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水生动物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的基本措施
水产养殖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

水产养殖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但在养殖过程中,病害问题常常是困扰养殖业者的主要难题之一。
病害不仅会导致养殖物种的减产和死亡,还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养殖病害的分析及防治措施成为了水产养殖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水产养殖病害的分类与特点水产养殖病害主要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两大类。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如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和寄生虫病害等;非传染病则主要指环境因素导致的病害,如水质污染、温度变化等。
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的传染力强,易于引起爆发性疫情,对养殖业影响较大;而非传染病则更多地表现为随环境变化的周期性波动。
养殖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病害进行分析和防治。
二、水产养殖病害的常见症状及成因1. 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水产养殖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
其常见症状包括:鱼体表面出现溃疡、皮肤发黑、腹胀等。
造成细菌性病害的原因主要有:水质污染、饲料不洁、过度密度养殖等。
2. 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是水产养殖中致死性极高的病害,病害的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
其常见症状有:鱼体表面出现白点、皮肤皱缩、行动迟缓等。
造成病毒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是:病毒传播途径多样,如水流、介体传播等。
5. 非传染病非传染病主要包括水质污染、水温变化等环境因素导致的病害。
水质污染主要是由于养殖密度大、饵料残留、排泄物过多等因素导致的。
水温变化主要是由于季节变化、气温突变等因素引起。
三、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措施1. 优化养殖环境为了预防和减少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首要的是要优化养殖环境。
要保证水质清洁、适温适盐、PH值适宜、氧气充足。
可通过增加水体的曝气装置,定期更换水源等措施来改善水体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
2. 合理饲养管理对于饲料管理,要控制好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导致饵料残留。
饲料应当保持干燥,避免受潮发霉。
对于密度管理,不宜过密养殖,保持适当的养殖密度。
3. 注重病害监测定期对水产进行检查,如观察鱼体情况、饲料残留情况等,及时发现病害的早期症状。
水产养殖预防疾病措施方案

水产养殖预防疾病措施方案引言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但由于外界环境、水质、饲料和养殖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水产养殖往往容易发生疾病。
疾病的爆发会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疾病措施是保障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加强水质管理优质的水质是保证水产养殖健康的基础,以下措施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水质:1. 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氨氮等,及时调整和处理水质问题。
2. 配置科学合理的饲料,避免过量投喂导致饲料残留过多,影响水质。
二、做好养殖环境卫生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卫生是防止疾病发生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1. 定期清洗养殖设施,包括网箱、池塘、水泵等,防止苔藓和杂草生长,减少疾病传播的媒介。
2. 定期杀毒消毒,使用适宜的消毒剂对养殖设施进行彻底消毒,杀灭潜伏病原体。
3. 做好饲料、鱼苗的消毒处理,减少疾病源头的污染。
三、合理选择鱼苗品种选择健康的鱼苗品种对预防疾病至关重要,具体措施如下:1. 选择来自养殖场的鱼苗供应商,确保从合法渠道采购健康的鱼苗。
2. 检查鱼苗的外观和行为特征,选择活泼、鳞片完整、眼睛明亮的鱼苗。
3. 进行隔离观察,对鱼苗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确保潜在疾病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四、科学饲养管理科学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1. 定期检查鱼群的生长发育情况,发现异常迹象及时处理,避免病情扩散。
2. 严格控制饲料投放量,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水质污染。
3. 定期清理鱼舍,及时处理死鱼和鱼粪,防止病原体滋生和繁殖。
五、应急处理措施即使做好了预防工作,疾病仍有可能发生,因此,制定应急处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一些建议:1. 及时收集水产养殖相关疾病的信息,了解疫情动态,以便做好疫情处置准备。
2. 在疫情发生时,立即隔离病鱼,避免病情扩散。
