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浸制标本的制作

合集下载

动物骨骼标本制作

动物骨骼标本制作

动物骨骼标本制作骨骼是指支持动物和人的体形,保护内部器官,供肌肉附着,作为肌肉运动杠杆的支架。

骨骼标本是供研究骨骼系统用的。

一般将骨骼经过剔肉、脱脂、漂白,并按照动物的自然状态、位置串连安装成整体的骨骼标本。

(一)准备工作 1.使用工具解剖刀:用来剥皮和剔肉。

剪刀:用来剪除肌肉和软组织。

镊子:用来夹取细骨和串装骨骼。

钢丝钳、钻子:用来串装骨骼。

漂骨骼缸:用来浸泡骨骼。

小型动物的骨骼可用标本瓶或广口瓶替代。

镀铬的夹钳:用来捞取骨骼。

尼龙线:串装时用来缚扎骨骼。

骨骼玻璃盒:用来盛放骨骼。

2.化工用品氢氧化钠(烧碱):有强腐蚀性,用作腐蚀附在骨骼上的肌肉。

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处理时要特别小心。

过氧化氢(双氧水)或漂白粉:作为漂白剂。

汽油:用作脱脂剂。

乳胶:用来粘连骨骼。

(二)制做制做骨骼标本前,应先熟悉此种动物的骨骼位置和形态,以免在制做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此处,我们以家猫为例介绍制做方法。

1.处死制做骨骼标本,要挑选口齿完整、新鲜的成猫。

猫性较凶猛,不容易接近,可以将盛猫的捕笼放入密闭容器内,用乙醚或氯仿麻醉致死。

也可将猫用水淹死。

2.剥皮将刚杀死约5分钟左右的猫,切断颈动脉放血,然后用水冲洗身上的污物和血渍,再进行剥皮。

从胸部中线剖开皮,直剖到肛门前为止,再切开口腔上下颌粘膜。

剥时,先从腹剖渐向背部剥离,剥到后肢,切断股关节,在尾骨处切断尾部。

剥到前肢切断肩关节。

剥皮后,再沿腹部正中线剪开体壁,挖去全部内脏,然后用水冲洗干净。

3.剔肉天热时如果剔肉工作当天不能完成,需要冷藏。

如果没有冷藏设备,最好在上午就开始剔肉,先剔去骨骼上大块肌肉,然后浸入配好的0.4~0.8%氢氧化钠溶液内过夜。

第二天洗去烧碱残液后再剔碎肉。

先剔躯干肉。

用解剖刀尖先从背部脊椎开始,顺着从颈椎到尾椎,将背部肌肉翻起,露出脊椎骨,然后用左手拉着背部翻起的肌肉,右手握解剖刀,刀口贴着脊椎骨将肌肉和骨骼分离。

以连着整块肌肉从背面向着腹面割离比较顺利,而且留附在骨骼上的碎肉也少。

动物标本浸制制作流程

动物标本浸制制作流程

动物标本浸制制作流程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动物标本浸制的那些事儿,这可真是个有趣又有点特别的活儿呀!你想想看,把一个活灵活现的动物变成能长久保存的标本,这多神奇呀!就好像给它们施了个魔法,让它们能一直留在我们身边。

首先呢,得选好要制作标本的动物。

这可不能随便乱来,得挑那些状态好的,不然做出来效果可就大打折扣啦。

就跟咱挑水果似的,得挑个新鲜漂亮的呀。

然后就是清理啦!把动物身上的脏东西啊、血迹啊什么的都弄干净。

这就好比给它洗个舒服的澡,让它干干净净地去“变身”。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一步啦,配制药液。

这药液就像是魔法药水,能让动物保持住原来的模样。

可不能马虎,得按照比例调配好,不然出了差错,那可就前功尽弃喽。

把动物放进药液里,就等着它慢慢“沉浸”其中吧。

这时候你可别着急,得有耐心,就像等一锅好汤慢慢炖出味道来一样。

过了一段时间,动物就被药液浸透啦。

这时候把它取出来,精心地摆弄好姿势,让它看起来还是那么活灵活现的。

这可不简单呀,得有一双巧手和一颗细腻的心。

再把它放在合适的地方晾干,这过程可不能有风啊什么的来捣乱,得好好保护它。

等它干了,哇,一个漂亮的动物标本就出现啦!你看,这不是很神奇嘛!这就好像我们留住了一段时光,一份记忆。

想想看,以后我们随时都能看到这些曾经鲜活的动物,它们就像被时间定格了一样。

这多有意思呀!虽然它们不能再活蹦乱跳了,但它们以另一种形式陪伴着我们呀。

所以呀,动物标本浸制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能做出让人惊叹的作品来。

大家不妨都去试试,感受一下这个神奇的过程,说不定你会爱上它呢!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脊椎动物骨骼标本制作论文

