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乡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3篇

乡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3篇

乡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3篇乡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第1篇行政村位于乡北4公里处,辖、积善村2个自然村。

全村共有291户,822人,其中五保户6人,低保户104人,特困家庭5户。

全村劳力483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285人。

村xxxx3人,村党小组5个,共有党员53人。

全村有耕地2507亩、林地2450亩、草地2571亩。

水浇地966亩,机井13眼,全部为管灌,以蔬菜、甜菜种植为主。

20__(请自填)年人均收入2200元,是20__(请自填)年省级重点贫困村。

一、村土地流转现状目前,该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形式为转包和出租,均为外出务工农户与村留守种植农户之间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到20__(请自填)年底,全村土地经营权流转188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75%,流转土地农户183户,占全村总农户数的63%:其中较大宗土地经营权流转3起,流转土地农户32户,占流转土地农户17.5%,流转土地面积320亩,占流转耕地17%;其余为农户之间零星的土地经营权流转。

二、村种植专业合作社规划及运行情况20__(请自填)年初,村支部书记组织村里种植大户、回乡创业能手等人,在三家种植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了"建鑫种植专业合作社联社"。

合作联社通过积极争取县土地综合治理资金支持,建60平米育苗大棚10个,铺设膜下滴管。

目前共接收入社农户35户,入社农户基本为村留守种植农户,共流转土地1247亩。

采取自愿入股的形式,每亩交纳股金500元,合作联社统筹建设育苗棚,购买化肥、农药等。

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集中连片种植,统一管理、销售,收益分红,风险共担,调动了部分有想法,想致富的农民积极性,给全村种植户做了表率,能够有效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并增加农民收入。

合作社形式的土地的流转,对土地进行平整和水、电、路、沟的综合整治,以及高效农业设施的引入,对土地的投入不断加大。

同时打破了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促进该村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迈进。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五篇)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五篇)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五篇)(篇一)近期,根据县委维稳办《关于对农村承包土地私自流转引发不稳定问题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乡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乡辖7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2137户,农业人口7202人。

**年末,全乡实有耕地面积8235亩,占总面积的2.4%,其中:承包田面积1767亩,承包地面积6468亩。

各村耕地面积情况:富厚村1002亩,富和村1421亩,富强村986亩,富康村1664亩,双江村1058亩,五星村669亩,赵院村1435亩。

根据调查统计,全乡有16户村民将承包土地流转给他人,涉及57人,土地面积67.39亩。

流转原因主要是举家搬迁、缺乏劳动力、投亲靠友等多种因素。

二、土地流转的特点我乡的土地流转呈现出以下特点:(1)大部分是农民相互间自发流转。

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大多为口头协议,不申请、不登记、不报告,一般是形成事实了,村、组才知情,缺少契约和约束。

(2)部分农户全家离开当地从事二、三产业,或到经济条件好的地方生活,将自己的房屋出售,一并把土地转让给耕地少人口多的农户耕种。

(3)流转形式单一。

全乡土地流转基本上为转包、转让,没有能代表土地流转向高效设施农业或现代农业方向发展的。

(4)土地转包、转让价格不一,土地年租金一般以农产品实物折算,一次性转让的土地转让费也因地理位置、土地质量等级等各不相同。

三、存在的问题**乡私自流转土地的情况大多发生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前,有少数已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通过变更土地承包证将流转程序合法化。

而没有变更承包证的,基本也已约定成俗,多年来很少产生争议。

全乡因为流转行为不规范,出现矛盾纠纷的有2件,一件是赵院村五组叶映茂与叶映沛关于土地及赡养老人等方面的纠纷,一件是富康村五组李从珍与李翠莲涉法涉诉土地纠纷。

这两件较为典型的案例,具体情况是:1、**年4月,叶映沛之女叶淑芳以“农村边界纠纷多,政府部门不作为”为主要内容信访至县委书记信箱,我乡进行调查处理发现,反映的赵院村五组土地争议问题,实际是叶淑芳的父亲叶映沛与其大伯叶映茂买卖房屋并流转承包土地后发生的遗留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接下来是为大家收集的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范文(一)一、全县土地流转总体情况和主要特点我县现有耕地面积57万亩,其中水田42万亩,旱土15万亩。

