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_翟中和--第五章
细胞生物学_翟中和--第五章

细胞生物学
二、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 (一)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 类型: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1、简单扩散也叫自由扩散(free diffusing) 特点是: ①沿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扩散; ②不需要提供能量; ③没有膜蛋白的协助。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一节 膜转运蛋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二节 离子泵和协同转运 第三节 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细胞生物学
第一节 膜转运蛋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脂双层的不不透性和膜转运蛋白
主要 离子
离子浓度
(mmol/L)
膜内 膜外
膜内与膜 外离子比 例
膜对离子通 透性
Na+ 14
142 1:10
K+ 155 5
细胞生物学
Ca2+-ATP酶作用机理
细胞生物学
Maintains low cytosolic [Ca++] Present In Plasma and ER membranes Model for mode of action for Ca++ ATPase Conformation change
细胞生物学
第一个被发现的真核细胞的ABC转运器是多药抗 性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MDR),约40%患者的癌细胞内该基因过度表达。 ABC转运器还与病原体细对胞生药物学物的抗性有关。
Four types of ATP-powered pumps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二)主动运输 ①逆浓度梯度(逆化学梯度)运输; ②需要能量; ③都有载体蛋白。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以极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分子层中或结合在其表面。
生物膜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即膜的不对称性和膜的流动性:1)、生物膜结构的不对称性保证了膜功能的方向性,使膜两侧具有不同的功能,有的功能只发生在膜外侧,有的则在膜内侧,这是生物膜发生作用所必不可少的。
如调节细胞内外Na+、K+的Na+—K+ATP酶,其运转时所需的ATP是细胞内产生的,该酶的ATP结合点正是处于膜的内侧面;许多激素受体等接受细胞外信号的则处于细胞外侧。
2)、膜的流动性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细胞识别、药物对细胞的作用密切相关。
可以说,一切膜的基本活动均在生物膜的流动状态下进行。
2、何为内在膜蛋白?它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内在膜蛋白又称整合膜蛋白,这类蛋白部分或全部插入脂双层中,多数为横跨整个膜的跨膜蛋白。
它与膜结合的主要方式有:1)、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的相互作用。
2)、跨膜结构域两端携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如精氨酸、赖氨酸等与磷脂分子带负电的极性头形成离子键,或带负电的氨基酸残基通过Ca+、Mg+等阳离子与带负电的磷脂极性头相互作用。
3)、某些膜蛋白通过自身在细胞质基质一侧的半胱氨酸残基上共价结合的脂肪酸分子,插到膜双层之间,进一步加强膜蛋白与脂双层的结合力,还有少数蛋白与糖脂共价结合。
3、从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谈谈人们对生物膜的认识过程。
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是人类认识细胞膜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随着实验技术和方法的改进而不断完善的:1)、1925年:质膜是由双层脂分子构成的;2)、1935年: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明治式的质膜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影响达20年之久;3)、1959年提出单位膜模型,并大胆推测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单位膜构成;4)、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强调:①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②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镶嵌在膜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层分子。
细胞生物学-物质的跨膜运输(翟中和第四版)-含注释!!!

