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构建高职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2019年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的 , 少 数 量 分 析 作 为 依 据; 评价 指标 的量 化 缺 乏 科 学 依 据 , 多 根 2 模 糊 层 次 综 合评 判 模 型 缺 各 大
课 堂教 学 评 价 内容 的确 定 和 指 标体 系 的构 建 建 立 在 广 泛 的 调查 、 访 谈 基 础 上 , 过 对 教 育 专 家 、 秀 教 师 、 部 负 责 人 、 生 进 行 调 查 通 优 系 学
0 引言
当前 我 国 高等 职 业 教 育 正 处在 高 速 发 展 的 阶段 。 师 课 堂 教 学 质 教 和 访 谈 , 步 确 定 了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评 价 内容 主 要 包 括 教 学 素 质 、 学 初 教 量受 到社 会 各 方 面 的极 大 关 注 , 了 提 高教 学 质 量 , 高 职 院 校 普 遍 为 各 内容 、 学能 力 、 学效 果 教 教 加强 了课 堂 教 学质 量 的管 理 。 教学 评 价 作 为 高 职 院校 加 强 教 学 管 理 , 四个方面。 目前 , 职教 学 评 价 一般 由教 务 部 门 和督 导 部 门牵 头 , 高 增强 教 学 质 量 的 自我 监 控 , 高 教学 质 量 的 重 要 手段 已越 来 越 多 地 受 提 成立教学评价小组 , 评教、 学两个角度通过学生 、 导组专家 、 从 评 督 同 到人 们 的关 注 。 立 科 学 、 范 、 效 的 高 等职 业 教 育 教 学质 量评 价 体 建 规 有 行 教 师针 对 教 学 整 体过 程 进 行 评 价 . 根据 教 学 进 程 提 出 具 体 的指 导 意 系 , 提 高 教学 质 量 的 现 实 需要 。 是 目前 , 师课 堂 教 学 质 量评 价 存 在 一 教 见, 确保 教 学 活 动 有 序地 进 行 。 些 问题 ,如 各 评 价 指 标 的 权 重 往 往 是 由少 数专 家 根 据 经 验 直 接 拟 定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对那些 不能直 接 量化 的指 标 在模 糊 定 性 评 判 的 基础上进 行定 量 , 且 汇 总求 和 的方 法 , 并 即根据 评 价者对 评价 指 标体 系末 级 指标 的模 糊 评 判信 息 , 用模糊 数学运 算方 法对评 判信 息从 后 向前 运 逐级 进行综合 , 至得 到以隶属 度 表示 的评 判结 直 果 , 将隶属 度 值 视 为权 重 , 加 权平 均值 以确 并 求
l 2
标, 第 项评 语 的隶 属度 , 即人次 /总人数
表 2 学 生评 价 指 标 、 重 及 模 糊 判 断 结 果 统 计 表 权
在 A. 中求 各 指标 在 各 等级 的隶 属度 , 到 得 各指 标 的模糊 判断 子集 :
Rl l ( 1,r ,r3 1,r ) rl l l,r4 1 2 5 R1 = ( 2,r2 2 ,r4 2 ) 2 rl 2 ,r3 2 ,r 5 R1 3 ( 3,r2 3 ,r4 3 ) r1 3 ,r3 3 ,r 5
( 、 师 素质 及 能力 ( 、 学方 法 ( )和 U )教 U )教 教 学效 果 ( s 共 5项. U) “为每个 一级 指标对应 的 二级 指标 j各个 指 标都 有 相 应 的权 重 , 级 指 . 一
1 模 糊 综 合 评 判 法
模糊综 合评 判法就 是利用 模糊 数 学 的方法 ,
建立 评语 集 ( . = { ( 1 、 ( 2 、 ) V 优 V ) 良 v ) 中
( ) 及 ( ) 不及 ( ) . 、 、 }
末级指标利用模糊 量表进行判 断所得 到的被评价 者在这一指标各 等级上 的相对分数. 以 为例 , 学 生对某位教师教学 中教学 态度 的各项指标 的模糊
Oc .2 l L O0 Vo. 9 No 5 12 .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_丁家玲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_丁家玲

第56卷 第2期2003年3月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Wuh an U 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V ol.56.N o.2Mar.2003.241~245 ●教育学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Ξ丁家玲,叶金华(武汉大学教务部,湖北武汉430072)[作者简介]丁家玲(19692),女,湖北荆州人,武汉大学教务部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职员,主要从事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价等研究;叶金华(19622),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教务部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

