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报告单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实验材料:1. 试管:用于容纳反应物和观察反应现象。
2. 烧杯:用于混合和加热反应物。
3. 火柴:用于点燃反应物。
4. 硫酸:用于观察酸碱反应。
5. 碳酸氢钠:用于观察酸碱反应。
6. 锌片:用于观察金属与酸反应。
7. 纸片:用于观察物质燃烧现象。
实验步骤:1. 实验一:观察酸碱反应a. 取一只试管,加入少量硫酸。
b. 再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
c. 观察试管内发生的反应现象,记录下来。
2. 实验二:观察金属与酸反应a. 取一只试管,加入适量的硫酸。
b. 将一片锌片放入试管中。
c. 观察试管内发生的反应现象,记录下来。
3. 实验三:观察物质燃烧现象a. 取一张纸片,点燃它。
b. 观察纸片燃烧时的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1. 实验一中,当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时,试管内冒出了气泡,并伴有气味的释放。
这是由于碳酸氢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2. 实验二中,当锌片与硫酸反应时,试管内冒出了气泡,并伴有气味的释放。
这是由于锌与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和硫酸锌。
3. 实验三中,当纸片被点燃时,纸片燃烧产生了火焰和烟雾,并伴有明亮的光和热的释放。
这是由于纸张中的碳和氢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燃烧反应。
实验分析:1. 实验一中的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酸和碱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这种反应常用于中和酸性或碱性溶液。
2. 实验二中的金属与酸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单替换反应,其中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相应金属的盐和氢气。
这种反应常用于检测金属的活性和反应性。
3. 实验三中的燃烧反应是一种氧化反应,其中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产物和释放能量。
这种反应常见于日常生活中的燃烧过程。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酸碱反应、金属与酸反应和燃烧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类型,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探究实验报告册化学(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如滴定、过滤、蒸发等。
3.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4.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实验内容1. 氧气的制取与检验2. 铁的化学性质3. 氢气的制取与检验4. 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滴定5. 氯化钠的溶解度测定6. 铜的化学性质7. 铝的化学性质8.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与性质9. 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10. 硫酸铜溶液的配制三、实验步骤1. 氧气的制取与检验(1)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导管将氧气导入集气瓶中。
(2)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 铁的化学性质(1)取少量铁粉,加入稀盐酸中,观察铁粉与盐酸的反应。
(2)取少量铁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铁粉与硫酸铜的反应。
3. 氢气的制取与检验(1)取一定量的锌粒,加入稀盐酸中,用导管将氢气导入集气瓶中。
(2)检验氢气:将氢气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4. 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滴定(1)用滴定管取一定体积的盐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
(2)用滴定管取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锥形瓶中,观察颜色变化。
(3)记录滴定终点,计算所需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5. 氯化钠的溶解度测定(1)取一定量的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
(2)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氯化钠是否完全溶解。
(3)记录溶解度。
6. 铜的化学性质(1)取少量铜片,加入稀硫酸中,观察铜片与稀硫酸的反应。
(2)取少量铜片,加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铜片与硝酸银的反应。
7. 铝的化学性质(1)取少量铝片,加入稀盐酸中,观察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2)取少量铝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铝片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8.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与性质(1)取少量氯化铁溶液,加入蒸馏水中,搅拌。
(2)观察氢氧化铁胶体的颜色和性质。
9. 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1)称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
化学小实验全部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化学小实验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二、实验器材1. 试管:5支2. 烧杯:3个3. 量筒:1个4. 玻璃棒:1根5. 滴管:1支6. 酒精灯:1个7. 火柴:1盒8. 铁架台:1个9. 铁夹:1个10. 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氯水、碘酒等三、实验步骤1.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将两个试管放置在铁架台上,用滴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盐酸溶液中,观察现象。
(3)记录实验现象,并计算反应生成的盐的量。
2. 实验二:硫酸铜与硫酸锌反应(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锌溶液。
(2)将两个试管放置在铁架台上,用滴管滴加硫酸锌溶液至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3)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反应过程。
3. 实验三:硫酸亚铁与氯水反应(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硫酸亚铁溶液和氯水。
(2)将两个试管放置在铁架台上,用滴管滴加氯水至硫酸亚铁溶液中,观察现象。
(3)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反应过程。
4. 实验四:碘酒与淀粉反应(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和碘酒。
(2)将两个试管放置在铁架台上,用滴管滴加碘酒至淀粉溶液中,观察现象。
(3)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反应过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滴加至盐酸溶液中,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分析: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2. 实验二:硫酸铜与硫酸锌反应实验现象:硫酸锌溶液滴加至硫酸铜溶液中,溶液颜色逐渐变深,直至蓝色。
分析:硫酸锌与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锌和硫酸铜沉淀。
3. 实验三:硫酸亚铁与氯水反应实验现象:氯水滴加至硫酸亚铁溶液中,溶液颜色逐渐变深,直至棕色。
分析:氯水与硫酸亚铁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氯化亚铁。
中考化学实验报告单

