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健康医疗 基层医疗创新模式

互联网+健康医疗 基层医疗创新模式
互联网+健康医疗 基层医疗创新模式

健康中国战略与基层卫生医疗服务创新模式

目录

第一章健康中国战略 (2)

第二章互联网+医疗健康 (2)

第三章何为家庭医生签约: (3)

第四章贵州省各地家医签约开展状况: (3)

第五章国家各地家庭医生签约模式: (3)

第六章广电对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的推进作用: (5)

第八章分级诊疗的缘起、困境与破局 (5)

第一章健康中国战略

人民健康是中华民族强大繁荣和国家民主自强的重要标志,党的中央代表大会这样提出,并且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标志着党对人民健康重要价值和作用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抓紧谋划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目标和计划,把每一项任务都转化为实际行动,把每一项行动都转化为实在成果。

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政治态度和责任担当。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更多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更多优惠政策向基层倾斜。

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三级医院设置审批,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消除政策障碍。制定康复医疗、护理、健康体检等6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基本规范,扩大投资空间。

第二章互联网+医疗健康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都做出了部署。

内容:文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从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优化“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推进“互联网+”医保结算服务、加强“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等七方面,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服务融合,涵盖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诸多方面。

二是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从加快实现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标准体系、提高医院管理和便民服务水平、提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及时制订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等五方面,提出了有关具体举措。

三是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对强化医疗质量监管和保障数据信息安全作出明确规定,保障“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健全完善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按照群众自愿原则,选择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常见病作为突破口开展基层首诊,逐步扩大病种范围;制定双向转诊原则、标准、流程,逐步实现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明确不同层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发挥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报销政策等对分级诊疗的引导作用,完善治病—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建成县级以上公立医院预约挂号统一平台,二、三级医院不低于30%的号源用于网上预约。“十三五”期间,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开展非急诊预约诊疗服务,专家门诊号和住院床位优先向基层首诊医疗机构开放。预约诊疗率大幅提升,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疗机构转诊人次年增长10%以上。

第三章何为家庭医生签约:

所谓签约服务,就是以家庭为单位,为个人和家庭建立健康档案,家庭医生团队根据

签约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及时进行健康评估指导,提供公共卫生等项目服务。签约家庭医生不单是解决某个人的身体问题,而是整个家庭的健康大问题,家庭医生团队会将疾病预防和治疗贯穿始终。家庭医生团队主要由全科医生、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签约服务的内容也并非仅局限在有病就医的范畴,而是能给患者或健康居民个人健康评估及规划、健康“点对点”管理服务、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及中医体质辨识。

第四章贵州省各地家医签约开展状况:

2018年5月18日,盘州市卫计局联合盘江总医院、响水镇卫生院到响水镇丫基村开展2018年“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

2017年10月16日至17日,为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更好地落实基本公

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华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家庭医生签约服

务进机关”活动,首站走进贵阳市人大。

2017年5月19日,为进一步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义和内容的宣传,传播以签约

服务促进健康管理的理念,增进家庭医生团队社会美誉度,提高签约的积极性,桐梓县卫计局组织中医院、疾控中心和娄山关卫生院开展了宣传咨询活动。

贵州都市报: 自2015年全省逐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试点以来,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均成立全科医师团队(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目前,全省累计签约1908万人,签约率53.6%,其中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约60%。(2017年5月)

第五章国家各地家庭医生签约模式:

1.上海1+1+1模式,即居民在自愿与家庭医生签约基础上,再选择1家区级和1

家市级医院签约。签约居民通过家庭医生,可以优先预约就诊,帮助及时转诊

到大医院、找到合适的医生,做到按需求、以最便捷的通道实现,还可以享受

慢病长处方、延伸处方等便利服务。“1+1+1”机制将加大二、三级医院优质医疗

资源对社区的支撑。比如提出“两个50%”,统一将各市级医院包括知名专家在

内门诊预约号源的50%、在预约开放前50%时段内,优先向家庭医生和签约居

民开放。

2.厦门“三师共管”家庭医生,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做法,厦门的家庭医生去签约

实行“三师共管”的团队服务模式:家庭医生团队主要由家庭医生、健康管理

师(或社区护士、公卫医师、医技人员)组成,签约服务团队以家庭医生为管

理的核心,家庭医生根据签约对象病情需要,帮助推荐联系或预约相应专业的

二、三级医院专科医师,共同提供可“三师共管”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

3.杭州市家庭医生,杭州市家庭医生签约采用的是“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

模式,即利用信息技术,整合部门资源,以医疗、护理、康复进家庭为基础,

拓展日托及机构养老健康服务内涵,根据居民不同需求,因地制宜提供可及、

连续、综合、有效、个性化的医疗、养老、护理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旨在保障

上述服务有效实施,杭州市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2014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办

公厅发布《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的实施意见》。

此后,卫生、医保、财政等部门针对如何分配和使用签约服务费、如何减免和

拨付相关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如何规范开展家庭病床建床和服务项目等具体事

项,开展认真细致的研究,随后相继制定《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家庭病床管理

暂行办法》《杭州市家庭病床服务规范(试行)》《杭州市主城区基本医疗保险医

疗康复护理费用结算管理办法》等多个配套政策。为激励基层医生,杭州市把

上门诊疗服务人次纳入统计范围,核算医保年度经费总额。此外,当地还完善

物价配套政策,调整家庭病床建床费、家庭病床巡诊费、出诊费收费标准。具

体数字为:建床费80元/人次,家庭病床巡检费40元/人次,副高以上医务人

员出诊费60元/人次。在提高基层医生待遇的同时,也注重提升其能力。比如,

设计培训项目,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作为师资,采取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的方式,对杭州城区全科医生进行8期系统培训,参培率达96.6%。