20**年全县耕地流转面积11.27万亩,涉及农户6.5万户,占耕地总面积的 19.77%。

耕地流转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流转形式多样化。

目前,全县耕地流转主要以转包、出租、入股、转让等形式为主。

其中转包3.3万亩,占29.3%;出租6.8万亩,占60.3%;互换0.8万亩,占7.1%;入股0.23万亩,占2%;转让及其它形式0.34 亩,占3%。

股份合作、招标承包、一次性出让等新的流转形式正在探索之中。

水市镇水市村唐义成承包本村320余亩耕地,用于发展烤烟和粮食生产。

清水桥镇平三村欧阳迪文自有耕地13亩,长期转包耕地368亩,短期转包耕地200亩,种植粮食580亩。

太平镇坪石头村欧阳植竹长期转包耕地5000亩,短期转包耕地1000亩,种植粮食1800亩。

2、流转范围不断拓宽。

流转的土地由水田扩展到了林地、旱地、渔塘等,土地流转对象由原来的本村内进行,扩展到外村、外县、甚至外省,经营主体从单户转向合作社,经营从种粮为主转向发展粮食与优质高效农业并重。

20xx年全县850户种粮大户经营耕地面积45895亩,其中:流转面积6100亩,托管面积19876亩,代耕代种面积57469亩;全县10个种粮合作社经营耕地面积 5605亩,其中:流转面积3500亩,托管面积1300亩,代耕代种面积751亩。

3、流转效果初步显现。

一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全县流转的土地中,80%用于发展烤烟、粮食、蔬菜、生猪、工业原料林、中药村、油茶、水果等优势产业,做到了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通过土地流转,清水桥镇、水市镇、保安乡、太平镇等乡镇新增烤烟种植面积千亩以上,进一步巩固了烤烟的主导地位。

关于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时期内由一方转让给另一方使用的行为,是农村土地经营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目标。

为了了解当前土地流转的情况,本文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调研目的及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分析土地流转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农民、土地流转经营主体和相关政府部门为主要对象。

二、调研结果分析1.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据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土地流转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流转土地面积和流转方数均有所增加。

在流转土地面积方面,中小规模流转占绝大多数,大规模流转相对较少。

在流转方数方面,农户、合作组织和企业都是土地流转的主要参与方。

2.土地流转的问题与挑战调研发现,土地流转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民对土地流转理解不足,缺乏流转意识,存在抵触情绪。

其次,土地流转主体之间缺乏信任,流转合同履约问题较多。

再次,土地流转市场不够规范,交易环节中存在不合理的中介费用。

此外,土地流转后的农田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三、政策建议基于调研结果1.完善土地流转政策。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理解和认同,鼓励农民参与流转。

同时,加强对土地流转主体的培训,提高流转合同的履约能力。

2.建立土地流转市场。

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监管,规范流转合同和中介机构行为,降低中介费用。

同时,推动土地流转市场信息公开和透明,提高交易效率。

3.加强农田管理。

对流转后的农田进行统一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田的土壤质量、水文保持等环境条件,提高农田产出。

4.鼓励土地流转与农业生产相结合。

支持土地流转主体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结论:土地流转在推动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政策和建立规范市场,可以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的发展,实现农村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一、引言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经济中土地资源在合法、有偿、有保障的前提下在农民之间进行转让、租赁或合作经营等方式使用的一种现象。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农村土地流转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二、调查方法为了了解农村土地流转的情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了省的五个村庄作为样本,并对村庄的农户进行调查。

三、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1.流转方式多样化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土地租赁、土地承包外,还有土地转让、土地入股等方式,这些方式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2.土地流转规模不一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土地流转的规模在不同村庄之间有所差异。

一些村庄土地流转规模较小,只是少量的土地进行流转,主要是为了形成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而一些村庄土地流转规模较大,农民之间通过流转大片土地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态度我们还了解到,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态度各不相同。

一些农民表示支持土地流转,认为这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收入,并且减轻了他们个人的劳动强度。

而另一些农民表示担忧,他们担心土地流转会导致他们失去土地、失去保障,使其生计难以为继。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土地流转经营规模不足我们发现,一些农户在土地流转经营上规模较小,难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建议政府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技术指导与资金支持,推动农户形成规模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2.土地流转合同关系不明确在一些村庄中,土地流转合同的起讫时间、租金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条款并不明确,容易造成合同争议和诉讼。

建议政府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管理,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的订立和执行。

3.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了解不足我们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不足,影响了他们对土地流转的合理判断和决策。

建议政府通过宣传、培训等途径加强对农民的政策宣传,提高他们对土地流转的了解程度。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五篇)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五篇)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五篇)(篇一)为全面了解近年来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分析土地流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4月中旬,根据政协腾冲市委员会**年工作计划,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农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深入到界头、固东、曲石、腾越、清水等5个乡镇,以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近年来,我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