[摘 要]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针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模糊性所采用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可以在专家知识和主观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方法尽可能地删除主观成分,合理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可以利用科学的定量手段刻画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定性问题,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得到较好的融合,克服了原来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从而提高了模糊综合评判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客观公正性。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模糊评判;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图分类号]G 40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828(2003)022*******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内容。

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对于引导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但是,如何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量化综合评判却是一个困难而又值得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极为重视,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这对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高尚道德情操和较强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教师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教师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

分为类或层, 每类按单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得到一个 评判结果, 再对所得的单级评判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即可得到最终结果.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的步骤是: ( 1) 对因素集合 U 按属性划分为若干子集. 设 U
= { U1, U2, , Un} , 划分 U = { U1, U2, , Uk} , 且满
k
# 足 Ui = U, Ui ∃ Uj = , i % j . 第二层次因素子集 i= 1
, ak ) ( 这里 k = 4) 和 A i ( ai1 , ai2 , , aini ) , ( i = 1, 2, 3, 4) ( 这里 ni 均为 4) . 其次, 用二层次综合评价模型, 计算结构性指标 U i ( i = 1, 2, 3, 4) 的综合评价向量 B = A R. 评语集 V = { v1 , v2 , v3 , v4 } , v1 表示优秀, v2 表示合格, v3 表示基本合格, v4 表示不合格. 取评语 v j 相应分值, 用模糊向量单值化方法, 即可计算出被 评教师的综合评分值. 2. 1 确定准则层权重
根据专家意见, 用 AH P 方法将分别确定出主准 则层、子准则层各评价准则的重要程度排序.
用 1 ~ 9 标度, 通过两两比较, 建立正互反判断 矩阵, 再由特 征根法计 算出主准 则层( Ui 对目标 层 U) 的 权 重 向 量 为 A = ( 0 4011, 0 3587, 0 1713,
2005 年第 3 期
B
∋ 3
=
A3
R
∋ 3
=
( 0. 0831,
0. 4313,
0. 4313, 0. 4) ,
B
∋ 4
=
A4
R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安全评价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安全评价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安全评价摘要:通过对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的安全管理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所构建的递阶层次模型对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结合实例给出了应用模型进行评价的步骤和方法。

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的安全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简单易行,具有可行性和指导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安全;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我国高职院校办学规模近年来不断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

为适应大规模招生教学需要,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也不断扩大建设规模,增加实验人员,增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随之而来的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问题也变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如何加强对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国家和集体财产保护,而且也关系到对参与实验实训活动的师生生命安全的保护。

因此,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影响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安全的因素分析,进而按照层次分析法形成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

由于影响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安全的因素发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模糊数学理论则能够很好地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且它已经在可靠性设计及决策和失效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等领域得到很好的验证。

因此,本文首先对实验实训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并会产生风险的各个因素分析;然后采取专家打分的方式获得分析数据;最后按照模糊数学理论进行评价。

通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确定哪些因素是较重要的因素,可以在今后的实验实训安全管理中更加重视。

一、影响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安全的因素分析(一)人的因素人的因素是指实验实训中参与的人员因素,主要表现为参与实验实训的师生员工的思想不重视安全、精神注意力不集中、实验实训技能及知识缺乏等。

具体体现为实验实训课教师的安全意识淡薄,未能真正重视实验实训安全,对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从而由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发生。

(二)物的因素物的因素是指实验实训时使用的仪器仪表设备、特种设备、压力容器、水源、电源、热源等。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构建高职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构建高职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构建高职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作者:宋维君,陈松,仰枫帆,张艳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10期摘要:传统的评价体系是通过定量分析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机制存在着很大的主观片面性,不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此,本文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复杂性及其评价指标模糊性,提出采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技术建立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模型中各项指标的权重,以实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克服了传统评价体系主观性,相信一定程度上会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和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高职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80-02一、绪论面对国内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任务,社会对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师职业素养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原有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明确当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组成,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论文综合应用了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和对偶加权三种方法,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中,既注重了专家意见,同时又采用次序两表、等距量表等方法减少了专家意见的主观偏差。

由于该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并对所确定的权重进行严密的一致性检验,避免了传统的量化计分考核的弊端,提升了对教师考核的公平、公正和科学性。

该模型适用于对高职教师职业素养的考核测评和教师绩效考核测评等,因而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基于模糊综合理论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采用文献检索法、层次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调查咨询法等,经过多次的修正,最终确立了针对高职院校教师所需素质标准的指标体系,为了便于对教师的素质进行综合评价,该指标体系是一个递阶层次结构,它有4层:第1层为目标层,教师职业素质,第2层为主因素层A,第3层为子因素层B,第4层为子因素层C。

