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常见病肺炎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方法
甲鱼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

2023年第10期 27渔业渔政·甲鱼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沅江市农业农村局 李翠英0.04%的碳酸氢钠合剂,进行全池泼洒;还可用1%~3%的氯化钠溶液洗浴,洗去甲鱼体表的霉状物。
4.疖疮病 甲鱼感染该病后,体色会有变化,一些部位出现疖疮状增生物。
一般当气温在20~30℃时均可发病,高温期易发。
温室养殖的全年可发该病。
室外养殖多发生于3—10月,5—8月为发病高峰期。
该病在闷湿天气或养殖密度大、水质条件差的养殖池塘易发,一般发病率为20%~50%。
发病症状:患病甲鱼身体变黑,活动力下降,背甲、腹甲、颈部、四肢、裙边等部位长出疖疮。
患病的甲鱼食欲减退,消瘦,头只伸不缩。
防治方法:一是用50~60毫克/升生石灰水全池泼洒2次,每隔5天1次,或用季胺碘盐溶液(0.2毫克/升)浸洗,白天让甲鱼在湿润河沙上晒背数小时,然后移至阴凉1.细菌性败血症 又称红底板、红脖子,水质不良、饲料突然变更等应激因素,均可成为细菌性败血症的诱因。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甲鱼行动迟缓,反应迟钝、厌食,常钻入泥中不动,随后颈部、腹甲充血,出现红斑,体色变黑,腹甲布满红斑,有斑块状腐皮出现。
防治方法:一是泼洒含氯消毒剂,可选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二溴海因、强氯精等;二是用鳖治灵1号,剂量为每千克甲鱼15克,每天喂2次,连续喂5~7天;三是注射硫酸链霉素(20万国际单位/千克),然后隔离饲养,若3天后未见效可再注射1次。
2.烂脚病 是工厂化养殖中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病害,不但病情长,而且难以治愈,即使治好了也会留下疤痕而影响销售。
发病症状:发病甲鱼活动减少,反应迟钝,食欲下降甚至停食,脚面糜烂变质,严重的脚爪脱落,四肢呈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四脚肿胀,失去爬行能力,死亡时多趴在食台边沿或池角,解剖可见肝肿大并呈灰白色。
防治方法:一是采用合理的饲养模式,工厂化养殖时最好采用采光棚无沙叠板晒台式,采用晒背台可使鳖栖息在水上,减少与水中病原物的接触时间,增加光照晒背的时间,预防烂脚病;二是放养时一定要肥水下塘,养殖池的肥水中有丰富的生物饵料,减少对甲鱼的刺激,稳定水体,使甲鱼在活动时不易破损体表;三是养殖管理中不要大换水,每次调水时,换水量应不超过池水的1/3。
养殖甲鱼场的常见瘟疫防治方法

养殖甲鱼场的常见瘟疫防治方法随着人们对于甲鱼美味的追求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甲鱼养殖业蓬勃发展。
然而,在养殖甲鱼的过程中,养殖户经常会面临各种瘟疫的威胁,这对于养殖户来说是一大挑战。
为了防止和控制瘟疫的发生和传播,养殖甲鱼场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养殖甲鱼场的常见瘟疫防治方法。
1. 定期消毒甲鱼场的定期消毒是防止瘟疫传播的关键措施。
养殖户应定期对养殖设施、养殖水源、饲料和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剂可以选用环氧乙烷、高锰酸钾、次氯酸钠等。
消毒时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浓度和方法,并避免对甲鱼造成伤害。
2. 种源管理甲鱼场的种源管理对于防止疾病传播至关重要。
养殖户应该选择健康的、来源可靠的种苗,并定期进行养殖甲鱼的初筛和检查。
对于发现有异常状况的甲鱼,应隔离并及时治疗,以免病菌传播。
3. 营养合理提供充足的高质量饲料对于甲鱼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营养不良会导致甲鱼免疫力下降,易受病菌感染。
养殖户应根据甲鱼生长的不同阶段和品种的需求,合理配置饲料,确保甲鱼获得足够的营养。
4. 水质管理甲鱼生活在水中,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它们的生长和健康状况。
