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文学常识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完整版)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完整版)

古代文学常识先秦文学一、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一般是民歌;雅分“大雅”、“小雅”,一般为文人作品;颂是庙堂祭祀的歌曲) 。

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基础。

我们学过的其中的《蒹葭》、《硕鼠》、《无衣》、《伐檀》《楚辞》西汉末年,刘向把屈原、宋玉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一些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中心。

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楚国的贵族。

是我国第一位独立创作的诗人,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创造了新诗体“楚辞”。

他的代表作有《离骚》(一首抒情长诗)、《九歌》(是屈原以民间乐歌为基础,为朝廷祀典所做的祭歌,内有名篇《国殇》)、《九章》(写屈原两次放逐的经历,中有名篇《涉江》《橘颂》)、《天问》等。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风骚,“风”本指《诗经》“国风”,“骚”本指《楚量辞》中的《离骚》,后以此概指《诗经》和《楚辞》,作为我国古代文学优秀传统的代表;又常作诗歌辞赋的-代称;有时也借指文采或文学修养。

二、散文《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

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我们学的《秦晋淆之战》、《烛之武退秦师》、《曹刿论战》等课文均出自《左传》。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由西汉刘向整理而成。

我们学的《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等均出于此。

《山海经》,中国古代地理著作,又是神话传说故事集。

书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故事广泛流传。

《淮南子》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故事,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孔子,名丘,字仲尼(前551--前479),春秋时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中国传统文学常识归纳

中国传统文学常识归纳

中国传统文学常识归纳
一、古典文学
1、诗歌
(1)《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记录了远古时期的历史、风土人情、思想感情;
(2)《楚辞》:是楚国七子所作,又称七子诗,共分为四部,收录了楚国的文化、历史、宗教信仰等;
(3)《古诗十九首》:古代最优秀的诗歌总集,共收录十九
首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4)《唐诗》:综合了唐朝诗人的诗歌,包括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5)《宋词》:收录宋朝词人的词作,包括苏轼、柳永、辛
弃疾等人的词作,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小说
(1)《三国演义》:记录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是中国古
典小说的代表作;
(2)《水浒传》:记录了宋朝的历史故事,是中国古典小说
的代表作;
(3)《红楼梦》:描写了清朝的历史故事,是中国古典小说
的代表作;
(4)《西游记》:记录了唐朝的历史故事,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

二、现代文学
1、诗歌
(1)《五四新诗》:中国现代诗歌的开端,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诗仙》: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新古典主义诗歌》:中国现代诗歌的发。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

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

《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

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13、汉赋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它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14、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散文中最著名的是政论文《过秦论》。

15、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辞赋的杰出作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品。

16、《史记》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书,也是纪传文学的典范。

17、汉代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乐府本来是指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后来人们把乐府机关采集、整理、保存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18、《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慢慢整理出来的精华)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一、古代文学概述
古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总称,指的是中国从秦汉以前至宋元以后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诗歌、小说、散文、论说文学等。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
1、诗歌流派:诗歌是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古代诗歌分为诗经、楚辞、汉赋、魏晋诗、唐诗、宋词、元曲等。

2、小说流派:小说是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古代小说分为
《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金瓶梅》等。

3、散文流派:散文是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古代散文分为
《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淮南子》等。

4、论说文学流派:论说文学是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古代论
说文学分为《孙子兵法》、《礼记》、《春秋》、《左传》、《史记》、《吕氏春秋》等。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一)一、朝代传说类①三代夏、商、周。

②三王伏羲、燧人、神农。

③五帝有三种说法:其一,太昊、神农、黄帝、少昊、颛臾。

其二,皇帝、颛臾、帝喾、尧、舜。

其三,少昊、颛臾、帝喾、尧、舜。

二、地理类①三山相传是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②三辅汉太初元年,置京兆、左冯翊、和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政区,辖京都及附近地区。

③四海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内之地,也泛指全国各地。

④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国语》及《史记》中专指太湖及附近的湖。

⑤五方东、南、西、北、中,各处。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⑥六合天、地、四方,泛指宇宙或天下。

⑦八荒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方面荒远之地,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

⑧九州古代天下分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也泛指中国。

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中国:九州、华夏、四海、神州(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成都:锦官城三、官职类①三公周: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东汉:太尉、司徒、司空。

明清:太师、太傅、太保。

②三老古代掌管教化的官。

③三军中军、上军、下军,或者中军、左军、右军。

中军是三军统帅。

④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四、天文历法类①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②三春春季的三个月:孟春、仲春、季春。

③五行金、木、水、火、土。

④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00个文学常识

100个文学常识

100个文学常识一、中国古代文学常识(30个)屈原(约前340 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3. 先秦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4. 汉赋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

6. 汉乐府汉乐府是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7. 古诗十九首这些诗反映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以及文人的失意苦闷等,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8. 魏晋南北朝文学建安文学: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这一时期的文学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七子”等组成。

田园诗与山水诗:南北朝民歌:9. 唐诗中唐诗人:晚唐诗人:10. 宋词北宋词人:南宋词人:11. 元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12. 明清小说明代小说:清代小说:二、中国现代文学常识(20个)1. 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2. 鲁迅(1881 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3. 郭沫若(1892 1978年)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他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等。

4. 茅盾(1896 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5. 巴金(1904 2005年)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古代文学常识

