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从中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丰富智慧和奋进力量

2021年第6期理论建设NO.6.202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丰富智慧和奋进力量张全省(宝鸡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宝鸡721016)摘要: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治党治国治军的伟大智慧和力量,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丰富智慧和奋进力量,既是增强在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念的必然要求,也是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现实要求。
我们要用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鼓舞斗志、凝聚力量;用党在实践中创造的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砥砺品格,再创明天的辉煌。
关键词:党的百年历史;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奋进力量;伟大智慧中图分类号:D23;D2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767(2021)06-0007-07收稿日期:2021-11-2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体间互动研究”(20XDJ013)作者简介:张全省(1960—),男,陕西西安人,教授,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在建党百年之际,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在全党全国人民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中共中央及时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体现了党牢记初心使命、继往开来的自信和担当。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创造了辉煌的重大成就,蕴含着巨大精神宝藏,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历史经验和伟大智慧,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从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丰富智慧和奋进力量,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现实要求。
工作中学史力行心得体会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有幸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学习和工作,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
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学史力行”的重要意义,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深刻领悟党的初心使命通过学习党史,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要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二、坚定理想信念学习党史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断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始终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始终做到对党忠诚、对党的事业忠诚。
三、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党史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政治素养。
在工作中,我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严守党的纪律,做到廉洁自律。
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通过学习党史,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需求,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在工作中,我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五、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
学习党史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如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等。
在工作中,我要始终坚持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通过学习党史,我深刻体会到了“学史力行”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领导干部干部要读点历史”体会

学习“领导干部干部要读点历史”体会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领导干部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组织中的核心力量,承担着决策、管理和指导的责任。
然而,领导干部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和良好的思维能力。
而历史作为人类经验的总结,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领导干部为什么要读点历史以及读历史对他们的意义。
首先,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自身。
历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久远的历史通过一些事件和人物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人性、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让我们能够审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领导干部不仅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更可以认知到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角色定位。
他们可以借鉴历史上的成功和教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行为模式。
只有深入了解历史,领导干部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为组织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
其次,历史有利于培养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
历史教给我们的一个重要经验是,每个人的生活和事业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种事件和决策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通过研究历史案例,领导干部可以培养长远的眼光和战略思维,了解问题的根源和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的变化和风险。
历史是经验的宝库,其中蕴含着大量关于决策和管理的智慧。
领导干部可以通过研究历史中各个领域的成功和失败案例,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原因,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效能。
再次,历史可以帮助领导干部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人类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在历史的演进中逐渐形成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研究,领导干部可以了解到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找到自己所信奉的核心价值观,并将其与组织和社会的需要相结合。
领导干部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在严峻的政治环境和媒体审视下保持定力和方向感,需要对历史中的伟人典范和伟大理念有所了解和学习。
最后,历史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国有企业如何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向历史寻经验、求规律、探未来,增强斗争本领、强化责任担当、弘扬革命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面临的新课题。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回望“本来”,水电四局是中国水电行业的领跑者,一直走在国内水电工程施工的前沿,开创了水电梯级开发施工的先河,引领着筑坝和机电安装的方向,是“中国水电”攀上世界巅峰的主要贡献者,是我国水电能源建设事业的骨干和功勋企业。
水电四局自1976年进驻青海、植根服务青海45年,在青海省承建了龙羊峡、李家峡、公伯峡、拉西瓦、积石峡、纳子峡、黑泉水库、引大济湟、北川河综合治理、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浩门水库、国庆水库、班多鱼道及生态放水工程等20多项水利水电工程;承建、参建了马平高速公路、平大公路、西宁南绕城高速公路、玉树囊谦公路、加西公路、海东高铁新区、青海省村级扶贫光伏项目、青海省锡铁山矿区风电场二期(50兆瓦)工程、玉树灾后重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水电四局是持续多年的青海省利税大户、企业50强。
展望未来,水电四局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牢固树立起行业领跑者应有的骄傲自豪与责任担当,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再出发、再展雄风。
如今,党史学习教育为水电四局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力量,为启航新征程,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精神动力。
国有企业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哪些力量水电四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三个必然要求”“六个进一步”“三个深刻领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学史崇德,赓续精神葆本色——从党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学史崇德,赓续精神葆本色——从党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学史崇德,赓续精神葆本色——从党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学史崇德是一种优秀的传统,它反映了我们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历史的博大性。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史崇德依然保持着它的价值和意义,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和提供精神动力。
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有着众多崇德向善的先辈和领袖,他们的奉献和精神成为了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典范。
下面,我将通过党史中的案例来探讨学史崇德的意义和可贵之处,以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其激励作用。
第一,学史崇德是一个延续传统和弘扬优良的行为。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崇德向善一直是受人们推崇的理念。
我们的先辈们深信,只有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并且实践其中的精神,才能成为自律、勤勉、勇毅的人。
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许多崇德向善的先辈和领袖都是通过学习和实践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成长起来的。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是学习并践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人,他们在学习中赢得了勇敢、谦虚、正直、坚毅等德行,这些又都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品行。
第二,学史崇德是一种锤炼意志和培养气质的方法。
学习党史、中华民族文化和优秀人物的故事,还包括各个时代的先进事迹,可以对我们的心理和意志进行一种有效的锻炼。
学习中,我们需要面对和学习各种各样的事例,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经验及教训,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接受挫折和逆境,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处理矛盾和情感的一些能力。
例如许多时期的英勇斗争、刻苦奋斗、不畏强暴,以及一些艰难的选择和人生转折点上的果断,这些让我们看到了人的特质、意志力和品格的锤炼和培养。
此外,我们还能通过该种方式锤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克服困难,达到更高的境界。
第三,学史崇德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总结经验和发掘智慧。
历史不断地向我们提供经验和教训,而我们只有通过学习和总结才能发掘它的更大意义。
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升华和发展,避免重蹈覆辙。
领会贯彻《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心得体会