杭州家庭医生制度的成功,与信息化分级诊疗平台的支撑密不可分。

杭州市分级诊疗平台连接多个系统,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居民健康档案、

双向转诊系统、全科医生签约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区域影像会诊系统、危重

孕产妇抢救移动会诊系统等,并连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HIS和市级医疗机构HIS,且对市民卡和医保开放接口。

第六章广电对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的推进作用:

依托数字电视庞大的用户基数,采用新模式路径落实国家推进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在签约的标准动作基础上强调签约后的服务履行和服务管理与质量控制。采用互联网服务运营模式开展家庭医生服务运营,充分利用贵州省分级诊疗,远程医疗,医联体等强基层助基层的政策资源和服务资源,激活家医履行服务,为家医赋能,家医履约,家医考核等技术,业务创新手段。提供在线签约、预约、咨询、健康管理、慢病随访、报告查询等服务。针对不同服务需求、季节特点、疾病流行等情况,定期精准推送健康教育资讯。家庭医生诊疗大数据价值(签约建立的个人以及家庭电子健康档案,用户线上预约,就诊,转诊等行为数据)。

第八章分级诊疗的缘起、困境与破局

2016年全国卫生和健康大会中强调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今后医改中最重要的工作。因此,医改十三五规划将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置于5项重点医改任务之首,分级诊疗成为医改的重中之重。

当前,国内建设分级诊疗制度的尝试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通过完善分级诊疗的标准和程序方式,进行医疗服务机构诊疗责任和范围重新定位,进而调整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定位;

第二种是医保的相关探索,

一是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的强制首诊、转诊机制,如青海强制民众逐级转诊;

二是青岛曾实行的经济激励的首诊机制,经过首诊可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

三是探索医联体内的转诊制度;

四是互联网+的分诊制度。当然互联网+仅仅是一个分诊制度,而不一定是一个分级诊疗制度,更多是将患者直接导医到最高级的医疗机构就医;

五是通过私营医疗机构介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活力的模式,如云南昆明。当前典型案例包括上海的1+1+1的家庭医生模式,杭州模式,厦门的三师共管模式,西城的家庭医生牵手医联体,深圳罗湖医疗集团,安徽天长的县域医共体,甘肃庆阳的设置不同等级医院诊疗病种范围的医保管理模式等等。

但从运行情况看,专家基本认同,这些改革更多的是雷声大、雨点小,缺乏可复制性,尚处于探索的阶段,面临诸多的政策难题。

社区在线医疗商业计划书

社区在线医疗商业计划书(说明:本计划书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直接使用)

一、项目概况 借鉴凯撒模式,以保险+医院+诊所+药店+医生+患者的形式,建立预防-门诊-住院-康复全链条医护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自建加盟互为补充,打造以企业白领和家庭成员为核心的全方位、多渠道、大众化综合医护服务平台。 二、背景分析 (一)现有医疗体系的弊病 ?现有医疗教育体系及财政体系注重专科医生的培养,导致基层首 诊最需要的全科医生人才极度欠缺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基层医疗体系财政投入不足导致优秀人才向 中心医院集中 ?由于人才不匹配及优秀医生数量欠缺导致基层医疗服务水平难以 提升,民众对基层医疗不够信任 ?基层医疗体系的薄弱导致患者向中心医院集中,影响了重病和急 病的治疗,并导致医疗服务效率低下,看病难、看病贵 ?对医生诊疗价值不够重视,现有医院及医生的财政投入不足,导 致医院以药养医,进而导致药品市场便宜好用的药品被淘汰,医院对药品的提成等进一步导致药品最终价格上升,进一步推高了患者的就医成本 ?基层医疗的薄弱还导致患者不能就近就医,带来诸多不便;医疗 保健教育的欠缺以及对医疗费用的担心导致“小病忍一忍”,不能

及时得到合适的医疗服务,耽误了病情的最佳发现和治疗时机,总体推高了社会医疗成本 (二)国家鼓励分级诊疗和社会办医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重点推进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意见》还提出“大力推进社会办医…就地就近为基层群众服务”。 (三)社会资本可在医疗体系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 现有的医疗体系,公立医院财政投入不足导致医院以药养医,同时优质医疗资源的部分集中和总体欠缺导致患者在正常的诊疗和药品费用之外要承担相当一部分“隐形成本”。而基础医疗体系优质医疗资源欠缺(医生、设备、系统),难以满足百姓就近、安心、便宜就医的需求。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社会资本可在医疗体系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社会资本是现有医疗“体系外”成员,没有现有医疗系统固 化和陈旧的思想束缚,在利用新模式、新技术改造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大胆前进 ?其次,社会资本对互联网在传统行业现代化升级中的意义和方法 方面有深刻的认识,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化在医疗服务中的价值

浅谈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浅谈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内容摘要: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做好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迫在眉睫。中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种种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集传统家庭养老与现代养老之优点而产生的养老模式。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目前我国养老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剖析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探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可持续的发展出路。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老龄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超过7%,该国家或地区就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或地区。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①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居世界首位。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居世界首位,到本世纪中叶,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 亿。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加上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的不断下降,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障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我国现行的养老方式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家庭养老方式。随着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四位老人、一对年轻夫妇以及一个未成年小孩”的家庭结构模式,使得老年抚养的比例将从2000 年的10.1%上升到2050 年的33%。②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今天,导致家庭物质供养、生活照料以及精神安慰等方面严重缺乏,依靠现有的养老方式难以实现养老目标。在这样的形势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 一、当前养老服务模式的困境 (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增大。中国的老龄化有其自身特点,其中老年人口规模 ①中国统计年鉴 ②老龄社会应先破解养老难题[N].工人日报.2007-1-8.

