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产地检疫规程
蜜蜂检疫规程实验室检测方法

附录蜜蜂检疫规程实验室检测方法1.美洲蜜蜂幼虫腐臭病从蜂群中抽取部分封盖子脾,挑取其中的死幼虫5 10条,置研钵中,加2 3ml无菌水研碎后制成悬浮液㊁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在1000 1500倍的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发现大量革兰氏阳性的游离状的杆菌芽孢,培养出的单菌落经PCR扩增后测序鉴定,判定为美洲幼虫腐臭病㊂实验室PCR鉴定方法:挑取培养的单菌落至20μL0.2M的NaOH,消化8min;取上述2μL消化液至98μL无菌水,制备PCR模板;扩增16S rRNA,PCR 扩增体系为:㊀㊀㊀㊀㊀㊀㊀DNA模板㊀㊀㊀4μL㊀㊀㊀㊀㊀㊀㊀27F2.5μL㊀㊀㊀㊀㊀㊀㊀1492R2.5μL㊀㊀㊀㊀㊀㊀㊀聚合酶Mix25μL㊀㊀㊀㊀㊀㊀㊀ddH2O16μL扩增条件为:94ħ,10min;30个循环(94ħ,30s;Tm-5ħ,30s; 72ħ,45s;);72ħ,10min㊂66引物序列:27F:AGAGTTTGATCCTGGCTCAG1492R:TACGGCTACCTTGTTACGACTT电泳:1%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1.5kbp条带,则送测序公司测序,与幼虫芽孢杆菌的序列相似性大于97%,即可判断为幼虫芽孢杆菌㊂2.欧洲蜜蜂幼虫腐臭病从蜂群中抽取部分未封盖2 4日龄幼虫脾,挑取其中的死幼虫5 10条,置研钵中,加2 3ml无菌水研碎后制成悬浮液㊁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在1000 1500倍的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发现0.5ˑ1.0μm呈革兰氏阳性的单个㊁短链或呈簇状排列的披针形球菌,同时有许多杆菌和芽孢杆菌等多种微生物,培养出的单菌落经PCR扩增后测序鉴定,判定为欧洲幼虫腐臭病㊂实验室PCR鉴定方法同美洲幼虫腐臭病㊂3.蜜蜂孢子虫病在蜂箱门口与蜂箱上梁处避光收集8日龄以下的成年工蜂60只,取出30只(另30只备用)消化系统,置研钵中,加2 3ml无菌水研碎后制成悬浮液,置干净载玻片上,在400 600倍的显微镜下进行检查,若发现卵圆近米粒形,边缘灰暗,具有蓝色折光的孢子,判定为蜜蜂孢子虫病㊂76。
怎样做好蜜蜂的检疫工作

2 主 要蜜蜂疫病的检疫要点
21 美洲幼 虫腐 臭病 美洲幼虫腐臭 病是幼虫芽孢杆菌 . 引起 的蜂的一种 传染力很 强的疫病 。其检疫要 点是封盖
子 脾 出现 蜡 盖 油 光 、 湿 润 , 并 有 针 尖 大 的 穿 孔 ,用 镊 子 从 穿孔 封 盖 房 内抽 出 幼 虫 尸 体 , 看 到 死 亡 幼 虫 呈棕 色 至 咖 啡 色 , 挑 取 时 有 黏 性 , 能拉 成 细 丝 ,有 鱼 腥 臭 味 , 有
一
块 质 地 疏 松 的 垩状 物 ,体 表 覆 盖 一 层 白茵 丝 ,工 蜂 可
将 这 种 干 枯 尸 片 拖 出 巢 房 ,一 般 在 箱 底 和 巢 门 外 的 地 面
可 看见石灰 块状 尸体 。病严重 的蜂群失去产浆 和产蜜能
力 ,甚 至 造成 全 场 死 亡 。
23 蜜蜂孢子 虫病 .
