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SOP
检验科真菌实验室sop文件

目录1.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细菌室和真菌室)工作制度2.真菌实验室的质控3.细菌、真菌室污染物处理原则4.真菌实验室的消毒5.真菌实验室的灭菌6.检验科真菌室检验项目7.浅表真菌的收集及检查8.真菌培养、药敏及鉴定9.标本的收集10.标本的显微镜检11.真菌培养12.病原性酵母菌常用鉴定方法13.蠕行螨的取材及检查14.疥螨的取材及检查15.头虱的取材及检查16.体虱的取材及检查17.阴虱的取材及检查18.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真菌实验室的灭菌1.玻璃器具的灭菌方法:(1)检查、接种真菌用过的玻璃器具如试管、平皿、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等应高压蒸汽灭菌。
(2)灭菌后,清洗内容物。
(3)再用清洗液浸泡,或用肥皂水刷洗。
(4)最后用流动水将清洗液或肥皂水冲洗干净,烘干备用。
(5)制备无菌培养基也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6)制备无菌的培养基、玻片、盖片最好采用干热灭菌,放入烘箱内,使温度逐渐上升至150-160度,保持2小时,关闭电源,使其缓慢冷却,如果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应用多层报纸或棉垫包好、包严、以便取出后仍保持无菌。
(7)以灭菌的2周内有效,超过2周的应重新灭菌后方可使用2. 室内灭菌法:(1)40%甲醛熏蒸法:加热或在高锰酸钾中加入甲醛,是之放出甲醛气体,空间密封24小时,50gKMnO4+100ml甲醛。
(2)乳酸熏蒸法:2份乳酸加1份水置于干锅内混均后,将干锅放在铁架台上,下面用酒精灯加热,空间密封24小时。
(3)紫外线照射:应分片照射,每次照射1-2小时。
3. 清洗液的配制法:蒸馏水2000mg,重铬酸钾1000g,浓硫酸8000ml。
真菌实验室的消毒1.临床标本投入黄色医用垃圾袋中,统一焚烧处理。
2.实验室每天用84或健之素消毒桌面。
3.菌污染桌面或台面,用5%石炭酸溶液覆盖3-5分钟,切不可用水直接冲洗。
4.实验室每月消毒一次,用40%甲醛熏蒸法,每10-15平方米用50gKMnO4+100ml甲醛5.定期用5%石炭酸液擦洗地面。
微生物实验室SOP

BSL-2实验室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制定BSL-2实验室人员进出的标准操作程序,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BSL-2实验室人员进出程序。
3 职责实验室工作人员执行本程序的规定。
各科室负责人负责监督执行。
4 规程要求4.1进入程序4.1.1 实验室人员需将外衣挂入缓冲区内,避免将外衣与工作服混放。
4.1.2 实验室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在人员位置示意图上做好标记,将自己的名字磁扣贴在欲达到的位置。
4.1.3 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BSL-2更衣室,脱掉自已所穿鞋,放入外侧鞋柜内,转向内侧,从内侧鞋柜取出工作鞋换上,穿上医用白大褂或连体工作服。
4.1.4 按要求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4.2 退出程序4.2.1 试验结束后,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室脱掉一次性口罩和一次性乳胶手套和一次性防护服,装入高压灭菌袋中。
4.2.2实验室工作人员先用0.5%新洁尔灭对手进行消毒,再用消毒肥皂洗手。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更衣室脱下医用白大褂或连体工作服,打开更衣室的紫外灯进行紫外消毒。
4.2.3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更衣室脱掉工作鞋,放入内侧鞋柜,转向外侧,从外侧鞋柜中取出自己所穿鞋。
4.2.4 实验室工作人员退出实验室后,将BSL-2实验室入口门关好,将人员示意图上标记复位,离开实验室。
无菌间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确保无菌室环境的无菌状态,特指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无菌间空气微生物监测。
3 职责3.1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实验室空气微生物监测。
3.2 实验室主任监督实验室工作人员实施。
4 过程要求4.1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无菌间之前,应先用2%石碳酸或来苏尔对手进行浸泡消毒。
4.2 缓冲间在每次使用前,应先打开紫外灯,紫外照射30 min;工作人员在进入无菌室前,必须于缓冲间内更换消毒过的工作服、工作帽及工作鞋。
检验用的有关器材(待检品除外),搬入无菌室前必须分别进行灭菌消毒。
4.3 将无菌间和超净台的紫外灯打开照射30min后,才能进行工作。
微生物检验SOP

