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中医骨伤科学中的韧带损伤修复之方

中医骨伤科学中的韧带损伤修复之方

中医骨伤科学中的韧带损伤修复之方在中医骨伤科学的领域中,韧带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

韧带作为连接骨骼、稳定关节的重要组织,一旦损伤,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活动受限等诸多不适。

那么,在中医的智慧宝库中,又有哪些独特的方法来应对韧带损伤的修复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韧带损伤的原因和表现。

韧带损伤通常是由于剧烈运动、外伤、过度拉伸等因素引起。

损伤后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关节不稳定。

中医认为,韧带损伤属于“筋伤”的范畴。

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气血瘀滞、经络阻滞、肝肾亏虚等有关。

因此,中医在治疗韧带损伤时,注重整体观念,从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滋补肝肾等方面入手。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韧带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损伤的早期,多采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如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

这些中药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

在损伤的中后期,则侧重于补肝肾、强筋骨,常用的中药有熟地、杜仲、牛膝、续断等。

这些中药有助于韧带的修复和再生。

除了中药内服,中药外用也有着显著的疗效。

比如,中药敷贴就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将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中药制成药膏,敷在损伤部位,可以通过皮肤渗透,直接作用于病灶。

另外,中药熏洗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通过温热的药液熏蒸和浸泡损伤部位,能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韧带的恢复。

针灸疗法在韧带损伤的修复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

例如,针刺血海、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可以促进局部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艾灸则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对于因寒邪凝滞导致的韧带损伤有较好的疗效。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韧带损伤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手法的推、拿、按、揉、点、拨等,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韧带的修复。

