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报告单模板
化学实验报告单模板

_____ 级—班—号姓名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 年—月—日
_____ 级—班—号姓名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 年—月—日
化学实验报告(三)
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
化学实验报告(四)
化学实验报告(五)
化学实验报告(六)
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
化学实验报告(七)
化学实验报告(八)
化学实验报告(九)
化学实验报告(十)
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
化学实验报告(^一)
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
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二)
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三)
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四)
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五)
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六)
_____ 级—班—号姓名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 年—月—日实验名称:
化学实验报告(十七)
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八)
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
化学实验报告(十九)
_____ 级—班—号姓名 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 年—月—日实验名称:。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

化学科学生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观察和描述一对蜡烛及期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化学实验报告单模板

xx中学化学实验报告高xxxx届x班固体酒精的制取指导教师:xxx 实验小组成员:xxxx 实验日期:xxxx-xx-xx一、实验题目:固态酒精的制取二、实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三、实验原理: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 1735CHCOONa+HO 17352四、实验仪器试剂:250ml烧杯三个 1000ml烧杯一个蒸馏水热水硬脂酸氢氧化钠乙醇模版五、实验操作: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均匀。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讨论: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剂操作温度也在4O~ 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安全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维素为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复杂,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氢氧化钠作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 加料方式的影晌:(1)将氢氧化钠同时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单,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周围,阻止了两种固体的溶解的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而延长了反应时间和增加了能耗。
(2)将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热溶解,再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因先后两次加热溶解,较为复杂耗时,且反应完全,生产周期较长。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实验目的: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棉花、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细铁丝、火柴等。
实验步骤:1、制取氧气(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药品:在试管中装入适量的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固定装置:将装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4)加热:先预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5)收集气体:当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集满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2、氧气的性质实验(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①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然后插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②燃烧停止后,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①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制取氧气加热后,试管内固体逐渐减少,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氧气的性质实验(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①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②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①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结论:1、高锰酸钾加热可以制取氧气。
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问题与讨论:1、为什么在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答: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单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单篇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化学实验报告上册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化学实验报告模板【17篇】

化学实验报告模板【17篇】化学实验报告模板(精选17篇)化学实验报告模板篇12NaOH+CuSO4=Cu(OH)2[此有一个箭头表沉淀]+Na2SO4氢氧化钠溶液和参加硫酸铜溶液反响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Cu(OH)2=[等号上面写上条件是加热,即一个三角形]CuO+H2O 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变成氧化铜和水实验报告:分为6个步骤: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到达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
(比方说,是要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参加硫酸铜溶液的反响状况)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来完成的,一般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
(就可以用上面的反响方程式)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
(如酒精灯,滤纸,还有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个应该是要的吧。
)4):实验步骤:实验书上也有(就是你上面说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参加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看反响现象)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问题分析及讨论化学实验报告模板篇2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实验目的:1.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2.稳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主要的副反响:反响装置示意图:(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1.加料:将9.0ml水参加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参加19.0ml浓硫酸。
冷至室温后,再参加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参加13.0g 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装配装置,反响:装配好蒸馏装置。
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参加5ml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
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操纵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
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本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本实验题目: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目的:1. 了解酸和碱的性质及其中和反应过程;2. 学习实验操作技能;3. 观察实验现象,探究酸和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实验器材:试管、滴管、酸、碱溶液、酚酞指示剂、蒸馏水、控制器。
实验步骤:1. 将两只干净的试管标记为试管A和试管B;2. 用滴管分别向试管A和试管B中滴加适量的酸溶液和碱溶液;3. 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到试管中;4. 用滴管向试管B中缓慢滴加酸溶液,同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5. 持续滴加酸溶液,直到溶液颜色的变化停止,记录所需的酸溶液体积;6. 重复步骤4和步骤5,探究不同碱溶液和不同酸溶液的中和反应。
实验数据与结果:1. 观察到试管B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粉红色,表明酚酞指示剂被酸溶液变色;2. 当滴加酸溶液时,溶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说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3. 记录不同碱溶液和不同酸溶液所需的酸溶液体积如下: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到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溶液经历了颜色的变化,这是由于酚酞指示剂的变色性质所致。
酸和碱反应后生成的盐类和水是中和反应的产物,其pH值接近中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酸溶液的酸强度决定了中和反应所需的酸溶液体积,较弱的酸需要更多的酸溶液来中和相同量的碱溶液。
此外,不同酸和不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也会有所差异。
酸和碱中和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如制备盐类、调节土壤酸碱度等。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得出了以下结论:1. 酸和碱反应时,溶液经历颜色变化,由酚酞指示剂的变色性质所致;2. 酸和碱反应生成的产物为盐类和水,pH值接近中性;3. 酸溶液的酸强度决定了中和反应所需的酸溶液体积;4. 不同酸和不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有所差异。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过程,并通过实验数据和结果得出了相关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酸和碱性质的认识,还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初中化学报告范本参考

