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

化学科学生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观察和描述一对蜡烛及期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完美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完美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完美版)XXX学生化学实验报告单实验题目: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班级:日期:指导教师:第组姓名:同组人:实验目的】1、研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1、制取氧气1)仔细观察图2-17所示的装置,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2)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确认装置不漏气后,拔开橡胶塞,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管口,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如图2-17所示)3)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4)加热试管。

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挪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高锰酸钾地点的部位加热。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

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一瓶氧气(瓶中留有少量水)。

1想想:为甚么刚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立即收集?)5)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燃烧酒精灯。

2、氧气的性子1)如图2-18所示,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到上面实验收集到的氧气中(有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

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有什么现象发生()?2)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加有少量水)。

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化学实验报告_2

化学实验报告_2

化学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1班级:姓名:座号【实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对比实验1(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

在一只250mL 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对比实验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论:【问题讨论】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班级:姓名:座号【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仪器和试剂】4%的过氧化氢溶液、12%的过氧化氢溶液、0.2mol/L氯化铁溶液、二氧化锰粉末、热水、滴管、烧杯、试管。

【实验过程】【问题讨论】对比实验3中加入的FeCl3溶液有什么作用?班级:姓名:座号【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实验目的】1.通过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的探究,认识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2.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念,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仪器和试剂】试管、滴管、0.1mol/L氯化铁溶液、0.1mol/LKI溶液、CCl4、KSCN溶液。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5mL0.1mol/LKI溶液,再滴加0.1mol/L氯化铁溶液5~6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完美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完美版)

学生化学实验报告单实验题目: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_____________ 组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目的】1、 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 、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1、制取氧气(1) 仔细观察图2-17所示的装置,使用了哪些仪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 ( ) 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2 )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确认装置不漏气后,拔开橡胶塞,在试管 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管口,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 在铁架台上。

(如图2-17所示)(3)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 盛水的水槽内。

(4 )加热试管。

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 位加热。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 的集气瓶。

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探究蜡烛燃烧实验报告单

探究蜡烛燃烧实验报告单

瓮安第四中学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姓名同组人:日期
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1.学习化学实验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结论与解释、交流讨论
2.研究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三个阶段中所表现出的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一、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气味;从蜡烛上切下一块,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还是大。

二、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焦的情况,说明火焰哪部分的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
实验记录:蜡烛燃烧时发出黄光、发热、冒黑烟,熔化成液态后又凝固。

三、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只干燥的小烧杯和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小烧杯,仔细观察烧杯的内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

推测出蜡烛燃烧生成
什么物质?
实验记录:
1
2
四、熄灭蜡烛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继续燃烧。

实验记录:
蜡烛熄灭时,有白烟产生,用燃着的火柴迅速靠近白烟,可使蜡烛重新被点燃。

蜡烛熄灭时会产生漂浮在空中的固态的石蜡小颗粒。

它们是由固态石蜡在燃烧时融化后,再汽化,然后液化并再次凝固生成的。

实验结论:
交流讨论:
1、蜡烛的颜色有哪些?
2、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报告单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报告单

瓮安第四中学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班姓名同组人:日期实验名称: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实验目的: 1.练习药品的取用方法 2.掌握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3.学习连接仪器装置4.学会洗涤实验仪器实验器材:试管、药匙、镊子、量筒、胶头滴管、酒精灯、试管夹、橡胶塞、胶皮管、玻璃管、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一)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口诀:一横、二放、三慢竖。

2.粉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口诀:一斜、二送、三直立。

(二)液体药品的取用1. 液体药品的取用口诀:取液手不抖,标签对虎口;塞子倒放试管斜,容器试管口对口。

2、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量筒的选择:量筒的最大量程与所量体积要接近,力求能一次量完。

胶头滴管取液后,要保持胶帽在上,不能平放或倒置。

用完后立即用水清洗(滴瓶上的不用洗,用完立即放回原瓶)。

二、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2)点燃酒精灯用火柴,不能用两个酒精灯对接火。

(3)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盖2次),不能用嘴吹灭(4)万一碰到酒精灯在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扑盖。

2.给试管加热(2三、连接仪器装置1.导管的连接。

2.检查装置气密性。

管内到吸入一段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连接装置:从左到右、从下到上四、洗涤玻璃仪器方法:倒掉废液--加水振荡--刷洗--用水冲洗。

交流讨论:1.倾倒液体药品时为什么标签要向手心?2.倒完液体药品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3.检查装置气密性时,除了用手握,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单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单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单篇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化学实验报告上册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初中化学下册分组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8——12单元

