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材料及性能教材
1第一章 混凝土结构用材料的性能(课件)_0

---------------------------------------------------------------最新资料推荐------------------------------------------------------ 1第一章混凝土结构用材料的性能(课件)1 第一章混凝土结构用材料的性能(课件)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1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性能本章主要讨论以下三个内容:? 钢筋的品种、级别、性能及其选用原则; ? 混凝土在各种受力状态下的强度与变形性能及其选用原则; ? 钢筋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原理。
1.1 钢筋 1.1.1 钢筋的品种与性能 1、热轧钢筋(1)、热轧钢筋的种类表 1-1 常用热轧钢筋的种类、代表符号和直径范围(2)、热轧钢筋的力学性能①应力应变曲线的一般特征及其简化②热轧钢筋的强度及弹性模量钢筋的屈服强度是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计算时的主要依据之一。
屈服极限极限强度(强度极限)。
屈强比,钢筋的屈服强度与极限抗拉强度之比。
一般要求,屈强比小于 0.8。
③塑性性能 A、伸长率?:1 1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性能 ??l??l?100%。
l 当 l?5d 时,伸长率用?5 表示;当 l?10d 时,伸长率用?10 表示;当l?100mm 时,伸长率用?100 表示;d 为试件直径。
另外,还有均匀伸长率?gt。
B、冷弯性能关于伸长率和冷弯性能的试验方法,如图1 / 121-4、1-5 所示。
2、中高强钢丝和钢绞线(1)、中高强钢丝和钢绞线的力学性能(2)、中高强钢丝和钢绞线的种类(3)热处理钢筋。
3、冷加工钢筋冷加工钢筋,是指在常温下,采用某种工艺对热轧钢筋进行加工得到的钢筋。
常用的加工工艺有,冷拉、冷拔、冷轧和冷轧扭等四种工艺。
(1)、冷拉钢筋,如图 1-8 所示。
(2)、冷拔钢筋,如图 1-9、1-10 所示。
(3)、冷轧带肋钢筋,如图 1-11 所示。
(4)、冷轧扭钢筋,如图 1-12 所示。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混凝土结构的材料性质及力学性能。
2. 学生能够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了解不同结构类型的设计要求。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混凝土结构的初步设计和计算,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力学原理,解决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简单问题,具备一定的结构分析能力。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进行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共同完成混凝土结构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混凝土结构设计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土木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力学和材料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材章节:第一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介绍国内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标准及其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3. 混凝土结构类型及设计方法:包括梁、板、柱、墙、基础等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混凝土梁设计;第四章 混凝土板设计;第五章 混凝土柱设计;第六章 混凝土剪力墙设计;第七章 基础设计4.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混凝土结构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问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件第二章

3)轴心抗拉强度
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可以采用直接轴心受拉的试 验方法来测定,但由于试验比较困难,目前国内外主要 采用圆柱体或立方体的劈裂试验来间接测试混凝土的轴 心抗拉强度。
F
压
a
2020/2/20
拉
压
F
劈裂试验
f sp
2F
a2
6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压强度fc时,试验机中集聚的弹性应变能大于试件所能吸收的
应变能,会导致试件产生突然脆性破坏,只能测得应力-应变 曲线的上升段。
采用等应变速度加载,或在试件旁附设高弹性元件与试件 一同受压,以吸收试验机内集聚的应变能,可以测得应力-应 变曲线的下降段。
2020/2/20
8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上。e ×10-3
6
8
10 2.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强度等级越高,线弹性段 越长,峰值应变也有所增 大。但高强混凝土中,砂 浆与骨料的粘结很强,密 实性好,微裂缝很少,最 后的破坏往往是骨料破坏, 破坏时脆性越显著,下降 段越陡。
不同强度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式中: k1为棱柱体强度与立方体强度之比,对不大
于C50级的混凝土取76,对C80取0.82,其间按线性
插值。k2为高强混凝土的脆性折减系数,对C40取1.0,
对C80取0.87,中间按直线规律变化取值。0.88为考虑 实际构件与试件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差异而取用的折减系 数。
2020/2/20
5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考虑到实际结构构件制作、养护和受力情况,实际 构件强度与试件强度之间存在差异,《规范》基于安全 取偏低值,规定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和立方体抗压强度 标准值的换算关系为: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1-6章

