轴与连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曲轴和连杆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曲轴和连杆的维修方法。

3.2 教学内容曲轴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连杆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曲轴和连杆的维修方法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曲轴和连杆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采用实践操作法,演示曲轴和连杆的维修方法。

3.4 教学活动讲解曲轴和连杆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演示曲轴和连杆的维修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第四章:配气机构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配气机构的概念、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配气机构的维修方法。

4.2 教学内容配气机构的概念、功能和重要性配气机构的组成(如:气门、气门座、气门弹簧等)配气机构的维修方法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配气机构的概念、功能和重要性。

采用实践操作法,演示配气机构的维修方法。

4.4 教学活动讲解配气机构的概念、功能和重要性。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 培养学生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发动机的分类、机体组、曲轴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统、燃油系统、润滑系统等。

2. 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3. 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故障诊断与排除、维修工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维修方法。

2. 教学难点: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维修工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发动机维修的工具和设备,讲解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维修工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发动机构造和维修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3. 演示:展示发动机维修的工具和设备,讲解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4. 实践: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掌握维修工艺。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发动机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发动机维修工具和设备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发动机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如涡轮增压、混合动力等。

2. 讲解发动机维修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2. 教具:发动机模型、维修工具和设备。

3. 课件: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图片和视频。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

2. 第二课时:讲解发动机的维修工具和设备,展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3. 第三课时:学生动手实践,掌握维修工艺。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作用;(2)掌握发动机的常见故障及其维修方法;(3)熟悉发动机的保养与维护技巧。

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拆卸和组装发动机主要部件;(2)能够诊断和修复发动机的常见故障;(3)能够制定发动机的保养和维护计划。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概述:介绍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2. 发动机主要部件:(1)气缸体与气缸盖;(2)活塞与曲轴;(3)配气机构;(4)燃油系统;(5)冷却系统;(6)点火系统。

3.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1)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2)故障诊断方法;(3)维修操作步骤。

4. 发动机保养与维护:(1)保养与维护的基本要求;(2)保养与维护的操作步骤;(3)保养与维护的注意事项。

5. 实践操作:(1)发动机拆卸与组装;(2)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3)发动机保养与维护。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和维修方法;2. 演示法:展示发动机部件和操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操作技能;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2. 发动机实物或模型;3. 工具和设备;4. 故障案例及解决方案。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践操作成绩: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发动机构造、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16课时,实践操作16课时。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8课时:介绍发动机概述及主要部件;第9-16课时:讲解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第17-24课时:讲解发动机保养与维护;第25-32课时:实践操作,包括发动机拆卸与组装,故障诊断与维修,保养与维护。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3. 熟悉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4. 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3. 讲解发动机的分类。

4. 讲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5. 讲解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

6.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观察身边的汽车,了解其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第二章:发动机机体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熟悉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和作用。

3. 了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2. 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3. 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发动机机体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实践。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发动机机体结构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3.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

4.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5.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观察身边的汽车发动机,了解其机体的安装位置。

3. 学习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第三章: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3. 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保养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部件的功能。

1.2 掌握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和技巧。

1.3 熟悉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2. 技能目标2.1 能够熟练操作发动机维修工具。

2.2 能够独立完成发动机的日常维护与检修。

2.3 能够诊断并解决发动机的一般故障。

3. 情感目标3.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2 增强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的认同感。

3.3 提高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维修工作的敬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1.1 发动机的分类1.2 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功能2. 发动机的维修方法2.1 维修工具及设备的使用2.2 维修操作步骤及技巧3. 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3.1 故障现象的识别3.2 故障原因的分析3.3 故障排除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 发动机各部件的结构与功能。

1.2 发动机维修的操作步骤及技巧。

1.3 发动机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2. 教学难点2.1 发动机内部结构的解析。

2.2 复杂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维修方法和故障诊断技巧。

1.2 演示法:展示发动机维修的实际操作过程。

1.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发动机的维护与检修。

2. 教学手段2.1 投影仪:展示发动机的结构图和维修操作过程。

2.2 发动机模型: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工具。

2.3 维修工具:让学生亲身体验发动机维修的操作。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介绍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性和维修的必要性。

