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联合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广东省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最新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读某区域1月等温线及河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已知图中a与b的温差为5℃,b等温线的数值为A. 0℃B. 5℃C. 10℃D. -5℃2. 甲地附近等温线密集,主要影响因素是A. 洋流B. 地形C. 纬度D. 大气环流3. 沿海城市甲在当地时间2月7日20:14举办体育赛事并向全球直播,此时距离太阳直射点位置最近的城市是A. 中国的海口(20°N,110°E)B. 美国的洛杉矶(34°N,118°W)C. 巴西的圣保罗(23°S,43°W)D. 澳大利亚的悉尼(34°S,151°E)【答案】1. B 2. B 3. C【解析】本题组以某区域1月等温线及河流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气温分布及影响因素、太阳直射点位置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相关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题详解】根据图中纬度变化规律判断,当地位于北半球,1月为冬季。

题中表明,图中a与b的温差为5℃,说明图中等温差为5℃,冬季北半球气温越向北越低,与a北面相邻的等温线温度值为-5℃,则a为0 ℃,b位于a以南,且海拔较低(河流下游)、临近海洋,因此b的气温更高,应为5℃,选项B符合题意。

排除A、C、D。

故选B。

【2题详解】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图示区域西侧为黑海,东侧为里海,中间为大高加索山脉。

甲处临近大高加索山脉,地形起伏较大,向东北方向海拔的迅速升高,气温迅速降低,导致单位水平距离气温差大(温度梯度大),等温线密集,选项B 符合题意。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地没有强大的洋流流经,排除A 。

与甲同纬度地区,等温线相对稀疏,排除C 。

当地大气环流对整个区域的影响应该是相似的,排除D 。

故选B 。

【3题详解】根据直射点的移动速度(约4天移动1个纬度)估算,2月7日太阳直射纬线大约位于11°S,根据经度判断,甲地位于东三区,当东三区为20:14时,即45°的地方时为20:14,直射点(12:00)应位于78.5°W,则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约为(11°S,78.5°W),离海口31个纬度、171.5个经度,离圣保罗12个纬度、35.5个经度,离洛杉矶45个纬度、39.5个经度,离悉尼23个纬度、130.5个经度,因此选项C 符合题意,排除A 、B 、D 。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本卷共有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单位:米),等高距为30米,MN为空中索道。

据此回答1—2题。

1、图1中有一瀑布,瀑布和选择观赏的最佳位置分别是A.甲与丙B.乙和丁C.乙和丙D.甲与丁2、空中索道MN两地的相对高差可能为A.105米B. 135米C. 155米D.165米【解析】题组一:以等高线地形如为载体,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及相关计算,是地理能力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考查。

第1题:考查瀑布选址和观赏最佳点。

要完成本题目,首先学生应有如下知识储备;1.瀑布在陡崖处啊;2.瀑布处应有流水;3.瀑布观赏角度因为仰视。

然后结合等线图得出答案。

属于基础型题目,难度系数较低,得分率较高。

第2题:考查了等高线相对高度计算,但此题与平常遇到的题型有所区别,只给出了等高距,没有具体等高线数值。

要完成此题需要学生自行赋值。

另,N点位于等高线局部闭合中,有两个取值范围,即大于大值,小于小值,需要分类讨论才能完成作答,题目设计巧妙,难度系数中等有一定的区分度。

图2示意某区域的能源消费结构,据此完成3~4题。

3、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①土壤肥力下降②酸雨污染严重③水污染严重④土壤污染严重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⑨④4、改变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有①加强交通建设②营建速生薪炭林和环保林③大力发展畜牧业④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清洁能源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题组二:以能源消费结构图为载体,考查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是地理能力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考查。

不对,而认为煤炭开采需要洗煤,会带来水污染,忽略掉的是问利用能源带来的问题。

,认为秸秆燃烧可以培肥,所以 学生易误选 和 第3题:度能源消费结构图,分析得出易引发的环境问题,难度系数较低。

但此题有一定的麻痹性,第4题:此题与第三题关联,问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难度系数较低,学生得分率较高。

广东省2021版高三上学期文综地理第一次联考试卷(I)卷

广东省2021版高三上学期文综地理第一次联考试卷(I)卷

广东省2021版高三上学期文综地理第一次联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20分)1. (4分) (2017高二上·汕头月考)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

