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精粹课件17

SC ladder filter

Capacitors Switches Opamps

C l o c k

Capacitors: metal-n+ & Metal-poly

C area≈ 5 fF/μm2

C p≈ 1.2 fF/μm2

C area/C p ≈ 1/4?Voltage dependent ?R sub: noise

C area≈ 2 fF/μm2

C p≈ 1 fF/μm2

C area/C p ≈ 1/2

?Linear

?Large parasitics: Multi-layer !

Constant Area / Perimeter ! Common centroide lay-out !

1% 0.1%

1.0

2.0

3.0

4.0

5.0

VIN

3.0 k 2.0 k

60 k 40 k 20 k 0 k

V 5 V

V 1.8 V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知识点

知识点3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电阻的串联 (1)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相当于增加导体的长度) (2)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等于各分值R 串=R1+R2+……Rn 。 (3)n 个相同电阻串联时的总电阻为:R 串=nR ●电阻的并联 (1)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相当于增加导体的横截面积) (2)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得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阻值之和,即: n R R R R 111121+?++=。 (3)n 个相同电阻串联时的总电阻为: n R R 0 = 。 (4)两个电阻R1和R2并联时的表达式为:R 总=R 1R 2

【实验原理】R=U I 。只要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可以测出 (通过计算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的大小,测量和计算时严格要求单位的统一性,即电阻的单位是Ω,电压的单位V ,电流的单位是A ,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这种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来测量电阻的方法是一种间接测量法。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实验电路】 【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②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使小灯泡发光,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代入公式R=U I 算出小灯泡的电阻。 ③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 的位置,多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根据R=U I ,计算出 每次的电阻值,并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①接通电源前应将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 ②连好电路后要通过试触的方法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 ③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保护电路。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高明实验中学物理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专题试卷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高明实验中学物理第十三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波专题试卷 一、第十三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选择题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和PQ之间,ab和cd是放在导轨上的两根金属棒,它们分别静止在螺线管的左右两侧,现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左滑动,则ab和cd棒的运动情况是() A.ab向左运动,cd向右运动 B.ab向右运动,cd向左运动 C.ab、cd都向右运动 D.ab、cd保持静止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中磁感线方向向上,金属棒ab、cd处的磁感线方向均向下,当滑动触头向左滑动时,螺线管中电流增大,因此磁场变强,即磁感应强度变大,回路中的磁通量增大,由楞次定律知,感应电流方向为a→c→d→b→a,由左手定则知ab受安培力方向向左,cd受安培力方向向右,故ab向左运动,cd向右运动; A. ab向左运动,cd向右运动,与结果一致,故A正确; B. ab向右运动,cd向左运动,与结果不一致,故B错误; C. ab、cd都向右运动,与结果不一致,故C错误; D. ab、cd保持静止,与结果不一致,故D错误; 2.三根相互平行的通电长直导线放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右图为其截面图,电流方向如图所示.若每根导线的电流均为I,每根直导线单独存在时,在三角形中心O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都是B,则三根导线同时存在时O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A.0 B.B C.2B D.B 【答案】C 【解析】 分析:三角形中心O点到三根导线的距离相等.根据安培定则判断三根导线在O点产生的

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求出三根导线同时存在时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解答:解: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得知:三根导线在O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分别为:上面导线产生的B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B; 下面左边导线产生的B方向斜向左上方,与水平成60°角, 下面右边导线产生的B方向斜向右上方,与水平成60°角, 则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可知,下面两根导线产生的合场强大小为B,方向水平向左,所以三根导线同时存在时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2B,方向水平向左. 故选C 点评:本题首先运用安培定则判断B的方向,其次要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同时要利用好几何关系. 3.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I引起的.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 A.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要知道环形电流的方向首先要知道地磁场的分布情况:地磁的南极在地理北极的附近,故右手的拇指必需指向南方,然后根据安培定则四指弯曲的方向是电流流动的方向从而判定环形电流的方向. 【详解】 地磁的南极在地理北极的附近,故在用安培定则判定环形电流的方向时右手的拇指必需指向南方;而根据安培定则:拇指与四指垂直,而四指弯曲的方向就是电流流动的方向,故四指的方向应该向西.故B正确. 【点睛】 主要考查安培定则和地磁场分布,掌握安培定则和地磁场的分布情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所在.另外要掌握此类题目一定要乐于伸手判定.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章欧姆定律知识点全面总结

