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之一词多义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字(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字(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目录一、一字多义 (4)1、虚词 (4)而 (4)尔 (4)盖 (4)夫 (5)以 (6)故 (7)乎 (8)何 (9)或 (10)者 (10)之 (11)哉 (12)已 (12)因 (13)于 (13)则 (14)为 (15)惟 (16)焉 (17)也 (17)且 (18)然 (19)若 (19)虽 (20)所 (20)即 (21)既 (21)莫 (22)乃 (22)其 (23)2、实词 (24)安 (24)卑 (24)备 (24)被 (24)鄙 (24)毕 (24)薄 (24)策 (24)长 (24)称 ....................................................................... 24 惩 (25)驰 (25)出 (25)辞 (25)次 (25)箪 (25)当 (25)道 (25)得 (25)等 (25)敌 (25)度 (25)端 (25)恶 (25)发 (26)凡 (26)方 (26)分 (26)奉 (26)扶 (26)拂 (26)福 (26)富 (26)更 (26)苟 (26)固 (26)故 (26)顾 (27)观 (27)冠 (27)光 (27)归 (27)过 (27)好 (27)号 (27)患 (27)惠 (27)或 (27)极 (27)寂 (27)加 (27)间 (27)见 (28)将 (28)1借 (28)尽 (28)就 (28)居 (28)举 (28)具 (28)决 (28)绝 (28)开 (28)可 (28)苦 (28)乐 (28)类 (28)利 (28)隶 (29)良 (29)临 (29)鳞 (29)令 (29)名 (29)谋 (29)奇 (29)骑 (29)强 (29)且 (29)清 (29)情 (29)请 (29)穷 (29)屈 (29)去 (30)阙 (30)容 (30)乳 (30)善 (30)少 (30)舍 (30)甚 (30)胜 (30)食 (30)使 (30)始 (30)市 (30)是 ....................................................................... 30 适 (30)书 (30)数 (31)所以 (31)通 (31)图 (31)徒 (31)屯 (31)望 (31)为 (31)谓 (31)文 (31)闻 (31)下 (31)鲜 (31)贤 (31)相 (31)效 (31)屑 (32)谢 (32)信 (32)行 (32)许 (32)寻 (32)焉 (32)艳 (32)夷 (32)遗 (32)已 (32)义 (32)异 (32)易 (32)诣 (32)益 (32)意 (33)因 (33)引 (33)盈 (33)用 (33)友 (33)余 (33)与 (33)欲 (33)援 (33)2缘 (33)杂然 (33)再 (33)曾 (33)争 (33)指 (33)至 (33)志 (34)质 (34)致 (34)诸 (34)属 (34)缀 (34)资 (34)子 (34)自 (34)足 (34)卒 (34)作 (34)坐 (34)二、初中通假字 (35)三、所有通假字 (37)四、初中成语 (41)五、词类活用 (45)六、古今异义 (48)3一、一字多义1、虚词而⑪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一词多义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一词多义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字一词,因此一词多义实际上主要是一字多义。

所谓多义,即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比喻义等。

理解一词多义要了解学习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多种意义,并要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确定其含义。

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安: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

风雨不动安如山疑问代词,怎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动词,养。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把:动词,拿、持。

把酒话桑麻把酒临风形容词,白色的。

比:动词,挨着对着。

天涯若比邻动词,比作。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动词,相比。

曹操比于袁绍兵:名词,士兵军队。

可汗大点兵名词,兵器武器。

兵革非不尖利也池:名词,古代护城河。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名词,水池。

墨池记出:动词,出现、露出。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动词,出去、出来。

不复出焉动词,拿出。

皆出酒食动词,产生。

江山代有才人出处:名词,地方。

几处早莺争暖树名词,时候时间。

乡书何处达动词,处在。

处江湖之远次:名词,层次。

不可计其层次矣动词,编次、编排。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动词,驻扎、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次北固山下丛:动词,跟从,跟随。

