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简笔画教《绝句》
古诗配画教案(1)

《春晓》教学内容: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创作。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古诗配画。
2、通过欣赏古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古诗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修养。
3、通过为古诗配画,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审美情感。
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2、学具准备:古诗、绘画工具及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配画《春晓》。
〔板书课题〕二、初步感受1、中国的古诗短小精悍,简洁抒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胸怀志向及他们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它犹如一杯醇香的老酒,只有耐心品读、背诵,才能品出其中的甘醇。
老师这里有一首特别喜欢的诗。
〔出示课件《春晓》〕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3、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三、欣赏作品1、你觉得哪一幅配画你最喜欢。
为什么?请从画的色彩、用笔、构图等方面加以讨论。
2、你准备用怎样的给它配画?3、刚刚同学们看到的都是用儿童画的方法表现出的作品,其实诗配画除了用儿童画的方法表现,还有其它的表现方法,请看:〔课件出示诗配画作品,有国画,儿童画,卡通画,手工制作等〕小结:从这里我们看出诗配画的形式多种多样,要想让你的画面洋溢诗情画意,首先选材要精准,把古诗当中的关键词当做主景,其次构图要恰当,色彩要符合古诗的意境。
〕四、学生创作1、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诗配画是不是特别想自己亲手画一幅。
老师想搞一个画展叫做《诗情画意作品展》,下面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配上画,赶快动手吧!〔板书〕诗配画小提示:〔1〕构图。
三年级下册古诗配画《绝句》

三年级下绝句诗配画
三年级下绝句诗配画如下:
首先在右上角画上一些柳枝,可以把柳枝画的多一点,在柳枝旁边画两只黄鹂鸟。
在左侧画上一个房屋,中间画上草地,草地上画一些小草,右下角画上一些石头。
顶部画上一些山峰,山峰和草地之间画上一条河流,这样绝句诗配画线稿就完成了。
接着开始上色,用灰色涂一下山峰,草地用绿色涂,黄鹂鸟用黄色涂一下。
柳枝用褐色涂,柳叶用绿色涂,房屋用黄色和褐色涂一下,石头用棕色涂好。
最后整理一下,在空白处写上诗句,这幅杜甫绝句诗配画就画好了。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杜甫《绝句》古诗词PPT

作者生平
客死舟中
大历四年(769)正月,杜甫离开岳州,沿湘江南下投靠亲友,临行前,再登 岳阳楼,写了一首《陪裴使君登岳阳楼》。三月,到达潭州,又至衡州。第 二年春,仍泊舟潭州,遇到李龟年,作《江南逢李龟年》。四月避臧玠乱, 往衡州。又想去郴州投靠舅舅崔玮。因遇到发大水,船只无法前进,一家人 在船上饿了五天五夜。幸亏耒阳聂县令送来白酒牛肉。后返回潭州。一路上 看到各种凄惨景象,写下了《湘夫人祠》《过洞庭》等诗。770 年冬,杜甫 自潭州赴岳州,作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死 于舟中,终年59岁。
作者生平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杜甫去奉先看他的妻子 ,刚进家门就听到哭 声——他的小儿子饿死了。杜甫回忆这十年长安的生活和沿途所见所闻,写 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也是在这个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十二月, 洛阳失陷;次年六月,潼关失守;长安攻破;玄宗仓皇逃往成都,太子李亨 在灵武即位(肃宗)。已搬家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的杜甫听到肃 宗即位的消息,北上投奔肃宗,不幸被叛军所俘,押送到长安。陷居于长安 的杜甫把自己的感伤和担忧融到自己的诗歌中,写《春望》《哀江头》等。
诗词赏析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 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 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 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 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写凭窗远眺西岭雪山。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 “含”字表明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
杜甫《绝句》诗意全解

杜甫的《绝句》诗意如下: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赏析:
整首诗描绘的是以作者家为事件发生的中心地,时间在春末夏初的六月,家旁的柳树上成双结对的黄鹂鸟在卿卿我我地鸣叫,预示着什么事要发生。
果不其然,作者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有船来接作者与一群高洁之士要同去做官了。
事件脉络表达的非常清晰明确。
时间、事件、地点、情节、故事表述完满。
并且互相印证、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感知、感怀、感恩还注入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人类最伟大的人生理想。
更体现了文化人那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做人境界。
表面看上去写的是优美的景物,实际上则寄托了作者此时此刻的志趣情操。
全诗以赋的方法写作,且浑然天成,而又恰到好处不露痕迹。
以至于外行人以为杜甫这首诗是在描写自然风景。
上下两句,两两相对,且那些明比、暗喻让人浮想联翩。
是运用“赋、比、兴”的经典之作。
让人见识到了什么叫托物言志,什么是诗的语言。
读这样的作品几乎是与读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一样引人入胜。
诗词之妙莫过如此。
杜甫再一次向人们述说:诗是不可翻译的。
绝句僧志南的诗的简笔画。