3. 寻求专业的兽医支持,确保科学和及时的疫病防控工作的进行。
4. 进行相关疫苗接种,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
水产养殖的疾病防控与治疗

水产养殖的疾病防控与治疗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为了保障养殖效益和提高水产品的质量,疾病防控与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控与治疗措施,以帮助养殖业者更好地应对疾病问题。
一、常见水产养殖疾病1. 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鳃部病变、溃疡、腹水等。
养殖水体的细菌感染往往与环境污染、水质恶化、缺氧等因素有关。
防控措施: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与适宜的水质,定期消毒养殖设施,增强养殖动物的抵抗力,并隔离患病个体进行治疗。
2. 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例如鱼类的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鲤鱼的水泡病等。
这些疾病常常导致养殖动物的死亡率增加,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防控措施:进行规范化的养殖管理,定期检测养殖动物的健康状况,及时移除病死个体,严格控制疫区动物的交流,避免病毒的传播。
3. 寄生虫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另一类疾病,包括鱼类的鳃蚤病、白病、鱼虱病等。
这些寄生虫往往会寄生在养殖动物的体表或体内,引起不同程度的病害。
防控措施:定期检查养殖动物的体表和体内,及时发现和清除寄生虫,加强水质管理,提高水质清洁度,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
二、疾病防控与治疗措施1. 预防为主在水产养殖中,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为重要。
养殖场主应加强养殖管理,确保水体环境清洁,水质合适,避免压力过大和饥饿情况下养殖动物的发生。
同时,定期检测养殖动物的健康状况,预防疾病的发生。
2. 合理使用药物在疾病防控与治疗中,合理使用药物是十分重要的。
应遵循兽药使用的原则,选择经过正规注册的兽药,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同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滥用药物导致药物残留和抗药性的产生。
3. 隔离与治疗一旦发现养殖动物出现疾病症状,应及时将其隔离,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隔离可以避免疾病的传播,而治疗则可以帮助患病个体康复。
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兽医指导进行用药和护理,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疾病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疾病防治措施导言:水产养殖是指以水生动植物为对象,在人为环境下进行繁殖和生长的一种经济性养殖方式。
然而,由于水产养殖环境复杂,水质易受到外界环境和昼夜温差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水产养殖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疾病问题。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疾病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传染病防治措施在水产养殖中,传染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问题,能够迅速传播并且对养殖鱼类产生灾难性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传染病及相应的防治措施:1. 贝类疾病:贝类养殖中常见的传染病包括鳃腺肿病和软体动物寄生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必须保持水体清洁,定期处理污水,并定期检查和清理养殖设备。
2. 鱼类疾病:鱼类养殖中比较常见的传染病有鱼虱病、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等。
防治措施包括注意水质环境,定期检查鱼类健康状况,隔离患病鱼类,使用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并加强养殖鱼类的营养,提高其免疫力。
二、寄生虫疾病防治措施寄生虫疾病是水产养殖中另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能够造成养殖生物体的严重损失。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寄生虫疾病及相应的防治措施:1. 鳃蚤病:鳃蚤是一种寄生虫,能够寄生在鱼类的鳃部。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清理养殖设备,增加水流量,选择抗鳃蚤种类的养殖鱼类并控制其密度。
2. 鳃螺病:鳃螺寄生在鱼类的鳃上,进食鱼类的血液和组织,导致鱼类虚弱甚至死亡。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检查鱼类鳃部,在寄生虫严重的情况下使用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
三、环境因素引发的疾病防治措施水产养殖的环境因素比较复杂,包括水温、水质和氧气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异常变化都可能引发疾病。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水产养殖环境因素引发的疾病及相应的防治措施:1. 低氧和高温:低氧和高温是导致鱼类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防止这些疾病的发生,需要定期检查水体中的溶氧量,及时增加氧气供应,并合理控制水温。
