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成品检验操作规程
化妆品检验制度流程规定

化妆品检验制度流程规定化妆品检验制度是为了确保化妆品的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而建立的一套规定和流程。
这些规定和流程旨在确保化妆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可以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对其进行质量检验。
以下是一份化妆品检验制度的流程规定的例子,包含从检验可行性评估到结果报告的各个环节。
1.检验可行性评估在进行化妆品检验之前,首先需要对样品进行可行性评估。
评估应包括样品的保存条件、样品的数量、检验项目的技术要求和实验所需的设备、仪器等。
评估结果应表明是否可以对样品进行检验,以及需要哪些技术手段和设备。
2.样品接收与记录3.样品准备对于化妆品样品,通常需要进行适当的准备,以便于进行检验。
准备过程通常包括样品的分装、稀释、提取等步骤,根据具体的检验项目确定。
4.检验项目选择与操作在进行化妆品检验时,需要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可以包括对化学成分、微生物污染、稳定性、质量控制参数等的检测。
每个检验项目都应有相应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5.检测设备与方法验证针对不同的检验项目,应选择相应的检测设备和方法。
在使用新的设备和方法之前,应进行验证,确保其能够准确度量所需的参数。
验证应包括准确度、精确度、灵敏度等指标的评估。
6.样品检测根据选择的检验项目和操作规程,对化妆品样品进行检测。
检测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指导文件进行,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记录相关的数据和结果,并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
7.结果分析与评估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和评估。
分析可以包括对样品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判断,对异常结果的解释和原因分析等。
8.结果报告将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编写化妆品检验结果报告。
报告应包括样品信息、检验项目、数据分析、结论和建议等。
报告应及时发送给相关部门或客户,并进行存档以备查存。
9.结果分析与追踪根据检测结果和报告,进行进一步的结果分析和追踪。
分析可以包括对异常结果的再次检测和评估,对出现问题的样品进行追踪调查等。
化妆品质检的操作规程

化妆品质检的操作规程一、前言化妆品质检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化妆品质检操作规程,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并保证消费者的使用安全和权益。
二、质检设备和仪器1. 手持式电子鼻2. 紫外光谱仪3. 高效液相色谱仪4. 红外光谱仪5. 压力测试仪6. pH值测试仪7. 微生物检测仪器三、质检操作流程1. 原料检验- 对所采购的原料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异味或异常现象;- 利用手持式电子鼻检测原料气味,排除有害气味;- 使用紫外光谱仪分析原料的纯度和杂质含量。
2. 成品检验- 对进入生产线的成品化妆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抽样;-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成品中的活性成分含量;- 采用红外光谱仪检测成品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
3. 安全性检查- 通过压力测试仪检测成品容器的密封性和耐压性;- 使用pH值测试仪对产品pH值进行测定,确保符合相应标准; - 运用微生物检测仪器检测成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四、化妆品质检记录1. 原料检验记录- 记录原料的批号、生产日期、供应商等基本信息;- 记录外观检查结果、气味检测结果和化学分析结果;- 记录是否合格及不合格原料的处理措施。
2. 成品检验记录- 记录成品抽样的批次和数量;- 记录分析结果并对比相关标准;- 记录是否合格及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方式。
3. 安全性检查记录- 记录压力测试仪、pH值测试仪和微生物检测仪的测定结果;- 建立安全性检查记录档案,包括容器密封性、耐压性、pH值及微生物污染情况等。
五、质检风险控制1. 建立质检风险控制措施,包括设备校准、操作标准和流程监控等;2. 定期对质检设备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制定明确的操作标准,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防止人为误操作;4. 加强流程监控,确保质检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5. 建立异常处理机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追溯和处理。
六、质检结果处理根据质检结果,将合格的产品进行包装和储存,同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和记录。
化妆品105项-04-检验管理制度

