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时作业3鲁周公世家(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学究天人体贯古今第3课鲁周公世家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鲁周公世家(时间:45分钟 分值:55分)一、积累运用(25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 .周公在丰,病,将没B .无坠天之降葆命C .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D .武王蚤终解析:选A 。
B.“葆”同“宝”;C.“蚤”同“爪”;D.“蚤”同“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我乃屏.璧与圭 屏:丢弃 B .使管叔、蔡叔傅.之 傅:辅佐 C .天下未集.集:汇集 D .发书视之,信.吉 信:书信 解析:选B 。
A.屏:藏而不给。
C.集:安定。
D.信:果然。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以祝于.神曰葬周公于.毕B.⎩⎪⎨⎪⎧未可以.戚我先王作此以.诫成王 C.⎩⎪⎨⎪⎧亦藏其.策于府鲁人立其.弟具 D.⎩⎪⎨⎪⎧子之.鲁使太保召公先之.洛相土 解析:选D 。
D 项均为动词,到。
A 项,介词,向/介词,在;B 项,介词,用来/连词,表目的,来;C 项,代词,那/代词,他的。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成王命唐叔以馈周公于东土A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B .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C .禾尽偃,大木尽拔D .其民皆可诛解析:选B 。
B 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
A 项,判断句;C 项,被动句;D 项,省略句。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周公不避嫌疑,摄行朝政,显示出了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性格。
B .管叔及其群弟看出了周公想争权的真实想法,同时也为了他们的自身利益,才散布流言,诬陷周公。
C.在流言面前,周公在召公和太公面前的极富个性化的表白表现了他的侠肝义胆和为了国家大业忍辱负重的精神。
D.“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不仅是对伯禽的殷切期望,更体现出周公求贤若渴的精神及为人做事的标准。
解析:选B。
B项,“周公想争权的真实想法”不对,周公执政是他为国分忧高尚品格的表现,而不是“想争权”。
苏教版语文高二苏教史记选读课件 第3课鲁周公世家

揃.(jiǎn) 谮.(zèn)
践阼.(zuò) 鸱.鸮.(chī)(xiāo)
昃.(zè)
牿.(ɡù)
寇攘.(rǎnɡ) 刍.茭.(chú)(jiāo)
墙垣.(yபைடு நூலகம்án) 炀.公(yánɡ)
笃.仁(dǔ) 金縢.(ténɡ) 瘳.(chōu) 馈.禾(kuì) 淫佚.(yì) 糗.粮(qiǔ)
二、通假字
○14 岁则大孰. __孰__,__同__“__熟__”__,__丰__收_
三、一词多义
(1)就 ①② ③ ④周金 草 陈公就 创 力.不砺 就 未.就则就 列..封利,_不____能___动___者动动______止词词词______,___,,____完____就靠动________成职近__词__________、,,________赴接担______任近任________
○12 宁.淮夷东土 ___形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平__定______
○13 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 形__容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安__定___ ○14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 _动__词__的__为__动__用__法__,__为__…__…__忧__愁__,__ ___为__…__…__劳__苦___________________
何为“世家”?何为“朝”? (1)“世家”以编年为体,记述王侯封国、开国功臣和 有特殊地位、特殊影响的人物。其事或许并非牵涉全国, 然于某一封国或全国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有巨大影响,多 数可视为“国别史”,诸如“晋世家”“楚世家”“孔子世家” “陈涉世家”等。
(2)周代各国的诸侯,按规定的时间觐见周天子,叫 “朝”。《王制》:“一年一朝天子。”另一种说法是《左 传·昭公十三年》杜预注:“三年一朝。”每次朝见天子, 都要带着玉帛、兽皮、珍玩和土产等贡品,叫作“朝贡”。 如《左传·隐公八年》:“郑伯以齐人朝王,礼也。”如果不 按时朝见天子,就被认为是不尊敬天子,天子就要出兵讨 伐。如《左传·隐公九年》:“宋公不朝,郑伯为王左卿士, 以王命讨之,伐宋。”
[试卷+试卷]高中语文《鲁周公世家》课文知识梳理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试卷+试卷]高中语文《鲁周公世家》课文知识梳理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c586a09969dc5022aaea00a0.png)
《鲁周公世家》鲁周公世家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音:dǔ;义:忠诚厚道】仁,异于群子【句式:状语后置】。
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义:主持朝廷政事】居多。
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
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
破殷,入商宫。
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义:向】天,及殷民。
释箕子之囚。
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
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
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武王克【义:战胜】殷二年,天下未集【义:安定】,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通假:通“穆”,虔诚】卜。
周公曰:“未可以戚【义:此处为感,动之意】我先王。
”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
史策祝曰:“惟尔元孙王发,勤劳【义:辛劳】阻疾。
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旦巧能,多材多艺,能事【义:事奉】鬼神。
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
乃命于帝庭,敷【义:普遍】佑四方,用【义:因而】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义:无,没有】不敬畏。
无坠【义:丧失】天之降葆【通假:同“宝”】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
今我其即命于元龟,尔之【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通假:同“馈”奉送】,以俟【义:等候】尔命。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于是乃即三王而卜。
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义:确实,果真】吉。
周公喜,开籥【音:yuè】,乃见书遇吉。
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
旦新【义:刚才】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句式:宾语前置】。
兹【义:此,这】道能念予一人。
”周公藏其策金縢【音:téng】匮【通假:同“柜”】中,诫守者勿敢言。
明日【义:第二天】,武王有瘳【音:chōu】。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通假:同“襁褓”】之中。
苏教版语文高二-2020至2021学年语文苏教史记选读课时分层作业3 鲁周公世家