引起 的 。其检 疫 要 点是 蜜蜂 白垩 病 只 要是侵 害 蜜蜂 幼
虫 ,而 雄 蜂 幼 虫 最 易 感 染 , 其 原 因是 雄 蜂 幼 虫 多 在 巢 脾 边 缘 之 故 。 幼 虫 发 病 后 呈 深 黄 色 或 白 色 , 继 后 发 生 石 灰 化 ,逐 渐 变 为 灰 白 色 或 黑 色 , 死 亡 幼 虫 尸 体 干 枯 后 变 成
的病蜂爬 在巢脾框梁 上。有 的病 蜂在蜂箱巢 门前和场地 上无力爬行 。病蜂体 色较正常蜂 暗淡 。中肠 灰 白色 ,环 纹 模糊 ,失去正常弹 性。患此病 常在蜜蜂巢 门 口出现黑
头 黑 尾 、腹 部 膨 大 或 不膨 大 、两 翅 颤 抖 , 失 去 飞 翔 能 力
现就蜜蜂 的检疫工作作一介绍。
随着人们 生活水平和 消费意识 的不断提 高 ,蜂 蜜、
进出境蜜蜂现场检疫监管规程

进出境蜜蜂现场检疫监管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进出境蜜蜂现场检疫监管的内容和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境蜜蜂(包括整群蜜蜂、蜂王)的现场检疫和监督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088 出入境动物检疫采样GB/T19168 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治规范SN/T2123 出入境动物检疫实验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规范NY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国家质检总局令第25号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令第122号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使用监督管理办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蜜蜂honeybee蜜蜂总科,蜜蜂科中能筑造带六菱柱柱形巢房的巢脾并在其中育子、贮存蜂蜜和蜂花粉的一个属,是呈群体性生活的社会性昆虫,包括很多种、亚种、小种及亚小种,能适应不同环境。
3.2蜂群honeybee colony蜜蜂的社会性群体,是蜜蜂自然生存和蜂场饲养管理的基本单位。
3.3全面检查overall inspection对蜂巢内巢脾及蜂箱四壁、巢框、箱底等逐一检查,全面了解蜂群内的蜂王、幼虫发育、蜜粉储存和病虫害等情况。
3.4巢脾comb由蜜蜂筑造,双面布满巢房的脾状腊质结构,是蜂巢的组成部分。
3.5核群nucleus colony指一般由1只蜂王、不多于5张巢脾和约1000只工蜂组成的小蜂群。
4 进境检疫4.1 风险分析首次从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境蜜蜂,或首次引进某个蜜蜂蜂种时,要组织专家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应涵盖蜜蜂疾病、拟引进蜜蜂对本地蜂群的影响以及可能因花粉传入植物病害和转基因等风险因子,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检疫管理措施。
输出国家或地区发生蜜蜂疫情时,应组织专家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并调整检疫监管措施。
4.2 隔离场使用批准在蜜蜂进境前,货主或其代理人应准备好隔离场,隔离场建设应符合附录A《进出境蜜蜂隔离检疫场动物卫生条件》要求,隔离场使用批准按照《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的要求办理。
产地检疫操作规程文库

产地检疫操作规程文库产地检疫操作规程一、引言产地检疫是对出口产品进行检疫的程序,目的是确保出口产品符合目的国的检疫要求,防止传播疾病和有害生物。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产地出口的产品。
三、检疫准备1. 确保检疫设施的合规性和清洁度,准备好所需的检疫工具和设备。
2. 检查产地是否符合目的国的检疫要求,确保目的国的卫生标准和规范得到遵守。
3. 检查产品的批次和相关文件,确保有完备的检疫记录和追溯体系。
四、检疫程序1. 接收产品a. 检查产品包装和标签,确保完好无损且符合目的国的要求。
b. 确认产品的批次和数量,并与相关文件核对一致。
c. 对散装产品进行取样,确保取样的代表性和无污染。
2. 检疫检验a. 根据目的国的要求,进行检疫检验。
