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行车组织第四节 车站作业计划

合集下载

铁路行车规章第四章

铁路行车规章第四章
❖ 二、道岔定位开通的位置:
❖ 定位:道岔经常向某一线路开通的位置,规定为道岔的定 位。
❖ 反位:向另外一条线路开通的位置。
❖ 填记道岔定位开通的股道,设在咽喉区的道岔定位开通位 置可填记为“对×号道岔”。
❖ 三、联动道岔在“联动或单动”栏内填记与其联动道 岔号码,单动道岔填“单动”。单式交分道岔在编号 前加字母“D”,复式交分道岔在编号前加字母“F”。
27km483m处,隶属济南铁路局兖州车务段管辖。
例如:
❖ 8、车站在网络上的作用和特点,内容有5条。 ❖ 9、车站性质:
❖ 按技术作业分: ❖ 按业务性质分: ❖ 按业务量大小分:
❖ (二)客.货运量
❖ 客运按发送、到达、中转来统计人数与件数 ❖ 货运按类别统计
❖二、线路、道岔及调车设备
❖ ①进站道岔为对向时,为尖轨尖端至进站信号机的距离。
❖ ②进站道岔为顺向时,为岔后警冲标至进站信号机的距离。
❖ ③车站为集中联锁设备时,为进站最外方道岔的调车信号 机至进站信号机间的距离。最外方道岔未设调车信号机的, 可按实际填写。
例:莱钢站正线、到发线等线路(无客运,不含岔线)
❖ 3.线路编号(反映在示意图上)
4.
线路用途
❖ 5.线路有效长
❖ 线路长度:全长、有效长。
❖ 有效长:系指在线路的全长中,可以停放机车车辆而 不影响信号显示、道岔转换(压中间道岔除外)或邻 线行车可利用线路全长中的部分长度。
❖ 有效长起止点:设有信号机的线路为信号机~信号机、 信号机~警冲标、信号机~车挡或信号机~轨道绝缘 节;无信号机的线路为警冲标~警冲标、警冲标~车 挡、道岔尖轨尖端~车挡。
⑴车场别:车站划分车场时填记。如:上行到达场、下行编 发场、客场等。 ⑵方向:填写邻站站名。 ⑶信号机名称:按其用途分别填记“进站”、“进站复示”、

行车组织考试知识点总结

行车组织考试知识点总结

行车组织自学要点绪论铁路货物运输生产过程:铁路货物运输生产过程,由(装车站)发送作业→途中运行与中转→(卸车站)终到作业等组成。

在装车站发送作业可分为货运作业和技术作业;在途中发生中转作业要根据列车编组计划的规定,可能发生有调中转作业或无调中转作业;在卸车站终到作业可分为技术作业和货运作业。

1.产品计量单位:吨公里2.货物周转量:是货物重量与货物运送距离的乘积。

它是货物运送产品产量指标。

如:1吨×1公里=1吨公里3.换算周转量:是将客、货周转量折合成同一计算单位的周转量,以换算吨公里计。

①换算系数=每1人公里成本/每1吨公里成本,我国目前铁路该系数取1。

②换算周转量=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换算系数如:1换算吨公里=1吨公里+1人公里×1三、《铁路行车组织》研究范围包括: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及通过能力、技术计划、运输方案、日常计划和运输调整、车站工作组织。

第一篇车站工作组织第一节车站的作用和分类一、分界点、车站1、分界点:车站、线路所、自动闭塞区段的通过信号机。

后两者是无配线的分界点。

2、车站分类:按业务性质分为货运站、客运站和客货运站;按技术作业性质分为中间站、区段站和编组销,其中区段站和编组站又统称为技术站。

本课程以介绍技术站作业为主;按客货运量和技术作业量大小分为特、一、二、三、四、五等站;按车场相互位置配列不同,主要分为横列式、纵列式和混合式,学员要特别注意横列式和纵列式的区别。