6.2.1准备取样工具(75%酒精喷壶、酒精灯、打火机、镊子、无菌水、无菌取样瓶等)。
6.2.2进车间前穿好工作服及鞋套,戴好口罩及工作帽。
6.2.3取样时一切保持无菌操作,取样完毕后将待测样品进行编号,从1开始编号,同时记录在微生物记录本上依次登记。登记时注意将品名、生产日期等信息详细记录。
无菌室或洁净室
每月8-16号、20-28号各检测一次
加工用水
每月1-20号抽检一次加工水的微生物
原材料到货
固体饮料中所用到的粉体大宗料等。
6.8.1备注:以上均需按取样计划进行,其中成品、原材料可根据每天检验工作量做适当调整;出现异常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连续取样检测。
使用的窗体
使用的工器具
发布
核准:
6.7.4实验室要求清洁和消毒其他表面。频率:每三个月一次。(分别为3月、6月、9月、12月)。
6.8报表的填写
6.8.1原辅材料微生物结果由进料检验人员填写***报告单。
6.8.2环境(含加工用水、空白试验等)等微生物结果由成品组人员填写「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检测报告」。
6.8.3成品微生物结果由成品组人员填写「***记录单」。
文件名
微生物检验SOP
文件编号
C05
主办部门
研发品管部
版本别
D
页次
1/9
微生物检验SOP
核准:
审核:
制作:
日期:
日期:
日期:
2018.09.15
文件名
微生物检验SOP
文件编号
C05
主办部门
研发品管部
版本别
D
页次
2/9
异动日期
修订者
微生物SOP

引言概述: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s,SOP)是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关键文件。
本文将针对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二)进行详细阐述,着重介绍实验室内如何进行微生物实验的准备、操作、结果分析等各个环节,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
正文内容:一、实验室准备1.质控标准品准备a.选择适当的微生物株b.确保菌种的存储和传递方式c.推荐适当的质控标准品2.实验室设备准备a.准备所需培养基和试剂b.清洁和消毒设备c.校准仪器和设备3.实验室操作环境准备a.调节实验室温度和湿度b.维护实验室通风和清洁c.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措施二、实验操作1.培养基的制备与贮存a.培养基配制的准确性和灭菌的必要性b.合理选择培养基的pH值和营养成分c.培养基的贮存条件和传递方式2.微生物实验的操作技巧a.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和步骤b.培养基接种方法和数量控制c.使用微生物培养箱的技巧与注意事项3.实验室安全与废物处理a.实验室内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规范b.废物的分类和处理方法c.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4.实验室记录与数据管理a.实验操作日志的记录要求b.实验结果和数据的保存和整理c.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报告撰写5.实验结果分析与质量控制a.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比对b.偏差和异常结果的处理c.质量控制的监督和调整结论:本文详细阐述了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二)的各个环节,包括实验室准备、实验操作、实验室安全与废物处理、实验记录与数据管理、实验结果分析与质量控制等。
通过按照这些规范进行实验,可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微生物实验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在实验室操作规范的指导下,微生物实验室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为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环境微生物监测SOP

环境微生物监测SOP一、监测指征(一)感染暴发或感染流行时,环境因素在感染传播中有流行病学意义。
(二)监测潜在的危险环境状况,证明有危险的病原体存在,或证明危险的病原体已被成功清除。
(三)当某项感染控制措施改变时,评估其效果,或者根据规范要求,仪器设备或系统启用时进行监测。
(四)目标性监测的需要。
(五)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二、空气监测(一)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
(二)采样高度:距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三)采样点设置1、非洁净房间室内面积≤30m2,在对角线上设里、中、外三点。
里、外两点位置各距墙1m;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
其中东、西、南、北4点均距墙1m。
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培养。
2、洁净房间清洁房间在空态或静态条件下,根据房间的不同清洁级别进行布点,操作按照GB50333-2002。
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30min后送检培养。
(四)采样注意事项1、采样人员做好手部卫生,佩戴口罩、帽子等个人防护装备。
进入清洁房间采样必须穿洁净服。
2、皿盖打开顺序应先内后外。
手臂及头不可越过培养皿上方。
行走及放置动作要轻,尽量减少对空气流动状态的影响。
皿盖应扣放,以防污染。
3、采样结束后,由外向内合上皿盖。
4、采样完毕的培养皿应在6h内培养。
(五)实验室检验1、培养皿在37℃培养48h后,进行菌落计数和致病菌检验。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的配制按照GB/T4789.28-2003。
菌落计数方法按照GB/T7918.2-1987;致病菌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按照GB/T4789.11-2003,沙门氏菌检验按照GB/T4789.4-2003,绿脓杆菌检验按照GB/T7918.4-198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按照GB/T7918.5-1987。
2、计算结果非清洁房间以100cm2的平皿在空气中暴露5min即相当于10L空气中的细菌数,则计算公式为:细菌数(cfu/m3)= 1000÷(A/100×t×10/5)×N = 50000N/At t —平皿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min)N—培养后平皿上的菌落数(cfu/平皿)A—所用平皿的面积(cm2)清洁房间直接以个/30mi n·Ф90平皿为单位计算结果。
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

