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
七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双向细目表

积累运用古诗文 8.古诗理解默写
整体感知
9.把握诗歌情感
二、古 描绘画面 诗文阅 古诗鉴赏
读 理解文言词语 (21) 理解、迁移
10.古诗画面描绘 11.古诗赏析词句 12.文言文解词 13.文言文同义词辨析
理解文言内容 14.文言语句翻译
详略安排的目的 15.语句作用分析
谈感悟
三、名 著阅读
积累运用
理解情感、对联
20.分析语句作用 21.选择结尾 22.题目含义 23.关键语段作用 24.表达情感
形成解释
25.赏析语句作用
五、作 文(40
分)
写作
26.写人要写出人物精神 26.写事要抓住细节描写 26.学会抒情
总计
2 4 3√ 4 3
√
原创 60%
√
选编 80%
√
选编 50%
√
原创 65%
√
选编 70%
原创
得分率
100% 85% 70%
70%
80% 90% 90% 100% 60% 75% 65% 90% 85% 90% 75% 85% 90% 65%
易
中难
2 2
2
22
2 2 4 2
2 2
1 2 2 2
2 2 2
3
理清思路
19.概括事件中心
品味赏析
四、现 体会主旨
代文阅 读(20
理解标题作用
分) 分析评价
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
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
试题难度:6:2:2
内容 考查能力点
分项题号及细目
多音字辨析
1.判断字音
词语理解、运用
一、基 础·运
七年级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

√
填充
3
三、诗歌赏析(5分)
9
诗歌内容理解
√
填充
2
10
诗歌简要赏析
√
√
√
填充
3
四、文言文阅读(10分)
11
解释文言词语
√
√
选择
2
12
翻译文言句子
√
√
填充
4
13
分析理解内容
√
√
填充
2
14
分析综合与评价
√
√
填充
2
五、现代文阅读(23分)
15
概括内容
√
√
√
填充
2
16
句意理解
√
√
填充
3
17
文段赏析
√
填充
3
18
主题感悟
√
√
填充
2
19
文题理解
√
√
填充
2
20
人物形象分析
√
√
填充
3
21
内容理解
√
√
填充
2
22
主题感悟
√
√
填充
3
23
综合运用
√
√
√
√
填充
3
六、写作(40)
24
作文
√
40
七年级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七年级试ຫໍສະໝຸດ 双向细目表考试内容层级
题型
分值
题号
内容
识记
理解
分析
综合
表达应用
欣赏评价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16分)
1
字音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双向细目表

分值
3 3 3 3 2 4 1 2 2 5 50
题 型
能 力 要 求
试题难度 易
3 3 3 3
主观 客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3 3 3 3 2 4 1 2 2 5 50 3 3 3 3 2 4 1 2 2 5 5 50 2
主观 客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2 2 2 2 2 2 8 2 8 8 2 2 2 2 2 2 2
中
难
考查知识内容的目的性
备注
字词积累情况 字词积累情况 词语运用能力 语感 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文学常识积累情况 古诗词积累情况 语文知识和实践的结合
2
2 2 2 8 2
语文知识和实践的结合 语文知识和实践的结合
10 11
12
宣传标语 诗句赏析
诗歌内容理解
2 2
诗歌阅读能力 诗歌阅读能力 文言文阅读能力 文言文阅读能力 文言文阅读能力 文言文阅读能力
13 14 15 16
重点字词 句子翻译 文句对比赏析 文意理解
试题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考查内容 知识点
文句动词理解 文句理解 理解概括 文句理解 拟标题 概括 理解主旨 引用诗歌的作用 文句理解 句子赏析与语言运用 写作
主观 客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试题 题号
考查内容 分值 知识点 知识块
题 型
能 力 要 求
试题难度 考查知识内容的目的性 备注 易 中 难
主观 客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请注意累计各大题分值和合计全卷分值。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双向细目表
七年级语文试卷及双向细目表 成都