择其善者而从之动词,依从。

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

来从楚国游。

形容词,从容。

道:动词,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名词,道路。

古道西风瘦马名词,道德。

伐无道,诛暴秦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

以谘诹善道名词,学问。

即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名词,道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得:动词,得到。

既出,得其船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动词,达到。

动词,能够,可以。

余因得遍观群书动词,通德,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发:名词,头发。

可怜白发生动词,出发。

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动词,发出。

野芳发而幽香动词,征发、征派。

发闾左谪戍鱼阳负:动词,背负。

负者歌于途动词,依靠,依附。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感:动词,感动。

帝感其诚动词,伤感。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动词,感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臣不胜受恩感激观观:名词,景观。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6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6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6篇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1薄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动词:迫近b形容词:与"厚"相对)称①先帝称之曰能②不以千里称也(a动词:著称b动词:称赞)重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a.音chóng,副词:重新、再次b音zhng,形容词:重新,再次。

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

) 处①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a辞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②齐之习辞者也(a动词:告别、离开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赐①楚王赐晏子酒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a动词:赏赐b动词:给予,上给下谓赐)从①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③可以一战。

战者请从(a 动词:听从b动词:跟随)当①当世无双②当春乃发生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⑤今臣使楚,不当此门入⑥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a介词:可译作"在"、"正当"、"到"等b介词:对着,面对c副词:一定,必定d动词:应当e音dàng,动词:两者相抵,对、当)道①是非君子之道②傧者更道从大门入(a名词:作为、行为。

B通"导",引导)得①卖炭得钱何所营?②卒得五千金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⑤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⑥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a.动词:得到。

b.动词:适合,中意。

c.动词:能够)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2薄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动词:迫近b形容词:与"厚"相对)称①先帝称之曰能②不以千里称也(a动词:著称b动词:称赞)重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a.音chóng,副词:重新、再次b音zhng,形容词:重新,再次。

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

) 处①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中考文言文阅读-课标文言文21篇一词多义用法举例

中考文言文阅读-课标文言文21篇一词多义用法举例

课标文言文21篇一词多义用法举例③居天下之广居.(《富贵不能淫》)④居.天下之广居(《富贵不能淫》) ③居所,住宅④居住40.绝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②沿溯阻绝.(《三峡》)③绝.多生怪柏(《三峡》)④哀转久绝.(《三峡》)⑤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①与世隔绝的②走不通的③极高的,陡峭的④消失⑤停止41.极①此乐何极.(《岳阳楼记》)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③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④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①尽头,穷尽②尽,到③非常、最④极点42.及①及.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①到了②比得上,能与……相比43.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②明灭可.见(《小石潭记》)/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③刿曰:“未可.。

”(《曹刿论战》)/不可.久居(《小石潭记》)⑤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⑥可.爱者甚蕃(《爱莲说》)①大约②可以,能够③行,适宜④可以⑤可能⑥值得44.空①浊浪排空.(《岳阳楼记》)②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③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庭下如积水空.明(《记承天寺夜游》)⑤空.谷传响(《三峡》)⑥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①天空②消散③缺乏、缺少④澄澈⑤空荡的⑥在空中45.良①良.多趣味(《三峡》) ①真,实在59.胜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③臣不胜.受恩感激(《出师表》)④射者中,弈者胜.(《醉翁亭记》)①取胜②优美③尽④得胜,胜利60.生①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③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节选)④绝多生.怪柏(《三峡》)⑤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⑥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①生命②活,活着③对读书人的称呼④生长⑤生存发展⑥年轻人,小辈61.师①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②齐师.伐我(《曹刿论战》)③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节选)①老师②军队③大师,有德行的人62.食①shí②sì①食.①不饱,力不足(《马说》)②食.②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③设酒杀鸡作食.①(《桃花源记》)④肉食.①者谋之(《曹刿论战》)/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⑤一食.①或尽粟一石(《马说》)①吃②通“饲”,喂养③食物④食禄,俸禄⑤顿63.使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②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①假如②致使,让64.是①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①这样看来,由此看来②与“以”连用,因此③是,这,指示代词④判断动词,是。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之一词多义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之一词多义