3、车站作用:车站是有配线的分界点;除可以保证行车安全和必要通过能力外,还可以办理列车交会、越行、和客、货运业务或列车、车辆的技术作业。

第二节车站的生产活动及技术作业过程一、车站的生产活动1、车站的生产活动包括客运作业、货运作业和行车技术作业。

2、车站行车技术作业内容随车站类型而不同。

二、技术站办理的列车和货车的种类技术站到达列车编组内容是由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第二篇)决定的,根据其编组内容而决定要进行哪些技术作业来判别列车种类;货车(车辆,有时也称车流)随列车到达,同理根据办理不同内容的技术作业决定车流性质。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流程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流程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流程第一章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概述 (3)1.1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3)1.1.1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1.1.2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3)1.1.3 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3)1.1.4 科学管理,规范操作 (3)1.1.5 以人为本,提高人员素质 (4)1.1.6 技术保障,持续创新 (4)1.1.7 协同作战,形成合力 (4)第二章铁路行车安全法规与标准 (4)1.1.8 法规体系的构成 (4)1.1.9 法规体系的作用 (5)1.1.10 标准制定的原则 (5)1.1.11 标准制定的内容 (5)1.1.12 标准制定的程序 (6)第三章铁路行车组织管理 (6)1.1.13 车站行车组织 (6)1.1.14 列车运行调度组织 (6)1.1.15 铁路局行车组织 (6)1.1.16 铁路总公司行车组织 (7)1.1.17 车站行车组织职责 (7)1.1.18 列车运行调度组织职责 (7)1.1.19 铁路局行车组织职责 (7)1.1.20 铁路总公司行车组织职责 (7)第四章铁路行车计划管理 (8)1.1.21 编制原则 (8)1.1.22 编制内容 (8)1.1.23 编制流程 (8)1.1.24 执行要求 (8)1.1.25 执行措施 (9)1.1.26 调整原则 (9)1.1.27 调整流程 (9)第五章铁路行车设备管理 (9)第六章铁路行车调度指挥 (10)第七章铁路行车预防与处理 (12)1.1.28 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 (12)1.1.29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12)1.1.30 强化设备维护与管理 (12)1.1.31 加强风险识别与评估 (12)1.1.32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12)1.1.33 加强信息沟通与协作 (12)1.1.35 报告 (13)1.1.36 现场处置 (13)1.1.37 调查与分析 (13)1.1.38 处理与整改 (13)1.1.39 总结与反馈 (13)1.1.40 档案管理 (13)第八章铁路行车安全教育与培训 (13)1.1.41 铁路行车安全基本知识 (13)1.1.42 铁路行车安全法律法规 (14)1.1.43 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 (14)1.1.44 理论培训 (14)1.1.45 实操培训 (14)1.1.46 在线培训 (14)1.1.47 培训效果评估 (15)第九章铁路行车安全监督与检查 (15)1.1.48 概述 (15)1.1.49 主要部门及职责 (15)1.1.50 安全监督体系运行机制 (15)1.1.51 概述 (16)1.1.52 日常检查 (16)1.1.53 定期检查 (16)1.1.54 专项检查 (16)第十章铁路行车应急预案与处置 (16)1.1.55 编制目的 (16)1.1.56 编制依据 (17)1.1.57 编制内容 (17)1.1.58 预案编制要求 (17)1.1.59 应急响应 (17)1.1.60 处置 (17)1.1.61 善后处理 (18)第十一章铁路行车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18)1.1.62 概述 (18)1.1.63 建设目标 (18)1.1.64 建设内容 (18)1.1.65 应用领域 (18)1.1.66 应用效果 (19)1.1.67 应用前景 (19)第十二章铁路行车安全管理创新与发展 (19)1.1.68 提高行车安全意识 (19)1.1.69 完善行车安全规章制度 (19)1.1.70 优化行车安全组织结构 (20)1.1.71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20)1.1.72 强化行车安全应急预案 (20)1.1.74 网络化管理 (20)1.1.75 规范化管理 (20)1.1.76 人性化关怀 (20)1.1.77 绿色发展 (21)1.1.78 国际化合作 (21)第一章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概述1.1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铁路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其安全运行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的意义。

