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逻辑》课程教学活动大纲
数字逻辑实验教学大纲

数字逻辑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数字逻辑
二、实验目的和任务: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数字电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字电路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初步具有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和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内容以中(MMI)、小规模(MSI)TTL/COMS集成电路为主,设计简单组合电路、时序电路。
通过训练使学生具备典型数字电路的设计、安装及测试技能、实验现象分析和实验故障排除的能力。
三、实验类别:专业基础
四、学时数:18
五、面向专业及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六、使用教材:
教材:康华光,《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参考书:数字逻辑实验讲义(自编)。
七、考核方式:实验操作
八、实验项目:。
《数字逻辑电路》教学大纲

《数字逻辑电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数字逻辑电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为今后从事数字逻辑电路方面的硬件、软件设计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以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逻辑代数部分,掌握基本逻辑运算, 卡诺图与布尔代数的基本定理, 逻辑函数与逻辑图。
熟悉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卡诺图化简。
2.门电路部分,掌握与、或、非门及其组合门电路,TTL门电路,CMOS门电路和它们的工作原理及其输入输出特性。
熟悉基本门电路、OC门、TS门、74系列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了解各种门电路内部结构。
3.组合逻辑电路部分,掌握正负逻辑问题、组合逻辑电路分析、组合逻辑电路一般设计方法。
熟悉常用MSI组合器件及应用、一般组合逻辑电路存在的问题。
了解线逻辑与总线结构。
4.触发器部分,掌握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动作特点;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熟悉触发器的描述方法。
了解触发器的动态特性。
5.时序逻辑电路部分,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寄存器、计数器。
熟悉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了解时序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
6.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部分,掌握施密特触发器、单稳触发器的组成与应用;多谐振荡器的原理与组成。
熟悉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7.半导体存储器部分,掌握ROM、SRAM的工作原理。
熟悉各种存储器的结构;存储器容量的扩展。
三、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60学时)第一章数字电路基础教学内容:1、脉冲的基本概念2、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3、RC电路的应用4、晶体管的开关特性5、反相器教学要求:1、懂得数字信号及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2、掌握电容的充放电过程和RC电路的应用3、掌握晶体管的开关特性和反相器的工作原理第二章逻辑门电路教学内容:1、分立元件门电路2、TTL集成门电路3、MOS集成门电路4、实验七:基本门电路的应用教学要求:1、熟悉分立元件门电路2、掌握TTL集成门电路3、熟悉MOS集成门电路4、了解门电路的应用第三章组合逻辑电路教学内容: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2、加法器3、数值比较器4、编码器5、译码器6、数据选择器7、数据分配器8、奇偶校验器教学要求:9、懂得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步骤10、掌握编码器和译码器的电路和工作原理第四章触发器教学内容:1、基本RS触发器2、同步触发器3、主从触发器4、边沿触发器5、触发器的转换与比较6、集成触发器的主要指标教学要求:1、掌握基本RS触发器,同步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2、掌握主从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3、懂得边沿触发器的工作原理4、掌握触发器的相互转换方法第五章时序逻辑电路教学内容:1、时序电路逻辑功能表示法2、计数器3、寄存器4、实验八:二一十进制计数器教学要求:1、懂得时序电路的逻辑功能表示法2、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和N进制计数器的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3、掌握寄存器的电路组成、特性和工作原理第六章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教学内容:1、单稳态触发器2、多谐持荡器3、施密特触发器4、555定时器教学要求:1、懂得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的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2、掌握施密特触发看的特性的应用3、掌握555定时器的特性及其应用第七章 D/A与A/D教学内容:1、D/A转换器2、A/D转换器教学要求:了解D/A转换器与A/D转换器的基本类型和工作原理第八章数字集成电路应用教学内容:1、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2、数字式转速仪教学要求:1、熟识常见的数字集成电路2、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原理3、数字式转速仪的工作原理四、所含实践环节(60学时)1.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学习数字逻辑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数字逻辑课程介绍和教学大纲

《数字逻辑》课程简介课程内容:《数字逻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专业技术基础必修课,是计算机组成等硬件类课程的先导课程。
课程的内容包括数制与编码;逻辑代数基础;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数字系统设计等。
课程的任务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数字逻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数字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能对主要的逻辑部件进行分析和设计,学会使用标准的集成电路,进行数字系统的EDA设计,即借助于软件工具AX+PLUSII/QuartusII完成数字系统逻辑设计,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及接口技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Brief IntroductionCourse Description:This course is the special fundamental compulsory subject for the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ty students, and it is a guide course of the computer hardwares, such as computer organization.