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立意思维方法训练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

审题立意“千古文章意为先。

”审题立意,是考场作文写作第一关,是写作教学第一难。

审题不严谨周密,作文就会不符合题意,立意不深刻高远,文章就会平庸肤浅,难得考官青睐。

所以,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仔细审题,精心立意。

一、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即时训练1(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请找出这则材料的关键句:请确立文章的立意:【思路点拨】这一试题承袭了2015年全国卷Ⅱ的比较模式——对三个风采人物大李、老王、小刘的比较,平行罗列了“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并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这是所谓标准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

这道作文试题的引导语由两句话构成。

前一句是说语文学习、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后一句是说中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三条途径。

关键句在于后者。

题干要求考生“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考生应针对“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三条途径进行比较分析,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体会来谈。

题干标明“明确文体”,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有充分的自由度,但文体要鲜明。

题干中有“比较上述三条途径”和“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的写作任务指令,考生立意时不可忽视,要对上述三者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进行必要的权衡、比较,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6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对此,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认知、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的论述。

首先强调青年的重要作用,“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的样子就是国家的样子。

青年强,则社会主义接班人就强,国家也就强。

这与梁启超先生的“少年强,则国强”一样都在强调年青一代对国家的重要意义。

其次,“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这句话强调青少年恰逢盛世,生逢其时,国家的和平发展、科技进步、机会多样等社会环境,给青年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

青年珍惜这大好盛世,努力作为,必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两句话把“国家”与“青年”的关系表达了出来,国家为青年的发展提供舞台,青年的奋发有为,助力国家长足的发展。

题目要求对以上材料表达自己的思考,并结合学习生活实践。

写作时,可以思考青年应当把握大好机遇,心怀天下,志存高远,努力学习,强练本领,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助力中国梦的推进。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青春逢盛世,有作正当时。

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

一、恰逢盛世,须志存高远。

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心存梦想,无畏向前。

二、恰逢盛世,应注重当下的点点滴滴,把握当下,抓住当下,以当下为机遇,积极探索有为的可能。

三、恰逢盛世,应奋发有为,不畏艰难险阻,全力以赴,追寻梦想。

2023年高考作文写作备考:作文审题立意模拟练习

2023年高考作文写作备考:作文审题立意模拟练习

2023年高考作文写作备考:作文审题立意模拟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子《道德经》里提到,假设要去除人生的是非烦恼,其根本就是要无身无我。

无身无我,方可与万物为一,与天地共生。

曾国藩屡次强调"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意思是面对世间一切事情,我必须投身其中,挺起胸膛担负起自己该担的责任。

胡适在北大演讲时说:”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无我"是古今始终推崇的理念,而"无我"的境界也离不开"有我" 的实践。

何时无我,何时有我,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老子指出要去除人生的是非烦恼,其根本就是要无身无我。

曾国藩指出"我"不能置身事外,要积极入世,担负起自己该担的责任。

胡适指出功绩事业的完成没必要在我一个人身上,但为功绩事业的完成所付出的努力一定不会白白浪费。

综合材料可知,作文的关键词是"有我""无我",考生要准确理解材料中"无我""有我"的含意。

"无我"是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得失的境界,讲求的是奉献忘我,推崇的是功名无我。

"有我"是面对人生、面对人民、面对国家时,要有我的责任,有我的担当,有我的奉献,奋斗有我,事业有我。

从两者关系看,"无我"和"有我"并非相互冲突、相互矛盾,两者之间是相互融合促进、相互转化升华的辩证关系。

"无我" 是"有我”的前提和基础,"有我"是"无我"的实践和反映。

立意的方法——以2022新高考1卷“本手、妙手、俗手”作文为例

立意的方法——以2022新高考1卷“本手、妙手、俗手”作文为例

立意的方法——以2022新高考1卷“本手、妙手、俗手”作文为例立意的方法——2022全国新高考1卷作文材料解析及写作示例江苏省口岸中学吴玉英【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

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

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

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

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

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文内容提要】一、解读作文材料:找到材料观点,理清材料核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讲解立意的方法:找到具体话题和场景。