17 欧姆定律 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提出问题: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存在怎样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因为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声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压越高,电流越大,所以电流与电压可能存在正比关系。 设计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需要将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并用 电流表测出电路中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通过串联 在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来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进行试验: (1)将一个10Ω的定值电阻按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图接入电路。 (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分别为2.4V、1.8V、1.2V,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并填入下表中。 R=10Ω 电压U/V 2.4 1.8 1.2 电流I/A 0.24 0.18 0.12 (3)在坐标系中画出I-U图像,如图所示 分析论证: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流与电压有关,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 增大,电流与电压的比值为一定值,说明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将实验数据通 过图像的形式表示出来,通过分析图像可知电流的大小与电压成正比。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提出问题: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存在怎样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因为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电阻越大,电流会越小,所以电流与电阻可能存在反比关系。 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必须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值的大小(如5Ω、10Ω、20Ω。。。),只需要更换不同电阻接入电路即可。试验中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所以需要在电路中串联滑动变阻器来调节,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进行试验: (1)按图所示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2)将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连入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1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第17章 欧姆定律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有两个电阻,阻值分别为30Ω和10Ω,把它们串联起来,其总电阻是() A.40Ω C.20Ω B.30Ω D.7.5Ω 2.一种声光报警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 1 和S 2 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灯亮,铃不响 C.灯亮,铃响 B.灯不亮,铃不响 D.灯不亮,铃响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1 =10Ω,R2=20Ω。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V1与V2示数之比为() A.3∶1 C.2∶1 B.3∶2 D.1∶1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A,当 开关S断开后,电流表的示数改变了0.5A,则R 1 与R 2 的阻值之比为() A.13∶5 C.5∶3 B.3∶5 D.5∶13 5.根据欧姆定律I=U/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C.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 D.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6.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 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在导体乙的两端加上1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为0.1A B.将甲、乙两导体并联后接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9A C.通过导体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D.导体甲的电阻大于导体乙的电阻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当开关S 1、S 2 都闭合时,则() A.电压表被烧坏B.电流表将被烧坏 C.灯L 1亮,灯L 2 不亮 D.两只灯泡都将被烧坏 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滑片自a向b移动的过程中() A.电压表V 1示数变大,V 2 示数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 B.电压表V 1示数不变,V 2 示数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 C.电压表V 1示数不变,V 2 示数变小,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 D.电压表V 1示数变小,V 2 示数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 9.在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V和V 1 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该电路中的电流为()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 欧姆定律 单元练习题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欧姆定律单元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甲、乙两灯的额定电压均为6V,测得两灯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灯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5Ω B.乙灯的实际功率是2.4W时,它两端的实际电压是0.6V C.两灯发光时要发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 D.把甲、乙两灯串联接在7V的电源上时,电路中的电流是0.3A 2 . 如图是电阻甲和乙的I﹣U图象,小明对图象信息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将甲和乙串联,若电流为0.3A,则它们两端的电压为3V B.若甲和乙并联,若电压为1V,则它们的干路电流为0.4A C.当甲两端电压为0.5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3A D.当乙两端电压为2.5V,其电阻值为5Ω 3 .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合上开关,用酒精灯将玻璃加热到一定程度后,观察到电灯亮了,这说明

A.常温下玻璃是导 体 B.火 焰将 电路 直接 连通C.玻璃加热到一定程度可以导电 D.导 体和 绝缘 体不 可能 转化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当开关S闭合后,只有一只灯炮发光,且电压表的示数为6V,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灯L1处短路B.灯L2处短路 C.灯L1处断路D.灯L2处断路 5 .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中,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B.电源至少选用两节新干电池