最新养老服务产业的商业模式

随着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养老服务产业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点之一已是不可忽视的事实。然而,商业化养老产业经过数年的发展,仍在摸索一套成功模式,大批的资本在喊出进军养老产业的口号后往往陷入“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境地。如何能抓住养老产业迅速发展这一市场机遇,实现自身发展,是众多试图在养老服务产业中占有立足之地的大小企业亟需回答的问题。 在中国复杂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这个问题没有普适的解答。企业须从自身能力和资源出发,确定适合的商业和运营模式。在商业模式层面,企业首先应明确其目标客户,根据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设计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并决定盈利的模式。而在运营模式层面,企业应灵活选择自主经营或寻求适合的合作伙伴,以达到资源利用最优化。 市场潜力巨大 如同数十年前的西方社会一样,中国目前正经历着人口红利消失,社会步入老龄化的结构性转变。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此外,老年人口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这将进一步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然而,由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复杂形势下发生的。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养老机构床位不足、职业资格护工短缺、老年人产品缺乏等问题突出。例如: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进入机构养老的标准,2011年,中国有650万个床位缺口;目前全国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按照国际上5∶1的护工需求量,缺口将近1000万个。 据推算,2015年中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个。未来中国老年人服务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尚不成熟,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养老机构资质良莠不齐,社会目前对养老服务行业存在着一定的信任危机。有关养老院安全状况堪忧、服

居家养老服务企业须有稳定盈利模式

居家养老服务企业须有稳定盈利模式 2012-09-18 10:42:00 来源:全国老龄办 打印文章发送给我好 友 中国日报-看世界 [提要]养老服务行业是微利行业,政府应考虑在税收上有所支持,以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这个行业。发达国家的居家养老服务起步早、市场化程度高、整个养老服务业也比较成熟,居家养老服务企业采取直营连锁和特许经营模式的较多。对于中国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如仁爱华和青松来讲,可能最必不可少的就是创新。 同发达国家的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相比,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有限、缺乏自主品牌以及核心技术和产品、管理较为粗放、营销手段不足、服务队伍的职业素养不高―― “支付能力缺乏、购买服务意愿不足,导致众多失能老年人的潜在服务需求无法转化为有效服务需求,致使我国养老服务市场难以伴随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得到应有的快速扩张,企业因此也缺乏进军养老服务市场的积极性。这也是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前景看似很好,实则不佳的根本原因所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政策研究部副处长李志宏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据了解,居家养老服务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城市,这两地合计就10多家的样子,绝大多数属于小微企业,处于市场开拓阶段,多数企业经营处于盈亏临界点上下。 青松老年看护公司总裁王燕妮、引进于美国的仁爱华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研发部负责人黄冠华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都一致表示,仅依靠政府全部包揽社会的养老问题是不可能的,企业应找到自己的赢利点,同时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政府给补贴更要给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扮演着养老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在发达国家,政府主要是设计制度和制定规则,其他由市场来做,如日本、德国已经建立了专门的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美国也有比较完善的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失能老人可以通过护理保险制度支付居家养老服务费用。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类似的制度,加之老人们收入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数失能老人的支付能力不足,由此导致我国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量很大,但是有效需求量不高。 对此黄冠华建议,政府需要做几件事:首先是制定好政策,政策做好了会起到杠杆作用;其次,政府承诺养老社保基金应按时逐量地到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价的上涨逐年有所上升,并实现其保值增值;第三,应逐步兑现全民医疗保险;第四,应鼓励有社会责任感的民间企业、组织,甚至是有能力的国有企业进入养老服务行业。 养老服务行业是微利行业,政府应考虑在税收上有所支持,以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这个行业。黄冠华说:“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的税收政策是按照走工商行政登记的企业对待,按营业额交5.6%的营业税。此外,一旦盈利,还要交25%的所得税,企业最后所剩无几。从

养老产业模式与利弊

养老模式研究和利弊分析 摘要:进入老龄化社会,却同时面临着未富先老,孤独空巢的窘境。 据统计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老年抚养比为14.3%;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17.17 %,老年抚养比将上升至16.9%。而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这些老人中,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 与此同时,中国虽然GDP总量居全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却在80名以外,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赤裸裸的数据直观地告诉我们: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却同时面临着未富先老,孤独空巢的窘境。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养老成为了当下关注度最高,也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如何满足庞大的养老需求,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也成为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方向。 在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国内逐步形成了以下几种养老模式: 一、居家养老 1、定义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传统的生活习惯,选择与家人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或养老社区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 2、服务内容 还处于最原始的“养儿防老”的状态,基本没有医疗养老服务,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的协助护理和老人的自我护理,广泛存在于中国广大的农村、普通的家庭中,是目前中国最常见的养老方式。 3、优点 (1)以家庭亲缘为纽带,满足中国家庭三代同堂、承欢膝下的美好夙愿,保留了传统的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加之,当前中国养老“未富先老”的现状决定绝大部分长者退休收入较低。因而,中国长者大多选择居家养老模式。 (2)养老支出少,对家庭的经济负担不是很大。 4、劣势 (1)老年人缺失专业的健康服务和护理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目录 (一)