铁路行车组织方案

铁路行车组织方案

日期:•行车组织的基本原则•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车站作业组织目•调度指挥•行车组织方案实例分析录行车组织的基本原则安全第一行车组织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铁道部和铁路局的相关规定,确保各项安全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遵守规则预防为主保障安全合理调度高效作业信息化支持030201提高效率快速响应行车组织必须对运输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快速响应,及时调整列车运行计划,确保运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均衡运输行车组织必须合理安排货物和旅客列车的开行计划,均衡运输,避免列车拥堵和滞留。

路网协同行车组织必须注重路网协同,加强各线路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全路网的顺畅运行。

确保畅通列车编组计划确保列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人工智能优化实践经验优化数学模型优化遵守调度命令注意安全事项考虑运输需求列车编组注意事项列车运行图列车种类列车交路人工编制计算机辅助编制既有线编制新线编制1 2 3定期调整不定期调整优化建议列车运行图的调整与优化车站作业组织列车到达计划列车出发计划解体和编组列数计划列车到达流程01列车出发流程02解体和编组列数流程0303加强现场监控01加强协调配合02优化编组计划车站作业优化建议调度指挥调度指挥的基本原则01020304安全高效准时优先传统调度方法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远程监控系统调度指挥自动化调度指挥的方法与工具提高调度员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加强培训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沟通协调引入先进技术建立健全的调度指挥规章制度,确保调度指挥工作的规范、有序。

加强与车站、列车长等各方的沟通协调,确保信息畅通、及时响应。

积极引入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提高调度指挥的效率和准确性。

调度指挥的优化建议行车组织方案实例分析总结词通过优化列车编组计划,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

详细描述该铁路局针对现有列车编组计划进行优化,以缩短列车在车站的停留时间、提高车辆使用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为目标。

首先对现有列车编组计划进行详细梳理,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然后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包括调整列车编组顺序、减少不必要的解体作业、优化作业流程等。

高速铁路车站作业

高速铁路车站作业

设施先进
高速铁路车站配备了先进的设施和设备, 如自动售检票系统、旅客信息系统等,提 高了车站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车站设施与布局
站场设施
客运设施
包括站台、雨棚、跨线设备、行车室等, 为列车到发和旅客乘降提供必要的场所和 设施。
包括售票厅、候车室、行李包裹房、卫生 间等,为旅客提供舒适、便捷的乘车环境 。
规定变配电所、接触网等电力设备的操作 要求和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电力事故发生。
车站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01
定期检查制度
对车站各类设备进行定期巡视检 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隐患和
故障。
03
维修记录管理
对设备维修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建立设备维修档案,为设备维护
和更新提供数据支持。
02
维护保养计划
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维护保养要 求,制定车站设备的维护保养计
违禁品。
行李包裹装车
安检合格的行李包裹被装上列 车,随旅客一同运输。
行李包裹交付
列车到站后,旅客凭相关凭证 领取行李包裹,完成整个运输
流程。
列车技术作业流程
列车检查
列车到站后,车站工作人员对 列车进行检查,确保列车设备
设施完车进行清洁 、消毒等整备工作,确保列车 卫生达标。
分流原则
将不同流向的旅客在不同区域分开,避免相 互干扰。
灵活性原则
流线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 时段和突发情况下的客流变化。
客运流线组织方法
按方向别组织
将不同方向的旅客流线分开,避免交 叉干扰。
按车次别组织
针对特定车次,为旅客提供专门的候 车区域和检票通道。
按时间别组织
根据旅客乘车时间,合理安排流线, 确保旅客按时乘车。

车站作业计划与指挥—调车作业计划(铁路行车组织)

车站作业计划与指挥—调车作业计划(铁路行车组织)