领会贯彻《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党史基本内容、党的历史结论、党的历史经验、伟大建党精神贯通起来,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做好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党史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党员干部当弘扬赶考精神,学好党史必修课,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在“学”中汲取“信仰力量”。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百年党史生动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光辉历程,涌现出一大批信仰坚定的革命者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实际行动诠释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党员干部要在“学史明理”中汲取“信仰力量”,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情追寻历史足迹,深入探析理论渊源,深刻把握时代发展脉络和走向,坚定不移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在“思”中深化“为民初心”。
党史是为人民奋斗、为人民奉献的历史。
无数共产党人所付出的一切努力、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
无论是狱中写下《清贫》的方志敏、以“潜绩'’默默奉献的谷文昌,还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的焦裕禄、“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等,都在用实际行动回答着“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党员干部要在“学史崇德”中检视“赤子之心”,深刻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内涵意蕴,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力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史教育学习内容 重温历史 激发使命担当

党史教育学习内容重温历史激发使命担当党史教育学习内容重温历史激发使命担当党的历史是党员和干部进行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重温党史,可以深入了解党的历史发展、党的先辈们的奋斗经历和伟大成就,进一步增强对党的认同和对党的信任,同时也能够激发我们的使命担当和责任意识,更好地履行党员的使命和责任。
下面将围绕党史教育学习内容,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深入了解党史,增强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党史教育学习内容是党员干部进行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通过系统学习党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辈们为了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民族独立,为了追求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我们要重点关注党的初心和使命,在今天的复杂社会环境下保持共产主义思想的纯洁性和正确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重温党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重温党史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党的历史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力量的教科书,通过研读和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在经验上找到解决当今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历史,了解到党的领导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始终保持乐观和坚定的信心,不断总结经验,勇往直前。
我们要在学习中理解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将其与实际相结合,切实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
三、激发使命担当,践行党员责任重温党史能够激发我们的使命担当和责任意识。
在学习党史中,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自己是党的一名党员,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责任。
我们要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党的宗旨和原则,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增强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要勇于担当,勇于负责,不管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还是在重要的决策岗位上,都要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
总之,党史教育学习内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深入了解党史,我们能够增强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素养,汲取历史智慧和力量,更好地贯彻党的宗旨和理论。
读史,是智慧的事