课时分层作业(三) 鲁周公世家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武王有疾,不豫.豫:安适,快乐B.未可以戚.我先王戚:忧愁,悲伤C.发.书视之,信吉发:拿出D.东土以集.,周公归报成王集:集中A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B.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C.无坠天之降葆命D.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D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告纣之.罪于天②使管叔、蔡叔傅之.③以旦代王发之.身④子孙骄奢忘之.⑤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⑥发书视之.,信吉⑦子之.鲁⑧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⑨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A.①③/②④⑥⑧⑨/⑤/⑦B.①③/②④⑥⑧/⑤/⑦⑨C.①③⑦/②④⑥⑧/⑤/⑨D.①③⑦/②④⑥/⑤⑧/⑨A4.下列句子中不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王朝步自周,至丰B.至于小大无怨C.南面倍依以朝诸侯D.诸侯咸服宗周D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告纣之罪于天B.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C.维长终是图D.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C6.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公是最高爵位,一般授予功勋卓著、身居高位的天子重臣。
B.诰,古代以大义谕众叫诰。
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
所谓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
C.北面,面向北。
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称为北面。
D.践阼,就是登上帝位。
阼,庙、堂前两台阶中的东阶,众大臣主持祭祀时登阼,所以“阼”也指帝位。
D7.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以待士,________________。
子之鲁,________________。
(2)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子可不慎乎!(1)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慎无以国骄人(2)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高中语文学究天人体贯古今第3课鲁周公世家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学案含解析:第3课鲁周公世家[学生用书P8])鸟尽弓藏勾践灭吴后,范蠡即行逃走。
临逃走时写了一封信给越国的大夫文种,信上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勾践颈项特别长而嘴像鹰嘴,这种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你最好尽快离开他。
”文种看完信后大大地不以为然,不相信世上会有这种冷血动物,但他不久就相信了,但已经迟了。
勾践亲自送一把剑(吴相国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给文种,质问他说:“你有七个灭人国家的方法,我只用了三个就把吴国灭掉,还剩下四个方法,你预备用来对付谁?”文种除了自杀外别无选择。
这就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出处,这里的“走狗”是跑得很快的狗,在古汉语里面“走”是“跑”的意思。
把鸟打尽了,打完了,那良弓就没有用处了;兔子已死,那狗也没用了,不如烹了吃了。
“鸟尽弓藏”比喻事情成功以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我国第一个文明社会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后,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开始实行分封制,周公旦被分封到曲阜。
武王死后,周公旦辅佐年幼的成王继位,平定管、蔡之乱。
为稳定东方,他继续推行分封制度,扩展了周的统治范围。
据说“封建(分封诸侯国)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同时,他还推行宗法制,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后来,他又制定了“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形成,也具有开山意义,从而把我国第一个文明社会的形成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何为“世家”?何为“朝”?(1)“世家”以编年为体,记述王侯封国、开国功臣和有特殊地位、特殊影响的人物。
其事或许并非牵涉全国,然于某一封国或全国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有巨大影响,多数可视为“国别史”,诸如“晋世家”“楚世家”“孔子世家”“陈涉世家”等。
(2)周代各国的诸侯,按规定的时间觐见周天子,叫“朝”。
《王制》:“一年一朝天子。
”另一种说法是《左传·昭公十三年》杜预注:“三年一朝。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2.2 鲁周公世家 Word版含解析.docx

鲁周公世家一、基础巩固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 .笃.仁(dū) 斧钺.(yuè) 管籥.(yuè) 缪.卜(miù) B.金縢.(téng ) 谮.言(zān ) 有瘳.(liào ) 践阼.(zuò)C.馈.禾(kuì) 昃.时(zè) 淫佚.(yì) 刍茭..(chú jiāo ) D.寇攘.(rǎng ) 糗.粮(xiǔ) 肸.誓(xī) 鸱鸮..(chī xiāo )解析:A 项,“笃”应读“dǔ”,“缪”应读“mù”;B 项,“谮”应读“zèn”,“瘳”应读“chōu”;D 项,“糗”应读“qiǔ”,“肸”应读“bì”。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武王有疾,不豫. 豫:安适,快乐 B.奸.神命者乃旦也 奸:干犯,冒犯 C.明日,武王有瘳.瘳:疾病D.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归:同“馈”,奉送 解析:C 项,“瘳”应解释为“病痊愈”。
答案:C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②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③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 ④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 A .两个“无以”相同,两个“反”也相同。
B.两个“无以”相同,两个“反”不同。
C.两个“无以”不同,两个“反”相同。
D.两个“无以”不同,两个“反”也不同。
解析:①无以:不要因为;②无以:没有什么办法;③反:同“返”,召回;④反:反叛。
答案:D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诸侯咸服宗.周 A .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 B.兴师东.伐,作《大诰》 C.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D.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尽起解析:例句与C项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A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项为名词作状语,D 项为名词作动词。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鲁周公世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周公在丰,病,将没B.无坠天之降葆命C.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D.武王蚤终解析:选A。
B.“葆”同“宝”;C.“蚤”同“爪”;D.“蚤”同“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我乃屏.璧与圭屏:丢弃B.使管叔、蔡叔傅.之傅:辅佐C.天下未集.集:汇集D.发书视之,信.吉信:书信解析:选B。
A.屏:藏而不给。
C.集:安定。
D.信:果然。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B.及.武王即位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C.是.为鲁公维长终是.图D.以.续殷祀以.俟尔命解析:选D。
A.用:主持;因而。
B.及:等到;和。
C.是:代词,这;宾语前置的标志。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遍封功臣..忘之..同姓戚者B.子孙骄奢C.久为小人....于外D.不侮鳏寡解析:选C。