初中化学报告范本参考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性质和特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溶液混合后,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其中,酸溶液可采用盐酸溶液,碱溶液可采用氢氧化钠溶液。
三、实验器材1.烧杯2.滴管3.玻璃棒4.试剂瓶四、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盐酸溶液倒入烧杯中。
2.将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盐酸溶液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溶液中酸味消失,出现中性溶液。
4.记录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五、实验结果在本实验中,倒入10 mL的盐酸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溶液呈中性时,记录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20 mL。
六、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到了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
酸和碱溶液混合后,产生盐和水的反应符合化学方程式:酸 + 碱→ 盐 + 水。
在本实验中,盐是氯化钠(NaCl),生成的水则是无色透明的。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知滴加20 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10 mL的盐酸溶液完全中和。
这表明两者的摩尔比为1:1,即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摩尔量相等。
根据摩尔比,我们可以计算出反应物的摩尔浓度,进一步计算反应的化学反应式。
中和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当我们使用洗衣粉洗衣服时,洗衣粉中的成分能够与污渍发生中和反应,使衣物变得干净。
此外,在身体内部,胃酸和胃壁中的碱性物质之间也会发生中和反应,以维持胃的正常pH值。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酸碱中和反应,探究了中和反应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结果显示,在摩尔比为1:1的情况下,滴加20 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10 mL的盐酸溶液完全中和。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应用和意义。
总之,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和反应的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报告单模板
xx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高xxxx届x班
固体酒精的制取
指导教师:xxx 实验小组成员:xxxx 实验日期:xxxx-xx-xx
一、实验题目:固态酒精的制取
二、实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
三、实验原理: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 1735
CHCOONa+HO 17352
四、实验仪器试剂:250ml烧杯三个 1000ml烧杯一个蒸馏水热水硬脂酸氢氧化钠乙醇模版
五、实验操作: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均匀。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讨论:
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
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剂操作温度也在4O~ 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安全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维素为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复杂,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氢氧化钠作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 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将氢氧化钠同时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单,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周围,阻止了两种固体的溶解的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而延长了反应时间和增加了能耗。
(2)将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热溶解,再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因先后两次加热溶解,较为复杂耗时,且反应完全,生产周期较长。
(3)将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在两份酒精中加热溶解,然后趁热混合,这样反应所用的时间较短,而且产品的质量也较好. 3 、温度的影响:见下表:
可见在温度很低时由于硬脂酸不能完全溶解,因此无法
制得固体酒精;在30 度时硬脂酸可以溶解,但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两液混合后立刻生成固体酒精,由于固化速度太快,致使生成的产品均匀性差;在6O 度时,两液混合后并不立该产生固化,因此可以使溶液混合的非常均匀,混合后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酒精不断地固化,最后得到均匀一致的固体酒精;虽然在70度时所制得的产品外观亦很好,但该温度接近酒精溶液的沸点.酒精挥发速度太快,因此不宜选用该温度。
因此,一般选用60度为固化温度。
4 、硬脂酸与NaOH 配比的影响:
从表中数据不难看出.随着NaOH 比例的增加燃烧残渣量也不断增大.因此,NaOH的量不宜过量很多.我们取3:0.46也就是硬脂酸:NaOH为6.5:1,这时酒精的凝固程度较好.产品透明度高,燃烧残渣少,燃烧热值高。
5 、硬脂酸加入量的影响:
硬脂酸加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固体酒精的凝固性能.硬脂酸的添加量对酒精凝固性能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表,且可以看出,在硬脂酸含量达到6.5 以上时,就可以使制成的固体酒精在燃烧时仍然保持固体状态.这样大大提高了固体酒精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6、火焰颜色的影响:
酒精在燃烧时火焰基本无色,而固体酒精由于加人了NaOH,钠离子的存在使燃烧时的火焰为黄色。
若加入铜离子,燃烧时火焰变为蓝色。
因此添加不同离子到固体酒精中去得到不同颜色的火焰。
化学实验报告单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