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沟氧化沟课程设计
三沟氧化沟课程设计计算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1.1 设计题目35000m3/d生活污水处理中氧化沟设备设计1.2 原始资料1. 处理流量Q=35000m3/d2. 水质情况:BOD5=300mg/L CODcr=500 mg/L SS=250 mg/L pH=6-9 氨氮=40 mg /L总磷8mg/L 1.3 出水要求BOD5=10mg/L CODcr=60 mg/L SS=30 mg/L pH=6-9 氨氮=8 mg /L总磷0.5 mg/L设计说明书2.1 设计原始资料2.1.1 设计题目35000m3/d生活污水处理中氧化沟设备设计2.1.2 原始资料处理流量Q=35000m3/d2.1.3 水质情况:BOD5=300mg/L CODcr=500 mg/L SS=250 mg/L pH=6-9 氨氮=40 mg /L总磷8mg/L 2.1.4 出水要求BOD 5=10mg/L COD cr =60 mg/L SS=30 mg/L pH=6-9 氨氮=8 mg /L总磷0.5 mg/L2.2 工艺的确定第三章 设计计算3.1 原始设计参数Q=35000m 3/d水质指标 BOD 5 COD c r SSpH 氨氮 总磷 进水水质 300 mg/L 500 mg/L 250 mg/L6-9 40 mg/L 8 mg/L 出水水质10mg/L 60 mg/L 30 mg/L 6-9 8 mg /L 0.5 mg/L3.2 选取设计参数污泥产率Y=0.6;内源代谢系数k d =0.045;假设科生物降解的MLVSS 比例f b =0.68假设混合液中50%为挥发性的;曝气器形式采用曝气转刷;曝气器动力效率=1.8kgO 2/(kW ·h);反应器中溶解氧浓度=2.0 mg/L ;α=0.90, β=0.97;3.3 去除 BOD5 的设计计算3.3.1 计算污泥龄d 2568.0045.077.0 f k 77.0b d c =⨯=⋅=θ 3.3.2 计算出水BOD5 和去除率7.3045.02516.0038.01k 1Y k'1d c e =+⨯=+=)()θ(S mg/L ; 出水SS 要求小于30mg/L ,假设可达SS=20mg/L则MLVSS 贡献的 6.8mg/L 200.50.68 BOD 5=⨯⨯=;则总水BOD 5 =3.6+6.8=10.4mg/L ,可达到标准;BOD 5 去除率%5.96%1003004.10-300=⨯= 则去除量=1036010350004-3003-=⨯⨯)(kg/d 。
氧化沟课程设计

污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氧化沟工艺设计)一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深度污水处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培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在设计、计算、绘图等方面得到锻炼。
针对一座二级处理得城市污水处理厂,要求对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设计计算,确定污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最后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和污水处理厂高程图及主要构筑物结构图)。
设计深度一般为初步设计的深度。
二污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已给2.基本资料(1)污水水量与水质污水处理水量:已给污水水质:COD Cr450mg/L,BOD5 200mg/L,SS 250mg/L,氨氮15mg/L。
(2)处理要求污水经二级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应符合以下具体要求:COD Cr≤60mg/L,BOD5≤20mg/L,SS≤20mg/L,氨氮≤8mg/L。
(3)处理工艺流程污水拟采用氧化沟法工艺处理,具体流程如下:污水→分流闸井→格栅间→污水泵房→出水井→计量槽→沉砂池→氧化沟→二沉池→消毒池→出水↑回流泵↓→污泥浓缩→污泥脱水(4)气象与水文资料风向:多年主导风向为北北东风;气温:最冷月平均为-3.5℃;最热月平均为32.5℃;极端气温,最高为41.9℃,最低为-17.6℃,最大冻土深度为0.18m;水文:降水量多年平均为每年728mm;蒸发量多年平均为每年1210mm;地下水水位,地面下5-6m。
(5)厂区地形污水厂选址区域海拔标高在64-66m之间,平均地面标高为65.0m。
3. 设计内容①对工艺构筑物选型作说明;②主要处理构筑物(格栅、沉砂池、氧化沟、二沉池、消毒池)的工艺计算;③污水处理厂平面和高程布置。
4. 设计成果①设计计说明书一份;②设计图纸:污水平面图和污水处理高程图各一张;另出氧化沟图一张。
三、污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1,总体要求①在设计过程中,要发挥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②本课程设计的重点训练,是污水处理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和总体布置;③课程设计不要求对设计方案作比较,处理构筑物选型说明,按其特点特征加以说明;④设计计算说明书,应内容完整(包括计算草图),简明扼要,文句通顺,字迹端正。
