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之小团圆媳妇之死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1课《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字形、词语及萧红的名言名句。
2.读:品读课文,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及小说蕴含的社会意义。
3.练:学习本文中运用对比塑造人物的手法。
4.写:运用拟人手法写一个片段。
一、诵记名言警句萧红名言名句1.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2.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
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以为得意。
3.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4.晚来偏无事,坐看天边红。
红照伊人处,我思伊人心,有如天边红。
5.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
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年纪轻轻便品尝了许多人生辛酸,但也培养了她的反抗意识,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
她的创作力求写真,以绘出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实感为限。
这样,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色,却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美丽鲜活和质朴无华统一起来,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和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东北作家群: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陆续流亡到关内的东北籍青年作家。
因为他们身受日寇侵略之苦,便满怀对侵略者的愤恨、对可爱家乡的怀念,描写东北人民的生活和他们英勇的抗日斗争。
其中以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和萧红的《生死场》为代表性作品。
2.相关链接《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
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
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萧红《呼兰河传》之《 小团圆媳妇之死》

• 第五章:胡家养了个小童养 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 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 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 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 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胡家 就越打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 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 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 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 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只 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 天后终于死去了。 • 第六章:我家的亲戚有二伯, 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 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 头、麻雀、黄狗谈天。听祖父 讲,有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 家,日俄战争时,多亏有二叔 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 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 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 呼兰河的人们默默忍受着风霜雨雪
重病缠身的萧红走 投无路,给当地的报馆 写信求援。报社青年编 辑萧军得知消息前往旅 馆探望,这个求援的少 女萧红含着眼泪向他吐 露了自己的苦难身世, 她写下的小诗美丽而又 哀怨,震撼了这个笔名 为三郎的东北大汉。在 一个暴风雨的黑夜,趁 着洪水泛滥,孤苦无助 的萧红终于投入了萧军 火热的怀抱。
1934年10月,在鲁迅的支持下,他们搭乘日本货船来到了 殖民地上海,住在大陆新村,成了鲁迅的邻居。在鲁迅身边的 初期,他们的创作和情感都更加丰盛,而且鲁迅还专为他们设 下宴席,以便能介绍一些文坛的朋友给他们认识。为了给萧军 准备一件合适的见客礼服,萧红连夜缝制衣服,在昏暗的灯光 下熬了一夜,这些绵密的针线里凝聚了萧红的无限情意。 这是萧红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但这段蜜月在两年后不可 避免地结束了。萧红和萧军之间发生了冲突,争吵日益激烈, 性格暴躁的萧军甚至动手打了萧红。在萧红的身体和心灵深处 遍布着难以医治的创伤。后来的人们这样对比萧红和萧军之间 的差别:一个多愁善感,另一个坦荡豪爽;一个是长不大的女 孩,另一个是血性汉子。萧军说:她单纯,淳厚,倔强有才能, 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萧红说:我爱萧军, 今天还爱。他是个优秀的小说家,在思想上是个同志,又一同 在患难中挣扎过来的,可是做他的妻子却太痛苦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件:11《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萧 红
解题
团圆媳妇,是旧社会封建婚姻制度的 产物,也叫童养媳。旧社会穷人家孩子多 养不起就变相卖给或送给有男孩的人家做 媳妇。实际上就是让所谓的夫家去抚养, 等女孩长大了,夫家就让此女孩与其子圆 房,故此就叫团圆媳妇。在我们学过的作 品中,《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 《窦娥冤》中的窦娥就是童养媳。旧社会 的童养媳受尽了夫家的奴役和凌辱,经历 是相当悲惨的。
宝玉曾这样说:女孩子未嫁之前是 颗珍珠,无价之宝,等嫁了人就变成了 鱼眼珠了。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 染了男人气味,就这样混帐起来!比男 人更可杀了! 印度和泰国,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 象的时候,就用一跟铁链将它绑在水泥 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 挣脱。小象渐渐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 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 也不挣扎。
归纳主旨
望 断 西 天 一 缕 霞
何 人 绘 得 萧 红 影
白 云 原 自 一 身 轻
但 得 能 为 天 下 雨
他们被父母生下来, 没有什么希望, 只希望吃饱了, 穿暖了。 但也吃不饱, 也穿不暖。 逆来的, 顺受了。 顺来的事情 却一辈子也没有。 《呼兰河传》
本文通过写一个健康活泼、纯真善 良的少女被无情而腐朽的封建礼教折磨 致死的经过,批判了善良的呼兰河人身 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 劣根性,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女性的 束缚与戕害。 在整部作品中,作者也用饱含深情的 笔墨,回忆故乡的人和事,充满着同情、 怜悯,表达出自己又被过多的自我牺牲所累 这种自我牺牲是被迫成那样的 我虽然想高高飞翔 但我总觉得是要掉下来一样 ---我将与蓝天碧海永处 留下那半部红楼给世人看 生平受尽白眼冷遇 身先死 不甘 !不甘!