基于AHP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在高职高专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基于AHP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在高职高专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随 着我 国高 等 教育 改 革 的 不 断深 入 ,如何 提 高教 育 教 学 质量 , 培养 高素 质 人 才 , 已成 为 高教 界
共 同关 注 和探 讨 的 问题 。教 学 质量 反 映 一个 学 校
的办 学水 平 和实 力 。随着社 会 的发展 , 求人 才培 要 养方 案 不 断更 新 完 善 ,对 教 师教 学 质 量 的要 求 也 在不 断 发 展提 高 。 教育 教 学 质 量是 高 等 教 育发 展 的核 心 , 师 教学 质 量 的好 坏 , 系到 学 校 的 生存 教 关 与发 展 。因此 , 立 一 套切 合 实 际 、 应 时代 发 展 建 适 需求 、 学完 善 的教 学 质量 评 价 体 系 , 激 励 教 师 科 对 认 真 做 好教 学 工 作 , 化教 学 过 程 , 高 教 学管 理 优 提
专教 师 工作 的现 状 , 出教 师 教 学过 程 中 的特 色 、 找 优点和不足 , 以适 应 人 才培 养 方 案 的不 断 完 善 , 达 到提 高 教 学质 量 的 目的 。为 保证 高等 学 校 内部 教 学质 量评 价体 系 的科学 性 和适应 性 , 必须 遵循 以下 原 则 :)目标 性 原则 ; ) 1 2 科学 性 和 可行性 相 结合 的 原则 ; ) 态 性原 则 ; ) 展性 原 则 ; ) 与性 原 3动 4发 5参 则; 1 6 过程 控制 性 原则 . 2综 合评价 方 法简 介 A HP的基 本 思 想是 :研究 大 系 统 的第 一步 就 是 研 究其层 次 性 。 因为任 何 系统都 可 以在 空 间和时 间上 进行 逐级 分解 , 分成 次 级 , 次级 的系统 , 次 形成 个 金字塔 式 的树状 层 次结 构 . 而 反映 出 系统 的 从 本 质 特征 , 这样 才有 利 于分 析和决 策 。1AH 2 P法 的 1 应 用 步骤 如下 : 1 明确 问题 , 立层 次结 构 图 。 ) 建 2 建 立判 断矩 阵 。 )

模糊评判法在高校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模糊评判法在高校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公理 1Ps@} . o { _1
公理 2Ps0 =0 o { } .
公理 3 ( ) O 中的任意集合 {.,o{ A } s iA) p A}PsN; _ u { j. p
定义 一 定义 二
空 间。

假 设 @为前 3条公 理 , 称 为可 能性 测度 。 则 假设 @为非空 集 ,( 表 示 @的幂集 。Ps 可能 性测 度 , 三 元组 ( p O)Ps称 为 可能 性 p@) o是 则 @,( ,o) 个集 合 A的必 要 性测 度定 义 为对立 集合 不 可能性 。
足Ui =U,i i 。 uNu =串
收 稿 日期 :08—1 —1 20 1 8
作者简介 : 国(98 )男 , 赵树 17 , 河北成 安人 , r一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教师 。

5 ・ 2
第 2 卷第 1 2 期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表 1 学质量评价指标体 系 教
20 年 3 09 月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得到该层次各指标相对于上一层 次准则 的相对权重, 最终得到指标在整个 体系中的 权重 。利用层次分析法方法确定权重系数 的步骤见参考文献[ — ] 1 3。 3建立各因素( ) 指标) 的评分可信度函数 在模糊 理论 中 ,o{ 描述 了事 件 A发 生 的可 能性 [ 。假 设 @为非空 集 ,( 表 示 @的幂 集 。 PsA} 4 】 p@)
定义三 假设( p@ ,o) @,( )Ps是可能性空间 , A是幂集 pO 中的一个元素 , () 则称 N eA _l PsA } e{ } — o{o为事 件 A的必要 性 测度 。

定 义四 假设 ( , ( )Ps 是 可能性 空间, @ P @ ,o) A是幂集 P @ 中的一个元素, 称 C { } () 则 r 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构建高职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
体系中的应用
、绪论
面对国内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任务,社会对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高职教师职业素养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原有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明确当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组成,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论文
综合应用了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和对偶加权三种方法,在高
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中,既注重了专家意见,同时又采用次序两表、等距量表等方法减少了专家意见的主观偏差。