3-3-6 调整可移车组
调整可移车组
车组下落完毕后,有的车组既可下落到这一 列,又可下落到另一列而均不影响站顺,这种车组 称为“可移车组”。调整的原则是有利(省钩)则调, 无利则不调。
调整可移车组
例如表3-6中的“31”车组,既可下落到第二列, 又可下落到第三列,为“可移车组”,而将其调整 到第三列后,同43车组变为了相邻车组,还可节省一 个溜放钩,则调整是有利的。而“31”调下来后, “23”也可调下来。 调整可移车组后的情况如表 3-7所示。如何正确有利的整车可移车组,需要结 合“合并使用线路”方案综合考虑。
分部解体开口位置的选择
(2)车列内有长大车组时,应在大车组之前开 口。
分部解体开口位置的选择
(3)当待解车列内有“坐编”车组时,应在“坐 编”车组之后开口。例如,乙站3月18日第一班计划 安排30138次坐编30052次,根据列车确报,30138次 编组顺序为:
甲45
04
N2
P5
调机
应在“坐编”车组甲45后开口,以便该车组 留在到发线上坐底,其余车组一次牵出分解。
3-3-1 调车区现车掌握
调车区现车掌握
编组列车或送车时,根据调车作业通知单, 将各股道实际已挂走或送出的车辆,在毛玻璃板 上抹消,将取回的车辆及时登记在毛玻璃板上。
掌握现车的格式如表所示:
调车区现车掌握
3-3-2 整列解体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
整列解体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
纵列式车站利用驼峰解体调车时,般采用整 列解体的方法,整列解体通常是按照调车场线路固定 使用编制调车作业计划(俗称“车辆编号及排顺下落
(2)由待编车列左端向右端,从首组开始,依 次循环下落。每循环一次,下落一“列”。

铁道概论第六章铁路运输组织工作

铁道概论第六章铁路运输组织工作

第三节 行车工作组织
三、车站作业计划、调度指挥及统计分析 (一)车站作业计划 (1)班计划; (2)阶段计划; (3)调车作业计划。 (二)车站作业调度指挥 (1)调度计划编制及执行; (2)调度计划调整。 (三)车站工作统计 (1)装卸车统计 (2)现在车统计; (3)货车停留时间统计; (4)货物列车出发正点统计。 (四)车站工作分析 (1)日常分析; (2)定期分析; (3)专题分析; (4)车站到发车流及其特征的分析。
第一节 旅客运输组织
(三)轨道交通客流的种类 按线路性质分为:高速客流、快速客流和普速 客流。 按出行范围分为:直通客流、管内客流、市郊 的种类 按线路性质分为:高速客流、快速客流和普速 客流。 按出行范围分为:直通客流、管内客流、市郊 客流。
第一节 旅客运输组织 五、旅客列车的种类 针对不同的旅行需求所产生的不同的客流以及不同的线 路设备条件,铁路开行不同等级的旅客列车,以适应不同 旅客的需要。根据铁路列车运行图的规定,旅客列车分为 以下几种: 高速铁路动车组(G字头)城际动车组列车(C字头) 动车组列车(D字头)直达特快旅客列车(Z字头)特快旅 客列车(T字头)快速旅客列车(K字头)跨局普通旅客快 车(1001-2998)管内普通旅客快车(4001-5998),临 时旅客列车(L字头),临时旅游列车(Y字头),普通旅客 慢车(6001-7598)通勤列车(7601-8998)。
第三节 行车工作组织
二、技术站的作业组织 (三)货车集结 (1)货车集结时间的计算; (2)货车集结车小时的压缩。 (四)货物作业车的技术作业 (1)货物作业车及取送车作业; (2)合理取送车次数的确定; (3)合理取送车顺序的确定; (4)铁路车站与企业专用线的统一技术作业。 (五)车号室工作 车号工作是铁路运输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车站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技术站均设有车号室,负责该项工作。它在保证列车信息和票据的准确 无误和及时传递,使车站进行正常的运输生产作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 此,车号室除应与电报所、车站调度室等设在同一楼内,并在到达场和出 发场分别配备接车和发车车号员外,改善车号室工作条件,也是铁路运输 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之一。

车站作业计划—阶段计划(铁路行车组织)

车站作业计划—阶段计划(铁路行车组织)