七年级语文试卷及双向细目表成都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试卷及双向细目表第一部分: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以下词语中,不属于同一类的是()A. 横冲直撞B. 忠言逆耳C. 寸步不离D. 缓步维艰2. 下列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丫头B. 空阶C. 竞态D. 程序员3.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中的“文”、“武”指的是()A. 诗歌和小说B. 书法和绘画C. 文明和武器D. 文学和武术4. 下列成语中,与“慢条斯理”意思相反的是()A. 急不可待B. 引人入胜C. 来去匆匆D. 从容不迫5. 对下列成语的注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湖光山色:指美丽的山水风景B. 人声鼎沸:指人们的谈笑声连成一片C. 滔滔不绝:指说话话题很多,说个不停D. 挑肥拣瘦:指挑选食物贵重的或肥胖的一个部分......二、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春秋时期,卫国的国君卫庄公为了名利,欺压人民。
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过得苦不堪言。
可公卫庄却整日里怡然自得,不以官己民为念。
好在黎民经过多次漫长的抗争,终于向国君提出了弭平的要求。
但公卫庄觉得顶住不住的口风,便在一天的集市上唱起了“横有太山,侧有陵谷,中国可平”的曹衣城。
多数百姓可不会被这种虚伪的言辞所欺骗。
有力士建言道:“国君啊,您就是太阳,而我们是蚊子,没有您就活不下去。
但如果您把房门关上,不让蚊子飞进房里咬咬骚扰,结果会如何?”庄公听后,沉默半晌,脸上的笑意逐渐消失。
躙着大步走下庭,除却了集市街中的小贩们,仓皇而逃。
现在有一则消息传遍天下:卫庄公最终被百姓们弹劾下台,赶着马车逃入乡野,在数天里消失于人间,再也没有人看见过。
1. 在公卫庄唱的曹衣城中,“横有太山,侧有陵谷”的含义是()A. 国家内外环境优越,蒸蒸日上B. 国家面临战争危机,内忧外患C. 国家安宁无事,富庶强盛D. 国君称霸天下,统治全国2. “但如果您把房门关上,不让蚊子飞进房里咬咬骚扰,结果会如何?”中的“不让蚊子飞进房里咬咬骚扰”是()A. 利用门门推理B. 拟人手法C. 比喻手法D. 自然描写法三、作文(共40分)请你以“我眼中的成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七年级语文下册月考双向细目表

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双向细目标
考查范围 考点
考查方向 能力 类型 其 他
字词积累 生字注音
基础积累、运用
识记
理解 能力
多音字、形近字的辨析 词语的准确运用
现代诗歌
复述诗文情境,把握主要内容。
诗意的理解
概括作者表达的情感及抒情方式。
联系上下文,概括诗文中主要意象(形象)的
含义、特点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 文言文
解释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思。
文言工具的
积累,古诗文文意理解 划分句子停顿;掌握诗文中互文句的翻译方法;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掌握意动词、被动词的翻译方法
复述诗文情境,把握主要内容。
记叙文阅读 联系上下文,推断关键语句的语言特色,分析
其深层含义;
通过找起止句、过渡句、照应句等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插叙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指出句中运用恰当的词语,分析其在表达上的好处;
分析 能力 通过分析外貌、语言、心理等描写句段,概括人物形象的内涵(思想、态度、追求等)
创造 能力
评价能力
推断尾段、开头段的内涵和作用;
结合相关语段,分析从第三人称的视角间接刻画人物形象的好处;
谈谈自己对文中人物的认识及文中主要内容给自己的启示;
综合性学习 一、二单元综合性学习 综合考查 作文 记叙文——命题或半命题
写作能力 理解 能力
课后前五首古诗 能说出诗文情境,把握主要内容。
考查诗意 名著 《童年》《昆虫记》《朝花夕拾》
考查阅读。
七年级期中语文联考双向细目表

记叙文的概括
4
√
√
0.8
9
记叙文的理解
2
√
√
0.8
10
记叙文人物形象分析
4
√
√
0.7
11
记叙文叙事方法作用
4
√
√
0.6
12
写景散文的概括
4
√
√
0.7
13
写景散文语言赏析
3
√
√
0.6
14
写景散文手法作用分析
2
√
√
0.7
15
写景散文的理解
2
√
√
0.8
古诗文阅读
16
课内外文言文词语理解
4
√
√
0.8
17
课内文言文翻译
2020-2021学年上期七年级联考试题语文双向细目表
板块
题号
内容
分值
认知水平
题型
预测难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应用
填空
选择
简答
作文
积累与运用
1
字音字形
4
√
√
0.8
2
词语运用
2
√
√
0.7
3
语序
2
√
√
0.8
4
文化常识
2
√
√
0.8
5
古诗文默写
8
√
√
0.8
6
名著阅读
4
√
√
0.7
7
综合性学习
8
√
√
0.6
现代文阅读
4
语文学科命题双向细目表