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nclude: number system and code order, logic algebra basis combinational logic circuit, sequential logic circuit,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digital system design.The mission of this course is:1st, to introduce the basic theory,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the basic skills of digital logic.2nd, to study and master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analysis method, which can to analyze and design the logical unit, learn to use standard integrated circuit (IC),3rd, to design the digital system by EDA, based on software tools MAX+PLUSII/QuartusII to fulfill logic design of the digital system, and this makes a make a goo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learn the following course in the future.《数字逻辑电路》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第一章逻辑理论基础1.1 数制1.2 数制转换1.3 编码教学难点:各种数制之间的关系及相互转换规律;教学重点:二、十六进制及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和8421码;常用编码。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教学大纲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数制与编码,逻辑函数及其化简,集成逻辑部件,中大规模集成组合逻辑构件。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异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中规模集成时序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
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数字系统设计,数字系统的基本算法与逻辑电路实现,VHDL语言描述数字系统。
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时数本课程理论部分总授课时数为68课时。
(四)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讲授。
(五)面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数制与编码(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制的表示及转换,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二进制码,原码、补码、反码。
(二)教学内容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数制的表示及转换,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二进制码,原码、补码、反码。
重点与难点:数制,二进制码,逻辑运算,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和规则,逻辑函数的化简。
第一节进位计数制1、十进制数的表示2、二进制数的表示3、其它进制数的表示第二节数制转换1、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2、二进制数与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转换第三节带符号数的代码表示1、真值与机器数2、原码3、反码4、补码5、机器数的加、减运算6、十进制数的补数第四节码制和字符的代码表示1、码制2、可靠性编码3、字符代码(三)教学方法与形式课堂讲授。
(四)教学时数2课时。
第二章逻辑代数与逻辑函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定理及规则。
逻辑函数表达式的形式与转换方法,逻辑函数的代数法及卡诺图法化简。
(二)教学内容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基本公式、定理及规则。
逻辑函数表达式的形式与转换方法,逻辑函数的代数法及卡诺图法化简。
重点与难点:逻辑代数的公式、定理及规则。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路与电子学(一)课程地位、性质和任务《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它不仅为《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程序设计》、《微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等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而且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硬件基础课程。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数字电路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基本数字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具有应用数字逻辑电路,初步解决数字逻辑问题的能力,为学习计算机硬件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逻辑代数基础逻辑代数是分析和设计数字电路的数学工具,本章主要介绍逻辑代数的公式、定理及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要求掌握常用进制及其转换,基本和常用逻辑运算,逻辑代数的公式、定理,逻辑函数的公式、图形化简化,逻辑函数的五种表示方法及相互之间的转换。
教学重点:逻辑代数的公式、定理,逻辑函数的公式、图形化简法。
教学难点:公式、定理、规则的正确应用,逻辑函数化简的准确性。
方法提示:通过多举例子,多做练习以提高对公式应用的熟练性。
第二章逻辑门电路集成逻辑门是构成数字电路的基本单元,本章主要介绍MOS和TTL集成逻辑门的逻辑功能的电气特性。
要求掌握高、低电平与正、负逻辑的概念,二极管、三极管、MOS管的开关特性,熟悉二极管与门和或门,三极管非门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其电气特性和功能。
掌握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非门、异或门、三态门、OC门、CMOS传输门的逻辑符号、逻辑功能,熟悉各种门电路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CMOS和TTL集成门电路重点是外部特性,即逻辑功能和电气特性。
《计算机数字逻辑设计》实验教学大纲计算机数字逻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数字逻辑设计》实验教学大纲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本科层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相关专业课程代码:学时分配:64(理论学时:48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赋予学分: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计算机导论后续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接口技术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各本科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数字逻辑电路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原理,加强专业认识和理解,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把数字逻辑、数字电路和数字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
课程以逻辑代数及其化简方法为数学基础,阐述基本数字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电气特性:课程着重讨论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门电路和触发器);讨论了组合逻辑电路、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同时讨论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其应用,介绍相关器件和电路,如PLA、GAL、CPLD、FPGA等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数字系统设计的新方法。