三沟式氧化沟

工艺分析
1.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BOD5/CODCr=150/300=0.5>0.3 ,可生化性 较好,故本工艺可采用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 法,而活性污泥法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结 合污水的水质特点和出水水质要求,通过综 合分析,本工程确定采用三沟式(T型)氧 化沟污水处理工艺。
2.三沟式氧化沟的运行方式及特点
(1)工艺流程较简单,管理方便:三沟式氧化沟按好 氧、缺氧、沉淀三种不同的工艺条件运行,所以有一 般氧化沟的抗冲击负荷、不易发生短流等优点外,还 不需另建沉淀池,污泥也可不用回流;
(2)曝气设备利用率高:与双沟交替工作式氧化沟相 比,在三沟中,中沟一直作为曝气区使用,因而提 高了曝气设备的利用率;
(3)自动化程度高:整个工艺输入的运行模式,由 PLC系统自动控制和切换,使整个装置实现了自 动化管理。
工艺流程图
原污水
中格栅 污水泵房 细格栅 沉砂池 砂脱水外运 排入河流 接触消毒池 三沟式氧化沟 配水井 流量计
污泥泵房
浓缩池
脱水机房
贮泥池
外运
总平面布置
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包括:办公、化验及 其它辅助建筑物的布置以及以及各种管道、 道路、绿化等的布置。根据处理厂的规模大 小,采用1:500的比例尺的地形图绘制总平 面图。 全年主导风向为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北风。
指导老师:邓华
蒋艳红
组长:杨著松(75) 答辩日期:2011.4.1
组员:颜建婷(76) 陈倩伶(77)
主要内容
1
水质特点
2
工艺分析
3
工艺流程图
4
平面高程布置
5
三沟式氧化沟
6
小组分工
水质特点
一、设计规模
污水处理厂三沟式氧化沟工艺设计

污水处理厂三沟式氧化沟工艺设计1概况 41.1污水厂设计污水量 41.2设计水质 41.3水文、气象、工程资料 51.3.1水文资料 51.3.2 气象资料 51.3.3 工程地质资料 51.3.4 污水进厂干管资料 51.3.5其它 52 都市污水处理方案的确定 62.1 确定处理方案的原那么 62.2 常见的水处理方案工艺对比 62.2.1 我国污水处理工艺的现状62.2.2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方案的介绍与比较82.3 具体工艺流程的确定152.4 要紧构筑物的选择 152.4.1 格栅152.4.2 进水闸井152.4.3 污水泵房162.4.4 沉砂池172.4.5 氧化沟172.4.6 消毒182.4.7计量设施192.4.8 浓缩池192.4.9污泥脱水193 都市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一〕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进水闸井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 污水厂进水管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进水闸井工艺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 启闭机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进水格栅间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设计参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中格栅的设计运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 格栅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细格栅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 设计参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 细格栅的设计运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 格栅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污水泵房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4.1 一样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3.4.2 选泵参数运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3.4.3 选泵错误!未定义书签。
3.4.4 吸、压水管路实际水头缺失的运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3.4.5 集水池错误!未定义书签。