C.换用2Ω电阻做实验时,需要更换电压表量程 D.多次实验是为了求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6 . 判断一个电阻是否能等效替代另外两个串联的电阻,主要看() A.电路中的电流是否相同 B.电路两端电压是否相等 C.在电路两端电压相等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否相同 D.在导体横截面积都相等时,导体的长度是否相同 7 . 如图所示电路,是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其中甲、乙两电表分别表示的是 A.甲是电压表,乙是电流表B.甲是电流表,乙是电压表C.它们都是电流表D.它们都是电压表 8 . 如图所示的电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接通S1灯亮、电铃响 B.只接通S2灯亮、电铃响 C.只断开S3灯亮、电铃响 D.只断开S1灯亮、电铃响 9 . 根据欧姆定律 I=U/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C.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单元备课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单元备课 一、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二、说本单元教材 本章是在学习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的基础上,通过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最后介绍了欧姆定律的应用,测量一个导体的电阻的方法及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本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所以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章教材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探究怎样测量一个导体的电阻。探究活动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现象和实验来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学会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两次探究活动中,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是《标准》中明确要求的,另外的探究活动《标准》中没做任何要求,它是以知识为载体,重过程,轻结果的探究。 本章建议增加一个课外探究:画出在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随电压变化的图线,并进行讨论。 本章共有四个自然节,内容分别为: 第一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首先探究了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应用创造学的组合原理引入欧姆定律,并进行了简单应用及探究电阻的串、并联关系。 第三节:“电阻的测量”是欧姆定律的一种应用。可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第四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为选学内容,主要是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解决串联、并联电路中的问题。 三、教学建议 第一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欧姆定律的实验是探索性实验,其设计是本节的难点。因为初中物理不从理论上解释欧姆定律,所以欧姆定律的建立完全领依赖实验的结果。同时,欧姆定律的实验研究在本章中是作为物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典型范例出现的。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也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基础,因此是初中电学的重点知识。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是分析和研究各种电路的关键。着重介绍了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变化关系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得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有关,再通过实验来研究。 本节从开头引入课题后,就提出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教学时应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一是教师是要引导学生懂得欧姆定律的研究是在如下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的。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物理量中,先要确定研究对象的物理量(如I),然后逐一研究这个物理量和另一物理量的关系。研究时,要假定除这两个物理量外的其他物理量不变,然后将这些单一的关系综合起来。应该在常用方法的传授过程中,先将研究的思路和方案确定,然后再进行电路图的设计、

第十三章电磁场与麦克斯韦方程组习题解答和分析

第十三章习题解答 13-1 如题图13-1所示,两条平行长直导线和一个矩形导线框共面,且导线框的一个边与长直导线平行,到两长直导线的距离分别为r 1,r 2。已知两导线中电流都为0sin I I t ω=,其中I 0和ω为常数,t 为时间。导线框长为a 宽为b ,求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 分析:当导线中电流I 随时间变化时,穿过矩形线圈的磁通量也将随时间发生变化,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d d i t Φ ε=- 计算感应电动势,其中磁通量s B d S Φ=?,B 为两导线产生 的磁场的叠加。 解:无限长直电流激发的磁感应强度为02I B r μ= π。取坐标Ox 垂直于直导线,坐标原点取在 矩形导线框的左边框上,坐标正方向为水平向右。取回路的绕行正方向为顺时针。由场强的 叠加原理可得x 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00122() 2() I I B r x r x μμ= + π+π+, 垂直纸面向里 通过微分面积dS adx =的磁通量为 00122()2()I I d B dS B dS adx r x r x μμππ?? Φ===+??++?? 通过矩形线圈的磁通量为 000122()2()b I I adx r x r x μμΦ??=+??π+π+?? ? 012012ln ln sin 2a r b r b I t r r μω? ? ++= + ?π?? 感生电动势 012012012012d ln ln cos d 2()()ln cos 2i a r b r b I t t r r a r b r b I t r r μωΦ εωμωω??++=- =-+ ?π???? ++= - ??π?? 0i ε>时,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实际方向为顺时针;0i ε<时,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实际方 向为逆时针。 13-2 如题图13-2所示,有一半径为r =10cm 的多匝圆形线圈,匝数N =100,置于均匀磁场 题图13-1 题图13-2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单元复习优秀教案设计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1.会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串、并联电路问题。 3.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4.能利用欧姆定律分析串并联电路动态变化问题。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理解欧姆定律②伏安法测电阻。 难点:①欧姆定律的应用②动态电路的分析。 【学具准备】 电源(3节干电池)、电阻(5Ω、10Ω、15Ω)、未知阻值的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导学案。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导入语:(展示图片)夜幕下,彩灯勾画出古镇建筑的轮廓。 电灯发光时,电流在电路中静静的“流淌”。你是否想过,电流的 流动遵循怎样的规律?电流、电压、电阻各自扮演着什么角色?它 们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呢?现在就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其中的奥秘。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出复习课题。结合思维导图让学生回顾本章内容的内在联系,后面的几个专题复习就是围绕本章的内容而展开的,这样能使学生的复习有明确的目标。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知识点聚焦: 实验表明:在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成反比。 探究一:利用电源、电阻(10Ω)、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等器材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关系”。 实验:如下图甲所示,艾力做“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实验。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端。 (2)闭合开关后,他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如上图乙所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3)通过实验,他记录了电压与电流相对应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探究二:利用电源、电阻(5Ω、10Ω、15Ω)、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等器材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之间的关系”。 实验:在探究导体的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验中:

初中物理 物理大师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十三章欧姆定律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例1、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实验中,被控制的物理量是_______ ,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被控制的物理量是_______ ,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实验所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两次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训练 1、李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 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当在导体乙的两端加上1V的电压时,通过乙导体的电流为0.1A B.将甲、乙两导体并连接到电压为2V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6A C.导体甲的电阻小于导体乙的电阻 D.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2、小刚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此实验 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10Ω更换为5Ω为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 应该采取的操作是() “小则小调,大则大调” A.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B.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D.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 3、下列说法中,能用于研究电流与电压之间关系的是() A.用同一导体,保持导体两端电压相同 B.用不同导体,保持导体两端电压相同 C.用同一导体,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D.用不同导体,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4、小明用图1所示的电路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图2是小明未完成连接的实验电路。 (1)电压表应选择_________的量程;现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增大.请你按照对电压表量程的选择和对滑动变阻器连接的要求,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2中实验电路的连接。 (2)小明按要求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位置,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 (3)小明在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测出通过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下表所示。 U(V)0.5 1.0 1.6 1.9 2.5 3.0 I(A)0.1 0.2 0.3 0.4 0.5 0.6 ②小明在实验中所用电阻R的阻值为_________Ω;当通过的电流为0.5A时,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为_________W。 (4)如果将实验电路中的电阻R更换成一个额定电压为3.8V、阻值约为10Ω的小灯泡后,要进行“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的实验,则对实验电路还必须进行怎样的改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专题复习

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一、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㈠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①保持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 ②保持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①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 ②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 ㈢实验电路图: ㈣两次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欧姆定律的内容: 。 3.数学表达式I=U/R。 4.说明:①适用条件:(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 ②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三者的单位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同一导体(即R不变),则I与U成;同一电源(即U不变),则I与R成;。 ④R=U/I是电阻的计算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计算出大小,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U和电流I等因素无关。 二、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能够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2.原理:_________________。 3.电路图: 4.步骤: 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 _,滑动变阻器的阻 值应调到________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 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①;②。 ⑵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 测量结果偏大是因为: ⑶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1 R2(选填“<”、“>”或“=”) 三、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表达:。 字母表达式:。 2.电压:文字表达:。 字母表达式:。 3.电阻:文字表达:。 字母表达式:。 理解:把n段导体串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4.串联分压,电阻的阻值越大它分担的电压就越大。 四、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表达:。 字母表达式:。 2.电压:文字表达:。 字母表达式:。 3.电阻:文字表达:。 字母表达式:。 理解:把n段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这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基础练习题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电路初探第十四章欧姆定律》基础 练习题 1、用电器是_________电能的装置,而电源是_________电能的装置。 2、从能量的观点来看,电源是将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的装置,而用电器是将______转化为__________的装置。 3、手机中的电池是充电电池,这种电池充电时是将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__,而通话时则是将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 4、组成电路的四个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_____________位置。 5.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__________的电路叫通路,通路时电路中______(有/无)电流流过;(2)断路:_______的电路叫断路,断路时电路中______(有/无)电流;(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_______上的电路叫短路,短路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 6.串联:把用电器____________连接起来,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7.并联:把用电器_________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8.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_来表示电流的大小。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______;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1A=_______mA=_______μA。 9.测量电流的仪表是:________,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_____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_________入,从________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________;在不知被测电流的大小时,应采用________的方法选择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___________。 10.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________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分度值)是______安;②________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分度值)是________安。 11.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________的原因,而_________是提供电压的装置。13.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_______;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 1千伏=________伏=________毫伏=________微伏。 14.测量电压的仪表是:_________,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________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________入,从_________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_________; 15.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________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分度值)是_____伏;②________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分度值)是______伏。 16.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_______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_______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______伏;④安全电压是:_________伏;⑤工业电压380伏。17.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________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_________ )