小组合作探究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萧红故居
作品简介
这里面有活 泼的“我”和慈爱 的祖父,显示出一 点天伦之乐,但这 里更有着悲苦的人 生。可以说,它实 际上是沉默的国民 灵魂的别传。
《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 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是一部 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它再次打破了以 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 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 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 城的人情风习传。
1.先认识小团圆媳妇。
这是一健康、活泼的单纯的小孩子。
2.小团圆媳妇因什么而死?
被用滚烫的热水洗澡了,共三次。
3.面对这种当众用滚烫热水洗澡的情形, 周围的人有怎样的反应?
婆婆及其帮众们为了帮助小团圆媳妇成 为一个符合传统标准的媳妇而狂热地参与到 摧残小团圆媳妇的行列中去,最终导致小团 圆媳妇的惨死。
“但是我却觉得正因其不完全像自传, 所以更好,更有意义。而且我们不也可以说: 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 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 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 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 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有讽刺,也有幽默。 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 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 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
——茅盾
本课所节选的有关“小团圆媳妇”的 这一部分,是小说第五章的第五至十节。第 五章讲“我”的几家邻居之一老胡家的故事, 在整部小说中是篇幅最长的一章,大约占全 书的四分之一,出场人物也最多,主角是小 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买来的童养媳, 是个12岁的小姑娘,刚来的时候健康活泼, 成天乐呵呵的,但是由于她太过大方,不 合传统,不懂“规矩”,常常遭受婆婆的 无端打骂,左邻右舍也都支持这种打骂行 为,小团圆媳妇终于被折磨生了病。老胡 家听信了跳大神的人的话,给小团圆媳妇 用开水洗澡的办法来治病。洗澡时,很多 人都来看热闹„„节选的文字就从这里开 始。
原创2:第9课《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在这样的世界中依然有着清醒的人:“我”与“祖 父”。“我”的眼光是清澈的,只有“我”知道小团圆 媳妇“没有病”,愿意和她玩。但“我”却是无力的, 只是一个毫无作用的“旁观者”,祖父的目光也是敏锐 的,他清楚地知道“好好的孩子快让他们捉弄死 了”“二月让他搬家”,可在强大的传统习俗下,祖父 的清醒与行动又是如此脆弱。“我”的无力,祖父的无 可奈何,使得呼兰河人救赎变得无望,小说也因此弥漫 着无可奈何的微茫的悲哀,正因为此,萧红笔下的乡土 社会及其人的生存状态笼罩上了极其凝重的悲剧色彩。
“含泪的微笑”回忆着儿时的寂寞小城。写作,成为自 我灵魂的拯救方式。
《小团圆媳妇之死》节选自《呼兰河传》的第五章, 借刻画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揭露当时小城人的麻木、 愚昧的民族劣根性。
(1)《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创作始于1938年武汉,定稿于1940 年12月的香港。1940年9月1日开始在香港《星岛日报》 上连载,至12月27日截止;1942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 出版。《呼兰河传》是萧红历经重重变故,在寂寞、 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的,是作者的后期代表作。 它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 对于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的否定,以及“孤寂与 苦闷”的情怀。
(2)节选前的情节
本课所节选的有关“小团圆媳妇”的一部分是小 说第五章的第五至十节。第五章讲“我”的几家邻居 之一老胡家的故事,在整部小说中是篇幅最长的一章, 大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出场人物也最多,主角是小 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买来的童养媳,是个12岁的 小姑娘,刚来的时候健康活泼,成天乐呵呵的,但是 由于她太过大方,不合传统,不懂“规矩”,常常
二是围观洗澡的人。小团圆媳妇并没有病,可是 婆婆却请来大神为她治病,引来众多热心的围观者, 他们“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总算是不无所得 的”。婆婆的“善举”和二婶三姨的“善心”背后是 一种怎样的荒谬:传统文化的受害者用套住自己的枷 锁又去劈杀别人,在自己流血的同时手上又沾着别人 的血污,而这种残忍的行为却是以极其真诚的善良态 度进行的。这里的一切杀戮都是平静而安然地发生的, 发生了就好像没有发生一样,这是怎样一个病态的民 族灵魂木然的悲寂世界!