截止**年3月,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8.7万亩,占承包耕地合同总面积66.7万亩的13%。

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及创意农业。

从土地流转的期限看:10年以下的29985.1亩,占34.5%;10年以上的57014.9亩,占65.5%。

从土地流转的形式看:转包8574亩,出租60568亩,互换6606亩,转让3952亩,股份合作6691亩,其他形式609亩。

从土地流转方向看:流入企业41209亩,占47.3 %;流入合作社2487.5亩,占2.9 %;流入大户22416亩,占25.8 %;流入家庭农场10261亩,占11.8%;农户间流转10626.5亩,占12.2 %。

从土地流转规模看:流转面积在100亩以下的经营户1677户21150亩;100亩以上的87户65850亩。

其中:100—499亩66户,500—999亩8户,1000—9999亩10户,10000亩以上3户38475亩。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各自特色的流转示范典型。

主要模式有:“公平模式”:曲石镇公平社区以党总支为引领,将一家一户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农户以土地入社,合作社再以水田每年每亩500市斤、旱地每年每亩436市斤的稻谷将11300亩土地流转给云南禾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以发展银杏采叶林、南方红豆杉采叶林种植,同时发展林下生态鸡、生态肉牛养殖、林下中药材种植,打造现代高标准农林业旅游观光示范园。

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篇(可供参考)

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篇(可供参考)

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篇(篇一)按照市委安排,市政协组成了以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才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就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期间,调研组先后到县(市)区实地考察了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召开了多次专题研究会,外出到安徽省潜山县、河南省商丘市等地学习考察,现形成此报告。

一、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经验我市共辖1175 个行政村,现有耕地面积820 万亩, 家庭承包耕地面积681 万亩。

xx 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为355 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53%,比上年同期增加95 万亩,流转面积位居全省首位。

在全市流转的355 万亩土地中,有组织地进行土地流转186 万亩,其中,流转给农民合作社1 11.6 万亩,家庭农场35 万亩,整村流转31个。

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的主体。

农民合作社流转面积占有组织流转面积的60%,家庭农场占有组织流转面积的19%,其中,经营20 0 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全市达到了281 家。

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

主要体现在: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促进了土地加速流转。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高度重视,年初专题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吴野松、市长孙轶亲自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中心工作来抓。

市农委就土地流转工作专门下发了两个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突出了工作重点,在每个县(市、区)分别选择一个乡(镇)进行土地确权试点。

调兵山市土地流转工作抓得早,xx 年就召开了全市土地流转工作会议,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 3 个专业合作社给予了每社5 万元的奖励。

铁岭县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土地流转对接会议,召集各村干部、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进行了土地流转供需对接。

xx 县、调兵山市政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合作社解决了资金和晾晒场地等问题。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篇四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篇四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篇四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篇四)结合农村“三大合作”专题调研,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农村土地流转”的专题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土地流转基本情况的分析截止**年5月,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累计147972亩。

占全市承包面积26.14%。

其中,近5年土地流转面积78750亩,占土地流转面积53.21%。

(一)对近5年土地流转情况的分析:共涉及到136个村、2788个组、38055个农户,涉及集体“四荒”地面积17510亩,土地流转金总额3693.4万元,平均每亩流转金469元。

1. 按流转形式分。

转包19688亩、出租35688亩、互换1938亩、入股15923亩、其他5513亩;2. 按流转年限分。

5年以下的面积18900亩、5-10年的面积21262亩、11-15年的面积19875亩、16年以上的面积18713亩。

3. 按流向分。

流入城镇居民18人、面积6200亩,流入本地农户4896户、面积47950亩,流入外地农户13户、面积5500亩,流入工商企业16家、面积19100亩(外资企业1家,1700亩)。

4. 按用途分。

全部都是用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是土地流转以出租为主,面积最多,占近5年土地流转总面积45.32%。

二是出租年限5-10年的较多,占近5年土地流转总面积27%。

三是流入本地农户的面积最多,占近5年土地流转总面积60.89%。

(二)我市土地流转的特点 1. 政策导向影响流转速度。

2002年,全市当年土地流转面积32282亩,比2001年增加了近2万亩,原因是当时粮油价格低、税费负担重,影响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20xx年,农业税取消后,农民种田积极性提高,土地流转速度减慢,甚至出现“回流”现象。

**年以来,高效规模农业和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发展为土地流转增添了新的动力,土地流转速度加快,截止**年5月,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47972亩,创历史新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党的^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将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作为党在农村的基本土地制度。