由于该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评价指标体系和权
重,并对所确定的权重进行严密的一致性检验,避免了传统的量化计分考核的弊端,提升了对教师考核的公平、公正和科学性。

该模型适用于对高职教师职业素养的考核测评和教师绩效考核测评等,因而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基于模糊综合理论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采用文献检索法、层次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调查咨询法等,经过多次的修正,最终确立了针对高职院校教师所需素质标准的指标体系,为了便于对教师的素质进行综合评价,该指标
体系是一个递阶层次结构,它有 4 层:第 1 层为目标层,教师职 业素质,第2层为主因素层 A 第3层为子因素层B,第4层为
子因素层C 。

主因素层A 由职业道德、知识素养和职业能力三个 维度组成。

本文采用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如表
1 所示。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与定量指标是并存的, 而 且评价对象差异很难分明, 建立评价指标的关键在于解决上述问 题。

美国加利福尼亚贝克利大学 L.A.Zadeh 创立的模糊数学理 论,客观的描述了能力差异过渡的不分明状态, 避免非黑即白的 极端效应。

运筹学家T.L.Saaty 发明的层次分析法,又名AHP 法, 为定性问题做定量分析提供了简洁实用的方法。

简言之就是把复 杂问题层次化, 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 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 分组成递阶层次结构。

以此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 有效的将定性 与定量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学形式表达。

可行性。

因此,本文采用AHP 法和模糊综合理论来建立高职院校 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 为了反映各指 标的重要程度,对各项指标需要赋予不同权重值。

本文采用 AHP
法与对偶加权法, 首先由专家对不同指标利用对偶加权例表得指 标的重要性排序。

再综合每一位专家的不同排序为次序量表资
料,用公式转换成等距量表来比较指标的顺序及差异程度。

查正态分布表,将P 值转换为Z 值,把各评价指标之间的Z 值转 换成比例,调整后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值。

最后对指标进行排序, 得到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表如表 1所示。

表中的权重均通过了一致
性检验。

三)高职教师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为了能对高职教师职业素养做出比较科学、准确的评价结
这些现代的手段, 有助于提高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客观性和 然后
论,就要解决教师的综合素质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多层次的因素,并且有些指标难以量化的问题。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解决了评价指标难以量化与模糊性的评价因素等问题。

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主因素层A)、二级指标(子
因素层B)和三级指标(子因素层C),因此,采用三级别模糊
综合评价的方法。

从一项指标出发进行评价,来确定评价对象对评价等级的隶
属程度。

假设,由N个人组成的专家组,对综合素质指标体系中的第i 项指标进行评价,其中有nj 个认为属于等级j ,则有:
rij=nj/N , ■ nj=N,其中i=1 , 2, 3…..m , (m为评价指标数);
j=1 , 2, 3……n,(n为评价等级数)。

rij表示评价对象的第i 项素质(指标体系中的第i 项指标)经过专家的综合衡量后,认为属于第j 种等级的可能程度。

同理,可以得到某项指标的各个因素在评价等级上的隶属程度所组成的矩阵,即单因素评价矩
阵:R=r11 r12 .... r1nr21 r22 ..... r2n rn1 rn2 ... rnn
则,单因素综合评价向量为:
B=W?R={V,1W2••…}r11 r12 r1nr21
r22 ... r2n ........... r n 1 rn2 ... r nn={b1 , b2, bn} 单因素综合评价得分为
F=B?VT={b1,b2,bn}?{V1 , V2,……Vn}T=・bi?Vi 采用同样方法,可以得到一级综合评价向量为:
B=W?R={V,1W2••…}?b11 b12 ……b1nb21
b22 ... b2n ........... bn1 bn2 .... b nn
一级综合评价得分为
F=B?VT={b1,b2,bn}?{V1 , V2,……Vn}T=・bi?Vi
三、结论
采用本文介绍的高职教师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借助Access 数据库和Visual Basic 6.0 软件平台,本项目组构建了基于模
糊综合评价法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系统》。

通过对部
分高职院校的实践,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及相关参数的设定,
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评价是比较客观、全面和公正,减少
了传统评价标准的主观因素,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较科学
评价。

教师的评价体系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基础、关键和最终
目标,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职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相信会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稳定
教师队伍,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良性的、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系列研究内容之一,基金项目名称: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高职院校
教师职业素养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编号:2010SJD880014并且
得到2013 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国际化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资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