但需要注意的是,推拿按摩的手法和力度要适中,避免加重损伤。

在中医骨伤科学中,还强调患者自身的调养。

损伤后的休息是至关重要的,避免过早活动导致损伤加重。

里缝伤筋手法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里缝伤筋手法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京 :人 民卫 生 出 版 社 ,2006:63. [2]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 诊断疗 效标 准 [S].南京 :
南 京 大 学 出版 社 ,1994:189. [3] 罗奋兴.慢性 膝关节 内侧副韧带损 伤的诊疗及体会 [J].
按 摩与 导 引 ,1996,6(15):25. (2008—03—02收稿 2008—06—15修 回)
关键词 内侧副韧带 ,膝 推拿 创伤和损伤
膝关节 内侧副韧带损伤是 临床 常见 病 ,多发 生在 膝 关节轻度屈 曲,股 骨 向 内旋 转 ,足部 固定 位置 时胫 骨猝 然发生 向外旋转 和外 翻损伤 。可致 内侧 副韧 带发 生扭 伤或断裂 ,有时可 合 并 内侧 半 月板 或前 十 字韧带 损 伤 。 其病理变化为韧带扭伤 、部分撕裂 或全部断裂 。 自 2002 年 8月至 2007年 8月作 者采用里 缝伤筋手 法 治疗 膝 关节 内侧副韧带损伤 88例 ,取得 了较好 的疗 效 ,现 总结 报告如下 。 1 临床 资料
中医正 骨 2010年 1月 第 22卷 第 1期
(总 053)·53·
当然 ,中医正 骨手 法 也 有 它 的局 限 性 ,对 于胫 骨 远端 严重 粉碎 移 位 、复 位 标 志 不 明显 、胫 距 关 节 面 明 显压 缩 、塌 陷的 骨折 ,还是 要结 合 其 他 间接 复位 手 法 ,
本 组 88例 ,治疗 10~20 d,平均 15 d,按有关标准评 定 ,结 果治愈 7l例 ,占 80.7% ;好转 l0例 ,占 11.4% , 未愈 7例 ,占 7.9% ,总有效率 92.1% 。
4 讨 论 膝关节为人 体最 大 的关节 ,其关 节 面浅 而广 ,主 要
依靠关 节周 围丰 富的韧 带来 维持 稳 定。膝关 节 内侧 副 韧带损伤属 中医膝 骨缝 伤筋 范畴 ,中医认 为损 伤后 ,经 脉受阻 ,气血运行不通 ,“不通则 痛”。因此 ,在手法 治疗 时 ,关键在于“通 ”。当韧 带组 织损 伤 后 ,首 先是 细胞 变 性坏死 ,然后组织渗 出 ,炎症 产物产生 ,形成体 内异物 而 刺激周 围组 织 ,引起疼 痛 ,功能 障碍 等不 良影 响 。此 时 若得不到 正规 的治 疗 ,则 炎 症 产 物与 周 围组 织 发 生 粘 连 ,甚 至结疤 ,挛缩 ,钙化 。里 缝伤筋 手法就 是轻轻 环 转摇晃伤肢 6—7次 ,医者站在 伤肢外 侧 ,用拿 骱之手 按 住里缝 ,握 足踝 之 手 与 助 手用 力 相 对 拔 伸 。使 伤 肢 盘 膝 ,大腿外展外旋 ,足跟尽量靠 近健侧 腹股沟 部 ,用拿 膝 之手拇 指 ,推捋里缝 。最后将 伤肢 拔直 ,用 捋 、顺 、捻 、揉 法按摩 舒筋 。应用里缝伤筋 手法 ,通过 对受伤 部位 的按 揉 、捋顺 、弹拨 ,可 以促进局部 消炎消 肿 ,解 除肌 肉痉挛 , 松解粘 连 ,理顺筋脉 ,使气血 运行 流畅 。在 临床 中,要 取 得显著 疗效 ,应注意两点 ,其一要 抓住 原发压 痛点 ,并力 求定位准确 ,不 要被 大范 围的扩散 痛 和传 导痛 所迷 惑 ; 其二初诊手法按摩完毕 时 ,一 定要被 动做膝关 节屈伸 运 动 ,以纠正关 节 轻 微 的错 位 ,舒 顺 卷 屈 的 筋膜 ,滑 利 关 节 ,促 进血液循环 ,使损伤组织得 以恢复 。 5 参 考 文献 [1] 北京 中医药大 学东直 门医院.刘 寿山 正骨经 验 [M].北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韧带损伤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韧带损伤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韧带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因为运动不当、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韧带损伤。

韧带损伤不仅会给我们带来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影响我们的正常活动和生活质量。

而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韧带损伤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且历经了长期的实践检验,效果显著。

中医认为,韧带损伤属于“筋伤”的范畴。

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外力损伤、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

当韧带受到外力的牵拉、扭转或挤压时,就会导致筋脉受损,气血瘀滞,经络不通,从而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如果损伤日久不愈,或素体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则会导致筋脉失养,修复缓慢,病情缠绵难愈。

那么,中医骨伤科学是如何治疗韧带损伤的呢?首先是中药治疗。

根据韧带损伤的不同阶段和症状,中医会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在损伤的早期,一般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常用的方剂有桃红四物汤、活血止痛汤等。

这些方剂中的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药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的瘀血和肿胀,减轻疼痛。

在损伤的中期,治疗以舒筋活络、接骨续筋为主,常用的方剂有舒筋活血汤、续断紫金丹等。

方剂中的伸筋草、透骨草、杜仲、续断等药物能够疏通经络,促进韧带的修复和再生。

在损伤的后期,治疗以补肝肾、强筋骨、养气血为主,常用的方剂有补肾壮筋汤、八珍汤等。

通过熟地、山茱萸、黄芪、白术等药物的作用,增强机体的正气,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除了内服中药,中药外用也是中医治疗韧带损伤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损伤的早期,可以使用冷敷法,将中药制成的冷敷剂敷在患处,如大黄、黄柏、侧柏叶等,能够起到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

在损伤的中后期,可以使用热敷法或中药熏洗法,将中药煎汤后热敷或熏洗患处,如艾叶、红花、威灵仙、牛膝等,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痉挛。

