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曾泳淮第三版答案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第三版)课后答案第四章

仪器分析(第三版)课后答案第四章
晶体膜电极以晶体构成敏感膜,其典型代表为氟电极.其电极的 机制是:由于晶格缺陷(空穴)引起离子的传导作用,接近空穴的可 移动离子运动至空穴中,一定的电极膜按其空穴大小、形状、电 荷分布,只能容纳一定的可移动离子,而其它离子则不能进入, 从而显示了其选择性。 活动载体电极则是由浸有某种液体离子交换剂的惰性多孔膜 作电极膜制成的。通过液膜中的敏感离子与溶液中的敏感离 子交换而被识别和检测。
解:已知
相对误差 % K i , j aji
n / nj
ai
100 %
将有关已知条件代入上式得: E% = 6×10-3 ×10-1/10-3 ×100=60%
11.某钠电极,其选择性系数KNa+,H+ =30. 如用此电极测定pNa等于 3的钠离子溶液,并要求测定误差小于3%,则试液的pH必须大于多 少? 解: 30 × aH+/10-3 < 0.03 aH+< 10-6
个电极电位恒定,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或浓度变化而变化的
电极作为基准,这样的电极就称为参比电极.例如,测定溶液pH时, 通常用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
3.为什么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欲测离子具有选择性?如何估量 这种选择性?
解:因为离子选择性电极都是由对特定离子有特异响应的敏 感膜制成. 可以用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来表征.
La 3F LaF 3
滴定时用氟离子离子选择性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 为参比电极,得到下列数据:
加入La(NO)3 的体积/mL 0.00 29.00 30.00 30.30 30.60 30.90 电动势/V 0.1045 0.0249 0.0047 -0.0041 -0.0179 -0.0410 加入La(NO)3 的体积/mL 31.20 31.50 32.50 36.00 41.00 50.00 电动势/V -0.0656 -0.0769 -0.0888 -0.1007 -0.1069 -0.118

仪器分析 第三版 答案(共176张PPT)

仪器分析 第三版 答案(共176张PPT)

答:
R=tR(2)tR(1) =1n( 1)(k)
1 2(Y 1Y2) 4
1k
分离度同时体现了选择性与柱效能,即热力学因素和动力学因 素,将实现分离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结合了起来.
第八页,共176页。
9.能否根据理论塔板数来判断分离的可能性?为什么?
答: 不能,有效塔板数仅表示柱效能的高低,柱分离能力发挥程 度的标志,而分离的可能性取决于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 间分配系数的差异.
当流速较小时,分子扩散 (B 项 ) 就成为色谱峰扩张的主要因素,此时应采用相对分子 质量较大的载气 (N2 , Ar ) ,使组分在载气中有较小 的扩散系数。而当流速较大时, 传质项 (C 项 ) 为控制因素,宜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载气 (H2 ,He ) ,此时组分在 载气中有较大的扩散系数,可减小气相传质阻力,提高柱效。
第九页,共176页。
10.试述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的含义,它对色谱分离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如下:
R=1 4
n(1)1 ( kk)
它表明分离度随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和k)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与色谱柱条 件(n改变)有关>
(1)当体系的热力学性质一定时(即组分和两相性质确定),分离度与n的平 方根成正比,对于选择柱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增加柱长可改进分离度,但 过分增加柱长会显著增长保留时间,引起色谱峰扩张.同时选择性能优良 的色谱柱并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也可以增加n,提高分离度.
(4)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即对沸点相同或相近的不同物质有尽可能高的分离能力. (5)化学稳定性好,不与被测物质起化学反应. 担体的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的含量可以越高.
第十二页,共176页。
12. 试比较红色担体与白色担体的性能,何谓硅烷化担体?它有何优点? 答:

仪器分析曾泳淮第三版答案

仪器分析曾泳淮第三版答案

仪器分析曾泳淮第三版答案【篇一:仪器分析论文】lass=txt>摘要:综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化妆品防腐剂、防晒剂中检测方面的应用,同时,介绍了分析所用的色谱柱、流动相、使用的检测手段以及样品的提取方法,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用于化妆品中防腐剂、防晒剂成分分析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化妆品添加剂防腐剂防晒剂引言现代色谱法从发明到现在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