养殖户应定期监测养殖水体的温度、PH值、溶解氧等指标,确保水质清洁、稳定。
此外,要加强水体的循环和过滤,保持水体的新鲜并减少病菌的繁殖。
5.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养殖甲鱼的健康状况可以及早发现疾病的迹象,防止瘟疫的扩散。
养殖户应该学会观察甲鱼的行为,如食欲、活动度等,注意是否有异常。
同时,定期做常规体检,并对不同部位进行检查,如眼睛、皮肤、鳞片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6. 合理密度甲鱼的密度过高会造成互相感染,并增加疾病发生的几率。
养殖户应根据甲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品种,合理控制养殖密度,确保每只甲鱼都有足够的生活空间和氧气供应。
7. 科学饲养不同阶段的甲鱼对于环境和饲养方式有不同的需求。
养殖户应该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个体大小,合理饲养和管理甲鱼。
同时,要注意甲鱼的饲养环境要与自然环境尽可能相似,如提供适当的遮阳、洞穴等。
常见甲鱼疾病有哪些,甲鱼病病防治的方法

常见甲鱼疾病有哪些,甲鱼病病防治的方法许多养殖户在养殖甲鱼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甲鱼可能会患上各种的病。
下面小编介绍一下常见甲鱼疾病有哪些,让大家了解一下甲鱼病病防治的方法。
1、甲鱼红脖子病的防治患“红脖子病”的病甲鱼,咽喉部和颈部肿胀,腹部出现赤斑,肌肉水肿,红肿的脖子可伸长而不能缩回。
病情严重时口鼻出血,肠管糜烂,眼球白浊而失明,不吃食,不久即死亡。
此病传染快,严重时可造成大批死亡。
此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应以预防为主。
平时尽量避免甲鱼的互咬,勿让受伤的甲鱼入池,保持水质清新。
如已染病,可把磺胺类药和抗菌素拌入饲料中投喂。
2、甲鱼腐皮病怎样防治病甲鱼的四肢和颈部(有时在尾部或背甲边缘皮肤)发生溃烂,皮肤组织坏死而变白、变黄,不久即溃烂呈腐皮状。
随着病情的加重,溃烂面积不断扩大和加深,直刭露出颈部肌肉和四肢骨骼,严重时脚爪脱落。
防治方法是用1立方米水加10克磺胺药物或抗菌素进行浸浴48小时,也可用硝基呋哺剂药液。
3、甲鱼白霉病的防治方法白霉病对稚甲鱼、幼甲鱼危害最大。
患病初期,裙边部位出现斑点,以后逐渐扩大,蔓延到四肢和颈、尾等处,最后形成一块块白斑,表皮坏死,并逐渐剥离。
病甲鱼食欲减退,烦躁不安。
当霉菌寄生到咽喉部时,影响其呼吸而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是用1%的孔雀石绿软膏或适量磺胺药物软膏涂在患部,或用1立方米水加3-4克哑甲基蓝进行浸浴。
4、甲鱼水霉病的防治水霉病主要危害稚甲鱼和幼甲鱼。
发病时,病甲鱼体表尤其是四肢基部和颈部长有棉絮状霉菌。
食欲减退,行动迟缓。
防治方法是用1立方米水加10克孔雀石绿溶液浸浴30分钟,或用1立方米水加2克孔雀石绿泼洒全池消毒,也可用万分之四的小苏打和万分之四食盐合剂全池泼洒。
5、甲鱼钟形虫病如何防治甲鱼的表皮被钟形虫附着后会引起组织溃烂,四肢、背部、腹甲、颈部等处呈现出一簇簇白色纤毛。
防治方法是用l立方米水加8克硫酸铜溶液,或1立方米水加20克高锰酸钾溶液来浸浴,每次30分钟,一天一次,一般一周后可见效。
甲鱼养殖防病治疗方案(完全版)

甲鱼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彭张华一、日常状况处理办法1、温室调水:(1)温室甲鱼“降亚盐”调水解毒方案:每立方米先泼洒“亚硝克星”5克+“金维康”2克+“微多多”2克,再泼洒“净水灵”5克(有机质较多时)。
(2)温室甲鱼水质差时调水方案(白浊水、黑臭水等):第一步:每立方米泼洒“净水灵”5克;第二步:第三天每立方米泼洒“藻能源”5毫升+“活菌宝”10毫升。
2、日常操作:(1)预防白底板及鳃腺炎方案:“免疫双抗”1袋+“甘泰乐“200克+“金维康”1袋,拌400斤饲料,连续内服5天,每月2次。
(2)日常消毒方案:温室:每立方米泼洒“派尼酸碘”2毫升+“神农百果露”2毫升;外塘:“派尼酸碘”1瓶泼洒3亩;上述步骤,温室、外塘每10至15天操作一次。
3、特殊阶段:(1)出池前一个月(肝肠保健排毒方案):“免疫双抗”1袋+“甘泰乐”200克+“金维康”1袋拌料400斤,喂5天停10天;(2)转池前,如果情况不稳定,采用治疗方案:内服:“免疫双抗”1袋+“甘泰乐”200克+“金维康”1袋+“康恩诺”400克拌料400斤,连用三天(转池前7天使用)。
