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狄更斯的个人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Dickens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作品《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
基本信息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
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
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狄更斯是高产作家,他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
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师,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产中讲述人间真相,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
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作家简介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
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
后被迫到工场作童工。
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
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
1836年开始发表《鲍兹随笔》,这是一部描写伦敦街头巷尾日常生活的特写集。
同年,陆续发表连载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数期后便引起轰动。
这是一部流浪汉小说形式的幽默作品,漫画式地反映了英国现实生活。
《匹克威克外传》初获成功后,狄更斯与凯瑟琳结婚,并专门从事长篇连载小说的创作。
一生共创作长篇小说13部半,其中多数是近百万言的大部头作品,中篇小说20余部,短篇小说数百篇,特写集一部,长篇游记两部,《儿童英国史》一部,以及大量演说词、书信、散文、杂诗。
外国文学 狄更斯

拯救与复活
小说原名为《死人复活》,点明了作家的意 图。在这部小说中,复活的人和复活的意象 比比皆是。死人复活在这里具有生理的,社 会的、宗教的等多种含义。
梅尼特医生的复活
梅尼特医生是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小资产 阶级知识分子形象,作家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者, 是理想的正面人物形象。
他的一生及其思想性格经历了入狱前、在狱中和 出狱后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狄更斯后来长期侨居瑞士、法国和意大利,但他的创作 仍需要伦敦来激发灵感。每当写了几个章节后,他会突然 搁笔前往英国。他的创作离不开城市,特别是伦敦,伦敦 是他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
温和的人道主义
狄更斯是一个温和的人道主义者,他不像雨果那样充满勃 发的激情,他的人道主义是温和的,温情的。他同情下层 人民,不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去怜悯他们,而是生活在 其中,和他们同忧共喜,为此,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建立了 一个人道主义的小人物王国,他们身上充满的是感情,联 系他们的也是感情。
作者把他乐于牺牲的结局放在法国革命的背景上,其 用意有两个:
一是责怨、歪曲革命的人民和革命的政权滥杀无 辜;
二是用革命者的“残杀”、“暴乱”,反衬卡尔 登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宣扬人类之爱。这是作 者的局限。
卡尔登舍己为人的崇高行为,是作者人道主义理想的 最高体现。同时也反衬出革命暴力的残酷,使无辜是 人遭受株连。
入狱前,医生是个典型的人道主义者。
在狱中,他从一个人道主义者走上了反抗道路。
出狱后,梅尼特医生的思想性格发生了巨变,进 入“复活”阶段。
“复活”后的医生有了新的信仰,要为爱、为别 人而活着,要用“爱”来消灭痛苦,消除仇恨。至 此,梅尼特医生完全成了狄更斯仁爱与宽恕的人道 主义的化身,超脱于仇恨与革命之上的“圣灵”。
狄更斯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英国维利亚时代著名的作家,其一生创作了10余部长篇小说及许多中短篇小说,马克思曾把他与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兽斯凯尔夫人等人一起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并称他是“时代的旗帜”。
而《双城记》则是他为数众的小说中,仅有的两部历史小说中的一部,(另一部是《巴纳比·拉奇》)。
它完成于1859年,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写作背景的作品。
当时的英国处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
海外的殖民扩张,殖民掠夺使英国资产阶级暴富并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在英国国内,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工人阶级不断成熟壮大,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日益加剧,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加深。
英国的工人阶级为了争取政治权利早在19世纪30、40年代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英国宪章运动”这次被列宁称为“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了,却让狄更斯敏锐地感觉到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人民与18世纪末的法国人民处境非常相似,上层贵族骄奢无度,下层劳动群众饥寒交迫,为此他决定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映射当时英国社会现状,提醒警示英国统治者,以期待实现狄更斯本人人道主义以仁爱精神调和社会矛盾,化解阶级仇恨,反对暴力(既包括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暴力统治,也包括劳动人民对统治者压迫的暴力反抗)的精神理想。
因为狄更斯将故事发生的地点定位于英国伦敦和法国巴黎,小说故此得名《双城记》。
全书共分三部,分别是《复活》、《金线》、和《暴风雨的踪迹》。
以一名法国名为梅尼特的医生在1757-1789年间遭受的一段无端迫害及下层劳动人民得法利夫人一家的悲惨生活遭遇为两条主线。
