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浸制标本的制作

脊椎动物浸制标本的制作
脊椎动物浸制标本的制作

(二)脊椎动物浸制标本的制作

1.鱼类的浸制标本制作

(1)整理姿态:将新鲜的鱼用纱布包好,干燥致死。然后用清水将鱼体表的粘液冲洗干净(勿损伤鳞片)。用注射器从腹部向鱼体内注射10%的福尔马林溶液,以固定内脏,防止腐烂。然后,将鱼的背鳍、臀鳍和尾鳍展开,用纸板及曲别针加以固定。把整理好的标本侧卧于解剖盘内。鱼体向解剖盘一侧可适量放些棉花衬垫,特别是尾柄部要垫好,以防标本在固定时变形。

(2)防腐固定:加入10%的福尔马林溶液至浸没标本,作为临时固定,待鱼硬化后取出。

(3)装瓶保存:用适当大小的标本瓶(标本瓶要长于鱼体6cm 左右,以便贴上标签后仍能从瓶外看到标本全貌),将固定好的鱼类标本,头朝下放入。或根据标本瓶的内径和高度截一玻璃片,将标本用两条丝线分别从鳃盖骨后缘体侧和尾柄部穿入,缚扎在玻璃片上。用橡胶瓶塞或软木塞剔好小槽做成4个玻片固定脚,分别嵌在玻片两侧,将玻片和标本缓缓装入标本瓶内。最后,将10%福尔马林倒入瓶内至满,盖严瓶盖。

(4)贴标签:将注有科名、学名、中名、采集地、采集时间的标签贴于瓶口下方。标签贴好后,可在标签上用毛笔刷一层石蜡液,以防字迹褪色。

2.两栖、爬行类浸制标本制作:

(1)整理姿态:把活的蛙、蜥蜴、蛇、龟等动物放入大小适宜的标本缸或厚塑料袋内,用脱脂棉浸透乙醚或氯仿放入其中,盖严缸盖或封紧袋口,使动物麻醉。待致死后,立即进行整形,按它们生活的姿态,用大头针固定在蜡盘上。体形大的标本应事先在体内注射10%的福尔马林溶液。

(2)固定保存:与鱼类标本的固定保存方法相同。个体中等或较小的标本应头朝上绑于玻璃板上,再放入瓶中保存,使外形结构更易观察且展示性更强。

3.解剖标本的浸制制作:解剖标本的制作目的是观察内脏,应按解剖的一般方法除去体壁,以露出内脏。如要展示某一器官系统时,还须小心地除去不需要的部分,展示部分的各器官仍保持其自然位置,然后浸泡于10%福尔马林液中。如为标明各器官名称,可用打印好的名词签(或用铅笔书写),用水胶贴在各器官上,待粘牢晾干后,浸入保存液中即可。

(三)浸制标本长期保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某些新制作的浸制标本,经过一段时间,溶液会变黄或混浊,是动物体内的浸出物所造成。标本在浸泡1~3个月后,根据情况更换固定液2~3次,直到浸液不再发黄为止。

2.瓶口应密封,以防药液挥发。当标本不能全部淹没在保存液中时,应及时添加药液,否则露出部分会变干、变形,甚至发霉变质。

3.要注意浸制液的浓度。当打开标本瓶,可嗅到较强烈的气味时,表明浓度恰当,若无任何气味时,则表示浸制液的浓度不够,须立即更换。

鱼类浸制标本褪色的原因及克服方法

鱼类色彩丰富(例如家养的金鱼、锦鲤、热带鱼及某些野生的彩色种),据资料记载,认为其绚丽程度超过昆虫和鸟类。但传统上用甲醛浸泡的方法保存都会褪色。作者从1989年开始,用红娘子鱼、真鲷、小黄鱼、梅童鱼、金鱼、鲐鱼、黄姑鱼、蓝猪齿鱼等做了几十次试验,取得了一些经验,制作了一批彩色标本,观察至今已4~5年,证明效果可靠。现将试验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

1.彩色鱼类浸制变色原因的探讨

据有关记载,彩色鱼类呈色的因素有4,即红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和光彩细胞。

1.1 显微观察取彩色材料一小片(例如彩色鱼类的一片鱼鳞或一小片皮肤),用普通显微镜观察,就可以看到这些细胞。其中红色素细胞和黑色素细胞呈辐射的多分裂叶状,而黄色素细胞内含黄色脂滴状物质。光彩细胞则内含许多针状结晶,据文献记载,其化学本质为鸟粪素。例如蓝绿色就是由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加上鸟粪素晶体对光的折射和色散形成。

1.2 红色素细胞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得知,遇75%酒精和8%甲醛都会慢慢变色,甲醛为1~2天,酒精为1周或更久,并因种类不同而异,例如金鱼色素抵抗力较强,但在保存中却最不稳定。红色素可被NaNO2或K2SO3溶解于水提取,此色素可被3%H2O2氧化破坏,加酸变黄,加碱变红,可见氧化和pH能使它变色。可能在它的分子结构中有一个可因pH改变的发色基团。根据实验,它对1%~3%苯酚稳定,原因可能是苯酚微酸而接近中性,又具有还原性,能抵抗氧化。

1.3 黄色素细胞的化学性质能溶于脂溶性溶剂,所以忌用酒精.也能被NaNO2或K2SO3提取,提取液加酸加碱,只能引起微浊,

不象红色素那样有变色反应,能3%H2O2氧化漂白.对甲醛稳定,但十分怕光、怕氧,所以在甲醛中保存必须遮光、绝氧,但这不容易做到,主要是绝氧,因为它碰到还原剂就往往溶解于水而脱色。但在1%~3%苯酚中稳定(条件是遮光),原因恐怕还在苯酚具有弱的还原性上。

1.4 光彩细胞的化学性质光彩细胞的虹彩作用,原因在于内含鸟粪素晶体的折射及折射引起的色散。这种折射作用是银色鱼类呈现银色的主要原因,它与色素细胞配合,使鱼类色彩更加丰富、艳丽,细看尤如天上彩虹。据笔者研究,它的主要化学性质有2,即鸟粪素晶体只在pH4.5~8之间稳定,是一种两性物质,而且它能和甲醛缓慢作用(要几个月)而溶解、消失,所以凡含鸟粪晶体的鱼类,切忌甲醛。1.5 黑色素细胞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传统方法的鱼类浸制标本,最后都变成枯草色,主要原因就是其他呈色因素都先后消失,最后只剩下它的缘故。

1.6 影响保色的其他因素主要是鲜度、固定剂和保存剂的种类、配方、浓度及固定时间。还有保存的温度和遮光情况。原因是色素结构十分不稳定,容易破坏。而固定时间过长或渗透压不适(主要对海产鱼类),也会使原生质过度变性及水分渗出而皱缩。所以浓度和固定时间及遮光保存等都十分重要,小黄鱼等黄色鱼类浸制标本,若不遮光,则1个月内很快变色,

2.彩色鱼类浸制标本的保色方法

2.1 获得材料后,必须及时冷藏或固定消毒,以求呈色结构尽量少受损害。

2.2 用肉眼或显微镜观察材料呈色情况,判定它属于纯红、纯黄或是杂色,然后分别对待。因为黄色主要是遮光、绝氧,并且不能和脂溶性溶剂(如酒精)接触,而红色则主要和氧化及pH有关。另外,它们对甲醛和酒精的耐受力也不同。若为杂色则必须兼顾红、黄两种色素的性质处理,而且杂色不是单指一条鱼上有几种颜色,也包括纯红、纯黄以外“单纯”的“混合色”。例如金红、橙黄、蓝绿等,它们看上去是“单纯”的一种颜色,其实是几种色素均匀分布(混合)而形成。