可包括实验室检测、生物学检测、显微镜检查等。
b. 对高风险产品进行优先检疫,确保及时防控传染病和有害生物的传播。
3. 检疫处理a. 对检疫结果符合要求的产品,进行检疫处理,如打上检疫标识、进行必要的消毒等。
b. 对检疫结果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进行相应的处理,如销毁、退运等。
4. 检疫记录和报告a. 记录所有的检疫过程和结果,包括取样、检验、处理等。
b. 上报检疫报告,向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
五、检疫管理1. 建立检疫体系a. 制定并改进检疫操作规程,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最新科技发展。
b. 建立检疫追溯体系,确保产品来源和生产过程可追溯。
2. 培训和培养人员a. 培训操作人员,确保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b. 建立技术支持和指导体系,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培养机会。
3. 定期检查和评估a. 定期检查产地的检疫设施和操作情况,确保符合要求并及时纠正问题。
b. 对检疫工作进行评估,找出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六、附则本操作规程的解释权归产地检疫部门所有,产地检疫部门有权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订。
以上为产地检疫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出口产品的检疫工作,保障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蜜蜂检疫介绍

蜜蜂检疫是指国家有关部门为防止蜜蜂某些危险性疾病传入或传出而采取的一系列防御措施。
通常分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两种。
对内检疫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根据各省、市、自治区所规定的检疫对象,禁止其传入或传出。
第二,对在局部地区已发生的某种危险性疾病划出疫区和保护区,控制其传播蔓延(“疫区”是指某种传染病正在流行的地区;“保护区”是指未发生某种传染病的一定区域)。
第三,一旦发现新的危险性疾病,立即封锁疫区,控制病害。
对内检疫对象,由各省、市、自治区根据本地区蜂群已发现和尚未发现的某些危险性疾病的种类确定。
对外检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根据本国所规定的检疫对象,禁止其从其他国家传入。
第二,根据其他国家的要求和规定,禁止本国的某些检疫对象传出。
根据国际上蜜蜂疾病发生的种类和我国尚未发现的疾病种类,检疫部门规定美洲幼虫腐臭病、孢子虫病、武氏蜂盾螨(气管壁虱)、蜂虱及白垩病作为对外检疫对象。
国家法定的行政机构按法定程序行使检疫权,养蜂者应主动申请报告,并配合检疫部门做好工作,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做出相应处理。
1986年原农牧渔业部颁发了《养蜂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中第七条对蜜蜂检疫做了明确规定。
规定指出:“对出省放蜂的蜂群,在出省前要检疫。
蜜蜂检疫由县级以上主管部门或由其委托单位负责进行,并将检疫情况如实填写在养蜂证的…检疫记事‟栏内,检疫有效期为3个月。
凡在省内放养的蜂群一般不检疫。
检出患有检疫对象疾病的蜂群,就地治愈后方可出境。
检疫对象为欧洲幼虫腐臭病、美洲幼虫腐臭病、中蜂囊状幼虫病、麻痹病、蜂螨等。
实行现场检疫办法,可按蜂场的实际蜂群数量核收检疫费。
”防止传染病传播的紧急措施隔离与封锁隔离病群和可疑感染的蜂群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此,在传染病流行时,应首先查明蜂群的感染程度,然后将蜂群分为健康群、病群和疑似病群。
病群应集中隔离于蜂场2000米之外,进行消毒和治疗。
养蜂员要减少在蜂场与隔离区两地来回活动的次数,隔离区内的蜂具与杂物,未经彻底消毒处理,不可带回蜂场;未发现任何症状,但与病群曾有过密切接触的蜂群,属于疑似病群。
蜜蜂检疫规程的探讨

