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练习

合集下载

辛弃疾的豪放古诗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

辛弃疾的豪放古诗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

辛弃疾的豪放古诗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溪桥一作:溪头)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以前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表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蝉叫声。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赏析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很多词作。

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

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

这个带不但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个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词。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不过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古诗词阅读练习(含答案)(课内期中复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古诗词阅读练习(含答案)(课内期中复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古诗词阅读练习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一.阅读《宿建德江》,完成后面的题目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填写所缺的都诗句,并说说这句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2.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

(70字左右)3.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4.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5.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

二.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完成后面题目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前两句中的“未遮山”、“_____”、“_____”,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蹿入船中的情景。

2诗中的“翻墨”、“水如天”是什么意思?3诗歌分别从“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了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4.“黑云翻魔”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时的_____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______心情。

5.简述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6.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2分)7.试从该诗色彩角度简要赏析。

(2分) 8.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9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请依次写出这四个场景:答:10.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什么:答:三.阅读诗句,完成后面的题目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西江月:词牌名B.夜行黄沙道中:题目,主要点明词的写作地点C.说:通“悦”,高兴D.见:通“现”,出现2.下面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

意思是______。

(2)填空词中描写的是______(季节)的景象,从“______”可以看出来。

(3)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2. 2018年央视《经典咏流传》栏目唱响中国。

听着主题歌中“走在古城朱雀的小街”,我不由得想起《乌衣巷》中的诗句“______野草花,______夕阳斜”;“听见太白唱醉的明月”让我想起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______”,“这是杜甫赞过的春雨”让我想起诗句“______,润物细无声”。

3. 古诗词理解运用。

(1)“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描写的是______(填季节)景色。

(2)“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中“妻子”的意思是______。

(3)读书不觉已春深,______。

(4)“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5)人们常引用诗句“______”来感叹夕阳纵好,可惜维持不了多少时间。

(6)同学们即将毕业,你送别你的好朋友时,会对他说:______。

(7)同桌把脏东西扔在你的位置上,你没有怨恨,而是默默地打扫干净,因为你记得孔子的话:______。

(8)班长总是手不释卷,写起作文来文思泉涌,“______”是其真实写照。

4. 根据要求填空。

三个人凑在一起聊读书,甲说:读书好。

乙说:好读书。

丙说:读好书。

他们的意思分别是:甲:______;乙:______;丙:______请选择其中一个意思写一句名言警句或诗句。

5. 江上渔人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解释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往来:______ 但:______ 美:______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舟:______出没:______6.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当下所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______,______”。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练习题
3. 古诗词三首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1.宿(sù xiǔ)建德江。
2.移舟泊(bó pō)烟渚(zhě zhǔ)。
3.夜行(xínɡ hánɡ)黄沙道中。
4.卷(juǎn juàn)地风来忽吹散(sàn sǎn)。
二、读拼音,写词语。
pǐn dé mínɡ chán shēng míng què qǐ
A.用茅草盖的旅舍
B.用茅草盖的商店
C.公社旁的树林
D.社庙丛林
一、羁旅之思——《宿建德江》
1. 解题意
(1)《宿建德江》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__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宿”的意思是________。《宿建德江》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
(2) 下列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把词语与相应的解释连一连。
西江月 蝉叫声
别枝 词牌名
鸣蝉 横斜的树枝
旧时 往日
延伸阅读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将词语与相应的解释连一连。
须臾 好像
海门 极短的时间
似 江海汇合之处
2.理解诗句,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 )(1)这首诗描写的是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江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前两句写的是涨潮情形,后两句描写退潮情形。
2. 雨过天晴——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 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练习与答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练习与答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练习与答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练习与答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下面是其阅读练习,一起来巩固一下吧。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练习与答案篇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词题是_______。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_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_”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词上片写_______的夏夜,以鸟惊、__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_______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_______和_______的突然发现,表现_______的乐趣。

本词流露出作者_______和_______ 。

参考答案: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清风半夜鸣蝉3、xiàn现4、月、鹊、蝉、蛙、星、雨、店、桥5、月明风清、蝉鸣、蛙噪、黄沙道、天气时阴时晴、旧游之地、夜行乡间、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练习与答案篇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的上、下片各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路转溪头忽见"透露出一种怎样的心情?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参考答案:1、词的上阙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

词的下阙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

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六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考点知识练习

六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考点知识练习

六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考点知识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___(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词牌名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3]词中画“____”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___景象。

[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 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快乐阅读。

石灰吟_________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1]补全古诗。

[2]解释下列词语。

(1)等闲:_________________(2)清白: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古诗内容,用适当的关联词将句子连接起来。

(______)千锤万凿,(______)烈火焚身,(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4]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读古诗,完成练习。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夜行黄沙道中”是。

意思是。

(2)填空词中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象,从“”可以看出来。

(3)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古诗三首》,回答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耘田:_____________ 解:_____________ 供:______________ 傍:__________ 阴:__________ 稚子:_________________陂:__________ 寒漪:_____________ 腔:__________[3]解释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_____________________(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三首诗塑造了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孩子们_______________的情景;《稚子弄冰》描写了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村晚》描写了小牧童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三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古诗欣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的上片描写了寂静的乡村夜景,却不见一个“静”字。

说说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衬托夜“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自己的话描绘上片所描写的乡村夜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石灰吟_________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括号内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千锤万凿,(______)烈火焚身,(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3. 阅读理解。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意象中可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练习篇一: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那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这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12分)
答: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夜色之静,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喜悦心情。
7.该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8分)
答:表大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虽被贬官,但作者仍能体会到乡村之乐,也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乐观的心胸。
1.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是( )人
A.南宋
B.北宋
C.南唐
正确答案:A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题目是( )。
A.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B.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
正确答案:A
3.这首诗中有两个对偶句,请找出来。(多选题)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拓展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简析
辛弃疾曾两次罢官,隐居在上饶(今属江西省)的带湖,前后将近二十年。这首词是词人在隐居时期里写的,词牌下原有小题:“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就是黄沙岭,在上饶西部。词中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词人在夜行中见到、听到这一切,他内心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这些描写在艺术上也是很动人的。从一方面看,词人正是用农村夏夜里特有的声音蝉鸣、鹊啼、蛙叫、人声来渲染欢乐的气氛;从另一方面看,这些声音又全都是从夜行人的听觉中反映出来的,他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这正是寓静于动的写法,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下片写的是后半夜的景象: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不用说,词人这时的心情是何等欣慰呀!
这首词上片写景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不容易体会到的。
答: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惊鹊”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5.词中以“七八个星天外”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4分)
3.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30 字内)。(12分)
答: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4.用自己的话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10分)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正确答案:A C
4.这首词表达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答:
答案解析:
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练习篇二:
1.默写这首词。(16分)
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10 )
答: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第二问: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9.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句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8分)
10.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季)季节,从(鸣蝉、稻花香、蛙声),看得出,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把黄沙道写得(充满生机)。 (6分) 11.其中表明词人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句子
是? (4分) 答: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