针灸治疗在韧带损伤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常用的穴位有阿是穴、血海、足三里、阳陵泉等。

针灸推拿功法指导: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医推拿疗法

针灸推拿功法指导: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医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仅适应于韧带组织的部分纤维断裂和捩伤、扭伤、挫伤。

1.治疗原则
(1)急性期:止血消肿,和营除痛。

外语学习网
(2)慢性期:健筋通络。

2.常用穴位及部位血海、阿是、阴陵泉诸穴及膝关节内侧。

3.常用手法冰按摩、掌根按揉法、指揉法、拿法、擦法、热敷法等。

4.操作方法
(1)冰按摩:即用冰作按摩的方法。

不仅可适用于本症,同样也可适用于四肢软组织急性扭挫伤用十胀明显者。

其方法如下:
选用大小适宜无棱角的冰块,用布包裹后置予内侧副韧带处作轻柔而缓慢的按摩。

当冰块融化后可再更换,每次约10~20分钟,损伤当日1~3次。

因冰块能使血管收缩,可迅速、有效地控制损伤部位的出血和渗出,同时又能止痛。

当冰按摩结束后,即刻用弹性绷带包扎、制动,抬高患肢。

当出血停止后,即可早日接受推拿治疗。

(2)对非即刻损伤,局部无明显出血倾向者,或冰按摩治疗出血停止者,可选用下法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坐或立于患侧,先以掌根按揉法施于股四头肌约3~5分钟。

此法既可作为基础手法,又能使股四头肌保持良好的张力,对膝关节的功能恢复起积极作用。

继上法,指揉血海、阿是穴、阴陵泉及内侧副韧带约8~10分钟。

此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法。

手法要轻柔忌被动运动。

在刚开始手法治疗时可能会有些疼痛,但对血肿的消散,吸收和损伤组织的修复是有利的。

必要时在内侧副韧带处施以擦法加热敷治疗。

粗针短刺加拔罐治疗膝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

粗针短刺加拔罐治疗膝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

粗针短刺加拔罐治疗膝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膝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好发于体力劳动者。

笔者自1985年以来采用粗针短刺加拔罐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6例中,男41例,女55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余年。

发病于左侧53例,右侧38例,双侧5例。

1.2临床表现有歪扭膝关节或直接撞击膝内侧的受伤史;膝关节内侧疼痛或肿痛,关节功能障碍;膝关节内侧触及条索状隆起,并且有明显的压痛点,内侧副韧带分离试验阳性(膝关节被动外翻时,膝痛加重)。

2治疗方法在一侧或两侧膝关节内侧面的副韧带上按压,寻找条索状结节上最明显的压痛点1个,用指甲爪切作一标记为阿是穴进针点。

常规消毒后,取28号或26号1寸毫针在阿是穴上垂直缓慢进针,针尖触及骨面产生酸胀痛得气感后,捏住针尾,作上下、左右摆动针体各5~20次,使针尖“摩骨”,留针10分钟,摇大针孔出针,再在针孔处用闪火法拔以小号火罐,留罐20分钟,然后在针孔处贴创可贴。

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5天。

“摩骨”的次数与幅度,据患者病程长短,体质强弱,能耐受与否而酌情运用。

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痊愈:膝关节内侧疼痛、压痛消失,功能完全恢复,关节稳定,半年内无复发;显效:膝关节内侧疼痛、压痛基本消失,但膝部活动仍时有轻度不适,关节较稳定;好转:膝关节内侧疼痛、压痛较前减轻,功能改善,关节有轻度不稳;无效:症状、体征未改善。

3.2治疗结果96例中,经1~2个疗程治疗,痊愈57例,占59.4%;显效27例,占28.1%;好转11例,占11.5%;无效1例,占1.0%。

总有效率为99.0%。

4讨论4.1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主要病机为瘀血、寒湿等邪阻络,不通则痛而出现痹痛症状,其压痛点即为病灶部位。