文言文答题技巧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

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

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2019年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2019年中考文言文常用一词多义词语表(138字)安:ān①安定;安稳;安宁;安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山。

”《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

”②安适;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乐也。

”《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

”③养;奉养.《曹刿论战》:“衣食所~,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论语十则》:“老者~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④抚慰;安抚.《孔雀东南飞》:“时时为~慰,久久莫相忘。

”《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之~,与结盟好。

”⑤安心;习惯于.《柳敬亭传》:“敬亭亦无所不~。

”⑥安置;安放.《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营。

”⑦怎么;哪里.《陈涉世家》:“燕雀~知鸿鹄之志哉?”⑧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鸿门宴》:“沛公~在?”比:bǐ①并列;挨着。

《核舟记》:“其两膝相~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接连。

《史记?吕太后本纪》:“又~杀三赵王。

”③勾结。

《韩非子?孤愤》:“朋党~周以弊主。

”④比较。

《涉江》:“与天地兮~寿。

”⑤比喻,一种传统的表现方法。

⑥都,皆。

《战国策?齐策》:“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胜。

”⑦近来。

《祭十二郎文》:“~得软脚病,往往岙剧。

”⑧等到,及。

《项脊轩志》:“~去,《马说》:“执~而临之。

”②鞭打;鞭策。

《马说》:“~之不以其道。

”《中山狼传》:“~蹇驴,囊图书。

”③竹杖;拐杖。

《淮南子?夸父逐日》:“夸父弃其~。

”④拄着(拐杖)。

《归去来兮辞》:“~扶老以流憩。

”⑤写字的竹简;书册。

也写作“册”。

《王冕读书》:“执~映长明灯读之。

”⑥记录;登记。

《木兰诗》:“~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⑦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及任免的文书。

《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于是即帝位,~亮为丞相。

”⑧古代政论性文体名;策论。

中考语文 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

中考语文 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

中考语文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第一节一词多义归纳初中言词语一词多义归类(七年级上册)词义项例句(标明出处)期约定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有期》)时时候故时有物外之趣。

(《童趣》)期限度已失期(《陈涉世家》)时常余忆童稚时(《童趣》)希望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故旧的知识温故而知新(《论语》)富富裕宋有富人(《智子疑邻》)旧(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多家富良马(《塞翁失马》)所以故时有物外之趣。

(《童趣》)亡丢失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故逐之《曹刿论战》逃跑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故君子有不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故意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灭亡秦灭韩亡魏(《唐雎不辱使命》)原因公问其故《曹刿论战》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此独以跛之故(塞翁失马》)殆有害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行奉行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大概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隆中对》)行走三人行(《论语》)即就是即公大兄无奕女(《咏雪》)罔迷惑而无所得学而不思则罔(《论语》)立刻即书诗四句(《伤仲永》)无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去离开“太丘舍去”“ 委而去之”《陈太丘与有期》知了解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去国怀乡《岳阳楼记》知道温故而知新(《论语》)距离日中去人近《两小儿辩日》明白知之为知之(《论语》)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通“智”,聪明是知也(《论语》)若像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善好、好的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孰若孤《孙权劝学》。