2. 水质污染:水质污染是水产养殖中非常严重的问题,容易导致鱼类发生内外寄生虫病以及细菌性感染等。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然而疾病是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掌握水产养殖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是养殖户必备的知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及其防治措施:常见病害之一是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通常是由病原菌引起的,常见的病例有溶藻菌病、创伤感染等。
为预防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养殖户应该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注意水质和饲料的卫生状况,并定期进行池塘或养殖设备的消毒。
另一个常见的病害是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通常由感染了外寄生虫的病鱼引起,常见的病例有鳃蚕病、鳃膜吸虫病等。
为预防寄生虫感染,养殖户应该注意鱼苗的来源和品质,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治疗。
病原真菌的感染也是水产养殖常见的问题,常见的病害有白斑病、霉菌病等。
病原真菌的繁殖通常受到水质的影响,因此保持水质清洁是预防病原真菌感染的关键。
还可以使用一些防真菌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病毒性疾病在水产养殖中也经常发生,常见的有疱疹病、水生细小病等。
由于病毒的传播很容易,所以预防病毒性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养殖户可以定期检查养殖水体和养殖设备,及时清理死鱼和排泄物,加强鱼体的免疫力,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养殖户还应该留意水温的变化和饵料的选择。
适宜的水温可以促进鱼类的正常生长和免疫力的提高,而适宜的饵料可以提供养分和抗氧化物质,增加鱼体的抵抗力。
预防是水产养殖中控制疾病的关键。
养殖户应该养成定期检查水质、养殖设备和鱼体健康状况的习惯,并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
定期给鱼类进行预防性的治疗,以提高其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如果发现养殖中有疾病的症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以避免病害扩散和经济损失。
水产养殖的常见病害包括细菌性病害、寄生虫感染、病原真菌感染和病毒性疾病等。
养殖户应该根据不同的病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并进行定期的预防性治疗,以保证水产养殖的良好效益。
水生生物的常见病虫害与防治技术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7
目 录
• 水生生物常见病虫害 • 病虫害防治技术 • 病虫害防治案例 • 预防措施与建议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01
水生生物常见病虫害
细菌性病害
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游动缓慢,鳍条 腐烂,体表出血、发炎,严重时 出现溃疡。
防治方法
推广生态调控和生物管理技术,利用 天敌、微生物等自然因素控制病虫害 ,实现绿色防控。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加强农业、林业、环境、生物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共同开展水生生物病虫害防 治研究。
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协作机制,整合资源、共享信息,提高防治工作的整体效 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消毒,使用 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病毒性疾病
症状
病鱼出现鳍条、鳞片脱落,体色发黑,呼吸困难,严重时死 亡。
防治方法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水质管理,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 疗。
寄生虫病
症状
病鱼出现生长缓慢、消瘦、游动困难 等症状,严重时死亡。
防治方法
定期进行检疫和驱虫,加强水质管理 ,使用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
其他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采用物理手段,如灯光诱捕、过滤、超声波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遗传防治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良水生生物的遗传性状,提高其抗病性和抗虫性。
03
病虫害防治案例
鱼类病虫害防治案例
鱼类细菌性败血症
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引起,症状包括鱼体出血、鳍条溃烂等。防治方法包括使用抗菌 药物和改善水质。
合理投放饲料与用药
选择优质饲料,合理搭配营药规范,科学选用药物, 避免滥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
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中的疾病

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中的疾病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疾病。