外用:每15亩池塘泼洒“藻能源”1瓶+“金水露”3瓶,甲鱼入塘前10天使用。
(3)转池时(鱼体和环境消毒,预防应激):温室:每立方米泼洒“神农百果露”3毫升+ “派尼均安”5毫升,转池前1天使用;外塘:每15亩池塘泼洒“藻能源”1瓶+“金水露”3瓶,甲鱼入塘前10天使用。
(4)外塘甲鱼越冬前一个月(提高免疫力,排毒解毒):内服:“免疫双抗”1袋+“甘泰乐”200克+“金维康”1袋+“康恩诺”400克拌料400斤,连用5天。
外用:每15亩池塘泼洒“藻能源”1瓶+“金水露”3瓶。
改底:每5亩抛撒“底润舒(新)”1袋。
4、外塘日常管理:内服:免疫双抗”1袋+“甘泰乐”200克+“金维康”1袋拌料400斤,喂5天停10天,如此循环;外泼:每5亩使用“派尼酸碘”,10天一次;改底:高温季节每月用2次“底卫士”,1次“底润舒”,低温季节每月用1次底卫士,2次“底润舒”,“底卫士”每袋用5亩,“底润舒”每小袋用15亩。
甲鱼常发疾病防控措施

甲鱼常发疾病防控措施
甲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生动物,但由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保障甲鱼的健康和养殖业的稳定发展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甲鱼疾病防控措施:
1. 环境控制,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池塘底泥和残饵,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水质污染和寄生虫滋生,确保甲鱼的生长环境良好。
2. 饲料管理,合理搭配饲料,保证甲鱼的营养需求,避免过度喂食和欠缺营养导致的疾病发生。
定期清理饲料残渣,避免污染水质。
3. 疫病监测,定期对养殖甲鱼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疾病迹象,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隔离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4. 预防接种,根据当地的疫情情况,对甲鱼进行常规的疫苗接种,提高其抵抗力,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5. 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避免外部病原
体的侵入,严格控制人员和物资进出,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6. 科学养殖技术,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合理密度养殖,避免
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养殖导致的疾病传播。
总的来说,甲鱼疾病的防控需要综合运用环境控制、饲料管理、疫病监测、预防接种、生物安全措施和科学养殖技术等手段,全面
提高甲鱼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保障甲鱼养殖的健康和稳定
发展。
甲鱼常见病害的预防与治疗

随着甲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密集型大规模养殖已成为甲鱼主要养殖模式。
在甲鱼大规模养殖中,如何防控甲鱼疾病是重中之重,也是提高甲鱼产量、提升甲鱼品质的重要途径。
1.病害原因及预防措施甲鱼养殖过程中,一般可通过甲鱼体态、活动、皮肤、可视粘膜、粪便状况等检查观察入手,发现问题,诊断疾病,及时提出预防措施。
只有通过环境、营养、免疫、生态、药物等多种途径综合调控,调节体内外平衡,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防控原则,才能有效防控甲鱼病害的大面积发生与传播,保证甲鱼的健康养殖。
(1)养殖环境养殖甲鱼应保持水体环境呈弱碱性,pH7.8~8.5,氨氮含量、亚硝酸盐含量适宜,养殖采用土质池塘优于水泥池塘,地理位置应向阳通风,设置晒背台;放养前半个月左右可用生石灰等进行清塘消毒处理等。
(2)苗种质量选择健康苗种,避免带病及近亲繁殖苗种,运输过程中要轻拿轻放,注意减少应激反应,苗种放养前应严格消毒后才能放养。
(3)养殖密度合理的放养密度可以避免群体挤压咬伤感染,是保证甲鱼高产养殖和健康生长的基础。
一般成体每平方米养殖不超过3只,幼体不超过20只。