为 推 进 蜜 蜂 检 疫 工 作 的开 展 ,控 制 蜜 蜂病 害 油光状,子房封盖下陷,有穿孔;患病幼虫体色呈 传 播 ,保 证 蜂 产 品质 量 安 全 , 降低 养 蜂 业 生 产 风 苍 白色、淡褐色、棕色或棕黑色 ,虫体顺着背部下 险 ,促 进 养 蜂 业 健 康 发 展 ,根 据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塌 ,尾 尖位 于巢 房 底 ;腐 烂 的幼 虫具 有黏 性和 鱼腥 国动物 防疫法》 等有 关 规 定 ,学 习借 鉴外 地 经 验 , 臭味 ,用镊 子挑 起 可拉 成丝 ;干 枯后 的死 虫呈 鳞片
对 外地 转 来 的蜂 群 需查 验 蜜 蜂 检 光 线用 镊 子 挑 开封 盖 巢 房 ,可 发现 小 蜂 螨 。
35 白垩病 主要为封盖幼虫死亡,死亡幼虫初 . 23 抽样 采取 随机取样 。抽样 比例为 :1 群 为 白色 ,逐 渐变 成灰 色至 黑色 ;虫 体干枯 后 呈 白垩 . 0
布和发育情况 ,有无花子 、幼虫体色异常或死 亡 检 出蜜蜂检 疫对象 ,发 生重大疫情或疑似重大疫 幼虫 ;⑤ 观察封 盖子脾表面有无大 、小蜂螨和 穿 情 时 ,应 立 即将 病 群 隔 离 ,及 时报 告 。 确 诊 蜜 蜂 孔 ; 打 开 房 盖 挑 出 蜂 蛹 ,查 看 蛹 体 及 巢 房 内有 无 发 生 疫 病 时 , 为 防止 流 行 性 病 害 的传 播 、 蔓延 , 大 、小 蜂螨 。 根据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动物 防疫法》 畜禽产地检 《
丹东市在实践 中摸索 出一套蜜蜂 的检疫规程 ,供 状 ,紧贴 在巢房壁 的下方 ,蜜蜂难 以清 除 。 大 家参 考 。 32 欧洲幼虫腐臭 病 子脾呈 “ . 花子 ” ;3 4日 1 检 疫 对 象 龄 的小 幼 虫 死 亡 。死 亡 虫 体 初 为 苍 白色 ,后 变 成
蜜蜂养殖场防疫条件建设规范

2018年第5期 吉林畜牧兽医·吉林省地方标准·JiLinShengDiFangBiaoZhun吉林省地方标准DB 22/T 2762—2017蜜蜂养殖场防疫条件建设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蜜蜂养殖场选址与布局、设施设备和管理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蜜蜂养殖场防疫条件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NY/T 5030 无公害农产品 兽药使用准则NY/T 5139 无公害食品 蜜蜂饲养管理准则《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0年第7号 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蜜蜂养殖场 bee farm人工养殖蜜蜂的定地场所。
3.2 蜂群 honeybee colony蜜蜂的社会性群体。
注:蜜蜂自然生存和蜂场饲养管理的基本单位。
一个蜂群常由1只蜂王、万只以上工蜂和千百只季节性雄蜂组成。
4 选址与布局4.1 蜂场场址应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小气候适宜的场所。
4.2 蜂场与周边相关场所的距离按 NY/T 5139 的规定执行。
4.3 中华蜜蜂保护区内禁止设其他品系的蜂场。
4.4 蜂箱摆放场所、越冬室和摇蜜室设置应参照《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的规定执行。
4.5 生产区和生活办公区分开。
4.6 蜂场周边应有禁止人畜靠近的警示牌。
4.7 蜂场内应设立来访者注意事项的公示牌。
4.8 种蜂场与其他蜂场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a) 山区12 000 m以上;b) 平原 16 000 m以上。
5 设施设备5.1 应有相应的无害化处理和清洗消毒设施设备。
5.2 养蜂机具应符合NY/T 5139的要求。
5.3 蜂产品盛装容器应符合GB 4806.7 的要求。
陆生动物卫生法典(2014版)对蜜蜂疫病的官方卫生控制要求

养蜂人应 : 3 . 在 种蜂 场 或其 他 流行 病学 上 相关 的蜂 场 ,一 旦
发现疑似 O I E疫病名 录上所列蜜蜂疫病 ,应立 即通知
兽 医行 政 主管部 门 ;
4 . 不允许将来 自另一个蜂场的蜜蜂 ( 包括预成虫
良种选育
中国蜂业
A P I C U L T U R E O F C H I N A
《 陆生动物卫生法典) ( 2 0 1 4 版 )第 4 . 1 4 章主要 阐
述蜜 蜂 疫 病 的官 方卫 生控 制 的准则 ,以便在 国家 层 面
上控制各地区的蜜蜂疫病及 防范外来疫病 的人侵 , 从 而确保蜜蜂 、 蜜蜂产品和二手蜂具 的国际贸易安全。 该