三、写作示例:结合例文,分解写作动作要领。

【正文】一、解读作文材料审题,就是找到作文材料观点。

知道了材料观点,才能有立意的依据。

立意,就是由材料观点带来的“你的看法”:或认同,或不认同,或有条件地部分认同。

材料用围棋中的"本手、妙手和俗手"打比方,实际上是要思考"基础、创造和滥用"中的道理。

基础和创造的关系,材料已经给你了:"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

""才"字是必要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基础是创造的必要条件。

"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意思是说,对本手理解不深刻,基础打得不牢靠,只会机械套用,滥用,很可能会出现失误,不但不能提高水平,甚至会影响全局。

作文材料的重心(非全部),在"本手和妙手"的关系上——这是从正面阐述基础的重要性。

材料中还有一组次要关系,"本手和俗手"——这是从反面阐述基础的重要性。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带解析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带解析
两首童谣,叙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从这“人不如蚁”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要求全面理解材 料,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立意:
十四.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水在轻轻地流,岸静静的偎在旁边,一切是那样的和谐而美好。
十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1987 年,75 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
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 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 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 法。
要求:在整体理解材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基础上,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 章。 立意:
十一.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武汉市东湖之滨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流光溢彩,
游人如织。于是,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 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 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 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有一个晚上,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见星空晴朗,便在草地上观察星星。他一边仰头看着天空,一边慢慢地

2023届高考作文写作备考:作文审题立意专练

2023届高考作文写作备考:作文审题立意专练

2023高考作文写作备考:作文审题立意专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萧统《文选序》诸子之文,各有其面貌性情,彼此不能相假;亦实为中国文学,立极于前。

——吕思勉《经子解题》在上述材料中,两位学者谈论先秦诸子文章,指出先秦诸子写文章重视“意”,不追求“文”,但他们文章之“文”亦斐然。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文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中“以立意为宗”,就是写文章要讲究立意,立意也就是要把文章的魂找到。

“不以能文为本”,就是写文章不能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那样用华丽的词藻堆出来的文章是华而不实的,是没有灵魂的,写文章不能把这个作为根本。

即萧统认为写文章应以确立意旨为宗旨,而不以擅长文采为根本。

吕思勉的话“诸子之文,各有其面貌性情,彼此不能相假”强调诸子散文都各有特点。

“两位学者谈论先秦诸子文章,指出先秦诸子写文章重视‘意’,不追求‘文’,但他们文章之‘文’亦斐然”是本次作文立意的关键句,“读诸子散文”象征我们做事,“意”就犹如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做事应抓住关键,如果能够切中要害,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另一个角度看,先秦诸子写文章重视“意”,不追求“文”,也可以这样理解,“意”象征人或事的内在,“文”象征华丽的外在,追求内在美胜过追求外在的美。

“先秦诸子写文章重视‘意’,不追求‘文’,但他们文章之‘文’亦斐然”,可见,内在美决定外在美,我们生活中应重视内在修养的提升,应注重自身实力的提高,这样外在美的形成就水到渠成。

参考立意:1.做事应抓住关键,一切则迎刃而解。

2.修养内心,提升实力,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3.内在美决定外在美。

.1.4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方法及举例)

.1.4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方法及举例)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1、【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的盖达尔,为什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材料】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

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

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

”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分析】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谁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

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与能力在他之上,可最后只有他接了洛克菲勒的班。

可立意为:二、抓关键词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1、【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高考作文思维能力提高训练

高考作文思维能力提高训练

高考作文思维能力提高训练高考作文思维能力提高训练【训练目标】1、能够对思维有毛病的习作进行修改,使思维更缜密,逻辑更合理。

2、通过训练,提高思维能力,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使文脉更流畅。

【训练指导】各种文体的习作反映在思维上都有浅薄、混乱、单一的毛病。

记叙文是运用形象思维来写作的,议论文则是运用逻辑思维来写作的。

因此,正确思维方法的培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思维上的毛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思维浅薄,深度不够;其二是思维混乱,条理不清;其三是思维单一,片面僵化。