所以,只要不是纯粹红色素细胞或纯粹黄色素细胞形成,而含有此两种细胞的色彩就是杂色。一般纯黄色与杂色都不能接触酒精,因为黄色素大都为脂溶性物质。但也有例外,例如某些鲽形目和鲀形目身上的黄色斑纹,还有某些金鱼就能数日、甚至数周地抵抗75%酒精。怕光也是这样,一般黄色鱼类都怕光,但也有例外。可见不同鱼种,在色素上也有一些特殊性。

2.3 固定总的原则是固定液浓度不可太大,时间不要太长。笔者试用了3%苯酚,75%酒精和6%~8%甲醛等,各有优缺点。

3%苯酚:3%苯酚的优点是对色素性质温和,而且有轻度还原性,能抵抗氧化;pH近中性(微酸),所以只要遮光就对任何颜色鱼类都适用。即使固定消毒时间7~8天也无影响,是一种适用性广、比较保险、容易成功的固定液。缺点是:(1)有的鱼类体外有一厚层粘液,容易固化结成一层白色的壳。克服办法是事先洗去;或事后细心剥去,则壳内鱼体颜色依然鲜艳。(2)透入性能较差,不易硬化。克服办法是事先用3%苯酚腹腔注射,或事先用酒精或甲醛浸泡5h左右。有时固定后因为硬化不充分,蛋白质散入保存液会影响保存液透明度,克服办法是让它泡在保存液中继续硬化完全,再换一次保存液。(3)3%苯酚浓度较大,还原性较强,对某些红色素有微溶现象。但只要在固定消毒后,换上1%~1.5%苯酚保存液色溶就会停止。所以消毒固定用苯酚不要超过3%,否则,色素容易溶解。用3%苯酚消毒固定,是一种容易成功的方法。

6%~8%甲醛:甲醛对色素损害较大,所以用6%~8%的较低浓度。红色素对它十分敏感,红娘子鱼浸泡后36h就完全变白。用甲醛固定红色鱼类时间要短,最好不要超过8~10h。小黄鱼、梅童鱼等黄色鱼类在甲醛中较稳定,但要避光绝氧,否则,很快变白。如固定材料很多时,只要把固定材料严实堆叠并盖上多层纱布,用甲醛淹没,则光氧两缺,自然会保色。但如材料数量很少则较难处理。笔者曾在6%~8%醛中加入2%苯酚还原,效果较好。甲醛固定12h 即可,太久,原生质蛋白变性太大,保存时容易皱缩。用酒精固定也然。

75%酒精固定:酒精对红色素的损害也较大,但比甲醛温和。其溶解黄色素能力十分明显,一般不能用于黄色和杂色鱼类,例如对梅童鱼、棕黄色。笔者曾用75%酒精浸泡各色金鱼数天,不见变色,但保存期间,却效果不如其他鱼类。

2.4 保存曾试用过多种办法,但以1%~1.5%苯酚最好。而甲醛和酒精则次之。重要的是黄色鱼类一定要遮光。另外,保色持久程度也和材料鲜度、固定强度和时间长短有关。标本缸要用玻璃的,塑料能和酚作用,慢慢地使透明度下降。缸口和缸盖吻合处,要用黄油或蜡密封,以防苯酚氧化变色。保存温度以低度为宜。但一定要避光。以上保色方法,对有色两栖类和爬行类如青蛙、小鲵、草蜥、竹叶青蛇等也都有一定效果。

《动物标本制作》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动物标本制作》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一、摘要 《动物标本制作》科技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对动物标本知识的搜集、整理、积累,对标本厂的动植物标本、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实验室动物标本的参观采访,邀请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李平博士的标本制作教学,让学生系统学习动物标本制作知识,让学生学会采集、制作简易的动物标本。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培养合作、民主、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 二、选题背景 重庆市荣昌区学院路小学位于荣昌区昌元街道白象社区田坝街2号,与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毗邻,学校秉承着“背靠大学办小学”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与西南大学合作的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从网上、电视上、书本上看到各种精美的动物标本,产生了自己动手做标本的想法,学校积极与西南大学荣昌校区联系,获得他们的大力支持,为我校提供了动物标本实验室参观、动物标本制作教学与制作、动物标本厂参观与制作的资源,使本次活动顺利进行。 三、科学方法 活动中,采用了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动手制作等方法,让孩子学会制作简易的动物标本。 四、活动的创新点 1.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平台。 2.把学习知识的阵地扩展到校外,拓展学生视野,使学习知识的途径多样化。 3.从标本的过程制作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五、活动进行情况 活动从2015年9月开始,分九个阶段,12月顺利结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第一阶段:组织学生校内、校外问卷调查。 第二阶段:考察荣昌区标本制作厂的生产、销售情况。

第三阶段:收集整理资料并制定计划。 第四阶段:组织学生到西南大学实验室参观动物标本。 第五阶段:抽取部分学生到标本厂参观并制作标本。 第六阶段:采集昆虫。 第七阶段:邀请西南大学李平博士到校授课,现场制作标本。 第八阶段:学生作品展评,汇报总结。 第九阶段:撰写科技小论文。 磁性计算转盘 一、摘要 磁性计算转盘由转盘、磁性卡片两部分组成,转盘表面分大、中、小三个圆环,大、小两个圆环是数字环,中间的圆环是数字运算环,磁性卡片分数字卡片和四则运算符号卡片。 使用时,把数字卡片和四则运算符号卡片贴在相应的圆环内,就可以使用了。磁性计算转盘可用作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适用广泛,使用方便,可随意变换数字和运算。 二、背景 传统的口算练习一般是在作业本上或口算书上进行,费时费力,学生也觉得枯燥乏味,所以制作了磁性计算转盘,教师使用方便,学生兴趣浓厚,使学生在提高口算能力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科学原理

动植物标本采集及其制作方案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动植物标本采集及制作 单位:鹤壁市第一中学 主办:万物生学社 辅导教师:孙溥辉

活动名称:动植物标本采集及制作 活动类型:综合实践类 适用年级:高一、高二年级 指导思想: 开发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及审美情趣,培养爱自然爱家乡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目的任务: 1.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发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特 点的综合活动型校本课程。 2.通过学习不同类型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让学生学会 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的具体操作过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益 害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4.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认识,让学生亲近自然,提高学生热爱 自然、热爱生物、珍惜生命的理念。 活动内容: 1、学会采集、制作当地常见的动植物标本。 2、学会利用网络解决制作过程中的疑问。 3、师生合作将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进行展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余生活,使学生意识到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思想和方法不仅仅在课堂,而更多的应该在课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活动用具: 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的用具:旧报纸或草纸,刷子或纱布,标本夹或两块比台纸大一些的木板和书,吸水纸或棉絮,台纸,标签,胶水,胶带或缝衣针和线,毛笔,刀片,剪刀,玻璃纸。 活动时间:

1.采集制作:5月1日——5月10日; 2.集中展评:2017年5月 20日。 活动组织:孙溥辉、王杰 活动地点: 1.采集地点:校内或校外; 2.制作参评地点:学校生物实验室、校园内 纪律安全: 组织活动的教师负责对学生进活动安全教育,学生必须遵守安全规定,在校内、外采集标本时一定注意人身安全,对人类有安全威胁的生物,一律不准采集(指导教师必须明确要求)。 课时安排:6课时 活动实施: 活动组织形式:分组实验 实施步骤:本课程分为6个课时。 评估方法 每小组在每次标本制作实验后,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成果,每个实验成果按等级打分,占总成绩的55%。 书面测试。试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几种比较常用动植物标本制作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写出具体的制作流程,并且加强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5%。 出勤率和课堂参与态度占总成绩的10%。 I 植物标本采集和制作部分 一、藻类植物标本制作 (一)水绵整体封芷法 1、取纯净的水绵丝状体少许—→表面皿洗培养—→分散—→眼科剪刀分割成几段。 2、固定:将分割的材料放入小口瓶或小培养皿中,用弱性铬酸醋固定液固定12-24小时。 配方:铬酸1g 或10%铬酸2.5ml 冰醋酸1g 或10%醋酸5 ml H2:99ml 或H292.5ml