在小说中作者狄更斯着重墨描写了几个人生经历、个性迵然不同的典型人物,并通过故事的情节发展,(在对人物的中明显地表达了作者遭遇及个性部析中的人道主义主张)。
对其中符合其本人人道主义理想的人物进行了充分的赞美,对与其人道主义理想背道而驰的人则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狄更斯简介

狄更斯简介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英国维利亚时代著名的作家,其一生创作了10余部长篇小说及许多中短篇小说,马克思曾把他与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兽斯凯尔夫人等人一起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并称他是“时代的旗帜”。
而《双城记》则是他为数众的小说中,仅有的两部历史小说中的一部,(另一部是《巴纳比·拉奇》)。
它完成于1859年,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写作背景的作品。
当时的英国处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
海外的殖民扩张,殖民掠夺使英国资产阶级暴富并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在英国国内,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工人阶级不断成熟壮大,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日益加剧,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加深。
英国的工人阶级为了争取政治权利早在19世纪30、40年代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英国宪章运动”这次被列宁称为“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了,却让狄更斯敏锐地感觉到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人民与18世纪末的法国人民处境非常相似,上层贵族骄奢无度,下层劳动群众饥寒交迫,为此他决定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映射当时英国社会现状,提醒警示英国统治者,以期待实现狄更斯本人人道主义以仁爱精神调和社会矛盾,化解阶级仇恨,反对暴力(既包括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暴力统治,也包括劳动人民对统治者压迫的暴力反抗)的精神理想。
因为狄更斯将故事发生的地点定位于英国伦敦和法国巴黎,小说故此得名《双城记》。
全书共分三部,分别是《复活》、《金线》、和《暴风雨的踪迹》。
以一名法国名为梅尼特的医生在1757-1789年间遭受的一段无端迫害及下层劳动人民得法利夫人一家的悲惨生活遭遇为两条主线。
在小说中作者狄更斯着重墨描写了几个人生经历、个性迵然不同的典型人物,并通过故事的情节发展,(在对人物的中明显地表达了作者遭遇及个性部析中的人道主义主张)。
对其中符合其本人人道主义理想的人物进行了充分的赞美,对与其人道主义理想背道而驰的人则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查尔斯狄更斯的个人简介课件

一些批评家认为狄更斯的作品在反映社会现实时存在夸张和虚构的成分,对历 史真实性的追求不够严谨。
05
狄更斯与他的时代
社会背景
工业革命
城市环境
英国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巨大 变革,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生活水 平提高。
狄更斯成长于伦敦,城市环境对他的 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作品都以 伦敦为背景。
到了重要作用。
政治气候
议会改革
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是当时的重要政治事件,狄更斯支持议会改 革,呼吁扩大选举权和平等权利。
社会问题
狄更斯关注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教育等,他的作品反映了这 些社会问题。
国际关系
狄更斯生活的时代也是欧洲国际关系紧张的时代,英法关系、英俄 关系等都对他作品中的国际元素产生了影响。
开始写作,尝试在杂志 上发表短篇小说
创作生涯
01
02
03
04
1836年发表《匹克威克外传 》,获得成功
1837年开始创作《雾都孤儿 》
1841年发表《大卫科波菲尔 》,成为其代表作之一
1842年访问美国,并发表了 《美国纪行》
晚年生活
1850年发表《双城记》,受到批评和争议 1858年与妻子分居,开始在欧洲大陆旅行
贫富差距
工业革命也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狄 更斯亲身经历了这一时代背景,对底 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有深刻了解。
文化环境
文学传统
狄更斯成长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 国,深受古典文学和浪漫主义文
学的影响。
流行文化
维多利亚时代的流行文化,如音 乐、戏剧、艺术等,对狄更斯的
创作产生了影响。
媒体发展
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报纸、杂 志等媒体对狄更斯的作品传播起
查尔斯.狄更斯简介中英文版

• Brief Introduction • Writing Career • Literary Style • Question • Answer
Brief Introd~1870),英国 小说家,10岁时全家被 迫迁入负债者监狱。狄 更斯相继当过律师事务 所学徒,民事诉讼法庭 的记录员和驻议会的记 者。他只上过几年学, 全靠刻苦自学成为知名 作家。
《双城记》
—查尔斯.狄更斯
“那是最昌明的时世,那是最衰微的时世; 那是睿智开化的岁月,那是混沌蒙昧的岁月; 那是信仰笃诚的年代,那是疑云重重的年代; 那是阳光灿烂的季节,那是长夜晦暗的季节; 那是欣欣向荣的春天,那是死气沉沉的冬天; 我们眼前无所不有,我们眼前一无所有; 我们都径直奔向天堂,我们都径直奔向另一条路。”
“ the genius who most fully expressed his contemporaries in the common interest”---Stefan Zweig
狄更斯是个高产作家,他凭着勤奋和天 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他是19世纪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 “一个最充分地表达了他同时代人的共同 趣味的天才”(斯蒂芬-茨威格语)。
BLEAK HOUSE
Ordnance Terrace, Charles Dickens’s home 1817~1822
Poet’s Corner
Charles Dickens dies by stroke on June 9, 1870 and he was buried at Westminster Abbey in the Poet’s Corner.