3.4.6 水泵机组基础的确定和污水泵站的布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3.4.7 泵房高度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3.4.8 泵房附属设施及尺寸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氧化沟工艺)

前言城市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混合污水。
目前城市污水的排放已造成了对水环境生态系统的严重污染,做好城市污水的处理及再生利用是主要任务之一,解决城市污水对水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修建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是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保护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污水处理在发达国家已有较成熟的经验。
如英国,德国,芬兰,荷兰等欧洲国家均已投巨资对因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水污染进行治理,日本,新加波,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对污水处理给予了较大投资,特别是新加波并没有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是采取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使该国不仅在经济上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而且还是一个绿树成荫,蓝天碧水,环境优美的国家。
我国在建国初期只有几个过去由外国租界留下来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集中在上海,日处理量不过几万吨,解放后,城市污水处理厂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六五”期间,发展较为迅速。
截止1985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已在19个省的30多个城市和30多个直辖市建有污水处理厂63座,截止1987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的已有78座。
至1990年,有污水处理石拱的城市56个,省和直辖市增加到21个。
1999年全国建成污水处理地398座,处理率29.65%。
城建系统内187座,处理率16.18%。
目前全国共有17000个建制镇,绝大多数没有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仅达到20%左右。
而且,由于二十几年来,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造成一些中小城镇尤其是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小城镇,污染严重,已经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和健康。
针对目前的情况,国家提出至2010年我国平均污水处理率要达到40%,设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重点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因此探索适合中小城市的经济适用的污水处理工艺,以较少的投资建成污水处理厂,以较低的运行费用运转污水处理厂,达到消除污染,保护环境是我们目前最紧迫的任务。
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4)1.1设计任务 (4)1.2 设计资料 (4)1.2.1、设计规模 (4)1.2.2、污水水质 (4)1.2.3、其它有关资料 (5)二、设计说明书 (6)2.1 工程概况 (6)2.1.1 基本情况 (6)2.2 污水处理厂工艺的选择 (6)2.2.1 污水水质分析 (6)2.2.2 处理工艺的选择 (7)2.2.3 氧化沟工艺的选择 (9)2.2.4 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11)2.2.5 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图 (11)2.3 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 (12)2.3.1污水处理厂总平面设计 (12)2.4 各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说明 (13)2.4.1 粗格栅间 (13)2.4.2 污水提升泵房 (14)2.4.3 集水井 (14)2.4.4 曝气沉砂池 (14)2.4.5 厌氧选择池 (15)2.4.6 氧化沟 (15)2.4.7 二沉池 (15)2.4.8 