绝句僧志南的诗的简笔画。
哎呀呀,你知道僧志南的那首绝句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哇塞,这诗简直太美啦!
想象一下,要是把这首诗用简笔画表现出来,那会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呀!就像我们在一个奇妙的绘画世界里遨游。
古木阴中系着一个短篷,那短篷就像是一个可爱的小房子,安安静静地待在那里。
这不就像是我们小时候搭的秘密基地吗?杖藜呢,就像一个忠诚的小伙伴,扶着诗人过桥东。
嘿,这不就跟我们和好朋友手牵手一起过马路一样嘛!
那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哇,细细的雨丝纷纷扬扬,就像一群小精灵在空中跳舞。
画出来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用一些淡淡的粉色来表现杏花呀?而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就像是温柔的妈妈的手轻轻抚摸着我们的脸庞。
可以画一些弯弯的柳枝在风中摇曳呢!
要是我来画这幅简笔画,我肯定会把古木画得粗壮又有沧桑感,短篷画得小巧又精致。
杖藜就画得有点歪歪扭扭的,这样才更真实嘛。
杏花雨我会用点点的粉色来点缀,让整个画面都充满了浪漫的气息。
杨柳风呢,就用一些曲线来表示,让风仿佛在画面中流动起来。
我觉得呀,用简笔画来展现僧志南的这首绝句,真的是超级棒的主意!它能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中的美好意境,也能让我们发挥自
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简直太有趣了,不是吗?我们都可以试着去画一画呀,说不定会画出意想不到的惊喜呢!。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中班教案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中班教案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中班教案篇一:《绝句》公开课教案绝句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以前学过描写春天的古诗吗?(指名背一两首)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绝句》(板书课题)。
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春天的美景,还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感情。
3.学古诗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古诗的三步学习法:出示小黑板学习古诗的方法。
(生齐读)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二、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题目很特别,什么叫“绝句”?(学生交流)《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
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就是“七言绝句”。
2. 这首七言绝句是谁写的呢?(杜甫)板书:唐杜甫课前预习中你了解了杜甫的哪些资料?(学生交流)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他一生坎坷,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3.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在1200多年前重返成都杜甫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的第三首。
公元763年震憾唐王朝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进姓又过上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裁名称作了诗题。
部编版(五四制) 二年级 语文下册 15古诗二首 《绝句》教案

学生再次回顾“万里船”的含义。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句古诗。
听黄鹂鸟的叫声,能让学生走进古诗,身临其境。
将文字变为色彩艳丽的图画,学生更容易理解诗意和想象诗的画面。
学习古诗最好的方法就是有感情的朗读诗句。
加深学生对“一行”的理解。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古时候的“青色”是“蓝色”。
老师边讲边播放雪山被窗框包含的幻灯片并提问:韩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包含。
老师:千秋雪是指什么呢?
老师播放事先录制的微课《古诗中运用夸张手法的好处》让学生理解“千秋雪”和“万里船”的含义。
见到这么美的雪山,杜甫当即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老师边讲边用粉笔画雪山,请孩子们美美的读一读吧。
过渡:当诗人的目光渐渐地收回到自家门前时,却发现有许多准备到东吴的船只停靠在江面上。于是杜甫有写到......
通过“热炒热卖”检测孩子对“绝句”这一概念的掌握情况。
老师在一旁能听出学生读诗时字音是否读准确,好及时纠正。
及时点评作业,能加深学生对生字书写的印象。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老师:生字会认也会写了,就让我们随着生字宝宝回到古诗中去,再有感情地读一读古诗,并思考——从诗句中,你了解到杜甫写了哪些景物,用〇圈出来,最后小组交流你找到的景物有哪些?
设计意图
一.游戏导 入新课
一.谈话
1.同学们,又到了做游戏的时间了,今天我们做一个新游戏,叫“对诗”。游戏规则是:我说上一句,你们说下一句。
2.对诗游戏。
老师:床前明月光,
学生:疑是地上霜。
老师:诗题是?
学生:《静夜思》
老师:我们通过诗题可以了解到——李白在什么时候思念自己的家乡啊?
学生:安静的夜晚。
杜甫《绝句》教案优秀6篇