新人教版新九年级物理第17章欧姆定律知识点全面总结

17 欧姆定律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提出问题: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存在怎样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因为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声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越高,电流越大,所以电流与电压可能存在正比 关系。 设计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需要将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并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通过串联在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来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进行试验: (1)将一个10Ω的定值电阻按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图接入电路。 (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分别为、、,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 数并填入下表中。 R=10Ω 电压U/V 电流I/A (3)在坐标系中画出I-U图像,如图所示 分析论证: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流与电压有关,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电流与电压的比值为一定值,说明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将实验数据通过图像的形式表示出来,通过分析图像可知电流的大小

与电压成正比。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提出问题: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存在怎样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因为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电阻越大,电流会越小, 所以电流与电阻可能存在反比关系。 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必须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值的大小(如5Ω、10Ω、20Ω。。。),只需要更换不同电阻接入电路即可。试验中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所以需要在电路中串联滑动变阻器来调节,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 相等。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进行试验: (1)按图所示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2)将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连入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3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表中。 (3)将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更换为10Ω、15Ω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在3V不变,分别读出对应电流表的示数并填入下表中 U=3V 电阻R/Ω 5 10 15 电流I/A (4)在坐标系中画出I-R图像如图所示 分析论证: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流与电阻有关,电流随电

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三章 欧姆定律 练习题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欧姆定律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4.5V,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Ω lA”,灯泡标有“2.5V 1.25W”字样。若闭合开关,两电表的示数均不超过所选量程,灯泡两端电压不允许超过额定值,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0~0.5A B.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允许调节的范围是2.5~20Ω C.灯泡的最小功率是0.162W D.该电路在10s内消耗的最小电能是13.5J 2 .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由闭合到断开,则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B.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C.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变大 D.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变小 3 . 小兰设计了一种烟雾报警装置,其简化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光敏电阻,R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大,当电流表示数减小到某一值时,装置报警.开关S闭合后,当有烟雾遮挡射向R的激光时()

A.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B.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C.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减小 D.增大R0的阻值,可使装置在更低浓度烟雾下报警 4 . 某兴趣小组用如下设计来测量电阻R2的阻值,R1为电阻箱,电源电压恒定,电压表如图所示连入电路,则() A.此装置可以顺利的测R2的阻值 B.如果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流表就可以测出R2的阻值 C.只要知道电源电压就可以测出R2的阻值 D.即使知道电源电压也不能满足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 . 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则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运用了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B.利用该电路只能探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C.将电流表换成小灯泡,实验效果会更明显 D.用电流表示数反映电阻大小,说明电阻大小与电流有关 6 . 学习物理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物理现象,以下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①寿光市冬天最低气温为-30℃;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U1:U2=R1:R2)

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1/R总= 1/R1+1/R2 ④分流作用:I1:I2=1/R1:1/R2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伏安法测电阻 电路图: 原理: 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R=U/I; 2.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滑片位置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目的是要测量多组数据以求平均值; 3.在闭合开关之前,滑片位于最大电阻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7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汇总整理

第一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1、欧姆定律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德国物理学家欧姆) 公式:I = U R R=U I U=IR U——电压——伏特(V);R——电阻——欧姆(Ω);I——电流——安培(A) 使用欧姆定律时需注意:R=U I不能被理解为导体的电阻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 中的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其大小跟导体的电流和电压无关。人们只能是利用这一公式来测量计算导体的电阻而已。 2、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规律的比较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n I I I I= ? = = = 2 1 并联电路的干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 之和n I I I I+ ? + + = 2 1 电压特点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 路两端电压之和n U U U U+ ? + + = 2 1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 都等于电源电压n U U U U= ? = = = 2 1 电阻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 之和n R R R R+ ? + + = 2 1; 若有n个相同的电阻R0串联,则总电 阻为0 nR R=; 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大了导 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 联分电阻都大。 并联电阻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 路的倒数之和n R R R R 1 1 1 1 2 1 + ? + + = ; 若只有两个电阻R1和R2并联,则总电阻 R总= R1R2 R1+R2 ; 若有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则总电阻 为n R R0 = ; 把几个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横截面积,所以并联总电阻比每一个并联分 电阻都小。 分配特点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 比 U1 U2 =R1 R2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I1 I2 =R2 R1 电路作 用 分压分流 *电路(串联、并联)中某个电阻阻值增大,则总电阻随着增大;某个电阻阻值减小,则总电阻随着减小。

鲁教版五四制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三章 第2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同步测试题(无答案)