这些疾病不仅会造成养殖业主的经济损失,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中的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中疾病的方法。
1. 保持良好的水质水质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必须保持养殖水体的良好品质。
首先,要确保水质清洁,避免水体受到化工物质、有害菌等的污染。
其次,要控制水体的温度、PH值和溶解氧等参数,确保它们处于适宜的范围内。
此外,定期检测水质,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是保持水质良好的关键。
2. 流动养殖流动养殖是一种通过水流动的方式来清洗和氧化水体的养殖方式。
相比于静态养殖,流动养殖能够有效地排除废物、减少有害物质浓度、增加水体溶解氧等优点。
它不仅能够改善水质,还能够减少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
因此,采用流动养殖的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中的疾病。
3. 选择健康种苗在水产养殖中选择健康的种苗是预防疾病的关键步骤之一。
首先,要选择来自合法、正规、健康的苗种供应商购买种苗,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
其次,要进行种苗检疫,检查是否存在常见的病原体和疾病。
最后,在种苗销售前,进行隔离和疫苗接种等处理,以防止种苗自带病害或者潜伏期病害的传播。
4.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中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要确保饵料的质量合格,避免饵料受到污染或因贮存不当而变质。
其次,要控制饵料的投喂量,避免过量喂养导致水体污染和鱼类消化道问题。
此外,也要注重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保持池塘或鱼缸的清洁。
最后,要进行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排查疾病和采取及时治疗措施定期排查疾病是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中疾病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检查水体和鱼类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识别病害,可以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疾病蔓延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水产养殖中的疾病防治与预防措施

水产养殖中的疾病防治与预防措施水产养殖业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在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和满足市场需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环境、管理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水产养殖中的疾病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疾病的防治和预防措施也成为了水产养殖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疾病防治的重要性水产养殖中的疾病对养殖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疾病的发生不仅导致养殖动物的死亡率增加,还可能引起养殖水体的污染,进一步危害其他生物和环境。
此外,疾病的防治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因此,加强疾病防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常见水产疾病及其防治措施1.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较为常见且具有较高杀伤力的一类疾病。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的质量和水质的变化往往会诱发细菌性疾病。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养殖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体清洁,合理控制水温、酸碱度和溶解氧等因素;(2)合理使用养殖场所和设备,做好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3)定期检测水质和养殖动物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寄生虫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另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
寄生虫的存在对养殖动物的生长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防止寄生虫的感染和传播,养殖户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防止寄生虫的繁殖和传播;(2)合理使用抗寄生虫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3)定期检查和观察养殖动物的体表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寄生虫感染的症状。
3.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比较危害的一类疾病,其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
