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高考地理-气温、降水、气候

合集下载

高中高考地理各种气候类型分布图(高清版)汇总

高中高考地理各种气候类型分布图(高清版)汇总

高中地理各种气候类型分布图(高清版)汇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热带气候类型分布图▼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图▼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图▼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图▼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图▼温带气候分布图地中海气候分布图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图▼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图▼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图▼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图▼寒带和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图▼气候特征问题答题思路: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描述。

(1)气温气温的高低①年均温;②最冷月均温;③最热月均温气温的季节变化冬夏气温季节变化温差的大小①气温日较差;②气温年较差气温的空间分布高空和地面(2)降水:从降水量的多少(年降水量)、降水的变率(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的年际变化)及降水的空间分布等方面描述。

(3)其他气候特征要素还有光照、风及各气候要素的组合特征(水热组合特征、光热组合特征)等。

影响气候的因素①太阳辐射(纬度):决定气温分布;②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影响降水分布;③下垫面状况(海陆状况、地形地势、洋流等);④人类活动。

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从宏观尺度影响大的气候格局;下垫面状况会从微观尺度影响气温和降水,进而影响局地气候;人类活动则是通过影响大气成分(如CO2的增加)以及改变下垫面状况,进而影响全球气候或局地气候。

影响风力的因素①根本原因:区域间的温差→水平气压差;②大气环流(风带、季风);③地势高低;④地形平坦开阔或崎岖闭塞;⑤垭口或峡谷(狭管效应)。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①纬度;②地形、地势、坡向;③海陆(海陆分布和海陆位置);④洋流(寒暖流);⑤植被状况或地表性质;⑥天气阴晴;⑦天气系统(高低压、冷暖锋、冷暖气团);⑧人类活动(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①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决定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②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及天气系统影响降水。

③海陆位置:距海远近的不同,使得陆地受海洋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因此降水量也会产生差异。

④下垫面:山坡方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势高低、森林植被、人类活动使下垫面状况不同,影响降水。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气温因素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气温因素

思维导图:气温因素【思维导图】[考点精析]纬度:(太阳辐射、太阳高度角):纬度越低,温度越高地形:海拔越低,温度越高(经常用于谷地)山脉阻挡:冬季北侧有山脉阻挡冷空气,温度高洋流:暖流增温,寒流减温锋面:冷锋后最冷,暖锋后最暖下垫面:城市>郊区,城市热岛效应,白天:荒地>草地>森林>湖泊河流(含水越多,温差越小)海陆位置: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内陆天气情况:白天晴天>阴天(原因是晴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夜晚阴天>晴天(原因是阴天大气保温作用强),整体来看,晴天多温度更高海陆风:冬季海风增强海洋性,增温(如盛行西风)山地阴阳坡:北半球南阳北阴,南半球北阳南阴下沉气流:谷地下沉气流可以增温,也可以降温,(如冰川风)看题想要什么,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增温(导致雪崩)【典题精研】P岛分布大量火山,较多上地幔物质喷涌而出,沉积于此形成岩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甲地气温大于乙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洋流、纬度位置B.盛行风、地形C.洋流、地形D.海陆分布、纬度位置60°2.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B.P岛地热资源丰富C.挪威峡湾地貌的形成与全球气候变化无关D.该图为该区域夏季等温线分布状况图【答案】1.C2.B【解析】1.据图,甲地气温大于5℃,乙地气温则低于-5℃。

甲地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乙地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海拔高,气温低。

所以甲地气温大于乙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和地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和来自北极的冷水交汇形成的,A错误;冰岛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地热资源丰富,B正确;峡湾是冰川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地貌,形成过程是:在第四纪冰川运动过程中,对地面产生的刨蚀作用可以形成大量的U形谷,同时在U形谷的前缘产生冰坎。

后来随着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冰坎被海水淹没,海水进入U形谷,于是成了峡湾。

气候复习——思维导图

气候复习——思维导图

【领悟提升】 影响气候的因素
纬度 基本因素(热量带)
气压带风带
季风环流
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
大陆性 地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沿


人类活动
海洋性 洋流
气温
纬度
下垫面(海陆分 布、地形、洋流
大气环流 人类活动
降水
大气环流 下垫面(海陆分 人类活动 布、地形、洋流
【实战演练】
2.(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渐堆积,形成泥炭。 下图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
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
【答案】该岛屿纬度较高, 常年盛行西风(位于西风 带),受海洋(寒流)影 响,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 较均匀(一年中雨日较 多),日照时间少;年均 温较低,蒸发弱,地势低 平(地形以平原为主), 河流落差小,排水不畅。
【领悟提升】 解答气候类综合题思维步骤

