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 大学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Ⅰ卷,含解析).doc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Ⅰ卷,含解析).doc

绝密★启用前河南省201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贷借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向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或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本科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本科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本科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词汇的是()A. 沙发B. 鼠标C. 马车D. 网络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以下哪部古代典籍?()A. 《诗经》B. 《尚书》C. 《论语》D. 《孟子》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松间照C. 举头望明月D. 低头思故乡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白居易5. 下列关于汉字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 “明”是左右结构B. “森”是上下结构C. “品”是包围结构D. “晶”是框架结构6.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体现了作者对于文学创作的什么观点?()A. 文学应该反映现实B. 文学应该追求形式美C. 文学应该抒发个人情感D. 文学应该讲究技巧7.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仗修辞的是()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8.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强调的是()A. 事物的纯粹性B. 事物的完美性C. 事物的平衡性D. 事物的复杂性9. 下列成语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的是()A. 狗尾续貂B. 锦上添花C. 雪中送炭D. 火上浇油1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离骚》B. 《九歌》C. 《天问》D. 《九章算术》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海上生明月,________。

”答案:天涯共此时12. “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案:沉舟侧畔千帆过13. “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春蚕到死丝方尽14. “会当凌绝顶,________。

”答案:一览众山小15. “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

河南理工大学语文考试考试宝典

河南理工大学语文考试考试宝典

春江花月夜年代:【唐】作者:【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1)春江花月夜中有关哲理的句子: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2)月的地位:全诗以月为主题,紧扣月下的春,江,花,月是诗中的纽带,统筹全诗。

在结构上月经历了升起,高照,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笼罩下,月与江水,沙滩,夜空,原野,花林,飞霜,扁舟子,思妇,高楼,镜台,鸿雁,鱼龙等组成了不同的充满画意的场景,表现了一种执着的憧憬和谈谈的忧伤;但它是少年时代的憧憬和忧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正是这种轻快和轻盈,使全诗透露出一种空蒙,迷茫,柔和的情调,像清梦飘过,却又时刻笼罩心头。

3)艺术之美:《春江花月夜》的四美之处1诗境优美,哀而不伤。

2语言优美,韵律和谐。

3变化的精巧构思:美在构思的精巧,美在诗中的意象既有个性美也有整体美,美在诗中的意象极富变化。

4整齐而带有变化的章法。

4)诗人是怎样将诗情画意哲理融合在一起?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副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

诗人就江月即景抒情,发出江月长存,人生短暂的人生浩叹。

又由离人思妇德感慨抒发因江天月色之美所引起的闺恨离情。

诗情,画意,哲理融合自然。

5)具体分析诗歌中烘托,铺垫手法的运用文章第一层次就江月即景抒情,发出江月长存,人生短暂的人生浩叹。

大二语文试卷

大二语文试卷

河南理工大学 2010-2011 学年第 1 学期《大学语文》试卷(A 卷)参考答案1.《四书》是儒家文化的经典,包括《大学》、 《中庸》 、 《论语》 和 《孟子》 等四部先秦历史文献。

北宋程颐、程颢率先提出“四书”这个名称,南宋朱熹为之作注,使它代替传统的《五经》、《六经》、《九经》、《十三经》,成为最能体现儒家思想体系的著作。

《大学》的内容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其中“经”一章,是 孔子 的原话,传十章,是 曾参(或曾子) 对“经”的理解和解释。

2.左丘明的著作有 《左传》(《春秋左氏传》) 和 《国语》 。

3.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诗云:“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其中“乐天”是白居易的 字 ;“长恨曲”是指 《长恨歌》 ;“琵琶篇”是指 《琵琶行》 。

这里的“诗仙”是 白居易 。

4.韩愈诗歌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杜是指唐代大诗人 李白、杜甫 ;被称为浪子班头的宋代大词人是 柳永 ;被称为“人中兕虎”、“词中之龙”的宋代词人是 辛弃疾 ;北宋中后期的宋代文坛盟主是 苏轼 。