为了预防和控制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养殖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定期进行疫苗接种;(2)严格控制养殖场所的进出,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3)定期检测养殖动物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将病害动物隔离。
三、预防水产养殖疾病的措施除了针对具体疾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外,预防水产养殖疾病的综合措施也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市水生动物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的基
本措施
作者:吴晓军 孟郑武 孙晓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4年第21期
洛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吴晓军 孟郑武
洛阳市渔政渔船检验监督管理站 孙晓
洛阳市地处黄河中游,横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北汝
河、老灌河等主要河流通过,其主要支流有河、涧近百条,自然水域资源丰富。现有陆浑、故
县、小浪底、西霞院等4座大型水库、10座中型水库、142座小型水库。大型水库面积2.53万
hm2,中型水库面积0.06万hm2,小型水库面积0.08万hm2。全市水域面积4.67万hm2,水产
养殖利用面积2.93万hm2,其中水库养殖面积2.8万hm2,池塘养殖面积0.13万hm2。
一、主要养殖品种及养殖环境
主要养殖品种有黄河鲤鱼、草鱼、美国鮰鱼、湘云鲫、青鱼、小龙虾、黄鳝、鲢鳙鱼、锦
鲤等名优品种。全市池塘养殖面积为1 831hm2,网箱养殖面积为36hm2,水库养殖面积为26
890hm2。渔业水域水质经化验分析,pH值为7.5~7.7,悬浮物为3.5~12mg/L,溶解氧为
5.9~7.3mg/L。年平均气温13.7℃,水温大于14℃的天数全年有209d,最高水温34.8℃,降雨
量650.2mm,无霜期为230~245d,全年日照时数2 300h,平均积温5 046.4℃,年太阳总辐射
量116kW/cm2。
二、本地常见鱼类疾病
每年的4—10月是洛阳鱼类的生长旺季,也是鱼类病害发生的高发期。主要病害发生时间
及病种为:4月份主要有水霉病、竖鳞病和气泡病,5月份有车轮虫、三代虫和烂鳃病,6月份
有车轮虫、指环虫和急性烂鳃病,7月份有肠炎病、病毒性出血病和复口吸虫,8月份有烂鳃病、
病毒性出血病和爆发性出血病,9月份仍然是上述病状,10月份有车轮虫和肠炎病。7—9月是
鱼病的高发期,死鱼现象较为严重。主要病害为烂腮病、出血病、缺氧等。
三、主要疾病的防控措施
(一)池塘养殖疾病防控措施
池塘养殖过程中鱼病会经常发生,所以更要注重鱼病的预防,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的原则。环境、动物机体健康、病因三者中任何一种要素的变化都会打破平衡,导致疾病发生,
健康受损。因此,控制疾病发生,首先应改善环境,其次是促进鱼类机体健康水平,提高鱼类
免疫力,最后是控制致病因素,防止病害发生是健康养殖的关键控制点。
养殖鱼类的生存环境好坏直接决定鱼类能否健康生长,而养殖鱼类的生存环境情况好坏又
主要取决于人为调节。为保证鱼类健康,一是维持优良的水体环境;二是投喂营养平衡,添加
保健物质的配合饲料;三是制定防疫程序,合理使用渔药,控制病原传播。
渔药的使用应以无公害为原则,即安全性、无蓄积性、无污染性。药物防治应坚持无病先
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以及对症施药、对因施药、标本兼治,内服和外用药合理配合使用,
遵守用药剂量和疗程,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疗前改善环境,疗后体质调理,切忌滥用、乱用
药物的原则。
(二)网箱养殖疾病防控措施
1、科技为先。网箱的规格、网目大小、摆放方式、鱼种规格、投放密度等都有内在的科学
性,不能凭空想象,随心所欲。在实践中要结合本地实际,不断调整完善。实践中网箱养殖有
这样的规律:网箱小的不如大的;鱼种来源外地的不如本地的,本地的不如自育的;鱼种规格
小的不如大的,入箱鱼种规格一般都在500g以上。
2、把好“入口关”。网箱养殖要把好“入口关”是成功的关键,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
方便管理、提高成活率。把好“入口关”包括鱼种引进和分箱两个阶段。引进鱼种要体格健壮、
无病无伤,确保鱼种来源没有疫病发生;运输要避免和减少鱼体创伤,入箱前要消毒、杀虫处
理,分箱后前半月要加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加强管理。要勤观察,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早处理。首先要看住大局。网箱的间隔、
布局是否变化,钢绳是否牢固,箱体是否稳固,网衣是否破损,网目是否挂衣严重,防患于未
然。其次要注重细节。例如检查时注意观察鱼体活动情况、长势情况如何,善于发现问题。一
般来说,病鱼在上层漫游,反映迟钝;健壮鱼在下层,一有惊动,迅速游动;死鱼在底层粘网
不动。最后要适量抽检。发现问题苗头,要进行细致的检查确认,需要处理的及早处理,将隐
患处理在萌芽状态。
4、预防为主。鱼病重在预防。网箱养殖一要防止创伤,运输分箱要细心,箱体上网最好吊
起,注意网衣是否伸展,不能有皱褶;二要防止食物不足,网箱位置和距离要合理,鱼种大小
和密度要适宜,注意网目的通透性,不要被青泥苔、绿藻堵住网目;三要防止钢绳断裂、箱体
破损,要经常检查处理,注意听天气预报,必要时要对钢绳进行加固。
5、合理用药。渔用药物饲料已经介入水产病害防治,具有饲养和预防治疗同步进行、药物
使用率高的特点,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渔用药物添加到饲料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添加
的药物有明确的防治目标;药物饲料有明确的投饲率和剂量及投喂疗程;添加药物必须有批准
文号,不得添加原料药;规定有效期和停药期,避免药物残留的风险。药物饲料的品种主要有
抗病毒病药物饲料、抗细菌病药物饲料、驱杀虫药物饲料、解毒保健药物饲料、抗应激药物饲
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