但在5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A . 食品工业B . 高耗能工业C . 农产品加工工业D . 高新技术工业(2)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图示的发展模式。

有关该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B . 扩大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C . 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和深度D . 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2. (6分) (2019高一上·县期末) 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珀斯夏季以微风为主,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是()A . 地处沙漠,昼夜温差大B . 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C . 地处沿海平原,地形平坦D . 植被常绿茂密,减弱风力(2)帕斯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不包括()A . 冬季受西风控制B . 西侧没有地形阻挡C . 受来自内陆的东南信风影响D . 冬季,南北温差大,中纬度地区气压梯度力大(3)帕斯风力强劲的时期()A . 亚洲高压强盛B . 正值当地葡萄的收获季节C . 享受帕斯海滩阳光浴的最佳季节D . 我国南北温差小3. (2分) (2019高一下·北京期中) 下图“某国总人口和外来移民的年龄结构图(2000年)”,读图,回答问题。

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A . 男女比例不平衡B . 50岁以下人中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 . 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 . 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4. (4分) (2016高三上·成都月考) 下图左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图右为AB线的剖面图。

{高中试卷}广东省2021年上学期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联合体高三地理第一次联考试题[仅供参考]

{高中试卷}广东省2021年上学期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联合体高三地理第一次联考试题[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高中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广东省2021年上学期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联合体高三地理第一次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等信息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务必写在答题卡各题号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城镇收缩”指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城市总人口不断萎缩的现象。

“中国林都”—黑龙江省伊春市以林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今年来出现了较为显著且持续发展的城镇收缩现象。

图1示意伊春市城镇发展不同阶段人口、经济和用地规模变化,图中外三角形数值大于内三角形数值。

读图完成1—3题。

图1 伊春市城镇发展不同阶段人口、经济和用地规模变化1.伊春市“城镇收缩”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人口少 B.经济衰退 C.老龄化严重 D.气候寒冷2.能正确反映伊春市“城镇收缩”先后顺序的是()A.甲丙乙 B.丙甲乙 C.乙甲丙 D.乙丙甲3.与甲阶段相比,乙阶段内伊春市()A.交通拥堵加剧 B.土地集约度提高C.人均产值增加 D.服务范围扩大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境内有一个4C级国内民用支线机场——河池金城江机场(与河池市中心的直线距离为40km,位于见塘山,山下全部是坚硬页岩),只有一条跑道,长为2200m。

宽为45m,跑道长度相对其他机场要短,被很多人称为“中国最危险的机场”,机场整体建在山顶上,海拔高达677m,是广西海拔最高的机场。

此外,机场四周都是高300m的悬崖和深沟。

2021年广东省七校联合体高三第一次联考(8月)理综物理试题(中山一中、仲元中学等)

2021年广东省七校联合体高三第一次联考(8月)理综物理试题(中山一中、仲元中学等)