在高中学生记叙文写作中,一般常见的弊病是:记叙过程形象不鲜明、不突出,描述文字不具体、不生动,缺乏感染力量。

造成这种弊病的根本原因是;具体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差。

要培养形象的思维能力,就要学会具体描述记述的对象,并在思维的全过程中贯穿着强烈的情感体验。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方法,所以要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必须重视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培养。

在具体记叙过程中,许多学生的总体表现是难以摆脱抽象的逻辑思维的牵制,因而使描述的对象总是变成模式化的偶象。

其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只注意对描述对象共性的概括抽取,而忽略对个性的深入发掘。

倘若写人,首先考虑的不是写谁,而是写什么人。

习把着眼点放在叙述对象的社会性上。

比如,有个学生这样记叙他的邻居:我的邻居韩伯伯是电线厂的老工人,老共产党员,厂先进生产者。

他为人正直。

憨厚老实。

无论是在厂里,还是在邻里,人们都夸奖韩伯伯的人品是第一流的……这段记叙采用的是抽象的逻辑思维。

这个学生赋予描述对象的评语鉴定式的结论,实际上是对社会中某一阶层(或某一类型)人共性的简单概括。

这样,描述对象的个别属性、个别特征消失了,成为千人一面的模式化偶象。

为克服这种思维方法上的毛病,就要在具体刻画他们的形象时,一定要紧紧地抓住他们的个性,抓住他们性格的个别差异来表现人物,这才是正确的思维方法。

第二,只注意对描述对象的叙述,缺乏描写,使叙述过程空洞无物,索然无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立意思维方法
作文要能取得好成绩,立意高低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古人说“意为文之帅”,立意一旦确定,具体的谋篇才能展开。

立意的新意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角度的新;一是思考深。

这两者有联系也有区别。

如:白人传教士到非洲黑森林传入教的故事。

可分三个角度立意。

1.黑人公主:一相情愿是要失败的。

(爱是共同浇灌的花朵)
2.黑人吃人:野蛮行为应该改正。

(文明的敌人是野蛮)
3.传教士:为了自由,生命也可抛弃。

如:白人老太吃牛排的故事。

(不要总认为自己在恩赐别人,常常自己在受到别人的恩赐)
一、正向思维的立意。

抓住事物间相似的特点,向一个习惯的方向联想。

△《绿色》
绿色(概念)→树木(具象)→环境保护(抽象)
绿色(概念)→邮递员(具象)→平凡而伟大(抽象)
从概念到具象依靠相关联想,而从具象到抽象,依靠的是类比联想,是为了从具象(事件)的行为中提取道理。

那么,具象在写作中又有什么意义呢?具象是为了绘形,绘形是为了抒情,写文章的要害在于四个字:形、情、事、理。

形是抒情的依托,事是提练的根据。

△思考:
自行车:只有前进才能站得稳
茶杯:装満了是为了贡献,不曾吝啬过一滴水。

挫衣板:以自己的不平,洗涤人间的污垢。

酒:水一般温柔的外表,火一般猛烈的内心。

☆这些立意都是有意义的,那么,意义生何处?意义生自于人类社会。

所心深刻的立意,是于社会本质与现象分不开的。

△再如高考题:杂
杂(概念)→一盘菜(具象)→味美是精华的聚合。

(抽象)
杂(概念)→一本书(具象)→广博是百科知识的荟萃。

(抽象)
杂(概念)→一个宇宙(具象)→宽广是天地万物的包容。

(抽象)
再如高考题:面向大海
面向大海→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听一首激昂的人生之歌。

