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1).ppt

合集下载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革命教学设计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革命教学设计

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二节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阅读内容,简案。

知识与能力1、认识维也纳会议、神圣同盟、“七月革命”、希腊和比利时独立的有关史实,把握19世纪早期欧洲革命与反革命力量之间的较量;2、认识1848年欧洲革命背景、法国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以及1848年革命有关史实,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潮流以及历史发展大趋势。

过程与方法1、罗列19世纪早期和1848年欧洲革命的有关史实;2、分析欧洲革命潮流与工业革命进展的关系,封建势力与革命势力的较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19世纪早期与欧洲革命的过程,以及与封建势力的较量,认识进步势力必然战胜落后势力;2、通过分析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的情况,进一步认识工业革命影响的双重性。

教学重点维也纳会议;1848欧洲革命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难点对维也纳体系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述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拿破仑帝国是怎样建立的?又是怎样灭亡的?在战胜拿破仑国之后,俄、英、普、奥四大国为了分赃,重新确立了欧洲的统治秩序,召开了维也纳会议,会后形成欧洲的统治秩序及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1848年革命又使维也纳体系瓦解。

一、维也纳会议。

1.时间(1814-1815年)战胜拿破仑的欧洲国家代表在维也纳开会。

2.操纵会议四国:俄、英、普、奥。

3.目的:进行分赃,同时要恢复法国大革命以前的欧洲的旧秩序,并且防止法国东山再起。

4.内容①恢复欧洲旧的封建统治秩序;①限制法国,防止其东山再起;②③按照大国意志划分欧洲版图5.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6.“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为了维护维也纳体系,联合欧洲的专制君主共同镇压革命,先后成立“神圣同盟”(1815年秋)和四国同盟(以武力贯彻神圣同盟的的使命)。

7.维也纳体系的历史作用①表现在它推行“正统主义”,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当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洲的形势是:工业资产阶级兴起,工人阶级日益觉悟,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消除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因素,更多的参与政治,工人阶级希望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历史教案: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历史教案: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历史教案: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目标了解维也纳会议的主要内容,评价维也纳体系;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维也纳体系下的矛盾;1848年欧洲革命的原因、进程和影响。

通过对维也纳体系建立、破坏、瓦解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维也纳体系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历史的xxx和倒退;19世纪二、三十年代改革和革命中资产阶级发挥重要作用,沉重打击封建势力;1848年欧洲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9世纪前期是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大决战时期,最终资本主义在斗争中占据上风,这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源,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专政,使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但与此同时,欧洲的封建势力仍然非常强大,并在19世纪前期居于主导地位。

继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欧洲革命运动处于低潮,拿破仑帝国被镇压,欧洲恢复“正统秩序”,建立起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维也纳体系”,这一时期欧洲政治上表现为逆流横行。

但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生产力的发展,这股逆流很快被遏制,欧洲爆发了19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和1848年革命,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和历史车轮的前进。

教学总体建议阅读课以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究为主,可以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根据阅读提纲进行阅读分析,再分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

教师从中要起到引导作用。

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先点明教材三个目录的内在联系(也可放在后面总结处):第一目: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体系确立);第二目:维也纳体系下的矛盾冲突(维也纳体系受到冲击);第三目:1848年欧洲革命(维也纳体系的瓦解)关于导入的教学建议可由复习旧知识入手,回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消亡的内容,说明在此之后,欧洲大国重划欧洲政治版图。

第四节1848年欧洲革命

第四节1848年欧洲革命

第四节1848年欧洲革命到19世纪40年代,已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藉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力量以及崇尚稳健的民族传统,以改革的方式化解冲突,向工业化更高的程度上发展,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能力。

而在欧洲大陆,一方面由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还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封建势力和金融资产阶级的势力相对更强大一些,而且对自由主义运动和民主运动以及被压迫民族的斗争采取了高压政策,故而社会矛盾愈演愈烈。