脊椎动物骨骼标本制作论文

脊椎动物骨骼标本制作论文07生物本2 刘鹏70812030摘要通过制作鱼的骨骼标本了解鱼纲的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或组成并从中学会脊椎动物的骨骼标本制作方法关键词脊椎动物骨骼标本制作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鲤鱼标本缸、解剖器、解剖盘、乳胶、脱脂棉、大烧杯、棉花10%过氧化氢、0.5%——0.9%的氢氧化钠二、实验方法:2.1取材:买一条一斤左右的活鲤鱼2.2致死:用以塑料袋盖住鲤鱼的头部,并用力握紧封死使其不能与外界进行氧气的交换而窒息致死2.3剔除肌肉:用刀片剖开鱼的腹部取出其内脏,然后在大口锅盛水烧开,并保持沸腾状态,两手戴干棉手套,双手分别握住鱼头和鱼尾。

将鱼躯干部侵入沸水中,先烫一侧,2—3分钟后再烫下一侧。

最后将整条鱼全部侵在水中,约1分钟后捞出。

再用当片小心剔除掉鱼身上的肌肉。

注意保持头部不动。

2.4腐蚀和脱脂:将鲤鱼骨骼浸入0.5%-0.9%NaOH溶液中2天,随时观察腐蚀的情况,残留在骨骼上的肌肉膨胀成半透明状态时,把骨骼取出用清水冲洗,再剔除残留肌肉。

2.5漂白:将骨骼浸在10%的过氧化氢中1-2天,待骨骼洁白后马上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

2.6整形和装架:骨骼经漂白后,韧带很容易分离,处理要小心,先将骨骼放在阳光下晒片刻,干燥后整形成适当姿态,装架在瓷板上实验结果鲤鱼体侧扁而高,体较厚,腹部圆。

头短小,吻钝。

无须。

鳃耙长,鳃丝细长。

下咽齿一行,扁片形。

鳞片大。

侧线微弯。

背鳍长,外缘较平直。

背鳍、臀鳍第3根硬刺较强,后缘有锯齿。

胸鳍末端可达腹鳍起点。

尾鳍深叉形。

体背面灰黑色,腹面银灰色,各鳍条灰白色。

实验过程中首先煮时要把握好时间,否则很容易在接下来剔除肌肉时导致骨骼容易断落,另动手制作骨骼标本有利于大家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让大家掌握标本的制作方法,还有利于动物的完整保存以及长久观赏。

参考文献1.王荣林.动物标本制作彩色图解.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01)制作动物骨骼标本. 科学大众, 2003,(02) .2.梁玉实.动物骨骼标本制作与管理.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06,(04)3.李建鑫. 动物标本的制作方法.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07,(11) .4.张建国.用生石灰浸泡法制作动物骨骼标本.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5,(02) .5.高旭.脊椎动物骨骼标本制作.甘肃教育,2006(11)6.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编中国爬行动物图鉴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01(03)7.程红陈茂生动物学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05 100~115(05)。

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发布日期:2019年7月21日浏览次数:26 来源:网络一、两栖类的骨骼标本制作法1.剔除肌肉用乙醚将蟾蜍麻醉致死。