8.2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验算 8.3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延性 8.4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思考题 习题 第9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9.1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9.2 张拉控制应力与预应力损失 9.3 后张法构件端部锚固区的局部承压验算 9.4 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计算
• 9.5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计算 • 9.6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及无粘接预应力混凝 土结构简述 • 9.7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 • 思考题 • 习题 • 第10章 混凝土结构按我国《公路桥涵规范》 的设计原理 • 10.1 半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及其在《公路 桥涵规范》中的应用
图2.8 混凝土强度随龄期增长曲线
实线—在潮湿环境下 虚线—在干燥环境下
图2.9 混凝土棱柱体抗压试验
图2.10 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fc值与fcu值的关系
• 3)混凝土受压破坏机理
图2.11 X光观测裂缝发展示意图
(a)荷载前 (b)破坏荷载的65% (c)破坏荷载的85% (临界荷载时) (d)破坏荷载
• ④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 mm;梁、柱中箍 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 mm; • ⑤处于二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另作水泥砂浆保护层或采取 其他保护措施; • ⑥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 范的规定。
图2.5 钢筋冷拉后的拉伸σ-ε曲线
图2.6 冷拔低碳钢丝受拉的σ-ε曲线
• • • •
(2)冷拔 2.1.5 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 (1)强度 (2)塑性
• • • • • • •
(3)可焊性 (4)与混凝土的粘接力 2.2 混凝土 2.2.1 混凝土的强度 (1)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图2.7 混凝土立方体的破坏情况 1)立方体抗压强度 fcu,k (a)不涂润滑剂 (b)涂润滑剂 2)轴心抗压强度设计 值 fc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绪论钢筋与混凝土能共同工作的原因:(1)钢筋和混凝土之间存在有良好的粘结力,在荷载作用下,可以保证两种材料协调变形,共同受力;(2)钢筋与混凝土具有相近的温度线膨胀系数(钢材为 1.2×10-5,混凝土为(1.0~1.5)×10-5),因此当温度变化时,两种材料不会产生过大的变形差而导致两者间的粘结力破坏;(3)混凝土对钢筋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第一章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1.立方体抗压强度fcu,k>轴心抗压强度fck>轴心抗拉强度ftk2.双向应力状态或三向应力状态:(1)双向压应力作用下,一向的抗压强度随另一向压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双向拉应力作用下,混凝土一向抗拉强度基本上与另一向拉应力的大小无关。
即双向受拉的混凝土强度与单向受强度基本一样:一向受拉一向受压时,无论是抗拉强度还是抗压强度都要降低。
(2)在三向受压状态中,由于侧向压应力的存在,混凝土受压后的侧向变形受到了约束,延迟和限制了沿轴线方向的内部微裂缝的发生和发展,因而极限抗压强度和极限压缩应变均有显著的提高,并显示了较大的塑性。
2.混凝土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其变形随时间而不断增长的现象称为徐变。
3.徐变的影响因素(1)内在因素是混凝土的组成和配比。
骨料的刚度(弹性模量)越大,体积比越大,徐变就越小。
水灰比越小,徐变也越小。
构件尺寸越大,徐变越小。
(2)环境影响包括养护和使用条件。
受荷前养护的温湿度越高,水泥水化作用越充分,徐变就越小。
采用蒸汽养护可使徐变减少(20~35)%。
受荷后构件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小,徐变就越大。
4.收缩:混凝土在空气中硬化时体积会缩小,这种现象称为混凝土的收缩。
5.钢筋按力学性能分为:一类是具有明显的物理屈服点的钢筋(软钢)另一种是无明显的物理屈服点的钢筋(硬钢)。
6.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1强度:钢筋应具有可靠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钢筋的强度越高,钢材的用量越少。
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1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1章 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3 硬钢的应力—应变曲线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d ——极限抗拉强度 e ——极限应变
条件屈服强度: 取残余应变为0.2%所对应的应力作为无明显流幅钢筋
的强度限值,通常称为条件屈服强度。
1.1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1章 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4 钢筋的应力—应变简化模型
1.1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1章 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1 钢筋的种类及符号说明
预应力钢筋的屈服强度
种类
钢绞线
1×3 1×7
消除应力钢丝 热处理钢筋
光面螺旋肋
刻痕 40Si2Mn 48Si2Mn
45Si2Cr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符号
φS
φP φH φI
fptk 1860 1720 1570 1860 1720 1770 1670 1570 1570
fpy
f'py
1320
1220 390
1110