读史,是智慧的事作者:太华王锦栋来源:《领导之友》2012年第02期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
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求学时期也曾说过:读史,是智慧的事。
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读史,可以学习和借鉴历史上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明了衰乱之世的深刻教训,进而增强干好事业的智慧和能力。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一贯倡导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要善于运用历史知识洞察未来。
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学习中国近代史,会使我们明白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革命的道路,为什么选择了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翻开中国近代史,我们会看到曾经创造出五千多年光辉灿烂文明的中国在近代所遭受的巨大屈辱和苦难。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政治上独立自主、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在发现了中国这块“鲜嫩的大块肥肉”后,就像一群饿狼一样疯狂地扑了过来。
英国帝国主义首先以罪恶的鸦片战争迫使腐朽的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和其他不平等条约,强占中国的领土,掠夺中国的财富。
从此以后,世界上众多的大小帝国主义国家,窥视到清政府的软弱可欺,争先恐后地发动侵略战争。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土地上制造的民族危机,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觉醒,增强了全民族的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和他们的先进分子、志士仁人勇敢地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启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斗争的崭新阶段。
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奋起革命,用鲜血和生命筑成了国家和民族的脊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员干部要从中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8日 11 版)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进程的真实记录,是中国文明与发展的经验智慧的“百科全书”。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强调要学好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中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营养,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将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智力支撑。
吸收灿烂的历史文化有助于提高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丰富完备,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相比。
这些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闪烁着思想的光芒,凝聚着智慧的力量,蕴藏着道德的精髓,形成了强大的生命力。
灿烂的历史文化是滋润我们文化素质的营养“母体”。
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精华,蕴含着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哲学思想和科学人文精神,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和文化背景。
它以经典文献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如《论语》、《孟子》、《孙子兵法》、《左传》、《吕氏春秋》、《易经》、《资治通鉴》……人生之真谛、万物运行之玄妙、事物发展之必然蕴含其中,每读一本就是享受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它又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对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予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毛泽东的智慧和思想就是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之中。
从《毛泽东选集》中可以看到他引用过几十种典籍。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向毛泽东学习,继承祖先留下的极其丰厚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灿烂的历史文化是熏陶我们道德人格的精神家园。
中国历史文化中积蓄着道德文明的力量,中华民族道德观融入中国人心灵深处,并成为民族延续的精神支撑。
我们倡导遵守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及个人品德等,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构成要素,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涵盖的内容。
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一定的历史文化继承性,是对两千多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孝悌、忠信、智勇、礼让、和善等,都是历代传承的道德信条。
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凸显出了超越时代的道德属性。
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历史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汉使苏武饮雪吞毡、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逐而赋《离骚》、司马迁忍辱而作《史记》等等,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刚强坚毅、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党员干部要从中华民族高尚的精神追求中获得启迪与激励,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
借鉴丰富的历史经验有助于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与水平
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历史,包含着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多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这些经验与教训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印证了历史的成功与失败。
借鉴历史经验就是要将它化作工作的智慧与动力,落实在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上。
丰富的历史经验是把握全局科学决策的“教科书”。
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历史经验积累的过程,中国历史的每一页都记录着立国兴邦、安身立命的经验之道。
“半部《论语》治天下”即为经验之谈。
邓小平十分重视学习历史和借鉴历史经验,指出“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他把了解和懂得历史看作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借鉴了历史经验,我们就能站在历史高度,开阔胸襟,把握全局,深化对国情、党情、民情的认识,使决策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我们就能用深远的历史眼光观察问题,使思路更具穿透力,更富预见性,使我们的决策避免出现短期行为与急功近利的现象;我们就能辩证地认识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主动而从容地解决矛盾和问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将不利局面整改为有利局面。
丰富的历史经验是开辟坦途避免弯路的“指南针”。
我党几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毛泽东当年高度评价郭沫若撰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要求在解放区重印这篇文章,目的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他还希望大家看看《三国志》中的《郭嘉传》,遇事“要与各方面去商量”而反对少谋武断、优柔寡断。
我们一方面要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开拓创新,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从中获得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在危机和失败中不气馁,在成功和胜利时不骄傲。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受住“四个考验”,防止“四个危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把握科学的历史规律有助于坚定信仰与启迪人生
读史明智,知古鉴今。
学习历史是为了认识和把握事物规律,掌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胡锦涛强调:“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
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
”充分了解历史才能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把握规律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在历史荣辱的认知中坚守人生的信仰与价值。
翻开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每一页都浸染着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屈辱磨难,承载着中国人民感天动地的奋斗情怀。
通过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我们就会明白一个道理:落后就会挨打,国民就受屈辱;富强才能自立,国民才有尊严。
通晓了这段历史,我们才能清楚地回答走什么路,用什么思想理论指导,由哪个阶级哪个政党来领导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等重大问题。
党员干部不能迷失自我,要透过复杂的社会现象,认识事物发展的本质,从历史规律中把握走势,在各种思想、文化、利益的交锋中增长智慧,自觉按照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坚守自己的政治信仰。
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在历史兴替的醒悟中选择人生的道路与事业。
历史上朝代的兴衰、政权的更替、文明的砥砺、社会的演变,都融汇在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之中。
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我们才能从灵魂深处醒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书写下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90多年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三件历史性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遇,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
我们要牢牢把握这段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特别要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中获得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