5.沈从文小说《边城》创作于1933年秋到1934年春,小说的主人公是 翠翠 。

《红楼梦》的作者是 曹雪芹 。

《巴黎圣母院》中的主人公是 艾丝美拉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是 卡西莫多 。

(外国人名音同即可)6.行政公作者是法定的,读者也是法定的,格式也是固定的。

根据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可以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和 下行 文。

1.运用你所学过的《大学语文》知识,谈谈对我校校训是“明德任责”的理解?答:发扬自己美好的品性,承担一些社会责任。

2.孔子作《春秋》绝笔于获麟,司马迁的《史记》也绝笔于获麟,二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答:司马迁有意仿效孔子。

他们认为麒麟是太平盛世的象征,但它却出现在乱世;出非其时,惨遭杀戮,从此天下再无太平的时候;表明了历史学家对现实的批评和将来的绝望。

河南省2024年大学语文专升本真题试卷

河南省2024年大学语文专升本真题试卷

河南省2024年大学语文专升本真题试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班次: 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30小题30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楚辞》的是()A.《九章》B.《九辩》C.《九歌》D.《太玄赋》2.《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中“乐之”的意思是()A.为她鼓乐B.使她快乐C.为她歌唱D.认为她快乐3.孟子“仁政”思想的起源和哲学根基是()A.兼爱B.性善论C.民本思想D.反对战争4.曹操《短歌行》(其一)中化用《诗经》成句的是()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D.明明如月,何时可掇5.下列关于《战国策》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A.反映了儒家思想B.保存了大量战国时期的重要史料C.人物言辞善言巧辟,语锋机敏睿智D.内容反映了战国时期几百年的政治风云6.《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赵武灵王首先劝说贵族公子成改穿胡服的内容最符合下列哪个成语()A.擒贼先擒王B.狐假虎威C.三人成虎D.釜底抽薪7.贾谊的《过秦论》是汉代著名的()A.大赋B.骈文C.政论文D.抒情小赋8.下列诗句均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其中描写内容与边塞寒冷无关的是()A.将军角弓不得控B.千树万树梨花开C.胡琴琵琶与羌笛D.北风卷地白草折9.下列属于《史记》中塑造的悲剧人物是()A.项羽B.刘邦C.陈平D.萧何10.《山居秋暝》中体现了作者归隐之情的句子是()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1.下列选项没有用到典故的是()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B.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12.下列选项没有用到修辞手法的是()A.天若有情天亦老B.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C.芙蓉泣露香兰笑D.将登太行雪满山13.宋代诗词书画文艺创作成就最全面的作家是()A.黄庭坚B.欧阳修C.苏轼D.周邦彦14.下列哪首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的可望而不可即()A.《七月》B.《采薇》C.《蒹葭》D.《丽人行》15.陶渊明开创了下列哪种诗歌题材()A.咏史诗B.咏怀诗C.田园诗D.山水诗16.下列诗句不属于民歌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C.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17.下列诗人中诗作流传至今数量最多的是()A.白居易B.陆游C.杜甫D.王安石18.“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评价的是()A.李商隐B.白居易C.李白D.王勃19.《聊斋志异》的文学体裁属于()A.文言短篇小说集B.白话短篇小说集C.文言长篇小说集D.白话长篇小说集20.下列诗词中“君”为作者自指的是()A.但为君故,沉吟至今B.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1.关汉卿的代表剧作是()A.《窦娥冤》B.《西厢记》C.《牡丹亭》D.《汉宫秋》22.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词人用以自喻的意象是()A.黄花B.梧桐C.过雁D.晚风23.我国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是()A.鲍照B.谢灵运C.谢朓D.孟浩然24.和宋之问一起定型了五言律诗的诗人是()A.沈佺期B.卢照邻C.上官仪D.虞世南25.我国的第一部白话诗集是()A.《女神》B.《花间集》C.《尝试集》D.《乐章集》26.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指( )A.《春蚕》《秋收》《残冬》B.《雾》《雨》《电》C.《家》《春》《秋》D.《幻灭》《动摇》《追求》27.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出自( )A.《日出》B.《原野》C.《北京人》D.《雷雨》28.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提到的“第三样时代”指的是()A.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B.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C.社会主义新时代D.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29.下列作品与作者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福楼拜——《悲惨世界》B.欧·亨利——《羊脂球》C.巴尔扎克——《高老头》D.屠格涅夫——《战争与和平》30.于连是下列哪部小说的主人公()A.《伪君子》B.《红与黑》C.《巴黎圣母院》D.《茶花女》二、填空题(共10小题10分)3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______,______。