2021年广东省七校联合体高三第一次联考(8月)理综物理试题(中山一中、仲元中学等)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现用某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照射时,有光电流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B.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一定变大C.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强不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D.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2.2021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已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其导航系统中部分卫星运动轨道如图所示:a为低轨道极地卫星;b为地球同步卫星;c为倾斜轨道卫星,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有一定的夹角,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a的线速度比卫星c的线速度小B.卫星b的向心加速度比卫星c的向心加速度大C.卫星b和卫星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D.卫星a的机械能一定比卫星b的机械能大3.曲柄连杆结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零件如图所示,连杆下端连接活塞Q,上端连接曲轴P.在工作过程中,活塞在气缸内上下做直线运动,带动曲轴绕圆心O旋转,若P做线速度大小为v0的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OP与OQ垂直时,活塞运动的速度等于v0B.当OP与OQ垂直时,活塞运动的速度大于v0C.当OPQ在同一直线时,活塞运动的速度等于v0D.当OPQ在同一直线时,活塞运动的速度大于v04.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7°的斜面上放置一质量为0.5kg的物体,用一大小为1N平行斜面底边的水平力F推物体时,物体保持静止。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sn37°=0.6,cos37°=0.8,g取10m/s2)A.3N B.C N D N5.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螺线管匝数n=1000匝,横截面积S=20cm2.螺线管导线电阻r=1.0Ω,R1=4.0Ω,R2=5.0Ω,C=30μF.在一段时间内,垂直穿过螺线管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图甲所示,大小按如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螺线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1.2VB.闭合K,电路中的电流稳定后电容器下极板带负电C.闭合K,电路中的电流稳定后,电阻R1的电功率为2.56×10-2WD.K断开后,流经R2的电量为1.8×10-2C二、多选题6.如图所示,甲为理想自耦变压器,A、P分别是可以滑动的触头.变压器输入图乙所示的交流电压,则A.通过滑动变阻器的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B.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等于220VC.触头A向下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消耗功率变大D.触头P向下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消耗功率变小7.质量1kg的物体从足够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其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s末物体所受阻力的大小为10NB.在0~2s内,物体所受阻力随时间均匀减小C.在0~2s内,物体的动能增大了100JD.在0~1s内,物体所受阻力的冲量大小为2.5N·s8.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OB与足够长粗糙斜面BC交于B点.轻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面,用质量为m1的滑块压缩弹簧至D点,然后由静止释放滑块,滑块脱离弹簧后经B点滑上斜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并静止在斜面上.换用相同材料、质量为m2的滑块(m2>m1)压缩弹簧至同一点D后,重复上述过程.不计滑块经过B点时的机械能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滑块到达B点的速度相同B.两滑块沿斜面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相同C.两滑块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相同D.两滑块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相同9.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状态b、c到状态d,其体积V与热力学温度T关系如图所示,O、a、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b和cd平行于横轴,bc平行于纵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状态a到状态b,气体吸收热量B.从状态a到状态b,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都增大C.从状态b到状态c,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D.从状态c到状态d,气体的密度不变E. 从状态a到状态d,气体的内能增加10.如图所示,甲图为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1s时刻的波动图象,乙图为参与波动的质点P的振动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波的传播速率为4m/sB.该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C.经过2s,质点P沿波的传播方向向前传播4mD.在0~1s时间内,质点P的位移为零,路程为0.4mE.该波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直径为3m的球,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三、实验题11.某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装置测量木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水平桌面左端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接在木块上,木块在细线的作用下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部分纸带如图乙所示已知乙图中纸带右端连接木块,A、B、C……I、J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取重力加速度g=10m/s2.(1)下列实验操作或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A.实验中必须测出钩码释放时离地的高度B.实验中应先释放木块再启动打点计时器C.实验中必须保证钩码的质量远小于木块的质量D.钩码落地发生在打点计时器打出E、F两点的时刻之间(2)用题中所给数据求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应选取_____(选填"AE"或"F")段纸带进行计算,由此测得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u=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电路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1)为了较准确的测量,请根据图1的电路图将图2的实物图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2)用选定器材测干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根据图1的实验电路测得多组U、R数据,请根据数据在图3中作出图象______________;(3)根据图象求得E=______V,r=______Ω;(4)利用该实验电路测出的电动势和内阻与真实值相比有偏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四、解答题13.如图甲所示,半径为R=0.8m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为轨道最高点,和圆心等高;B为轨道最低点.在光滑水平面上紧挨B点有一静止的平板车,其质量M=3kg,小车足够长,车的上表面与B点等高,平板车上表面涂有一种特殊材料,物块在上面滑动时,动摩擦因数随物块相对小车左端位移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物块(可视为质点)从圆弧轨道最高点A由静止释放,其质量m=1kg,g取10m/s2.(1)求物块滑到B点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2)物块相对小车静止时距小车左端多远?14.如图所示,三块挡板围成截面边长L=1.2m的等边三角形区域,C、P、Q分别是MN、AM和AN中点处的小孔,三个小孔处于同一竖直面内,MN水平,MN上方是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场强E=4×10-4N /C.三角形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1;AMN以外区域有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3B1的匀强磁场.现将一比荷q/m=108C/kg的帯正电的粒子,从O点由静止释放,粒子从MN小孔C 进入内部匀强磁场,经内部磁场偏转后直接垂直AN经过Q点进入外部磁场.已知粒子最终回到了O点,OC相距2m.设粒子与挡板碰撞过程中没有动能损失,且电荷量不变,不计粒子重力,不计挡板厚度,取π=3.求:(1)磁感应强度B1的大小;(2)粒子从O点出发,到再次回到O点经历的时间;(3)若仅改变B2的大小,当B2满足什么条件时,粒子可以垂直于MA经孔P回到O 点(若粒子经过A点立即被吸收).15.如图所示,一个内壁光滑的气缸竖直放置,其侧壁绝热,内有两个厚度不计的密闭活塞,将缸内理想气体分成Ⅰ、Ⅱ两部分.活塞A导热且质量不计,活塞B绝热.质量为m=10kg.初状态整个装置静止不动且处于平衡状态,Ⅰ、Ⅱ两部分气体的高度均为l0=12cm,温度为T0=300K.现保持环境温度、外界大气压强不变,通过汽缸的导热底面给Ⅱ气体加热至T=600K,同时在活塞A上逐渐添加细砂,保持活塞B的位置始终不变,最终活塞A下降的高度为h(未知)时,两部分气体重新处于平衡.已知外界大气压强P0=1×105Pa.活塞横截面积S=1.0×10-3m2,g=10m/s².试求(1)最终气体平衡时,Ⅱ气体的压强(2)活塞A下降的高度h.16.如图所示,ABCD是某种透明材料的截面,AB面为平面,CD面是半径为R的圆弧面,O1O2为对称轴,一束单色光从O1点斜射到AB面上折射后照射到圆弧面上E点,刚好发生全反射.已知单色光在AB面上入射角αDO ⊥CO,透明材料对,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求:①O1O2与O2E的夹角θ的大小;②光在透明材料中传播的时间(不考虑光在BC面的反射).(结果可以用根号表示)参考答案1.A【解析】【详解】A .根据光电效应实验得出的结论知,保持照射光的频率不变,照射光的强度变大,饱和电流变大,故A 正确;B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 =hv-W 0知,照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饱和光电流不一定变大,故B 错误;C .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强不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选项C 错误;D .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截止频率,不会发生光电效应,不会有光电流产生,选项D 错误;2.C【解析】【详解】A 、B 、C 项:人造卫星在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知识得22mM v G ma m r r==,解得:v =,2GM a r = ,由题意可知,卫星a 的轨道半径小于卫星c(b)的轨道半径,故卫星a 的线速度大于卫星c 的线速度;卫星b 和卫星c 的周期相同,轨道半径相同,故卫星b 的线速度等于卫星c 的线速度,卫星b 的向心加速度等于卫星c 的向心加速度,A 、B 项错误,C 项正确; D 项:由于不知道卫星的质量关系,故无法判断卫星a 的机械能与卫星b 的机械能关系,D 项错误。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联合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英语 解析版