语文同步导学人教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六单元 第11课《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Word版含答案

第11课《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字形、词语及萧红的名言名句。
2.读:品读课文,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及小说蕴含的社会意义。
3.练:学习本文中运用对比塑造人物的手法。
4.写:运用拟人手法写一个片段。
一、诵记名言警句萧红名言名句1.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2.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
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以为得意。
3.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4.晚来偏无事,坐看天边红。
红照伊人处,我思伊人心,有如天边红。
5.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
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年纪轻轻便品尝了许多人生辛酸,但也培养了她的反抗意识,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
她的创作力求写真,以绘出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实感为限。
这样,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色,却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美丽鲜活和质朴无华统一起来,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和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东北作家群: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陆续流亡到关内的东北籍青年作家。
因为他们身受日寇侵略之苦,便满怀对侵略者的愤恨、对可爱家乡的怀念,描写东北人民的生活和他们英勇的抗日斗争。
其中以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和萧红的《生死场》为代表性作品。
2.相关链接《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
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
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呼兰河传 小团圆媳妇之死的精编版

关于作家
她和张爱玲被称作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 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鲁迅与她 有着深厚的忘年之交,还称赞她是“当今中国 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她就是《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
关于作家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 人,原名张廼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 萧红 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
整篇小说朴素流畅,宛如你与作者在 一个繁星当空的美丽夜晚,听她娓娓讲述 着呼兰河畔——她故乡——的往事,尽管 凄婉,尽管优郁,却仍然美丽得动人。恰 如茅盾所言,比一部小说更为诱人。
《呼兰河传》艺术风格
2.儿童视角
读《呼兰河传》的第一个直观的感受或许是 这部小说的语言独特,略显稚拙,却又饶有趣味; 有点啰唆,却又句式单纯明晰,简洁干净,像一个 儿童在絮絮地自言自语。对于人物和事件的看法, 作者也是从一个未谙世事的女孩的心理视角来做出 情感评价,所以常常举重若轻。
《呼兰河传》情节简介
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 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 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 嘲热讽。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 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 眼泪,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小 儿子也会拍手笑了,就不再绝望。在儿子 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关于作家
萧红的一生,是一直被冷落被忽略的一 生,是一直寻找着“爱”和“温暖”的一生:
孤独的童年——“失家”之痛:身为“女儿”的性 别原罪,决定了萧红被封建父权放逐的命运。一生 中家庭温暖的极度缺乏,使“无家”情结成为萧红 的宿命;
关于作家
坷坎的爱情——“失爱”之痛:从逃脱家庭包办 婚姻,初恋受骗,与萧军、端木蕻良的爱情纠葛 及最终失败,来自男权社会的冷漠与欺凌贯穿了 萧红落寞而痛苦的一生; 寂寞的写作——“失功”之痛:火热的抗战时代, 民族的独立成为社会和历史的主流,而坚持个体 独立精神和女性价值关注的萧红的个性化独立写 作,注定成为“主流”文化的“他者”,得不到 男权社会的认同。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
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 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 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 少明丽和新鲜。 ——鲁 迅