河南省高校期末考试卷语文

河南省高校期末考试卷语文

河南省高校期末考试卷语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迫不及待B. 按部就班C. 明查暗访D. 一愁莫展2. 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 他问我:“你今天有空吗?”B. “你今天有空吗?”他问我C. “你今天有空吗?”,他问我D. 他问我:“你今天有空吗”?3. 下列句子中,语序正确的是:A. 他不仅完成了任务,而且还受到了表扬。

B. 他不仅受到了表扬,而且还完成了任务。

C. 不仅他完成了任务,而且还受到了表扬。

D. 不仅受到了表扬,而且还完成了任务。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B. 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C. 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D. 受益匪浅,这次活动使我们。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阵风一样跑得飞快。

B. 他跑得飞快,像一阵风。

C. 他跑得飞快,仿佛一阵风。

D. 他跑得像一阵风一样快。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中的名句。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岳阳楼记》,作者是______。

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望岳》中的名句。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内容略)1.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5分)2.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请列举至少三个。

(10分)3.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10分)4. 你认为文章的结尾部分对主题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5分)四、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文言文内容略)1.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2023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河南名校3月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河南名校3月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河南名校3月大联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正如历史研究可以有很多视角一样,文学史研究也可以有多种视角。

研究视角的择定,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对象的客观性质,一是研究者对对象性质的判定。

也就是说,只有对象具备此种性质,且此种性质已被研究者发现,这一研究视角才会确立。

如果对象本来不具备此种性质,或研究者对对象的此种性质尚无认识,是不可能出现此种研究视角的。

古典诗文曾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主体,抒情(包括理性成分虽重但不乏情感色彩的议论感慨)曾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从抒情视角来研究和阐释古典诗文曾是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主要角度,这毫不奇怪。

正因为如此,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被认识得较早较深,被阐述和弘扬得也较为充分。

“中国是一个诗国”的说法,我们耳熟能详;“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悠久而丰厚”这个说法顺理成章而来,含义与之亦相通。

而与抒情传统被阐论得相当充分相比,中国文学有无叙事传统,如何认识、描述和分析这个传统却是至今尚未获得满意回答的问题。

前人也不是完全没有注意到中国历代文学的叙事问题,也曾有过不少论述,某些史论著作中有所提及。

可惜中国尽管自古史学发达,但史著的叙事并不常在、更不都在文学研究的视野之中。

比较突出的是,到了长篇小说和戏曲发达的明清时代,有些学者和评点家创造出一套关于小说戏曲批评方法和关于描写技巧的名词概念,如正叙、倒叙、补叙及草蛇灰线、横云断山之类,其中不乏精彩之见,但总的说来,尚缺少体系性,理论化程度较低,与对抒情传统的阐论相比,还是显得薄弱而肤浅。

我们的古人创建了系统而精深的抒情诗学,但没能建设起堪与比美的叙事学。

在叙事学的实践和理论方面,西方人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受到哲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刺激和促进,文学(小说)叙事学于20世纪60年代在法国诞生,很快风靡欧美文学批评与学术界,美国后来居上,至今已成为其新的重镇。

河南理工大学-大学语文试卷及答案

河南理工大学-大学语文试卷及答案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它是我国第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历史,记录了从鲁国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共二百七十年间的史事。

3 •《长恨歌》中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七月七日在骊山长生殿,两人的爱情誓言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4 •韩愈《进学解》“进学”是劝学意思。

韩愈正面劝导学生的名言警句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5 •傅雷的译文主要有34种,其中最有名的是《约翰克利斯朵夫》和《欧也妮葛朗台》。

傅雷家书以其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学识、深刻的哲理、流畅的文笔,构成了文革前十七年散文中最为真诚的华章。

6 •沈从文小说《边城》创作于1933年秋到1934年春,小说的主人公是翠翠。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巴黎圣母院》中的主人公是艾丝美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是扎西莫多。