准则 为 概述 性 质 ,更 具体 的建议 或 要 求详 见 蜜 蜂 疫病 的章 节 。 第4 . 1 4 . 2条
2 0 1 4年 1 0月 第 6 5卷
中国蜂业
A P I C U L T U R E O F C HI N A
蜜蜂健康
2 7
陆 生动 物卫 生 法典 ( 2 0 1 4版)
对蜜蜂疫病 的官方卫 生控 制要 求
第 4 . 1 4 . 1条
生检 验员 和 顾 问” 资格 。 该官 方监 督部 门应包 含 以下工 作 : 1 . 巡查 蜂 场 : ( 1 ) 每 年应 巡 查 一定 量 的蜂 场 , 基 于对 整 个 国家或
法, 当然 也可 用 一次 移 虫法 , 即在移 虫 之 前先 往 台 基点
蜂收入 的多少 。我谈谈 自己培育蜂王的一些认识 和体
会, 供大 家参 考 。
一
浆 ,然 后 移入 由较大 卵孵 化 的在 1 2 — 1 6小 时 以内 的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蜜蜂检疫规程
1.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蜜蜂检疫的检疫对象、检疫合格标准、检疫程序、检疫结果处理和检疫记录。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蜜蜂的检疫。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2.1 蜂群蜜蜂的社会性群体,是蜜蜂自然生存和蜂场饲养管理的基本单位,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
2.2 蜜粉源地能提供花蜜、花粉,进行养蜂生产的蜜、粉源植物生长地。
2.3 巢房由蜜蜂修造的,供蜜蜂栖息、育虫、贮存食物的六角形蜡质结构,是构成巢脾的基本单位。
2.4 巢脾是蜂巢的组成部分,由蜜蜂筑造、双面布满巢房的蜡质结构。
2.5 子脾存在蜜蜂卵、幼虫或蛹的巢脾。
3.检疫对象
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蜜蜂孢子虫病、白垩病、蜂螨病。
4.检疫合格标准
4.1 蜂场所在地县级区域内未发生本规程规定的动物疫病;
4.2 蜂群临床检查健康;
4.3未发生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蜜蜂孢子虫病、白垩病及其它规定的疫病,蜂螨平均寄生密度在0.1以下;
4.4 必要时实验室检测合格。
5.检疫程序
5.1检疫申报蜂群自原驻地起运前和自最远蜜粉源地起运前,货主应提前3天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5.2申报受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蜂场所在地县级区域内蜜蜂疫情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
受理的,应当及时派官方兽医到现场或到指定地点实施检疫;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5.3 临床检查
5.3.1 检查方法
5.3.1.1 蜂群检查
5.3.1.1.1 箱外观察调查蜂群来源、转场、蜜源、发病及治疗等情况,观察全场蜂群活动状况、核对蜂群箱数,观察蜂箱门口和附近场地蜜蜂飞行及活动情况,有无爬蜂、死蜂和蜂翅残缺不全的幼蜂。
5.3.1.1.2 抽样检查按照至少5%(不少于5箱)的比例抽查蜂箱,依次打开蜂箱盖、副盖,检查巢脾、巢框、箱壁和箱底的蜜蜂有无异常行为;查看箱底有无死蜂;子脾上卵虫排列是否整齐,色泽是否正常。
5.3.1.2 个体检查
对成年蜂和子脾进行检查。
成年蜂:主要检查蜂箱门口和附近场地上蜜蜂的状况。
子脾:每群蜂取封盖或未封盖子脾2张以上,主要检查子脾上的未封盖幼虫或封盖幼虫和蛹的状况。
5.3.2 检查内容
5.3.2.1 子脾上出现幼虫虫龄极不一致,卵、小幼虫、大幼虫、蛹、空房花杂排列(俗称“花子现象”),在封盖子脾上,巢房封盖出现发黑,湿润下陷,并有针头大的穿孔,腐烂后的幼虫(9-11日龄)尸
体呈黑褐色并具有粘性,挑取时能拉出2-5cm的丝;或干枯成脆质鳞片状的干尸,有难闻的腥臭味,怀疑感染美洲幼虫腐臭病。
5.3.2.2 在未封盖子脾上,出现虫卵相间的“花子现象”,死亡的小幼虫(2-4日龄)呈淡黄色或黑褐色,无粘性,且发现大量空巢房,有酸臭味,怀疑感染欧洲幼虫腐臭病。
5.3.2.3 在巢框上或巢门口发现黄棕色粪迹,蜂箱附近场地上出现黑头黑尾、腹部膨大、腹泻、失去飞翔能力的蜜蜂,怀疑感染蜜蜂孢子虫病。
5.3.2.4 在箱底或巢门口发现大量体表布满菌丝或孢子囊,质地紧密的白垩状幼虫或近黑色的幼虫尸体时,怀疑感染蜜蜂白垩病。