动物、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比较
三、ABC 超家族
• ABC 超家族也是一 类ATP 驱动泵 • 广泛分布于从细菌 到人类各种生物中, 是最大的一类转运 蛋白 • 通过ATP 分子的结 合与水解完成小分 子物质的跨膜转运
(一)ABC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工作模式
• 4 个“核心”结构域
– 2 个跨膜结构域,分别含6 个跨
H+/K+ ATPase Control of acid secretion in the stomach
二、V 型质子泵和 F 型质子泵
• V 型质子泵广泛存在 于动物细胞的胞内体 膜、溶酶体膜,破骨 细胞和某些肾小管细 胞的质膜,以及植物、 酵母及其他真菌细胞 的液泡膜上 (V 为 vesicle) • 转运 H+ 过程中不形成 磷酸化的中间体
导兴奋)
B. 配体门通道(胞外配体)
(突触后膜接收乙酰胆碱的
受体)
C. 配体门通道(胞内配体)
D. 应力激活通道(内耳的 听毛细胞)
含羞草“害羞”的机制
• 估计细胞膜上与物质转运有关的蛋白占核基因编码蛋白的 15~30%,细 胞用在物质转运方面的能量达细胞总消耗能量的2/3。
• 两类主要转运蛋白:
P型泵的主要特点:都是跨膜蛋白,并且是由一条多肽完成 所有与运输有关的功能,包括ATP的水解、磷酸化和离子 的跨膜运输。
Na+-K+ATP酶的分子结构:
α β 两种亚基组成的二聚体。
α 亚基具有ATP酶的活性;
β 亚基是具有组织特异性的糖蛋白。
(一)Na+-K+ 泵(Na+-K+ ATPase)
Figure 11-14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 Garland Science 2008)
细胞生物学-第5章-物质的跨膜运输(翟中和第四版)

二、V 型质子泵和 F 型质子泵
• V 型质子泵广泛存在 于动物细胞的胞内体 膜、溶酶体膜,破骨 细胞和某些肾小管细 胞的质膜,以及植物、 酵母及其他真菌细胞 的液泡膜上 (V 为 vesicle)
• 转运 H+ 过程中不形成 磷酸化的中间体
• 维持细胞质基质 pH 中 性和细胞器内 pH 酸性
– 载体蛋白介导 – 通道蛋白介导
(一)载体蛋白及其功能
• 多次跨膜;通过构象改变介导溶质分子跨膜转运 • 与底物(溶质)特异性结合;具有高度选择性;具有类似
于酶与底物作用的饱和动力学特征;但对溶质不做任何共 价修饰
(一)载体蛋白及其功能
• 不同部位的生物膜往往含有各自功能相关的不同 载体蛋白
(二)通道蛋白及其功能
• 两类主要转运蛋白:
– 载体蛋白:又称做载体、通透酶和转运器。介导被动运输与主动运 输
– 通道蛋白:能形成亲水的通道,允许特定的溶质通过。只介导被动 运输
两者区别:以不同方式辨别溶质。通道蛋白主要根据溶质大小和电荷和进 行辨别,假如通道处于开放状态,则足够小和带有适当电荷的分子或离子 就能通过;而载体蛋白只允许与其结合部位相适应的溶质分子通过,并且 每次转运都发生自身构象的变化。
动物、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比较
三、ABC 超家族
• ABC 超家族也是一 类ATP 驱动泵
• 广泛分布于从细菌 到人类各种生物中, 是最大的一类转运 蛋白
• 通过ATP 分子的结 合与水解完成小分 子物质的跨膜转运
(一)ABC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工作模式
• 4 个“核心”结构域
– 2 个跨膜结构域,分别含6 个跨 膜α 螺旋,形成底物运输通路决 定底物特异性
• 3 种类型:离子通道、孔蛋白以及水孔蛋白 • 大多数通道蛋白都是离子通道 • 转运底物时,通道蛋白形成选择性和门控性跨膜通道
细胞生物学-各章小结和重点难点

细胞生物学-各章小结和重点难点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版本,复习重点第四章细胞质膜本章小结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一样都是由膜脂与膜蛋白构成的。
膜脂主要包括甘油磷脂、鞘脂和胆固醇。
甘油磷脂是构成膜的主要成分,主要包括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肌醇等;鞘脂是鞘氨醇的衍生物,主要包括神经鞘磷脂、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等。
膜蛋白可分为内在蛋白、外在蛋白和脂锚定蛋白3大类。
内在蛋白可以单次或多次螺旋、折叠片或形成大复合物的方式与膜脂结合;外在蛋白靠离子键或其他弱键与膜内在蛋白或膜脂结合;脂锚定蛋白通过与之共价相连的脂肪酸(质膜内侧)或糖基磷脂酰肌醇(质膜外侧)锚定在质膜上。
膜的流动性与膜的不对称性是生物膜的最基本特性。
膜的流动性表现:膜脂分子具有侧向扩散、旋转运动、弯曲运动与翻转运动;膜蛋白具有侧向扩散和旋转运动,但不具备翻转运动。