摘要: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同时也是老年人口数最多的国家,以家庭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而实行社区居家养老与中国的传统和国情国力比较符合,社区居家养老正成为我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最佳选择。目前,全国各主要城市已经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初步建立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但是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设施、运行机制、资金、人员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中国己经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十一五”期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亿,约占总人口的%,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132万,占老年口总数的%,[1]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老龄化带来的养老服务问题日益突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传统家庭养老面临一定困境,而我国机构养老设施又严重不足,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所以采取什么样的养老模式,已成为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当务之急。我国人口老龄化是“未富先老”,即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到来的,因此,从中国社会实际状况看,开展社区居家养老与中国传统国情国力比较符合,是符合我国城市老龄群体需求的新型养老模式。 一、社区居家养老是适合中国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模式 (一)社区居家养老的概念 社区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托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养老的经济来源不再依靠家人和子女,而是政府发给退休金,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大部分也来自于社会和社区所提供的种种服务,这种模式既减轻儿女负担,又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总的来说,社区居家养老是新型的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化养老模式。 (二)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现状 根据传统的“四世同堂”的观念,大多数老年人都喜欢过去的家庭养老。但是,依据现在的经济和社会状况,越来越多的子女对于过去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负担不起,特别是家中老人患有重病的。所以我们急需要探求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新生事物,是2001年6月我国民政部在全国广泛推行“社区老年福利服 [1]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通知.全国老龄委发【2006】7号。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运营模式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运营模式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运营模式 广西金中软件有限公司 2016年10月

目录 1项目背景 (4) 2项目概述 (4) 3市场细分与定位 (5) 3.1健康护理 (5) 3.2家政服务 (5) 3.3社交服务 (5) 3.4法律或政策咨询 (5) 3.5定制化服务 (6) 4实施规划 (6) 4.1信息化管理 (6) 4.1.1来电弹屏 (6) 4.1.2智能定位 (6) 4.1.3服务预订 (6) 4.1.4工单服务流程闭环管理 (7) 4.1.5紧急呼救 (7) 4.1.6健康监控 (7) 4.1.7居家安全 (7) 4.1.8商品订购 (7) 4.1.9主动关怀 (8) 4.1.10组合查询和统计报表功能 (8) 4.2分类施养、服务标准化 (8) 4.3构建服务网点实现医养结合 (8) 4.4建立规范服务创新机制 (9) 5运营模式分析 (9) 5.1四种常用运营模式 (9) 5.1.1政府主办,层级联动模式 (9) 5.1.2政府主导,中介组织运作模式 (10) 5.1.3政府资助,机构主办,连锁经营模式 (10) 5.1.4政府购买服务,公司承办,市场运营模式 (10) 5.2服务对象 (10) 5.3服务方式 (11) 5.4盈利模式 (11)

6市场拓展策划 (12) 6.1活动营销 (12) 6.2会所营销 (13) 6.3口碑营销 (13) 6.4线上营销 (13) 6.5线下营销 (13) 6.6项目营销 (14) 6.7公益营销 (14) 6.8事件营销 (14) 6.9形象营销 (14)

1项目背景 现阶段国老年人口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三大特征的快速发展态势。2015年底,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其中空巢和独居老年人近1亿人,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人。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预计到203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18亿,占总人口的29%,届时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养老问题显得越来越紧迫。可是现有的养老床位与养老人数很不对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只有19.7张,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0‰至7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20‰至30‰的水平,缺口非常大。在这么一种态势下,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成了多数老人的首选。并且根据调查,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的意愿,而选择入住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养老的只占5%至8%左右。社区离老人居住地最近,实行社区“居家养老”可以零距离的解决养老难的问题。一则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居家而养;二则不用转来转去,“不出门”就可以享受到养老服务;三则可以享受到亲人的直接照料。居家养老对老年人精神是一种安慰,俗话说“千好万好,不如自己的家好”,相对来说老年人来说更为怀旧。家门口养老有自己常用的物品,熟悉的环境,有长期交往的左邻右舍,可以按自己的习惯进行生活,早上起来锻炼身体,与熟悉的人下下棋,打打牌自由自在,更能感受到温暖。 居家养老比起出外到专门的养老机构养老更为贴心和实在,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称得上是最节俭,也最实用。 2项目概述 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服务形式。老人不必住在养老院中被动接受服务,在家就可以挑选、享受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可以说居家养老服务实际上是在社区建立一个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它具有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等特点,把社会化的为老服务引入家庭,是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创新。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是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载体。平台汲取各种先进的信息 技术(物联网、互联网、智能呼叫、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GPS定位技术等),创建“系 4/14