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联合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英语 解析版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35分)第一节(共1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25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It's surprising how much simple movements of the body can affect the way we think. Using expansive gestures with open arms makes us feel more powerful, crossing your arms makes you more determined and lying down can bring more insights(领悟).So if moving the body can have these effects, what about the clothes we wear? We're all well aware of how dressing up in different ways can make us feel more attractive, sporty or professional, depending on the clothes we wear, but can the clothes actually change cognitive (认知的)performance or is it just a feeling?Adam and Galinsky tested the effect of simply wearing a white lab coat on people's powers of attention. The idea is that white coats are associated with scientists, who are in turn thought to have close attention to detail.What they found was that people wearing white coats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ose who weren't. Indeed, they made only half as many errors as those wearing their own clothes on the StroopT est(one way of measuring attention). The researchers call the effect ''enclothed cognition'', suggesting that all manner of different clothes probably affect our cognition in many different ways.This opens the way for all sorts of clothes-based experiments. Is the writer who wears a fedora more creative? Is the psychologist wearing little round glasses and smoking a cigar more insightful? Does a chef's hat make the resultant food taste better?From now on I will only be editing articles for PsyBlog while wearing a white coat to helpkeep the typing error count low. Hopefully you will be doing your part by reading PsyBlog in a cap and gown(学位服).1. Adam and Galinsky's experiment tested the effect of clothes on their wearers'___________.A. insightsB. attentionC. movementsD. appearance2. How does the author sound in the last paragraph?A. Humorous.B. Academic.C. Formal.D. Hopeful.3.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A. Body movements change the way people think.B. How people dress has an influence on their feelings.C. People doing different jobs should wear different clothes.D. What people wear can affect their cognitive performance.【答案】1. B 2. A 3. D【解析】这是一篇说明文。

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三地理测试题含解析

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三地理测试题含解析

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三地理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