中考化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了解不同物质的酸碱性质。
实验器材:酸碱指示剂、盐酸、氢氧化钠、试管、移液管、滴管。
实验步骤:
1. 取三个试管分别装入适量的酸碱指示剂。
2. 先向第一个试管中滴入少量的盐酸,观察颜色变化。
3. 换用新的滴管,向第二个试管中滴入少量的氢氧化钠,观察颜色变化。
4. 将第三个试管放置一旁,不加任何试剂,作为对照组。
5. 对于每个试管,根据颜色变化与对照组的比较,得出其酸碱性质。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添加盐酸后,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为红色,表明盐酸具有强酸性质。
2. 添加氢氧化钠后,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为紫色,表明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质。
3. 对照组中酸碱指示剂的颜色为绿色,表明其为中性物质。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观察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成功地证明了不同物质的酸碱性质。
同时,实验还提醒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当注意安全,切勿随意添加试剂,以免引发危险。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单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单篇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化学实验报告上册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共6篇)

篇一:分析化学实验报告分析化学实验报告2009-02-18 20:08:58| 分类:理工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时间:12月15号指导老师:某某—、实验目的1. 熟练减量法称取固体物质的操作,训练滴定操作并学会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2. 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3.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有关反应式如下: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khc8h4o4 + naoh ==knac8h4o4 + h2o 三.实验步骤1、 0.1.mol/l hcl溶液的配制用小量筒量取浓盐酸42ml,倒入预先盛有适量水的试剂瓶中(于通风柜中进行),加水稀释至500ml,摇匀,贴上标签。
2、 0.1mol/l naoh溶液的配制用烧杯在台秤上称取2g固体naoh,加入新鲜的或新煮沸除去co2的冷蒸馏水,溶解完全后,转入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中,加水稀释至500ml,充分摇匀,贴上标签。
3、 0.1 mol/l hcl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用差减法准确称取 0.15 ~ 0.20 g无水na2co3 三份,分别置于三个250ml锥形瓶中,加20~30 ml蒸馏水使之溶解,再加入1~2滴甲基橙指示剂,用待标定的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恰变为橙色即为终点。
平行标定三份,计算hcl溶液的浓度。
4、0.1mol/l naoh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1)用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在称量瓶中以差减法称取khc8h4o4 0.4~0.5 g三份,分别置于三个250ml 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
加入2~3 滴酚酞指示剂,用待标定的naoh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色并持续30s 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标定三份,计算naoh 溶液的浓度。
(2)与已标定好的盐酸溶液进行比较用移液管移取25.00ml naoh 溶液于洗净的锥形瓶中,加甲基橙指示剂1~2 滴,用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刚好由黄色转变为橙色,即为终点。
化学实验报告单

化学实验报告单化学实验报告单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化学实验报告单,欢迎大家分享。
化学实验报告单1固体酒精的制取指导教师:一、实验题目:固态酒精的制取二、实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三、实验原理: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 1735 CHCOONa+HO 17352四、实验仪器试剂:250ml烧杯三个 1000ml烧杯一个蒸馏水热水硬脂酸氢氧化钠乙醇模版五、实验操作: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均匀。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讨论: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剂操作温度也在4O~ 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安全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维素为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复杂,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氢氧化钠作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 加料方式的影晌:(1)将氢氧化钠同时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单,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周围,阻止了两种固体的溶解的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而延长了反应时间和增加了能耗。
化学实验报告单

化学实验报告(一)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1. 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检查仪器、药品。
2. 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
3. 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放在桌面上。
4. 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5. 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
6. 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实验装置图评语教师签名化学实验报告(二)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2.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实验目的:正确地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并做好排水集气的准备实验器材、药品:大试管(Ф32mm×200mm)、带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木质垫若干块、集气瓶(125mL)、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烧杯(100mL)。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 检查仪器、药品。
2. 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3. 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 按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要求装配好气体发生装置。
5.在水槽中用烧杯向集气瓶中注满水,盖好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6. 拆除装置,整理复位。
实验装置图评语教师签名化学实验报告(三)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目的:利用事先备好的一瓶氧气完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并验证生成气体是二氧化碳。
实验器材、药品:集气瓶(125mL)、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木炭、澄清石灰水、火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石棉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报告(一)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二)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三)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四)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五)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六)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七)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八)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九)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一)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二)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三)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四)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五)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六)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七)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八)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九)
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