5.3.2.5 在巢门口或附近场地上出现蜂翅残缺不全或无翅的幼蜂爬行,以及死蛹被工蜂拖出等情况时,怀疑感染蜂螨病。
5.4 实验室检测
对怀疑患有本规程规定疫病或临床检查发现其他异常的,应进行实验室检测(《蜜蜂检疫规程实验室检测方法》见附录)。
6.检疫结果处理
6.1 经检疫合格的,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期为6个月,且从原驻地至最远蜜粉源地或从最远蜜粉源地至原驻地单程有效,同时在备注栏中标明运输路线。
6.2经检疫不合格的,出具《检疫处理通知单》,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6.2.1经检查发现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蜜蜂孢子虫病、白垩病时,禁止外出流动放蜂,货主应按有关规定处理,临床症状消失1周后,无新发病例方可再次申报检疫。
6.2.2经检查发现蜂群患蜂螨病时,货主应就地治疗,达到平均寄生密度(螨数/检查蜂数)0.1以下时,方可再次申报检疫。
6.2.3临床检查时发现大量蜜蜂不明原因死亡时,禁止蜂群转场,不得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并监督货主做好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6.2.4发现蜜蜂疫病呈暴发流行或新发生的蜜蜂疫病时,按规定程序报告疫情。
6.3起运前,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须监督货主或承运人对运载工具进行有效消毒。
7.监督检查
7.1跨县级区域转地放养蜜蜂时,货主应在蜜蜂到达场地24小时内向当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
7.2当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及时派官方兽医到现场进行监督检查。
8.检疫记录
8.1 检疫申报单。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须指导货主填写检疫申报单。
8.2 检疫工作记录。
官方兽医须填写检疫工作记录,详细登记货主姓名、地址、检疫申报时间、检疫时间、检疫地点、检疫动物种类、数量及用途、检疫处理、检疫证明编号等,并由货主签名。
8.3监督工作记录。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认真填写监督检查记录,并由货主签名。
8.4 检疫申报单和检疫工作记录应保存12个月以上。
附录:
蜜蜂检疫规程实验室检测参考方法
1.美洲幼虫腐臭病
从蜂群中抽取部分封盖子脾,挑取其中的死幼虫5-10条,置研钵中,加2-3ml无菌水研碎后制成悬浮液、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在1000-1500倍的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发现大量革兰氏阳性的游离状的杆菌芽孢,经细菌培养鉴定确认后,判定为美洲幼虫腐臭病。
2.欧洲幼虫腐臭病
从蜂群中抽取部分未封盖2-4日龄幼虫脾,挑取其中的死幼虫5-10条,置研钵中,加2-3ml无菌水研碎后制成悬浮液、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在1000-1500倍的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发现0.5×1.0μm呈革兰氏阳性的单个、短链或呈簇状排列的披针形球菌,同时有许多杆菌和芽孢杆菌等多种微生物,经细菌培养鉴定确认后,判定为欧洲幼虫腐臭病。
3.蜜蜂孢子虫病
在蜂箱门口与蜂箱上梁处避光收集8日龄以下的成年工蜂60只,取出30只(另30只备用)消化系统,置研钵中,加2-3ml无菌水研碎后制成悬浮液,置干净载玻片上,在400-600倍的显微镜下进行检查,若发现卵圆近米粒形,边缘灰暗,具有蓝色折光的孢子,经细菌培养鉴定确认后,判定为蜜蜂孢子虫病。
4.蜜蜂白垩病
从病死僵化的幼虫体表刮取少量白垩状物或刮取黑色物体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发现有白色棉絮菌丝和充满孢子球的子囊,经细菌培养鉴定确认后,判定为蜜蜂白垩病。
5.蜂螨病
从2个以上子脾中取机抽取50只蜂蛹,在解剖镜下(或其它方式)逐个检查蜂蛹体表有无蜂螨寄生。
其中一个蜂群的蜂螨平均寄生密度达到0.1以上,判定为蜂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