实际上,早在古罗马时代,人们就将一滴含有混合色素的溶液滴在一块布上,并通过观察溶液展开产生的一个个同心圆环来分析染料与色素。

100多年前,德国化学家runge对古罗马人的这种方法作了重要的改进,使其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与定量分析能力,这项技术后来发展成为今天的纸上色谱技术[1]。

1971年科克兰等人出版了《液相色谱的现代实践》一书,标志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正式建立。

此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成为最常用的分离和检测手段,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医学、药物开发与检测、化工、食品科学、环境监测、商检和法检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2]。

从“sk-Ⅱ风波”、重金属危害到“皮肤鸦片”概念的提出,化妆品添加剂安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检测化妆品中添加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可同时分离检测多种添加剂,它具有测定范围广、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和自动化程度强等特点,已成为当今分析科研人员最常用的分析手段。

它能进行快速、灵敏、准确的测定,并可与其他分析技术联用,需要的样品量小,而且可配置不同的检测器,因此,hplc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多种防腐剂的同时测定(常见防腐剂结构参见文献[3])。

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析原理和特点1.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气相色谱和经典液相色谱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高压条件下溶质在同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的一种连续多次交换的过程,它借溶质在两相间分配系数、亲和力、吸附力或分子大小不同引起排阻作用的差别使不同溶质得以分离[4]。

分析化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思考题与习题1.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各会引起哪种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减免? 答:(1)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

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2)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

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3)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

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4)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

减免的方法:做空白实验。

(5)随机误差。

(6)系统误差中的操作误差。

减免的方法:多读几次取平均值。

(7)过失误差。

(8)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

减免的方法:做空白实验。

2解:因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mg 2.0±。

故读数的绝对误差g a 0002.0±=E根据%100⨯T E =E ar 可得 %2.0%1001000.00002.01.0±=⨯±=E ggg r%02.0%1000000.10002.01±=⨯±=E ggg r这说明,两物体称量的绝对误差相等,但他们的相对误差并不相同。

也就是说,当被测定的量较大时,相对误差就比较小,测定的准确程度也就比较高。

3解:因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mL 02.0±,故读数的绝对误差mL a 02.0±=E 根据%100⨯TE =E ar 可得 %1%100202.02±=⨯±=E mL mLmL r%1.0%1002002.020±=⨯±=E mLmL mLr这说明,量取两溶液的绝对误差相等,但他们的相对误差并不相同。

也就是说,当被测定的量较大时,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测定的准确程度也就较高。

5答::0.36 应以两位有效数字报出。

6答::应以四位有效数字报出。

7答::应以四位有效数字报出。

8答::甲的报告合理。

因为在称样时取了两位有效数字,所以计算结果应和称样时相同,都取两位有效数字。

9解:根据方程2NaOH+H 2C 2O 4·H 2O==Na 2C 2O 4+4H 2O 可知,需H 2C 2O 4·H 2O 的质量m 1为: g m 13.007.1262020.01.01=⨯⨯= 相对误差为 %15.0%10013.00002.01=⨯=E ggr则相对误差大于0.1% ,不能用H 2C 2O 4·H 2O 标定0.1mol·L -1的NaOH ,可以选用相对分子质量大的作为基准物来标定。

·仪器分析(第三版)课后题答案第五章.

·仪器分析(第三版)课后题答案第五章.