膜的不对称性表现: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质膜外小页SM、PC多,质膜内小页PS、PE多);膜蛋白的不对称性(糖蛋白全部分布于质膜外小页面)。
膜骨架是细胞质膜与膜内的细胞骨架纤维形成的复合结构,它参与维持细胞的形态、并协助细胞质膜完成多种的生理功能。
各种不同的膜蛋白与膜脂分子的协同作用不仅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了稳定的内环境,而且还行驶着物质转运、信号传递、细胞识别等多种复杂的功能。
胞膜窖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的细胞质膜结构,可能是窖蛋白与脂筏结合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
在细胞的胞饮、蛋白质分选、胆固醇的发生、信号转导、肿瘤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章重点与难点膜脂与膜蛋白的主要类型不同膜蛋白与膜脂的结合方式膜脂与膜蛋白的运动方式膜的流动性与不对称性特征细胞质膜的基本功能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本章小结细胞质膜具有选择通透性,是细胞与细胞外环境之间物质运输的屏障。
广义的细胞物质运输包括跨膜运输、胞内运输与转细胞运输。
几乎所有小的有机分子和带电荷的无机离子的跨膜运输都需要膜运输蛋白。
膜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通道蛋白以及微生物分泌的离子载体。
细胞生物学 习题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2000版)配套习题第一章:绪论填空题:细胞生物学是细胞整体、超微结构和分子水平上研究及其规律的科学。
名词解释:1、细胞学讲〔celltheory〕3、选择题:1、现今世界上最有碍事的学术期刊是。
a:Natuneb:Cellc:PNASd:Science2、自然界最小的细胞是〔a〕病毒〔b〕支原体〔c〕血小板〔d〕细菌4、是非题:1、现代细胞生物学的全然特征是把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亚细胞的分子结构变化联系起来。
…………………………〔〕5、咨询答题:1.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课题哪些?2.细胞学讲的全然要点是什么?细胞学讲在细胞学开展中有什么重大意义?3.细胞生物学的开展可划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时期的要紧特点是什么?第二章:细胞全然知识概要1、名词解释:1.血影〔Ghost〕2.通道形成蛋白〔Porin〕3.纤维冠〔fibrouscorona〕2、选择题:1、立克次氏体是〔a〕一类病毒〔b〕一种细胞器〔c〕原核生物〔d〕真核生物2、原核细胞的呼吸酶定位在〔a〕细胞质中〔b〕质膜上〔c〕线粒体内膜上〔d〕类核区内3、最小的细胞是〔a〕细菌〔b〕类病毒〔c〕支原体〔d〕病毒4、在英国引起疯牛病的病原体是:〔a〕朊病毒〔prion〕〔b〕病毒〔Virus〕〔c〕立克次体〔rickettsia〕〔d〕支原体〔mycoplast〕5、逆转病毒〔retrovirus〕是一种〔a〕双链DNA病毒〔b〕单链DNA病毒〔c〕双链RNA病毒〔d〕单链RNA病毒6、英国疯牛病病原体是〔a〕DNA病毒〔b〕RNA病毒〔c〕类病毒〔d〕朊病毒7、线虫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定目前已接近尾声,发觉其一共约有〔〕种的编码基因〔a〕6000〔b〕10000〔c〕20000〔d〕500008、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虽有许多不同,但根基上〔a〕核仁〔b〕核糖体〔c〕线粒体〔d〕内质网9、前病毒是〔a〕RNA病毒〔b〕逆转录RNA病毒RNA病毒〔c〕整合到宿主DNA中的逆转录DNA〔d〕整合到宿主DNA中的DNA病毒3、是非题:1.类病毒仅由裸露的DNA所构成,不能制造衣壳蛋白。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翟中和细胞生物学

开放状态,那么足够小得和带有适当电荷得分子或离子就能 通过。
2、 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载体蛋白上结合部位相适合得溶质
分子通过,而且载体蛋白每次转运都发生自身构象得改变。
二、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
物质得跨膜运输就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得基础之一 ●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 ●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翟中和细胞 生物学