居家养老,这六种运作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居家养老,这六种运作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2005年以来,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我国部分地区立足于当地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水平和老年人社会化养老的实际需要,在居家养老中实施了财政资金购买服务和相关组织提供养老服务的政策。至此,我国依托城乡社区初步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但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实际状况与国家总体改革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要求不相协调,与老年人口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相去甚远。 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很早就迈入了老龄社会,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居家养老模式。本文将从运行机制、筹资机制、服务项目等方面分析和比较部分发达国家和较发达国家的居家养老模式,以对我国居家养老运作模式提供借鉴。 一、英国居家养老模式:福利国家+社区照顾 运行机制:在政府层面,英国居家养老主要由卫生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地方社会服务局管理。1948年工党政府根据贝弗里奇报告的核心原则,建立了国民医疗保健制度(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国民医疗保健制度由卫生和社会保障部管理并实行分级制,其中一级保健(或称基础保健)由家庭诊所和社区诊所等构成,负责提供社区医疗和转诊服务。1974年英国成立了地方社会服务局,根据职能划分,卫生和社会保障部主要负责国民卫生服务体系的管理和监督,地方社会服务局主要负责养老服务购买、老年人服务评估和服务资源配置等工作。 在社区层面,英国的社区照顾体系主要由经理人、专业工作人员和照顾员构成。经理人作为社区照顾的负责人,主要负责聘用工作人员、监督工作情况以及资金分配使用等。专业工作人员上岗需要通过相关资格考试,获得资格证书。专业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了解社区内老年人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照顾员直接为老年人提供照顾服务,其中包括部分志愿者。 筹资机制:英国的居家养老大多以国家福利的形式提供,资金大部分由政府财政承担,其余部分通过对私人企业、行业协会、慈善团体等募集获得。地方政府负责确定居家养老的收费标准,原则上控制在老年人能够负担的范围内,并且由政府为服务费用提供适当补贴。 服务项目:英国居家养老主要包括生活照料、物质支援、心理支持和整体关怀等四大部分。 生活照料主要包括为生活自理、半自理老人提供日间照料、送饭洗衣、打扫卫生等上门服务以及依托社区托老所提供短期托老服务。 物质支援主要包括地方政府为老年人生活场所进行改造升级、安装无障碍设施以及对65岁以上纳税人给予纳税补贴或纳税优惠。 心理支持主要包括保健医生上门为老年人检查疾病、传授养生之道和提供心理慰藉等服务;健康访问员定期到老年人家中探访,提供换药、洗澡等护理服务,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

健康体检中心商业计划书

健康体检管理中心 商业计划书 一、市场分析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所占的人口比例会越来越大(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2012年我国65岁以上的口已达到1.27亿人,且每年仍以800万人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需要专业的体检健康机构了解自身身体健康状况。不仅如此当前医疗机构提供的是疾病的治疗,对于疾病的防范及早期干预提供的帮助很少,人们也需要从专业的机构了解健康的生活,基础的医疗保健知识,基本的医疗技能。 我国基本符合健康定义的健康人只占全国总人口数的5%,其余的有20%处于疾病状态,剩余的75%属于亚健康状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提早发现隐患正成为人们一种新的消费需求。 二、目前的体检市场 四分天下,为医院、疗养院、门诊部和健康体检中心所占领。其中,医院由于场地条件限制,使参加体检的健康人与病人共用一套医疗资源,易产生交叉感染,加上医院的国营体制导致服务态度、质量差,致使医院附属的体检机构竞争力不强。民营资本如欲进入医疗行业,最适合进入低风险高暴利的体检行业。疗养院多为老

年人服务,体检只是疗养的一部分,有固定人群,相对稳定,无竞争压力,门诊部不是专业做体检局限性大。 三、目标体检中心构思 我们的自动化快速独立体检中心 1、场地:独立的体检场地,完全按照体检流程设计,人性化流程化的平面设计,保证客人在一层楼内不走回头路。1000平方米左右的宽敞空间,优良的通风质量,简约舒适,温馨的环境中快乐体检。 2、专业化体检队伍,每个专业至少配有一名从事本专业五年以上的执业医师。 3、高效专项准确体检设备。 4、完善体检软件系统。 5、检后服务:客人在当天拿到体检报告后,马上进行一对一式的总结咨询 6、、健康管理:根据客人亚健康状况,依靠呼叫中心Call Center和短信、网络手段,跟踪、干预客人饮食、生活习惯,改善亚健康状况。 四、市场定位 针对高端体检中心叫好不叫座,营业额低,成本高,利润难以保证,体检不是每天、每月消费的日常项目,再有钱的人每年做一次体检足矣。目前体检人群中,80%为单位体检、10%为招工体检,个人自愿体检的比例为10%,而作为散客的老年人、情侣、高级白领等正逐渐成为自愿体检市场的几大主力军。1我们新建的体检中心,市场定位于市场需求最大的中低端客人,尽量减少投资,减少投资风险。 1市场定位,针对人群,低工业化城市客户来源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和典型经验-mca

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 试点经验和典型案例汇编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民函〔2016〕200 号)规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试点,前两三年重点针对发展短板,采取有效促进措施,形成综合服务能力,后两三年重点完善政策措施,推广成功试点经验,形成规模,扩大服务覆盖面。为落实上述规定,汇总分析90个试点地区以及其他地区上报的240个经验材料,基于实地调研和专家评估,汇编了7方面的试点经验,供全国第四批、第五批改革试点地区以及其他各地在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中参考借鉴。 经验之一:多措并举,增加服务设施供给 部分试点地区采取新建、改造、整合资源等方式,增加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供给。一是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民政部门参与规划、验收、移交和管理,保证设施落地到位。二是整合利用社区各类闲置资源,优先用于改造建设居家和社区养老设施。三是推动在社区设立嵌入式养老机构,鼓励养老机构向周边社区提供服务,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一体化发展。