接触池 (15)2.4.9 污泥浓缩池 (16)2.4.10 污泥脱水间 (16)2.4.11 其他建筑物 (16)三、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及附属设备的选型 (17)3.1 设计流量 (17)3.2 溢流井的设计 (17)3.3 粗格栅的设计计算 (17)3.3.2 附属设备的选型 (20)3.4 集水池的设计 (21)3.5 污水提升泵的设计 (21)3.6 细格栅的设计计算 (21)3.6.2 附属设备的选型 (24)3.7 曝气沉砂池的设计 (24)3.7.1 设计说明 (24)3.7.2 设计参数 (24)3.7.3 设计计算 (25)3.7.4 附属设备选型 (26)3.8 厌氧选择池的设计 (27)3.8.1 厌氧池配水井 (27)3.8.2 厌氧选择池 (27)3.9 三沟氧化沟的设计计算 (28)3.9.1 设计参数 (28)3.9.2 设计计算 (28)3.9.3 附属设备的选型 (32)3.10 二沉池配水井 (33)3.10.1 设计参数 (33)3.10.2 设计计算 (33)3.11 辐流式二沉池 (34)3.11.1 设计参数 (34)3.11.2 设计计算 (34)3.11.3 附属设备的选型 (36)3.12 消毒池 (36)3.12.1 设计参数 (36)3.12.2 设计计算 (36)3.13 液氯投配系统 (36)3.13.1 设计参数 (36)3.13.2 设计参数 (37)(1)投加量 (37)3.14 污泥回流泵房 (37)3.15 污泥浓缩池 (38)3.15.1 设计参数 (38)3.15.2 设计计算 (38)3.16 污泥脱水间 (40)四、污水处理厂成本概算 (41)4.1 水厂工程造价 (41)4.1.1 计算依据 (41)4.1.2 单项构筑物工程造价计算 (41)4.2 污水处理成本计算 (42)个人小结 (44)一、设计任务书1.1设计任务1、根据设计原始资料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及处理工艺流程,包括各处理构筑物型式的选择、污泥的处理及处置方法、处理后废水的出路;2、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工艺设计计算,确定其基本工艺尺寸及主要构造(用单线条画草图并注明主要工艺尺寸);3、进行废水处理厂(站)的总体平面布置(包括各处理构筑物、辅助建筑物平面位置的确定,主要废水和污泥管道的布置),并绘制平面布置图(比例尺1:200~1:500);4、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高程计算并绘制废水处理厂(站)的流程图(比例尺纵向1:50~1:100;横向1:500~1:1000);5、进行废水处理厂(站)初步的工程概算;6、编制工艺设计计算说明书。
水污染课程设计氧化沟)

4.6 二沉池 .......................................................16 4.6.1 设计参数..................................................16 4.6.2 设计计算..................................................16
目录
1.前言..............................................................2 2.设计总则..........................................................2
2.2 设计原则 ......................................................2 2.2 设计依据 ......................................................2 3.工艺简介..........................................................3 3.1 污水排放执行标准 ..............................................3 3.2 工艺选择与比较 ................................................3
参考文献:.........................................................20 附图...............................................................21 6.心得体会.........................................................21 7.致谢.............................................................22