一、脂双层得不透性和膜转运蛋白
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 通道蛋白与载体蛋白得异同
㈠、载体蛋白
结构:多次跨膜得整合性膜蛋白
机制:通过构象得改变介导与之结合得溶质分子得跨膜转运
特征:
如同酶具有特异性结合位点,具有高度得选择性 一次只能与膜一侧得一种溶质结合,经构象变化转运溶质 转运过程具有类似于酶与底物作用得饱和动力学特征 与酶不同对转运得溶质分子不作任何得共价修饰
㈡、通道蛋白
通道蛋白得结构 通道蛋白得特征 通道蛋白得类型
结构
通道蛋白形成跨膜得离子选择性通道。 对离子得选择性依赖于通道得直径和形状 以及通道内衬带电荷氨基酸得分布。 她所介导得被动运输不需要与溶质子结 合,只有大小和电荷适宜得离子才能通过。
特征
具有极高得转运速率 驱动带电荷离子得跨膜转运动力来自溶质得浓度梯
因此,人们推测水得跨膜转运除了简单扩散外, 还存在某种特殊得机制, 并提出了水通道得概念。
1988年Agre在分离纯化红细胞膜上得Rh血型抗原时,发现 了 一 个 疏 水 性 跨 膜 蛋 白 , 称 为 CHIP28 (Channel-Forming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1991年得到CHIP28得cDNA序 列,Agre将CHIP28得mRNA注入非洲爪蟾得卵母细胞中,在低渗 溶液中,卵母细胞迅速膨胀,并于5分钟内破裂,纯化得CHIP28置 入脂质体,也会得到同样得结果。细胞得这种吸水膨胀现象会被 Hg2+抑制,而这就是已知得抑制水通透得处理措施。这一发现揭 示了细胞膜上确实存在水通道,Agre因此而与离子通道得研究者 共享2003年得诺贝尔化学奖。
翟中和第四版细胞生物学1-9章习题及答案

二、选择题
1、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共同存在的细胞器是( D )
A. 中心粒
B. 叶绿体
C. 溶酶体
D. 核
糖体
2、在病毒与细胞起源的关系上,下面的哪种观点越来越有说服
力( C )
A. 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
B. 生物大分子→细胞
和病毒
C. 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D. 都不对
3、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较,原核细胞具有( C )
程度上影响宿主 DNA 复制与转录;病毒 DNA 复制之后表达晚期蛋白, 晚期蛋白是病毒包装过程中所需要的蛋白。
②RNA 病毒:一般在细胞质内复制,RNA(+)病毒的 RNA 本身就 可以作为模板,利用宿主的代谢系统翻译出病毒的早期蛋白,而 RNA(-)病毒必须以本身 RNA 为模板,利用病毒本身携带的 RNA 聚合 酶合成病毒的 mRNA;早期蛋白抑制宿主 DNA 的复制与转录,催化病 毒基因组 RNA 的合成;病毒 mRNA 与宿主的核糖体相结合翻译出病 毒的结构蛋白的等晚期蛋白;新复制的 RNA 与病毒蛋白组装。
③反转录病毒:在宿主细胞核中复制,以病毒的 RNA 为模板在病 毒自身携带的逆转录酶作用下合成病毒 DNA 分子,整合到宿主 DNA, 以 次 段 整 合 DNA 为 模 板 , 合 成 新 的 病 毒 基 因 组 RNA 和 mRNA,后者与核糖体相结合,翻译出各种病毒蛋白,其中包括病毒 的反转录酶,最后装配子代病毒。
细胞克隆 :用单细胞克隆培养或通过药物筛选的方法 从某一细胞系中分离出单个细胞,并由此增殖形成的,具有 基本相同的遗传性状的细胞群体。 细胞系 :原代细胞传 40~50 代次,并且仍保持原来染色体的二倍 体数量及接触抑制的行为,这种传代细胞称作细胞系。 细胞株 :有特殊的遗传标记或性质,这样的细胞系可以成为细 胞株。 原代细胞 :从有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 传代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后的细胞 单克隆抗体 :产生抗体的淋巴细胞同肿瘤细胞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同向协同(symport) 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如小肠细 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伴随着Na+的进入。在某些细菌 中,乳糖的吸收伴随着H+的进入。 2、反向协同(antiport) 物质跨膜运动的方向与离子转移的方向相反, 如动物细胞常通过Na+/H+反向协同运输的方式来转 运H+,以调节细胞内的PH值。还有一种机制是Na+ 驱动的Cl--HCO3-交换,即Na+与HCO3-的进入伴随 着Cl-和H+的外流,如存在于红细胞膜上的带3蛋白。
泛存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体内,发挥不同的生