初中化学下册分组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8——12单元
2、回忆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
3、NaOH在空气中不仅会吸水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写出方程式
1、
酸溶液
紫色石芯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盐酸
硫酸
2、投入锈铁钉后,溶液呈色,铁钉变得光亮洁净。
碱溶液
紫色石芯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NaOH
Ca(OH)2
实验结论
1、酸性溶液遇石蕊变,遇酚酞。
2、Zn+ H2S O4=Fe+ H2SO4=
4、计算产率。
现象:
分析及结论:
1、搅拌,促进粗盐进中NaCl的溶解。
2、滤纸上有的杂质。
3、加热时搅拌防,待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实验结论
1、
称取粗盐
剩余粗盐
溶解粗盐
溶解粗盐
精盐
精盐产率
2、精盐产率=
化学分组探究(实验)报告单
班级
小组成员
实验名称
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实验目的
设计一组对比实验对铁生锈条件的进行探究。
实验器材
汽水瓶(或试管)4个,酒瓶塞2个、纯净水、食盐
实验步骤
1.将4个汽水瓶分别编号为A、B、C、D。
2.A瓶内放入一枚铁钉,并立即用酒瓶塞将瓶口塞住。
3.在B瓶内装入一满瓶煮沸后的纯净水,使纯净水将铁钉完全没没。再用酒瓶塞将瓶口塞住。
4.在C瓶内装入少量纯净水,使铁钉一部分在水里,另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但不封口,使其与外部空气接触。
溶液名称
pH
物质名称
pH
酸碱性
稀盐酸
3
橘子汁
酸性
NaOH(5%)
11
肥皂水
碱性
氨水(5%)
8
草木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实验内容:氧气的制取及其性质
实验目的: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器材:
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集气瓶、水槽、带铁夹的铁架台、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向试管内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并在管口塞棉花。

3、固定装置并加热。

4、用排水法收集三瓶氧气并标上1、2、3。

5、检验氧气。

6、氧气与木炭的反应。

7、氧气与细铁丝的反应。

8、实验结束,洗涤仪器,整理器材。

现象:
1、加热高锰酸钾,导管口有均匀连续气泡产生。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

3、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实验结论:
1、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2、氧气具有助燃性。

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实验内容:CO2的制取及性质
实验目的:
1、掌握CO2的实验室制度。

2、掌握CO2的检验及验满方法。

实验器材:
铁架台、试管2支、集气瓶、酒精灯、小木条、澄清石灰水、大理石、稀盐酸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往试管中装入大理石,倒入占试管容积1/3的稀盐酸。

3、固定仪器。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瓶口盖上玻片。

5、用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

6、在另一支试管中装入石灰水,插入导管观察现象。

7、实验完毕后,清洗仪器,整理桌面。

现象: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减小。

2、伸入集气瓶口的木条立即熄灭。

3、往石灰水中通入气体后变浑浊。

分析及结论:
1、产生的气体是CO2。

2、用燃着的木条做CO2的验满。

3、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是: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实验内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实验目的:
1、比较几种金属活动性大小。

2、理解置换反应概念。

实验器材:
试管4支、小木条、稀HCl、镁带、锌粒、铁屑、铜丝、稀H2SO4
实验步骤:
1、分别在4支试管中装入5ml稀盐酸。

2、分别投入少量的Mg、Zn、Fe、Cu。

3、用燃着的木条放于试管口。

4、用稀H2SO4代替稀HCl重作以上实验。

现象:
1、第1支试管反应最剧烈,产生大量的气泡。

第2支试管反应适中,气泡较多。

第3支试管反应较慢,气泡较小。

第4支无任何现象。

2、点火后,可见前3支试管口瞬间出现浅蓝色火焰。

分析及结论:
1、Mg+2HCl=MgCl2+H2↑Fe+2HCl=FeCl2+H2↑
Zn+2HCl=ZnCl2+H2↑Cu与稀HCl,稀H2SO4不反应,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Mg>Zn>Fe>Cu。

2、如以上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班级 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内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实验目的:
1、掌握配制某A%溶液的方法。

2、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实验器材:
天平、药匙、烧杯、量筒(50ml )、玻璃棒、胶头滴管、细口瓶。

氯化钠、蒸馏水。

实验步骤:
1、计算:算出配制50g ,6%的NaCl 深液中NaCl 和H 2O 的质量。

2、称量:用天平称出所需NaCl 倒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3、溶解:将所需NaCl 倒入烧杯中,将所需的水倒入盛有NaCl 的烧杯中,搅拌。