(4)营养因素使用优质饲料,保证饲料中所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符合甲鱼各生长阶段的健康生长和营养需求。
(5)疾病感染病原体传染,发现行动迟缓、食欲不振的甲鱼要及时隔离治疗,并对养殖水体进行严格消毒。
2.常见病害及防控(1)水霉病多因霉菌感染所致。
症状:体表被有白色或灰白色絮状物。
病因:腐生性水霉菌感染。
防控:①采用生石灰泼洒清塘消毒。
②使用水霉净0.6毫克/升全池泼洒,连用3天。
③使用1%~3%食盐水溶液浸泡消毒15分钟。
(2)腐皮病多因水质污染所致。
症状:头颈部、四肢、尾部等处皮肤出现糜烂、溃疡。
病因:水质恶化,咬伤感染。
防控:①定期投喂适量墨鱼骨,增强体质。
②五倍子捣碎,浸泡3~5天。
③链霉素10毫克/升,浸泡2天,隔天再用,连用3~5次。
(3)浮肿病多因细菌感染所致。
症状:头尾、四肢、全身浮肿,解剖可见肝脏发黑,肠道充血,体腔有红色积液。
造成甲鱼病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THANK S感谢观看
生物安全措施
采取生物安全措施,如隔 离病甲鱼、消毒养殖场地 等,以减少病害的传播和 扩散。
04
甲鱼病害的防治技术
水质管理技术
保持水质清洁
甲鱼生活在水环境中,水质的好坏对甲鱼的健康至关重要 。要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度和透明度,减少病菌 滋生的可能性。
水质检测
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包括酸碱度、氨氮含量、亚硝酸盐含 量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水质,防止病害发生。
03
病毒
如鳖病毒、疱疹病毒等, 感染后会导致甲鱼出现烂 鳃、烂甲、肝脏坏死等症 状。
细菌
如气单胞菌、假单胞菌等 ,感染后会导致甲鱼出现 败血症、鳃腐病、肠炎等 症状。
寄生虫
如吸虫、线虫等,感染后 会导致甲鱼出现营养不良 、消瘦、贫血等症状。
营养不足
饲料不足
甲鱼饲料中营养成分不足,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会导致甲鱼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
降低经济效益
甲鱼病害的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导致 大量的甲鱼死亡,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03
威胁人类健康
某些甲鱼病害,如传染性肝炎等疾病,不仅会影响甲鱼的生长和繁殖,
还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对于这些病害的防治工作必须严格、
及时、有效。
02
甲鱼病害的原因分析
养殖环境问题
日期:
造成甲鱼病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汇报人:
目录
• 甲鱼病害概述 • 甲鱼病害的原因分析 • 甲鱼病害的预防措施 • 甲鱼病害的防治技术
01
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病害概述
甲鱼病害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甲鱼病害是指甲鱼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由于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 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引起的疾病。
甲鱼发病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技术

甲鱼发病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技术一、甲鱼发病的主要原因1、人为因素:生产过程中操作不当,可造成鳖体机械损伤而感染各种病菌;放养密度过高,以导致甲鱼相互争斗致伤而感染疾病;忽视鳖病的预防工作,为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此,人为因素是甲鱼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环境因素:环境的污染或水质及底质的恶化,不但会影响甲鱼的正常新陈代谢,而且还会引起鳖体内有害物质的分解及某些病原体的滋长。