案例一:规划先行,明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要求。 浙江省杭州市注重规划引领,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一是先后出台并修订《杭州市养老设施布点规划》《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配建规范》及老年人照顾服务文件,明确新建住宅项目和已建居住(小)区按规定配置居家养老服务用房。二是设施建设分层分类。街道级居家养老设施按“重综合、强辐射”的枢纽作用,重点解决老年人日托、中短期全托以及喘息服务需求;社区级居家养老设施则按“重特色、强覆盖”的要求,推进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兼具日间照料和全托服务功能,包括生活服务、康复护理服务、托养服务、家庭支持服务、社会工作和心理疏导服务等六大功能。 案例二:整合利用闲置资源,改造成为养老服务设施。 江苏省南京市在社区层面实现基层养老服务设施整合,提出“两无偿一优先”发展养老设施:社区40%以上用房“无偿”用于养老服务,公建配套的养老服务设施“无偿”提供给非营利性社会养老机构运营,明确提出“行政事业单位的闲置用房优先用于养老设施”。各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均设养老服务专区,开展助餐、助浴等服务,在全市打造15分钟“为老服务便民圈”。 山东省济南市针对新建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落实难、主城区老城区养老服务设施落地难等问题,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在做好规划基础上,多措并举加以解决。一是着力解决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问题。市国有土地招拍挂领导小

养老服务商业模式设计的九大关键要素

养老服务商业模式设计的九大关键要素 1.解析要素,设计模式 商业模式设计不仅需要缓解和规避产业的系统风险,更要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经济收益和竞争优势。商业模式是特定业务为顾客、企业创造与传递价值的系统呈现。在考虑外部产业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产业政策、市场规模等),养老服务产业的商业模式设计应该聚焦于价值主张、关键资源、业务平台和盈利模式四大关键要素。 2.开发价值主张 有力而聚焦的价值主张是商业模式的基石,它包含确定目标顾客、凝炼价值诉求,以及开发产品/服务组合,可以形象地表述为“找对人、说对话、做对事”。 3.确定目标顾客 产业中的目标顾客,可以依据需求层次与生活自理能力分为四类典型目标客户群。 低端自理型老人群体,是绝大多数政府和社会福利性质养老院所面对的目标顾客,它们在最低成本约束下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如老人床位、基础看护、娱乐等生活设施与服务。低端介护型老人群体成为中小规模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以灵活服务、个性需求为特点的中低端养老服务产业的“长尾市场”。 高端自理型和高端介护型两类群体,一般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购买能力,几乎没有家庭负担(如照看孙辈、资助子女等),因而有比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社交圈子,在生活和消费理念上更能够接受新式观念。他们应是行业重点关注对象。 4.凝炼价值诉求 价值诉求反映企业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所包含的核心利益,超越产品或服务形态本身。

以产权销售为内核的养老地产项目,对目标顾客而言,不仅意味着拥有独立、舒适的居住条件,可能还包含“老有所居、老有所依”的人生成就,以及可供遗赠子孙的增值资产。 以保健疗养为卖点的养老服务项目,其价值诉求重点可能并不在于是否从产权上拥有住所,而是作为尊贵会员所享受的定制化服务。 企业应该针对已确定的目标顾客,在深入调研和分析其需求特征的基础上,开发具有吸引力的价值诉求。 5.设计产品/服务组合 产品或服务是企业向顾客交付价值的载体,也是顾客购买的核心内容。在养老服务产业,产品或服务都是以组合的形式出现。无论是养老地产,还是地产养老,都表现为“居住环境+生活服务”的硬产品和软服务组合。 在硬产品方面,核心要素包括居住小区选址/规模、产品形态(产权销售/会员制/租赁)、居住条件、医疗与娱乐配套设施,以及定价策略等方面;在软服务方面,护理团队服务水平、医疗服务机构规模及服务能力,以及日常起居综合服务品质等是关键因素。 不同顾客对产品/服务组合各要素的匹配要求存在差异。例如自理型老人对居住空间私密性、娱乐及理疗设施完备性的关注更多,而介护型老人更关注居住小区的护理水平、医疗服务能力等。 6.整合关键资源 关键资源是企业商业模式持续竞争力的来源,它涵盖企业掌握的核心资源与能力。养老产业的参与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保利、万科、复星等为代表的“房企系”,新华保险、泰康人寿、中国人寿等为代表的“险企系”,以及其他民营养老服务机构。 不同的企业类型具备各自的核心资源和能力。对于地产开发商而言,其核心资源在于地产项目开发经验、与地方政府良好合作关系,具备地产项目短期融资、开发与管理、物业服务等方面能力;保险企业则具有寿险产品开发管理、医疗保险