• 1.编制资料
• ① 本阶段列车到发、解编及取送任务。 • ② 现车情况。 • ③ 阶段开始时到发线占用及机车交路情况。 • ④ 调车机车作业进度和燃油储备情况。 • ⑤ 机车交路及整备计划。 • ⑥ 车辆扣修计划、站内施工计划等。 • ⑦ 车辆转场计划。
• 2.编制步骤
• ① 填记阶段开始时到发场、调车场、货场、 专用线等股道存车情况。
8/20
1 到2
3
20003
31002
41081
发4 5

6
7
10007 10004
21008
41062
22006 21003
31003
40002
41051
23005
21002



1

线
2
A
0
a
35
o-a 4
调B
13
D
25
b
16
-21008
30
55
顶 -10007
-41062
20 30
55
+23003 +31002
o-a/1
o-b/2
B/5
E/2
F/15
b/5
F/14
f/3
P-4
o-f/5
o-f/2
o/2
2341/01511
4
23010 39
0/12
21002 4256 41081
A/15 a/8 o-a/3 B/4 D/5 o/4
B/9 D/11 b/4 E/8 F/6 o-f/4
A/11 a/8 o-a/3 E/8 F/6 o-f/4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乙站列车到发时刻表与列车编成 (1)乙站列车时刻表 为了简单说明问题,本教材只列出乙站18:00~6:00的 列车时刻表(如表4-4-2所示)。
表4-4-2 乙站18:00~6:00的列车时刻表
(2)乙站列车编成(m) ① 大列满轴编成(重车或重空混编)为55~56车; ② 摘挂列车编成要求视车流情况而定,为了方便沿途 各中间站的摘挂调车作业,其编成一般不宜超过43车; ③ 大空列编成计长为80.0。 5.乙站列车编组计划 乙站列车编组计划如表4-4-3所示。 表4-4-3 乙站列车编组计划
2.铁路工作班的设置 铁路的每次交接班都会造成一段时间(大约半小时左右) 工作的相对停滞甚至混乱。铁路为了充分利用运输能力,提高 运输效率,并考虑尽量减少出错的几率,特将一个工作日设为 两个工作班,以减少每日交接班次数。即,当日18:01至次日 6:00为第一班,次日6:00至18:00为第二班。 由于铁路行车部门的每班工作时长为12小时,为了避免铁 路行车职工的工作超劳,各个铁路局都根据不同的工种设置了 三班半或四班班组的倒班工作制度,以保证周工作时间低于40 小时。
① 甲及其以远35车,其中百货18车、大型机械5车、棉花12车; ② 乙~甲间21车,其中百货12车、杂货9车(上班待装,预计 18:30装完); ③ 丙及其以远40车,其中化肥18车(上班待装10车,预计18:30 装完)、机械12车、棉花10车; ④ 乙~丙间10车,其中杂货5车、化肥5车; 共计106车。 (2)装车要求 ① 百货要求用棚车(P); ② 大型机械用平车(N)或用敞车(C)代装,机械用敞车(C); ③ 棉花用棚车(P)或用敞车(C)代装; ④ 杂货用敞车(C); ⑤ 化肥用棚车(P)或用敞车(C)代装。 共计106车,第一班要求完成45%以上。
图4-4-2
乙站布置图
② 乙站股道的使用安排与容车数 乙站各股道的使用安排及容车数如表4-4-1所示。 表4-4-1 乙站股道的使用安排与容车数表
股道号 容车数
1、Ⅱ、Ⅱ 54
固定用途
上下行旅客列车到发
股道号 容车数
12 75
固定用途
特种车
3、4、4
6、7、7 5 8 9 10 11
62
70
上下行货物列车到发
6.乙站中停时指标 中停时指标是路局根据车站全天办理的车流性质所提出 的中转车与作业车一次作业在站每车平均停留时间。该指标用 于考核车站班工作中完成的车辆停留情况,其指标标准为:中 时指标2.1小时,停时指标6.7小时。 7.乙站某日日装车计划 日装车计划是路局为了保证月度运输任务(即月计划) 完成而编制的路局各车站去向别、车种别的日装车安排,并在 前一天批准下达至各车站。车站则根据日装车计划做好组织工 作,努力完成装车任务。