在矛盾激化的基础上,终于在1848年爆发了几乎遍及整个大陆的革命。

一、1848年革命的任务三类:法,德,东南欧。

总的说来,都是力求建立起包括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在内的更加全面的资产阶级统治,其客观内容,均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二、1848年法国革命在“七月王朝”统治下,法国政权掌握在金融贵族手里。

根据规定,只有交纳直接税200法郎以上的人才有选举权,交纳500法郎的人才有被选举权。

当时法国的3 600万人口中,有选举权的只有20万人。

很多工业资本家也没有选举权。

金融贵族的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基佐掌握法国政府时期(1840~1848年),法国政治更加黑暗。

基佐顽固反对任何改革,对内镇压革命运动,维护金融贵族的利益;对外讨好英国,积极对外扩张。

法国国内矛盾日益尖锐。

1847年以后,对政局不满的资产阶级到处以举办“宴会”为名,进行政治宣传,要求改革。

七月王朝对共和派的活动采取了完全敌视的态度,顽固坚持对选举权的高额财产资格限制。

首相基佐甚至公开声言:“要得到选举权吗?就请发财吧”!1848年初基佐颁布的严禁举行宴会活动的法令,成了二月革命爆发的导火索。

在巴黎,原定2月22日举行大规模宴会活动并进行示威游行。

因遭禁止,以工人为主体的巴黎群众于当天上街示威。

在与军警发生冲突后,示威于次日演变为武装起义。

群众高呼“打倒路易〃菲力浦”!和“共和国万岁”!的口号。

24日起义者攻下王宫,路易〃菲力浦出逃英国。

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各国革命

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各国革命
(1)法国的“七月革命”
(1)法国“七月革命”
A、 “两个法国”之争 B、 第二次白色恐怖 C 、自由主义运动的高涨 D 、“光荣的三日”
一 20-30年代的革命运动 1、 20年代的革命运动 2、 1830年的革命风暴
(1)法国的“七月革命” (2)比利时革命 (3)波兰民族起义
一、 20~30年代的革命运动 二、1848年欧洲革命
A、 沙皇政府的统治危机 B 、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
南方协会 北方协会
A 、沙皇政府的统治危机 B 、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 C 、起义经过 D 、起义的影响
一、 20-30年代的革命运动 1、 20年代的革命运动
(1)西班牙革命意大利革命 (2)希腊民族解放起义 (3)神圣同盟对革命的镇压 (4)“十二月党人”起义 (5)拉美民族解放运动
一、 20-30年代的革命运动
1、 20年代的革命运动
(1)西班牙革命 意大利革命
(2)希腊民族解放起义
(3)神圣同盟对革命的镇压
A、 镇压西班牙革命和意大利革命 B、 列强与希腊民族解放起义
一、 20-30年代的革命运动
1、 20年代的革命运动 (1)西班牙革命 意大利革命 (2)希腊民族解放起义 (3)神圣同盟对革命的镇压 (4)“十二月党人”起义
1822年海地将西属圣多明各置于自己控制之 下,1844年这块地方也宣布独立,成为多米 尼加共和国
B 西属拉美殖民地独立战争
第一阶段(1810—1815年)特点: 一、领导革命的土生白人地主不敢充分发动广大 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 二、各地区之间缺乏联系,反殖势力缺乏团结 三、胜利成果得而复失
(1)对革命的总体认识
革命的背景 革命的主要任务 革命的内容 革命的性质

高中历史人教版:3.2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备课资料)

高中历史人教版:3.2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一、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内容和作用现行高级中学课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一目中这样表述:“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资产阶级通过和平手段取得了更多的权利。

”中学历史教材对1832年议会改革叙述非常简单。

因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议会改革,它开始改变了英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成为英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起点,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对这次改革有比较详细的了解。

(1)改革的背景英国虽然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封建贵族的保守势力仍然很大,英国议会长期为少数封建贵族和保守势力掌握。