蟾蜍骨骼的主要特点是头骨、脊柱、腰带和后肢骨各关节间均有韧带相连,剔除肌肉时,须避免各关节的分离,应供助韧带保持各关节的联系。

蟾蜍的两前肢骨、肩带与脊柱之间虽然没有韧带相连,所以在剔除肌肉时,把左右上肩胛骨从第二、三脊椎骨的横突上割离后。

左右前肢骨与肩带之间不再分离,或借助韧带保持联系。

将已处死的蟾蜍置于解剖盘中,用剪刀剖开腹面皮肤,切勿剪至胸部肌肉,以免剪坏剑胸软骨,然后将皮肤剥离。

在头部后方有一对毒腺,在剥皮时应小心处理。

其次,用剪刀将腹腔剪开,挖去内脏器官。

由于两肩胛骨无韧带与脊柱相连,所以,必须在第二、三脊椎骨的横突上,把左右肩胛骨连同前肢骨与脊柱分离,使整体骨骼分成两部分。

最后细心地把附着于全身骨骼上的肌肉基本上剔除干净。

再剔除荐椎的横突与骼骨相关节的肌肉和韧带,避免躯干骨骼与腰带相关节的韧带断离。

同样也应注意四肢的指、趾骨。

2.腐蚀和脱脂将骨骼冲洗干净,浸入浓度为0.5%~0.8%(也可达1%以上)氢氧化钠溶液中,约1-3d 或更长时间后取出,在清水中洗去碱液,再把残留在骨骼上的肌肉剔除干净。

蟾蜍的骨骼一般可以不通过汽油脱脂而直接进行漂白。

3.漂白将骨骼浸入浓度为0.5~0.8%(也可达1%以上)过氧化氢溶液中2-4d或更长,待骨骼洁白后取出,再用清水漂洗干净。

4.整形和装架取一块泡沫塑料板,将骨骼放在上面,并把躯干骨骼和四肢骨骼的姿态整理好以后用大头针固定在泡沫塑料板上,这样可以防止在干燥过程中骨骼的变形。

下颌和胸椎骨下面,用纸团垫起,使其呈现生活时头部抬起的倾斜状,两上肩胛骨附着在第二、三脊椎骨横突的两侧,待骨骼干燥后,用白胶粘住。

前肢的腕骨和后肢的庶骨也用白沫塑料板上。

二、鸟类剥制标本制作法用于剥制的鸟,要求羽毛尽量保持完整,最好是未受血液、污物沾染过的。

第三单元 生物浸制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生物校本课程系)

第三单元  生物浸制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生物校本课程系)

第三单元生物浸制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第一节脊椎动物液浸标本的采集和制作一、制作动物整体浸制标本常用的工具及用途:❖1. 解剖刀:用来解剖器官、神经和血管。