化妆品105项-04-检验管理制度七、检验管理制度⼀、⽬的:通过对原材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检验,保证本企业的产品质量。
⼆、适⽤范围本制度适⽤于所有原料、包装材料的进料检验,⽣产过程中的半成品检验,成品的检验、返⼯产品的检验管理、半成品灌(包)装、成品的检验,以及⽣产⽤⽔、环境、⼈员等卫⽣指标的检验、管理和监控。
三、职责3.1 质量管理部:负责所有来料、半成品、成品的⼊库检验及其库存成品重检;半成品灌(包)装过程巡检;质量不合格品、市场退货、返⼯产品的重新检验;⽣产⽤⽔、环境、⼈员等卫⽣指标的检验、检测。
3.2 相关责任部门:负责上述需检品的报检及质量不合格品的跟踪处理。
3.3 质量管理部:负责制订“原料检验标准”、“包装检验标准”、《成品检验标准》、《⽣产⽤⽔检验标准》《半成品检验标准》。
3.4 采购、仓储:负责原料、包材来料异常的处理。
3.5 ⽣产制造部负责⽣产过程半成品、成品的异常处理,技术研发部确定处理⽅案,质量管理部负责跟踪验证。
四、内容4.1 原料检验标准及检验要求4.1.1原料标准依据:建⽴原料的检验项⽬的依据主要是与⽣产商的出⼚(COA)报告为依据,对微⽣物敏感的原料增加微⽣物卫⽣指标。
4.1.2抽样管理规定:进⼚原料按批(进⼚件数)取样,设总件数为x,当x≤3时每件取样;当34.1.3主要检测理化指标、卫⽣指标,由质检员抽样后分别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4.1.4检测流程:按物料验收流程执⾏,验收合格⽅可⼊库。
1)原材料到仓后,仓库对其名称规格、型号、等级、数量、批号等进⾏核对,并检查来料COA报告,检查运输车辆的卫⽣状况和包装的完整性后将其置放于“原材料待检区”,并以通知质量管理部检验员检验。
2)质量管理部检验员接到《送检单》后按照原材料检验及抽样要求准备相应的取样⼯具、器⽫等。
3)质量管理部检验员按照相关要求到现场抽样,并依据原材料检验标准对各项指标进⾏分析检查录,并填注原辅材料原始检验记录,整理检查结果填在原辅材料检验报告中,由质量管理部经理审核签字,然后通知仓库、⽣产等相关⼈员。
成品检验操作规程

成品检验操作规程《成品检验操作规程》一、检验目的成品检验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保障产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二、检验范围1. 外观检验:包括产品表面的平整度、色泽、印刷质量等。
2. 尺寸检验:产品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尺寸的验收。
3. 功能检测:对产品所具备的功能进行检验,如电子产品的电池续航能力、机械产品的动力性能等。
4. 化学成分检验:对产品的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5. 物理性能检验:包括产品强度、硬度、韧性等性能的评估。
三、检验方法1. 外观检验:目视检查、对比检查、使用特定工具进行测量。
2. 尺寸检验:使用测尺、卡尺、游标卡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3. 功能检测:使用专业设备进行功能测试。
4. 化学成分检验:使用化学分析仪器进行成分检测。
5. 物理性能检验:使用力学试验机、硬度计等设备进行物理性能测试。
四、检验要求1. 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检验方法和工具。
2. 检验环境应保持整洁,避免灰尘、杂物等影响检验结果。
3. 检验设备应经常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准确可靠。
4. 检验记录应详细、完整,包括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等信息。
五、检验流程1. 接到检验任务后,检验人员应仔细阅读产品标准和客户要求,确定检验范围和方法。
2. 按照检验要求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3. 若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4. 对合格产品进行包装、标签等整理工作。
六、检验结果处理1. 合格产品应及时放行并做好标识。
2. 不合格产品应进行退货或者重新处理,并做好相应记录。
3. 对于连续不合格的产品,应及时进行改进措施,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七、检验记录保存1. 检验记录应保存至少两年,作为质量追溯的重要依据。
2. 检验记录应分类、整理,并定期进行归档。
八、附则1. 对于特殊产品的检验,应参照相关标准进行检验。
2. 对于检验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及时上报并提出改善意见。
化妆品检验操作规程(净含量及净含量平均偏差)