面向大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看一幅团聚的被害人生之画。

面向大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读一本厚重的人生之书。

△读例文:《“作茧自缚”求发展》(龙六宝典,P273)
[小结]
1.理是从具象的事件中提练出来的。

2.意义生成于人类社会,立意要有意识地与社会联系起来。

3.类比不仅要注意在道理上的相通之处,还要注意审美习惯。

二、逆向思维立意。

由一事物联想到与其相反、相对的事物。

正向思维有诸多的优点,也存在着定势的弱点,只朝着一个习惯的思维方向想,思维的空间相对就变小了。

逆向思维就是要打破定势的弱点,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

△请谈一谈“红砖”的非建筑用途。

重量:镇纸,做铁锤,武器,重垂体
质地:练功,雕刻,磨刀
形状:小板凳,乒乓球网,足球球门,直尺,垫桌子
颜色:粉笔
△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用到逆向思维,例如,一家公司新建了一栋高耸入云的大楼,公司各部门迁入新大楼后,不久就发现但电梯间小了些,员工们抱怨电梯的速度太慢,请建筑师来解决,办法只有两种,一是扩大电梯间,二是再建一个电梯,这都要动大工程,将导致大量员工的工作陷入混乱。

公司并没有改建电梯的通道,而是在每一层电梯口旁边安放了一面大镜子,此后员工们都会在镜子前多花一点时间来注意自己的仪容,渐渐地人们的抱怨就悄无声息了。

这个故事的中的主要矛盾是“时间”——等电梯花费的时间多了。

正向思维是:扩容,加快速度;逆向思维是:“把等的时间消耗掉”,使人不感觉到“等”。

△数学问题也可用逆向思维。

例如,一池塘里的浮萍,每天按一倍的速度生
长,长到第17天,浮萍盖满了池塘。

问长到哪一天,浮萍正好盖住池塘的一半?
(第16天,不必一天天地计算,只要从最后一天倒推,即可。

)
☆可见,逆向思维在生活学习中是经常会用到的,作文也不例外。

例如“绿色”,正向的立意我们已讲了不少,能不能逆向思考呢?
思考:绿色(正向)→新鲜→生命力
绿色(反向)→古老→悠久而深厚
立意:绿色→博物馆青铜器上的铜绿→中国历史博大精深,要重视悠久文化的积淀。

△思考:
选择——放弃
突破——保持
镜子—维妙维俏,却左右颠倒。

班门弄斧——弄斧必到班门
黔驴技穷——黔驴技未穷(驴之技不是用来与虎搏斗的,它的“技”是拉车、推磨)
1.逆向思维进行的方式是:先对事物作正向思考,再选出对立面作反向思考。

经过比较,选同反向思考的合理的部分。

如《假山》
正向:假山——玲珑剔透——美丽的╲
要真不要假。

反向:真山——高大雄伟——壮丽的╱
立意:假山以假相献媚,要人们忘记大山的雄伟。

以此思维形式,可以写出在谋篇与立意上新颖的文章。

如:《日出》
正向:登高——远眺(向东) ——壮丽的(自然)
反向:就低——近观(向西) ——壮丽的(社会)
△读例文:《“名师出高徒”析》(龙六宝典,P310)
2.逆向思维要坚持“求异不是求谬”的原则,逆向思维是标新立异,不是标新立谬。

三、多角思维立意。

即对材料(或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因子去分析、联想,
从中提炼出立意。

一般而言有两种形式。

1.辐射式联想。

由一个中心向四处散发开来。

例如:《绿色》
①生活的绿色——真诚、朴素
②生命的绿色——朝气、进取
③文化的绿色——纯真、高雅
④社会的绿色——关爱、诚信
⑤自然的绿色——平衡、协调
△这些由中心向外散发的角度是多方面的,作为学生,应该关注以下八个角度。

⑴生存与生活;⑵交往与合作;⑶道德与情感;⑷学习与教育;⑸方法与效率;⑹环境与社会;⑺价值与理想;⑻历史与文化。

2.剖解式联想。

把一则材料剖解为多个因子,根据因子的内容与材料中心的关系去联想、提炼。

例如:山西省阳城县农民把教师当作“圣人”争相聘请,农民们说,抢到了好老师,就抢到了“财神爷”。

△思考的步骤:
①分析组成材料的各个主要的“因子”。

②对各个“因子”进行自我提问:是什么?为什么?
③凝炼语言,写出立意,(立意诉诸文字,必须醒目)
△分析:
农民:农民不仅认识到物质的价值,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他们会真正富起来。

圣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材已蔚然成风。

财神:世界上最大的财富是知识。

抢:教师紧缺,振兴教育,责无旁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