短刺法始出于《灵枢·官针》篇,云:“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

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中医治疗

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中医治疗

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中医治疗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经过治疗后,35例患者中已经有33例患者完全康复,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

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治疗【中图分类号】R2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2-0242-01临床上内侧副韧带损伤多发生在膝关节135°屈曲位,股骨作向内旋转运动;或足部固定位,胫骨突然向外旋转和外翻位运动损伤时,可致膝内删间隙拉宽,韧带发生扭伤或断裂。

如果是强大的旋转暴力,则易合并内侧半月板和(或)前交叉韧带的损伤。

其病理变化分为韧带扭伤、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

损伤局部出现血肿,影响关节屈伸活动,完全断裂者多为纵形的破裂,致使关节内侧失去联系,丧失稳定性。

若膝关节处于伸直位时,关节是稳定状态,一般不易受伤。

但如外侧来的暴力很强大时,则可能发生严重的内侧副韧带损伤。

内侧副韧带损伤严重者,常合并半月板和(或)交叉韧带损伤。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35例,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2例。

临床表现: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后,膝关节呈半屈曲位即135°。

主动或被动活动都不能伸直和(或)屈曲,肿胀,皮下瘀血,继而出现广泛性的膝及膝下部位的瘀斑,膝内刨压痛明显,小腿外展时其痛加重。

膝关节内侧挤压试验阳性。

外侧副韧带损伤,局部疼痛、肿胀,一般症状较内侧轻。

如关节囊不破裂,则不出现关节积血。

作膝关节内侧挤压试验,如系韧带扭伤则疼痛加重;如系断裂则有异常活动。

因为组织结构关系,一般外侧韧带损伤不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而易合并腓总神经损伤,症见足下垂及小腿外侧下1/3及足背外侧面的感觉障碍等[2]。

当归注射液治疗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

当归注射液治疗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

关 键 词 膝 关 节 副 韧 带 当 归 注 射 液
阿 是 穴
do : 0.3 6 /. sn 0 7 —64 . 02 i 1 9 9 j i .10 s 1x 2 1
1 2 3. 29
急性期治愈率 明显高于其 他两期 ( P < .1 , 0 O ) 提示 越 急 性 期 ( 期 ) 疗 疗 效 早 治 越好 。分期 与疗效 的关 系 , 见表 2 。 例 1 患者 , ,5岁 , : 男 3 建筑工人 , 左侧
膝关 节痛 , 动 受 限 1 活 0天 ,0天 前 屈 膝 1
关节可有一定范 围内翻动作 , 当膝关 节伸 直、 强度 内翻时 , 可致外 侧副 韧带扭 伤 或
部分撕裂 , 伤部 位多 在腓骨 头附 着处 。 损 膝 关 节 两 侧 有 内外 侧 副 韧 带 , 内侧 副 韧 带 起 自股 骨 内 收 肌 结 节 , 于 胫 骨 内 髁 内 止 侧 , 侧 副 韧 带 起 白股 骨 外 髁 外 侧 , 于 外 止

肿胀 , 膝 关节 内外侧 副 韧带 均 压痛 明 右
显, 浮膑 实 验 (一) 外 用 扶 他 林 软 膏 , , 无
处; 外侧韧带损 伤时 , 压痛 点在 股骨 外上 髁或腓 骨小 头 处 。侧 压 试 验 : 关 节 伸 膝 直, 检查者一手握 住伤 肢踝 部 , 另一 手掌
的大 鱼 际顶 住 膝 上部 的 内侧 或 外 侧 , 力 强 内 收或 外 展 小 腿 , 内侧 副 韧 带 部 分 损 如
10 ) 中度 次 之 , 度 最 差 。病 情 问 的 0% , 重 疗效 差 别 , 统计 学处 理 有 显著意 义 ( 经 P < .5 , 示 病 情 越 轻 治 愈 率 越 高 。 病 00 )提 情 与 疗 效 的关 系 , 表 1 见 。