10kg—15kg 10L—15L
150
15kg—25kg 15L—25L
1.0
3.3.2净含量平均偏差的规定
根据抽样件数及其称量单件净含量按下式计算:
n
(QiQO)
i=1
Q=
n
其中Q抽样产品的平均偏差;
Qi实际测定的净含量;
QO商标中标注净含量;
n抽样件数。
要求Q0即抽取样品的平均净含量不得小于其标准注量。
定量包装批量
抽 样 件 数
单件超出负偏差件数
10
全抽
0
10且250
10
0
250
30
0
3.2.2将抽取样品逐一在天平上称量读取以克为单位的净含量(商品标注
量以ml为单位时应用密度将其换数为以克为单位的值)。
3.3判定
3.3.1净含量的判定
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与其标注的质量、体积之差不得超过下表规定的负偏差。
净含量Q
负 偏 差
Q的百分比
G或ml
5g—50g 5ml—50ml
9
50g—100g 50ml—100ml
4.5
100g—200g 100ml—200ml
4.5
200g—300g 200ml—300ml
9
300g—500g 300ml—500ml
3
500g—1kg 500ml—1L
15
1kg—10kg 1L—10L
文件修订对照表
版次
修订日期
修订
章节
页次
修订内容摘要
签 字 栏
实施日期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Hale Waihona Puke 1目的:规定净含量及净含量平均偏差之检验方法,以达到本公司分析方法的统一及其操作的可依据性。
化妆品半成品成品检验规程

修改记录修改日期修改内容版本/版次修订人审批生效日期规范公司产品检验方法,确保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 范围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半成品、成品(裸包装)的检验。
3 定义 无4 职责品检部:负责本规程的制定、修改,解释并监督实施。
检验员:负责对规定项目进行检测。
5 程序 抽样方案半成品抽样方案参照《原料和半成品取样管理规定》。
成品抽样方案外箱取样:若设总数为n ,则当n ≤3时,逐件取样;当3<n ≤100时,按n +1取样量随机取样;当n >100时,按2n+1取样量随机取样。
成品(裸包装)外观取样:成品(裸包装)的外观检验规则根据GB/T2828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检查水平和抽样方案如下表所示:外观检查水平和抽样方案表批量范围 样本量Ac ReAc Re Ac Re 2-82↓↓↓9-15 3 ↓↓0 116-25 5 ↓↓↑26-50 8 ↓0 1 ↓51-90 13 ↓↑ 1 291-150 20 ↓↓ 2 3150-280 32 ↓ 1 2 3 4281-500 50 ↓ 2 3 5 6501-1200 80 0 1 3 4 7 81201-3200 125 ↑ 5 6 10 113201-10000 200 ↓7 8 14 15315 1 2 10 11 21 22 35001-150000 500 2 3 14 15 ↑800 3 4 21 22 ↑500001及其以上1250 5 6 ↑↑Ac-接收数,Re-拒收数:当样本数量大于或等于批量时,则执行100%检验。
↑-使用箭头上面的第一个抽样方案,↓-使用箭头下面的第一个抽样方案。
同类缺陷合计,当不合格数≤Ac时,则该批合格。
成品(裸包装)抽样频次按批次进行抽样检验。
型式检验:每年应不少于一次。
成品(裸包装)外观检验成品外观检查水平和具体检验标准参照下表:检验标准表一缺陷类别零缺陷A类(AQL=)B类(AQL=)C类(AQL=)缺陷内容1.料体异物(五金,虫子,碎玻璃类)2.喷码错误,无喷码3.产品错装,少装4.容器破裂5.料体用错1.料体异物(树脂,纤维类)2.喷码重码及模糊影响识别3.产品渗漏、封口开裂4.产品料体外观异常5.净含量低于表示值6. 标贴漏贴、错贴7.最小销售单元包装物错版,破损,内外表示不一致。
化妆品检验操作规程(粘度)