审题干,明确中心词、限定词、指令词
<400mm 干旱
<-20℃ 酷寒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实战演练】
1.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下图为甲城市的气候资 料,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答案】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 (达1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丰(为雨季), 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调用已有知识,列出要素

结合图文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确定要点

表达条理性、规范性、简洁性
【实战演练】 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左图是北欧及周边区域图,该区域经济发达。 材料二:下表是图中A、B两地的月均温 (℃)和月均降水(mm)对比表。

2023年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气候因子

2023年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气候因子

思维导图:气候因子【思维导图】[考点精析]气候的形成因素分析1.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根本能源。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2.海陆位置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主要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比较多,内陆地区降水比较少。

3.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大气环流是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着各个地区的气候,同时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和季风其性质不同,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4.地形地势(1)山地由于地势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3)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

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5.洋流(1)暖流:增温增湿,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部分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

(2)寒流:降温减湿,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

人类的活动对气候也是有影响的。

其中人类影响和改变了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因而对气候的形成和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气候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1.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高考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考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思维导图
一、示意过程 丙
水循环

甲 丁
1、根本原因:太阳辐射
2、环节 3、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地面
二、水平衡原理:一个地区的储水量=收入-支出

收 大气降水 入 河流、湖泊、冰川融水、地下水输入
人工调水灌溉


蒸发

植物蒸腾
支 径流输出 出 下渗
人工取水
三、从水循环角度分析解释相关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内 陆 湖 泊
收 入 少
大气降水少 地表径流注入少
降水少 气候
蒸发强 自 水文:地表径流注入少 然

土壤: 沙土易下渗

蒸发旺盛
的支
原 出 下渗多
因多 人工取(河)水多 人为: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
大气降水少
内 淡 蒸发旺盛
陆水

地表径流注入稀释作用少



成 盐 地表径流流入带来盐分积累 因分
无地表径流流出带走盐分
原 土壤: 冻土分布
不易下渗

分 自 气候: 降水较多
析 城

水文: 地表径流河流多




原 因
人为:
绿化植被减少 水泥路面增加
下渗减少
分析 修水 库对 河流 径流 及库 区的 影响
水库蓄水面积增加 蒸发增加 降水增多
库区日温差减少
调节地表径流(削峰补枯) 下渗增多 地下径流增多
植被破坏
植被 破坏 后对 水循 环的 影响
降水少

气候
壤自
蒸发旺盛
盐 碱

地形: 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

高中世界地理气候思维导图

高中世界地理气候思维导图

高中世界地理气候思维导图1、七年级地理思维导图上册: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的知识重点是什么?重点如下:第二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

第三节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A、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B、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数比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高一地理一二节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一地理一二节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一地理一二节知识点思维导图国家的居民分布- 定义:国家居民分布是指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居民分布情况。

- 影响因素:1. 地理环境: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会影响人口聚居和分散的情况。

2. 经济因素:工业、农业、交通等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区域居民的分布情况。

3. 政治因素:政府的政策、规划等也会对居民的分布产生影响。

- 居民分布类型:1. 集中分布:特定区域或城市的人口密度较大,如经济发达地区。

2. 分散分布:人口分散在广泛的地域内,如农业人口的分布。

3.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而西部和北部地区相对较稀少。

- 中国的居民分布:1. 集中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如华东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2. 分散分布:西部和北部地区,如青藏高原、内蒙古等。

3. 印度河流域、长江流域等也有人口密集的地区。

- 地理意义:1. 合理规划:了解居民分布可以指导国家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人口调控。

2. 经济发展:合理分布人口可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3. 灾害防控:了解人口分布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灾害防控策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定义: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指不同地区在经济方面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

- 影响因素:1. 地理因素: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 人文因素:教育水平、文化传统等对地区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3. 政策因素:政府的政策、投资等也会对地区经济产生影响。

- 经济发展差异的表现:1. 区域GDP差距:不同地区的GDP总量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东部地区相对较发达。