50000m3_d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三沟式氧化沟法)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题目:50000m3/d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三沟式氧化沟法)2014年12月31日至2015年1月13日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书 (4)第二章第二章污水处理方案的确定 (7)2.1活性污泥法处理方案的确定 (7)2.2工艺流程的确定 (12)第三章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13)3.1污水水质有关计算 (13)3.2闸井及集水池 (14)3.3格栅 (15)3.4污水泵房 (20)3.5沉砂池 (21)3.6配水井 (25)3.7三沟式氧化沟 (25)3.8消毒剂 (33)3.9 接触池 (35)第四章污泥脱水工艺流程的选择 (37)4.1 污泥处理工艺流程选择 (37)4.2污泥泵房的设计计算 (37)4.3 污泥浓缩池的选择及设计计算 (39)4.4贮泥池及提升污泥泵 (40)4.5 污泥脱水机房 (41)4.6鼓风机房 (43)4.7厂内给水排水以及道路 (43)第五章污水厂总体布置 (45)5.1 污水厂的平面布置 (45)5.2 高程布置 (46)5.3高程布置计算 (47)第六章电仪表与供热系统设计 (50)6.1 变配电系统 (50)6.2 仪表的设计 (50)第七章工程概预算及运行管理 (51)7.1定员 (51)7.2 工程概算 (51)7.3 安全措施 (54)7.4 污水厂运行管理 (54)7.5 污水厂运行中注意事项 (54)总结致谢参考文献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50000m3/d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三沟式氧化沟法)二、原始资料1. 设计规模Q=50000m3/d2. 水质情况:BOD5=300mg/L CODCr=600 mg/L SS=250 mg/L 氨氮=40 mg/L磷酸盐(以P计)=10 mg/L pH=6~93.气象与水文资料:风向:多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水文:降水量多年平均为每年2370mm;蒸发量多年平均为每年1800mm;地下水水位,地面下6~7m。
城市污水氧化沟课程设计

城市污水氧化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城市污水氧化沟的基本概念、运行原理及处理流程;2. 使学生了解氧化沟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及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3. 引导学生掌握氧化沟处理过程中关键参数的检测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氧化沟处理技术解决实际城市污水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检测氧化沟关键参数的技能;3. 培养学生分析氧化沟运行数据,优化处理工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认识到城市污水处理的重要性;2. 激发学生探究污水治理技术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准确描述城市污水氧化沟的运行原理和关键参数;2. 学生能独立完成氧化沟处理工艺的流程图绘制;3. 学生能在实际操作中正确检测氧化沟关键参数,并分析数据;4. 学生能针对具体城市污水问题,提出氧化沟处理技术的优化方案;5. 学生能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共同完成课程任务,展现出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主要内容包括:1. 城市污水氧化沟概述:介绍氧化沟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三节。
2. 氧化沟运行原理:讲解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的过程、微生物作用及影响因素;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3. 氧化沟关键参数检测:教授氧化沟处理过程中溶解氧、污泥浓度等关键参数的检测方法;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
4. 氧化沟处理工艺优化:分析氧化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探讨工艺优化策略;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一节。