生物标本制作方法

生物标本制作方法 工具/原料 捕虫网,毒瓶,三角纸袋等等 步骤/方法 1. 1 关于捕虫网的种类 (1)捕网:用于捕捉空中飞动的昆虫,如蝶类、蛾类、蜻蜓等。捕网由网袋和网柄组成。网袋宜用薄柔的细纱(如罗纱或蚊帐纱),颜色以白色或淡色为好,也可用尼龙纱巾改制。 (2)扫网:用来捕捉栖息在低矮植物上或行株距间、临近地面或地上善于飞跳的小型昆虫。制作方法和捕网大致相同,但串网带的铅丝要比捕网略粗,网柄可适当短些。 (3)水网:用于捕捞水栖昆虫的工具,为了减少水的阻力,网袋应选用透水性较强的材料(如马尾纱或金属纱等),以方便操作,不折断网柄。 捕虫网可以自制,也可以买专业的,可到售植保器材的厂家处购买,捕捉飞的高的蝴蝶最好买伸缩杆的,可以拉长一点。 2. 2 关于毒瓶 采集到的昆虫需要及时放入毒瓶内致死,否则其附肢易因挣扎或互相攻击而损坏。 常用毒瓶一般选用内质较好的磨砂广口玻璃瓶,瓶口不易脱落,密封性好。用罐头瓶自制也可以, 最下面用脱脂棉加毒剂铺好,上盖一层有孔硬直板或塑料板。虫子体积不大的话用试管也可,加脱脂棉和毒剂后加软木塞密封。 毒剂可采用氯仿、氨水、乙醚、乙酸乙酯。以个人经验乙酸乙酯最好,虽然大甲虫毒杀的有点慢,但是乙酸乙酯相对味道不重,对人也不是很刺激。 3. 3 关于三角纸袋 一般用来装鳞翅目昆虫,其他也可。用长方形纸裁成长宽比3:2的纸块,折叠方法如图。纸的材料要薄,最好用绘图纸或硫酸纸。另外有条件的可买三角包,专门装

三角纸袋的。没有条件的装大蛇皮袋也行,不要压倒标本,袋里放樟脑防虫蛀,回来以后再整理。 4. 4 捕虫方法: (1)捕虫网捕:不可操之过急,摸清昆虫飞动的规律、包括飞动的高度速度方向等,等其飞临,手握网柄瞄准方位,待其进入有效距离后顺势举网一挥。一旦虫入网,要立刻翻转网袋,把网底甩向网口,封住网口。用手捏紧网口,摇晃网袋(让虫晃晕),鳞翅目的捏住虫胸使其致死,其余的可用毒瓶套住,隔网盖盖子或用手捂住,死亡后即可。注意鞘翅目的一些虫子不要和其他有翅膀的虫子放一个毒瓶,否则它们挣扎起来会踩烂别的虫子的翅膀。 (2)巴氏罐诱:用一次性塑料水杯(高9 cm ,口径7. 5 cm) 作为巴氏罐诱法容器,每块样地内设诱杯100~220 个,3个杯子为一引诱点,引诱点间隔约1 m。每个样地平均设大约150 个诱杯,累计达3392 个。引诱剂为醋、糖、医用酒精和水的混合物,重量比为2∶1∶1∶20 ,每个诱杯内放引诱剂40~60ml 。放置诱杯时间平均为11 天左右,由于气温、人为干扰程度、交通环境等因素影响,最长诱虫时间可达14 天,最短为2 天(至少间隔1 夜) 。 (3)灯诱:波长330-400纳米的紫外光对蛾类的引诱力最强。紫外灯管能产生25 3纳米对人体有害的紫外光。比较理想的是选用功率250纳米的自整流型高压汞灯。夜晚挂一盏高压汞灯,在灯后张挂一块2米长1米高的白布。从省电的角度考虑,2 0瓦的黑光灯也是很好的选择。诱捕场地选择植物种类丰富的林场或农田。 (4)振落法:将白布铺在树下,敲击树枝振落在枝叶上的昆虫。 (5)搜集法:偏湿的草堆也可能有一些步甲或是蠼螋在里面,迅速抱起草堆放到白布上,层层拨开草堆,在白布上寻找昆虫。石块下面可能有甲虫,土层有金龟的幼虫。若树干有大洞则可能有天牛、锹甲或是独角仙。 5. 5 标本制作 关于还软: 从野外采集的昆虫,在制成干燥标本以前,常己存放了一段时间,其虫体己干硬发脆,在制成标本前必须经过还软,才不致折断破碎。建议用还软器还软,简单方便,也不会损坏标本。 如果用干燥器还软,先在干燥器内底部铺上潮湿的细沙,再将装有昆虫的三角纸包放在干燥器内瓷盘上,为了防止标本发霉,应在沙面上滴上几滴石炭酸或甲醛溶液,最后将盖盖严。小虫可使用广口瓶自制还软器,在瓶内潮湿细沙土放一张滤纸,再在滤纸上放置装有昆虫的三角包。如果需要还软的昆虫不多,也可将三角纸包放在

动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动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虫蚀法制作小型动物骨骼标本 动物骨骼标本的制作方法有多种,但大多数都费时费力,对制作者有很高的技术要求。特别是处理小型动物骨骼。虫蚀法是一种比较简便有效的制作骨骼标本的方法。以往的专业书籍虽然有所提及,但未见详细论述。本人结合实践将该方法整理如下: (1)材料:黄粉虫(面包虫)、钢丝钳、玻璃容器、细铜丝、万能胶、标本台板。 (2)药剂:漂白剂、脱脂溶剂。 (3)制作过程: ①侵蚀:将动物尸体放人盛有黄粉虫的容器中。虫的重量基本和动物尸体等重。为了加速虫蚀速度,温度应维持在10℃一30℃。黄粉虫喜干燥,湿度大会引起虫的大量死亡,所以需保持环境干燥、通风。每天注意观察,将动物尸体翻动,让各部分软组织都能被侵蚀干净。 ②脱脂:将侵蚀干净的骨骼放人汽油或二甲苯,一周内就可达到脱脂目的。 ③漂白:把骨骼放人1%的过氧化钠溶液中2—3天,至骨骼洁白后取出即可;用过氧化氢漂白时,一般用3%~30%浓度,到骨骼洁白即可取出。 ④整形装架:根据骨骼大小可选用铜丝支架或者直接用万能胶粘合。 (4)小结 黄粉虫是一种在花鸟市场上很容易获得的昆虫,来源广、饲养简单、卫生。所以是一种很好的虫蚀用虫。标本主要通过昆虫的啃食来去除软组织,因此骨骼得以保存完整。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方便,对技术要求不高。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法与一般的“手工剔除法”相结合,处理大型动物的骨骼标本 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方法 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是指脊椎动物而言,也就是说脊椎动物的大部分种类都可以制成剥制标本,但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适用于哺乳类和鸟类,以及一些不宜采用浸制方法的其它各纲的大型种类,如鲸、鲨鱼、海龟等。 动物的种类繁多,外部形态、躯体大小,皮肤情况等等都很不一样,在制作过程中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制作。例如一般鸟类的剥皮是从腹部剖开,但鸬