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微生物实验室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研究、检测和分析的地方,它们的工作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以及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安全性,制定和遵守一套科学的操作规程(SOP)文件是必不可少的。
一、实验室安全措施实验室安全是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的首要任务。
SOP文件应包含详细的实验室安全措施,如实验室进出的流程、实验室内的个人防护装备要求、废弃物处理等。
此外,实验室应配备紧急救援设施,如安全淋浴、灭火器等,并确保实验室人员熟悉使用方法。
二、实验室设备操作规程微生物实验室通常配备了各种各样的设备,如培养箱、离心机、PCR仪等。
SOP文件应详细规定每种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操作步骤以及维护保养要求。
例如,培养箱的温度和湿度调节、离心机的使用规范以及PCR仪的温度梯度设定等。
三、微生物培养与处理规程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实验室的核心工作之一。
SOP文件应包括微生物培养的操作规程,如培养基的配制、菌种的接种、培养条件的设定等。
此外,还应规定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如菌种的纯化、污染的处理等。
四、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规程微生物实验室中常涉及到一些潜在的生物危(wei)险物质,如致病菌、毒素等。
为了保障实验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SOP文件应明确规定生物安全的要求和操作规程。
例如,实验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生物安全培训,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级别的要求,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等。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规程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依赖于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SOP文件应规定实验数据的记录要求,如记录表格的格式、数据的保存方式等。
此外,还应规定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标准,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六、实验室清洁和消毒规程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是保障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实验人员健康的重要环节。
SOP文件应规定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要求,如实验台面、设备、试剂瓶等的清洗和消毒方法。
微生物SOP文件

一、简易SOP文件:1。
1、标本接收筛选方案:1.1。
1、痰标本:目测:黄色、灰色、血性、铁锈色,浑浊、稠厚,呈现团块状的标本为合格标本;而无色、白色、有黑色小点,清稀,呈现泡沫状,有明显食物渣滓、纸屑灰尘、泥土的为不合格标本.显微镜下筛选:对经过目测筛选的标本须经过显微镜下再次筛选,凡脓细胞>25/HP且复层鳞状上皮<10/HP的标本为合格标本,可进入下一步程序;而脓细胞〈10/HP或复层鳞状上皮〉25/HP的标本为不合格标本,应拒收.1.1。
2、尿标本:目测:采用一次性无菌杯,杯盖严密者为初步合格;显微镜下筛选:标本经过离心后镜检,凡有较多复层鳞状上皮的,脓细胞较少而细菌数量较多的、或有大量尿结晶析出的均为不合格标本,应拒收。
1.1.3、大便标本:采用一次性无菌杯,杯盖严密,无明显灰尘、泥土或纸屑者为合格标本. 1。
1。
4、咽拭子标本:须采用显微镜下筛选,凡无脓细胞的标本为不合格标本,应拒收;而脓细胞>10/HP的为合格标本。
——怀疑为风湿热、猩红热的病人除外。
1。
1。
5、血液、骨髓、心包液:凡未接种于血培养瓶中的均为不合格标本,应拒收。
1。
1.6、各种穿刺液:所有标本均采用无菌容器送检或未接种于血培养瓶中,否则为不合格标本,应拒收。
1.1.7、脑脊液、生殖道标本:采用一次性无菌杯或直接接种于血培养瓶中,由医护人员(住院病人)或病人家属(门诊病人)当面交送给专业微生物检验人员,经过询问是在30min内,保温保湿条件下运送的方为合格标本,否则应拒收。
1。
1.8、其他标本:必须是采用无菌容器运送的,且在相应规定时间内送检的才是合格标本. 1。
2、标本预处理:1.2。
1、痰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相关章节,采用先用20ml生理盐水洗涤两次,经过10ml生理盐水稀疏后,用接种钩钩取脓性部分,采用压片法制作痰涂片,再在杯中加入胰蛋白酶消化1-2小时后接种。
1.2。
2、尿标本:WBC<5/HP的尿标本不用进行培养,因为很少会出现没有细胞渗出的尿路感染.当WBC>5/HP时,取4 ml离心后,弃去上清液,留下200µl混匀后接种,剩余标本涂片干燥后染色;不离心标本用于菌落计数,方法,取5ml生理盐水,加入50µl尿液标本,混匀后取100µl接种,结果×1000为每毫升菌落数。
微生物限度检查SOP