三十多年的实践表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 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农业的 发展。

但是,伴随着城镇化不断演进、农民工规模化转移和 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刻变革,土地承包双层经营体制的时代局 限性逐步显现出来。

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创新 土地经营机制,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途径,已是现代农 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近期,通过征集数据、召开座谈会 和深入部分重点乡镇实地查看等形式, 对##市农村土地流转 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市共辖##个行政村,现有耕地面积 ##万亩,农业人口 ##万户、##万人,人均耕地##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 ##市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 土地流转相 对较少。

进入新世纪以来, 由于受传统种植业经济效益下降、 大量其他, 乍专让,互换J 租骯 2. 7 流幕幷式所占比钢% rd 7Z2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等因素影响,## 市土地流转开始步入活跃,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纵观近年来##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主要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流转面积逐年温和攀升。

五年来,## 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和流转比例一直呈现温和上升趋势,从2005 年的##亩、占耕地面积的4.8% ,逐年攀升至2009 年的##亩、占耕地面积的##% 。

进入2010 年后,这种攀升势头仍在持续之中。

(二)流转形式多样并存。

在流转形式上,主要以转包为主,互换、租赁、转让等其他形式为辅。

在全部流转土地面积中,采取转包形式的为## 亩,占比##% ;采取租赁形式的为##亩,占比##% ;采取互换形式的为##亩,占比##% ;采取转让形式的为##亩,占比##% ;采取其他形式的为##亩,占比##% 。

而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流转价格多为200 —1000斤小麦。

(三)流转主体趋于多元化。

受市场经济机制的调节,土地流转范围已由原来的亲戚,本村、本镇成员之间不断向外扩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返乡创业人员、城市居民、农业技术人员、市外甚至省外人员等多种市场主体纷纷积极参与到## 农村土地流转中来,多元化参与趋势十分明显。

(四)流转土地用途多为种植粮食作物。

据统计,土地流转后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为##亩,占比##% ;用于种植经济作物的为##亩,占比##% ;用于养殖业的为##亩,占比##% ;其他用途的##亩,占比##% 。

(五)流转规模与农民务工结构具有较高关联度。

调研中发现,凡是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数量较多且从事稳定职业的乡镇,由于农民从土地解放相对彻底,因而土地流转较为活跃;反之,则土地流转规模较小;土地流转规模和当地农民务工结构高度相关。

如##市西部##等乡镇,外出从事防水工程、劳保用品等行业的农民较多,农户家庭收入以二、三产业收入为主,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小,土地流转步子较快;而东部大部分乡镇外出人员多为打小工、打短工,收入低且不稳定,对土地的依赖性强,土地流转相对较少。

(六)流转状况不均衡。

目前,##市##乡##镇##个办事处中,除## 已无农地可供流转外,其余乡镇(办事处)均有农地可供流转。

但乡镇(办事处)间流转状况不均衡,流转比例区间分布不平滑。

仅有 2 个乡镇流转比例高于20% ,8 个乡镇(办事处)流转比例区间在10% —20% ,9 个乡镇(办事处)流转比例低于10% 。

其中,流转比例最高的为##镇,达57.63% ;流转比例最低的为##镇,仅为##% ,前者是后者的54.37 倍;从规模分布上来看,仅## 等乡镇(办事处)具有200 亩以上的规模型流转,多数乡镇流转规模多在200 亩以下,个别乡镇100 亩以上的规模型流转甚至为零。

二、取得的成效总体来看,农村土地流转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优化配置农村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六个促进”:一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序流动,使土地经营权向大户、农业企业集中,打破了过去传统单一种植粮食作物的局面,渔业、林业、畜牧、经济作物种植并举,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空间,农业效益大幅增加。

如## 三个行政村通过土地流转,连片集中耕地##亩,建成了##花卉培育基地,年销售花木产值##万元,实现利润##万元。

二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使更多的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或外出打工,在实现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办事处近60% 的成年劳动力能从土地中解脱出来务工经商办企业,其中25% 的劳动力实现外出就业;## 办事处1210 户流转土地的农户中,有1565 人从农业领域转向非农领域就业,全家外出务工经商325 户。

三是促进了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土地流转促使土地向种田能手和优势板块基地集中,向农产品生产企业集中,有利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优势特色农业;另一方面,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集聚了土地、资金、市场等资源,给农业注入了新的社会资源、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催生了一批懂知识、会技术,头脑灵活、思路开阔的新型农民,实现了农村人力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如##镇##等人合伙购置的大型农机械,种类齐全,数量庞大,耕种收能力可满足半个镇的需求。