植物标本制作心得

植物标本制作心得 植物标本制作心得一:制作植物标本的体会 在野外采集、制作植物标本,是一件很有意义和乐趣的事。春天来了,还能趁此机会去郊外走走,享受大自然的乐趣。我为制作植物标本准备了植物标本夹和吸水的草纸。标本夹是自己用木条制作的,两条留绑绳的木架之间放吸水草纸,绑好后随身携带。我选了全株植物(包括根、茎、叶、花的)做标本。采下后,先将花瓣整理好压放在草纸上,然后将茎、叶整理好,每片叶展平。不能因为叶多把叶子摘掉,一部分叶要反放,这样压好的标本叶正反面均有。之前我还做了学习准备,知道植物标本不能在太阳下晒,会变色的,压在标本夹内的标本每天要翻倒数次,标本夹压标本要靠吸水草纸将植物的水分吸干,使标本,花、茎、叶的颜色不变。 压好的植物标本可用来做教学用品和装饰品,自己动手真的很有趣 >植物标本制作心得二:植物叶标本制作的心得>>(960 字) 当初出于对制作标本的浓厚兴趣,而选择了这门课,经过了三个星期的学习和实践,我 基本掌握了制作标本的原理、方法及一些小技巧。我所学的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将来很有可能会需要这方面的知识,比如当我们要了解某一植物的一些构造等方面的知识 时,我就可以将它做成标本,以便日后研究,同时也让我认识了许多植物,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通过采集树叶使我对植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包括它的形态、结构、习性、科名、学名等一些特性,还有需要用怎么的词汇来描述它的这些特性。同样地也了解了如要描述一种植物,需要从那几个方面写。也认识了一些专业术语,如胸径是指正常成年人的胸部位置的所在高度该植物的树干的直径。 样品的采集是我了解标本知识的开始。采集标本是制作标本的整个过程中是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采集时尽可能选择根、叶、茎、花、果。因为花和果实是鉴定植物的主要依据,同时还要尽量保持标本的完整性。采集矮小的草本植物,要连根掘出,如标本较高,可分为上、中、下三段采集,使其分别带有根、叶、花、果实,而后合为一标本。属乔木植物的最好取一小片树皮制作标本。要采健康的植物。采下后应立即系上标号纸,并记录低点、海拔、环境、树高等数据。

动物标本制作方法

动物标本制作方法 一、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 1、昆虫标本的采集 根据不同昆虫的习性和特点,用不同的工具和不同方法进行采集 1.1采集工具:常用的采集工具 1.1.1、捕虫网:由网框、网柄和网袋三部分组成。网框用一根粗铅丝拆成直径约为33cm-44cm的环形圈,两端用铅丝或铁箍固定在1.25m的网柄上,网袋用白色或淡绿色,尼龙纱布做成,底略圆,深为网框直径的一倍左右,装在网框上。网框最好是钢质能折叠,网柄能伸缩的材料制成,这便于携带。捕虫网因结构和用途不同分气网、扫网和水网。气网适合捕捉飞行的较大型的昆虫。扫网主要用来搜捕地面或植物丛中的昆虫。要求比气网更结实些,网袋顶端留有一小开口可套一塑料管,用橡皮筋扎牢,扫捕进便将虫集于管中。取虫时只需拿下小就行。水网用来捕捞水生昆虫。网袋较浅,常用透水性良好的铜纱、尼龙纱等制成。 1.1.2、吸虫管:用来采集蚜虫、寄生蜂等小型昆虫。选一端开口或两端均开口的玻璃管,管端以橡皮塞,上钻一小孔(一端开孔的钻两个小孔),每孔中插入一个小玻璃管,用以吸捉小型昆虫标本。

1.1.3、毒瓶:用来毒杀采到的昆虫。选择适宜的广口瓶,配上塞得严密的橡皮塞或软要塞。制作时,先反氰化钾或氰化钠放入瓶底,上铺细木屑,压平实,喷上水,使石膏结成石块。为保持毒瓶的清洁和干燥,可在其上放一层能吸水的纸,经常更换,塞上瓶塞即可。为了避免虫体互相磨擦,使用时可在瓶内放些细纸条。但鳞翅目绝不能和田虫、蜂类、半翅目昆虫放在一起。因甲虫死亡较慢,在瓶内乱爬,而将其它昆虫损坏。 氰化钾有剧毒,凡皮肤有伤口而触及或由呼吸道吸入都极易中毒,制作和使用时绝不可疏忽大意。平时对毒瓶要严加保管,不可随便乱放,更不能遗失,毒瓶破碎应挖坑深埋。 临时用的毒瓶,可用一团棉花沾少量乙醚或氯仿。或用敌敌畏置于瓶内,棉花上面应用东西隔开,使用方便。但易失效,须经常更换。 1.1.4、三角纸包:主要用来包装暂时保存的蝶蛾类的标本。用坚韧、表面光滑能吸水的纸,裁成3:2的长方形。用时将中间部分按45度斜折,再将两端折转,成三角形纸包,把采得的昆虫装入包内。 1.1.5、扩大镜等用品:扩大镜、剪刀、镊子、记载本、橡皮等用品,都是采集时不可少的用品。

植物标本制作教案

植物标本制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让学生初步了解制作植物压制标本的方法和步骤。 ⑵、让同学能初步鉴别常见植物,掌握收集分析资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通过实际练习,初步学会制作植物压制标本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⑵、培养学生制作植物标本的能力、良好的习惯以及爱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确立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乐于探索、勇于实践、团结协作的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初步的审美能力。 (3)、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鉴别植物物种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观察法、参观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ppt展示几组学生制作的 植物标本。组织学生交流采 集情况。 同学之间对制作的标本 互相欣赏、评价,各小组 代表发言,概括介绍活动 情况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 积极性,尽快进入角色,在交 流中还将引出学习的主要内 容。 植物标本的采集通过前面的谈论引导同学 们思考: 1.采集植物过程中你所可 能用到的工具。 3.采集的过程中,队标本的 大小规格有规定要求吗? 3.归纳学生的讨论并给出 正确回答。 面面相觑,很多小组无法 回答提问,因为采集时没 有注意这些问题。 在不断提问过程中,引导学生 回答出采集过程中的一系列问 题,从学生实践活动中,归纳 总结出本节要讲述的知识内 容。 植物标本的压制与整理1.放映投影压制过程。 2.讲解压制过程中的注意 事项 听老师的讲解,联想自己 压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观察 植物标本的上台纸与固定1.讲解固定的过程 2.提醒同学们定期换纸干 燥。 仔细听老师讲解 引导学生学习、观察 给植物标本贴标签教师出示几种标本,并提出 问题:这些标本都生活在什 么环境中?哪一株标本是 哪一位同学采集到的?请 汇报一下。 提示学生:采集标本时别忘 记给标本挂号牌和做好采 集记录。 强调采集记录一定要在采 集时完成,不可以采用追记 方式。 设计号牌的内容,小组交 流讨 论采集记录的内容和追记 记录的弊端。 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加深对主要知识内容的理解。 植物标本的保存以上学习制作的是植物的 标本,除此之外,保存植物 标本的方法你还见过哪 些? 多位学生回答补充。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决绝新 问题,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脊椎动物浸制标本的制作

