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微粒的化学特性

合集下载

纳米粉体材料

纳米粉体材料

纳米粉体材料简介纳米材料分为纳米粉体材料、纳米固体材料、纳米组装体系三类。

纳米粉体材料是纳米材料中最基本的一类。

纳米固体是由分体材料聚集,组合而成。

而纳米组装体系则是纳米粉体材料的变形。

纳米粉体也叫纳米颗粒,一般指尺寸在1-100nm之间的超细粒子,有人称它是超微粒子。

它的尺度大于原子簇而又小于一般的微粒。

按照它的尺寸计算,假设每个原子尺寸为1埃,那么它所含原子数在1000个-10亿个之间。

它小于一般生物细胞,和病毒的尺寸相当。

细微颗粒一般不具有量子效应,而纳米颗粒具有量子效应;一般原子团簇具有量子效应和幻数效应,而纳米颗粒不具有幻数效应。

纳米颗粒的形态有球形、板状、棒状、角状、海绵状等,制成纳米颗粒的成分可以是金属,可以是氧化物,还可以是其他各种化合物。

纳米粉体材料的基本性质它的性质与以下几个效应有很大的关系:(1).小尺寸效应随着颗粒的量变,当纳米颗粒的尺寸与光波、传导电子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尺寸特征相当或更小时,周期边界性条件将被破坏,声、光、电、磁、热、力等特性均会出现质变。

由于颗粒尺寸变小所引起的宏观物理性质的变化成为小尺寸效应。

(2).表面与界面效应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大、位于表面的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

由于纳米粒径的减小,最终会引起表面原子活性增大,从而不但引起纳米粒子表面原子输送和构型的变化,同时也引起表面电子自旋构象和电子能谱的变化。

以上的这些性质被称为“表面与界面效应”。

(3)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成离散能级的现象成为量子尺寸效应。

具体从各方面说来有以下特性:(1)热学特性纳米微粒的熔点,烧结温度比常规粉体要低得多。

这是由于表面与界面效应引起的。

比如:大块的pb的熔点600k,而20nm球形pb微粒熔点降低288k,纳米Ag微粒在低于373k时开始融化,常规Ag的熔点远高于1173k。

还有,纳米TiO2在773k加热出现明显致密化,而大晶粒样品要出现同样的致密化需要再升温873k才能达到,这和烧结温度有很大关系。

有机高分子/无机物杂化纳米材料

有机高分子/无机物杂化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可以兼顾无机物分子的分离能级和半导体的 连续谱的优点,因而可用作光,电等功能材料.
纳米粒子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其吸收光谱随粒经的减 小而发生蓝移.量子效应,隧道效应是未来微电子器 件的基础.
以上特点决定了纳米组装体具有高密度,多功 能,高集成度,高存储密度,协调和协同效应, 且材料透明,可用于光学通讯.
三.利用单体R’Si(OR)3,R’是可在光照 或加热情况下聚合的基团。例如:光聚 合或热聚合得到的带三乙氧基硅烷的聚 合物与TEOS、H2O反应,得到有机聚合 物在二氧化硅基体中。
5.5预聚体杂化
预聚体带有较小的无机网络,端基带有可聚合的基团, 聚合得到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例子。P288
6嵌段共聚物杂化 两嵌段共聚物组成变化引起的形态变化有:球形、圆
有机小分子 有机高分子
○ + 有机无机互穿网络
无机小分子无机高分子
5.2分子内自杂化
由一种反应物(含亲水基团),水解缩合后生 成带可聚合基团的产物。例子。P287
3大分子混合杂化 ○ 大分子与大分子的杂化,若是简单混合,
ΔS混合≈0,只有当ΔH混合<0,即混合过程放 热, ΔG混合<0才能实现,而这样的体系很 少.大分子与大分子的杂化不能依靠简单混合 实现,而要用反应杂化来实现.
单击添加副标题
有机高分 子/无机 物杂化纳
米材料
2023
杂化材料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 迅速发展的多学科交叉的材料.
1.无机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及生物物质的特点
无机材料: 结构材料(高强度,高刚性,高硬度); 光,电,磁等功能材料(光谱谱线较窄); 性能长期稳定,使用寿命长; 加工成型较难(高温烧结,冶炼,晶体培养等加工成型方法).
有机高分子材料: 易于成型加工; 某些高分子材料可作结构材料(较高的强度,刚

纳米材料综述功能材料与应用论文(已处理)

纳米材料综述功能材料与应用论文(已处理)