英国议会分上、下两院,上院议员由国王任命的贵族和教士担任,下院议员由选举产生,在农村,只有拥有大量土地的人,才有选举权;在城市,也只有极少数特别富有的人才有选举权;同时规定每个郡和城市一律可以派两名议员进入议会。

随着工业革命的胜利开展,英国人口日趋城市化。

18世纪60年代后,英国经济重心迅速转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

一系列的新兴工业中心相继崛起,其中最重要的有曼彻斯特、利物浦、伯明翰等。

与此同时,大批农村人口也纷纷流向工业城市。

随着英国的人口分布和经济格局的变化,原有的许多城市和郡已经衰败,人口寥寥无几,但按旧有规定,它们仍占据着议会席位,当地的贵族和大地主可以很容易使自己和亲信进入议会。

而工业资产阶级集中的新兴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和伯明翰等,虽然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在议会中却没有席位。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不满于自己在政治上的无权地位,他们要求进一步取消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种种限制,取得更多的参与政治的权利。

在这种背景下,由激进派领导的有广大工人参加的民主运动迅速发展。

1829年工业家阿特伍创立了“伯明翰政治同盟”。

同盟明确提出,只有使工业家和贸易家的代表入选国会,才能“恰当地维护和保障工业阶级的权利和利益”。

1830年3月伦敦工业资产阶级组织了“首都政治联盟”。

人教版必修二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件(共21张PPT)
工业革命推动工人运动不断发展
影响六
• 在1776年首次出版的《国富论》中,亚当·斯密 认为在商品经济中,每个人都在市场这只“看不 见的手”的指导下,为追求自己利益自由地做出 选择,使社会资源获得最优配置。
(6)社会意识:工业资产阶级要求 自由经营、 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
结论: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产生 了什么影响?
国别
发明人及身份
棉①纺国别1:76从5 英国珍开妮始纺,纱并机居主导英地位。②哈发格明里人夫及斯身织份工: 织机业器发1明76者9 大都水是力具纺有纱实机践经验英的工人和阿技克师莱科特学与理技发术师
尚未紧1密77结9 合。骡③机类别:发明机英器主要是克在隆轻普工顿业,纺而纱后工 向其它1产78业5 发展水。力④织时布间机:主要英在18世纪卡。特莱特 工程师
(1)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 力,人类进入“ 蒸汽 时代”
影响二:观察两幅图片
•(2)生产组织形式: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工厂 制度兴起。

简单协作 手工生产,没出现社会分工,与手工作坊区别 不大(人多,集中生产)。
手工工场 手工生产,出现社会分工,工场规模。 机器大工业
机器化,社会化大分工,大规模生产(工厂)。
• 为此,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 毛纺工业因此而获得了大量的原料; • 失地农民沦为空有自由身份外一无所有,只能出卖劳动力的无产
者。而失去了土地的农民的生活用品必须从市场购买,因而资本 主义经济又因此而获得了广阔的国内市场。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工业革命期间的一些主要发明
类别 年代 成就
——《共产党宣言》
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有哪些条件有助于 技术革新?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第一节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重点、难点解析1、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体系是欧洲封建势力战胜拿破仑后,采用高压手段重新恢复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和重划欧洲政治版图而形成的新的欧洲国家体系。

这一体系按照“正统主义”的原则,大搞反攻倒算,恢复和维护封建专制君主和贵族的统治权力;这一体系按大国的意志重划欧洲版图,任意践踏民族意识,宰割弱小国家。

它逆资本主义和民族主义两大进步潮流,因此是历史的反动。

它的建立,只是欧洲封建势力的垂死挣扎,其内部各种矛盾尖锐,利益冲突不断。

由于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工业资本主义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发展。