(二)脊椎动物浸制标本的制作 1.鱼类的浸制标本制作 (1)整理姿态:将新鲜的鱼用纱布包好,干燥致死。然后用清水将鱼体表的粘液冲洗干净(勿损伤鳞片)。用注射器从腹部向鱼体内注射10%的福尔马林溶液,以固定内脏,防止腐烂。然后,将鱼的背鳍、臀鳍和尾鳍展开,用纸板及曲别针加以固定。把整理好的标本侧卧于解剖盘内。鱼体向解剖盘一侧可适量放些棉花衬垫,特别是尾柄部要垫好,以防标本在固定时变形。 (2)防腐固定:加入10%的福尔马林溶液至浸没标本,作为临时固定,待鱼硬化后取出。 (3)装瓶保存:用适当大小的标本瓶(标本瓶要长于鱼体6cm 左右,以便贴上标签后仍能从瓶外看到标本全貌),将固定好的鱼类标本,头朝下放入。或根据标本瓶的内径和高度截一玻璃片,将标本用两条丝线分别从鳃盖骨后缘体侧和尾柄部穿入,缚扎在玻璃片上。用橡胶瓶塞或软木塞剔好小槽做成4个玻片固定脚,分别嵌在玻片两侧,将玻片和标本缓缓装入标本瓶内。最后,将10%福尔马林倒入瓶内至满,盖严瓶盖。 (4)贴标签:将注有科名、学名、中名、采集地、采集时间的标签贴于瓶口下方。标签贴好后,可在标签上用毛笔刷一层石蜡液,以防字迹褪色。 2.两栖、爬行类浸制标本制作:

(1)整理姿态:把活的蛙、蜥蜴、蛇、龟等动物放入大小适宜的标本缸或厚塑料袋内,用脱脂棉浸透乙醚或氯仿放入其中,盖严缸盖或封紧袋口,使动物麻醉。待致死后,立即进行整形,按它们生活的姿态,用大头针固定在蜡盘上。体形大的标本应事先在体内注射10%的福尔马林溶液。 (2)固定保存:与鱼类标本的固定保存方法相同。个体中等或较小的标本应头朝上绑于玻璃板上,再放入瓶中保存,使外形结构更易观察且展示性更强。 3.解剖标本的浸制制作:解剖标本的制作目的是观察内脏,应按解剖的一般方法除去体壁,以露出内脏。如要展示某一器官系统时,还须小心地除去不需要的部分,展示部分的各器官仍保持其自然位置,然后浸泡于10%福尔马林液中。如为标明各器官名称,可用打印好的名词签(或用铅笔书写),用水胶贴在各器官上,待粘牢晾干后,浸入保存液中即可。 (三)浸制标本长期保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某些新制作的浸制标本,经过一段时间,溶液会变黄或混浊,是动物体内的浸出物所造成。标本在浸泡1~3个月后,根据情况更换固定液2~3次,直到浸液不再发黄为止。 2.瓶口应密封,以防药液挥发。当标本不能全部淹没在保存液中时,应及时添加药液,否则露出部分会变干、变形,甚至发霉变质。

植物浸制标本的制作--实验指导.ppt

实验七植物浸渍标本的制作 植物浸制标本是将新鲜的植物材料,浸制保存在化学药品配制的溶液里,使其保持原有的形态结构及固有颜色的一种植物形态保存方法。植物浸制标本具有本色泽鲜艳,立体感强, 形态逼真等特点, 是植物分类和植物区系研究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也是植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资料。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植物浸渍标本制作的基本原理。 2、学习植物浸渍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1、主要设备与用具:天平、水浴锅、标本瓶(15cm*25cm)、大烧杯(用来煮绿色标本用)、量筒、载玻片(用来固定标本)、白线(固定标本用)、剪刀、玻棒、标签纸等。 2、药品与试剂:酒精、甲醛(或福尔马林)、醋酸铜(或硫酸铜)、冰醋酸、硼酸、亚硫酸、氯化钠、石蜡等。 3、植物材料:新鲜完整的草本植株;木本植物绿色叶枝(枝条长度取 25cm-30cm);成熟的新鲜红色果蔬(如小番茄、樱桃、红枣、红色小萝卜等);新鲜黄色果蔬(如姜、梨、金橘、黄番茄等)。每小组准备一种颜色的植物材料。 三、实验步骤 植物浸渍标本一般经过采集、制作、记载等一系列步骤来完成。 1、植物标本的采集 自然界植物种类繁多,采集标本要根据使用目的而定。 采集标本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必须采集完整的标本。被子植物尽量采到花、果和种子,草本植物要求尽量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采全。对一些有地下茎的种类,必须采集这些植物的地下部分,否则将难以鉴定。 ②雌雄异株的植物,应分别采集雌株和雄株。 ③乔木、灌木或特别高大的草本植物,只能采取其植物体的一部分。但必须注意采集该植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 ④对寄生植物的采集,应注意连同寄主一起采下,并要分别注明。 ⑤采集标本的份数,一般要采2-3份,给以同一个编号。 ⑥采集标本时应注意爱护资源,特别是稀有植物。 ⑦必须认真做好野外记录。 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产地、生长环境、性状、花的颜色和采集日期等。2、标本的清理

兽类标本制作方法

兽类标本制作方法 兽类标本是研究兽类学的重要资料之一,也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它可长期保存以便为科研、教学、陈列、观展服务。可根据需要制成假剥制标本、骨骼标本、液浸标本、附属物等标本。现将制作各种标本所需工具及制作方法分述如下。 1.剥制工具解剖刀、解剖剪、骨剪、长镊子(尖形,前端内侧不要带锯齿形的)、解剖盘或塑料布、细铅丝或竹筷、取脑勺(取铅丝一段,前端砸扁弯成勺状)、针、线、棉花、竹丝、亚砷酸与明矾相混合的防腐剂。 2.标本的测量制作前,对标本有关部位的测量是兽类分类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骤,只有获得准确的数据方能更好地鉴别物种。测量的工具和物品包括钢卷尺、秤、标签、采集本。测量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图3-1)。体重:兽体的全重;体长:吻端至肛门,大型兽为吻端至尾基部;尾长:尾基部到尾端(尾端毛除外)的长度;后足长:自跗关节的最后端至足的最前端(爪除外),对有蹄类动物要测到蹄的前端;耳长:耳壳基部至顶端(簇毛除外)的长度。大型兽类还需测量肩高(肩背中线至前指尖)、胸围(前肢后面胸部最大周长)、腰围(后肢前面腰部最小的周长)和臀高(臀部背中线至后趾尖)(图3-2)。 3.兽类标本的制作 (1)小型兽类标本可分为科研用的假剥制标本及教学、展览用的生态标本。 ① 假剥制标本(以鼠类为例) 剥皮将鼠体仰放在解剖盘和塑料布上用解剖刀沿腹部正中肛门前部开始向胸骨后端切开皮肤,操作时用力不要太猛,以免将腹腔切破而污染皮毛,然后用刀背或小镊子将切口与后肢相连的皮肤与肌肉分离,将后肢分别往切口处推出,剪断膝关节并除去小腿上的肌肉(图3-3a),剥离背部等周围的肌肉,再把生殖器、直肠与皮肤联接处剪断,清理好尾基部周围的结缔组织,用左手捏紧尾基部,右手捏住尾椎骨缓慢往上拉,直至完全抽出(图