全国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 政府投入

全国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 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发展老龄事业,立足中国国情,推动和普及城乡社区居 家养老服务的开展,是顺应民意、惠及亿万老年人的伟大创举。 1居家养老服务, 是指由社区和社会帮助家庭成员为在家里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 理和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服务形式。其定义包含 几层意思:就其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看,既有家庭成员的照顾,也有社会的帮 助,尤其强调社区照顾在居家养老中的重要作用。就其享受服务的客体看,主 要是在家里居住的众多老年人,而这部分老年人目前几乎囊括了老年群体的全 部(确切地说是99%左右)。就其提供的服务内容看,门类众多、丰富多彩,既 有养和医等物质生活方面的服务,也有文化娱乐、情感慰藉、心理疏导等精神 文化生活方面的服务。就其提供的服务形式看,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既有请老人走出家门到社区为老服务机构中享受自己所需要的多种服务,也有 派专业为老服务人员走进家庭为行动不便和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提供的多种包护 服务。因此,可以说居家养老服务实际上是在社区建立一个支持家庭养老的社 会化服务体系,它具有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 服务队伍专业化等特点。“居家养老”服务相对过去传统的“家庭养老”而言,虽一字之差,但却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和解释,它把社会化的为老服务引入家庭,是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创新。我国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 体系,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正是这一体系的基础工程。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是 我国目前破解巨大养老服务难题的根本出路;也是依据中国国情,尊重民族传 统,更新养老服务理念、创新养老服务方式、发展社区服务的重要途径。它对 于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2000年开始,各地陆续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探索。2008年 上半年十部委《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颁布和年初杭州居家 养老现场经验交流会议后,各地的居家养老服务更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杭州、宁波、南京、上海、北京、天津、青岛、大连、广州、哈尔滨等地走在了全国 的前面,创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宝贵经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各地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还创造和形成了一 些各具特色、多种多样的服务模式。我这里结合调研掌握的材料,对几种最主 要的基本模式做一个简要地归纳、比较和分析,以便使各地在今后深入开展居 家养老服务时能够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吸收和借鉴,学其所长,避其所短。2政府主办,层级联动模式。 这种模式在我国中、西部许多城市开展得居家养老服务中被较为普遍地采用。 它主要是采取各级政府和街居社区运用行政强制力进行推动的办法,运用各级 财政资金扶持和各级行政组织的自筹资金,相应在城区、街道、社区居委会等 几个不同层面分级建立起规模有别、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有别、服务对象有别 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站点,并建立区、街、居三级管理机构,为本辖区内的

构建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构建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赵丽宏杜玮 2012-8-2 11:21:31 来源:《学术交流》2011年12期摘要:居家养老模式正在全国全面展开,但其服务专业化水平低,多数从业人员未掌握为老年人服务的价值伦理和专业方法,制约了居家养老模式的全面推进,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能够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促进居家养老模式的不断完善,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难题。秉持并践行社会工作价值伦理,掌握并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能够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作者简介:赵丽宏,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杜玮,哈尔滨市道里区尚志街道办事处 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一方面是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是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的必然要求。在这里,仅就第二方面加以分析。 2008年2月21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劳动保障部等10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正式颁布实施。《意见》指出,全国所有社区“十一五”期间都要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自此,社区式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正在全国全面开展起来。然而,制约居家养老模式全面推进的因素之一,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低。目前,我国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的专业训练,他们的工作水平、工作效益无法达到现代社会工作要求。因此,必须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借鉴社会工作价值伦理和方法的精髓,改善服务水平。

居家养老从业人员应该秉持社会工作价值伦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为老人提供人性化和规范化服务。 一、居家养老模式需要以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为理念指导 在实务工作中,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归为两大类:技术问题和价值伦理问题。其中,价值与伦理问题具有相对于技术问题的必然先决性:技术手段的选择和运用要以对于相关价值与伦理问题的考虑为基础和依据,专业价值观及其解决伦理问题的要求决定了对专业技巧的选择和运用。倡导符合价值伦理的技术应用,禁止违背价值伦理的技术手段。因此,价值与伦理议题是实践工作中所面临的更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的议题。 从整体上来看,目前养老从业人员的工作理念达不到规范要求,从业人员的服务价值理念存在不足。在对一些从业人员的调查中发现,关于从事养老工作的原因,100%的从业人员的答案是“没有办法,暂时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在“你热爱你所照料的老人吗”这个问题上,只有不到8%的人做肯定回答。歧视老人的现象一定程度地发生。如低视老人的思维和工作能力,对老人的意见不予重视,不了解老人的实际心理、生理特点和生活能力,轻视、不尊重甚至虐待老人[1]。这些缺乏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伦理指导的从业人员在不同程度上给老人造成了伤害。这就迫切要求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要秉持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伦理,践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社会工作专业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助人自助”为宗旨,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的专业。社会工作有诸多工作领域。其中,老年社会工作在居家