❖2. 剪刀:用来解剖和剪除多余的组织,制作神经标本,剪除骨骼,最好用民用剪指甲的一种阔头剪刀。

❖3. 镊子:用来夹取材料。

❖4. 解剖板(蜡盘):用来固定材料。

❖5. 20 毫升注射器:注射防腐剂用。

❖6. 标本瓶或标本缸:用来盛浸制标本。

❖7. 大头针:标本定型用。

❖8. 玻璃片:插入标本瓶内,用作绑扎标本。

❖9. 塑料薄膜和纱布、蜡线:用作标本瓶封口。

二、制作动物整体浸制标本的化工用品及用途:❖1. 40%甲醛溶液(福尔马林)或95%酒精:用作防腐剂。

❖2. 乙醚:麻醉动物用。

❖3. 聚胺脂(马利当)粘合剂:用作标本瓶封口。

❖4. 石蜡:配制标本瓶封口蜡。

❖5. 合成樟脑:用作驱虫剂。

❖6. 萘:用作驱虫剂。

三、动物整体浸制标本的制作过程:选择材料,麻醉,处死,整理姿态,防腐,固定,装瓶,保存,编号,记录和粘贴标签等。

方法简便,容易制作。

❖1.选材材料:要求材料新鲜、体形要完整、大小要适中的动物个体。

如鱼类、蛇等爬行类等尽可能选新鲜的,保持鳍、鳞等都完整。

❖2. 麻醉处死:大多用乙醚麻醉,然后投入固定液中杀死或用水闷死,有些种类可直接投入固定液中杀死。

如两栖、爬行动物活体应装入密闭的容器中,同时放入浸有乙醚的棉球使其麻醉致死;小型鸟类或小型的哺乳动物先用乙醚麻醉,然后把头部放在水中闷死。

❖3. 整理姿态:整形浸制标本的固定十分重要,要细心地从头部一直做到尾部,不能遗漏。

待动物麻醉至死后取出,用清水冲洗体表的粘液,然后进行编号,登记和记录,并将标签系好。

随即在腹腔内注入适量福尔马林以固定内脏器官,鱼类将背鳍、胸鳍和尾鳍适当展开,用回形针将塑料薄片或厚纸片与鱼鳍夹在一起,使其展开呈生活状态。

两栖类整理成生活时的匍匐姿态。

并将指、趾展开。

整理两栖类时,先用镊子将一团脱脂棉塞入口腔,使其张开,以便观察牙齿。

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

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

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浸制的植物标本是把植物沉浸在浸制药液中而制成的。

制作程序较为简单,把标本用清水洗净,缚在玻璃片上,然后沉入盛有浸制药液的标本瓶中,再用封合剂将瓶口封严,最后,在标本瓶的上端贴上标签。

浸制液常用的有以下几种:7%酒精,其优点是可以使标本保存较长时间,缺点是容易使标本脱色。

5%福尔马林,其优点是可以临时保持实物的颜色,价钱也比较便宜,缺点是药液本身容易变成褐色。

另外,0.2%亚硫酸液或5%升汞(氯化高汞)溶液都可作浸制液。

还有人在生物学通报上写过文章,介绍用大蒜100克磨碎,加入5克酚液、200克蒸馏水,在30℃气温下密闭12小时,然后过滤,再加2克甘油,用作浸制液效果较好。

一般的浸制标本,要想保存在酒精中,最好是从弱酒精(30%)开始,渐次转入强酒精(70%)中,以免标本皱缩变形。

福尔马林的浸透力较差。

外皮较厚的标本,往往在未浸透前,内部已经腐烂。

因此,用福尔马林液浸制标本时,标本内部也要注射这种浸制液,或把标本剥开,以免内部腐坏。

标本经过酒精或福尔马林浸泡以后,呈僵硬状态,不能用于解剖。

要想作成供解剖实验用的材料,可以在浸制液内加少量的甘油。

上述浸制标本,在不很长的时间内就褪了色,标本因而失去了天然色泽。

为了保存植物标本的天然颜色,需要配制特殊的浸制液,它们的配方因保存的颜色而不同。

绿色标本浸制液将醋酸铜结晶加到50%冰醋酸溶液中,加到饱和状态为止。

然后将这个饱和溶液用4倍水稀释,加热至80~85℃。

把要做成标本的植物投到烧热的溶液中,继续加热。

等到看见植物由绿变褐、由褐变绿时,即可把植物取出,用清水洗净,保存在5%福尔马林中。

对于不适于烧煮或药液不易透入的植物,改用硫酸铜饱和水溶液700毫升、40%福尔马林50毫升、水250毫升的混合液,直接浸泡植物标本,浸泡的时间,要看植物幼嫩的程序以及种类而不同,一般地说,幼苗浸3~5天,而成长的植株需要浸8~14天。

最妥善的办法是从浸后的第二天开始,每天注意检查一次,看到植物由绿变黄,然后又由黄变绿时,即可取出,用清水将药液洗净,将洗净的标本投入5%福尔马林溶液中保存。

脊椎动物骨骼标本制作

脊椎动物骨骼标本制作

上 可分三大类 : 一 是 用 作腐蚀残 留 在动物 骨骼 上 的
肌 肉 , 使 骨 骼 构 造 清 晰 、 洁 净 的 腐 蚀 剂 , 如 汽 油 、 3一
10 铸的 过 氧 化 氢 ; 二 是 用 作 溶 解 、 清 除骨 骼 中脂肪 有
机 物 的 脱 脂 剂 , 如 二 甲苯 、 汽 油 等 ; 三 是 漂 白剂 , 如
煮 , 在 过 氧 化 氢 内不 宜 久 置 等 , 以 免 成 为 残 缺不 全 的
标本 。
量 胶液 , 与相应 的关节 窝 以 生 前的 自然 角度 和 姿势
连接好 . 至此 , 骨骼 标本的 连接和 整形这 一步骤完
成。
三 、 装架
在整 个骨 骼表面 涂一 层 较高浓 度 ( 10 % 左 右 ) 的
过氧化氢 , 可 使标本更 加洁 白漂亮 。 然 后 用 标有阿 拉
伯数字的纸片按一定次序标明各骨 . 婚蛛骨路标本 较小 , 适 于 装 盒 . 选 一 适 当 大 小 的 、 有透 明玻璃 盒 盖
明的骨骼标本 。 其中 以附韧带的骨骼标本的制作方
法 最 为 简 单 , 应 用 也 较 广 。 在 实际 工作 中 , 通 常 根 据
需要以两种或三种制作方法配合使用较好 。 在制作
过程中 , 还要特别注 意防止 舌骨、 剑胸骨、 指 (趾 )骨 、
耳 柱 骨 等细 小 骨 件的损坏及 遗落 。 例如 不 能过度烧
今奋0今 o.tO
脊椎动物骨骼
标本制作
白银 市 实验 中学 高 旭
脊椎 动物骨骼 标本是观察与研 究脊椎动物 形 态 的重要材料 。 本文以 蛤蛛为例 ,结 合教学实践 , 谈谈 脊 椎动 物 骨 骼 标本 的 制作 方 法 。