9.比较方波极谱及脉冲极谱的异同点.
解:充电电流限制了交流极谱灵敏度的提高,将叠加的交流正 弦波称为方波,使用特殊的时间开关,利用充电电流随时间很 快衰减的特性(指数特性),在方波出现的后期,记录交流极 化电流信号,而此时电容电流已大大降低,故方波极谱的灵敏 度比交流极谱要高出两个数量级.
方波极谱基本消除了充电电流,将灵敏度提高到10-7 mol.L-1 以上,但灵敏度的进一步提高则受到毛细管噪声的影响.脉冲 极谱是在滴汞电极的每一滴汞生长后期,叠加一个小振幅的周 期性脉冲电压,在脉冲电压后期记录电解电流.由于脉冲极谱 使充电电流和毛细管噪声电流都得到了充分衰减,提高了信噪 比,使脉冲极谱成为极谱方法中测定灵敏度最高的方法之 一.根据施加电压和记录电流方式的不同,脉冲极谱分为常规 脉冲极谱和微分脉冲极谱两种.
3.在极谱分析中,为什么要加入大量支持电解质?加入 电解质后电解池的电阻将降低,但电流不会增大,为什么?
解:加入支持电解质是为了消除迁移电流.由于极谱分析中 使用滴汞电极,发生浓差极化后,电流的大小只受待测离子 扩散速度(浓度)的影响,所以加入支持电解后,不会引起 电流的增大.
4.当达到极限扩散电流区域后,继续增加外加电压,是 否还引起滴汞电极电位的改变及参加电极反应的物质在电 极表面浓度的变化?
10.在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中,用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S2-, 以 悬汞电极为工作电极,在-0.4V时电解富集,然后溶出:
(1)分别写出富集和溶出时的电极反应式.
(2)画出它的溶出伏安图.
解: (1)电极反应式: 富集: S2- +Hg - 2e =HgS↓ 溶出:HgS + 2e = S2- + Hg
解:极谱分析中,由于滴汞电极的电位受外加电压所控制, 所以当达到极限扩散电流区域后,继续增加外加电压,会引 起滴汞电极电位的改变.但由于滴汞电极表面待测离子浓度 已经降低到很小,甚至为零,而溶液本体中待测离子尚来不 及扩散至极化电极表面,所以不会引起电极表面待测离子浓 度的变化.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分析方法是不能用于分离复杂样品的?A.溶剂萃取法B.渗析法C.薄层色谱法D.毛细管电泳法答案:D2.下面哪个陈述是对气相色谱法错误的?A.适用于挥发性高的化合物B.决定分离度的因素是柱温C.分离过程靠扩散进行D.检测器的选择对样品分析有很大的影响答案:B3.以下哪组色谱法属于相对比较保留性的?A.化学发光/毛细管电泳B.气相色谱/薄层色谱C.液相色谱/电泳D.毛细管电泳/高效液相色谱答案:C二、判断题1.确定性分析是利用一定方法对待分析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答案:正确2.滴定分析方法主要是用于高精度测定试剂浓度。

答案:正确3.毛细管电泳法可以用于分离各种弱极性物质。

答案:错误三、问答题1.什么是补偿法?补偿法也叫外推法,是利用反应物的反应进行补充(或外推)分析结果达到达到更加准确的目的的一种分析法。

利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或其他方法进行测定物液体流程中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效应的过程中引起的各种误差。

可以改善试剂取样、环境温度、液量计量不准确等问题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2.对于几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如何进行对比分析?需要对比的几种分析方法,应在保持分析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进行实验,获得结果后,计算相应指标,如准确度、精确度、重复性、检出限等指标,并综合评价。

不存在绝对优劣之分,而需要结合实际问题及样品特征进行选择。

四、综合题某化工厂需要通过分析某种原材料的萘含量来测试该原材料的质量,考虑到追求高精度的同时,要兼顾经济性。

下面列举了测试的几种方法,请分别给出优缺点分析并推荐最佳测试方法。

1.HPLC法优点:分离度高,适用范围广,相对准确,并能同时多组分分析。

缺点:设备复杂,维护难度大,费用高昂,需要试剂及耗材支持。

2.红外光谱法优点:快速,简单,可同时检测多组分,试剂消耗小。

缺点:不够精准,精确度约为HPLC法的1/10,样品加工难度大。

仪器分析 第三版 课后答案

仪器分析 第三版 课后答案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习题答案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借助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

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载气系统:包括气源、气化净化和气体流速控制部件。

除去水、氧等有害物质,使流量按设定值恒定输出。

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气化室。

作用时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

色谱柱和柱箱:包括温度控制装置。

作用是分离样品中的各组分。

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放大器、检测器的电源控温装置。

从色谱柱流出的各组分,通过检测器把浓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过放大器放大后送到数据处理装置得到色谱图。