7 • 消息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件)禾口why (原因)。

分数得分20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20 分)阅卷人S 河南理工大学2010-2011学年第1学期《大学语文》试卷(B卷)参考答案总得分阅卷人复查人考试方式本试卷考试分数占学生总评成绩比例闭卷70 %分数20得分阅卷人、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哪些条目是“末”,为什么?1 •《大学》中的“八目”是什么?其中哪些条目是“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以治国平天下为末。

修身是内在的因素,也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平治天下是外在的因素,也是只有部分人才可以做的事业。

2. 举例说明《左传》怎样解释《春秋》?释事,也就是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的解释。

有时,也从字面上进行解释。

如《郑伯克段于焉》,既有对这个时间从头到尾的叙述,中间还夹杂了一段对文字的解释,如“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共2页)
河南理工大学2010-2011学年第 1 学期
《大学语文》试卷(B 卷)参考答案
总得分
阅卷人 复查人 考试方式 本试卷考试分数占
学生总评成绩比例
闭卷
70 %
1.大学之道在 明明德 , 在亲民 , 在止于至善 。

2.《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它是我国第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历史,记录了从鲁国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共二百七十年间的史事。

3.《长恨歌》中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七月七日在骊山长生殿,两人的爱情誓言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4.韩愈《进学解》“进学”是 劝学 意思。

韩愈正面劝导学生的名言警句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5.傅雷的译文主要有34种,其中最有名的是 《约翰·克利斯朵夫》 和 《欧也妮·葛朗台》 。

傅雷家书以其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学识、深刻的哲理、流畅的文笔,构成了文革前十七年散文中最为真诚的华章。

6.沈从文小说《边城》创作于1933年秋到1934年春,小说的主人公是 翠翠 。

《红楼梦》的作者是 曹雪芹 。

《巴黎圣母院》中的主人公是 艾丝美拉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是 扎西莫多 。

7.消息的五要素(五个W )是 when(时间) 、 where(地点) 、 who(人物) 、 what(事件)和 why(原因) 。

1.《大学》中的“八目”是什么?其中哪些条目是“本”,哪些条目是“末”,为什么?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以治国平天下为末。

修身是内在的因素,也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平治天下是外在的因素,也是只有部分人才可以做的事业。

2.举例说明《左传》怎样解释《春秋》?
释事,也就是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的解释。

有时,也从字面上进行解释。

如《郑伯克段于焉》,既有对这个时间从头到尾的叙述,中间还夹杂了一段对文字的解释,如“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3.简述《长恨歌》的叙事线索。

爱情的起因——爱情的盛宴——乐极生悲、安史之乱爆发——仓皇逃难、马嵬兵变——爱情的悲剧、刻骨的思念——访求仙山、再结来世之缘。

4.怎样理解食指诗歌《相信未来》主旨?
人生,不能停止对理想的追求。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不要放弃理想,放弃对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的追求。

5.傅雷对于终身伴侣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

1. 阅读分析题:
西河·金陵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

分 数 20 得 分 阅卷人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 专业班级: 姓名: 学
号: …
………………………密………………………………封………………………………线…………………………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分 数 20 得 分 阅卷人
二、 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三、 分析论述题(第1题必做;在第2至第4题中可任选1题。

每题15分,共30分) 分 数 30
得 分
阅卷人
第2页(共2页)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两首词都是登金陵(南京)赏心亭的词作。

试比较它们在外观形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周邦彦词共分上中下三阙,辛弃疾词分上下两阙。

周邦彦的词写景、叙事和抒情,各占一段,结构非常规范;辛弃疾词上阕包括了写景、叙事和抒情,下阕突出其中的部分情感。

结构上重复,破坏了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基本规则。


2再比较这两首词,在情感上的异同。

周邦彦词登高怀古,抒发兴亡之感;辛弃疾词登高北望,批评现实,抒发了光阴虚度,世无知音之牢骚。


3辛弃疾词的下阕,着重想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这是辛弃疾闲居时期的作品,着重抒发了他自己被投闲置散后光阴虚掷、无所作为的痛苦心情。