小人: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人格卑鄙的人。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
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
”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
史策祝曰:“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
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旦巧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
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
无坠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
今我其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于是乃即三王而.卜。
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
周公喜,开籥,乃见书遇吉。
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
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兹道能念予一人。
”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诫守者勿敢言。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作业【3】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傅:辅助B.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淫:荒淫C.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谮:说坏话诬陷别人D.天下未集.,武王有疾集:安定【解析】淫:过分,无节制。
【答案】 B2.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B.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C.无坠天之降葆命D.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解析】A项,“归”同“馈”;B项,“飨”同“享”;C项,“葆”同“宝”。
【答案】 D★3.(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2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告纣之.罪于天②使管叔、蔡叔傅之.③以旦代王发之.身④子孙骄奢忘之.⑤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⑥发书视之.,信吉⑦子之.鲁⑧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⑨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A.①③/②④⑥⑧⑨/⑤/⑦B.①③/②④⑥⑧/⑤/⑦⑨C.①③⑦/②④⑥⑧/⑤/⑨D.①③⑦/②④⑥/⑤⑧/⑨【解析】①③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②④⑥⑧⑨句中的“之”为代词,并且都是做前面谓语动词的宾语;⑤句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⑦句中的“之”是动词,到。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不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王朝步.自周,至丰B.至于小大..无怨C.南面倍依以朝.诸侯D.诸侯咸服.宗周【解析】A项,“步”名词作动词,步行;B项,“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民,大臣。
C项,“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见。
【答案】 D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告纣之罪于天B.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C.维长终是图D.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解析】C项,宾语前置句;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C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开头至“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完成6~9题。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屏.璧与圭屏:藏而不给B.慎无以国.骄人国:封地C.成王亦让.让:答应D.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摄行政:临时代行王政【解析】让:谦让,表示尊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3鲁周公世家(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武王有疾,不豫.豫:安适,快乐B.未可以戚.我先王戚:忧愁,悲伤C.发.书视之,信吉发:拿出D.东土以集.,周公归报成王集:集中A[B项,戚:感动;C项,发:翻开;D项,集:安定。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B.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C.无坠天之降葆命D.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D[A项,“归”同“馈”; B项,“飨”同“享”; C项,“葆”同“宝”。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告纣之.罪于天②使管叔、蔡叔傅之.③以旦代王发之.身④子孙骄奢忘之.⑤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⑥发书视之.,信吉⑦子之.鲁⑧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⑨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A.①③/②④⑥⑧⑨/⑤/⑦B.①③/②④⑥⑧/⑤/⑦⑨C.①③⑦/②④⑥⑧/⑤/⑨D.①③⑦/②④⑥/⑤⑧/⑨A[①③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②④⑥⑧⑨句中的“之”为代词,并且都是作前面谓语动词的宾语;⑤句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⑦句中的“之”是动词,到。
]4.下列句子中不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王朝步自周,至丰B.至于小大无怨C.南面倍依以朝诸侯D.诸侯咸服宗周D[A项,步,名词用作动词,步行。
B项,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民、大臣。
C项,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见。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告纣之罪于天B.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C.维长终是图D.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C[C项,宾语前置句;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6.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公是最高爵位,一般授予功勋卓著、身居高位的天子重臣。
B.诰,古代以大义谕众叫诰。
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
所谓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
C.北面,面向北。
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称为北面。
D.践阼,就是登上帝位。
阼,庙、堂前两台阶中的东阶,众大臣主持祭祀时登阼,所以“阼”也指帝位。
D[“众大臣主持祭祀”有误,主持祭祀的应该是天子。
]7.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以待士,________________。
子之鲁,________________。