随着19世纪早期欧洲革命、改革、独立运动和1848年欧洲革命的相继爆发,欧洲封建势力遭受沉重打击,维也纳体系也走向瓦解。

它的瓦解表明,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1848年欧洲革命的性质:1848年欧洲革命是在工业革命深入进行、工业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打破束缚其发展的反动的封建专制主义的维也纳体系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在这次革命中,有的国家,如法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有的国家,如东南欧各国,要求结束外国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有的国家,如德意志、意大利,要求结束分裂,完成国家统一。

各国面临的具体革命任务虽然不同,但主要任务是一致的,那就是埋葬维也纳体系,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所以说,1848年欧洲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或曰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基本训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维也纳会议的首要任务是A、惩罚法国,防范法国东山再起B、恢复被拿破仑打乱了的欧洲旧的统治秩序C、按照大国的意志重划欧洲版图D、瓜分法国的海外殖民地2、操纵维也纳会议的四大国是A、俄、英、普、奥B、普、奥、荷、西C、俄、普、意、荷D、英、普、奥、西3、按照维也纳会议的决议,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处在哪一国的直接或间接控制之下?A、法国B、普鲁士C、俄国D、奥地利4、维也纳会议确定哪一国为永久中立国?A、瑞典B、丹麦C、比利时D、瑞士5、发起建立神圣同盟的是A、俄国B、普鲁士C、奥地利D、英国6、揭开19世纪20、30年代的欧洲革命、改革和独立运动序幕的是A、西班牙军官起义B、法国七月革命C、希腊独立运动D、比利时独立运动7、哪一历史事件首次改动了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版图?A、比利时独立B、芬兰并入俄国C、匈牙利独立D、希腊独立8、在英国,通过19世纪30年代初的议会改革取得更多议席的是A、新贵族B、大资产阶级C、无产阶级D、工业资产阶级9、1848年欧洲革命首先爆发于A、法国B、意大利C、德意志D、罗马10、法国1848年二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金融资产阶级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B、七月王朝的君主专制引起人民强烈不满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极大地鼓舞了法国无产阶级D、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激化了各种矛盾11、1848年革命中,东南欧民族解放运动影响最大的是A、匈牙利起义B、捷克起义C、希腊起义D、罗马尼亚起义12、“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指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法国二月革命C、法国六月起义D、英国宪章运动13、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派军队到各地镇压革命、充当欧洲宪兵的是A、奥地利B、英国C、俄国D、普鲁士二、非选择题1、简要说明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法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主要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分析1789年革命与1848年二月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

1848年欧洲革命

1848年欧洲革命

二月革命
2月24日,路易·菲利普宣 告退位,七月王朝结束
临时政府宣布建立共和国, 即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国家工场” National Workshops
路易·勃朗 Louis Blanc
“六月起义” 6月22日
三、三月风暴
1. 德国革命: 重心在奥地利和普鲁士
柏林街垒战
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化装பைடு நூலகம்女人逃跑
1842年第二次高潮 1848年第三次高潮
四、革命的失败
民族革命失败:波兹南革命、捷克反奥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失败 巴黎六月起义 The June Days
巴黎起义者与 政府军激战
革命的失败
意大利反奥运动 (右图)
匈牙利革命 普鲁士革命 德国护宪运动
五、1848年革命的意义
普遍的民主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和消灭封 建制度,实行立宪、国会和普选制,在欧 洲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
柏林三月革命
法兰克福议会 1848年5月18日
2. 民族革命:波兰、匈牙利和意大利
3.英国宪章运动
The Chartist Movement
19世纪上半叶水平最高 的工人运动
“伦敦工人协会”要求 普选权的请愿书(1837 年6月)
“ 人 民 宪 章 ” The People’s Chart (1838)
普遍的民族革命:民族的独立和统一已成 为大势所趋
工人运动已崭露头角
第七章 革命与秩序的重建
Revolution and the Reimpositon of Order, 1848-1870
第一节 欧洲1848年革命
一、欧洲革命的形势与任务
1845年马铃薯病虫害及农业歉收 1847年爆发了工商业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48年欧洲革命的原因
1.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
——根本原因
2.被压迫的东南欧国家希望赢得民族独立
3.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
——直接原因
1848年欧洲革命的过程
开始Biblioteka 意大利高潮奥地利、普鲁士、匈牙利、 捷克、罗马尼亚
法国二月革命
六月起义
1848年欧洲革命的意义
1.规模:欧洲近代史上规模空前的革命
2.范围:遍及了俄国以外的欧洲大陆的 大部分地区
3.性质: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
4.意义: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
维 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