1320 390
1220
1250
1180 410
1110
1110 410
φHT
1470 1040 400
1.1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1章 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2 软钢的应力—应变曲线
石家强度 e ——极限应变 ob ——弹性阶段 bc ——屈服阶段 cd ——强化阶段 de ——破坏阶段
影响因素:
尺寸效应:尺寸越大,内部缺陷较多, 强度较低。 加载速度:加载速度越快,强度越低。
端部约束:涂润滑油 ,强度降低。
1.2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1章 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1 立方体抗压强度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沈蒲生)课件 1 第一章:材料性能

弯起钢筋端部加水平段锚固
在纵筋端部焊锚板 将钢筋焊在预埋件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手工弯:
AB R (1.25d 0.5d ) 5.5d DC AB 3d AC 5.5d 3d (1.25d d ) 6.25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一章
机械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一章
表面带肋 端部焊横向钢筋 端部加箍筋 采用高强砼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一章
砼强度 立方体抗压强度(强度等级)
1.标准尺寸:150×150×150mm 2.养护条件:20°±3℃,湿度≥90%;28d 3.加荷方法:加荷速度0.15~0.25MPa/s, 垫板不涂油或垫橡胶板。 4.强度保证率:95% ,f = -1.645 5.非标准试块强度换算系数: 200×200×200mm: 1.05;100×100×100mm:0.95 6〞×12〞圆柱体:1.20 (1〞=2.54cm) 6〞×12〞棱柱体:1.32 6.分级:C15,C20,C25,C30,C35,C40,C45,C50, C55,C60,C65,C70,C75,C80 (高强混凝土),共14个等级 2或MPa C —— Concrete, 单位: N/mm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影响砼强度的主要因素 1.原材料的品质
2.水灰比及水泥用量 3.龄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一章
砼的变形
一次加载
0→A:近似弹性 A→B:非线性 B→C:体积增大
C→D:破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普通砼:0=0.002 cu=0.0033 0 ↗, cu 高强砼: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件)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使得混凝土 结构的性能更加优异,满足了更加复杂和 多样化的工程需求。
02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则
结构设计原则
01
02
03
04
Hale Waihona Puke 结构完整性确保混凝土结构在各种工况下 的整体性,避免出现裂缝、断
裂等损伤。
承载能力
根据预期的载荷和应力要求, 设计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耐久性
考虑环境因素和预期使用寿命 ,确保混凝土结构在使用期间
工现场进行搅拌、浇注和养护的混凝土构件。
按受力特点分类
混凝土结构可以分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框架结构的受力特 点是主要承受横向和纵向的荷载,通过梁和柱的连接实现;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是主 要承受横向荷载,通过剪力墙的连接实现;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结合了框架
和剪力墙的特点,形成了一种混合结构形式。
05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问题 及解决措施
混凝土裂缝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结词
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 常见的问题,会导致结构承载能
力下降和耐久性降低。
原因分析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包括施工过 程控制不当、结构设计不合理、材 料质量不合格等。
解决措施
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如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优化结构设 计、选用优质材料等。
混凝土结构发展历程
19世纪中叶
20世纪初
随着水泥和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混凝土开 始被应用于建筑和桥梁工程中。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和应用,使得混凝土结 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20世纪50年代
21世纪初
预应力混凝土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混凝 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为现代大型 混凝土结构的建造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缺点
10
§1-2 混凝土
混凝土的性质: 非匀质、各向异性、离散性、抗压强度高的 弹塑性材料。 其破坏是由于内部微裂缝引起的。
11
microcracks
hydrated cores
C-S-H
C-S-H
Capillary pore
=28d
F A
4000 300 200
A a) B
A-A
200 210
300
4000
B
316
b)
B-B
5
素砼梁 极限荷载 P=8kN 梁的开裂即等于破坏:
由砼抗拉强度控制,
Mu = Mcr
极限弯矩 开裂弯矩
破坏性质:脆性
6
钢筋混凝土梁的表现 开裂不等于破坏!受拉钢筋替代。极限荷载P=36kN
Mu >>13
混凝土强度等级:
常用等级:C15,C20, C25,C30, C35, C40,
C45,C55, C60,C65 ,C70, C75, C80
一般将C50以下称为普通砼,C50及以上称为高强砼