且不要说我像张翰那样见机归来,也不要说像许汜那样求田问舍,只说岁月流逝、光阴虚掷这一点,就很令人沮丧。

在无所事事中,多少美好的时光过去了,多少次中兴的机会被耽误了。

岁月流逝、壮志消退,英雄也会慢慢的老去。

世无知音,知心的话无处诉说,只能郁积心头。

时间越久,失望越多,痛苦也就越重。

2.我们如何借鉴大学之道,来规划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

3.《边城》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人性美,是如何体现沈从文的文学理想的?
4.从情节、人物、环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巴黎圣母院》是如何体现美丑对照的原则的。

选择题答案,不作统一的要求,由任课老师自行拟定。

我校举行2010年迎新生联欢晚会
供稿人:校新社 毛翰彬 侯世超 李林珏\文 陈君龙 发布时间:2010/09/21
太行展臂怀纳四海学子,黄河奔腾再绘世纪蓝图。

9月20日,由校团委主办,音乐学院、武装部、体育学院、老干部处、学生处协办的“百年理工,梦想起飞的地方”2010年迎新生联欢晚会在我校南校区新体育场举行。

校领导张国臣、周英、王裕清、景国勋出席联欢晚会,学校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71426部队承训官兵以及我校9000 余名新生共同观看了演出。

体育场内灯火辉煌,灿若星辰。

晚会开始前,在主持人带领下,全体师生齐声呼喊我校校训校风,声势豪迈,激情昂扬。

巍巍山河奔腾千古绝唱,一曲悠扬缠绵,晚会在意境深远的校歌中正式拉开帷幕。

时而温柔缱绻犹如月光私语,时而澎湃激昂判若星火燎原,歌声跃动于苍茫辽阔的万里苍穹,空谷绝响般回荡着理工人的执着与呐喊。

天下相亲与相爱,万家灯火照未来。

一曲畅快雄浑而又感人心怀的《相亲相爱》,在嘹亮动人的歌声与绚烂如诗的舞姿中为金秋夜晚带来了春暖花开的温馨柔情,也为每一名远离家乡、求学深造的新生点燃了一盏温暖的心灯。

老干部处带来的舞蹈《中国功夫扇》,白衣飘飘有似空谷幽兰,红扇蹁跹仿佛烛火萤光,行云流水、气贯长虹的表演充分的展现了老干部的精神风貌,游凤
燕舞的飘渺与刚柔之间的迸发引起全场的欢呼掌声。

歌曲《儿行千里》与小品《探望》紧扣新生入校这一特点,将艺术表演与人格教育相融合,以感恩父母为内涵触动着每一位观看者的内心,歌曲深情款款,雄浑不失情感,小品捕捉生活素材,并有老师亲自参与演出,展现细腻温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

啦啦操《魅力四射》在灯火琉璃中绚烂登场,配合青春激昂的旋律,啦啦操队员将热情灌注于表演,一招一式都挥洒着年华的瑰丽,引领全场共同欢呼。

随后教官带来的军体拳《擒敌术》在
如海的掌声中火热上演,迷彩军服、潇洒军姿,拳脚翻飞都彰显钢铁一般的男儿本色。

歌曲联唱中大一新生一展青春风采,轻扬而激昂的歌声充分彰显了新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奔涌四溢的歌声,书写着少年的彩色梦想及对未来的坚守拼搏。

最后,晚会在歌伴舞《走向复兴》中圆满谢幕。

本次迎新联欢晚会将新生入学教育与晚会内容有机结合,弘扬大爱精神、“好学力行”校风和“明德任责”校训等学校百年文化积淀。

晚会现场老师、新生和高年级学生同台演出,从不同角度诠释理工精神,展示了师生风貌,将好学力行、自强不息、感恩父母与节目表演相融合,实现了思想上的升华和视听感受的同步。

新的学年,新的起点,相信在新世纪的伟大征程中,广大新生定会以追求卓越的坚强意志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共同谱写新的华章。

第一,自拟一个题目,要能够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第二,必须有导语,用一句话概括事情的全部内容; 第三,重新调整结构,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排列; 第四,短小精悍,不能300字。

四、 应用文写作题(共30分)
把校园网上的这则通讯改写成消息,要求不超过300字。

分 数 30 得 分 阅卷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