动物骨骼标本制作

1、动物骨骼标本制作 骨骼是指支持动物和人的体形,保护内部器官,供肌肉附着,作为肌肉运动杠杆 的支架。骨骼标本是供研究骨骼系统用的。一般将骨骼经过剔肉、脱脂、漂白, 并按照动物的自然状态、位置串连安装成整体的骨骼标本。 (一)准备工作 1.使用工具 解剖刀:用来剥皮和剔肉。 剪刀:用来剪除肌肉和软组织。 镊子:用来夹取细骨和串装骨骼。 钢丝钳、钻子:用来串装骨骼。 漂骨骼缸:用来浸泡骨骼。小型动物的骨骼可用标本瓶或广口瓶替代。 镀铬的夹钳:用来捞取骨骼。 尼龙线:串装时用来缚扎骨骼。 骨骼玻璃盒:用来盛放骨骼。 2.化工用品 氢氧化钠(烧碱):有强腐蚀性,用作腐蚀附在骨骼上的肌肉。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处理时要特别小心。 过氧化氢(双氧水)或漂白粉:作为漂白剂。 汽油:用作脱脂剂。 乳胶:用来粘连骨骼。 (二)制做 制做骨骼标本前,应先熟悉此种动物的骨骼位置和形态,以免在制做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处,我们以家猫为例介绍制做方法。

制做骨骼标本,要挑选口齿完整、新鲜的成猫。猫性较凶猛,不容易接近,可以将盛猫的捕笼放入密闭容器内,用乙醚或氯仿麻醉致死。也可将猫用水淹死。 2.剥皮 将刚杀死约5分钟左右的猫,切断颈动脉放血,然后用水冲洗身上的污物和血渍,再进行剥皮。从胸部中线剖开皮,直剖到肛门前为止,再切开口腔上下颌粘膜。剥时,先从腹剖渐向背部剥离,剥到后肢,切断股关节,在尾骨处切断尾部。剥到前肢切断肩关节。剥皮后,再沿腹部正中线剪开体壁,挖去全部内脏,然后用水冲洗干净。 3.剔肉 天热时如果剔肉工作当天不能完成,需要冷藏。如果没有冷藏设备,最好在上午就开始剔肉,先剔去骨骼上大块肌肉,然后浸入配好的0.4~0.8%氢氧化钠溶液内过夜。第二天洗去烧碱残液后再剔碎肉。先剔躯干肉。用解剖刀尖先从背部脊椎开始,顺着从颈椎到尾椎,将背部肌肉翻起,露出脊椎骨,然后用左手拉着背部翻起的肌肉,右手握解剖刀,刀口贴着脊椎骨将肌肉和骨骼分离。以连着整块肌肉从背面向着腹面割离比较顺利,而且留附在骨骼上的碎肉也少。剔出连着的大部分脊柱上的肌肉后,再剔肋骨,顺着一排的肋骨向胸部剔离肌肉,剔到肋软骨时,小心不要割断软骨,并且要注意最末一对肋骨,猫是十三对剔到胸骨时要注意胸骨最末一节的剑状软骨。然后剔除肋骨和肋骨之间的肌肉,再除掉腰带上的肌肉。 其次剔前肢骨肌肉。先在肩胛骨的肩峰突和胸骨柄处取下锁骨,剔去锁骨上的肌肉,放入盛有0.4~0.6%过氧化钠溶液的小瓶内,浸到骨上的碎腐肉透明时即可剔除腐肉,将锁骨晒干。剔去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和掌骨上的肌肉。剔时将前肢平放在台板上,用解剖刀割离前肢肌肉,割到骨骼时用刀尖贴着骨骼割离。剔到腕掌骨处,用锋利剪刀剪净腕骨、掌骨和指骨上的肌肉。剔净的肩胛骨、肱骨、桡骨、腕骨和掌骨都有关节韧带连着,注意不要剔除关节韧带。再剔后肢骨肌肉。将后肢平放在台板上,用解剖刀顺着大腿,经膝盖,直到小腿下部,剖开后肢的肌肉,露出骨骼,将解剖刀尖贴着骨骼,割离整段后肢肌肉,取下膝盖骨,放入浸有锁骨的瓶内和锁骨一起浸漂。剔净的后肢骨骼只有关节韧带连着。然后剔除头骨肌肉。小心切开舌根和咽部的肌肉,取出舌骨,在舌骨上剔净肌肉,也放入浸锁骨的瓶内,挖掉眼球,剔净头骨上的肌肉,卸下下颌骨,用白线将下颌骨缚在颧骨上,以防下颌骨散落。用水冲掉颅腔内的脑。最后将尾椎骨上的肌肉剔 1.插入的搓筋 2.钻到骨髓腔 3.用尼龙线将上肱骨和尺骨的鹰嘴凹面扎牢

动植物标本采集及制作实施方案

动植物标本采集及制作方案

————————————————————————————————作者:————————————————————————————————日期: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动植物标本采集及制作 单位:鹤壁市第一中学 主办:万物生学社 辅导教师:孙溥辉

活动名称:动植物标本采集及制作 活动类型:综合实践类 适用年级:高一、高二年级 指导思想: 开发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及审美情趣,培养爱自然爱家乡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目的任务: 1.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发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特 点的综合活动型校本课程。 2.通过学习不同类型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让学生学会 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的具体操作过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益 害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4.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认识,让学生亲近自然,提高学生热爱 自然、热爱生物、珍惜生命的理念。 活动内容: 1、学会采集、制作当地常见的动植物标本。 2、学会利用网络解决制作过程中的疑问。 3、师生合作将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进行展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余生活,使学生意识到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思想和方法不仅仅在课堂,而更多的应该在课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活动用具: 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的用具:旧报纸或草纸,刷子或纱布,标本夹或两块比台纸大一些的木板和书,吸水纸或棉絮,台纸,标签,胶水,胶带或缝衣针和线,毛笔,刀片,剪刀,玻璃纸。 活动时间:

小型脊椎动物透明骨骼标本的制作

小型脊椎动物透明骨骼标本的制作 时间:2010-12-07 15:51来源:爬行天下论坛作者:烤牛肉三明治点击: 97次 材料器具小型脊椎动物如鱼、蛙、小白鼠;解剖器,标本瓶,玻璃片,注射器,绳;95%乙醇,氢氧化钾溶液,茜素红,甲醛,过氧化氢溶液,纯甘油,水合氯醛,冰乙酸,阿利新蓝 材料器具 小型脊椎动物如鱼、蛙、小白鼠;解剖器,标本瓶,玻璃片,注射器,绳;95%乙醇,氢氧化钾溶液,茜素红,甲醛,过氧化氢溶液,纯甘油,水合氯醛,冰乙酸,阿利新蓝-8GX,胰蛋白酶,硼砂溶液,麝香草酚,清水,重铬酸钾溶液,染色液,褪色液,稀过氧化氢溶液,染色原液,软骨染色液,硬骨染色液,胰蛋白酶混合液。 步骤 1.取材新鲜的小型脊椎动物,如鱼、蛙等,长度在10~20厘米,以活体为好。 2.固定 材料洗干净。如果是鱼,应该先去鳞,再洗净。然后,放入95%乙醇中固定1~2天。如果材料已经用5~10%甲醛液保存过,则要用清水漂洗后再浸在95%乙醇中,使它充分固定。 3.去皮用解剖器剥去小动物的外皮。 4.脱脂 把去皮后的标本用绳缚在玻璃片上,整理好姿势,浸在3%重铬酸钾溶液中几天,除去材料表面的脏物和脂肪粒块。当溶液变混浊时,更换新液,直到溶液不混浊为止。取出标本,用清水洗干净,再浸入95%乙醇中脱脂一周左右。 5.透明标本转入20%氢氧化钾溶液中。一周左右,见肌肉呈半透明状态,里面骨骼隐约可见,即终止透明。 6.染色把透明后的标本浸入0.01%茜素红染液中2~3天,到骨骼染上红色为止。 7.褪色先把标本放入2%氢氧化钾溶液中浸1天,然后转入褪色液中10天左右,到肌肉上的颜色褪至淡粉红为止。 8.漂白用稀过氧化氢溶液,浸至肌肉完全透明,骨骼呈紫红色为止。