1836年11月,作为小说家的狄 更斯的成功继续着,他创作 出了《雾都孤儿》 (1837~39) 、《尼古拉斯. 尼克贝尔》(1838~39)、 《老古玩店》等作品。
查尔斯狄更斯简介

那是最昌明的时世,那是最 衰微的时世;
那是睿智开化的岁月,那是 混沌蒙昧的岁月;
那是信仰笃诚的年代,那是 疑云重重的年代;
那是阳光灿烂的季节,那是 长夜晦暗的季节;
那是欣欣向荣的春天,那是 死气沉沉的冬天;
我们眼前无所不有,我们眼 前一无所有;
我们都径直奔向天堂,我们 都径直奔向另一条路。”
第三组
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 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 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 一位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作家, 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高超的艺术 手法,描绘了包罗万象的社会图景, 作品一贯表现出揭露和批判的锋芒, 贯彻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塑 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他 的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写了十五 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以 及随笔、游记、时事评论、戏剧、 诗歌等,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作 了卓越的贡献,一百多年来他的代 表作《双城记》在全世界盛行不衰, 深受广大读者国批判现实主义 小说家
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 的贡献。
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
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 远的影响
把每年2月7号定为狄更斯 的纪念日
狄更斯的感情生活
←图为狄更 斯用过的书 桌。
• 1870年6月9日狄更斯因脑溢血与世长辞,他去世后被安葬在 西敏寺的诗人角。他的墓碑上如此写道:“他是贫穷、受苦 与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 英国作家。”
狄更斯早期的小说,气势宏伟、通俗流畅、幽默泼辣而又充满感伤情调,其中对社会的 揭露批判,一般只限于局部的制度和领域。 狄更斯的后期作品明显地反映出创作主题的不断深化、技艺方面的成熟和多方面的探索。
历史上的狄更斯是谁

历史上的狄更斯是谁查尔斯狄更斯是历史上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作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赞扬了惩恶扬善的精神。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的狄更斯,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的狄更斯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作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包罗万象的社会图景,作品一贯表现出揭露和批判的锋芒,贯彻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查尔斯·狄更斯在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了十五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随笔、游记、时事评论、戏剧、诗歌等,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作了卓越的贡献,一百多年来他的代表作《双城记》在全世界盛行不衰,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狄更斯的生平简介查尔斯狄更斯早年家境小康,曾经在私立学校接受过教育。
可是由于父亲不务实,经常宴请宾客。
十二岁时,狄更斯的父亲就因还不起债务进了监狱。
狄更斯只能断断续续到学校求学,后来被迫当了童工。
每天都要工作十个小时,备尝心酸。
后来父亲继承了一笔遗产,家族才摆脱困境。
十六岁时,狄更斯到一家律师事务所当任缮写员。
后来狄更斯担任了采访记者,了解到了社会的种种弊端。
狄更斯并没有接受系统的正规教育,靠自学完成了学业。
二十四岁时,狄更斯与报社出版人的女儿结婚,一共孕育了十个儿女。
由于双方个性和爱好的差异,狄更斯的晚年过得并不幸福。
狄更斯常常利用空闲的时间到乡村漫游,为日后的写作积累下素材。
狄更斯最先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逐渐小有名气。
狄更斯晚年的时候白天写作,晚上就被邀请去朗诵自己的写作。
繁忙的工作和现实的烦恼损害了狄更斯的健康。
1870年,狄更斯去世。
狄更斯的历史评价高尔基对狄更斯的评价是一位不仅反映现实,还起了作用的作家。
萧伯纳评价狄更斯指出他是一个革命者,蔑视众议院。
但是萧伯纳也对狄更斯反对工人运动做出了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vel
• The novel exposes the inhumanity of city life under capitalism. • It shows the extreme brutality and corruption of the oppressors and their agents and the helpless suffernings of the poor and oppressed。 • Oliver is the only one who emerges happy and successful in the end. • The happy ending comes as a result of Dickens‟s optimistic belief in the inevitable triumph of good over evil.
