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集体备课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5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5篇)八班级生物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说明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分析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与自学指导课前预备:教师课前预备好腐烂的梨、菜叶,地衣。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新课老师拿出预备好的腐烂的梨、菜叶问道: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让我手上的梨和菜叶坏掉的吗?同学猜想:是细菌和真菌。
引出新课:《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二、出示学习目标目标1、理解作为分解者参加物质循环2、理解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3、理解与动植物共生三、自学指导用约5分钟时间,阅读教材79—82页,并思索以下问题: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四、商量沟通1.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它与水果有怎样的关系?2.细菌和真菌是怎样生活的?经同学观看思索,商量沟通后得出结论:1.杆菌以水果为养分源,靠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导致水果的腐烂。
2.细菌和真菌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进行腐生生活的。
五、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很大作用,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得利的一面,它们在自然界中都有哪些作用?同学稳固回答:作为生产者参加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
提出思索题:每年的秋天,一部分植物会落叶,对落叶的处理方式有三种:燃烧、填湖、掩埋。
请分析,你会选择哪种处理方式,简要说明理由。
六、课堂练习课后练习七、布置作业本课时练习册八班级生物教案篇2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把握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学问。
2.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3.理解免疫的概念,区分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4.用免疫的学问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
力量目标培育同学在已有学问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学问的力量。
情感目标通过免疫学问的学习,让同学确立“对传染病主动预防”的思想。
初二生物备课教案优秀5篇

初二生物备课教案优秀5篇初二生物备课教案【篇1】一、教材简析:《遗传和变异现象》是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一节,教材主要从三方面:1、通过比较个体间性状的差异,使学生识别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2、通过欣赏和评价两幅19世纪的漫画,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的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3、通过课后的性状调查和思考与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领悟;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遗传与变异的概念,从而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世界遗传的多样性,为今后学习生物的进化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从未学习过遗传学的相关知识。
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关内容或观察过此类现象。
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
这已经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
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这些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总结。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2、能列举和辨别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以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3、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调查、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使学生了解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
2、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教学难点:1、理解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2、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幻灯片展示:2组同学们熟悉的明星照片,请同学们观察照片中的人物在外貌特征上有什么共同点,以此导入新课: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新课。
知识点一:性状和相对性状1、性状1)小游戏:①猜一猜:这分别是谁的眼睛?(引出名词——形态特征)②猜一猜:这是谁的声音?(引出名词——生理特性)由以上两个小游戏引出:性状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都称为性状。
初中生物集体备课活动教案

初中生物集体备课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通过收集资料、观察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学生
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活动时间:2课时
活动流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通过简单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组成:介绍细胞的基本组成,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3. 观察实验:准备显微镜和玻璃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皮细胞,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细
胞的方法。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交流观察到的内容,并共同整理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课时
1. 细胞的功能:介绍细胞的各种功能,包括分裂、新陈代谢、合成等。
2. 探索细胞:让学生通过各种资料或实验,了解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
3. 总结:学生进行小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并讨论未来的深入研究方向。
4. 完成任务: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探索细胞的奥秘,可以是观察其他植物或动物细胞,
或了解疾病与细胞的关系等。
活动策略:
1. 多媒体展示: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
2.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细胞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 分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帮助学生相互交流、激发创造力。
4. 总结反思:让学生进行总结并反思,巩固学习成果。
活动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情况、讨论质量、学习总结等方面来评估学生对细胞结构与功
能的理解程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备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思考,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
八年级上册生物备课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备课教案优秀5篇在小学《科学》课本中所涉及凤仙花等种子的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做出铺垫,但具体结构的名称、作用没有学习,八年级学生有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获得知识、增强技能。
2教学目标2.1知识技能目标①描述蚕豆和玉米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②说出蚕豆和玉米种子结构的主要区别。
2.2过程方法目标①通过用正确的方法解剖和观察蚕豆和玉米种子,会记录观察所见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
②通过对比蚕豆和玉米种子的异同,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进行基本的思维能力。
③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2.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向学生渗透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②愿意与他人交流,认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③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认真严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3.1教学重点种子的基本结构。
认识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点。
胚是种子中最主要的部分。
3.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总结出蚕豆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点。
4设计思路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知识结构与实际问题情景两方面入手,引出种子的.概念,再用实验观察、分析归纳,认识种子的结构。
本节课主要归纳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异同结构,因此可通过实验观察、小组合作、问题设计,让学生互相启发,感受探究的过程。
5教法与学法采用实验观察、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法。
6教学流程概括为三段六步。
三段为:情景实验、理解与运用、巩固与评价。
六步为:引入、探索、理解、应用、拓展、评价。
下面具体说明教学流程:6.1创设情景,引入问题情景1:一粒种子萌发,逐渐长成参天大树。
情景2:小麦植物体的开花结果,磨成面粉,蒸出馒头。
分析:这2个问题都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从实际问题引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集体备课计划