理功能。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3、协助扩散(易化扩散或促进扩散)
定义:the diffusing substance first binds selectively
to a membrane-spanning protein, called a facilitative transporter,that facilitates the diffusion process. 特点: ①转运速率高; ②存在最大转运速率; ③特异性;饱和性。 ④需要载体
细胞生物学
某种物质对膜的通透性(P)可以根据它 在油和水中的分配系数(K)及其扩散系数 (D)来计算: P=KD/t,t为膜的厚度。
细胞生物学
2、水孔蛋白:水分子的跨膜通道 水孔蛋白质(aquaporin,AQP)又称为水
通道蛋白(water channel protein ),是新近
发现的一组与水的跨膜转运有关的蛋白质,广
细胞生物学
其他P-type:利用ATP自磷酸化发生构象的 改变来转移质子,如植物细胞膜上的H+泵、
动物胃表皮细胞的H+-K+泵(分泌胃酸)。
细胞生物学
二、 V-type and F-type
1、V-type:存在于各类小泡(vacuole) 膜上,
由许多亚基构成,水解ATP产生能量,但不发生自 磷酸化,位于溶酶体膜、内体、植物液泡膜上。 2、F-type:是由许多亚基构成的管状结构,利 用质子动力势合成ATP,也叫ATP合酶,位于细菌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Na+-K+ATP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构象 的变化,导致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在膜内 侧Na+与酶结合,激活ATP酶活性,使ATP分解,酶被 磷酸化,构象发生变化,于是与Na+结合的部位转向 膜外侧;这种磷酸化的酶对Na+的亲和力低,对K+的 亲和力高,因而在膜外侧释放Na+、而与K+结合。K+ 与磷酸化酶结合后促使酶去磷酸化,酶的构象恢复原 状,于是与K+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内侧,K+与酶的亲和 力降低,使K+在膜内被释放,而又与Na+结合。其总 的结果是每一循环消耗一个ATP;转运出三个Na+,转 细胞生物学 进两个K+。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二、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 (一)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 类型: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1、简单扩散也叫自由扩散(free diffusing) 特点是: ①沿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扩散; ②不需要提供能量; ③没有膜蛋白的协助。
在运输中有膜的融合与断裂,需消耗能量。
是一种批量运输(bulk transport)。
细胞生物学
一、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 细胞吞入的物质为液体或极小的颗粒物质,这种内吞 作用称为胞饮作用(pinocytosis)。胞饮作用存在 于白细胞、肾细胞、小肠上皮细胞、肝巨噬细胞和植 物细胞。 细胞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质,如细菌、细胞碎片等, 称为吞噬作用(phagocytosis)。吞噬现象是原生动 物获取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在后生动物中亦存在吞 噬现象。如:在哺乳动物中,中性颗粒白细胞和巨噬 细胞具有极强的吞噬能力,以保护机体免受异物侵害。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二)主动运输
①逆浓度梯度(逆化学梯度)运输;
②需要能量; ③都有载体蛋白。 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来源主要有:
① ATP驱动的泵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
②协同运输中的离子梯度动力(间接利用);
③光驱动的泵利用光能运输物质,见于细菌。
细胞生物学
第二节
离子泵和协同转运
一、P-型离子泵
细胞生物学
(一)载体蛋白及其功能
(1)结构 存在于膜上的多次跨膜蛋白 (2)运输特点 1)特异性:一种载体蛋白只能结合一种特异 的底物, 2)具有酶饱和动力学曲线,但没有平衡位点 且不对底物作共价修饰。 3)具有竞争抑制性。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二)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 是跨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 浓度梯度通过,故又称离子通道。 特点: 1)离子选择性, 2)离子通道是门控的; 3)跨膜电压差与浓度梯度是带电粒子的驱动力 分类 电位门通道、配体门通道、应力激活通道。