制作植物标本的五个步骤

具体制作方法: (一)工具准备:吸水纸、标本夹、采集袋、记录本、号牌、台纸(白色、长40厘米、宽27米、卡纸) (二)标本采集 1、采集标本力求完整。(茎、叶、花、果) 2、采集时记录要详细。 3、及时挂上吊牌。 4、标本装入采集袋。 (三)标本压制 1、修剪:坏的、脏的叶子;叶子易脱落的植物可放在沸水中浸1分钟再晾干。 2、压制:给标本铺上几层吸水纸,用标本夹夹住,通风处晾干。 3、换纸:每天换纸一次,使标本保色。 (四)标本制作 1、整理标本:将干制的标本整理。 2、上台纸:标本平铺在台纸上,调整叶子排布均匀,使同一标本同时看到正面与反面叶的形态。

3、固定:用透明胶粘贴标本:透明胶宽度厘米最漂亮。 4、贴标签:在右下角贴上标签。内容:标本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 主题: 展植物原色,现浓浓春意。 目的: 学会采集植物和制作腊叶标本的方法。 用具: 采集箱(或塑料袋),标本夹,枝剪,掘根铲,绳子,号牌,标签,容易吸水的纸(草纸或旧报纸),台纸,盖纸,镊子,铅笔。 方法步骤: 一、植物标本的采集(遇到珍贵稀少的植物时,不仅不要采集,而且要加以保护)。 1.草本植物,应当采集根、茎、叶、花或果实尽可能齐全的植株。 2.木本植物,应当采集长有叶、花或果实的枝条。 3.给采集到的标本挂上号牌。

4.把采集到的标本轻轻地放进采集箱(或塑料袋)内。 5.采集标本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乱吃乱尝,以防中毒。 二、腊叶标本的制作 二、植物蜡叶标本的制作 1.尽快把整理过的标本放在几层容易吸水的纸上,使叶、花的正面向上展平(要使少数叶、花的背面向上展平),然后盖上几层纸。 2.把标本层层摞起来,用标本夹夹好并缚紧,放到背阴通风处。 3.每隔一定时间,用干纸更换标本夹里的潮纸,同时对标本进行整形,力求标本尽快干燥。 4.用线或纸条把干燥的标本固定在台纸上,贴好标签,再贴上盖纸。 评分细则: 1、标本是否有代表性,可代表植物的特征; 2、标本修剪的程度,烂叶,黄叶不要但要保证完整性,有花有果最好; 3、标本压制是否干燥,是否平整,要求无卷曲; 4、台纸上标本布局是否合理,不要过分拥挤,不要东倒西歪,整齐; 5、台纸上标本整体外形是否美观; 6、小纸条固定是否牢固,是否合理;

脊椎动物标本制作

脊椎动物浸制标本的制作 一、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整体浸制标本制作 1. 整理姿态 将新鲜的鱼用纱布包好,干燥致死。然后用清水将鱼体表的粘液冲洗干净(勿损伤鳞片)。用注射器从腹部向鱼体内注射10%的福尔马林溶液,以固定内脏,防止腐烂。然后,将鱼的背鳍、臀鳍和尾鳍展开,用纸板及曲别针加以固定。把整理好的标本侧卧于解剖盘内鱼体向解剖盘的一侧可适量放些棉花衬垫,特别是尾柄部要垫好,以防标本在固定时变形。活的蛙、蜥蜴、蛇、龟等动物需放入大小适宜的标本缸或厚塑料袋内,用脱脂棉浸透乙醚或氯仿放入其中,盖严缸盖或封紧袋口,使动物麻醉。待其致死后,再进行整形,按它们生活的姿态,用大头针固定在蜡盘上。体形大的标本应事先在体内注射10%的福尔马林溶液。 2. 防腐固定 加入10%的福尔马林溶液至浸没标本,作为临时固定,待硬化后取出。 3. 装瓶保存 根据标本瓶的内径和高度截一玻璃片,将标本头朝上固定于玻璃板上。用橡胶塞或软木塞剔好小槽做成4个玻片固定脚,分别嵌在玻片两侧,将带有标本的玻片缓缓装入标本瓶内。最后,将10%福尔马林倒入瓶内至满,密封瓶盖。 4. 贴标签 将注有科名、学名、中文名、采集地、采集时间的标签贴在瓶口下方。标签贴好后,可在标签上用毛笔刷一层石蜡液,以防字迹褪色。 二、解剖标本的浸制制作 解剖标本的制作目的是观察内脏。按解剖的一般方法除去体壁,露出内脏。如要展示某一器官系统时,须小心地除去不需要的部分。展示部分的各器官要保持其自然位置,然后将其浸泡于10%福尔马林液中。如要标明各器官名称,可用胶水将打印好(或用铅笔书写)的名词签贴在各器官上,待粘牢晾干后,浸入保存液中即可。

制作动物的标本----千姿百态彩蝶飞

制作动物的标本----千姿百态彩蝶飞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为准备阶段。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 (1) 回忆课外自己在哪些地方见过蝴蝶以及自己对蝴蝶知识的了解。 (2) 课前收集蝴蝶的图片和标本。 第二课时:制作过程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各种蝴蝶的标本和图片,了解蝴蝶标本的制作方法,了解各种蝴蝶的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中蝴蝶的喜爱。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大自然中的各种蝴蝶图片,师生共同欣赏。 2、教师导言:自古以来,蝴蝶就是美丽的代名词,它的体态轻盈、舞姿优雅。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在祖国的原野、溪畔、山谷和花园,到处都可以看到许多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为大自然的春光平添许多景色。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大自然,走进蝴蝶的王国。(出示课题:千姿百态彩蝶飞) (二)探究活动一:收集蝴蝶的标本和图片。(课前收集,课堂上汇报展示) 1、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蝴蝶的认识。你在哪儿见过蝴蝶?蝴蝶有什么特点?你还知道关于蝴蝶的哪些知识? 2、介绍自己收集的蝴蝶标本和图片。蝴蝶的图片可以从书籍、明信片、邮票中收集,也可以上网去收集。你还可以走进大自然,捕捉美丽的蝴蝶,

把它夹在书页里,制作成一个简易的“蝴蝶标本”。全班交流:你收集了哪些蝴蝶的图片和标本? 3、了解蝴蝶标本的制作方法。(出示蝴蝶标本)一些同学带来了精致的蝴蝶标本,你知道它是怎样制作的吗?(出示制作方法和图片)捕捉:用蚊帐布做一个漏斗状的捕虫网。用网捕捉时动作要轻快,这样才能保证被捉的蝴蝶体形完整。特别注意不要损坏它的触角。压制:把蝴蝶用纸夹住,用手轻捏头部使之死亡。捏时要注意保持体形和各器官完整无缺。用吸水纸或皱纹纸将蝴蝶腹部的内脏全部挤出(也可用注射器吸出)。定型:将挤去内脏的蝴蝶用大头针固定在纸板或木板上。固定时可以保持它展翅飞翔的形状,也可以保持它停留在花朵时的静止形态,然后放置阴凉通风处风干。入盒:准备一个纸盒,在盒盖中央挖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孔,用透明纸或玻璃将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孔盖严。在纸盒的底部平放一些脱脂棉花,买一个樟脑球捣碎,遍撒在棉花上。最后将风干的蝴蝶平放在棉花上,盖上盒盖,标本就完成了。如果你在盒内放一些风干了的花草,标本将更富有自然生态之美。同学们了解了蝴蝶标本的制作方法,有机会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也来做一只蝴蝶标本。 (三)活动二: 1 、同桌合作完成“蝴蝶板报”。刚才,大家展示自己的蝴蝶图片和标本,现在请同桌两位同学把图片和标本汇集起来,办一张“蝴蝶板报”看那两位同学的板报办的最好。评一评谁的板报最好 2、下面,请每人提供一幅蝴蝶图片或一个标本,按下图粘贴标明蝴蝶名称、资料来源、制作者建成我们的“蝴蝶王国”。(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四)作业: 1 、搜集至少3 个蝴蝶网站。 2、建一个你自己的“蝴蝶王国”文件夹,建立蝴蝶图片资料库。