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制作方法:
1. 采集标本,首先需要采集新鲜的生物标本,包括植物、昆虫、动物等。

标本的选择应该是健康、完整的个体,并且最好是在生物
体死亡后的24小时内进行处理。

2. 预处理,对于植物标本,可以先进行脱水处理,将标本浸泡
在70%的乙醇中,以去除水分。

对于动物标本,可以先进行剖腹取
出内脏,然后用脱水剂浸泡。

3. 浸制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标本浸泡在浸制液中。

浸制液通常
是甲醇和乙醇的混合物,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添加其他药剂,比如甘
油和酚酞。

浸制时间一般为数天至数周不等,具体时间取决于标本
的大小和类型。

4. 替换浸制液,在浸制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浸制液,以确保
标本充分脱水和固定。

5. 干燥保存,浸制完成后,标本需要进行干燥处理,可以将其
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直至完全干燥。

注意事项:
1. 安全防护,在进行浸制标本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包括戴手套、口罩和护目镜,以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

2. 注意浸制液的配制,浸制液的配制需要按照标准的配方进行,严格控制浓度和比例,以免对标本造成损害。

3. 注意标本的处理,在处理标本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坏标
本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组织。

4. 环境保护,在处理浸制液和废弃物时,要注意环境保护,避
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总之,浸制标本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只有在严格遵
守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的情况下,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标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脊椎动物浸制标本的制作1.鱼类的浸制标本制作(1)整理姿态:将新鲜的鱼用纱布包好,干燥致死。

然后用清水将鱼体表的粘液冲洗干净(勿损伤鳞片)。

用注射器从腹部向鱼体内注射10%的福尔马林溶液,以固定内脏,防止腐烂。

然后,将鱼的背鳍、臀鳍和尾鳍展开,用纸板及曲别针加以固定。

把整理好的标本侧卧于解剖盘内。

鱼体向解剖盘一侧可适量放些棉花衬垫,特别是尾柄部要垫好,以防标本在固定时变形。

(2)防腐固定:加入10%的福尔马林溶液至浸没标本,作为临时固定,待鱼硬化后取出。

(3)装瓶保存:用适当大小的标本瓶(标本瓶要长于鱼体6cm 左右,以便贴上标签后仍能从瓶外看到标本全貌),将固定好的鱼类标本,头朝下放入。

或根据标本瓶的内径和高度截一玻璃片,将标本用两条丝线分别从鳃盖骨后缘体侧和尾柄部穿入,缚扎在玻璃片上。

用橡胶瓶塞或软木塞剔好小槽做成4个玻片固定脚,分别嵌在玻片两侧,将玻片和标本缓缓装入标本瓶内。

最后,将10%福尔马林倒入瓶内至满,盖严瓶盖。

(4)贴标签:将注有科名、学名、中名、采集地、采集时间的标签贴于瓶口下方。

标签贴好后,可在标签上用毛笔刷一层石蜡液,以防字迹褪色。

2.两栖、爬行类浸制标本制作:(1)整理姿态:把活的蛙、蜥蜴、蛇、龟等动物放入大小适宜的标本缸或厚塑料袋内,用脱脂棉浸透乙醚或氯仿放入其中,盖严缸盖或封紧袋口,使动物麻醉。