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氧化沟处理工艺的实践操作,分析具体案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章节:第五章。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城市污水氧化沟概述;第二周:氧化沟运行原理;第三周:氧化沟关键参数检测;第四周:氧化沟处理工艺优化;第五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1)1.1 设计题目 (1)1.2 原始资料 (1)1.3 出水要求 (1)1.4 设计内容 (1)1.5 设计成果 (2)1.6 时间分配表(第19周) (2)1.7 成绩考核办法 (2)第二章设计说明书 (3)2.1 设计原始资料 (3)2.1.1 设计题目 (3)2.1.2 原始资料 (3)2.1.3 水质情况: (3)2.1.4 出水要求 (3)2.2 工艺的确定 (3)2.2.1 工艺流程图 (3)2.2.2 主要处理构筑物的选择 (3)2.3 氧化沟 (4)1.3.1 氧化沟工艺简介 (4)2.3.2 氧化沟的类型 (5)2.3.3氧化沟工艺设计总则 (7)2.3.4氧化沟工艺的优缺点 (7)2.3.5三沟式氧化沟工艺原理 (8)2.3.6 三沟式氧化沟特点 (10)2.4 氧化沟的详细设计要求 (10)2.4.1 氧化沟沟体 (10)2.4.2 氧化沟的几何尺寸 (11)2.4.3 进、出水管 (11)1.4.4 导流墙和导流板 (11)2.4.5 曝气器的位置 (12)2.4.6 走道板和防飞溅控制 (12)第三章设计计算 (13)3.1 原始设计参数 (13)3.2 选取设计参数 (13)3.3 去除BOD5 的设计计算 (13)3.3.1 计算污泥龄 (13)3.3.2 计算出水BOD5和去除率 (13)3.3.3 计算曝气池体积 (14)3.3.4 校核停留时间和污泥负荷 (14)3.3.5 计算剩余污泥量 (14)3.3.6 校核挥发性固体产率 (14)3.3.7 复核可生物降解MLVSS比例(fb) (14)3.4 脱氮的设计计算 (15)3.4.1 需要氧化的NH3-N量为 (15)3.4.2 脱氮所需容积 (15)3.4.3 脱氮水力停留时间 (15)3.4.4 计算总体积 (15)3.5 曝气设备设计 (15)3.5.1 需氧量的计算 (15)3.5.3 配置曝气设备 (16)3.6氧化沟的尺寸 (16)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17)第一章设计任务书1.1 设计题目35000m3/d生活污水处理中氧化沟设备设计1.2 原始资料1. 处理流量Q=35000m3/d2. 水质情况:BOD5=300mg/L CODcr=500 mg/L SS=250 mg/L pH=6-9 氨氮=40 mg /L总磷8mg/L 1.3 出水要求BOD5=10mg/L CODcr=60 mg/L SS=30 mg/L pH=6-9 氨氮=8 mg /L总磷0.5 mg/L1.4 设计内容1.方案确定按照原始资料数据进行处理方案的确定,拟定处理工艺流程,选择各处理构筑物,说明选择理由,氧化沟工艺说明包括原理、结构特点、设计原则、控制等说明,论述其优缺点,编写设计方案说明书。
2.设计计算(1)计算需氧量、空气量,确定曝气设备。
(2)计算氧化沟有效容积、尺寸3.制图氧化沟平面、剖面布置图(A1)4.编写设计说明书、计算书1.5 设计成果1. 氧化沟平面、剖面布置图(A1)2 .设计说明书、计算书一份1.6 时间分配表(第19周)序号教学内容时间备注1 下达设计任务书1天(19周周一)由指导老师讲授设计任务与要求2 查阅资料,进行设计计算2天(19周周二~周三)3 绘制CAD设计图纸2天(19周周四~周五)4 编写设计说明书,装订成册2天(19周六~周日)5 总计时间7天1.7 成绩考核办法根据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的质量及平常考核情况由指导教师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
第一章设计说明书2.1 设计原始资料2.1.1 设计题目35000m3/d生活污水处理中氧化沟设备设计2.1.2 原始资料处理流量Q=35000m3/d2.1.3 水质情况:BOD5=300mg/L CODcr=500 mg/L SS=250 mg/L pH=6-9 氨氮=40 mg /L总磷8mg/L 2.1.4 出水要求BOD5=10mg/L CODcr=60 mg/L SS=30 mg/L pH=6-9 氨氮=8 mg /L总磷0.5 mg/L2.2 工艺的确定2.2.1 工艺流程图2.2.2 主要处理构筑物的选择(一)格栅:格栅是由一组或数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塑料齿钩或金属筛网、框架及相关装置组成,倾斜安装在污水渠道、泵房集水井的进口处或污水处理厂的前端,用来节流污水中较粗大漂浮物。
(二)沉砂池:污水中的无机颗粒不仅会磨损设备和管道,降低活性污泥活性,而且会板积在反应池底部减小反应器的有效容积,甚至在脱水时扎破滤带损坏脱水设备。
沉砂池的设置目的就是去除污水中泥沙、煤渣等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沉砂池的工作原理是以重力分离或离心分离为基础,即控制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或旋流速度,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
(三)消毒池:城市污水经过一级或二级处理(包活性污泥法和膜法)后,水质改善,细菌含量也大幅度减少,但其绝对值仍很可观,并有存在病源菌的可能。
因此,污水排入水体前设置深度处理来进行消毒,而本设计采用的是加氯消毒。
2.3 氧化沟1.3.1 氧化沟工艺简介氧化沟是一种改良的活性污泥法,最早属于完全混合延时曝气过程。
长年运行实践表明,氧化沟处理的出水水质好,他能够完全地去除含碳化合物,可以产生高度的硝化作用,运行维护容易,可靠性能高。
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曝气池相比,氧化沟具有以下各项特征。