第2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通过某一定值电阻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的是()A.B. C.D. 2.已知R1:R2=2:3,将它们接在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2V的电路中,闭合S 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及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是() A.I1:I2=3:2 U1:U2=1:1 B.I1:I2=3:2 U1:U2=3:2 C.I1:I2=2:3 U1:U2=1:1 D.I1:I2=1:1 U1:U2=2:3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先闭合开关S1,电压表示数为U1;再闭合开关S2,电压表示数为U2,电阻R1、R2的阻值之比为() A.U1:U2B.U2:U I C.U2:(U2﹣U1) D.U1:(U2﹣U1) 4.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恒为3伏,更换5个定值电阻R x,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同学研究的是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B.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保持0.5伏不变 C.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1欧~5欧 D.将R x从5欧换成10欧后,应将滑片P向左移 5.图象法是利用图象这种特殊且形象的工具,表达各科学量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或规律的方法。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结论错误的是()

A.ρ1>ρ2B.R1>R2 C.υ1>υ2D.p1>p2 6.如图所示,R0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A1,A2为实验室用电流表(接线柱上标有“﹣”,“0.6”,“3”),闭合开关后,调节滑片P.使两电流表指针所指位置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A1与A2的示数之比为1:4 B.通过R0与R1的电流之比为4:1 C.R0与R1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4 D.R0与R1的阻值之比为4:1 7.如图甲所示,R2为电阻箱调节R2时电流表示数I随之变化。如图乙所示是电阻箱阻值R2与电流表示数的倒数的图象。则定值电阻R1与电源电压U的大小分别为() A.5Ω 30V B.5Ω 2.5V C.10Ω 20V D.10Ω 10V 8.甲乙两地相距30km,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了两条输电线,已知输电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了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甲地检修员先用如图所示的测量仪接入AB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乙地检修员后用相同的测量仪接入CD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短路位置离甲地()A.18km B.15km C.12km D.10km 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灯L1和L2都正常发光,甲、乙两个电表示数之比为4:3.此时灯L1和L2的电阻之比为()

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七、十八章)

【胜利教育必胜中学】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七、十八章)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1.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公式:I =U/R 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安=1伏/欧。 3. 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 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5.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④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⑤分压作用:U1:U2=R1:R2 ; 6.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1/R=1/ R1+ 1/ R2(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n ④分流作用:I1:I2=R2:R1; 第十八章电功率 1.电功(W):电路中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表示电流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2.电功的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 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 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2 /R*t 7.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 计算电功率公式:P =W/t ;P=UI ; 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9. 利用P = W/t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公式:P=I2R和P= U2 /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

第十三章电磁场与麦克斯韦方程组习题解答和分析.

第十三章习题解答 题图13-1 题图13-2 13-1如题图13-1所示,两条平行长直导线和一个矩形导线框共面,且导线框的一个边与长直 导线平行,到两长直导线的距离分别为r1,r2。已知两导线中电流都为,其中I0和为常数,t为时间。导线框长为a宽为b,求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 分析:当导线中电流I随时间变化时,穿过矩形线圈的磁通量也将随时间发生变化,用法拉第 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其中磁通量,B为两导线产生的磁场的叠加。 解:无限长直电流激发的磁感应强度为。取坐标Ox垂直于直导线,坐标原点取在矩形导线框的左边框上,坐标正方向为水平向右。取回路的绕行正方向为顺时针。由场强的叠加原理可得x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通过微分面积的磁通量为 通过矩形线圈的磁通量为 感生电动势

时,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实际方向为顺时针;时,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实际方向为逆时针。 13-2 如题图13-2所示,有一半径为r=10cm的多匝圆形线圈,匝数N=100,置于均匀磁场 中(B=0.5T)。圆形线圈可绕通过圆心的轴O1O2转动,转速n=600rev/min。求圆线圈自图示的初始位置转过时, (1 线圈中的瞬时电流值(线圈的电阻为R=100,不计自感); (2 感应电流在圆心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 分析: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解感应电动势。应用载流圆环在其圆心处产生的磁场公式求出感应电流在圆心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 解:(1 圆形线圈转动的角速度 rad/s 设t=0时圆形线圈处在图示位置,取顺时针方向为回路绕行的正方向。则t时刻通过该回路的全磁通 电动势 感应电流 将圆线圈自图示的初始位置转过时, 代入已知数值得: (2 感应电流在圆心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的方向与均匀外磁场的方向垂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