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中医特色疗法

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中医特色疗法
一 般 资 料 膝 关节韧 带损 伤 患 者 106例 ,男 性 60例 ,女 性 46 例 ;年 龄最大 61岁 ,最小 17岁 。多数有 运 动外伤 史 。 诊 断标 准¨4]:①有 不 同 程度 的外 伤 病 史 ,多 见 小 腿 外 翻 ;②压 痛 点 在 韧 带 的起 止 点 ,可 摸 到 皮 下 小 结 节 ; ③ 膝关 节处 疼痛 ,有轻 度 的肿 胀 现象 ,深 蹲 困难 且 伸 屈
不利 ;④侧 副韧 带分 离 检 测试 验 结 果呈 阳性 ;⑤应 力 位 X 线 片 可 以 通 过 测 量 与 健 侧 对 比 观 察 到 双 关 节 间 隙 差 异> 5 cn1.;⑥磁 共 振 成 像 见 内侧 副 韧 带 完 全 撕 裂 ,T 、 T。信 号 明显增 强 ,周 围结 构有 大量积 液 。
中医学将 膝关 节韧 带 损伤 归 为 “膝骨 缝 伤 筋 ”的范 畴 ,在膝关 节 韧带损 伤 的人群 中 ,多为人 体受 到风 邪 、湿 邪 、寒邪侵 袭 ,人体 经 脉被 邪 气 所 阻 ,停 留 于关 节 内 ,不 得发 散 出去 ,抑或是 随着 年 龄 的增 加 ,身 体 素 质 随 之下 降 ,这个 阶段 很 容 易 发 生 筋 断 筋 伤 、筋 脉 失 养 、湿 阻筋 络 ,最终 导 致 膝 关 节 韧 带 损 伤 的发 生 。膝 部 是 多 筋 之 处 ,《内经 》所 谓“膝者 筋 之 府”,筋 唯 肝气 浸 淫 及 气 血濡 养 ,才 能正 常发挥 功能 ,若筋 失其 养则 如上述 拘急 挛缩 。 受 损 以 后 气 血 不 能 复 原 或 年 岁 增 大 后 肝 气 失 养 ,往 往 因 筋失其 荣 而动作 牵强 ,且在 屈伸 时有摩 擦感 。随着现 代 科 学 水平 的 发 展 及 中医 理 论 的 逐 步 完 善 ,治 疗 方 法 增 多 ,现 代 中医治 疗筋 伤有 了进一 步 的发展 ,中药 内服 、外 用 、推 拿 、针灸 等疗法 在 治 疗 筋伤 方 面 积 累 了宝 贵 的实 践 经 验 ]。治 疗 上 主 要 以 活 血 化 瘀 ,舒 筋 活 络 ,改 善 微 循环 ,使气 血流 畅 ,从 而减 轻患 者疼 痛感觉 ,改 善患 者关 节 功 能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1)明显外伤史。

(2)膝关节肿胀疼痛,功能受限,或皮下瘀斑。

(3)膝关节内侧压痛,侧副韧带分离试验阳性。

完全断裂时膝关节不稳定。

(4)X线片示:外翻应力下摄片,内侧关节间隙增宽或轻度错位,或伸撕脱性骨折。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骨科学》第四版(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年)。

(1)膝部有明显的外翻位受伤史;
(2)伤后膝内侧疼痛、肿胀、膝关节活动障碍;
(3)膝内侧可有皮下瘀斑或皮肤青紫;
(4)患者呈跛行步态;
(5)韧带完全断裂者,膝外翻畸形,关节内缘可触及凹陷;
(6)内侧副韧带分离试验阳性;
(7)如合并半月板或交叉韧带损伤者,可出现关节内积血,麦氏征阳性;
抽屉试验阳性等;
(8)X片检查:在膝外翻应力下拍摄正位片,内侧关节间隙增宽或轻度错位,或撕脱性骨折。