本课程所介绍的内容是计算机学科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不可缺少的专业技术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教学学生熟悉数制与编码,逻辑函数及其化简,集成逻辑部件,中大规模集成组合逻辑构件。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异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中规模集成时序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
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数字系统设计,数字系统的基本算法与逻辑电路实现,VHDL语言描述数字系统。
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系统基础知识,能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常用分立元件和可编程逻辑部件进行系统设计、调试和开发,具有初步的数字逻辑电路应用和数字系统的方案设计、软硬件设计和仿真调试等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的专业课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1. 理论教学48学时第1章数字逻辑基础(8学时)介绍数字逻辑电路的特点、数字逻辑电路在电子系统乃至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数字逻辑电路与模拟电子电路之间的关系。
《数字逻辑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逻辑电路》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数制与编码在数字电路和计算机中,只用0和1两种符号来表示欣喜,参与运算的数也是由0和1构成的,即二进制数。
考虑到人类计数习惯,在计算机操作时,一般都要把输入的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后再由计算机处理;而计算机处理的二进制结构也需要转换为便于人类识别的十进制数然后显示出来,因此,需要学习不同的数值及转换方法。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习者要理解数字电路的特点以及几种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好基础;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安排:8学时):§1.1 概述§1.2 数制与编码§1.3 编码第二章逻辑代数本章主要介绍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和定律,常用公式及三大规则(代入、反演、对偶)。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逻辑代数的各种表示方法(真值表、表达式及逻辑图等),理解各种逻辑门的图形符号,理解最小项的基本概念及标准与或式的表示方法。
掌握逻辑代数变换技巧及逻辑代数化简方法。
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安排:8学时):§2.1 逻辑代数的基本概念§2.2 逻辑代数的运算法则§2.3 逻辑代数的表达式§2.4 逻辑代数的公式简化法第三章门电路本章介绍典型TTL集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典型TTL与非门主要外部特性(电压传输特性、输入特性、输出特性),OC门和TS门的图形符号及逻辑功能,及其正确应用的注意事项。
要了解典型TTL集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要求掌握典型TTL与非门主要外部特性(电压传输特性、输入特性、输出特性),熟悉一些主要参数,理解OC门和TS门的图形符号及逻辑功能,了解其正确应用及注意事项。
了解MOS门电路(特别是CMOS门电路)的构成,熟悉逻辑特性。
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安排:8学时):§3.1 概述§3.2 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开关特性§3.3 分立元件门§3.4 TTL集成门§3.5 其他类型的双极型集成电路§3.6 MOS集成们第四章组合逻辑电路本章主要介绍了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一些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如加法器、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等,以及半导体数码管的基本结构和引脚符号的含义,组合逻辑电路的竞争冒险现象。
数字逻辑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逻辑》教学大纲二、课程描述本课程为专业限定选修课,主要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本科低年级学生。
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设计方法,作为专业前导课程,为以后的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组成结构》及其他硬件类课程《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等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是为缺少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等先修课程的计算机与信息学科偏软类专业开设,其要求和难度略低于电子信息学科偏硬类专业,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应用和发展及逻辑代数等基本知识,重点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和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等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字逻辑电路设计能力。
另外,使学生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和现代数字系统设计方法,初步掌握运用EDA工具及硬件描述语言进行简单数字逻辑设计,紧跟市场和技术前沿。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相关实验训练,使学生具备如下能力:1、掌握基本的逻辑代数知识,能够运用物理知识理解二极管、三极管、集成逻辑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原理。
2、能够运用逻辑代数方法表达、求解和优化实际数字电路问题,3、能够分析小规模、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掌握各种逻辑门、基本触发器、中规模集成器件的功能及基本应用。
4、能够利用逻辑门、基本触发器、中规模集成器件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一定功能的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并进行优化。
5、能够应用专业EDA软件设计一定功能的数字系统,并能进行仿真和验证。
五、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支撑课程目标1)重点内容:数制和编码的概念,各种不同数制间的转换方法,二进制的运算及原、反、补码数的表示及转换,二-十进制代码(BCD 代码)。
难点内容:建立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概念,二进制的运算及原、反、补码数的表示。
教学内容:掌握数制及其转换,编码的概念,了解常用码的一些应用,熟悉数字编码的转换。
1.1数字电路逻辑设计概述1.2数制及其转换1.3二-十进制代码(BCD 代码)1.4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第2章逻辑函数及其简化(支撑课程目标1、2)重点内容:逻辑代数的各种表达形式,逻辑代数的三个规则和常用公式,逻辑代数的化简方法,卡诺图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逻辑》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描述
本课程为专业限定选修课,主要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本科低年级学生。