古代文学常识

古代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无曰雅,六曰颂,现在一般认为,风雅颂三类是音乐曲调名称,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基本艺术手法,按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3.《论语》、《孟子》的说理性:《论语》是我国第一部以“论”立名的说理性散文著作。

它主要通过记述孔子的言行及其少数弟子有关的言行,表述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

《论语》的文体特征重在说理,记录孔子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的语录体著作。

《论语》作为语录体散文,用独特的说理方式记录思想的精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首创。

《孟子》虽然是说理性的论辩散文,但读来并不枯燥晦涩,相反,我们能随时感受到它生动活泼的表达,这是因为《孟子》运用了多姿多彩的形象。

能够用大量的具体事物表达更加深广的道理。

孟子在设喻时,极尽变化之能,将譬喻和说理以各种形式相结合,置于文中,使文章既富于变化,又说理透辟. 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不仅仅从逻辑上说明道理,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善于用形象帮助说理。

4.《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道家学派重要的一部著作,充满哲学思想。

5.楚辞的特点;“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

“楚辞”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汇、交流的产物,也是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地方文化的结晶。

6.司马迁《史记》艺术成就;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史记》的内容广泛,艺术高超,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和文学杰作,而且还有着许多学科、许多领域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文学常识古典诗文2014-06-29 0925古代文化文学常识【先秦】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曾周游列国,想用自己的一套学说挽救天下的危亡,但到处碰壁。

他学说的基本核心是讲“仁”,讲“礼”。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有三千多弟子,成就大的有“七十二贤人”。

其主要文学成就是编著、编订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史学著作《尚书》《春秋》。

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儒家经典《论语》。

《诗经》又名《诗》或《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开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

“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

“风”包括了十五个诸侯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40篇。

著名篇目有《关睢》《氓》《伐檀》《硕鼠》《静女》等。

《诗经》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

《诗经》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四言为主,章节复沓,反复咏叹。

《尚书》称《书》或《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

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章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春秋》又称《麟经》,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是儒家经典之一。

因文学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

现在能见到的,有《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春秋用词遣句“字字针砭”成为独特的文凤,被称为“春秋笔法”,为历代文史家奉为经典。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黄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墨子相传为战国初期宋国(春秋时期鲁国?)人,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反对兼并战争,提倡“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

有《墨子》53篇一书传世。

《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

《墨子》由西汉刘向整理为71篇,而流传至今的仅15卷53篇,佚失18篇。

学术界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在不同时期记述编纂而成,反映了前期墨家和后期墨家的思想。

《墨子》内容博大,包含政治、哲学、伦理、逻辑、科技、军事等方面。

此书文风朴实无华,但部分内容佶屈聱牙,以致两千年来,很少有人问津。

直到近代,才有学者认真解读这本古书,发现早在两千多年前墨家便已有对光学、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的探讨,这一发现,震动了当今学术界,使近代人对墨家乃至诸子百家更为刮目相看。

孙子春秋后期齐国人,名武,字长卿,军事理论家。

著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老子春秋时期楚国人,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原名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dān),后人称其为“老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存世《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

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老子》《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孟子战国时期邹人,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

他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门人。

著作有《孟子》一书。

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的政治主张,强调“民贵君轻”;在人性问题上提出了“性善”论,现将此学说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是儒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

《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

如果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享告诫,那么《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智者的侃侃而谈,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曾作过漆园吏,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学代表人物。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道教上称其为南华真人。

主要思想主张为“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主要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通。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约公元前325年—前238年,名况,字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成“孙卿”。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荀子针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

著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大部分为荀况自作。

《荀子》为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著。

荀况本为孙氏,故此书又称《孙卿对书》或《孙卿子》。

西汉刘向整理时定为32篇,内容涉及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

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关于学习的见解。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

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

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是韩国的贵族,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

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

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等诸项政策,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主要作品为《韩非子》,全书55篇。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

这部书现存55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后人辑集而成的。

他从“观往者得失之变”之中探索变弱为强的道路,写了《孤愤》《五蠹》等名篇,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发了忧愤孤直而不容于时的愤懑。

韩非子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

他根据当时的形势,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

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都颇受韩非子学说的影响。

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

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

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著作,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式的传世巨著。

有8览、6论、12纪,共12卷,160篇,20余万字。

为了精益求精,吕不韦曾下令若有谁能改动一字,即赏给千金,即“一字千金”的典故。

《吕氏春秋》不是一部系统的哲学著作,它有一定的思想价值,但更主要的是资料价值。

“刻舟求剑”出自此书。

列子战国时郑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无为。

著有《列子》八篇。

《列子》列子,名御寇(圉寇),战国时郑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主要作品为《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愚公移山”“歧路亡羊”出于此书。

属诸子哲理散文。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号灵均。

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是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诗人,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他开创了“楚辞体”这一新诗体,谢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

主要作品还有《九歌》《天问》《九章》等。

屈原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但却屡遭排挤。

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为其纪念日)。

《楚辞》西汉刘向编,以屈原作品为主,是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

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作家,他的《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的长篇抒情诗,在诗中屈原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和参政历程,表达出献身理想的强烈愿望和不屈不挠与黑暗势力斗争的决心,全诗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屈宋战国时期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称。

屈原是骚体(也称“楚辞体”)的开创者,宋玉略晚于屈原,也以楚辞著称,并对赋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世因此以“屈宋”合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