(2)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子可不慎乎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慎无以国骄人(2)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
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
”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
史策祝曰:“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
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旦巧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
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
无坠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
今我其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于是乃即三王而.卜。
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
周公喜,开籥,乃见书遇吉,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
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兹道能念予一人。
”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诫守者勿敢言。
明日,武王有瘳。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
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 责:同“债”,债务 B .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 用:任用 C .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 摄:代理 D .于是卒.相成王 卒:终于C [A 项应为“需要”。
B 项应为“因而”。
D 项应为“始终”。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呱呱而.泣 B.⎩⎪⎨⎪⎧王其.无害吾其.还也 C.⎩⎪⎨⎪⎧我乃屏璧与.圭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D.⎩⎪⎨⎪⎧子之.鲁佯狂不知所之.者 D [D 项均为动词,到。
A 项分别为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
B 项分别为副词,表期望语气/副词,表婉商语气。
C 项分别为连词,和/介词,和。
]10.下列各项中,能够表现周公深沉果敢的一项是( )①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 ②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③诫守者勿敢言 ④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⑤成王少,将以成周 ⑥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A .①②⑥B .①③④C .②④⑤D .③⑤⑥B [⑤不是表现,是目的;⑥是延揽人才的品质。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兹道能念予一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你们的长孙周武王姫发,辛劳成疾。
(2)这种方法能保佑您。
(3)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
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
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
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
’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
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
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
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
君不许臣,臣不敢将。
’君许之,乃辞而行。
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
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
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说,将无咎殃。
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为之奈何?”太公曰:“将有三礼。
”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
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
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
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
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
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
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
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
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节选自汉墓竹简校本《六韬》,天津古籍出版社。
有删改)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 专:独掌 B .敢问其目.目:条目 C .军皆定次.,将乃就舍 次:次序 D .白刃始合. 合:交锋C [本题通过一词多义设误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A 项,“斧钺之威”代指军事大权,据此推断“专”为“独掌”,正确。
B 项,上文说“将有三礼”,是说将领有三种法度,显然“目”是“条目”之意。
C 项,“次”结合下一句“将乃就舍”,联想初中课文《陈涉世家》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一句中的“次”,推断出“次”是“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即临时驻扎”之意。
D 项,“合”是动词,主语是“白刃”,即兵器,指代军队,解释为“交锋”,正确。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虚则.进置杯焉则.胶 B.⎩⎪⎨⎪⎧是故智者为.之谋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C.⎩⎪⎨⎪⎧无以知士卒之.寒暑蚓无爪牙之.利 D.⎩⎪⎨⎪⎧炊者皆熟,将乃.就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A [本题考查则、为、之、乃四个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 项,“则”,均为连词,就。
B 项,“为”,第一个为介词,相当于“给”“替”;第二个为动词,给予。
C 项,“之”,第一个为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D 项,“乃”,均为副词,第一个意为“才”;第二个意为“于是,就”。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B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C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D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C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的关键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首先,通读这句话,了解大意。
然后,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
如文中的虚词“乃”“以”前面要断开。
这样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
本句是说将领接受任命后,国君命令太史占卜,举行斋戒、颁授斧钺等活动,需要弄清楚一共是几件事,然后将不同的事之间断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