八年级生物上册集体备课计划
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及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提高业务认识;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好教案;可以使教师及时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从整体上驾驭教材。
本学期,八年级生物备课组本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讨有效作业、同课异构为出发点,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备课水平,深化与探讨分层有效作业布置以及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
结合我组已往的经验,特制定集体备课计划如下;
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
章节课题主备人课时第一章第一节花的结构和类型李贵静 2
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第二节传粉与受精 2
第三节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2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 2
第五节根的结构与功能王光杰 2
第六节芽的类型与结构 1
第七节植物的无性生殖 1
第二章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李贵静 2
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
第三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1
第三章
人类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婴儿的诞生王光杰 2
第二节青春期发育 2
第三节计划生育 1
第四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李贵静 1
第二节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1
第三节性状的遗传 1
第四节生物的变异王光杰 1 第五节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 1。
集体备课教案(生物的进化)

课题:__第七单元第三章生物的进化___
主备教师:宋绍珠时间:2011年2月17日第1周
名言警句:人生照例是一场值得一搏的争衡,然而它的奖品是拼斗。--拉尔夫.詹
同级同科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第六组:生物进化的原因。
五、小结。
六、练习
七、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附页:
主备教师:宋绍珠科组长签名:
一、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地球以外有没有生命体?
二、预见性问题
1、生命起源的原因、过程难以理解。
2、生命进化的历程容易混淆。
3、生物进化的原因难理解。
(此教案电子版在教导处公共邮箱:epshiyanjd@密码:7710818)
科组长签名:________________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4、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5、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6、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生物起源的过程。
2、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难点
1、描述生物起源的过程。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三、任务分配:
第一组:原始大气的成分,生命起源的过程。
第二组: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第三组: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主要证据。
第四组: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第五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八年级生物备课教案范文5篇