大题号
小题号
知识点
分值
题型
识记
理解
掌握
运用
主观
客观
难易
备注
易
中
难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
运用(30分)
1
汉字书写
2
填空
√
√
√
2
字音、字形
5
填空
√
√
√
3
词语运用
2
选择
√
√
√
4
成语使用
2
选择
√
√
√
5
病句
2
修改
√
√
√
6
名著
2
填空
√
√
√
7
通假字
2
选择
√
√
√
8
文言词语释义
2
简答
√
√
√
9
文言诗文
9
填空
√
√
√
10
修辞
2
仿写
√
√
√
二阅读与积累(60分)
(一)文言文(10分)
11
字音辨析
3
填空
√
√
√
12
⑴
文言句子翻译
2
简答
√
√
√
⑵
内容比较分析
2
简答
√
√
13
⑴
文意理解
1
简答
√
√
√
⑵
感想感受
2
简答
√
√
√
(二)记叙文(18分)
14
词语运用
七下语文综合测试卷试题双向细目表(倪娜)

试卷范 试卷类型 围(课 内外) 课内 课内 选 择 题 课内 课外 课外 课外
课内
题号 1 2 3 4 4
5 6 7
考试内容(题目要点) 字音 字形 成语的使用 病句的判断 标点符号使用 句子排序 文学常识
难易程度 分值合 所占 分值 计 比例 易 中 难 识记 理解 运用 √ √ √ √ √ √ √ 2 2 2 2 2 2 2 √ 14 10﹪ √ √ √ √ √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诗歌中重点词语的作用 解释重点的文言词语 翻译文言句子 对文章情节内容的理解 侧面描写的作用 句子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 对文中句子的理解 景物描写的方法 句子中重点词语的作用 修辞及其作用 概括文章内容 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对文中句子的理解 分析人物形象 谈谈读后感 √ √
√
3 2 4 √ 2 3 3 2 4 3 3 3 4 2 3 3
4 √ √ 13 √
√
文言 阅读
阅
课内 阅读
√ √ √ √ √ √ √ √ √ √ √
√ √ 36.7 ﹪ √ √ √ √ √ √ 15 √ √ √
课内 课内 课内 课外 课外 课外 课外 课外
12
读
记叙 文阅 读
作文
课外
26
1. 请以“难忘那段时光”为题写一篇 600字以上记叙文。 2.请以“家乡的 ”为题写一篇 作文。
诵读古代诗歌,理解基本内容
体会词语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识记重要文言词语 了解句意,能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能梳理文章的情节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考查文章句子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 体味和推敲重要的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体味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体味和推敲重要的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考查修辞及其作用 筛选信息及概括能力 体味和推敲重要的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体味和推敲重要的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能在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内容
层 级
题型
分值
题号
内容
识记
理解
分析
综合
表达应用
欣赏评价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16分)
1
字音
√
选择
2
2
字形
√
选择
2
3
成语运用
√
选择
2
4
病句修改
√
√
选择
2
5
作家作品
√
选择
2
6
诗句默写
√
填充
6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6分)
7
口语交际
√
填充
3
8
语文综合运用
√
√
√
填充
3
三、诗歌赏析(5分)
√
√
填充
2
20
人物形象分析
√
√
填充
3
21
内容理解
√
√
填充
2
22
主题感悟
√
√
填充
3
23
综合运用
√
√
√
√
填充
3
六、写作(40)
24
作文
√
40
9Hale Waihona Puke 诗歌内容理解√填充
2
10
诗歌简要赏析
√
√
√
填充
3
四、文言文阅读(10分)
11
解释文言词语
√
√
选择
2
12
翻译文言句子
√
√
填充
4
13
分析理解内容
√
√
填充
2
14
分析综合与评价
√
√
填充
2
五、现代文阅读(23分)
15
概括内容
√
√
√
填充
2
16
句意理解
√
√
填充
3
17
文段赏析
√
填充
3
18
主题感悟
√
√
填充
2
19
文题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