待致死后,立即进行整形,按它们生活的姿态,用大头针固定在蜡盘上。

体形大的标本应事先在体内注射10%的福尔马林溶液。

(2)固定保存:与鱼类标本的固定保存方法相同。

个体中等或较小的标本应头朝上绑于玻璃板上,再放入瓶中保存,使外形结构更易观察且展示性更强。

3.解剖标本的浸制制作:解剖标本的制作目的是观察内脏,应按解剖的一般方法除去体壁,以露出内脏。

如要展示某一器官系统时,还须小心地除去不需要的部分,展示部分的各器官仍保持其自然位置,然后浸泡于10%福尔马林液中。

如为标明各器官名称,可用打印好的名词签(或用铅笔书写),用水胶贴在各器官上,待粘牢晾干后,浸入保存液中即可。

(三)浸制标本长期保存时应注意的问题1.某些新制作的浸制标本,经过一段时间,溶液会变黄或混浊,是动物体内的浸出物所造成。

标本在浸泡1~3个月后,根据情况更换固定液2~3次,直到浸液不再发黄为止。

2.瓶口应密封,以防药液挥发。

当标本不能全部淹没在保存液中时,应及时添加药液,否则露出部分会变干、变形,甚至发霉变质。

3.要注意浸制液的浓度。

当打开标本瓶,可嗅到较强烈的气味时,表明浓度恰当,若无任何气味时,则表示浸制液的浓度不够,须立即更换。

鱼类浸制标本褪色的原因及克服方法鱼类色彩丰富(例如家养的金鱼、锦鲤、热带鱼及某些野生的彩色种),据资料记载,认为其绚丽程度超过昆虫和鸟类。

但传统上用甲醛浸泡的方法保存都会褪色。

作者从1989年开始,用红娘子鱼、真鲷、小黄鱼、梅童鱼、金鱼、鲐鱼、黄姑鱼、蓝猪齿鱼等做了几十次试验,取得了一些经验,制作了一批彩色标本,观察至今已4~5年,证明效果可靠。

现将试验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

1.彩色鱼类浸制变色原因的探讨据有关记载,彩色鱼类呈色的因素有4,即红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和光彩细胞。

1.1 显微观察取彩色材料一小片(例如彩色鱼类的一片鱼鳞或一小片皮肤),用普通显微镜观察,就可以看到这些细胞。

其中红色素细胞和黑色素细胞呈辐射的多分裂叶状,而黄色素细胞内含黄色脂滴状物质。

光彩细胞则内含许多针状结晶,据文献记载,其化学本质为鸟粪素。

例如蓝绿色就是由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加上鸟粪素晶体对光的折射和色散形成。

1.2 红色素细胞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得知,遇75%酒精和8%甲醛都会慢慢变色,甲醛为1~2天,酒精为1周或更久,并因种类不同而异,例如金鱼色素抵抗力较强,但在保存中却最不稳定。

红色素可被NaNO2或K2SO3溶解于水提取,此色素可被3%H2O2氧化破坏,加酸变黄,加碱变红,可见氧化和pH能使它变色。

可能在它的分子结构中有一个可因pH改变的发色基团。

根据实验,它对1%~3%苯酚稳定,原因可能是苯酚微酸而接近中性,又具有还原性,能抵抗氧化。

1.3 黄色素细胞的化学性质能溶于脂溶性溶剂,所以忌用酒精.也能被NaNO2或K2SO3提取,提取液加酸加碱,只能引起微浊,不象红色素那样有变色反应,能3%H2O2氧化漂白.对甲醛稳定,但十分怕光、怕氧,所以在甲醛中保存必须遮光、绝氧,但这不容易做到,主要是绝氧,因为它碰到还原剂就往往溶解于水而脱色。

但在1%~3%苯酚中稳定(条件是遮光),原因恐怕还在苯酚具有弱的还原性上。

1.4 光彩细胞的化学性质光彩细胞的虹彩作用,原因在于内含鸟粪素晶体的折射及折射引起的色散。

这种折射作用是银色鱼类呈现银色的主要原因,它与色素细胞配合,使鱼类色彩更加丰富、艳丽,细看尤如天上彩虹。

据笔者研究,它的主要化学性质有2,即鸟粪素晶体只在pH4.5~8之间稳定,是一种两性物质,而且它能和甲醛缓慢作用(要几个月)而溶解、消失,所以凡含鸟粪晶体的鱼类,切忌甲醛。

1.5 黑色素细胞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传统方法的鱼类浸制标本,最后都变成枯草色,主要原因就是其他呈色因素都先后消失,最后只剩下它的缘故。

1.6 影响保色的其他因素主要是鲜度、固定剂和保存剂的种类、配方、浓度及固定时间。

还有保存的温度和遮光情况。

原因是色素结构十分不稳定,容易破坏。

而固定时间过长或渗透压不适(主要对海产鱼类),也会使原生质过度变性及水分渗出而皱缩。

所以浓度和固定时间及遮光保存等都十分重要,小黄鱼等黄色鱼类浸制标本,若不遮光,则1个月内很快变色,2.彩色鱼类浸制标本的保色方法2.1 获得材料后,必须及时冷藏或固定消毒,以求呈色结构尽量少受损害。