杜甫《绝句》教案优秀6篇绝句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平.2、反复吟诵诗句结合插图,想象诗人所描绘景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再学习二首杜甫的绝句。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以前学过描写春天的古诗吗?(指名背一两首)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绝句》(展示第2张PPT)。
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春天的美景,还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感情。
3、学古诗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古诗的三步学习法:出示小黑板学习古诗的方法。
(生齐读)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二、古诗学习1、这首诗的题目很特别,什么叫“绝句”?(学生交流)(展示第2张PPT)《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
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就是“七言绝句”。
2、赏音乐,学古诗。
(展示第3张PPT),播放PPT内FLASH,让学生看着视频初步了解古诗。
3、进入诗内容学习。
(展示第4张PPT,接下来每个小步骤根据第4张PPT上的超链接进行)1)导读,大体上介绍诗的大概内容,让学生先对诗产生映像。
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
2)展现古诗内容,播放声音,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录音默读古诗。
3)师:这首七言绝句是谁写的呢?引出诗的作者,进行作者简介。
课前预习中你了解了杜甫的哪些资料?(学生交流)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他一生坎坷,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简笔画教《绝句》
运用简笔画教《绝句》哈医大附属逸夫学校李晓密简笔画,线条直观、简洁,处处留白。
巧妙运用简笔画辅助古诗教学,能突破课文插图的局限性,给学生以形象、鲜活的记忆;能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在学习中产生共鸣,充分感受古诗的意蕴。
杜甫的《绝句》时代流传,脍炙人口。
运用简笔画教这首古诗,可以分以下六个环节:1. 配乐作画,初识意境。
选用古筝乐曲《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教学时,我当堂提笔在黑板上作简笔画,按诗句的顺序展现“垂柳啼莺”、“高空白鹭”、“山峦积雪”、“小河轻舟”、“杜甫草堂”、“门庭闲阶”等景致。
随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再朗读诗句。
开场作画,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对诗句意境会有初步的认识。
2. 着色添彩,体会情景。
让学生找寻简笔画于是局、插图的异同,然后请学生上台将简笔画添画成彩图“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山峦积白雪”、“青山环绿水”……学生亲手着色添彩,领略当时诗人所处的优美环境,能更好的感受到诗中蕴含的色彩美、动态美,品味到诗歌语言的凝练以及诗人当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3. 图文对照,即景译诗。
指导学生朗读古诗,再让学生静观一下黑板上的画面。
然后挑几个学生起来看着黑板灵活的翻译全诗。
提示他们不必死扣诗歌字句,而要努力体现诗句的韵味和意境,话语长短随意。
学生口译时面对黑板上的画面,易于对诗歌有整体的把握。
这种口译能展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法,对活跃全体学生思想、提高表达能力大有好处。
4. 图文结合,品评诗句。
这首诗情景交融,诗意盎然。
我在分析这些特色时,让学生结合黑板上的画面讲一讲诗句中哪些字眼用的特别好。
诗中难点“含”字,我予以重点指导,可在黑板上草堂之外的景致上添加一个画框,与草堂窗户相对应,为“含”字找到分析的立脚点,使学生易于理解。
以黑板上的画面作为操作界面,学生既能对诗意加深理解,又能更好的体会到诗句的浓缩美。
5. 看图诵文,活记古诗。
经历了上述几道环环相扣的教学之后,学生对诗句的熟悉程度已大大提高。
此时可再让学生默背一下诗句,然后请几个学生起来面对黑板背诵全诗。
黑板上的画面对学生有提示作用。
这样背,既可降低难度,又可加深记忆,因为这是形象记忆、情景记忆。
6. 看图畅想,编织故事。
我先介绍一些背景知识,然后请学生结合所学过的内容和黑板上的画面,适当发挥想象,围绕这首古诗编织讲述小故事。
这样做,既可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领悟这首诗的内涵及言外之意,又可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
采取这种形象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活跃。
黑板上只见图画,不见文字。
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不再是“局外人”。
他们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氛围中,吟诵诗文,理解诗句,欣赏诗的意境,自然兴趣高涨,学得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