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6~7题。

6. 对该城市功能区的评价,正确的是A. 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B. 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C. 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D. 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7. 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宜布局在图3中的A. a地B. b地C. c地 D. d地参考答案:6.B7.D2. 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反而“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

结合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5. 影响图中乙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 地形B. 水资源C. 气候D. 矿产资源6. 图中甲省区面积广大,人口密度很小,却不能采取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其主要原因是A. 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发展水平较低B. 资源较为贫乏,不能供养太多人口C. 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小D. 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参考答案:5. B6. C【5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乙地为我国的塔里木盆地,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其人口的分布主要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

B正确。

【6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低,应控制人口的增长。

C正确。

3.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区12月13日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城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B.海洋上等温线向高纬凸出C.河流正处于丰水期 D.河水补给地下水参考答案:B4. 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

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

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

广东省中山市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大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中山市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大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中山市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大联考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低山地区,植物的分布并不是完全一样,最显著的差异表现在阴阳坡的不同。

某地理实习小组,对我国北方某低山区(海拔500米,年降水量490毫米)进行了植被自然生长与分布状况的实地调查,结果如下表。

据此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据提供信息可断定,甲坡为A.灌木植物为主的阳坡B.阔叶树种为主的阳坡C.草本植物为主的阴坡D.针叶树种为主的阴坡2.乙坡植被优于甲坡,主因归结于A.热量适宜B.植物种类优势C.水分条件较好D.土壤肥沃【答案】1.A2.C【解析】【分析】1.从表格看甲植被覆盖率低,说明水比较少,应该处于在阳坡,温度高,蒸发大所以水分少;表中显示植物高度矮小,结合植物种类可知植物以灌木植物为主,据此选A。

2.乙坡植被优于甲坡,主因归结于水分条件较好。

从材料可知年降水量490毫米,降水量比较少,向阳坡温度高,光照强,水分少,影响植物的生长,背阴坡温度低,光照弱,水分多,利于植物生长,因此影响植被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山地的背阴坡和向阳坡的温度和光照不同影响水分条件,从而影响植物的分布。

2.在大部分慢火车被高铁淘汰的时代,运行于成昆线上普雄一攀枝花段的一对慢火车,自1970年开通后保留至今。

该对列车里程353 km,共停靠26个站,运行平均时速不超过40km/h,几乎每10分钟停一站,票价最高25.5元,最低2元,至今22年未涨过价。

下图为该队列车线路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对图示铁路线走向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A.冻土分布B.地形地质C.资源分布D.年降水量2.该对慢火车开通后保留至今,主要目的是A.吸纳沿线更多的客源B.让游客能体验慢火车C.维护列车低运营成本D.为沿线人民提供便利3.类似这样的“慢火车”在我国还可能存在于A.唐古拉山脉B.长江三角洲地区C.太行山区D.珠江三角洲地区【答案】1.B2.D3.C【解析】【分析】1.从图可以看出,铁路主要沿河分布,该地区地形起伏较大,铁路沿河谷延伸起伏较小,故对图示铁路线走向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地形地质,该地区没有冻土分布,资源分布和年降水量对其影响较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校联合体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8月)地理科目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等信息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务必写在答题卡各题号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城镇收缩”指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城市总人口不断萎缩的现象。

“中国林都”—黑龙江省伊春市以林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今年来出现了较为显著且持续发展的城镇收缩现象。

图1示意伊春市城镇发展不同阶段人口、经济和用地规模变化,图中外三角形数值大于内三角形数值。

读图完成1—3题。

图1伊春市城镇发展不同阶段人口、经济和用地规模变化1.伊春市“城镇收缩”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人口少B.经济衰退C.老龄化严重D.气候寒冷2.能正确反映伊春市“城镇收缩”先后顺序的是()A.甲丙乙B.丙甲乙C.乙甲丙D.乙丙甲3.与甲阶段相比,乙阶段内伊春市()A.交通拥堵加剧B.土地集约度提高C.人均产值增加D.服务范围扩大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境内有一个4C级国内民用支线机场——河池金城江机场(与河池市中心的直线距离为40km,位于见塘山,山下全部是坚硬页岩),只有一条跑道,长为2200m。