擅长京中有善口技(《口技》)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危高惟有危楼一座(《市》)仿佛若有光《桃花记》危急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市》洞像洞一样窗扉皆洞开(《狼》)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打洞一狼洞其中(《狼》)你若为佣耕(《陈涉世家》)观景观(景象)作青云白鹤观(《童趣》)如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已已经待君久不至,已去《陈太丘与有期》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观察观之兴正浓(《童趣》)停止死而后已《论语》观赏(看)予观乎巴陵胜状《岳阳楼记》胡不已乎《公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说》初中言词语一词多义归类(七年级下册)实词义项例句(标明出处)当掌管当涂掌事《孙权劝学》市集市东市买鞍马《木兰诗》应当但当涉猎《孙权劝学》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诗》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自自己并自为其名《伤仲永》在当是时《口技》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对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闻听说余闻之也久《伤仲永绝极以为妙绝《口技》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名名字并自为其名《伤仲永》停止群响毕绝《口技》命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哀转久绝《三峡》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伤仲永》隔绝沿溯阻绝《三峡》就完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率妻子邑人此绝境《桃花记》靠近此人可就见《隆中对》穷穷尽欲穷其林《桃花记》从事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意想(意图)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狼》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神情意暇甚《狼》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见了解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初中言词语一词多义归类(八年级上册)看见见渔人,乃大惊《桃花记》认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夫那些今夫不受之天《伤仲永》寻寻找寻向所志《桃花记》语气词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久寻病终《桃花记》夫专诸之刺王僚也鲜鲜艳芳草鲜美《桃花记》成年男子此庸夫之怒《唐雎不辱使命》少,读xīǎn陶后鲜有闻《桃花记》丈夫夫起大呼《口技》属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记》妙妙处众妙毕备《口技》类似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奇妙以为妙绝《口技》连接属引凄异《三峡》指指头手有百指《口技》通“嘱”吩咐属予作以记之《岳阳楼记》指出不能指其一端《口技》绝极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绝巘多生怪柏《三峡》毕全部群响毕绝《口技》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此绝境《桃花记》竭尽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断往而不绝者《醉翁亭记》止只有止有剩骨《狼》断沿溯阻绝《三峡》停止一狼得骨止《狼》消失、停止哀转久绝。

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一)常见通假字、一词多义及古今异义

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一)常见通假字、一词多义及古今异义

通假字1共通供,供给2阙通缺,侵损3说通悦,心服4知通智,聪明5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弊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10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1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2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3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7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8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9敝通弊,困顿,失败,如: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20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日光,如:景翳翳以将入。

21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2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如:距关,毋内诸侯。

23要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24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4蚤通早,尽早,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5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6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27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28当通倘,如果,如: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9止通只,仅仅,不过,如: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0圜通圆,如: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31采通彩,色彩,如:须臾,成五采。

32闵通悯,忧患的事,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3蓐通褥,草褥子,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34羞通馐,美味食品,如: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35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如:既又与汝就食江南,孤苦零丁。

36世通逝,逝世,如: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37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将死人入棺,如: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毕:①吾与汝毕力平险(竭尽)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全部,完全)
4.亡:①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灭亡,死亡)
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
④亡羊补牢(失去,丢失)
5.绝:①以为妙绝(极点)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消失)
③佛印绝类弥勒(非常,极)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
10.顾:①顾野有麦场(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
11.举:①举大计亦死(发动)
②众议举宠为督(推荐,推举)
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起,抬起)
12.分:①今天下三分(划分,分开)
②必以分人(分配,分给)
③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
13.去:①一狼径去(走开,离去)
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之一词多义
1.道:①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义,仁道)
③策之不以其道(正确方法)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
⑤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道理)
2.居:①不可久居(停留)
②面山而居(居住)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
④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在,坐)
18.极: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到达)
②初极狭,才通人(非常,很)
③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极端)
19.益:①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好处)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20.会: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会合,聚会)
②会宾客大宴(适逢,正赶上)
⑤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妙)
6.故: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③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因此)
7.意: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企图,想要)
②目似瞑,意暇甚(神情,态度)
8.诚:①帝感其诚(诚心)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确,确实)
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如果)
9.易: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交换)
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距离)
14.业: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事业,功业)
②武陵人捕鱼为业(职业)
15.达: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到,达到)
②不求闻达于诸侯(得志,显达)
16.当:①当奖率三军(应当)
②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
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介词,在)
17.伐:①十年春,齐师伐我(讨伐,攻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