纳米材料综述功能材料与应用论文(已处理)纳米材料综述摘要概述了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及结构特征, 重点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光谱、催化、光电化学及反应性等化学特性及应用.1、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纳米材料是指颗粒尺寸为纳米量级 0.11 nm, 100nm 的超微粒子纳米微粒及由其聚集而构成的纳米固体材料。

纳米固体材料分为纳米晶体材料、纳米非晶态材料及纳米准晶态材料。

其中纳米晶体材料按其结构形态又可分为四类:1 零维纳米晶体, 即纳米尺寸超微粒子;2 一维纳米晶体, 即在一维方向上晶粒尺寸为纳米量级, 如一维纤维, 一维碳纳米管;3 二维纳米晶体, 即在二维方向上晶粒尺寸为纳米量级, 如纳米薄膜、涂层;4 三维纳米晶体, 指晶粒在三维方向上均为纳米尺度, 如纳米体相材料, 纳米陶瓷材料。

另外, 还有纳米复合材料, 以复合方式不同分为0-0、0-2、0-3 型复合, 即零维纳米粒子分别与纳米粒子、二维及三维材料复合而成的固体材料。

纳米材料科学是现代化学、物理学、材料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 系统地研究纳米材料的性能、微结构和谱学特性,通过和常规材料对比, 找出纳米材料的特殊规律, 建立描述和表征纳米材料的新概念和新理论, 发展完善纳米材料科学体系;2 探索新的制备方法, 发展新型的纳米材料, 研究制备工艺与材料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规律, 并拓宽其应用领域。

2、纳米材料的性质2.1、纳米微粒的结构和特性纳米粒子处于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是由数目很少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聚集体。

由于纳米粒子具有壳层结构。

粒子的表面原子占很大比例,并且是无序的类气状结构, 而在粒子内部则存在有序-无序结构,这与体相样品的完全长程有序结构不同。

纳米粒子的结构特征使其产生了小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并由此派生出传统固体材料所不具备的许多特殊性质。

2013年纳米知识竞赛复赛题库

2013年纳米知识竞赛复赛题库

选择题:1.纳米尺度物质的重要工具(A)A扫描隧道显微镜 B.扫描探针显微镜C.显微镜纳米丝微创术D.纳米探针2.1999___教授薛增泉领导的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将单壁碳纳米管组装竖立在金属表面,并组装出世界上最细且性能良好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用探针。

( D )A.清华大学B.复旦大学C.香港大学D.北京大学3. 以下哪个不是纳米级测量技术?(B)A.纳米级精度的尺寸的测量B.纳米尺度物质的测量.C.纳米级精度的尺寸的测量D.纳米级表面形貌的测量4.以下哪种不是纳米位移的测量方法?(C)A.机械测量法B.电学测量法C.纳米探针法D.光学测量法5.(A)年IBM公司苏黎世研究实验室的宾尼和罗雷尔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简称STM,使得人类首次在大气及常温下条件观察到了原子,为纳米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A.1981B.1982C.1983D.19846.1993年,继198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搬走原子团“写”下斯坦福大学英文、1990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在镍表面用36个氙原子排出“IBM”之后,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自如地操纵原子成功写出“ (A )”二字,标志着中国开始在国际纳米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A.中国B.中华C.九州D.神州7.以下哪个不是纳米技术的应用范围?(D)A.医药与健康B.国际贸易与竞争C.电子及计算技术D.生活用品8.以下哪个不是纳米技术的应用范围?(A)A.生物转基因B.材料及加工C.国防D.环境与能源9.(A)研究细胞内部,细胞内外之间以及整个生物体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A.纳米生物学B.纳米化学C.纳米物理学D.纳米物质学10.纳米器件是指器件的(B)在纳米范围内的器件,其空间尺度介于微观体系(分子和原子)和宏观体系(如块体)之间。

A.大小 B.特征尺寸 C.形态D.体积11.纳米多孔碳的分类:微孔材料<2nm,(A) 2nm~50nm,大孔材料50nm>。

A.介孔材料B.中孔材料C.宏孔材料D.空孔材料12. 1977年,MIT的(D)提出从模拟活细胞中生物分子的人工类似物出发可以组装和排布原子,并称之为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

纳米材料物理化学性质

纳米材料物理化学性质

第四章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纳米微粒的物理性能第一节热学性能※1.1. 纳米颗粒的熔点下降由于颗粒小,纳米颗粒的表面能高、比表面原子多,这些表面原子近邻配位不全,活性大以及体积远小于大块材料的纳米粒子熔化时所需要增加的内能小得多,这就使纳米微粒熔点急剧下降。