宽为45m,跑道长度相对其他机场要短,被很多人称为“中国最危险的机场”,机场整体建在山顶上,海拔高达677m,是广西海拔最高的机场。

此外,机场四周都是高300m的悬崖和深沟。

据此回答4—5题。

4.河池金城江机场附近降水丰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植被B.地形C.河湖D.人类活动5.该机场建于见塘山山顶的主要原因是()A.方便排水B.减少对城市的干扰C.节约土地D.避开喀斯特地貌图2为香港天文台今年某月某日测得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完成6—7题。

图2某月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6.香港天文台测得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时的时间,最可能是()A.三月下旬B.六月下旬C.九月下旬D.12月下旬7.下列四个城市中,此时风力级别最小的是()A.昆明B.台北C.北京D.西安相对湿度是大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相对湿度能直接反映空气距饱和的程度,一天中相对湿度最低值一般出现在14:00左右。

对农户大棚来说,棚内高湿状态易引发农作物病虫害。

图3为某地温室大棚内相对湿度日变化曲线图,其中,a、b、c三条曲线表示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相对湿度变化。

据此回答8—10题。

图3某地温室大棚内相对湿度日变化曲线图8.该地温室大棚内一天中14:00左右相对湿度最低,说明当时()A.实际水汽压大B.饱和水汽压小C.实际水汽压小D.饱和水汽压大9.判断该地温室大棚内a曲线表示的天气状况最可能为()A.阴天B.多云C.晴天D.雷雨10.若冬季降低大棚内的相对湿度,应采取的通风办法是()A.早晨放顶风B.中午放顶风C.早晨放底风D.中午放底风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之一,其中游一带,绿洲发育情况最佳。

但随着早期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地区荒漠化加剧。

下表为黑河中游临泽县不同时间段土地荒漠化动态度(单位:%)统计表。

荒漠化土地动态度,是用来定量描述土地荒漠化面积变化程度,也可定量表征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变化速率。

据此,回答11—12题。

时段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极重度荒漠化1977-1986-1.2722.41 4.51-1.261986-1993-9.86-5.25 5.180.311993-20020.45 1.03-4.43-0.46 2002-2012-0.50-0.70-2.93-1.78 1977-2012-2.27 2.54-0.62-0.87 11.导致1977—1986年临泽县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不合理的灌溉B.过度放牧C.过度樵采D.过度开垦12.关于表格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以中度荒漠化为主B.该地荒漠化以土地沙漠化为主C.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相对较稳定D.该地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暑假期间,小明到某城市旅游。

其中某一天报名了当地旅行社的一日游出行,跟随一旅行团前往三景点观光旅游。

出行当天的行程计划为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

图4为该旅行团当日行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13—15题。

图4旅行团当日行程示意图13.小明暑假期间出游的城市,最可能是()A.武汉(30°N,114°E)B.上海(31°N,121°E)C.成都(30.5°N,103°E)D.乌鲁木齐(43°N,87°E)14.该日出游时,途中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的风景,小明应挑选的座位是()A.酒店至观光点1,左侧靠窗B.观光点1至观光点2,右侧靠窗C.观光点2至观光点3,右侧靠窗D.观光点3至酒店,左侧靠窗15.该日小明在出游时,发现某一段道路两侧的隔离绿化带树木整齐划一,但左边为落叶树种法国梧桐,右边是常绿树种香樟树。

造成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A.土壤差异B.气候差异C.居民爱好差异D.规划差异中白工业园,由中白两国元首亲自倡导并共同推动建设,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经验,构建三级管理体系,并致力于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兴业、活力、创新五位一体的国际新城。

目前是白俄罗斯占地面积最大的产业园区,吸引包括中国、俄罗斯、美国、德国等国多家企业入驻,园区国际化发展进程提速,产业吸引力明显增强,快速超越白俄罗在2000年前后创办的6个自由经济区。

据此回答16—17题。

16.中白工业园区快速超越其原有的6个自由经济区,主要原因可能是()A.产业基础雄厚B.中方政策优惠力度大C.劳动力素质高D.园区管理经验丰富17.下列最可能是中白工业园区产业定位的企业类别有()①生物医药②电子装配③新材料④大数据处理⑤服装加工⑥仓储物流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⑥D.②③④⑤黄河上游的贵德松巴峡河段,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南北两侧河岸发育了多级阶地,且阶地上均堆积着多种不同颗粒大小的沉积物。