一、乙站简介 1.乙站的地理位置与布置图 (1)乙站的性质与地理位置 乙站为一单线铁路上的区段站,在铁路线路上的位置如 图4-4-1所示。 乙站衔接甲、丙两个方向,乙~甲区间有M、N、O、P、 Q、R等中间站,乙~丙区间有A、B、C、D、E、F等中间站。
图4(2)乙站布置图与股道用途 ① 乙站布置图 乙站为一横列式区段站,其车站布置图如图4-4-2所示。
(7)机务段取送作业时间标准为20min; (8)装车作业时间标准为1.5~2.0h; (9)卸车作业时间标准为1.0~1.5h; (10)双重作业车的调移作业时间标准为15min; (11)调机入段整备30min; (12)摘挂10 min; (13)交接班30min; (14)吃饭30min。 (15)到发线两次占用的最小间隔时间10min。
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车站作业计划的编制,我们需要建 立一个场景车站——乙站。通过了解乙站作业计划的编制,从 而学习与掌握车站作业计划的编制。 在了解车站作业计划之前,先来了解铁路工作班情况: 1.铁路运输工作日的划分 铁路为了方便运输组织,每天都要进行工作统计。为了很 好地统计每个工作班的工作业绩,在考虑铁路职工实际上下班 的合理安排情况下,铁路将工作日的计算时间调整为18:00,即 当日18:01至次日18:00为一个工作日。
铁路行车组织 助理值班员
车站值班员
负责接 发车工作
信号员 道岔清扫员
助理调度员
值班站长
全站行 车工作的统 一领导
车站调度员
负责调 车工作
驼峰值班员 调车区长
调车长 调车长
调车员 调车员
车号员
负责车 号工作
图4-4-3 乙站行车指挥系统
3.乙站相关作业时间标准 车站相关作业时间标准是编制班计划、阶段计划和推算有 调中转车、作业车车流接续的重要依据。 乙站《站细》规定的相关作业时间标准为: (1)无改编中转列车的作业时间标准为45min; (2)到达作业时间标准为35min; (3)出发列车作业时间标准为25min; (4)解体作业时间标准为30min; (5)编组作业时间标准为30min(编组摘挂列车为40min、小 运转20 min、解编结合为40~50min); (6)货场取送作业时间标准为30min;
上下行货物列车到发 机车走行
13
14 牵Ⅰ 牵Ⅱ 货11 货22 货33
75
30 60 60 30 25 20
本站卸
站修车 驼峰牵出线 编组牵出线 大型机械装卸 机械、杂货装卸 百货、粮食装卸
75 75 75 75
甲及其以远 乙~甲间 丙及其以远、空车 乙~丙间
2.乙站行车指挥系统 根据技术站的车站规模不同,其岗位设置也有所区别。 乙站的行车岗位主要包括值班站长、车站调度员、值班员、助 理值班员、各场区调车区长、驼峰值班员、车号员、信号员、 调车员(连接员、制动员)、扳道员(或道岔清扫员)等。 乙站的行车工作由值班站长统一领导,全站的接发车工 作由车站值班员统一指挥,调车工作由车站调度员统一领导, 其指挥关系如图4-4-3所示。
第四节
车站作业计划
铁路技术站和作业量大的客、货运站,为了质量良好 地组织运输生产,充分发挥车站技术设备的能力,使得车 站各个工种间、部门间协调而有节奏地工作,则需建立车 站作业计划制度。 车站作业计划包括车站班计划、车站阶段计划和车站 调车作业计划。车站班计划是车站作业的基本计划,主要 由主管运输的车站值班站长负责编制;车站阶段计划是车 站班计划分阶段的具体安排,是车站班计划的修正计划, 也是车站班计划完成的保证,主要由车站调度员编制;车 站调车作业计划是实现阶段计划、进行列车编解与车辆取 送的具体行动计划,由调车区长编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