必要时行膝关节MRI检查。

(二)疾病分度
Ⅰ度损伤:膝内侧副韧带轻度损伤,膝关节无不稳定。

Ⅱ度损伤:膝内侧副韧带不完全损伤,膝关节伸直位时无不稳定,屈膝位时出现轻度不稳定。

Ⅲ度损伤:膝内侧副韧带完全损伤,分为ⅢA 型和ⅢB型损伤;
ⅢA型:膝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但后内侧关节囊未损伤。

伸直位稳定,屈膝位不稳定,slocum试验阴性;
ⅢB型:膝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合并后内侧关节囊损伤,伸直位屈膝位均不稳定,slocum试验阳性。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伤后膝部疼痛,肿胀,皮下瘀斑,膝关节松弛,屈伸障碍。

舌暗瘀斑,脉弦或涩。

2.筋脉失养证:伤后迁延,膝部肿胀未消,钝痛酸痛,喜揉喜按,肌肉萎缩,膝软无力,上下台阶有错落感。

舌淡无苔,脉细。

二、治疗方法
(一)外治法
1.手法治疗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早期可用轻手法在膝关节内侧沿韧带走行方向理顺损伤的肌纤维,用捋顺法促进消肿。

中后期,可在膝关节压痛点部位及其
上下施以指揉法、摩法、擦法。

再沿侧副韧带走行方向施以理筋手法,最后扶膝握踝伸屈膝关节,以解除粘连,帮助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2.外固定
韧带损伤较重者,将患膝置于15°~20°屈曲位,用长腿石膏或膝关节支具固定,固定时将小腿下段外侧垫一厚棉垫,使膝关节保持内翻位。

4~6周后解除固定,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注意锻炼股四头肌。

3.外用膏药治疗
内侧韧带轻度损伤者可局部外敷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膏药,外用膝关节支具或自粘性绷带稍内翻应力固定。

一般可固定2~4周。

4.外用中药熏洗
损伤中后期膝关节持续隐痛,轻度肿胀为主,治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可用海桐皮汤加减熏洗患处。

推荐方药: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没药、当归、川椒、川芎、红花、威灵仙、防风、甘草、白芷等药物。

5.其他治法
(1)局部红外线、激光等物理治疗
(2)手术治疗:膝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或伴有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或伴有骨折者应早期手术治疗。

修补韧带或摘除半月板,有骨折者一并固定。

陈旧性内侧副韧带断裂影响功能者,可手术重建内侧副韧带,术后均采用石膏外固定6周。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血瘀气滞证
治法:活血理气,祛瘀止痛。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白芍、川芎等。

中成药:跌打丸等。

2.筋脉失养证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荣筋。

推荐方药:补肾壮筋汤或壮筋养血汤加减。

熟地黄、当归、牛膝、透骨草、赤芍、川芎、山茱萸、茯苓、续断、杜仲、五加皮等。

中成药:养血荣筋丸等。

(三)健康指导
1.注意观察固定后的足趾血运。

2.及时根据情况调整外固定。

3.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踝关节、跖趾关节功能锻炼。

外固定期间,应积极做跖趾关节屈伸活动,做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早期做股四头肌的舒缩活动,以防肌萎缩。

解除外固定后,指导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着重锻炼股四头肌的肌力,并可下地负重,下地行走时应注意保护,防止产生膝外翻伤力。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中的内侧副韧带损伤疗效标准。

治愈:肿胀疼痛压痛消失,膝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好转:关节疼痛减轻,功能改善,关节有轻度不稳;
未愈:膝关节疼痛无减轻,关节不稳定,功能障碍。

(二)评价方法
根据患者主诉、临床体征及X 线表现进行综合判定。

患者疼痛主诉判定采用疼痛标尺法。

临床症状、体征采用分级量化标准法(见下)进行判定。

分级量化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