图5为贵德松巴峡黄河阶地横剖面图。

据此回答18—20题。

N图5贵德巴松峡黄河阶地横剖面图1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19.图中南岸一侧河岸T4阶地缺失,最可能的原因是()A.T4阶段地区缺乏沉积环境B.T4阶段形成时河流上游泥沙来源少C.后期外力剥蚀严重D.T4阶地形成时期地壳活动频繁20.贵德松巴峡河段南北两侧河岸坡度差异大,原因是()A.南岸降水丰沛,流水侵蚀作用强B.南侧河岸地壳抬升速度快C.南侧河岸断层发育强烈D.北侧河岸物质堆积量大第II卷二、简答题:共两题,40分。

每个问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冰塔林,是冰川末端消融残存的塔状冰体群,常与冰舌分离。

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山谷冰川发育有形态多姿的冰塔林,其形貌如丘陵或金字塔等。

但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却不能形成冰塔林。

据统计,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由5.3万平方千米缩减至4.5万平方千米,退缩幅度达15%。

图6、图7分别为青藏高原主要山脉分布图和冰塔林景观图。

图6青藏高原主要山脉分布图图7冰塔林景观图(1)从气温和冰川运动的角度分析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山谷冰川发育形态多姿冰塔林的原因。

(4分)(2)从气温与降水角度分析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不能形成冰塔林的原因。

(6分)(3)推测青藏高原地区冰塔林今后可能的位置变动,并说明理由。

(4分)(4)说明全球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地区冰川变化的相互关系。

(6分)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文莱陆地被马来西亚分割为互不相连的东西两部分,水运是淡布隆区和首都斯里加巴湾往来的唯一方式。

淡布隆跨海大桥沟通了文莱首都地区和淡布隆区。

中国企业中标承建了大桥的CC4标段(如图8),该路段穿越了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和沼泽地区。

基于严苛的环保要求,该项目创新采用“钓鱼法”施工——所有的机械设备“零着陆”,全部在移动钢平台上完成桥梁桩基、架梁等作业。

随着桥面架设工作完成,A工作区的全体工人正式入住安装在桥面上的集装箱式板房。

2019年底,受新冠病毒影响,为保障两地居民的安全出行,文莱政府于2020年3月17日提前启用淡布隆跨海大桥。

图8文莱位置与大桥的CC4标段示意(1)简述CC4标段建设困难的自然原因(6分)(2)说明大桥采用“钓鱼法”施工的好处。

(6分)(3)分析A工区工人入住安装在桥面上的集装箱式板房的目的。

(4分)(4)简述该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对疫情期间保障两地居民安全出行的作用。

(4分)七校联合体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8月)地理科目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 B C B D B C D A 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 C A C D D C D C B二、简答题21.(1)多支冰川汇合处,冰川运动使得冰川产生裂隙,冰川边缘地区易脱离(2分);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冰面温度升高,冰川融水侵蚀下切作用强,冰川末端易分割成多个冰块(2分);冰面消融差异,冰块形态多样。

(2分)(2)受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冰川积累速度快;(2分)坡为阳坡,温度较高,冰川消融速度快。

(2分)(3)冰塔林出现的海拔高度升高。

(2分)理由:全球气候变暖,地区气温升高,冰川消融退缩至更高海拔地区(2分)。

(4)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升高,青藏高原地区冰川消融(3分);冰川消融,地面反射率下降,地表增温迅速,冰川消融加速。

(3分)22.(1)气候湿热,多暴雨天气;(2分)热带雨林密布,多蚊虫侵袭;(2分)沼泽地泥土松软,地基不稳;(2分)位于海陆交界地带,受潮汐影响显著,施工环境复杂。

(2分)【任答三点得6分】(2)较少接触沼泽地面、热带雨林,减少施工过程中对沼泽地和热带雨林的破坏;(2分)减轻粉尘、泥浆等建筑垃圾对热带雨林的环境污染。

(2分)空中平台平坦开阔,可避开植被阻挡、野生动物侵袭等,施工效率高。

(2分)(3)靠近工地,便于工人上下班,节约时间,降低成本。

(2分)集装箱式板房便于拆卸搬迁。

(2分)(4)疫情期间,受马来西亚防疫影响,陆路交通不变。

(2分)减少水运时人员集聚,降低感染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