14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与试验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图1-3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
深刻理解混凝土在一次单调加载作用下受压应力-应变曲线。
了解普通热轧钢筋的强度和变形,掌握普通热轧钢筋的强度级别和品 种。
理解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及其机理。
3
1.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
4
例:一跨度为4m,跨中作用集中荷载的简支梁,梁截 面尺寸200×300mm,混凝土为C20。如图所示:
1 0.5 2
21
结论
双向受压,抗压强度提高,最多可达 1.27 fc 左右; 双向受拉,抗拉强度影响不大;
一向受拉,另一向受压,抗压强度要降低。 抗拉强度要降低。
22
正应力和剪应力共同作用下: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由于剪应力的存在而降低。 混凝土的抗剪强度: 随拉应力增大而减小 随压应力增大而增大 (< 0.6fc ) 当压应力在0.6fc左右时,抗剪强度达到最大, 压应力>0.6fc 后,则由于内裂缝发展明显,抗剪强度将随压应 力的增大而减小。
150mm×150mm×300mm的 试件为标准试件。
f 0.76f
c
cu
图1-4
h/b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17
3)轴心抗拉强度 f t
Tensile Strength
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可以采用直接轴心受拉的试验 方法来测定,但由于试验比较困难,目前国内外主要采 用圆柱体或立方体的劈裂试验来间接测试混凝土的轴心 抗拉强度。
1%mm
12
1.2.1 混凝土的强度
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fcu
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是按规定的标准试件 和标准试验方法得到的混凝土强度基本代表值。 每边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 标准试件在20℃±2℃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5% 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依照标准制作方法和 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值(以MPa为单位)作为
fcu<C30 fcu≥C30 0.3~0.5MPa/s 0.5~0.8MPa/s
16
2)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 棱柱体试件(高度大于截面边长的试件)的受力状态更 接近于实际构件中混凝土的受力情况。 按照与立方体试件相同条件下制作和试验方法所得的棱 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值,称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用符 号fc表示。 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试验以
破坏性质:延性
由此得出钢筋和混凝土结合的有效性:
大大提高结构的承载力 结构的受力性能得到改善
7
图1-2 素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受力性能比较 a) 柱的压力——混凝土应变曲线;b) 素混凝土柱; c) 钢筋混凝土柱
钢筋的作用是代替混凝土受拉(受拉区混凝土出现裂缝后)或协 助混凝土受压。
第一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 及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1
本章目录
1.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
1.2 混凝土 1.3 钢筋
1.4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
2
教学要求
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概念和混凝土中配置受力钢筋的作用。
理解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概念,了解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徐变和收缩变形。
F
压
a
拉 压
2F ft 2 a
也可以用圆柱体进行劈拉试验
F
劈拉试验
18
砼的抗拉强度很低,
ft (1 8 ~ 1 18) f c
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抗拉强度的增长 慢于抗压强度的增长。
ft 0.26( fcu )
23
19
4) 砼在多轴应力状态下的强度
4) Concrete strength under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stresses
15
▲ 尺寸效应 尺寸大,中部侧向约束小,强度值偏低。 尺寸小,中部侧向约束大,强度值偏高。 尺寸不标准时应加以修正。 非标准试件修正系数 100×100×100 0.95 200×200×200 1.05
▲ 加荷速度的影响 加荷速度越快,强度值越高; 加荷速度越慢,强度值越低。 一般每秒钟压应力增量为
(1)bidirectional stresses
Biaxial loading device
20
1 / fc
1.2 1.0 0 .1 0 .8 0 . 6 0 . 4 0 . 2 0 .2
0
2 / fc
1
0 .4
2 1.27 f c
2
2
0 .6
1
0 .8 1.0 1.2
max 1 1.27 f c
8
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三要素
1. 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有可靠的粘结力,二者在荷载作用下能
协调地共同受力、共同变形。
2. 二者的温度线膨胀系数相近,不会由于温度变化产生较
大的温度应力而破坏粘结力。
钢筋
st = 1.2 10–5
混凝土 ct =( 1.0 ~ 1.5 ) 10–5
3. 呈碱性的混凝土可以保护钢筋免遭锈蚀,使钢筋混凝土
a)立方体试件的受力;b)承压板与试件表面之间未涂润滑剂时;c)承压板与试件表面之间涂润滑剂时
▲ 套箍作用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试块的受力状态,加压板与砼 接触面间产生摩阻力形成环箍效应。 端部砼单元体处于三向受压,由于试块高度小,中部砼也受到较大的 侧向约束,处于三向受压,强度提高。
规定采用的方法是不加油脂润滑剂的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