而且他们注重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查阅、发布农业信息,着力发展订单农业,有力地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四是促进了农民增收。

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放手从事二、三产业,其务工收入加上国家政策补贴、土地流转收益比单一种田收入高出20% 以上。

如##转出土地用于花卉种植,转出户除每年每亩可获得相当于1200 斤小麦的租金外,还可到花卉基地打零工,每天收入30—50 元;##建成了200 多亩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转出土地的男劳动力组建了建筑队、搬迁队,每人每年可收入 1 —2 万元。

五是促进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通过土地流转,农村土地连片开发得以实现,使农民初步认识到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好处,因而自发组织起来,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握指成拳”,规模经营。

如##等人成立的汾河湾农业合作社,制度完善,运作规范,共流转土地3800 多亩,已初具现代农业公司雏形,被河南大学经济学院耿明斋教授盛赞为“所见过的最具标本意义的农民组织”,并将其确定为专项课题研究基地;##村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种植、供种、供肥、供药、收购、加工,现已发展农户35 户、种植烟叶123 亩,有效抵御了市场风险,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目前## 市已成立各类合作社138 个,成员达3600 多户,社员股金达到 1.2 亿余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约 1.9 万余户,合作社统一销售农产品8100 多万元。

六是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通过规模型土地流转,过去零星分散的地块得以集中耕作,田间地头引发的土地纠纷隐患得以消除,有效地促进了邻里和睦及社会和谐,基层干群对此感受较深,反映很好。

三、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不解放。

长期以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农民恋土情结较为严重,认为只要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保障,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撂荒弃耕,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

有的农民虽外出务工但不放弃土地,担心失业又失地,生活没保障,因而不愿意转;近年来,国家取消农业税,而且不断出台支农惠农政策,有些农民认为种粮还是有小利可图,且生活自在,因而不舍得转;有的转出方租金或承包费期望较高,转入方不能接受,或有的土地边远、土地零碎转不出去,因而不容易转;在城中村和城郊村,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加快,农民对土地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不少农户想获得短期高额收入,因而不急于转。

二是引导不到位。

在调查时发现,部分村干部甚至乡镇干部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土地流转是农户自己的事,应由农户和业主自由协商,对其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疏于管理,从而影响了土地流转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是流转不规范。

目前,土地流转多为农户间自发进行,土地流转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较明显,多数乡镇(办事处)农户自发流转面积比例在70% 以上;许多流转土地没有建立稳定的流转关系,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大部分通过私下口头协议,签订合同的比重仅为30% 左右。

即便有的签订了书面合同,也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如流转合同标的不明、没有流转期、没有违约补偿办法、权利义务界定不明,导致承包费兑现难而引发纠纷。

这种随意流转一方面容易引起纠纷,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另一方面,造成了承包者的短期行为,使得承包者没有长期保障,不肯对土地作较多投入和对水利设施进行妥善维护。

四是机制不完善。

目前##市土地流转尚处于自发阶段,缺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还没有形成市场化运作的土地流转机制。

除##两乡的村级流转服务组织建设率为100% ,少数几个乡镇建设率为30% 左右外,大多数乡镇(办事处)建设率为空白。

中介组织和市场机制的缺位,往往出现农户有转出土地意向,却找不到合适的承租方,而需要土地的人又找不到有承包地的出让者,“有田无人种”和“有人无田种” 现象并存,总体上处在自发、分散、无序状态。

五是政策不配套。

长期以来,农民的生老病死都仅仅依附于土地,农村养老、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解决看病、上学、养老等问题,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对待,对于流转土地存在后顾之忧。

由于社会保障政策不配套,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不会降低,特别是部分年龄较大的农民,尽管已经没有精力和能力经营好承包地,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影响了土地有效流转。

四、对策土地流转被称为第三次土地革命,是新时期推动“三农” 工作,促进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此,下一步我们将把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提上议事日程,在坚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不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途径、新办法。

(一)强化宣传,引导流转。

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重要意义及政策法规,提高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意义和作用的认识,消除他们的顾虑,克服无所作为、放任自流的思想,形成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的共识,营造流转氛围,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加快群众进城务工经商步伐,盘活农村土地资源。

(二)培植典型,加快流转。

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培植典型大户或经济合作组织作引导。

选择永丰、贾岭等基础较好的乡镇先行土地股份制试点,由农村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牵头,村组协调,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鼓励农户先行兑出部分耕地,作为股权入股,然后实行土地资源重组,由农村合作组织(或村委)统一发包和管理,所得收益实行股份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