金的熔点:1064o C;2nm的金粒子的熔点为327o C。

银的熔点:960.5o C;银纳米粒子在低于100o C开始熔化。

铅的熔点:327.4o C;20nm球形铅粒子的熔点降低至39o C。

铜的熔点:1053o C;平均粒径为40nm的铜粒子,750o C。

※1.2. 开始烧结温度下降所谓烧结温度是指把粉末先用高压压制成形,然后在低于熔点的温度下使这些粉末结合成块,密度接近常规材料的最低加热温度。

纳米颗粒尺寸小,表面能高,压制成块材后的界面具有高能量,在烧结中高的界面能成为原子运动的驱动力,有利于界面中的孔洞收缩,空位团的湮灭,因此,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就能达到致密化的目的,即烧结温度降低。

※1.3. NPs 晶化温度降低非晶纳米颗粒的晶化温度低于常规粉末,且纳米颗粒开始长大温度随粒径的减小而降低。

※熔点降低、烧结温度降低、晶化温度降低等热学性质的显著变化来源于纳米材料的表(界)面效应。

第二节电学性能2.1 纳米金属与合金的电阻特性1. 与常规材料相比,Pd纳米相固体的比电阻增大;2. 比电阻随粒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加;3. 比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4. 随粒子尺寸的减小,电阻温度系数逐渐下降。

电阻的温度变化规律与常规粗晶基本相似,差别在于温度系数强烈依赖于晶粒尺寸。

随着尺寸的不断减小,温度依赖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

当粒径为11nm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5. 当颗粒小于某一临界尺寸时(电子平均自由程),电阻的温度系数可能会由正变负,即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反而下降(与半导体性质类似).电子在晶体中传播由于散射使其运动受阻,而产生电阻。

※纳米材料的电阻来源可以分为两部分:颗粒组元(晶内):当晶粒大于电子平均自由程时主要来自晶内散射界面组元(晶界):晶粒尺寸与电子平均自由程相当时,主要来自界面电子散射•纳米材料中大量的晶界存在,几乎使大量电子运动局限在小颗粒范围。

第四章纳米微粒的化学特性

第四章纳米微粒的化学特性

牛顿流体:剪切应力τ与剪切速率 成正比得 流体。
黏度η:就是流体内部抵抗流动得阻力,用对流 体得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比表示。
基本概念
§4、3流变学
非牛顿流体:包括假塑性流体、塑性流体和 胀流体。假塑性流体和塑性流体都属于剪 切变稀得流体,但塑性流体具有屈服值。胀 流体 属于剪切变稠得流体。
图4、6 流体得行为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9
§4、1吸附
4.1.2电解质吸附
上述两层构成双电层。 双电层中电位分布可用 一表示式来表明,例如把Cu离子—黏土粒子之间 吸附当作强电解质吸附来计算,以粒子表面为原点, 在溶液中任意距离x得电位可用下式表示:
Z为原子价,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C为强电解质得摩尔浓度 ,k 表示双电层得扩展程度、1/ k称为双电层得厚度、由式看出, 1/ k反比于Z和C1/2,这表明高价离子、高电解质浓度下,双电层很 薄。
第四章纳米微粒的化学特性
§4、1吸附
吸附的概念
吸附就是相接触得不同相之间产生得结合现 象
吸附的分类
物理吸附 吸附剂与吸附相之间就是以范德
瓦耳斯力之类较弱得物理力结合
化学吸附 吸附剂与吸附相之间就是以化学键
强结合
§4、1吸附
纳米微粒吸附性特点
1、纳米微粒由于有大得比表面和表面原子配 位不足,与相同材质得大块材料相比较,有较强得 吸附性。
pH高时,粒子表面形成M—O键,使粒 子表面带负电。
pH值处于中间值,则纳米氧化物表面 形成M—OH键,粒子呈电中性。
§4、2纳米微粒得分散和团聚
4.2.1分散
一、面临得问题
在纳米微粒制备过程中,纳米微粒表 面得活性使她们很容易团聚在一起从而形 成带有若干弱连接界面得尺寸较大得团聚 体,这给纳米微粒得收集带来很大得困难。