浸制标本的制作

浸制标本的制作 方法1 (1)、绿色植物标本的浸制 用50 ml冰醋酸和50ml水配成50%醋酸溶液,在溶液中慢慢加入醋酸铜粉末,不断搅拌,直到饱和为止,配成醋酸铜溶液。 取醋酸铜原液1份,加水4份稀释,将溶液倒入大烧杯内加热至70—85?,然后将新鲜绿色植物放入烧杯内,不久材料变成黄绿色,继续加热直至材料又变成跟原来的色泽相似时停止加热,取出绿色标本,在清水里漂洗干净,浸入5%的福尔马林溶液瓶中保存。 还可用硫酸铜代替醋酸铜,配成饱和的硫酸铜溶液,用硫酸铜溶液同上述方法一样处理绿色植物。 有一些特别幼嫩的植物,不宜加热,可浸入5%硫酸铜溶液里,直至材料由绿变黄,再由黄变绿时取出。浸泡时间约5天左右。标本经清水漂洗后,浸入5%的福尔马林溶液里保存。 标本处理后装瓶时,最好将标本用线轻轻地缚在透明的玻璃片上,连同玻璃片一起浸入5%的福尔马林保存液中保存,保存液一定要没过标本。 (2)、红色标本的浸制。 取4ml福尔马林、4g硼酸、400ml水配置成处理液。选择完整成熟的新鲜果实(如番茄、樱桃等),洗净后浸入处理液中,当果实由红色转为深褐色时取出。浸泡时间一般为1—3天,但要视果实的大小、颜色深浅而定。果实取出后直接浸入亚硫酸硼酸保存液(100ml1%亚硫酸、2g硼酸、100ml水配成)中保存,可保持果实原有色泽。 (3)、黄绿色标本的浸制。

将黄绿色的果实或植物黄绿色部分(如梨、金橘、甜瓜等)洗干净,浸入5%硫酸铜溶液1—3天,取出后漂洗干净,浸入亚硫酸甘油酒精保存中保存,保存液用 20ml10%亚硫酸、20ml甘油和20ml95%的酒精,加水600ml配成。也可用50ml10%亚硫酸和50ml95%酒精,加水400ml配成亚硫酸酒精保存液,同样能达到保存的目的。 (4)、紫色标本的浸制。 用10ml40%的福尔马林、12ml95%酒精加入200ml配成福尔马林酒精溶液,将洗净的紫色果实,直接浸入上述溶液中保存。如果是紫色的浆果(如葡萄)时必须先浸入福尔马林食盐溶液(12ml40%福尔马林、24ml12%食盐水、水200ml配成)内,选取即将成熟的果实洗净,浸入上述液中2—3月,然后取出,保存在2%的福尔马林溶液瓶中,这样处理后,果实的原有色泽可保持较长时间。 (5)、白色或淡绿色标本的浸制。 取氯化锌10g,加入300ml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后再加入40ml 95%的酒精,静置沉淀后,取上面的澄清液。将白色植物(如银耳、慈菇等)洗干净后浸入上述溶液中保存。也可取15g氯化锌,溶解在300ml水中,再加入8ml40%福尔马林和8ml 甘油,搅匀后静置沉淀,取上层澄清液。 植物浸制标本装瓶后,瓶口要加盖,若观察约两周后,保存液没有变浑浊或产生沉淀,可用熔化的石蜡在瓶口接缝处封口,存放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使标本原有的色泽保持时间较长。 方法2 液浸法保存植物标本,关键在于保色、防腐。植物标本浸液有以下几种: 1(普通标本液浸法 用福尔马林50ml、酒精300ml,加蒸馏水2000ml配制而成。这种浸液可使植物标本不腐烂、不变形,但不能保色。

浸泡标本的制作方法

标本的制作方法 1、绿色植物标本的浸制 用50 ml冰醋酸和50ml水配成50%醋酸溶液,在溶液中慢慢加入醋酸铜粉末,不断搅拌,直到饱和为止,配成醋酸铜溶液。 取醋酸铜原液1份,加水4份稀释,将溶液倒入大烧杯内加热至70—85℃,然后将新鲜绿色植物放入烧杯内,不久材料变成黄绿色,继续加热直至材料又变成跟原来的色泽相似时停止加热,取出绿色标本,在清水里漂洗干净,浸入5%的福尔马林溶液瓶中保存。 还可用硫酸铜代替醋酸铜,配成饱和的硫酸铜溶液,用硫酸铜溶液同上述方法一样处理绿色植物。 有一些特别幼嫩的植物,不宜加热,可浸入5%硫酸铜溶液里,直至材料由绿变黄,再由黄变绿时取出。浸泡时间约5天左右。标本经清水漂洗后,浸入5%的福尔马林溶液里保存。 标本处理后装瓶时,最好将标本用线轻轻地缚在透明的玻璃片上,连同玻璃片一起浸入5%的福尔马林保存液中保存,保存液一定要没过标本。 2、红色标本的浸制 取4ml福尔马林、4g硼酸、400ml水配置成处理液。选择完整成熟的新鲜果实(如番茄、樱桃等),洗净后浸入处理液中,当果实由红色转为深褐色时取出。浸泡时间一般为1—3天,但要视果实的大小、颜色深浅而定。果实取出后直接浸入亚硫酸硼酸保存液(100ml1%亚硫酸、2g硼酸、100ml水配成)中保存,可保持果实原有色泽。 3、黄绿色标本的浸制 将黄绿色的果实或植物黄绿色部分(如梨、金橘、甜瓜等)洗干净,浸入5%硫酸铜溶液1—3天,取出后漂洗干净,浸入亚硫酸甘油酒精保存液中保存,保存液用20ml10%亚硫酸、20ml甘油和20ml95%的酒精,加水600ml配成。也可

用50ml10%亚硫酸和50ml95%酒精,加水400ml配成亚硫酸酒精保存液,同样能达到保存的目的。 4、紫色标本的浸制 用10ml40%的福尔马林、12ml95%酒精加入200ml配成福尔马林酒精溶液,将洗净的紫色果实,直接浸入上述溶液中保存。如果是紫色的浆果(如葡萄)时必须先浸入福尔马林食盐溶液(12ml40%福尔马林、24ml12%食盐水、水200ml 配成)内,选取即将成熟的果实洗净,浸入上述液中2—3月,然后取出,保存在2%的福尔马林溶液瓶中,这样处理后,果实的原有色泽可保持较长时间。 5、白色或淡绿色标本的浸制 取氯化锌10g,加入300ml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后再加入40ml 95%的酒精,静置沉淀后,取上面的澄清液。将白色植物(如银耳、慈菇等)洗干净后浸入上述溶液中保存。也可取15g氯化锌,溶解在300ml水中,再加入8ml40%福尔马林和8ml甘油,搅匀后静置沉淀,取上层澄清液。 植物浸制标本装瓶后,瓶口要加盖,观察大约两周后,若保存液没有变浑浊或产生沉淀,可用凡士林在瓶口接缝处封口,存放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使标本原有的色泽保持时间较长。 浸泡标本要求尽可能保存原实物标本的颜色,姿态完好,没有缺损,展示空间要求通风、干燥、阴凉,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