4、装瓶:把溶液装入细口瓶中,盖上瓶塞,贴上标签。

现象:
1、m (NaCl )=3g m (水)=47g V (水)=47ml
2、标签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及结论:
m (NaCl )=50×6%=3g V (水)=ml 471
3
50=-
化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实验内容: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
由HCl、H2SO4归纳酸的通性
实验器材:
点滴板、滴管、试管2支、稀HCl、稀H2SO4、石蕊、酚酞试液、锈铁钉
实验步骤:
1、在点滴板上分别滴2滴稀HCl、稀H2SO4,在其中滴入石蕊、酚酞试液。

2、写出Mg、Zn、Fe与稀H2SO4,投入锈铁钉,1分钟后取出,用水洗净铁钉。

现象:
2、投入锈铁钉后,溶液呈浅黄色,铁钉变得光亮洁净。

分析及结论:
1、酸性溶液遇石蕊变红,遇酚酞不变色。

2、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3、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SO4)3+3H2O
化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实验内容: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
由NaOH、Ca(OH)2学习碱的通性
实验器材:
点滴板、滴管、NaOH、Ca(OH)2、石蕊、酚酞试液
实验步骤:
1、在点滴板上分别滴入2d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往其中滴入石蕊,酚酞试液。

2、回忆检验CO2的反应。

3、NaOH在空气中不仅会吸水还能与CO2反应,写出方程式。

现象:
分析及结论:
1、碱性溶液遇石蕊变蓝,遇酚酞变红。

2、CO2+ Ca(OH)2=CaCO3↓+H2O
3、CO2+ 2NaOH=Na2CO3+H2O
从本实验可归纳出碱的通性:1、显色反应。

2、+非金属氧化物。

化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实验内容:中和反应
实验目的:
1、学习判断酸碱反应完全的方法。

2、认识中和反应。

实验器材:
烧杯、滴管、酚酞试液、稀HCl、NaOH
实验步骤:
1、在小烧杯中加入10ml NaOH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2、再慢慢滴入稀HCl,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现象:
1、溶液变成红色。

2、红色逐渐减退,直至呈无色。

分析及结论:
1、碱性溶液遇酚酞变红。

2、NaOH被HCl中和,溶液碱性减弱故红色逐渐减退。

NaOH被完全中和时,溶液不再呈碱性,故变为无色。

NaOH+HCl=NaCl+H2O
化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实验内容:测量溶液的PH
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PH试纸。

2、了解某些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器材:
玻璃片、玻璃棒、PH试纸、稀HCl、5%NaOH、5%氨水、橘子汁等物质
实验步骤:
1、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滴1d待测液到试纸上。

2、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得出被测液大致的PH。

3、测定以下物质的PH,认识它们的酸碱性,橘子汁、肥皂水、草木灰水、唾液。

现象:
分析及结论:
1、NaOH为强碱,氨水为弱碱,因此,同浓度的NaOH溶液的PH大于氨水。

2、PH<7 呈酸性PH=7 呈中性PH>7 呈碱性
化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 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内容:粗盐的提纯 实验目的:
1、掌握粗盐提纯的方法。

2、了解混合物分离的概念。

实验器材:
天平、烧杯2个,玻璃棒、量筒、泥坑斗、铁架台、滤纸、酒精灯、蒸发皿、粗盐 实验步骤:
1、溶解:用天平称取粗盐5g ,投入到10ml 水的烧杯中,搅拌,称出剩余粗盐的质量。

2、过滤:过滤食盐水1~2次,直到滤液澄清。

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结晶。

4、计算产率。

现象:
1、搅拌,促进粗盐进中NaCl 的溶解。

2、滤纸上有不溶的杂质。

3、加热时搅拌防液滴飞溅,待有较多NaCl 出现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分析及结论:
2、精盐产率=
%100)
( 溶解的精盐
精盐m m
化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实验内容: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的探究
实验目的:
探究氮肥、磷肥、钾肥的区别方法
实验器材:
烧杯、研钵、NH4HCO3、NH4Cl、磷矿粉、K2SO4、KCl
实验步骤:
1、比较NH4HCO3等5种化肥的外观,气味和在水中的溶解性。

2、在研钵中分别倒入少量的NH4Cl、K2SO4、KCl分别加入少量的熟石灰,混合,研磨,嗅气味。

现象:
分析及结论:
区别氮、磷、钾肥的方法
1、首先从外观、气味上区别。

2、然后从溶解性方面区别。

3、最后可通过化学方法如加碱的方法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