3、微生物因素:大多数甲鱼疾病均由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感染而引起的。
4、营养因素:投喂饲料变质不新鲜和营养不全或营养成分缺乏造成疾病。
二、甲鱼疾病的预防措施1、把好苗种质量关:坚持自繁自育,杜绝疫病传染源。
选购鳖苗时,应选择种质纯真、体质健壮、个体活跃、体型较大和无伤无病的第一、第二类鳖苗,尽量不进未经海关动检部门的境外鳖苗。
2、合理放养:根据养殖经验,一般稚鳖的放养密度控制在20-40只/平方米,幼鳖的放养密度不要超过15只/平方米,成鳖的养殖密度以2-3只/平方米,鱼鳖或虾鳖混养时,鳖种的放养数量掌握在300-500只/亩。
3、把好饲料质量关:饲料应选择信誉和质量过硬厂家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
首先保证饲料新鲜不变质,颗粒大小适宜。
其次是控制调整好投饲量。
每天的投饲量主要根据鳖的摄食情况和水质、温度而定。
4、水质调控:(1)甲鱼池水体要求微碱性,ph值要求在7.5-8.0,盐度要求在1.5%以下,温度要保持相对稳定。
(2)透明度以30-35厘米为宜,水色为黄绿色或黄褐色。
(3)溶氧甲鱼虽然要求不高,但尽量能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
(4)水质调节和底质改良:应用微生物制剂培养水质能提高水体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
一般可用em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产酶益生素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来降低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有效分解底层有机质和其它有害物质。
(5)排污与换水:定期排污是控制水质的有效手段。
换水是调节水质最直接的方法,但频繁换水一方面费用太高,另一方面换水容易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预防,如金银花、夏 桑菊或板蓝根冲剂。
参考方案:
发病后全温室的池子泼洒二氧化氯 3mg/L, 每天泼洒一次,连用 2-3 天;同时在每公斤饲料
些事你明知道是错的,但还是会做,因为不甘心。我想是这样的, 由不得别人
中添加常规抗菌类药物、电解多维 3 克、维生素 C3 克以及板蓝根冲剂(或鱼腥草、金银花冲剂), 连用 5-6 天。
发病症状:肺炎病鳖四肢无力,反应呆滞, 在水面上或池底缓慢游动,用手可轻易捕获。肺
些事你明知道是错的,但还是会做,因为不甘心。我想是这样的, 由不得别人
炎病鳖的皮肤外观无任何异常病灶,个别病鳖在 挤压之后,其口腔或鼻腔有少量的出血。解剖后 可见病鳖肺部肿大、充血,肺腔内有大量白色结 节状物质,镜检肺部结节状物质,呈豆腐渣粒状。 病鳖肝脏充血肿大、肾脏呈淡黄色、脾脏肿大。 多数病鳖肠道无异常现象,个别鳖肠道内还有未
鳖肺炎病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疾病,其蔓延 速度快,发病后迅速出现大量死亡,但其外观症 状不明显,发病前征兆不易观察,所以往往给养 殖户造成大量损失。在江浙一带,养殖户通常称 此病为“肺气肿”或“肺结节”病,顾名思义, 此病是由肺部器官发生病变引起的疾病。
病原:肺炎杆菌和气单孢菌。在病鳖肺部提 取优势菌,药敏试验后,利福平、头孢拉定、罗 红霉素等几种抗菌药物对其最为敏感。
完全消化的食物,由此可判断病鳖是突然死亡 的。
流行情况:较常见于浙江一带全封闭式养鳖 模式,另外全生态和塑料大棚养鳖模式也时有发 生。发病鳖规格通常小于 200 克,50 克以下的鳖
些事你明知道是错的,但还是会做,因为不甘心。我想是这样的, 由不得别人
最易发生此病。生态养殖模式,肺炎病高发季节 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全封闭式养鳖模式在其它 时间也时有发生。肺炎病一旦发病后,病情蔓延 速度很快,呈急性死亡。此病发病初期,鳖能正 常吃料,平时较难察觉。
预防措施:
温室养鳖模式,注意室温的控制,室温过高 易引起该病的发生;
②合理增氧,经常给温室通风,保持温室内 良好的空气质量,尽的,但还是会做,因为不甘心。我想是这样的, 由不得别人
③保持良好的水质;
④及时清除走道或池壁霉变的饲料,养殖场 要做好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