记录及数据处理系统:将检测到的电信号经处理后,并显示。

3.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比减少,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答: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因为分配系数只与组分的性质及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性质有关。

所以:(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相比减少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小,(4)相比增大,是否会引起分配比的变化?为什么?答:k=K/β,而β=V M/V S,分配比除了与组分,两相的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比有关,而与流动相流速,柱长无关.故:(1)不变化,(2)增加,(3)不改变,(4)减小5.试以塔板高度H做指标,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解:提示:主要从速率理论(vanDeemerequation)来解释,同时考虑流速的影响,选择最佳载气流速.P13-24。

(1)选择流动相最佳流速。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第三版答案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第三版答案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第三版答案【篇一:仪器分析第五版习题及答案】/p> 1、主要区别:(1)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2)化学分析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仪器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3)化学分析只能用于组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仪器分析还能用于组分的结构分析;(3)化学分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准确度高,适合于常量组分分析;仪器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测量准确度稍差,适合于微量、痕量及超痕量组分的分析。

2、共同点:都是进行组分测量的手段,是分析化学的组成部分。

1-5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区别:分析仪器是实现仪器分析的一种技术设备,是一种装置;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组分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联系:仪器分析需要分析仪器才能达到量测的目的,分析仪器是仪器分析的工具。

仪器分析与分析仪器的发展相互促进。

1-7因为仪器分析直接测量的是物质的各种物理信号而不是其浓度或质量数,而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某种确定的关系,且这种关系还受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的影响。

因此要进行组分的定量分析,并消除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对测量的影响,必须首先建立特定测量条件下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定量分析校正。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2-1光谱仪的一般组成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引入系统、检测器、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

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光源:提供能量使待测组分产生吸收包括激发到高能态;单色器: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采集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样品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可以充当样品容器的作用;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方式输出。

2-2:单色器的组成包括:入射狭缝、透镜、单色元件、聚焦透镜、出射狭缝。

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入射狭缝:采集来自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透镜:将入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行光;单色元件: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聚焦透镜:将单色元件色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出射狭缝:采集色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2-3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的折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曾泳淮第三版答案【篇一:仪器分析论文】lass=txt>摘要:综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化妆品防腐剂、防晒剂中检测方面的应用,同时,介绍了分析所用的色谱柱、流动相、使用的检测手段以及样品的提取方法,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用于化妆品中防腐剂、防晒剂成分分析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化妆品添加剂防腐剂防晒剂引言现代色谱法从发明到现在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

实际上,早在古罗马时代,人们就将一滴含有混合色素的溶液滴在一块布上,并通过观察溶液展开产生的一个个同心圆环来分析染料与色素。

100多年前,德国化学家runge对古罗马人的这种方法作了重要的改进,使其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与定量分析能力,这项技术后来发展成为今天的纸上色谱技术[1]。

1971年科克兰等人出版了《液相色谱的现代实践》一书,标志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正式建立。

此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成为最常用的分离和检测手段,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医学、药物开发与检测、化工、食品科学、环境监测、商检和法检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2]。

从“sk-Ⅱ风波”、重金属危害到“皮肤鸦片”概念的提出,化妆品添加剂安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检测化妆品中添加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可同时分离检测多种添加剂,它具有测定范围广、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和自动化程度强等特点,已成为当今分析科研人员最常用的分析手段。

它能进行快速、灵敏、准确的测定,并可与其他分析技术联用,需要的样品量小,而且可配置不同的检测器,因此,hplc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多种防腐剂的同时测定(常见防腐剂结构参见文献[3])。

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析原理和特点1.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气相色谱和经典液相色谱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高压条件下溶质在同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的一种连续多次交换的过程,它借溶质在两相间分配系数、亲和力、吸附力或分子大小不同引起排阻作用的差别使不同溶质得以分离[4]。

1.2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从分离原理上讲,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经典液相色谱法没有本质的差别,但由于它采用了新型高压输液泵、高灵敏度检测器和高效微粒固定相,因而使经典的液相色谱法焕发出新的活力。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现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分析速度、分离效能、检测灵敏度和操作自化方面,都达到了与气相色谱相媲美的程度。