最新当前养老有25种模式

最新当前养老有25种模式 1.家庭养老这是几千年来一直流传下来的养老的主体形式,近多年来,又结合社区养老服务给予了相当的改造。老年人同儿女共同生活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是大家追求的目标。联合国的某次会议上也郑重声明,应当使老年人尽可能地在自己家中居住较多的时间。但目前的状况是,两代人日益倾向于分居,儿女不大乐意与父母同住,父母也希望过自己的日子,不一定要同已成家的儿女们共居。如结合住房的商品化和设计改造等,使父母与子女尽可能地住在一起,拆了墙是一家,不拆墙是两家,或保持一种被社会学家所称道的“一碗汤”的距离,就是最好。 2.社区养老一家一户的力量毕竟弱小,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某个家庭遇到困难,或有空巢老人无人照顾,就可以由社区组合多方面力量为老年人提供较好的服务。社区建造各种养老服务站,聘请专门的护理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多种服务。社区养老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是目前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3.机构养老包括养老院、养老公寓、大型老年社区等多种情形。喜欢过群体生活的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居住于养老院,或组建大型的老年社区,组合大量老年人自愿前来入住。社区内按照老年人的身体、心理特点建造专门的老年服务辅助设施、医疗护理服务机构和教育文化娱乐场所,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所需要的各方面专门化服务,应是较为适宜的。机构养老将是未来养老的一大主体方式。 4.倒按揭养老老人退休后,空有一幢价值颇高的住房,却很少养老金收入,每日发愁无钱养老,或者说虽有一定的养老金但却希望养老养得更好,可称为“住房富人,现金穷人。”通过一定的金融机制或非金融机制,将住房蕴含的价值尤其是自己身故后住房仍然会保留的巨大价值,在自己生前变现套现用来养老。以房养老目前已经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 5.乡村养老乡村的空气新鲜,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低廉,吸引了众多的退休老人前来养老。有的职工本来家乡就在农村,退休后是叶落归根;有的老人是收入低,居住城市感觉生活成本昂贵,故希望在农村养老可生活得容易一些。有的老人喜欢贴近大自然,终日种草养花,爬山嬉水,整日与大自然做伴也是人生一大乐趣。 6.售房入院养老老年人将自己的住房对外出售,用这笔钱财居住到较好的养老院养老,既可以节约社会资源,又使得养老生活增添了众多乐趣。目前,售房入院养老已经为较多的老年人所采纳,将部分售房款送交寿险公司办理养老寿险,可以保障自己晚年的生活无忧,无疑是更为妥善的选择。 7.售后回租人们将已具有完全产权的住房先行出售,再通过“售后回租”、另租房居住等方法达到以房养老的目标。既可以获取大笔款项用于养老生活,又能保持晚年期对住房甚至是原有住房的长期乃至终生的使用权,照常有房可居,对老人的更好养老增添了相当的保险系数。 8.租房入院养老老年人将具有完全产权的住房先行出租,再另租房居住或入住养老公寓、养老院的方法达到以房养老的目标。既保障晚年期照常有房可居,并获取持续稳定的租金收入用于养老生活,又能保证在自己身故后原有住房仍能照常遗留给子女,符合国人养儿防老、遗产继承的传统习俗,为以房养老理念的顺利实施减弱了相当的障碍。 9.换房养老老年人将位于闹市区的高价住房出售,在市郊选择适合养老的地段购买低价位的新住房,既改善了养老的环境和品位,又节约了大笔钱财补贴养老金的不足;或者将原居住的不甚满意的住房,通过资产置换的方法,从而得以在适宜居住的环境里购买到自己中意的住房,舒适养老。我国的老年人一直是在贫困中度过,住房也长期是外观破旧、面积狭小、功能不足,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一定的积蓄,希望居住环境能得到较好改善。

医疗服务融入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中的探讨

医学社会学 医学与哲学2015年2月第36卷第2A 期总第518期 医疗服务融入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中的探讨 王 霞① 冯泽永① 倡  李秀明① 冯 丹① 摘要:居家养老在养老服务中处于基础地位,无医疗功能的居家养老难以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将医疗服务融入居家养老、发展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模式有利于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从居家养老的地位、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不足、居家养老中提供医疗服务优势等方面探讨居家医养结合的必要性;从政策环境的可行性、传统文化观念的可接受性、基层卫生资源的可获得性以及根据现有基本情况借鉴国内外经验四个方面分析居家医养结合的可行性;并从筹资来源、稳定人才、监督评估、试点推行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模式的路径。关键词: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医养结合中图分类号:R -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15)02-0056-04 Study on Integrating M edical Ser vice into Hom e ‐based Car e Ser vice for the Elderly WA NG Xia ,FENG Ze ‐y on g ,L I Xiu ‐min g ,et al .School o f Public H ealth and M ana g ement ,Chon gq ing Medical Universit y /Research Center f or Medicine and Societ y /Innov ation Center f or Social Risk Governance in H ealth ,Chon gq ing 400016,China Abstract :Home ‐based care service is the fundamental service for the elderly .Home ‐based care service without medical service cannot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elderly .Integration of medical service into home ‐based care services and combination of medical care and nursing care are helping to the realization of healthy and positive ageing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necessity of combination of medical service and nursing care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status of home ‐based care service ,the inadequate medical care that pension institutions provided and the advantages of providing medical service in home ‐based care service .It also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of combination of medical service and nursing care at home from four aspects ,such a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olicy environment ,the acceptability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deas ,the availability of basic health resources and the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at home and abroad for reference .And this essay tried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from the sources of financing ,stable talent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to further explore the path of combination model .Key Words :home ‐based care service for the elderly ,medical servic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service and nursing care ①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医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健康领域社会风险预测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 400016倡通讯作者,E ‐mail :fzy 0678@163.com 老龄化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以上人口 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1] 。为应对严重的老龄化问题,2013年国务院颁布的枟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枠中提出推动医养融合发展,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所谓居家医养结合是指以社区资源为基础,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具有一定水平的医疗护理服务、日常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兼有医疗和养老功能的服务形式。 1 建立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模式的必要性1.1 医养结合有利于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是指进入老年期时达到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功能上的良好状态。积极老龄化是为了提高老 年人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能够发挥最 大效用和收益的过程。200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两周患病率为43.2%,慢性病的患病率为43.8%,老年人高发的慢性病依次是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我国城乡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人[2]。养老功能与医疗保健功能相结合的医养结合模式,能够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日常照料,促进老年人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促进老年人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各项活动,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从而有利于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1.2 居家养老应当是我国养老的主要形式 根据养老资金来源、养老服务提供形式的不同可将养老模式分为社会养老、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根据居住方式的不同可将养老模式分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通常所说的居家养老是居家养老和社区照料相结合的一种形式,以家庭为养老场所,以社区服务网络为依托,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政府、社会、家庭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