(1)在构造方面的特征①氧化沟一般呈环形渠状,平面多为椭圆形或圆形,总长可达几十米,甚至百米以上,沟深取决于曝气装置,为3-7m。
②氧化沟的进水装置比较简单,只需慎入一根进水管即可,多沟平行工作时,则应设配水井,采用交替工作系统时,配水井内还应设自动控制装置,以变换水流投配方向。
(2)在水流混合方面的特征污水在氧化沟内做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循环流动,在这点上可以认为在氧化过内混合液的水质几乎一致,即认为氧化沟内的流态是完全混合的。
但又具有某些推流式的特征,如在曝气装置的下游,溶解氧浓度从高向低变动,甚至可能出现缺氧段。
(3)在工艺方面的特征①操作单元少:原水经过格栅沉沙后,即可进入氧化沟,而不需在系统中设置初沉池和调节池。
还可考虑不单设二次沉淀池,使氧化沟和二次沉淀池合建,省去污泥回流装置并节省占地。
②耐冲击负荷:有机负荷、水力负荷和有害物质的冲击负荷对氧化沟工作的影响不明显,氧化沟有完全混合的特征且其中有大量的活性污泥,这就提高了系统对这些不良因素的抵抗能力。
③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氧化沟中的污泥总量比普通曝气池高10-30倍,在供氧充足的情况下,氧化沟中污水被完全净化,处理效果好。
氧化沟即使是在严冬季节运行,出水仍能达到排放标准。
④污泥产率低,剩余污泥较稳定,没有臭味,脱水快,可以不经消化而直接脱水。
⑤适用范围广:氧化沟不仅能处理生活污水,还能处理工业废水,不仅能用于温暖地区,还能用于寒冷地区。
⑥氧化沟具有脱氮能力。
(4)在经济方面特征:氧化沟是一种经济的污水处理系统,凡是适宜采用活性污泥法的地方都可以修建氧化沟。
2.3.2 氧化沟的类型(一)卡鲁赛尔氧化沟应用立式低速表面曝气器供氧并推动水流前进,是由荷兰Carrousel发明,开发这种氧化沟的目的是寻求渠道更深的氧化沟和效率更高、机械性能更好的系统设备,以弥补当时氧化沟的占地面积大的缺点。
(二)交替工作式氧化沟在国外采用的形式主要是双沟式氧化沟,即双沟交替在好氧和沉淀的状态下工作,以免除分离式的二次沉淀池,并可完成硝化与反硝化过程。
由于双沟式氧化沟的设备闲置率高,又开发了三沟式氧化沟,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三)奥贝尔氧化沟由多个同心的环形沟渠组成,废水从外沟依次流入内沟,曝气设备采用曝气转盘,各沟有机物和溶解氧均不相同,因此可以实现脱氮除磷的目的。
(四)一体化氧化沟氧化沟和二沉池合建为一体的氧化沟称为一体氧化沟,可省去污泥回流系统,基建投资较省。
(五)微孔曝气氧化沟采用微孔曝气,具有工艺先进、出水水质稳定、占地少、节能等特点。
(六)其他类型的氧化沟如射流曝气氧化沟、U-型氧化沟等。
本设计选择交替工作式氧化沟中的三沟式氧化沟。
2.3.3氧化沟工艺设计总则负荷、预计的处理率、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和设计可以结合水力负荷、BOD5/污泥龄等因素合理计算。
一般的经验数据是污泥负荷为0.05-0.15kgBOD5(kgMLSS·d),曝气池的容积负荷0.2-0.48kgBOD/m3,而水力停留时间12-36h5和污泥龄10-30d,采用日平均浸水流量作为设计流量。
在氧化沟设计中,除了要考虑传统碳源污染物的去除,还要根据需要考虑污水的硝化和污泥的稳定性问题。
2.3.4氧化沟工艺的优缺点优点:①氧化沟结合推流和完全混合的特点,有利于克服短流和提高缓冲能力,通常在氧化沟曝气区上游安排入流,在入流点的再上游点安排出流。
入流通过曝气区在循环中很好的被混合和分散,混合液再次围绕CLR继续循环。
这样,氧化沟在短期内呈推流状态,而在长期内又呈混合状态。
这两者的结合,即使入流至少经历一个循环而基本杜绝短流,又可以提供很大的稀释倍数而提高了缓冲能力。
同时为了防止污泥沉积,必须保证沟内足够的流速,而污水在沟内的停留时间又较长,这就要求沟内由较大的循环流量,进入沟内污水立即被大量的循环液所混合稀释,因此氧化沟系统具有很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对不易降解的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处理能力。
②氧化沟具有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特别适用于硝化-反硝化生物处理工艺。
氧化沟从整体上说又是完全混合的,而液体流动却保持着推流前进,其曝气装置是定位的,因此,混合液在曝气区内溶解氧浓度是上游高,然后沿沟长逐步下降,出现明显的浓度梯度,到下游溶解氧浓度就很低,基本上处于缺氧状态。
氧化沟设计可按要求安排好氧区和缺氧区实现硝化-反硝化工艺,不仅可以利用硝酸盐中的氧满足一定的需氧量,而且可以通过反硝化补充硝化过程中消耗的碱度。
这些有利于节省能耗和减少甚至免去硝化过程中需要投加的化学药品数量。
③氧化沟沟内功率密度的不均匀配备,有利于氧的传质,液体混合和污泥絮凝。
这不仅有利于氧的传递和液体混合,而且有利于充分切割絮凝的污泥颗粒。
当混合液经平稳的输送区到达好氧区后期,污泥仍有再絮凝的机会,因而也能改善污泥的絮凝性能。
④氧化沟的整体功率密度较低,可节约能源。
氧化沟的混合液一旦被加速到沟中的平均流速,对于维持循环仅需克服沿程和弯道的水头损失,因而氧化沟可比其他系统以低得多的整体功率密度来维持混合液流动和活性污泥悬浮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