其优点概括如下:采用高效微粒固定相使色谱分离效能大大提高;采用新型高压输液泵使分离时间大大缩短;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使仪器的检测灵敏度大大提高;由于hplc具有高柱效、流动相可以控制和改善分离过程的特点,故其选择性高。

2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由高压输液系统、迸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记录仪系统等五大部分组成[5]。

其基本的工作流程是:贮液罐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人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一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

2.1高压输液系统高压输液系统由溶剂贮存器、高压输液泵、梯度洗脱装置等组成。

其中高压输液泵可分为恒压泵和恒流泵。

对高压输液泵的要求是:泵体材料能耐化学腐蚀。

通常采用普通耐酸不锈钢或优质耐酸不锈钢;能在高压下连续工作。

通常要求耐压40 mpdc-50mpdcm能在8h—24h连续工作;输出流量范围宽;输出流量稳定,重复性高。

2.2迸样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口、注射器和进样阀等,它的作用是把分析试样有效的送入色谱柱上进行分离。

液相色谱的进样方式有利用,进样器与微量注射器进行停留进样,利用天通阀进样,以及利用计算机控制的自动控制定量阀自动进样。

2.3分离系统分离系统包括色谱柱、恒温器和连接管等部件。

色谱柱包括柱管和固定相两部分。

柱壁材料有玻璃、不锈钢、铝、铜及内壁光滑的聚合材料的其它金属。

一般色谱柱长10 cm一50 cm,内径为2mm~6 mm,柱形多为直形,柱温一般为室温或接近室温。

2.4检测系统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检测器主要用来监视经色谱柱分离后的组分随淋洗液流出的浓度变化,所描记的图形用于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因此,要求检测器应该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宽、适应范围广、对流量和温度的变化不敏感等特性。

常用的检测器为紫外吸收检测器(uvd)、折光指数检测器(rid)、电导检测器(ecd)和荧光检测器(fd)。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没有通用检测器,实际应用时按需要和结合各种检测器的特点进行选择应用。

3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化妆品分析中的应用3.1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防腐剂分析中的应用进入21世纪,科学与技术水平飞速发展,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不断更新,化妆品的研制和开发越来越多的融入高科技的含量,以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

随着精细化工、分子生物学、高新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化妆品的科技内涵也随之提升,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防腐剂是一类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微生物造成的腐败变质,从而延长产品保质期的添加剂。

为防止化妆品变质及控制皮肤上的有害微生物,延长产品寿命,化妆品中常常添加防腐剂。

化妆品中的防腐剂通常不是单独存在,而是根据其结构特性,由集中防腐剂按一定的比例配合而成。

防腐剂虽然对抑制和杀灭化妆品中的各种细菌有良好效果,但对人体也有潜在的毒副作用,因此,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规定了其使用限量[6]。

目前,国内外对化妆品中防腐剂的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滴定法、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7-12]。

分光光度法多用于原料分析, 例如4- 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适用含有羟基化合的定量。

滴定法主要用于季胺盐类防腐剂的定量。

气相色谱法在用于测定含有羟基和羧基等极性物质时, 一般需经过甲基硅烷化、衍生化后再用气相色谱定性,定量。

因此, 在防腐剂检测中受到一定限制。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因为防腐剂大多是大分子有机物, 并且有紫外吸收特性, 最适于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该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

本文使用phenom enex 柱, 以磷酸二氢钠一乙腈为流动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苯甲酸、苯甲醇、苯氧乙醇、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甲基异噻唑啉酮、2- 溴- 2- 硝基丙烷-1, 3- 二醇、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等防腐剂。

实际样品测定结果防腐剂名称检出率(% )含量范围(% ) 甲基异噻唑啉酮--2 - 溴- 2 - 硝基丙烷- 1, 3- 二醇 1. 8 0. 053 ~ 0. 088 甲基氯异噻唑啉酮 --苯甲酸8. 4 0. 005 ~ 0. 153 苯甲醇27. 2 0. 003 ~ 0. 372 苯氧乙醇12. 7 0. 004 ~ 0. 247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65. 0 0. 002 ~ 0. 263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21. 5 0. 002 ~ 0. 252 对羟基苯甲酸异丙酯 -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46. 5 0. 002 ~ 0. 375 对羟基苯甲酸异丁酯2. 3 0. 004 ~ 0. 010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11. 2 0. 002 ~ 0. 029 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