• 死,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父亲死了儿子哭;儿 子死了母亲哭;哥哥死了一家全哭;嫂子死了,她 的娘家人来哭。哭了一朝或是三日,就总得到城外 去,挖一个坑把这人埋起来。埋了之后,那活着的 仍旧得回家照旧地过着日子。该吃饭,吃饭。该睡 觉,睡觉。
童养媳,八岁被胡家定下,十二岁来到胡家,可 是长得像十五六岁那样高大,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快 到膝间的大辫子,黑乎乎,总是笑呵呵的。
看热闹的人,你望望他,他望望你。
•
虽然不知道下文如何,这小团圆媳妇到底是死是活。但却 没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总算是不 无所得的。于是人心大为振奋,困的也不困了,要回家睡觉 的也精神了。
这来看热闹的,不下三十人,个个眼睛发亮,人人精神百 倍。看吧,洗一次就昏过去了,洗两次又该怎样呢?洗上三 次,那可就不堪想象了。所以看热闹的人的心里,都满怀奥 秘。
——鲁迅
•
她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媳妇不 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那是 我给她一个下马威,我只打了她一个多月,虽然说我 打得狠了一点,可是不狠哪能够规矩出一个好人来。
•
•
这时候,看热闹的人们,一声狂喊,都以为小团圆媳妇是 死了,大家都跑过去拯救她,竟有心慈的人,流下眼泪来。
回眸故园写人生 ——小团圆媳妇之 死
单 位: 濉溪中学 授课人: 李 丽
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 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一串凄婉的歌谣。 ——茅盾 《呼兰河传· 序言》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
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 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 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 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 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团圆媳妇之死》实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萧红及女性作家作品。
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3.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掌握小说的叙述视角。
4.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掌握小说的叙述视角。
2.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
[教学过程]
( 一) 情境导入
在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片风华绝代的落叶,她认真地活过,用心地爱过,精彩地写过,却一生漂泊寂寞,遭尽白眼,埋骨异乡,她就是—萧红。
故乡是萧红心中永远的痛,那里是
她叛逆的开始,也是她永不枯萎的记忆。
所以在她人生接近终点的时候,她用尽一生气力写
下了《呼兰河传》这部巅峰之作,把她的爱,她的恨都融入家乡那条长流不息的河流中,融
入呼兰城那一个个人物的喜怒哀乐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呼兰河。
(二)重温经典,了解小说内容
1.用简洁语言概括全书的故事梗概。
(插入茅盾的评价)
2.作者在文中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三) 初读课文,走近团圆媳妇
过渡:作者塑造的众多的人物中,谁的遭遇让你的心里有一种被刺痛的感觉?(团圆媳妇)什么叫团圆媳妇呢? —童养媳—旧社会的产物,一个听起来就让人感觉悲伤的身份。
1.那么通过预习,请你说说她是谁?她几岁了?她外貌如何?她性情如何?
2.这是一个健康活泼天真的女孩,你能不能在文中找到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小团圆媳妇的人生? ( 老师板书) ( 多媒体展示问题) 挨打生病洗澡死亡
过渡:这个12岁女孩最终以悲剧收场,我不禁要追问这个12岁女孩的死因,她是怎么死的?(洗澡)难道她的死因仅仅是因为热水洗澡烫死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探究小团圆媳妇之死。
课件出示: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 四) 品读课文,探究团圆媳妇之死
1.呼兰河的人对小团圆媳妇的印象怎么样?他们为什么认为小团圆媳妇不像团圆媳妇?(课
件出示对话P90分析对话描写的作用)
院子里的人,看过老胡家的团圆媳妇之后,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不过都说太大方了,不
像个团圆媳妇了。
周三奶奶说: “见人一点也不知道羞。
”
隔院的杨老太太说: “可不是吗! 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
”
哟哟! 那么大的姑娘。
她今年十几岁啦? ”
“听说十四岁啦! ”
“十四岁会长得那么高,一定是瞒岁数。
”
“可别说呀! 也有早长的。
”
至于我家里,母亲也说那团圆媳妇不像个团圆媳妇。
老厨子说: “没见过,大模大样的,两
个眼睛骨碌骨碌地转。
”
有二伯说: “这年头是啥年头呢,团圆媳妇也不像个团圆媳妇了。
”
2.过了没几天,那家就打起团圆媳妇了,而且打得特别厉害,小团圆媳妇为什么被打呢?交流:太大方了,不像个团圆媳妇,头一天到婆家,吃饭就吃三大碗,大模大样的,两个眼睛骨碌骨碌转,她婆婆想给她下马威。
(周围的人也认为团圆媳妇该打P91)
3.小团圆媳妇还经历了哪些非人的折磨?乡亲们又给出了哪些偏方?