2. 教学内容讲解: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维修方法和故障诊断技巧。

3. 演示操作:展示发动机维修的实际操作过程。

4. 学生实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发动机的维护与检修。

5. 故障诊断与排除: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解决发动机故障。

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章节一: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3. 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2.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气门、火花塞、燃油喷射系统等。

3.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循环。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2. 学生观看汽车发动机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其主要组成部分。

3.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汽车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章节二:发动机冷却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3. 学会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水泵、散热器、冷却液、风扇等。

3.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学生观看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其主要组成部分。

3. 教师演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

4.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查和维护。

章节三:发动机润滑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3. 学会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油泵、油底壳、滤清器、润滑油等。

3.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学生观看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其主要组成部分。

3. 教师演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

4.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查和维护。

章节四:发动机燃油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燃油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梁向东
审核石婷婷李晨霞
所属系交通运输系
任课教师梁向东于涵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任务一《发动机总论》
一.教案头
本次课标题:发动机总论
二.教学设计
1、自我介绍(课件),介绍课程性质、学习目标、考核要求、职业生涯与课程
的关系。

(10分钟)
2、讲授新课:发动机总论。

后记:本课程的设计体会
因为这节课是这门课程的第一节课,所以在设计本课程时,首先要展示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在汽车中得地位、作用,今后的职业生涯与本课程的关系,其次,这节课属于概论性质的课程,对今后的学习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主要以知识的叙述为主,对本课程的能力要求主要以发动机的认知为主。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任务二《常用工具的使用》
一.教案头
本次课标题:常用工具的使用
二.教学设计
后记:本课程的设计体会
拆装及修理发动机时,经常会用到各种工具,本节课介绍了一些常用工具的作用及使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操作使用工具,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及损坏工具。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任务三《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与调整》一.教案头
本次课标题: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与调整
二.教学设计
后记:本课程的设计体会
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能量转换的核心机构,其性能及装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使用性能及功率输出,因此根据多年企业的工作经验及汽车修理行业国家标准的要求设计本次课程,力求全面、完整地体现能力培养目标,同时也兼顾知识目标。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任务四《配气机构的拆装与调整》
一.教案头
本次课标题:配气机构的拆装与调整
二.教学设计
后记:本课程的设计体会
配气机构是发动机的主要机构之一,其作用是配合曲柄连杆机构实现能量转换,因此对该机构的学习主要是在了解结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正确的调整,因此,本节课的能力目标是以调整为主。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任务五《润滑系的拆装与调整》
一.教案头
本次课标题:润滑系的拆装与调整
二.教学设计
后记:本课程的设计体会
发动机润滑系主要是对发动机各运转部位进行润滑,以减轻机件的磨损,因此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主要是润滑系的结构组成,最终达到诊断故排除故障的目的,在本课程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以上要求,力求全面、完整地体现能力培养目标,同时也兼顾知识目标。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任务六《冷却系的拆装与调整》
一.教案头
本次课标题:冷却系的拆装与调整
二.教学设计
后记:本课程的设计体会
发动机冷却系主要是对发动机进行冷却以保持发动机在规定的范围内工作,充分发挥发动机的效率及降低发动机的磨损,因此在设计本课程时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主要是结构组成,最终达到诊断故排除故障的目的,在本课程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以上要求,力求全面、完整地体现能力培养目标,同时也兼顾知识目标。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任务七《汽油机燃油供给系检测与调整》一.教案头
本次课标题:汽油机燃油供给系检测与调整
二.教学设计
后记:本课程的设计体会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是发动机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是发动机集中控制的核心内容,燃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而且这一系统的故障率很高,因此,对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着重于结构、工作原理、零部件的检测及故障诊断,因此,对这节课程的设计,主要是在学习结构、原理的基础上进行诊断、检测。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任务八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的拆装与调整
一.教案头
本次课标题: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的拆装与调整
二.教学设计
后记:本课程的设计体会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是柴油发动机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柴油机大部分故障都出现在燃料系,因此,对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着重于结构、工作原理、故障诊断及排除,因此,对这节课程的设计,主要是在学习结构、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故障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