2. 城市化水平:地区城市化水平不同,城市间发展差距明显。

3. 产业结构: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差异明显,一些地区依赖单一产业发展。

- 中国的经济发展差异:1.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西部和内陆地区相对落后。

2. 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经济水平较高,而一些农村地区经济较为欠发达。

3. 北方地区工业较为发达,南方地区以服务业为主导。

发散思维导图与气候类型

发散思维导图与气候类型

发散思维导图与气候类型作者:陈作允来源:《求学·文科版》2012年第01期气候的相关原理和规律一直是高考地理的重头戏,每年所占的分值比例都是最高的。

尤其是最近两年,一眼看过去,部分省区的高考文综地理卷和高考卷几乎全是气候方面的题目,因此要重点复习气候。

上期已经对具体的发散思维导图画图法做过详细的介绍,本期不再赘述。

此外,发散思维导图法不仅仅可以应用在地理学科的复习中,只要你掌握好,它还能应用到所有的学习中。

1.从“气候类型”出发,进行思维画图地表水平面上有12种气候类型,与12种气候类型直接相关的考点知识是12种气候的分布、特征、成因和判别方法,即图1中的第一级发散。

二级发散是气候分布分为纬度和海陆分布,气候特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描述,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

三级发散是下垫面分为地形和洋流(见图1)。

2.归纳整理(1)各类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和成因: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基本特征主要成因典型区域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终年高温多雨;平均温度:25~28℃;年降水量≥2000毫米。

(气候特征图如图4中巴西的伊基托斯)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之间大陆西岸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降雨量为750~1000㎜/年。

(气候特征图如图4中非洲的巴马科)信风带和赤道低压带交替控制非洲中部、南美巴西高原、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25°之间亚洲东岸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雨季为夏季);降雨量为1500~2000㎜/年。

(气候特征图如图4中印度的孟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亚洲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之间大陆内部和西岸终年炎热干燥。

(气候特征图如图4中埃及的阿斯旺)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撒哈拉、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中西部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纬25°~35°之间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布
地 中 海 气 候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部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
成因
典型植物 葡萄、无花果、柑橘、橄榄、小麦 自然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分布
亚热带大陆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受冬夏季风的影响 柑橘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xiaycn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影响气温的因素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影响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的因素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保温作用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影响降水的因素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影响降水的因素
①暖流增湿,降水较多 ②寒流减湿,降水较少 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 ②位于沿海,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10° ~25°之间大陆东部 全年高温,有雨旱两季
受冬夏季风的影响
典型植物 芒果、香蕉、荔枝 自然带 热带季雨林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热 带 特点 沙 漠 成因 气 典型植物 候 自然带
分布
南北纬20°N~30°之间大陆中、西 部
全年高温少雨 全年 受副高和信风带控制
沙拐枣
热带荒漠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特点 成因 典型植物 自然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分布
亚热带大陆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受冬夏季风的影响 柑橘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特点 成因 典型植物 自然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温 带 特点 海 洋 成因 性 气 典型植物 候 自然带
分布
南北纬 40 ° N ~ 60 °之 间大陆西部 全年高温多雨,降水 均匀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多汁牧草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分布 温 带 特点 大 陆 成因 性 气 典型植物 候 自然带
温带大陆内部 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维导图——高考地理
分布 温 特点 带 季 成因 风 气 候 典型植物 自然带
温带大陆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 冷少雨 受冬夏季风的 影响 桃、苹果、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亚 寒 特点 带 针 成因 叶 林 气 典型植物 候 自然带
分布
亚寒带大陆东、中、西部
冬寒夏凉,降水较多 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
①城市湿岛、雨岛效应,多上升气流,降水多 ②植被破坏,地面缺乏保护,气候干旱兴修水库,降水增多 ③围湖造田,降水减少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降水形成条件
相对封闭的地形 地表相对封闭,风力较弱,水 汽不易扩散,多雨
充足的水汽 ①临海; ②雨季; ③多河湖水域
凝结核 工业排放粉尘多等
降温条件 ①逆温; ②寒流降温; ③夜间降温幅度大(山上冷空气 沿坡下沉,气温日较差大等)
降水形成条件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全球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与成因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10 °N ~10 °S之间大陆东、中、西部均有 分布 分布 热 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 带 雨 成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多 对流雨 林 气 典 型 热带雨林(多高大树木,尿层次丰富) 候 植物 自然 热带雨林带 带
针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热 带 草 原 气 候
分布
南北纬10°~20°之间大陆中、西部
特点
成因 典型植物 自然带
全年高温,有干湿两季 受信风带(干季))和赤道低气压带(雨 季)交替控制
金合欢树、猴面包树、波巴布树 热带草原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分布 特点
成因
植被覆盖率高(低),降水多(少)
大气 环流
水域广,降水多,反之少
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 ;西风带控制时间长,降水多 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季节 变化小 ③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冬季 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 ④夏季受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冬季受冬季风(西北季风,东北季风)影响, 降水少 ⑤受信风影响,降水少;沿海地区,信风的迎 风坡,降水丰富 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②高大地形阻挡水汽进入,降水少 ③赤道附近地势高的地区,对流减弱,降水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