被拧过大腿刺过手指,吊在大梁上用皮鞭子抽打,用烧红过的烙铁烙脚心,跳过大神,吃各种古怪的药方,这些都还不够,她的婆婆还逼她在盛满开水的大缸里洗澡,逼她当众脱衣服,被滚烫的开水烫得撕心裂肺的喊叫。
过渡:我觉得从洗澡到小团圆媳妇的死亡,过程触目惊心。
我们在作者平静的语言里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十二岁的小姑娘被这群呼兰河人以治病的名义理直气壮地残害了,可以说在这个故事中,几乎所有的呼兰河人都参与到了这场谋杀当中了。
4.小团圆媳妇被开水洗澡的过程中,哪个细节最让你触目惊心?
( 请学生起来发言,各抒己见) 课件出示P116(结合周围人的反应来谈)
过渡:我们在作者平静的语言里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十二岁的小姑娘被这群呼兰河人以治病的名义理直气壮地残害了,可以说在这个故事中,几乎所有的呼兰河人都参与到了这场谋杀当中了。
5.小团圆媳妇被热水烫了三次,昏了三次,一直闹到半夜,这些看热闹的人去哪里了?P118
6.这里有一处环境描写,请你找出来并思考环境描写的作用。
(体味一下作品中彻骨的寒冷与浓重的悲凉,寒冷的句子源于荒寒的心境,结合考点环境描写的作用来谈。
课件出示P118
星星月亮,出满了一天,冰天雪地正是个冬天。
雪扫着墙根,风刮着窗棂。
鸡在架里边睡觉,狗在窝里边睡觉,猪在栏里边睡觉,全呼兰河都睡着了。
过渡:睡着了,在把一个鲜活的生命践踏完之后,几乎所有的人都睡着了,没有人心怀愧疚,没有人良心不安,没有人关心那个被开水烫了三遍的孩子的死活,他们是那么的坦然,那么的理直气壮,我们想憎恨他们,可是在这样一群人面前我们却无能为力。
小结:著名女作家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是啊,当我们一起探讨小团圆媳妇生命消逝的原因时,我们分明看到了上面爬满了虱子。
(五) 深入挖掘,理解小说主旨
1.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团圆媳妇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了,谁应该为小团圆媳妇之死负责呢?你觉得是谁害死了小团圆媳妇?
2.作者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 此环节学生各抒己见,这可以是关于女性命运、国民劣根性、封建迷信、封建礼教等各个方面的小说) 结合鲁迅的作品《孔乙己》《藤野先生》谈国民劣根性问题,麻木,愚昧的生命与灵魂。
师小结:与其说团圆媳妇是被烫死的,还不如说是被封建迷信思想害死的。
2.这个“苦人儿”短暂而脆弱的生命正印证萧红所说的那句话: ( 多媒体展示)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
羽翼是稀薄的,
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
我虽然想高高飞翔
但我总觉得是要掉下来一样
过渡:我想,萧红的不幸更多的不是因为女性本身,而是因为她们生活的社会环境给不了她
们飞翔的天空,希望这样的社会永不再来。
(六) 拓展思维,启迪自信人生
1.其实在我们阅读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受封建桎梏的美好而有价值的悲剧性女性,大家回忆回忆有哪些?
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红楼梦》林黛玉,晴雯,香菱《窦娥冤》窦娥
沈从文的《边城》翠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
过渡:萧红总是感叹女性的天空太低,所以在此,我想用几句充满希望的歌词结束这个悲伤的故事,算是另一种女性的声音。
(课件出示)
我要的一种生命更灿烂
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蓝
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
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3.在漫长的历史中,这些女性用血泪与生命筑起了自己独有的丰碑,那么作为 00后的同学们,如果让大家为萧红写一句墓志铭的话,你会写些什么呢? ( 同学动笔,讨论,发言)过渡:同为女性,如果让我给萧红写一句墓志铭的话,我会写:
来生,我要飞得更高,希望这不只是个希望。
师:面对生活中的不幸,请你别忘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七)课堂总结
萧红,一生孤寂,像烟花那样,带着疼痛的文字,让我们怜惜这个充满才情的女子,当她用自己的文字为寂寞的心灵找到了归宿——《呼兰河传》,让我们用心聆听这部叙事诗、这串凄婉的歌谣,欣赏这幅多彩的风土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