3.2.5 将转子返升,观察读数,当转子升到原开始转动处时记录读数(返回起点读数)。
3比的平均数,乘以该转子此转速时的量程因子,即为结论。
3.1.2 按左旋方向装上转子, 按下[ ]键,屏幕左下角闪烁时,通过按[↑]及[↓]键,选择测量转子的型号,然后按[
]键3秒进行设置确认。
3.1.3 按下[]键,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转速的设定。
3.1.4 将转子浸入样品中,转子杆上的凹痕刻痕处正好与液面平齐,按下开始测量键。待显示数值稳定后,读取测定值并进行记录,单位 CP。
3.2高粘度供试品的测定
3.2.1 选择S91-S94型转子,按BF RVDV—Ⅱ+仪器说明书、《原料监控标准》和《半成品监控标准》的要求选择转数,使其读数在满量程的40—60%间测定其粘度值。
3.2.2 转速和转子的设定同3.1.2和3.1.3。
3.2.3 开下降装置,此时粘度读数将不断不降,当降到最低点时记录其量程百分比(最低读数).
文件修订对照表
版次
修订日期
修订
章节
页次
修订内容摘要
签 字 栏
实施日期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1 目的:
规定粘度之检验方法,以达到本公司分析方法的统一,及其操作的可依据性。
2 适用范围:
所有请验样品的监控标准中有粘度指标要求者。
3方法:
3.1 低粘度供试品的测定
3.1.1 选择S61-S64型转子,按BF LVDV—Ⅱ+仪器说明书、《原料监控标准》和《半成品监控标准》的要求选择转数,使其读数在满量程的40—60%间测定其粘度值。
哈西奈德乳膏成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V D)测定。
4.1试剂
甲醇黄体酮
4.2仪器及用具
高效液相色谱仪
4.3操作方法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nm。理论板数按哈西奈德峰计算不低于2000,哈西奈德峰与内标物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5.[贮藏]密封,在阴凉处保存。
题பைடு நூலகம்:哈西奈德乳膏成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SOP-QC-005-A
起草: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生效日期:
颁发部门:质控部
分发部门:检验室
变更记载:修改号:
批准日期:执行日期:
变更原因及目的:
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
目的:建立一个哈西奈德乳膏成品检验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哈西奈德乳膏成品的检验。
职责:检验员、质控部经理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规程:
1.[性状]取本品置表面皿中,在自然光下检视应为白色乳膏。
2.[鉴别]
2.1试剂
甲醇黄体酮
2.2 仪器及用具
高效液相色谱仪
2.3 操作方法
2.3.1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3.[检查]
3.1装量 取本品,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XF)检查。平均装量不少于标示装量,每个容器装量不少于标示装量的93%为符合规定。
4.4 计算
含量X
…………为称取对照品的重量(g) …………为对照品峰面积
…………为称取供试品的重量(g) ………….为供试品峰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确保产品符合出货的规格要求,甚至符合客户的要求。
●2、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的成品检验。
●3、抽样规则
根据GB/T2828进行检验,本公司选用GB/T2828中的一般检验水平Ⅱ进行检验,选用AQL=1.5
(B类缺陷 AQL=1.5,C类缺陷 AQL=6.5)
●4、包装外观
⏹ 4.1 运输包装的外观及开箱检查:
∙ 4.1.1 标签标识与产品不一致:包括品名、生产日期、装箱数量;
∙ 4.1.2 所用胶带、封箱方式与客户要求不一致(如有);
∙ 4.1.3 外箱损坏、脏污;
∙ 4.1.4 漏装、混装、箱内有其他异物;
运输包装一般不做抽样,在销售包装检查取样时,对运输包装检查以上项目。
⏹ 4.2 销售包装外观检查:取样数量按附件2执行,检查内容参照附件1。
⏹ 4.3.外观检查判定:
∙ 4.3.1 运输包装(4.1项)如有不合格的,直接判定不合格;纠正措施一般为返工;
∙ 4.3.2 运输包装合格的,按下列标准判定:
B类缺陷数量超过 AQL=1.5的允收数;该批不合格;
C类缺陷数量超过 AQL=6.5的允收数;该批不合格;
B类缺陷、C类缺陷累加数量超过C类允许收数,该批不合格
∙注意:在开箱取样时,应从外箱底部开箱,取样时要小心,注意不要划伤箱内的产品。
⏹ 4.4 处置:外观检查数据由成品检查员填写在《成品外观检查报告》上;如判定合格的,
取3-10只成品连同报告一起交菌检员继续做性能检测;如判定不合格将报告交品管部负责人。
● 5. 感观、理化检测
⏹ 5.1成品感观、理化检测指标引用该批成品对应的半成品检验数据;无特殊要求的,一般
不另检。
⏹ 5.2 产品净含量检测数据直接引用该批成品的巡检记录表中的相关数据,由菌检员填写在
《成品外观检查报告》中;
● 6.微生物检测:
微生物检查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总数两项,检验方法按《GB 7918.1-1987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中相关项目执行
●7报告提交及保管:
⏹7.1 检验合格后,报告提交质量负责人审批;
⏹7.2批准后,由报告人在半成品标签上敲上合格章,并通知仓库办理入库手续;
⏹7.3 检验报告由品管部归档保管。
●8.相关记录
《成品检验报告》
《成品外观检验报告》
附件1:
包装外观检验项目表
附件2:
成品抽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