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拼音)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XXX、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XXX、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练习题《古诗词三首》练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看拼音写词语。
XXX XXX XXX XXX XXX què()()()()()XXX XXX XXX XXX()()()()()()xīn qìjí()二、多音字组词。
bó()sǎn()jiàn()XXX见pō()sàn()xiàn()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雾气笼罩的水中小块陆地。
()2、横斜突兀的树枝。
()3、用茅草盖的小客舍。
()4、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4、默写《宿建德江》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五、默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六、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7、当真朗诵《宿建德江》,回覆题目。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词解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
(1)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
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
而贯彻全篇的却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
作者善于抓住夏夜山乡的特点,又理解农民对丰收的热望,加上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身临其境,余味无穷。
(2)《西江月》: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3)黄沙:黄沙岭,在信州上饶之西,作者闲居带湖时,常常往来经过此岭。
(4)别枝:旁枝。
(5)旧时茅店:过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
(6)社:土地庙。
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林。
大意: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
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
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
不一会儿,乌云遮住了月亮。
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
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简析:
词的上片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的突然变化,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轻松和饶有兴趣。
上下片都写得情真、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1 / 1。
语文 诗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人介绍】辛弃疾(1140 年-1207 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其词风格多样,以豪放最有代表性,词文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他的作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清平乐·村居》曾多次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爱国,早年从军征战,后入朝为官,时刻把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信念放在心中,寓于词中。
【人生经历】立志抗金→参加起义→回归南宋→归隐田园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词题。
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的西面。
别枝:斜枝。
茅店:用茅草盖的小客舍。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见:同“现”,出现。
【创作背景】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
【白话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闯关练习及参考答案(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闯关练习班级姓名____________积累与运用(40%)写在方框里,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也可以设计成一幅书法作品。
要写上诗题、朝代、诗人。
二、看拼音,写词语(10%)春游,我们躺在lǜtǎn()般的草地上,聆听xǐquè()的歌唱,亲吻温柔的wēi fēng(),欣赏zhuìmǎn()枝头的花朵。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yōu yǎ()的甜香,那是丁香。
瞧,那小小的花苞恰如yījīn ()上的盘花扣。
突然,下起了雨,在细雨mímēng()中,我的视线móhū()了。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真觉得丁香确实负担着解不开的chóu yuàn()。
我轻轻闭上眼,huíwèi()着万物复苏的无限春光。
三、补全词语,并完成练习。
(9%)①()芳自赏②一()千里③硕大无()④顾影()()⑤()然大悟⑥心()神往⑦翠色()流⑧参差()()1.形容绿的范围广的词语是______,形容绿的程度深的词语是_______。
(填序号)2.类似⑥这样特点的词语,我还能再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小组的同学理解能力_____,个别同学经过老师的反复讲解后才_____。
(填序号)4.词语①④,选择一个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14%)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渲.染(xuàn)蒙.古族(méng)勾勒.( lè)苍穹.(qióng)B.迂.回(yū)鄂.温克族(è)羞涩.(sè)摇曳.(yè)C.模糊.(hu)参差.(chā)单薄.(báo)鸣啭.(zhuàn)D.妩.媚(wǔ)花蕾.(lěi)烟渚.(zhǔ)婆娑.起舞(shā)2.下列加点字读音、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路转溪桥忽见.风吹草低见.牛羊B.还.来就菊花明月何时照我还.C.明月别.枝惊鹊萋萋满别.情D.日暮客愁新.客舍青青柳色新.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主教练做了一个手势,场上的队员马上就_____。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 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1.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高望重B.鹊桥C.鸣蝉D.金蚕脱壳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移舟泊烟渚.(zhǔ zhě),日暮客愁新。
(2)卷.(juàn juǎn)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给下面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旧时..茅店社林边()A.往日 B.陈旧的时间 C.很久(2)移舟泊.烟渚() A.漂泊 B.停船靠岸 C.吹(3)白雨跳珠..乱入船()A.跳动的水珠 B.跳动的珍珠 C.跑进船里的水珠4.下列句子中“见”字的意思与其他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B.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C.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按要求完成练习。
(1)给上边的图片配一首诗。
,。
,。
(2)“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这样的情景,可以用两句词来形容,应该是“,。
”6.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西江月”是词的题目,“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
()(2)《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号稼轩,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7.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①“七八个”说明了,“两三点”说明了,这与上阕的清幽夜色以及有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②“忽见”的意思是,从中可以看出(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①前两句词描写的景物有、、、。