八年级生物备课教案范文5篇八年级生物备课教案范文5篇生物教案应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
教学目标应与学科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呼应,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生物备课教案,欢迎阅读!八年级生物备课教案篇1教学内容:生物的无性生殖;实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教学目标:1、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4、举例说出常见的营养生殖种类。
5、理解营养生殖的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1、无性生殖的原理。
2、酵母菌的培养。
教师准备: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准备: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
教学步骤: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这是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
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物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结构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
那么,有没有这种情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安排实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载玻片、龙胆紫染色液等。
请你们先看书,讨论应如何做实验,列出实验步骤,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八年级生物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优秀7篇)八年级生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河蚌、蜗牛及乌贼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同时了解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
2.在观察各种软体动物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归纳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了解河蚌等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树立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树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和对事物一分为二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1.本章重点及分析:软体动物种类很多,约有10万多种,其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亦有很大差别。
那么,它们为什么都是软体动物呢?这就是本章的重点教学内容,即通过具体动物来揭示软体动物类群的共同特征。
河蚌生活在淡水中,蜗牛生活在陆地上,而乌贼则生活于海洋中,虽然它们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这就是都有贝壳和外套膜,而贝壳又是由外套膜分泌产生的。
所以,外套膜是软体动物共有的和特有的结构,在教学当中应该重点强调外套膜这个特殊的结构,并明确它在动物体内的位置,这样会使学生较容易地观察到,无论是河蚌、蜗牛或乌贼,其外套膜都包在内脏团外,起到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2.本章难点及分析:生物的生活环境相似却具有相同的结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但生活环境不同却具有相同结构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太容易接受了。
教材中列举的三种动物恰恰如此。
淡水中的河蚌,陆地上的蜗牛和海洋中的乌贼是不同环境中生活的软体动物的典型代表,要让学生理解它们是“一家”就是本章的一个难点。
解决这个难点的方法很多,但最根本的是让学生理解外套膜是“一种”结构而不是“一个”结构,这种结构是指包在内脏团外的一层膜,动物的种类不同,这层膜的形状、薄厚会发生差异。
例如:河蚌的外套膜是两个,而蜗牛及乌贼的外套膜是一个;乌贼的外套膜很厚,是肌肉质的,河蚌的则较薄,而蜗牛的外套膜却是一层透明的薄膜。
所以,外套膜好比我们穿的衣服,有薄有厚,有长有短,但无论它什么样,它都是衣服而不是别的什么,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外套膜也就理解了什么叫做软体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生物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12月12日
主备人:张德安
参加人员:曹伟刘正安黄进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列举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认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其独特性。
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课本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
2.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本章学习,主要在同学心目中建立起生物(包括人)与环境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2.激发同学们保护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热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意义。
4.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引导启发、对比分析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有关生物多样性三方面内容的多媒体片断或图片。
2.学生准备:
(1)复习已学过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种类。
(2)生物的性状是基因控制的内容收集。
(3)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种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抓住重点,直接导课]
教师:请问“生物的多样性”这个词侧重于哪个字?
学生:“多”字。
教师:那自然界里的生物是怎样一个“多”法呢?有几个层次内容呢?“多”的意义何在呢?好,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多媒体片断。
请注意收集信息及时记录。
投放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如下:
画外音:“自然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生物。
”画面中出现:游戈的鱼群、飞翔的海鸥、扑腾入水的企鹅、跳跃的猴群、飞跑的麋鹿、追逐的猎豹、悠然的丹顶鹤、开屏的蓝孔雀、快速旋转运动的草履虫、成片的森林(配有节奏较快的背景音乐随画面一幅幅闪过)
教师:从刚才的片断中,你收集到多少种生物?
教师:自然界里的生物远不止这些,到底有多少,请同学们看书P90页图表。
教师:试分析生物多样性,从种类上看,多在什么地方?
教师:通过分析图表,你能得到什么样的信息?
第二行表示我国已知种数,第三行表示世界已知种数,第四行表示我国已知种数占世界已知种数的百分比。
教师:好,同学们收集信息能力相当准确。
刚才同学说表中有8种生物类群,除了这8种,还有哪些类群?
教师:从表中分析我国生物种类现状如何?
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裸子植物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故乡”,我国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脊椎动物中的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种数都位于世界前列。
教师:也就是说,我国物种高度丰富,除此之外,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还有其独特性,有许多生物是我国所特有的。
581种哺乳动物中,特有种约110种,比如……学生抢答: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朱鹮、藏羚羊、丹顶鹤、蛙蛙鱼……
教师:植物有……
教师:很好。
偷猎者将我国特有的生物卖到国外其实是一种卖国行为,我们一定要和这种行为做斗争。
教师:同学们再设想一个问题:是不是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生物都被人类发现了?
教师:回答是的同学,你从哪知道还有新的生物品种?试举例。
学生:举例……
(从事例出发,过渡到基因多样性的概述。
)
教师:老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水稻草丛矮缩病是水稻植株明显矮化,叶片上出现斑点(白色),分蘖很小,稻谷的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的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
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比较强的抵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
可见,并不是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生物都被人类发现了。
这种野生水稻便是科学家新发现的生物,这种生物具有它特有的、较强的抗草丛矮缩病的基因。
所以,不同品种的生物,它的基因也不相同。
这便是基因的多样性。
请同学阅读P91页,基因的多样性。
学生:仔细阅读,努力理解,积极收集信息。
教师:在基因的多样性里有两个事例。
哪两个?
学生1:事例一:美国科学家引进我国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
萎黄病的优良品种,挽救了美国大豆生产业。
教师:从这两个事例和老师刚才的举例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分析讨论后发言,教师: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便是生态系统。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及生物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及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还有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内容的关系。
请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去,做个有心人,继续关注生物,关注自然。
[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