有两个α亚基,通过α亚基的磷酸化和
去磷酸化而改变泵蛋白构像,实现离子 的跨膜转运。需要消耗ATP。
细胞生物学
(一)钠钾泵 又称Na+泵或 Na+/K+交换泵,或Na+ -K+ ATP酶; ●Na+-K+ ATPase是由两个大亚基(α亚基)和两 个小亚基(β亚基)组成; ●α亚基是跨膜蛋白,在细胞质面有ATP结合位 点,细胞外侧有K+和乌本苷(ouabain)结合位点; ●在α亚基上有Na+和K+结合位点。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膜转运蛋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 离子泵和协同转运 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细胞生物学
第一节
膜转运蛋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脂双层的不不透性和膜转运蛋白
主要 离子
Na+ K+ ClA-
离子浓度
(mmol/L)
膜内 14 155 8 60
膜外 142 5 110 15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Structure of Ca2+ ATPase
细胞生物学
Ca2+-ATP酶激活机制: ▲Ca2+/钙调蛋白复合物的作用 当细胞内Ca2+浓度升高时,Ca2+同钙调蛋白 结合,形成活性复合物,该复合物同抑制 区结合,释放激活位点,泵开始工作。 ▲蛋白激酶C的作用 蛋白激酶C使抑制区磷酸化,从而解除抑制 作用; ▲由上可以看出,在Ca2+-ATP酶的羧基端有三 个功能位点(区域)∶同激活位点结合区、同 CaM结合区、磷酸化位点。
细胞生物学
Structure of a clathrin –coated vesicle
细胞生物学
adaptin蛋白的作用 ●On their outer (cytosolic) surface, the adaptors bind to clathrin molecules, holding the clathrin scaffolding onto the surface of the vesicle.
质膜,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细胞生物学
三、ABC 超家族 ABC转运器(ABC transporter)最早发现于细 菌,属于一个庞大的蛋白家族,每个成员都有 两个高度保守的ATP结合区(ATP binding cassette),故名ABC转运器。 每一种ABC转运器只转运一种或一类底物,不同 的转运器可转运离子、氨基酸、核苷酸、多糖、 多肽、甚至蛋白质。ABC转运器还可催化脂双层 的脂类在两层之间翻转,在膜的发生和功能维 护上具被发现的真核细胞的ABC转运器是多药抗性 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MDR), 约40%患者的癌细胞内该基因过度表达。ABC转运 细胞生物学 器还与病原体对药物的抗性有关。
Four types of ATP-powered pumps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钠钾泵对离子的转运循环依赖自磷酸化过程(ATP上
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钠钾泵的一个天冬氨酸残基上,
导致构象变化),所以这类离子泵叫做P-type。 Na+-K+泵的作用: ①维持细胞的渗透性,保持细胞的体积; ②维持低Na+高K+的细胞内环境; ③维持细胞的静息电位。 地高辛、乌本苷等强心剂抑制其活性;Mg2+和少量膜 脂有助提高于其活性。
● On their inner surface, the adaptors bind to
sorting signals in the cytosolic tails of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s.
细胞生物学
dynamin蛋白在网格 蛋白小泡形成过程中 同出芽的颈部结合,
细胞生物学
Ca2+-ATP酶作用机理
细胞生物学
Maintains low cytosolic [Ca++] Present In Plasma and ER membranes Model for mode of action for Ca++ ATPase Conformation change
细胞生物学
Ca2+ 泵的工作原理类似于Na+ -K+ 泵: 在细胞质面有同 Ca2+结合的位点,一次可以
结合两个 Ca2+,Ca2+结合后使酶激活,并结合
一分子 ATP,伴随着 ATP 的水解酶被磷酸 Ca2+泵构型发生改变,结合Ca2+的转到细 化, 胞