——正统主义原则

会 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
议 的
——遏制原则
主 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分割海外殖民地


容 继续维持德意的分裂
维也纳体系:在会上形成的19世纪 前半期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
1848年3月 13日,奥地 利首都维也 纳的工人、 大学生和小 资产阶级掀 起武装起义。 欧洲著名反 动人物、奥 地利首相梅 特涅男扮女 装仓皇出逃。 奥地利革命
取得了胜利。
各操纵国的主要意图
英:保持欧洲大陆诸国的优势 扩大海外殖民地,加强海上霸权地位
俄:扩张领土,建立欧洲霸权;
普:扩张领土,以便同奥地利争夺德意志的 领导权
——1815年2月维也纳会议秘书长的报告
材料二、缔约三国的君主……无论何时、何地,均将互相救援; 他们把自己看作臣民与士兵之父,又将以本身所赋有的同样的 手足精神来引导他们,去保卫宗教、和平与正义。
——神圣同盟议定书
(1)材料一声称”重建社会秩序“、”恢复欧洲政治制度是指什么 在“公平的力量配备”的基础上 建立“持久和平”的实质是什么? (2)神圣同盟建立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维也纳体系的本质。
答:
(1)重建社会秩序——封建统治秩序 恢复欧洲政治制度——封建君主制度 持久和平的实质是保证欧洲均势,镇压各国革命
(2)目的;
①瓜分赃物,以满足自己的领土野心;
②恢复法国革命前的旧的统治秩序,使旧王朝复辟;
(3)维也纳体系的本质: ➢ 欧洲专制君主采用高压手段维护封建
统治秩序的体现; ➢ 反对社会进步; ➢ 是历史的反动
1848年二月革命胜利 后,法国资产阶级组 成了临时政府。为对 付工人和革命群众, 临时政府纠集流氓
青年,组成别动队, 作为反对无产阶级的 工具。这幅图是当时 艺术家的一幅速写画, 画面上的别动
队员站岗时歪着帽子, 双脚交叉,一手插在 裤袋里,一手撑在上 了刺刀的步枪
上,生动地显示出别 动队员的流氓形象。
奥:力图建立在中欧特别是在德意志的优势
第二节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维也纳体系)
建立:维也纳 会议
背景、时间、地点、参加国、操 纵国 主要内容
性质:分赃会议

评价

纳 维护工具: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严重动摇: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革命和改革
(原因、表现)
彻底瓦解:1848年欧洲革命 (原因、表现、意义)
材料一、大会发出响亮的口号:”重建社会秩序“,”恢复欧洲政 制度“,在”公平的力量配备“的基础上建立”持久和平“,等等 是为了安抚各国人民……
维 历史的反动
也 纳
(逆历史潮流)



评 价
用召开会议的方法来解决国际
争端,促进了国际关系的发展
二、维也纳体系下的矛盾冲突 1. 维也纳体系下存在着三种矛盾: ① 第一种是各国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同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②第二种是被压迫民族与俄、奥、普、英欧洲大国之间的矛盾; ③第三种是欧洲大国之间的矛盾。 2. 神圣同盟的破裂 (二、三十年代的革命和改革) 第一类是反对专制统治的革命;( 西班牙革命、 意大利革命) 第二类是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法国 “七月革命”、英国) 第三类政治斗争属于民族独立战争;(希腊、比利时) 3. 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 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后就彻底崩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