•His achievement was in fact in presenting the underworld and problems of poverty to the well-off in a way rarely ● attempted previously.
●
Life Experience
• The story deals with the life of David Copperfield from childhood to maturity. • David is born in England in about 1820. • David‟s father had died six months before he was born, and seven years later, his mother marries Mr. Edward Murdstone. David dislikes his stepfather and has similar feelings for Mr. Murdstone‟s sister Jane, who moves into the house soon afterwards. Mr. Murdstone thrashes David for failing behind with his studies. Following one of these thrashings, David bites him and is sent away to a boarding school, Salem House, with a ruthless headmaster, Mr.Creakle. Here he befriends James Steerforth.
Major Works
Bleak House ●Hard Times ●Little Dorrit ● A Tale of Two Cities ●Great Expectations ●Our Mutual Friend ● Oliver Twist
●
●荒凉山庄 ●艰难时世 ●小杜丽 ● 双城记 ●远大前程 ●我们共同的朋友 ●雾都孤儿
●
The First Period
In 1836-1841,period of youthful optimist; fun, high spirit, naï ve optimism. ●At this stage, Dickens believed that all the evils of the capitalist world would be remedied if only men treated each other with kindliness, justice, and sympathetic understanding. ●Dickens thought that the whole social question would be solved if only every employer reformed himself according to the model set by the benevolent gentlemen in his novels. This native optimism is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etty-bourgeois humanitarians of the time.
Major Works
● ●
●
● ● ● ●
American Notes Martin Chuzzlewit A Christmas Carol The Chimes The Cricket on the Hearth Dombey and Son David Copperfield
Someone who is kind to others will be paid with kindness and evil will not.
Charles Dickens(1812-1870)
The greatest representative of English critical realism
19世纪是英国自第一次工业革 命后的巅峰时期 , 因为当时英国女 皇是维多利亚 , 所以 当时也叫 维 多利亚时代 。英国国力鼎盛 , 四 海升平 , 海外殖民地是本土面积的 100多倍 ,美誉为 日不落帝国 。英 国小说也步入了繁荣昌盛的时代。
●
1842-1850,Period of excitement, irritation and frustration: exposing the corrupting influence of wealth and power, optimism turned into dissatisfaction and irritation. ●Dickens second period began from 1842, the year after his first visit to America. Before the visit, Dickens thought of the United States as a world in which there were no class divisions and human relations were humanitarian. But what impressed him most during his visit there was the rule of the dollar and the enormously corruptive influence of wealth and power. Dickens’s naïve optimism toward the capitalist society was profoundly shaken.
●
Major Works
Sketches by Boz (The first book) The Pickwick Papers Oliver Twist Nichois Nickleby The Old Curiosity Shop Barnaby Rudge
● ●
●
● ● ●
Plot of Oliver Twist
• Oliver‟s birth :of unknown parentage • Maltreated by Bumble ,the parish people • In London ,he falls into the hands of a gang thieves. • Rescued by Mr. Brownlow • Kidnapped by the thieves • Wounded in a burgling expedition,rescued by Mrs. Maylie and Rose. • Adopted by Mr. Brownlow。A happy e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vel
• The novel exposes the inhumanity of city life in London. • It shows the extreme cruelty and corruption the helpless suffernings of the poor . • Oliver is the only one who becomes happy and successful in the end. • The happy ending comes as a result of Dickens’s optimistic belief in the triumph of good over evil.
Plot of Oliver Twist
• Oliver‟s birth :of unknown parentage • mistreated by Bumble ,the parish people • In London ,he falls into the hands of a gang thieves. • Rescued by Mr. Brownlow • Kidnapped by the thieves • Wounded in a burgling,rescued by Mrs. Maylie and Rose. • Adopted by Mr. Brownlow。A happy ending。
•His achievement was in fact in presenting the underworld and problems of poverty to the well-off in a way rarely ● attempted previously.
The Second Perio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Major 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