纳米微粒的特性-

纳米微粒的特性-

非牛顿流体:包括假塑性流体、塑性流体和胀流体。假塑性
流体和塑性流体都属于剪切变稀的流体,但塑性流体具有屈 服值。胀流体 属于剪切变稠的流体。 黏度η:是流体内部抵抗流动的阻力,用对流体的剪切应力 与剪切速率之比表示。
ηred为胶乳浓度(体积分数) ,Φ为粒子的形状因子,等 于2.5,K为静电引力常数(约1.35)。随胶乳粒径减小黏度的增加 是由于粒径愈小,胶乳比表面增大,胶乳间静电引力增大, Mooney式中的K变大所致。
三、流变学
流体
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
假塑性流体
塑性流体
胀流体
1.基本概念
流体:流体是由大量的、不断地作热运动而且无固定平衡位
置的分子构 成的,它的基本特征是没有一定的形状和具有流动 性。流体都有一定的可压缩性,液体可压缩性很小,而气体的可 压缩性较大。流体的流变形态分为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 牛顿流体:剪切应力τ与剪切速率 成正比的流体。
② 作新的润滑剂。
通常润滑剂易损耗、易污染环境。磁性液体中的磁性
颗粒尺寸仅为10单位,因此,不会损坏轴承,而基液亦可用润 滑油,只要采用合适的磁场就可以将磁性润滑油约束在所需的 部位。
③ 增进扬声器功率。
在音圈与磁铁间隙处滴入磁性液体,由于液体的导热系数 比空气高5~6倍,从而使得在相同条件下功率可以增加1倍。磁性 液体的添加对频响曲线的低频部分影响较大,通常根据扬声器的 结构,选用合适粘滞性的磁性液体,可使扬声器具有较佳的频响 曲线。
例如,纳米尺寸的黏土小颗粒在碱或碱土类金属的电解 液中的吸附(这是一种物理吸附过程,它是有层次)。吸 附层的电学性质也有很大的差别. 紧密层:靠近纳米微粒表面的一层属于强物理吸附,称为 紧密层,它的作用是平衡了超微粒子表面的电性 分散层:离超微粒子稍远的离子形成较弱吸附层,称为 分散层。

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微粒的基本特性

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微粒的基本特性

第三章纳米微粒的基本特性一、纳米微粒的结构二、纳米微粒的基本特性热学、磁学、光学、动力学、表面活性、光催化性能一、纳米微粒的结构纳米态:物质的第?态!区别于固、液、气态,也区别于“等离子体态”(物质第四态)、地球内部的超高温、超高压态(物质第五态),与“超导态”、“超流态”也不同。

纳米态的物质一般是球形的。

物质在球形的时候,在等体积的条件下,它的界面最小、能量最低、自组织性最强、对称性也最高,有着很好的强关联性。

超微颗粒的表面与大块物体的表面是十分不同的,若用高倍率电子显微镜对金超微颗粒(直径为2nm)进行电视摄像,实时观察发现这些颗粒没有固定的形态,随着时间的变化会自动形成各种形状(如立方八面体、十面体、二十面体等),它既不同于一般固体,又不同于液体,是一种准固体。

在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照射下,表面原子仿佛进入了“沸腾”状态。

尺寸大于10纳米后才看不到这种颗粒结构的不稳定性,这时微颗粒具有稳定的结构状态。

纳米微粒一般为球形或类球形,可能还具有其他各种形状(与制备方法有关)。

纳米微粒的结构一般与大颗粒的相同,内部的原子排列比较整齐,但有时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别:高表面能引起表层(甚至内部)晶格畸变。

二、纳米微粒的基本特性1. 纳米微粒的热学性质固态物质在其形态为大尺寸时,其熔点是固定的;超细微化后发现其熔点将显著降低,当颗粒小于10纳米量级时尤为显著。

➢大块Pb的熔点为600K,而20nm的的球形Pb微粒熔点降低288K。

➢ Ag的熔点:常规粗晶粒为960︒C;纳米Ag粉为100︒C ➢ Cu的熔点:粗晶粒为1053︒C;粒度40nm时为750︒C纳米微粒的熔点降低:由于颗粒小,纳米微粒的表面能高、比表面原子数多,这些表面原子近邻配位不全、活性大,因此纳米粒子熔化时所需增加的内能比块体材料小得多,使纳米微粒的熔点急剧下降。

✍应用:降低烧结温度。

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能高,压制成块材后的界面具有高能量,在烧结中高的界面能成为原子运动的驱动力,有利于界面中的孔洞收缩,空位团的湮没,因此,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就能达到致密化的目的,即烧结温度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