[13]从防腐剂的结构和相关资料,可发现大多数防腐剂结构相似,这给测定带来了困难,它们都只有一个或两个苯环,无较强的刚性平面,光谱性质主要在紫外区吸收而大多数无荧光。

故现在所用的主要是紫外检测器,限制了灵敏度的提高,需要寻求灵敏度高的检测器。

hplc用于化妆品中防腐剂检测时大多数采用反相c18柱,常用的流动相有甲醇一四氢呋喃---水、甲醇---水、乙腈---水和甲醇---醋酸---水等。

对于hplc法同时测定多种防腐剂的研究,工作集中在选用合适的色谱柱和检测器及提高方法的灵敏度方面[14]。

3.2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防晒剂分析中的应用防晒剂即紫外线吸收剂, 是化妆品中的添加剂, 能吸收紫外线中引起人体皮肤产生急性皮炎及皮肤灼伤的中波紫外线(280~320nm ) 和使皮肤产生黑色素沉着的紫外线(320~ 400nm ) [ 15]。

在化妆品中加入防晒剂是近几年来世界化妆品发展的趋势。

这类防晒剂可分为两大类: 紫外线吸收剂和紫外线屏蔽剂。

吸收剂是其自身对uvb 区、uva 区的紫外线有较强的吸收性能, 能够减少或完全吸收紫外线。

屏蔽剂是根据反射或散射的原理, 把紫外线挡住。

结果都是使紫外光不直接照射到皮肤表面, 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吸收剂本身对人体有副作用, 易对皮肤产生刺激, 使皮肤过敏、产生光敏反应, 引起红疹、皮肤发炎、变黑等[16 ]。

姚孝元等[17]系统研究了我国防晒化妆品中紫外线吸收剂使用量,追踪统计分析1996年一2002年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2263份国产和进口防晒化妆品中常用的8种紫外线吸收剂:4一甲氧基肉桂酸一2一乙基己酯、4一二甲氨基苯甲酸一2一乙基己酯、水杨酸一2一乙基己酯、3一(4一甲基亚苄基)一d—l一樟脑、羟苯甲酮、2一苯居苯并咪唑一5一磺酸、1一(4一特丁基苯基)一3- (4一甲氧基苯基)丙烷一l,3一二酮、2一羟基一4一甲氧基二苯甲酮一5一磺酸的使用量。

一种好的分析方法应能一次测定产品中存在的所有紫外吸收剂的含量且用的试剂应对人体和环境没有危害。

现在发展的方法中最多的是姚孝元等同时测定11种。

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在同一条件下同时测定国家规定的2l4种紫外吸收剂。

流动相主要为甲醇一四氢呋喃一水一高氯酸、磷酸氧二钠一甲醇、乙腈一甲醇一水、甲醇一水等体系。

仅有chisvert a等使用无害的乙醇一水一醋酸作为流动相实现了防晒剂绿色分析。

检测器使用的是紫外检测器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还可以发展其他的检测器来提高灵敏度和降低检测限,如大力发展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化学发光以及激光诱导荧光等检测器联用等技术。

4小结hplc分析法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和自动化强等特点,是相对较成熟的方法,对防腐剂、紫外吸收剂的测定已取得较大的进展。

目前报道用于hplc的检测器主要有紫外、荧光、电化学和化学发光。

紫外检测器是最常用的检测器,灵敏度较低,难以适应化妆品中低含量防腐剂、抗氧化剂检测,从而不可避免地对样品进行多次萃取或预先通过固相小柱进行富集后方可进行检测,步骤繁琐耗时;荧光检测器对于无荧光发射的化合物的测定则需进行柱前或柱后衍生,过量的衍生试剂对测定产生很大该干扰;电化学检测器的电极使用重复性较差。

从近1o年国内外色谱分析法的发展看,科研工作者都在寻求一种简便、快速、准确和灵敏度高且能同时测定多种物质的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hplc-ci)、液相色谱--质谱等联用技术以及微流控芯片技术有望在化妆品的微量成分分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