第3课《古诗词三首》同步分层作业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3课古诗词三首分层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读拼音,写词语。
rì mù xǐ yuè tàn jiūchán míngdào tián zhùsùdào dé xǐquè(2)明月别枝..惊鹊( ) A.横斜的树枝 B.别开树枝(3)旧时茅店..社林边( ) A.长满茅草的客舍 B.用茅草盖的旅舍(4)黑云翻墨..未遮山( ) A.翻开的墨盒 B.打翻的墨汁五、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古诗词句。
1.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2.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活蹦乱跳地窜进船里。
3.空气中散发着稻花的香味,人们谈论着的丰收年景,耳边蛙声一片。
4.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边,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5.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
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
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 √”,错的画“ ✕”。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时时处处以审美眼光看世界的博大胸襟。
( )八、课文直通车。
九、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一)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错的画“×”。
(1)从“客愁新”和“月近人”可以感觉到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 ) (2)“建德江”位于浙江省。
( )(3)诗中“烟渚”、“野旷”、“江清”让人感到温暖。
( )2.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A.借景抒情B.托物言志C.借物抒情3.“日暮客愁新”中有一个“愁”字,请写出作者在愁什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喧闹,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抒写了夏夜的村野风光的幽美。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注释:⑴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
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
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
后阕字句作法与前阕相同。
⑵黄沙道:指的是从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句: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惊醒了睡在树枝上的喜鹊。
语出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月明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
”又苏轼《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常润周令作诗见寄次其韵》诗:“天静伤鸿犹戢翼,月明惊鹊未安枝。
”别枝,斜枝。
⑷七八个星二句:何光远《鉴诫录》卷五“容易格”条:“王蜀卢侍郎延让吟诗,多着寻常容易言语。
有松门寺诗云:‘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
’”⑸鸣蝉:蝉叫声。
⑹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⑺忽见:忽然出现。
见,同“现”,显现,出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译文: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
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
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与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与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与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宋代〕地平线上的月亮升到树顶,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凉爽的晚风似乎传到了远处的蝉。
在稻花香中,人们谈论着一年的收成,耳边一片蛙鸣,仿佛在一个丰收年。
以前茅店在森林附近,路转西樵。
翻译:皎洁的月光掠过枝头,吓得枝头的喜鹊直跳,凉爽的晚风仿佛听到了远处的蝉鸣。
田野里稻花和青蛙的香味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个丰收年。
几颗星星在天空中闪烁,山前开始下起了毛毛雨。
老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边,路拐到小溪源头时,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
注释:1、旧时:往日。
2、西江月:词牌名。
3.不要被树枝惊到:惊扰喜鹊飞离树枝。
4.谢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会,土地庙。
古时候村里有一棵社稷树,是祭祀神灵的地方,所以叫社稷林。
5、鸣蝉:蝉叫声。
6.茅店:茅草搭建的乡村客栈。
7、见:同“现”,显现,出现。
8.黄沙:黄沙岭,江西上饶以西。
赏析一:这是宋代诗人辛弃疾的一首咏物诗。
这首词描述了人们熟悉的月亮、鸟、蝉、青蛙、星星、雨、商店和桥梁。
但诗人巧妙地组织了这个意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宁静的美。
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极其平常的景物,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就显得不平常了。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夜间的鸣叫声不一样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异常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然而,诗人所描绘的夏日风景并未就此结束。
如果说上阙不是对辽阔夏日景色的描写,那么下阙显然是胜利者,因为它的动荡变化和柳荫的旋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ījiāng yuèyèxíng huáng shādào zhōng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xīn qìjí
作者辛弃疾
mínɡyuèbiézhījīnɡquè,qīnɡfēnɡbàn yèmínɡchán。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Dào huāxiānɡlǐshuōfēnɡnián,tīnɡqǔwāshēnɡyípiàn。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qībáɡèxīnɡtiān wài,liǎnɡsān diǎn yǔshān qián。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j iùshímáo diàn shèlín biān,lùzhuǎn xīqiáo hūxiàn。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
1 .黄沙。
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音:yán)山县。
2.“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
3.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4.鸣蝉:蝉叫声。
5.旧时:往日。
6.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7.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8.见:同“现”,显现,出现。
9.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10.西江月:词牌名
11.夜行黄沙道中:题目
12.丰年:丰收的年景年:年景
13.听:取听。
14.天外:天边。
【翻译】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远处的蝉叫声。
一阵阵浓浓的稻花香扑鼻而来似乎在告诉(行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时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欢叫声。
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