2.2 用肉眼或显微镜观察材料呈色情况,判定它属于纯红、纯黄或是杂色,然后分别对待。

因为黄色主要是遮光、绝氧,并且不能和脂溶性溶剂(如酒精)接触,而红色则主要和氧化及pH有关。

另外,它们对甲醛和酒精的耐受力也不同。

若为杂色则必须兼顾红、黄两种色素的性质处理,而且杂色不是单指一条鱼上有几种颜色,也包括纯红、纯黄以外“单纯”的“混合色”。

例如金红、橙黄、蓝绿等,它们看上去是“单纯”的一种颜色,其实是几种色素均匀分布(混合)而形成。

所以,只要不是纯粹红色素细胞或纯粹黄色素细胞形成,而含有此两种细胞的色彩就是杂色。

一般纯黄色与杂色都不能接触酒精,因为黄色素大都为脂溶性物质。

但也有例外,例如某些鲽形目和鲀形目身上的黄色斑纹,还有某些金鱼就能数日、甚至数周地抵抗75%酒精。

怕光也是这样,一般黄色鱼类都怕光,但也有例外。

可见不同鱼种,在色素上也有一些特殊性。

2.3 固定总的原则是固定液浓度不可太大,时间不要太长。

笔者试用了3%苯酚,75%酒精和6%~8%甲醛等,各有优缺点。

3%苯酚:3%苯酚的优点是对色素性质温和,而且有轻度还原性,能抵抗氧化;pH近中性(微酸),所以只要遮光就对任何颜色鱼类都适用。

即使固定消毒时间7~8天也无影响,是一种适用性广、比较保险、容易成功的固定液。

缺点是:(1)有的鱼类体外有一厚层粘液,容易固化结成一层白色的壳。

克服办法是事先洗去;或事后细心剥去,则壳内鱼体颜色依然鲜艳。

(2)透入性能较差,不易硬化。

克服办法是事先用3%苯酚腹腔注射,或事先用酒精或甲醛浸泡5h左右。

有时固定后因为硬化不充分,蛋白质散入保存液会影响保存液透明度,克服办法是让它泡在保存液中继续硬化完全,再换一次保存液。

(3)3%苯酚浓度较大,还原性较强,对某些红色素有微溶现象。

但只要在固定消毒后,换上1%~1.5%苯酚保存液色溶就会停止。

所以消毒固定用苯酚不要超过3%,否则,色素容易溶解。

用3%苯酚消毒固定,是一种容易成功的方法。

6%~8%甲醛:甲醛对色素损害较大,所以用6%~8%的较低浓度。

红色素对它十分敏感,红娘子鱼浸泡后36h就完全变白。

用甲醛固定红色鱼类时间要短,最好不要超过8~10h。

小黄鱼、梅童鱼等黄色鱼类在甲醛中较稳定,但要避光绝氧,否则,很快变白。

如固定材料很多时,只要把固定材料严实堆叠并盖上多层纱布,用甲醛淹没,则光氧两缺,自然会保色。

但如材料数量很少则较难处理。

笔者曾在6%~8%醛中加入2%苯酚还原,效果较好。

甲醛固定12h 即可,太久,原生质蛋白变性太大,保存时容易皱缩。

用酒精固定也然。

75%酒精固定:酒精对红色素的损害也较大,但比甲醛温和。

其溶解黄色素能力十分明显,一般不能用于黄色和杂色鱼类,例如对梅童鱼、棕黄色。

笔者曾用75%酒精浸泡各色金鱼数天,不见变色,但保存期间,却效果不如其他鱼类。

2.4 保存曾试用过多种办法,但以1%~1.5%苯酚最好。

而甲醛和酒精则次之。

重要的是黄色鱼类一定要遮光。

另外,保色持久程度也和材料鲜度、固定强度和时间长短有关。

标本缸要用玻璃的,塑料能和酚作用,慢慢地使透明度下降。

缸口和缸盖吻合处,要用黄油或蜡密封,以防苯酚氧化变色。

保存温度以低度为宜。

但一定要避光。

以上保色方法,对有色两栖类和爬行类如青蛙、小鲵、草蜥、竹叶青蛇等也都有一定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