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设计方法,作为专业前导课程,为以后的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组成结构》及其他硬件类课程《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等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是为缺少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等先修课程的计算机与信息学科偏软类专业开设,其要求和难度略低于电子信息学科偏硬类专业,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应用和发展及逻辑代数等基本知识,重点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和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等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字逻辑电路设计能力。
另外,使学生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和现代数字系统设计方法,初步掌握运用EDA工具及硬件描述语言进行简单数字逻辑设计,紧跟市场和技术前沿。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相关实验训练,使学生具备如下能力:
1、掌握基本的逻辑代数知识,能够运用物理知识理解二极管、三极管、集成逻辑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原理。
2、能够运用逻辑代数方法表达、求解和优化实际数字电路问题,
3、能够分析小规模、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掌握各种逻辑门、基本触发器、中规模集成器件的功能及基本应用。
4、能够利用逻辑门、基本触发器、中规模集成器件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一定功能的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并进行优化。
5、能够应用专业EDA软件设计一定功能的数字系统,并能进行仿真和验证。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五、教学内容
第1章绪论(支撑课程目标1)
重点内容:数制和编码的概念,各种不同数制间的转换方法,二进制的运算及原、反、补码数的表示及转换,二-十进制代码(BCD代码)。
难点内容:建立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概念,二进制的运算及原、反、补码数的表示。
教学内容:掌握数制及其转换,编码的概念,了解常用码的一些应用,熟悉数字编码的转换。
1.1数字电路逻辑设计概述
1.2数制及其转换
1.3二-十进制代码(BCD代码)
1.4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
第2章逻辑函数及其简化(支撑课程目标1、2)
重点内容:逻辑代数的各种表达形式,逻辑代数的三个规则和常用公式,逻辑代数的化简方法,卡诺图法。
难点内容:简单逻辑命题建立逻辑函数的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逻辑代数基本定理、基本规则和常用公式,掌握用代数法和卡诺图法简化逻辑函数的方法,掌握由简单逻辑命题建立逻辑函数的方法。
2.1逻辑代数
2.2逻辑函数的简化
第3章集成逻辑门(支撑课程目标1)
重点内容:二极管与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TTL集成逻辑门的主要外部特性。
难点内容: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开关特性,TTL集成逻辑门的工作原理。
教学要求:了解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开关特性,掌握通用数字集成电路的分类,了解TTL 门的工作原理、主要外特性。
3.l晶体管的开关特性
3.2 TTL集成逻辑门
第4章组合逻辑电路(支撑课程目标3、4)
重点内容:组合逻辑电路概念、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全加器、编码器、译码器、数值比较器、数据选择器等常用组合逻辑功能器件,采用常用的小规模、中规模集成器件进行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难点内容:组合逻辑电路的冒险现象,产生冒险的原因,判断与避免冒险的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全加器、编码器、译码器、数值比较器、数据选择器等常见中规模组合逻辑器件的逻辑功能与应用,掌握采用小规模和中规模集成器件的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方法,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冒险现象以及如何避免冒险。
4.l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4.2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4.3组合逻辑电路的冒险现象
第5章集成触发器(支撑课程目标3、4)
重点内容:基本触发器、钟控触发器、主从触发器、边沿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功能特点,触发器逻辑功能的描述方法,触发器类型转换。
难点内容:钟控T触发器的空翻与主从J-K触发器主触发器的一次翻转现象。
教学要求:理解集成触发器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集成触发器功能的描述方法和脉冲工作特性, 了解不同类型集成触发器的转换方法。
重点掌握集成触发器的应用。
5.l基本触发器
5.2钟控触发器
5.3主从触发器
5.4边沿触发器
第6章时序逻辑电路(支撑课程目标3、4)
重点内容: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驱动方程、输入方程、状态转移方程、状态转移表、状态转移图和时序图,常用时序电路:寄存器、移位寄存器、同步计数器等。
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设计原则和一般步骤,采用小规模集成器件设计同步计数器,采用中规模集成器件设计任意模值计数(分频)器。
难点内容:小规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方法,采用中规模集成器件实现任意模值计数(分频)器的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小规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方
法,掌握采用中规模集成器件实现任意模值计数(分频)器的方法。
6.l时序逻辑电路概述
6.2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6.3时序逻辑电路设计
第7章VHDL与数字逻辑设计(支撑课程目标3、4、5)
重点内容:VHDL语言的基本结构、数据类型、语句和设计方法。
难点内容:可编程逻辑器件,现代数字系统设计方法,VHDL中的并行语句。
教学要求: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和现代数字系统设计方法,掌握运用EDA工具及VHDL 硬件描述语言进行简单数字逻辑设计。
7.1 可编程逻辑器件和硬件描述语言概述
7.2 VHDL 基本数据类型和运算操作符
7.3 VHDL中的顺序语句和并行语句
7.4 VHDL数字逻辑电路设计举例
六、教学安排
该课程每周2学时,16周,32学时为课堂授课教学时间。
实验实践单独设课,同时开设开放实验。
建议教学进度如下:
七、课内实验内容、要求及学时
没有课内实验,基础实验单独开设,VHDL实验通过开放实验开设。
请删除此黄色高亮。
如果有课内实验,请填写下表;如果没有,则删除下表,并用文字适当说明。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实践为辅。
课堂理论教学以多媒体课件为主,黑板板书为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能力的培养,以实际应用系统为例,提高理论教学实用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本课程开设Blackboard电子教学平台,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提交作业、讨论问题。
鼓励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在平时VHDL实验作业基础上进一步提高EDA设计能力。
九、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闭卷,平时作业、出勤、课堂情况,VHDL实验作业。
成绩评定标准:总成绩(百分制)=平时成绩×30%+VHDL实验×10%+期末考试成绩×60%。
十、教材及主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