分发单位生产部〔〕质量管理部〔〕质检中心〔〕动力设备部〔〕固体制剂车间〔〕注射剂车间〔〕物供部〔〕人力资源部〔〕行政办公室〔〕销售部〔〕计财部〔〕1 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及操作要求,适用于本公司检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2 责任人:•质检中心生测组检验员。
3 仪器、设备: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显微镜高压蒸气消毒器酒精灯无菌衣、裤、帽、口罩消毒鞋刻度吸管(1ml、10ml) 具塞试管(20ml) 三角瓶(100ml) 平皿(φ90mm) 乳钵镊子接种环棉花洗耳球除菌滤器抽滤瓶(1000ml) 微孔滤膜(≤0.45μm) 恒温干燥箱4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4.1 用具的包扎:4.1.1 刻度吸管:在刻度吸管上端管内,松松地塞进少许棉花,然后分别用纸严密卷好,再取一层消毒布与牛皮纸包好。
4.1.2 用布袋将洗净晾干的无菌衣、裤、帽、口罩、配套装入,扎紧口袋,再用牛皮纸包扎好。
4.1.3 每批样准备20个清洁的φ90mm平皿,用消毒布和牛皮纸包扎好。
4.1.4 滤器: 将微孔滤膜先在水中浸泡湿润,取出后固定在细菌滤器的滤板上。
滤板上、滤膜下均用耐高温垫圈垫好,上好滤器。
滤器的螺旋灭菌前勿拧太紧,滤器上口用8层纱布及牛皮纸包扎,装妥后放入瓷盒内,再将盛滤器的瓷盒盖好盖子,用牛皮纸包扎。
4.2 用具的灭菌:无特殊要求,请参照《卧式圆形压力蒸气消毒器SOP》操作。
4.3 洁净室的消毒及检测:无特殊要求,请参照《洁净室清洁SOP》、《沉降菌取样SOP 》操作。
4.4 培养基的配制:请参照商品干燥培养基使用说明书规定方法配制,测试其pH值,应符合规定,否则应校正。
5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5.1 计数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5.1.1 菌种:⑴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⑵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⑶枯草芽胞杆菌[CMCC(B)63504]⑷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⑸黑曲霉〔CMCC(F)98003〕5.1.2 菌液的制备:5.1.2.1 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桔草芽胞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中;接种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SOP
文件编号:
持有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部护理部微生物室全院各科室
修订时间:年月
执行日期:年月日
具体内容:
一、监测项目
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项目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的微生物监测。
二、监测部门
手术室、产房、导管室、ICU、新生儿病房、导管手术室、口腔科、等易出现医院感染爆发的科室。
三、监测指征
1. 采用空气净化的部门每季度一次进行环境微生物监测,每个净化级别至少监测一个房间;
2. 未采用空气净化的部门每半年一次进行环境微生物监测;
3. 手术部门(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每季度进行一次手卫生监测;
4. 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当流行病学数据分析证实与环境有关,则须进行环境微生物检测;
5. 为了评估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可进行短期的环境微生物监测;
6. 当需要对危险环境进行评估,以发现污染物或需证实环境污染物已降低时,可进行环境微生物检测;
7. 进行任何环境微生物检测时,其检测结果需有标准可供参照;
8. 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时,应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直至检测结果达标,并留有完整记录。
四、监测方法
空气、物体表面及手卫生的采样时间、采样方法和结果判定参照GB15982及GB50333-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